diff --git a/content/_index.md b/content/_index.md index 4d89c9c..64b43ca 100644 --- a/content/_index.md +++ b/content/_index.md @@ -4,4 +4,7 @@ title: 笨学指南 # 笨学指南 -欢迎来到笨学指南,也许您可以先从[笨学指南计划](/nerds-docs/docs/plan/)开始了解这个项目。 +欢迎来到笨学指南: + +* 如果您想了解这个项目在做什么,可以先从「[笨学指南计划](/nerds-docs/docs/plan/)」开始了解; +* 如果您想了解我的其它思考,可以移步[我的个人博客](https://zhenghe-md.github.io/blog/); diff --git a/content/docs/plan/_index.md b/content/docs/plan/_index.md index 62fd01e..6964b9f 100644 --- a/content/docs/plan/_index.md +++ b/content/docs/plan/_index.md @@ -26,7 +26,7 @@ bookFlatSection: true 这份文档将包括但不限于: -* **[关于学习](/nerds-docs/docs/plan/metacognition/)**:我对「学习这件事本身」的调研和理解 +* **[关于学习](/nerds-docs/docs/plan/metacognition/strategies)**:我对「学习这件事本身」的调研和理解 * **问题阐述**:「笨学指南」想要解决的问题定位和分析 * **用户调研**:与用户的访谈记录及其分析 * **方案设计**: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方案和实施计划以及背后的动机 @@ -37,4 +37,8 @@ bookFlatSection: true * 点击[此项目主页](https://github.com/ZhengHe-MD/nerds-docs)右上角的 Watch,但可能收到一些[不必要的通知](https://docs.github.com/en/account-and-profile/managing-subscriptions-and-notifications-on-github/setting-up-notifications/about-notifications) * 发送邮件到 ranchardzheng_AT_gmail_DOT_com,我暂时手动推送 -此外我郑重承诺:不会利用文档本身的内容向索取您任何金钱,可以放心围观。如果您有任何反馈,也欢迎通过邮件与我取得联系。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也许你还可能关心以下几点: + +* 我个人不会利用文档本身的内容向索取您任何金钱,可以放心围观 +* 如果您有任何反馈,也欢迎通过邮件与我取得联系 +* 这里的文章允许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content/docs/plan/metacognition/_index.md b/content/docs/plan/metacognition/_index.md index ca9d082..f8b3e6f 100644 --- a/content/docs/plan/metacognition/_index.md +++ b/content/docs/plan/metacognition/_index.md @@ -3,5 +3,3 @@ title: "关于学习" weight: 2 --- -# 关于学习 - diff --git a/content/docs/plan/metacognition/strategies.md b/content/docs/plan/metacognition/strategies.md index bf80d1a..a640e3c 100644 --- a/content/docs/plan/metacognition/strategies.md +++ b/content/docs/plan/metacognition/strategies.md @@ -13,7 +13,7 @@ weight: 1 * 学习过程中大脑如何运转 * ... -如果理解「学习这件事情本身」能帮助我们提升在各个领域的学习效率,这是不是一件很值得投入时间和精力的事?本文将列举一些在认知心理学中经过验证、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内容来自于以下资料: +如果理解「学习这件事情本身」能帮助我们提升在各个领域的学习效率,这是否是一件很值得投入时间和精力的事?本文将列举一些在认知心理学中经过实验验证、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内容来自于以下资料: * [Make It Stick: The Science of Successful Learning](https://learn-the-hard-way.cn/collections/make-it-stick) * ... @@ -22,12 +22,21 @@ weight: 1 ## 检索练习 -检索练习就是在学习后,尝试**不借助原始资料**,利用少量线索在脑中检索其中的内容。