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ff --git a/content/articles/2022/07/08/clean-people-will-not-poor-long-mp-weixin-qq%zh.rst b/content/articles/2022/07/08/clean-people-will-not-poor-long-mp-weixin-qq%zh.rst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302be075 --- /dev/null +++ b/content/articles/2022/07/08/clean-people-will-not-poor-long-mp-weixin-qq%zh.rst @@ -0,0 +1,175 @@ +愛乾淨的人,窮不久 +################## + +:date: 2022-07-08T19:20+08:00 +:author: 洞見·安娜貝蘇 +:tags: 轉錄, 洞見, 微信 +:category: 轉錄 +:summary: 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 +:og_image: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SL01kv8vjY3HayKfO95KeldK9icEEFC248ofpAK9V0TupHegJSzxD08I9jowicFOCVqoOcg6CcnJkOTBsUia5dQmQ/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 + +:: + + 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 + +.. image::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SL01kv8vjY3HayKfO95KeldK9icEEFC248ofpAK9V0TupHegJSzxD08I9jowicFOCVqoOcg6CcnJkOTBsUia5dQmQ/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 :align: center + :alt: 愛乾淨的人,窮不久 + +陳行甲曾在一次演講中,說起自己的一段經歷。 + +他任巴東縣委書記時,來他辦公室的人絡繹不絕。 + +有一次,有人送來一件普通品牌的襯衣,打開包裝盒,裡面裝的是1000元面值的港幣,足足有200張。 + +在這間辦公室裡,他還拒絕過一大摞一大摞的現金、名牌手錶,還有金條…… + +面對巨大的誘惑,他堅決固守底線,因為他始終記得母親的一句話: + +**愛乾淨的人,窮不久。** + +這句話,一直被陳行甲刻在腦海,對他的影響深入骨髓。 + +契訶夫曾說:“人的一切都應該是乾淨的,無論是面孔、衣裳,還是心靈、思想。” + +人活於世,不一定要富貴榮華,但求活得清清白白,無愧於心。 + +一個人的福氣,也並不在遠處,乾淨的人生裡就藏著最上等的風水。 + + +心地乾淨 +++++++++ + +相傳早年間,明朝開國功臣劉伯溫在趕路途中,乾渴難耐,便找了一戶人家討水喝。 + +那家的女主人舀了一瓢水,卻在水中撒了一把秕谷皮。 + +劉伯溫雖心中不快,可方圓幾里只有這一戶人家,他只好一邊吹一邊慢慢喝。 + +後來閒談之中,女主人得知他會看風水,想請他幫忙選塊地,劉伯溫為剛才之事不悅,就隨手指了一處。 + +多年以後,劉伯溫再次經過此地,卻發現當年那戶人家竟然家富子孝。 + +女主人認出他後,連忙將他迎進門。 + +劉伯溫提及自己當年討水卻被撒秕谷之事,女主人笑著解釋道: + +“那時我看你趕路著急,又滿頭大汗,若是讓你猛灌解渴,怕是會招致病患,因此撒些秕谷讓你緩緩氣,慢慢喝。” + +劉伯溫不由得感嘆,主人家連一個陌生人都照顧得如此周全,也難怪家中會有上等風水了。 + +《道德經》裡說“善行無轍跡”, **心地乾淨的人,積德行善全憑一個單純的心境。** + +但行好事,不問前程之人,往往能在漫長的人生中收穫意外的驚喜。 + +2007年,曹德旺的公司來了一位實習生,五一回家探親時生病,到醫院一查,竟然是白血病。 + +這位實習生並未納入公司編制,按理說,他生病治療的費用,應該自行承擔。 + +但曹德旺知道後,二話沒說,讓人將這位實習生送進醫院,高達80萬的治療費用,全部由公司承擔。 + +一年以後,一個健康爽朗的小伙子,微笑著回到了曹德旺的公司。 + +此後數年,他一路成長為曹德旺最得力的助手之一,為其創造了不可估量的財富。 + +作家冷瑩曾說:人與人相處,不如用心去成全彼此,因為你對別人的好,最後成全的都會是你自己。 + +處世最高的境界,是心地乾淨,以誠待人。 + +世界是一面巨大的回音壁,你付出什麼,就會收穫什麼。 + +為他人送清風,他人也會贈你以明月;為他人搭橋,自己的路也會越走越寬。 + +.. image::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SL01kv8vjY3HayKfO95KeldK9icEEFC24LFctPyz8FKsBxibuibTzruiciczxo3ZHlN6PyYpnxfYXjaLjTdk3gNjQTw/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 :align: center + :alt: 愛乾淨的人,窮不久 + + +品性乾淨 +++++++++ + +顧城說:“一個人不能在醒來的時候看見自己,覺得不堪入目。” + +喧囂繁雜的世界裡,多少人隨波逐流,在名利場上丟失了做人的尊嚴與底線。 + +在看過世人的虛偽狡詐,嚐遍了人情冷暖後,還能保持良好的品行,才體現一個人骨子裡的高貴。 + +蘇軾,才華橫溢,生性灑脫,朋友們喜歡他,世人讚頌他,除卻他的才華與天性,更多的是因為他高潔的品性。 + +蘇軾任官期間,有個叫張商英的人來投靠,說可以給蘇軾當眼線,幫助他肅清政敵。 + +他話音未落,就被蘇軾厲聲呵斥了出去。 + +在那個風雲詭譎的時代,面對複雜的朝堂之爭,拉幫結派、剷除異己,是人本能的選擇。 + +但蘇軾卻認為,互相攻訐傾陷並非臣子所為,所以他從不參與權謀之爭,在他眼中,是非黑白全憑原則去評判。 + +正因他剛直不阿,所以一生坦蕩,青史留名。 + +《孟子》說: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 + +**一個人的品性,是人格的試金石,也是人生賽道上的助跑器。** + +陳行甲從不收受賄賂,一心為民辦事,守規矩,講原則,才被網友尊稱為“最有風骨”的書記。 + +稻盛和夫與人為善,從不投機取巧,事事追求極致,才成為一代“經營之聖。” + +行事乾淨,是處世的策略,也是做人的格局。 + +不用擔心正直的人清貧,內心坦蕩的人,有所為,有所不為,守得住底線,自然能迎來風光無限。 + +.. image::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SL01kv8vjY3HayKfO95KeldK9icEEFC24Qice5KThRT3ia1DNTRuVticichfpyjnHL4TPDxww1aFBBBKqWI6f1O8o9w/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 :align: center + :alt: 愛乾淨的人,窮不久 + + +靈魂乾淨 +++++++++ + +錢鍾書先生曾說:“人生在世,想要活得通透,心上無掛礙,就要活得清白乾淨。” + +靈魂乾淨的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身處低穀不自棄,超然物外而內心不受損傷。 + +木心老先生這一生,飽經憂患起伏。 + +年輕時遭遇過戰亂,中年相繼失去至親,後來又幾度入獄,受盡折磨屈辱。 + +然而,他始終是體面、乾淨的。 + +他被關在陰暗潮濕的防空洞裡,被造反派逼著“歌功頌德”,可是木心寧願每天吃爬滿了蒼蠅的饅頭鹹菜,也不願意“說鬼話說謊言”。 + +他是樂觀的,困苦難熬之際,在昏暗的囚室裡摸黑寫字,在白紙上畫琴鍵彈奏莫扎特和肖邦。 + +木心曾在接受採訪時說:在一切崩潰殆盡的時候,我對自己說,在絕望中求永生。 + +烏雲蔽日的歲月裡,他守著內心的乾淨,體面淡定,功成名就之後,他秉持自己的初心,豁達淡泊。 + +晚年的木心住在烏鎮,不參加任何文學活動,也拒絕任何以他為名義的炒作。 + +他在祖宅的廢墟上建了一個小房子,取名“晚晴小築”。 + +他在房間裡畫畫、寫作、整理書稿,一心避開俗世喧囂,只在內心修籬種菊。 + +書評人顧文豪曾在有幸拜訪木心後感嘆道:木心才是真正的貴族,他像雕琢時光一樣雕琢自己。 + +靈魂乾淨的人,內心強大而純淨。 + +歲月苦海裡,他們不臣服於命運的捉弄;喧囂塵世中,他們不隨波逐流,只願守住內心的清明。 + +在苦厄中依舊仰望星空,在繁雜的世界始終秉持初心,活出了自己風骨的人,不會一生潦倒。 + +.. container:: center + + ▽ + +《明朝那些事兒》裡,有這麼一句話: + +“在這個污濁的世界上,能夠乾乾淨淨度過自己一生的人,是值得欽佩的。” + +清白做人,坦蕩做事,自然能在世事繁蕪間,尋到心安。 + +---- + +轉錄來源: +`爱干净的人,穷不久 `_ diff --git a/content/articles/2023/04/09/four-most-admirable-honest-buddha-chanters-fodizi%zh.rst b/content/articles/2023/04/09/four-most-admirable-honest-buddha-chanters-fodizi%zh.rst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ef2dec38 --- /dev/null +++ b/content/articles/2023/04/09/four-most-admirable-honest-buddha-chanters-fodizi%zh.rst @@ -0,0 +1,89 @@ +最令人敬仰的四個老實念佛人 +########################## + +:date: 2011-08-04 +:author: 佛弟子文庫 +:tags: 轉錄, 佛弟子文庫 +:category: 轉錄 +:summary: 最令人敬仰的四個老實念佛人 +:og_image: http://m.fodizi.tw/uploadfile/201905/5/200255001.jpg + + +**一、黃鐵匠:** 叮叮噹噹,久煉成鋼,太平將近,我往西方 + +明朝初年,湖南潭州有一黃鐵匠,以打鐵為生,人皆呼為黃打鐵。那時正是朱洪武興兵作戰的時候,需要很多兵器,黃打鐵奉命趕製兵器,日夜不休息。 + +有一天,某僧經過他家,從之乞食,黃施飯,僧吃畢,謂曰:「今承布施,無以為報,有一言相贈。」黃請說之。 + +僧曰:「你何不修行呢?」 + +黃曰:「修行雖是好事,無奈我終日忙忙碌碌,怎能修呢?」 + +僧曰:「有一念佛法門,雖在忙碌中還是一樣修,你能打一錘鐵,念一聲佛,抽一下風箱,也念一聲佛,長期如此,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他日命終,必生西方極樂世界。」 + +黃打鐵遂依僧教,一面打鐵,一面念佛,終日打鐵,終日念佛,不覺疲勞,反覺輕安自在,日久功深,不念自念,漸有悟入,後將命終,預知時至,遍向親友辭別,自言往生西方去也。到時把家務交代了,沐浴更衣,在鐵爐邊打鐵數下, + +即說偈曰:「叮叮噹噹,久煉成鋼,太平將近,我往西方。」 + +泊然化去。當時異香滿室,天樂鳴空,遠近聞見,無不感化。 + +-----虛雲老和尚1955年 `雲居山方便開示 `_ + +**二、東瓜和尚:** 終日走街坊,心中念佛忙,世人都不識,別有一天堂 + +清朝有一位東瓜和尚,名沒有傳下來,不知什麼名字,喜歡吃東瓜,人們就稱他東瓜和尚。 + +他是杭州人,在華嚴庵出家,出家以後,專修念佛法門,鄰近庵有一位慧照師和他打同參,二人很好的同參道友。很奇怪,東瓜和尚,吃飽就跑出去街上走,在杭州街上走來走去。走到晚上就回來,晚上繼續念佛,每日都一樣,都是在街上走。他的同參感覺到,好像不太肯修行,看他一天到晚都在街上走。但是也不敢對他說什麼話,而他的習慣就是這樣。每日吃飽就到街上走,晚上就回來,回來又有在念佛,這樣的生活,經過了十多載。有一年他要往生的前一年底,見到同參慧照師的時候,他就對慧照師說:「老同參啊!我正月初六就要去西方,你正月初六要來送我!」慧照同參把他看做在開玩笑,想他一天到晚都在走街路,說他要往生,實在不太相信。但是口不敢說,心中在冷笑,口就回答說:「好啦!好啦!你若要往生,當然我會來送你!」東瓜和尚說:「我一旦話說出來就標準!不要忘記!」「好啦!好啦!我不會忘記!」 + +年過了,正月初六,那日早上東瓜和尚就去法慧庵,受人供養吃飯。還沒回來的時候,慧照師就已經來要送他。看他不在,就知道可能是在開玩笑,連他自己都沒有在準備,說他會往生,那有這一回事?就在裡面坐,坐到東爪和尚吃過午飯回來。回來見到老同參慧照師坐在那裡,就問說:「你來做什麼?」他說:「你告訴我說,你正月初六要往生,叫我來送你!你卻問我要來做什麼?很奇怪?」「真的!我有對你說過,你若沒有提起,我也忘記。這樣,好!現在我要去了!」馬上就去沐浴換衣服。海青、披衣已經穿好,就去拜佛。拜好,就去坐著,就向他的同參說:「這樣,我要去了,但是我有一首偈頌,請你寫起來。」開始念:「終日走街坊,心中念佛忙,世人都不識,別有一天堂。」偈頌念好的時候,念一聲「阿彌陀佛」,靜靜的坐在那裡,他的同參見他靜靜坐著,就為他念佛,念了念,就看他,他都沒有動,沒有表示。再過一段時間摸他,他已經沒氣了,果然是走了,非常自在。看他的偈頌就可以知道:「終日走街坊」:說我一天到晚都在街上走來走去,做什麼呢?「心中念佛忙」:我雖然是走街坊,沒有一日閑空,不是在逛街,我是在念佛!「世人都不識」,世人都不知道他在修行,也許還以為他在閑逛呢,可見念佛法門真的不簡單,真是易行道,即使終日逛街,只要心中念佛不捨,必能自在往生。 + +**三、修無師:** 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 +這是倓虛法師在《念佛論》中講到的真人真事:倓老是哈爾濱極樂寺的住持,極樂寺建立之後,以開堂傳戒作為慶祝,並請諦閑老法師當得戒和尚,因為他的老師是諦閑老法師。開壇傳戒是佛門最大、最殊勝莊嚴的法會,需要很多人幫忙,修無師也是從外面來的,發心到戒壇修福,幫助大眾。 + +當時的當家師是定西法師,定西法師就問修無師:‘你能做什麼?’ + +修無師說:‘我願意在傳戒期間照顧病患。’傳戒當中,戒子傷風感冒,或是身體有不適時,都必須要有人照顧。他發心做這個工作,這非常重要,也是修福的好機會。 + +修無師不認識字,未出家前是做泥水匠的,雖發心出家,也不懂得經教,所以就老實念佛。他待人謙虛恭敬,如何辛苦的工作都很歡喜、很樂意去做,從未推卸過,尤其別人不願意幹的苦活,他也去做,這是他的德。 + +定西法師就把這個工作派給他,可是過了沒幾天,他就跟倓老與定西法師告假。倓老是很有修養的人,因為你是外面來的法師,你願意來就來,願意走就走,不以為怪。 + +定西法師就有點沉不住氣,就責備他:‘你這個人未免太沒有恆心,傳戒才兩個月,你要幫忙就幫到底,來了沒幾天,怎麼就退心想走了?’ + +修無師說:‘我不是到別的地方去,我要到極樂世界去。’ + +這兩位法師一聽愣住了,‘你要往生?’ + +修無師說:‘是的!’並請求老和尚給他準備一、兩百斤柴火,以便火化之用,老和尚一聽,這是大事情。 + +定西法師說:‘大概多久?’ + +他講:‘大概十天。’ + +到第二天,修無師又來說:‘稟告老法師,我今天就要走了。能否請幾位法師幫我助念,送我一程?’當然,戒期當中聽說有人要往生,又不生病,活著往生,要人助念,哪個不歡喜! + +念佛送他的人要求說:‘修無師,從前聽說往生的人,臨走之前,都要作幾首偈子、作幾首詩,留給後人做紀念,你今天要往生了,也不能例外。’ + +修無師說:‘我是個苦惱的人,不認識字,也不會作詩作偈,但是我有一句老實話可以告訴你們,「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 +大家助念不到一刻鐘,他告訴大家:‘佛來接引我了。’他就走了,瑞相希有,火化後還有舍利子。諦閑老法師對他非常讚歎。 + +**四、鍋漏匠** + +近代倓虛法師的《影塵回憶錄》裡記錄的一個真實故事:民國初年,諦閑法師有一個徒弟,不知叫什麼名,姑且按他出家前的職業「鍋漏匠」叫他吧。這個徒弟是中年出家的,四十多歲才出家,他的年齡跟老法師年齡差不多。他們從小是生在農村裡面,在一起玩的小朋友,童年都在一起。諦閑法師家庭環境比較好一點,念過書,以後舅父做生意,帶他出來,所以算是我們俗話講「見過世面」的,出去旅行過,見過世面。他那一個同學,家境清寒,沒有念書,長大之後,生活非常困苦,學一個手藝,這個手藝在大陸上叫鍋漏匠。「鍋漏匠」,恐怕你們年輕人都不懂,年歲老的人曉得。什麼叫鍋漏匠?就是碗、碟子打破了,他能把它補起來再用,那個時候很節省。不像現在打破了就丟掉,破個邊都丟掉,那時候還得補起來再用。就做這麼個手藝,天天挑個擔子在外面喊,吆喝著,非常的辛苦。這是他這幾十年當中,真正體會到人生太苦了。所以就找他小時候在一起玩的這個朋友,出了家,做了和尚,於是就把他找到了。 + +找到諦閑法師這裡,在廟裡住了幾天,就跟老法師說:我要出家。他說:為什麼?生活太苦了,我一定要出家。老和尚說:你不要開玩笑了,住幾天還是去做生意去吧。為什麼不讓你出家?年歲太大了。在大陸那個時候,四、五十歲就是老人了,體力就衰了。他說:你學五堂功課都學不會,念經都念不會,你在這寺廟裡,大家瞧不起,冷眼看你,你的心多難過。學講經,你還不認識字,還要從念書做起,到哪一年才能成就?這就是拒絕了他。結果他就硬賴著:我非出家不可,我不做生意了。老和尚給他搞得一點辦法都沒有,主要就是小時候在一起,這份感情在。老和尚就說:這樣好了,你要是真的想出家,你得要答應我幾個條件。他說:沒有問題,我認你做師父了,你說什麼,我統統聽、統統接受。老和尚說:這很好,我給你剃頭。剃了頭之後,他說:你也不要去受戒,也不要住在廟裡。