检索练习的对立策略是重复阅读,即通过反复阅读原始资料来加深印象。检索练习强调的是完成练习的独立性,强迫大脑付出更大的认知努力,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检索练习就是在学习后,尝试**不借助原始资料**,利用少量线索在脑中检索其中的内容。最简单、常用的一种线索就是记忆卡片 (Flashcards),下图是注明的记忆卡片软件 [Anki](https://apps.ankiweb.net/) 的使用示例: -在实践中,你既可以尝试自己在脑中完成练习,比如问自己: +flashcard-example-1 + +上面的句子即为线索,使用者需要做的就是从大脑中检索一个形容「extremely happy」的单词,即图下边的「ecstatic」,具体的使用方案可以通过阅读 Anki 的[官方文档](https://docs.ankiweb.net/)详细了解。 + +检索练习的对立策略是重复阅读,即通过反复阅读原始资料来加深印象,最常见的一种手段就是用各种颜色的记号笔在课本上划重点: + +repetition-example + +相对于重复阅读,检索练习强调的是完成练习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会强迫大脑付出更大的认知努力,从而增强学习效果。在实践中,你甚至可以尝试自己在脑中完成练习,比如问自己: * 这份资料介绍了哪些核心概念?每个概念的含义、背景是什么?概念之间有怎样的关联关系?可以尝试画出脑图吗? * 资料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达到核心观点的推导路径是怎样的? +* 作者的叙述结构是怎样的?他为什么选择这样的结构? * ... 也可以借助一些外部练习资料: @@ -40,11 +49,11 @@ weight: 1 ## 间隔练习 -学习后间隔一段时间,再通过**检索练习**回顾所学,就是间隔练习,它强调的是**产生遗忘**。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在接触新的知识后,如果没有复习,遗忘的程序就会启动,下图展示的是人脑的遗忘曲线: +学习后间隔一段时间,再通过**检索练习**回顾所学,就是间隔练习,它强调的是**产生遗忘**。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在接触新知后,如果没有复习,遗忘的程序就会启动,即所谓「学而不思则罔」。下图展示的是经典的人脑遗忘曲线: the-forgetting-curve -在没有采取复习行动时,我们所学的大部分内容会在几天内被大脑遗忘,剩余的少部分内容则会在未来缓慢、逐渐地消失。我们将间隔时长分为三类分析: +在没有采取复习行动时,我们所学的大部分内容会在几天内被大脑遗忘,剩余的少部分内容则会在更长的时间范围中逐步消失。如果将间隔时长粗暴地分为三类: * 很短:遗忘还未发生,记忆清晰 @@ -52,25 +61,44 @@ weight: 1 * 较长:发生大量遗忘,只记得零碎知识点 -可以推测,合适的间隔时长既不能太短,以至于没有付出任何认知努力;也不宜太长,以至于付出再多的认知努力也无法得到答案,合适的间隔应该能让大脑在具备完成检索练习能力的同时付出一定的认知努力,从而达到强化学习的目的。 +不难想到,一个合适的间隔时长既不能太短,以至于没有付出任何认知努力;也不宜太长,以至于付出再多的认知努力也无法得到答案,合适的间隔应该能让大脑在具备完成检索练习能力的同时付出一定的认知努力,从而达到强化学习的目的。 > *Anything in life worth doing, is worth overdoing. Moderation is for cowards. — Shane Patton* -如果某个知识或技能对你来说十分重要,唯一的方法就是让自己不断接触它们,不断使用它们。如果你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过度学习 (overdoing) 它们,那最高效的策略就是在间隔合适的时间后花一些时间强迫自己快速练习一次。笨学指南的每个[资料集合](https://learn-the-hard-way.cn/collections)都支持邮箱订阅,订阅后系统会根据你的检索练习成绩在若干天后提醒你回顾,协助你实施间隔练习策略。 +如果某个知识或技能对你来说十分重要,掌握它的唯一方法就是不断接触它、使用它。如果你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过度学习 (overdoing) 它,那最高效的策略就是在间隔合适的时间后强迫自己快速练习一次。「笨学指南」的每个[资料集合](https://learn-the-hard-way.cn/collections)都支持邮箱订阅,订阅后系统会根据你的检索练习成绩在若干天后提醒你回顾,协助你实施间隔练习策略。 ## 交叉练习 -总是重复同一项练习是一件比较枯燥的事情,如果可以交替地做不同的练习,既可以帮助你在无意中实施间隔练习,减少练习的枯燥感;又能够帮助你发现不同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它们在你的脑中枝枝交错、叶叶交通。 +总是重复同一项练习是一件比较枯燥的事情。交替地做不同的练习,既可以帮助你减少重复练习的枯燥感;又能够帮助你在无意中实施间隔练习;还能让你在交替的过程中发现不同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它们在你的脑中枝枝交错、叶叶交通。 交叉练习,既可以是同一个领域的不同练习,比如练习羽毛球时,我们可以交替地做高远球、四方球、吊上网、杀上网、勾对角练习。在交替练习中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动作的一致性、发力的方式、握拍的手型、出球的时机等等。 交叉练习,也可以是来自不同领域的练习,比如交替练习英文口语和学习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相关原理。在交替练习中发现二者的内在联系,比如自然语言的结构,连读的习惯和技巧,发音在不同上下文中的变化特点等等。 -不知道你是否曾注意,当一个问题可以用多种角度解释时,多数人会觉得最简单的那个角度是最美的,不论是是因为实践中简单的方案常常能获得较高的收入产出比 ([奥卡姆剃刀原则](https://en.wikipedia.org/wiki/Occam%27s_razor)),还是因为人脑倾向于用更低的成本编码相同的信息。在交叉练习中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获得一个更简单的认知角度,可以产生愉悦感。 +不知道你是否曾注意,当一个问题可以用多种角度解释时,多数人会认为最简单的那个角度最具美感,不论是是因为实践中简单的方案常常能获得较高的收入产出比 ([奥卡姆剃刀原则](https://en.wikipedia.org/wiki/Occam%27s_razor)),还是因为人脑倾向于用更低的成本编码相同的信息。在交叉练习中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获得一个更简单的认知角度,可以为我们带来额外的愉悦感。 ## 阐述 +阐述就是**用自己的话概括新学的知识**,其玄妙之处就在于「自己的话」。 + +> "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 - Shakespeare + +为什么一千个人心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不同,经历不同,塑造出来的价值观不同。将此道理投射到学习领域上:每个人熟悉的语言、看过的书、听过的课不同,新吸纳的知识就会与脑中的积累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从而产生不同的表达。比如在数学分析中存在一对容易混淆的概念:「convex function」与「concave function」,有的中文教材 (数学、经济学) 将其翻译成凸函数和凹函数,有的则翻译成凹函数和凸函数。那么你认为下图两个函数哪个是凸,哪个是凹? + +convex-concave + +从对应汉字的字形角度出发,我会认为左边是凹,右边是凸。但如果恰好你又学过一些光学知识,你肯定遇到过下面这两种透镜: + +convex-concave-lens + +现在如果还是从字形角度出发,我会认为左边的是凸透镜,右边的是凹透镜。而对于一个使用英语教材的人,学习并区分 「convex function」和「concave function」不是难事,因为在他们的大脑中并不存在「凹凸」这两个字。 + +绕了一个圈,其实用凹凸来翻译 convex 和 concav 其实就是**教材译者对原始知识的阐述**。忽略这个具体例子的弄巧成拙,我们可以看出「用自己的话」实际上就是在建立新知识与累积知识的联系,并将这种联系表述出来。这种学习策略的好处在于: + +* 通过迁移学习快速接纳新知 +* 通过建立联系同时强化二者 +许多优秀的科普内容生产者擅长和利用的正是阐述,在阐述过程中与越多观众脑中的知识产生「共振」,传播效果越好。 ## 生成 diff --git a/content/docs/references/content-hierarchy/_index.md b/content/docs/references/content-hierarchy/_index.md index 0c6fb53..d28a028 100644 --- a/content/docs/references/content-hierarchy/_index.md +++ b/content/docs/references/content-hierarchy/_index.md @@ -1,6 +1,7 @@ --- title: "内容结构" weight: 2 +bookCollapseSection: true --- # 🏛️ 内容结构 diff --git a/content/docs/references/content-hierarchy/questions/_index.md b/content/docs/references/content-hierarchy/questions/_index.md index 755f036..cc8b99e 100644 --- a/content/docs/references/content-hierarchy/questions/_index.md +++ b/content/docs/references/content-hierarchy/questions/_index.md @@ -2,6 +2,7 @@ title: "题目" date: 2021-11-14T15:47:14+08:00 weight: 2 +bookCollapseSection: true --- # 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