受戒,五十三天這個戒壇,你也受不了。也不要住廟裡,我到鄉下(住在寧波),寧波鄉下有很多小廟,沒人住的,破廟、廢廟沒人住,找一個小廟給他住。老法師在附近認識的護法很多、信徒很多,找幾個護法每一個月給他送一點錢、送一點米,他的生活可以過得去。又在附近找了一個念佛的老太太照顧他的生活,每天中午飯、晚飯,給他燒兩餐飯,給他洗衣服,這他很自在了,早飯就他自己去料理。就教他一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他說:你就給我念這一句佛號,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你就再念,一直念下去,你將來一定有好處。這個人沒有知識,但是聽話、老實,他就死心塌地念這六個字。真的就像老和尚講的,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這樣就念了三年。三年沒有出門,就在那個廟裡頭念了三年,這叫精進,就一句佛號,一點也不雜,念了三年。 + +這一天,他就離開寺廟,到城裡去看他的親戚朋友。晚上回來之後,吃完晚飯,就跟這位燒飯的老太太說:明天你不要替我燒飯。這個老太太心裡一想,「師父三年都沒出門,今天出去看看朋友,大概明天一定有朋友請他吃飯,叫我不要給他燒飯」。到了第二天中午,吃過飯的時候,老太太到廟裡去看看,看看師父有沒有回來?有沒有人請他吃飯?他那個廟是破廟,廟的大門都不關的,沒東西偷,什麼也沒有。到廟裡去 + +看看師父,在喊的時候也沒人答應,再去找一找,看到師父在寮房裡,站在那個地方,面對著窗戶,手上拿著念珠,再叫他,不答應,走到面前去的時候,他死了,站著死的,念佛往生了。這個老太太嚇了一跳,從來沒有看到人是站著死的,這趕緊去報告他那幾個護法,這護法來一看,大家也不曉得怎麼辦,就派人到觀宗寺去報告諦閑法師。那個時候沒有車,請一個人去報信,走路去的,走去再走回來,三天。你看他往生, + +站著往生,還站三天,等他的師父來替他辦後事。 + +諦老法師看到之後,非常讚歎的說:你沒有白出家,你的成就,當代講經說法的法師,名山寶剎的方丈住持,沒有一個人能比得上你。 + +---- + +轉錄來源: +`最令人敬仰的四個老實念佛人 - 佛弟子文庫 `_ diff --git a/content/articles/2023/04/09/seven-days-repay-a-favor-fodizi%zh.rst b/content/articles/2023/04/09/seven-days-repay-a-favor-fodizi%zh.rst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740ca6ed --- /dev/null +++ b/content/articles/2023/04/09/seven-days-repay-a-favor-fodizi%zh.rst @@ -0,0 +1,59 @@ +七天報恩的故事 +############## + +:date: 2019-05-05 +:author: 宏海法師 +:tags: 轉錄, 佛弟子文庫, 宏海法師 +:category: 轉錄 +:summary: 今天講的這則公案是釋迦牟尼佛過去一世修行中,和他成佛以後無量劫的從因到果的一個相續。宿世做菩薩,在修行的時候,釋迦牟尼佛修這個慈悲,他做為一個菩薩在山裡邊打坐,就一心一意想了生脫死,想突破這種輪迴的牢獄。 +:og_image: http://m.fodizi.tw/uploadfile/201905/5/200255001.jpg + + +.. image:: http://m.fodizi.tw/uploadfile/201905/5/200255001.jpg + :align: center + :alt: 七天報恩的故事 + +南無阿彌陀佛。各位吉祥。 + +歡迎大家來道場白華庵聽法,結這個殊勝的法緣。今天給大家講一則「七天報恩」的故事。 + +其實在我們現代的生活中,我們一輩子的遭遇經歷,甚至人與人之間遇到的各種各樣形態的這種因緣,都致使要麼欣然投入進去,可是這個因緣一轉,有時候又萬般地無奈,或者正在興沖沖地進行之中,結果一個階段性的就會戛然而止。所以這些因緣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姿多彩地呈現?為什麼會有這樣突如其來的變換呢?就是因為世事是無常的。 + +今天講的這則公案是釋迦牟尼佛過去一世修行中,和他成佛以後無量劫的從因到果的一個相續。宿世做菩薩,在修行的時候,釋迦牟尼佛修這個慈悲,他做為一個菩薩在山裡邊打坐,就一心一意想了生脫死,想突破這種輪迴的牢獄。 + +那麼他正在打坐的時候,突然間身上有一個虱子,這個虱子就是在他衣服上建立自己的別墅一樣的,在它的世界裡。就非常地癢,他感覺到,那麼他就伸手把它從背上捉出來。 + +捉出來以後,因為他慈悲,不忍心說置它於死地,甚至都替它設想地說,隨便一扔,它可能就再沒命了。所以他找到一個枯骨,就是野獸死了以後,屍體爛了,一個朽在那裡的骨頭。他把這個虱子就放在這個骨頭上,這個骨頭正好是在虱子世界裡面的美味。 + +大家不要搞錯了,不是那個老虎獅子的獅子,是我們身上癢的時候咬人的那個虱子。所以它在裡面就盡情地飽食了七天。在飽餐了七天以後,它這一世的因緣也了了,就命終了,然後又投胎轉世,生生世世又投入到無盡的輪迴中。 + +一直到釋迦牟尼佛在印度成佛,有了這麼多的常隨弟子,十大弟子,阿難多聞第一,成就了這一世。有一次,世尊就帶著他的弟子們乞食,但是那個在雪山附近下的雪很厚,大家都躲在房間裡面,只有走著走著有這麼一戶大戶人家,一個老爺子就守在門口,好像貌似在等世尊的到來,然後見到世尊和他的弟子們這麼多人,說我願意盡心盡力地供養您和您的僧團七天。 + +然後世尊就跟他弟子們就住在這個大長者家裡邊,好吃好喝,盡心盡力,非常的圓滿。但是到了七天以後,世尊就跟阿難說,說我們今天應該收拾一下,要離開這裡了,雖然每頓都有豐富的飲食,但是今天我們要持缽,要走了。 + +阿難就百思不得其解,他就覺得說,佛陀這個好日子不過,非得橫起事端。說我們吃得好好的,人家這麼盡心盡力,為什麼我們要回這個精舍去呢?佛看見阿難這個心結打不開,就說:「那這樣吧,我們七天到了,今天我們先走,如果你還想接受他的供養,那麼你去他的宅子去跟他溝通。」 + +結果依然在下雪這樣一個冷的狀態中,阿難又去到這家宅子門口托缽,結果不但沒有見到這個大長者,連守門的小廝都站在那兒紋絲不動,一點表情都沒有,就跟沒有看見阿難一樣。 + +阿難回來後悶悶不樂,那麼佛陀才把這個前因後果告訴了他,說我們跟人家只有七天的因緣,這個七天因緣一到,過去的這個緣就了了,這個恩就報了,我們再去想續的時候,已經就屬於攀緣心了。那阿難一聽就明瞭了。這就是今天給大家供養的這個七天報恩的故事。 + +這個公案落實到我們現在的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不僅僅是佛跟弟子是這樣的緣法,每個人與每個人,每個人甚至跟你所遇到的動物、所到的地方依然如此。所以大家能夠明白這個緣分的道理,就知道一切皆是因緣,緣聚緣散,緣來緣去,沒什麼好說的,也沒什麼要抱怨和怪罪的。 + +所以古德常有一句叫做「知理不怪人,怪人不知理」。都是覺得說,你覺得自己本來應該這樣的生命走向,這樣的因緣出現,結果它一轉彎,弄得自己不合心、不如意了,那心裡不舒服就開始抱怨,就開始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實際上還是自己的心所顯現的一場夢幻泡影。 + +如果大家讀過《楞嚴經》,裡面也講過,是這個因緣是必然如此的。來的人,我們常說狹路相逢,要麼是報恩,要麼是討債。你這輩子他欠你的,他來報恩,對你好,侍奉你,成就你,護持你,幫你。那麼他來讓你有損失,讓你生不快,那你過去欠了他的。而且因緣也是,欠的一旦償還以後,即刻就了。 + +這個了的有時候非常地突變,馬上這個發心就變,態度就變,甚至表情就變。所以心細的人學修佛法,有一點點智慧見解的人,你仔細觀察一下這個人世間,確實如此。你能夠全盤瞭然於懷,來看它的這個,就是這樣靜靜地看待它的發生,這就是智慧。 + +所以我們常說到說,一切皆是前因後果,一切就是俗話說的「萬般皆是命,幾乎不由人」。除非你是大修行者。所以還是自作自受而已了。 + +當然,這是我自己加一段跟大家分享的法義,如果你是一個大修行人,你是一個大法器,有可能這輩子成就,那菩薩就運用格外的手段了。那他可能就是當你這個生起來貪心的時候,他就讓你百般的萬般的事情皆不成就;當你生起來退卻躲避,想靜靜地,不想去承擔的時候,他就讓你一件一件地、多姿多彩地在這個裡面不斷地經歷,直至放下為止。所以這是菩薩六度四攝度化眾生,那就另當別論了。 + +希望今天的這一個公案給我們啟迪,讓我們在這個繁雜的、煩惱的、無奈的城市中,能夠生起這樣光明的智慧。 + +南無阿彌陀佛。 + +---- + +轉錄來源: +`七天報恩的故事 - 宏海法師 - 佛弟子文庫 `_ diff --git a/content/articles/2023/04/09/story-of-master-xuyun-in-yunju-mountain-fodizi%zh.rst b/content/articles/2023/04/09/story-of-master-xuyun-in-yunju-mountain-fodizi%zh.rst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ca85024b --- /dev/null +++ b/content/articles/2023/04/09/story-of-master-xuyun-in-yunju-mountain-fodizi%zh.rst @@ -0,0 +1,161 @@ +虛雲老和尚在雲居山的事蹟點滴 +############################ + +:date: 2014-12-03 +:author: 紹雲老和尚 +:tags: 轉錄, 佛弟子文庫, 紹雲老和尚 +:category: 轉錄 +:summary: 本人想借著這次因緣,向香港佛教界人士簡略地介紹一下,上虛下云老和尚在雲居山的事蹟及其生活特點,希望以他老人家的種種嘉言懿行,作為我們後人學佛的榜樣。 +:og_image: http://m.fodizi.tw/uploadfile/201412/4/1056577909.jpg + + +.. image:: http://m.fodizi.tw/uploadfile/201412/4/1056577909.jpg + :align: center + :alt: 虛雲老和尚在雲居山的事蹟點滴 + +各位長老,各位法師,各位居士,各位善信朋友們: + +本人想借著這次因緣,向香港佛教界人士簡略地介紹一下,上虛下云老和尚在雲居山的事蹟及其生活特點,希望以他老人家的種種嘉言懿行,作為我們後人學佛的榜樣。 + +我是於一九五六年八月,從安徽省含山縣到江西省永修縣雲居山真如寺,投靠虛雲老和尚求出家的。當年我十九歲,高中畢業後就離開家裡到雲居山去了。其實,早在十六歲開始,我已瞞著家人給老和尚偷偷寫信,他老人家雖然是海內外知名的大德高僧,但每次都親自給我回信。 + +見到老和尚後,他問我為何出家?我說是為了成佛。他老人家聽後很歡喜,隨即收我為徒,並親自為我剃度,取名宣德,號紹雲。當年冬月,即去南華寺受具足戒。然後返迴雲居山常住,隨眾出坡。幾個月後,開始侍奉老和尚,白天則在常住上聽住持和尚海燈法師講經。 + +老和尚當年一百一十七歲,身高兩米多,雙目炯炯有神,晚上在煤油燈下看報紙的小字從不戴眼鏡。牙齒三十六隻,整整齊齊,沒有缺損,聽他說是九十歲後才再生的。他的聲音非常洪亮,有時在禪堂裡講開示,聲音一大,把禪堂裡的報鐘震動得「嗡嗡」作響。老和尚於一九五三年七月到雲居山時,山上滿目瓦礫,荒草遍地,只有三間破舊大寮和四個僧人。這是自一九三九年三月十九日真如寺慘遭日本軍人炮火,殿堂樓閣毀壞殆盡後,所剩下的一片荒涼景況。 + +老和尚到雲居山後不數月,已來了五十多人,他們見了老和尚後都不肯離去。老和尚於是向政府申請重建雲居山,獲批准後隨即動工。為了生活上能自給自足,便開始開墾荒地,栽種莊稼。我五六年去的時候,已經開發了近一百畝水田地,六十多畝旱地。每年可收水稻六、七萬斤,紅薯和馬鈴薯七、八萬斤。 + +後來,人愈來愈多。當時常住就規定,不允許沒有勞動力,不能生產的人掛單。到了五六年底,已住有一百二十多人,開墾荒地二百多畝,旱地一百多畝。每年可收水稻近十萬斤,各種雜糧十多萬斤,基本上可以自給自足了。 + +當時,已是一百一十七歲高齡的老和尚,每天都要到建築場所和開荒的地方巡看,並親自指導,還要接待來自各方的人士。晚上六點到禪堂裡講開示。八點以後,開始翻閱來自各地的信件,信件有時一天多達百多封,他老人家都要一一過目。若是重要的函件,他便親筆回復。若是一般書信,他說明意思,就由我們代復。平常都要深夜十二點左右才休息,翌日凌晨兩點又起床打坐,直至打四板,即大約三點半,才起床洗臉。 + +他不用牙刷牙膏,只用溫水漱一口水,然後吐在毛巾上,先洗雙眼,再洗整個面部。他說這樣洗,可防止眼疾,且能增加視力。洗過臉後,就到佛前禮拜,之後又回到床上打坐。那時,我們就開始上早殿了。早殿後稍為休息一會兒,聞打梆聲大眾就往齋堂過早堂了。 + +當時,山上的生活很艱苦,開發的田地不多,收成的谷子也很少。因為紅薯粗生,收成較多。每年七月份開始,直到第二年的三月,都是吃紅薯的季節。而紅薯的葉子和枝幹,就是我們的小菜了。有時連紅薯根和葉也沒有,就只有炒鹹鹽,加進稀飯裡吃。每天過早堂吃的稀飯,只是一點點的米,混了多多的紅薯一起煮的。中午吃飯呢?雖然當時師父們吃飯吃得很多,也只是隨便弄一點小菜,有青菜已算是很好的了。晚上,是沒有飯或面的,只有煮一些紅薯或是馬鈴薯,放在齋堂裡面,要吃藥石的就自己去弄一點,但是吃的人很少。 + +老和尚吃的稀飯和菜,都是由我們從大寮裡打的,跟大眾師父們吃的一樣。如果沒有客人的話,他從不多加一道菜。他老人家那種節儉簡朴的生活,我們現在想起,還記憶猶新。 + +雲居山地勢很高,海拔一千一百多米。冬天氣候很冷,低至零下十七、八度。收藏在地窖裡的紅薯,經不起寒冷的空氣,皮都發黑了,煮熟後吃起來很苦的。 + +有一次,我和齊賢師一起在老和尚那裡吃稀飯,吃到了那種又苦又澀的紅薯皮,便揀出來放在桌邊上。老和尚看到時默不作聲,待吃過稀飯後,他老人家卻一聲不響地把那些紅薯皮撿起來都吃掉了。當時我們倆目睹那情景,心裡感到很慚愧、很難過。從此以後,再也不敢不吃紅薯皮了。 + +事後,我們問老和尚說:「您老人家都這麼大年紀了,而那些紅薯皮好苦啊!你怎麼還吃得下去呢?」老和尚嘆了一口氣,對我們說:「這是糧食啊!只可以吃,不可以糟蹋呀。」 + +又有一次,江西省宗教事務處處長張建明先生,到山上來探望老和尚。老和尚自己加了幾道菜,請他吃午飯。張處長始終是個在家人,不懂得惜福。當他在吃飯時,掉了好幾粒米飯在地上,老和尚看見了也不說話。等吃完飯後,他才自己彎下腰來,一粒粒地把那些米飯從地上撿起來,放進口裡吃下去。使得那位張處長面紅耳赤,很不自在。他一再勸老和尚說:「老和尚,那些米飯已掉在地上弄髒了,不能吃了。」老和尚說:「不要緊啊!這些都是糧食,一粒也不能糟蹋的。」處長又說: 「你老人家的生活要改善一下啊!」老和尚答:「就是這樣,我已經很好了。」 + +老和尚的身體很好,早上除了吃兩碗稀飯外,有時還會吃一點馬鈴薯。中午吃兩大碗米飯。晚上有時吃一小碗麵條,或者吃一點稀飯。聽他說:他晚上開始吃藥石,是從雲門事件發生後才開始的。在此以前,他老人家一直都是過午不食的。 + +老和尚的牙齒特別好,記得有一次,有個居士送了一些炒熟的蠶豆上山。老和尚看到我們在吃,他也要吃。我們說:「這東西很硬的,你老人家牙齒行嗎?」他一言不發,拿起蠶豆就吃起來了,吃得比我們還要快,我們甚感意外。 + +他老人家是很節儉惜福的,他睡的草蓆破了,要我們幫他用布補好。不久後,在同一個地方又破了,實在補無可補。我們就對老和尚說,想把草蓆拿到常住去換一張新的。那時,一張草蓆只不過是兩塊人民幣左右,不料他老人家聽後,便大聲地罵:「好大的福氣啊!要享受常住一張新蓆子。」我們都不敢作聲了。 + +無論是冬天或夏天,他老人家都只是穿著一件爛衲襖,即是一件補了又補的長衫(禪和子們叫它做百衲衣)。冬天就在裡面加一件棉衣,夏天裡面只穿一件單褂子而已。 + +老和尚時常開示我們:「修慧必須明理,修福莫如惜福。」意思是修慧參禪一定要明白道理。道理就是路頭。如果想參禪用功,但是路頭摸不清楚,對參禪的道理未能領會,那麼工夫便很難用得上了。所以古人說:「修行無別修,貴在識路頭。路頭識得了,生死一齊休。」至於惜福,出家人在情理上那裡有錢來培福呢。其實 「造福莫如惜福」,那就是要自己珍惜生活上的一切福德因緣。他經常訓誡我們年青的一代說:「你們要惜福啊!你們現在能遇到佛法,到我這裡來修行,可能是過去世栽培了一點福報。但是你們若不惜福,把福報享盡了,就會變成一個沒有福報的人。猶如你過去做生意賺了錢,存放在銀行裡。如果現在不再勤奮工作賺錢,只顧享受,把銀行的儲蓄全部花光了,那麼再下去便要負債了。」 + +所以老和尚對我們的要求是很嚴格的。我覺得我們現在的出家人福報太大了,生活上,衣、食、住、行各方面比過去不知道充裕了多少倍。因而,我們在這個福報當中,要更加注意惜福。有福德的人,修行起來也會比較順利。如果沒有福德,無論修那一種法門,都會有種種的障礙。 + +老和尚曾經對我們說:他在每年的臘月三十才剃一次頭,三十晚上才洗一次腳。所以在相片上,看到他的頭髮和鬍鬚都是很長的,就是這個原因。但自從五二年以後,他每兩個月、或許有時一個月便剃一次頭,洗一次腳。他的眉毛很奇特,在眉尾長了幾根長毛,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已長了六、七吋長,垂至下顎。有時他感到洗臉吃飯礙事,便一手把它拔掉。但不久後,它又長出來了。當時,我們把他的頭髮和長眉毛都收藏起來,直至「文革」才被抄走。 + +老和尚又說自己終生不洗澡。那如果是在大熱天,出汗了又怎麼辦呢?在大熱天有時他也會淌汗,但是每次都要我們一再催促,好幾天才肯勉強更換一次衣服,奇怪的是他換下來的衣服,一點汗臭味也沒有。尤其是他穿的布襪子,經常半個月或一個月才換一次,也沒有一點臭味。他老人家的行持是與眾不同的。 + +雖然,老和尚已有一百一十多歲的高齡,但是他的氣力卻是無法測量的。曾跟隨老和尚在雲門寺同住的師父說,有一次他們在雲門開荒,有一塊大石頭,好幾個人都搬不動。後來老和尚來到,叫他們都走開,獨自一人就把那塊大石頭搬到很遠的地方去了。 + +五七年下半年有一天,我剛好從外面回來,見到老和尚雙手提著兩大捆木柴向大寮方向走,便問:「老和尚呀,您老人家怎麼到這裡來搬木柴呢?」經我一問,他就把木柴放下,回寮房去了。我便到大寮找那位負責砍木柴的自性師,把剛才的情景告訴他,他很驚訝地說:「我砍了三大捆木柴,自己扛了一捆回大寮去。還留下兩大捆在茅蓬西面的路邊上,因為太重了,我連一捆也扛不起來。老和尚怎麼有那麼大的力氣,兩大捆一起提起呢?」後來我幫他把那一捆扛起一秤,一捆就有二百多斤重。所以老和尚的氣力是沒法測量的。修行的人,環境愈是艱苦,道心愈是堅固。老和尚常說:「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 + +當時,雲居山的生活非常清苦,工作勞動量很大,很緊張。除了耕種、蓋廟、建房子,以及日常的坐香、上殿外,師父們每天還要劃定很大面積的荒地來開墾,如果白天不能完成,天黑了還得繼續幹,直至把目標完成為止。 + +有時有東西要運上山,在有月亮的晚上,坐完養息香及四支香後,還要到山下三十里路去擔。回來休息不到兩個小時,又要上早殿了。早殿、早堂過後,早板香只坐半小時,又要打板出坡了。所以那時的生活是很緊張、很忙碌的,但是師父們的道心都非常堅定。 + +此外,晚上還要每兩人一班,每班兩個小時來輪流看守著稻田,防止野豬來犯。因為那時山上的野豬、老虎很多。當谷子開花後,快成熟時,野豬就成群結隊的來了。只要有一隻野豬叫,其它幾十隻野豬就聞聲而至,大肆吞噬稻田裡的谷子支杆,如是一大片稻田一下子就沒有了。 + +老和尚年紀雖然那麼大了,還是堅持要參加我們晚上看守稻田的輪班工作。當時海燈法師在山上當住持,他看到老和尚都這樣辛苦,於是也來參與大眾輪班看野豬的工作了。 + +老和尚在雲居山,不但時常上堂為大眾師父講開示,更在種種生活細節中以實際行動來以身作則,教育大眾。現在我們回想起來,真是感到慚愧萬分。所以說善知識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是我們後人的榜樣。他老人家在雲門事件中,骨頭被打斷了好幾處。在五六至五八年間,經常生病發燒,身上的舊患、骨折的地方疼痛不已時,他便躺在床上呻吟。可是一聽說有人來見他,馬上又坐起來,盤起腿子,精神好得很,可以一談三、四個小時,一點也看不出他有病。我們有時催促客人走,想讓他休息一下。他反而不高興,罵我們說:「人家有事才來找我,等人家把事情說完了才能走嘛。」可是客人一走,他又躺下來呻吟了。我們問他:「剛才人來了,你精神那麼好。人才走,為何又這麼痛苦呀?」他說:「這是業障呀!閻王老子也管不了我,我要起來就起來,要不起來就不起來。」實際上我們也感到很驚奇。 + +一九五七年正月,他老人家病得很厲害,永修縣和省政府的幹部都來探望他,並派了車子想接他到南昌省立醫院去看病。本來他不願去,但是省政府的領導一再勸說和催促,才勉強答應。到了醫院,接受檢查,化驗血型時,那些醫務人員都感到十分驚奇。他們說:「聽說這位老人家已一百多歲了,但是他的血型,就像一個十三歲以下孩童的血型一樣,我們從來沒有見過,像這麼大年紀的人有這樣的血型。」經過詳細化驗後,他們說老和尚的血型是純陽性的。而老和尚只在醫院住了四天就回山了。他老人家的血型,直至現在仍是個謎。 + +他老人家中午休息時,有時也打昏沉,頭向前俯,甚至打鼻鼾。有一次,我們聽到他在打鼻鼾,便偷偷地離開,拿著房裡面的果品到外面邊吃邊玩。當他醒後,就逐件事來罵我們。我們問:「剛才您老人家不是睡著了打鼻鼾嗎?你怎麼會知道呢?」他說:「你心裡面打幾個妄想我都知道,你拿東西到外面吃,我會不知道嗎?」自此以後,我們才相信悟道了生死的人,已經破了五蘊。見他是睡著了,其心思卻是明明瞭了,清清楚楚的。 + +我們也借著機緣問了他老人家在終南山住茅蓬的事蹟。 + +當年,他老人家六十七歲,在終南山住茅蓬。戒塵法師,是一位講大部經的法師,聽說老和尚在高旻寺開了悟,便到終南山茅蓬找老和尚辯論禪宗的機鋒語。老和尚聽他把話說得很大,便對他說:「你的機鋒辯論雖然很好,但這個不是你自己真正工夫,在生死根本上作不了主,閻王老子不會放過你的。不要再多辯了,咱們倆坐坐看吧。」於是他們兩人就在茅蓬裡打坐。老和尚一坐,就是七日七夜,如如不動。而戒塵法師只坐了半天,雙腿已痛得不得了,心裡的妄想更是煩躁不安。 + +戒塵法師每天都繞著老和尚走幾圈,好不容易才等到第七天,老和尚終於出定了。他問老和尚:「您在定中,是有覺知,還是沒有覺知呢?若是有覺知的話,就不名為入定。如果沒有覺知的話,那豈不是枯定,不就是所謂的死水不藏龍嗎?」老和尚說:「要知道禪宗這一法,原不以定為究竟,只求明心見性。若是真疑現前,其心自然清淨。由於疑情不斷,所以不是無知。也因沒有妄想,所以不是有知。雖然沒有妄想之知,但就是一支針掉在地上,也能聽得清清楚楚。你每天繞著我走幾圈,我都知道,只因疑情之力,不起分別而已。雖然不起分別,因為有疑情在,功用不斷,所以不是枯定。雖然不是枯定,這亦只不過是功用路途中事,並非就是究竟的。所以過去這七天,我只是覺得好像一彈指間就過去了,如果我一生分別心,便會出定了。參禪辦道的人,必須將此疑情,疑至極處,一旦因緣時至,打破疑團,摩著自家鼻孔,才是真正的道契無生啊!」自此以後,戒塵法師就一直跟隨著老和尚,對他老人家非常信服和尊敬了。 + +後來,有一次,老和尚入定十八天。山上其它人知道了,都來參拜他。他感到厭煩,於是他們倆便背著背架子朝峨嵋山去了。一天晚上,他們倆在一個沒有人住的小破廟過夜。老和尚說睡到半夜時,戒塵法師有跳蚤在他身上咬,他就把跳蚤放在地下,跳蚤摔倒地上,把腿摔掉了,老和尚在定中聽到那跳蚤叫得很慘。翌日,老和尚就將此事查問戒塵法師,他聽後感到很驚訝,心想:「竟然連我放一隻跳蚤在地上他都知道,而且還聽到跳蚤的喊叫聲,定中的功夫真是了不起啊!」可知身心清淨的境界真是不可思議。 + +後來他們倆一起到雲南去開辦道場。當時五七年,雲居山有一些八十多歲的老師父都知道這些事情的。他們說那位戒塵老法師也很了不起,後來是預知時至,先行向大眾告過假後,坐著往生的。 + +在雲南時期,老和尚經常一坐七、八天。有時候人家有要事找他商量,就得用引磬為他開靜,他才出定。因此,老和尚在雲居山時,我們就問他:「是否有這些事情呢?」他說:「是呀。」我們又問:「老和尚您現在為什麼不入定呢?」他說:「現在重建寺院,每天都有政府人員和其它人來找我,我不出去不行,所以不能入定呀。」他還笑著說:「如果我在這裡一坐七、八天不起,一些不懷好意的人,當我死了,就把我的色殼子搬去燒掉。那麼這個寺院就蓋不成了,所以現在我不敢入定。」 + +雖然,老和尚在雲居山時,沒有坐禪入定七、八天之久,但他經常一坐就一整天不動。有時從夜裡十二點左右開始坐,直到第二天傍晚才起坐。所以他老人家的境界,不是一般凡夫所能知道的。 + +我們曾經請問老和尚:「聽說證了道的人,就是聖人,是嗎?」他說:「是呀!」我說:「那就是證到初果羅漢的人是不是?」「初果,是呀!」他又說:「實際上初果很不簡單,證到初果須陀洹的人,不但定中沒有妄想,就是平常的行住坐臥,也沒有妄想。他的六根不染六塵,就是六塵不能打擾他,他就入了聖流。」 + +據說證了初果羅漢的人走路時,雖然你看見他雙腳是踩在地上,但實際是離地有兩分高的。那時也有人問我們:「聽說了脫生死的人,走路時腳不觸地,不沾泥巴。那麼老和尚都算是大菩薩了,你們經常隨他走路,究竟他的腳踩不踩地?鞋子沾不沾泥土呢?」於是我們就很留心這個事情,並且經過多次的試驗。 + +雲居山的地都是泥巴土,經常下雨,一般人走了一趟回來,鞋子自然沾了好多泥巴。可是老和尚的鞋子從來不見有泥巴。奇怪的是,當我們走在他後面,留心注意他走路時,明明是見到他的鞋子踩在泥巴土上。但是回來後,我們再看他的鞋子,就是沒有沾上半點泥巴。這其中的奧妙,我們至今還搞不清楚。 + +一九五七年真如寺關外山上失火,大眾師父都去救火,老和尚也叫我們跟著他去打火。初時,他穿一件短中褂,步履輕快地在我們前面走,當走到趙州關外將要上山時,前面的老和尚突然不見了,卻見他在離我們好幾丈遠的一塊大石頭上站著。我們不禁大喊:「老和尚,您剛才還在這裡,怎麼一下子跑得那麼遠呀!」他站在高處說:「你們快點打火啊!」我們真不曉得他是怎麼走過去的。 + +當時,老和尚每天晚上,或有時隔一、兩天,在禪堂講開示。時間一到,叫香板一打響,不但我們種田的、在外面出坡的師父們都往回跑。連天空上的烏鴉也一群群地飛回來聽開示。那時雲居山的烏鴉特別多,屋頂上,附近的樹上以及從茅蓬到禪堂的路上都被站得密密麻麻,令我們寸步難行。有時要用杖枝動它一下,它跳一下我們才有路可走,否則,就要踩到它們身上。開示說完了,老和尚回茅蓬,烏鴉也回巢了。所以說鳥雀也是很有靈性啊。 + +一九五七年六月上旬,天氣酷熱,一天,老和尚他忽然要到五老峰頂看地形。當時有晴空、淨行、傳印師和我等一共六人,我們就將一張靠背藤椅,用兩根竹子捆綁起來,做一個小轎子讓老和尚坐,我們就分了三班更替。出門時已近九點,天氣很熱,太陽很猛。我們心中暗想:「老和尚體質這麼弱,天氣又那麼熱,偏偏選上今天上五老峰頂,一定被太陽曬得很難受了。」奇怪的是,當我們抬起轎子的時候,天空中飛來了很多很多的烏鴉,會聚在轎子上方盤旋,把太陽遮得密密的,我們一點陽光也曬不到了。它們隨著我們前往,轎子抬到那裡,烏鴉就像烏雲般到那裡盤旋,使到我們一點也不覺得熱。 + +一直到了五老峰頂,老和尚下了轎子後,那些烏鴉隨即飛下來,圍繞著轎子的四週,翹首望著老和尚叫個不停。老和尚在五老峰頂逗留了一會兒,四週觀看完地形後,就折回了。我們剛把轎抬起時,烏鴉又一窩蜂地飛上天空,像來時一樣在上空跟著盤旋,匯成一把大傘蓋,擋著猛烈的陽光,直到茅蓬門口後,才逐漸散去。 + +進了茅蓬後,老和尚說:「你們都害怕今天會熱得不得了,結果熱不熱呀?」我們六個人都憋著嘴笑了。我們說:「今天全賴你老人家的福德呀,感動了那些烏鴉來護法,遮了太陽。不然這麼猛烈的陽光,我們一去一回,可不好受呀!」所以道人動一念,有情鳥群也來護持了。 + +一九五五年七月,老和尚的茅蓬被火燒了,相連的小廚房的外牆也倒塌了。那是土牆,要先用兩塊板夾起來,然後用泥土來打。當時打牆的師父有淨行師、晴空師等四人。他們剛剛把泥土倒上不久,那時正是下午,西邊天空上烏雲滾滾,大有暴雨欲來之勢。四位打牆的師父都很著急,因為新打的土牆未實,被雨水一淋,便會倒塌了。其中的淨行師說:「老和尚正在門口坐著,我們過去請老和尚動個念頭,叫這場雨不要來這裡吧。」其它三人都讚成。於是淨行師就過去頂禮老和尚說:「老和尚慈悲,我們那個土牆剛打好,下雨便會倒掉,不能下雨呀。」老和尚望了望天,一話不說,就起身回寮房去了。 + +過了一會兒,刮起大風,大雨隨即而至,風雨交加,下到茅蓬西邊房子,離那土牆不到五呎遠的地方,那雨就沒有了。持續下了一個多小時,雨水從屋頂上嘩啦嘩啦地淌個不停,就是打土牆的茅蓬四圍,一滴雨水也沒有。風雨過後,他們四人就歡天喜地的跑去頂禮老和尚,感謝他老人家的幫忙。老和尚不哼氣,也不說話。 + +古德說:「道高龍虎敬,德重鬼神欽。」是真實不虛的。他老人家一動念頭,好像海龍王也得聽從,不讓雨淋的地方,雨就下不到那裡。 + +一九五七年的五月中旬,水稻田裡的秧苗剛插下不久。山中連續下了幾天大雨,山洪暴發,安樂橋都被衝斷了。挾帶小石泥砂的洪水翻越山溪堤埂,快要衝往稻田了。時間大約是中午十二點多,宏清師剛從小廚房出來時,很意外地發現老和尚獨自一人在風雨中,沒有打雨傘,身穿衲襖,腳穿羅漢草鞋,由安樂橋溪堤緩向東行,朝稻田方向走去。他馬上趕緊拿了一把雨傘,自己也打了一把,跑向老和尚處去了。 + +奇怪的是,他發現老和尚走過之處,洪水就不往稻田裡面沖,反而都沿山那邊向東流,高出稻田邊、溪堤數尺之高。即是洪水不往低流,反而向高處沖。就是這樣,剛插秧的稻田便免遭洪水泥砂淹沒之患了。 + +之後,老和尚走至佛印橋,站在那裡。宏清師便回來喊印開當家師,當家師知道後便一面安排打出坡板,一面自己走去老和尚處,請問他:「這樣大雨,您老人家怎麼一個人跑出來呀?」老和尚說:「我不出來,上面的幾十畝稻田就沒有了,都要被山洪泥沙覆蓋了,到時還哪有谷子收呢?」 + +當時,我們見到老和尚的衲襖上雨點並不多,只有腳穿的羅漢草鞋被雨水打濕了。真是道人走過的地方,水也要讓路。 + +他老人家行住坐臥的威儀很嚴正,真正做到「行如風、立如松、坐如鐘、臥如弓」。他站起來都是雙手下垂,頸靠衣領,筆直地走路。也經常對我們說:「身直影無斜」,即身子筆挺,影子一定是直的。他老人家隱喻著用功辦道的人,若有直心,決定能夠成功的。 + +他老人家平生的一言一語,都是我們的指引。一舉一動,都是後人的榜樣。 + +老和尚的一生,建有小寺院八十多座。重興大叢林六個,包括雲南雞足山祝聖寺、昆明雲棲寺、廣東曲江南華寺、乳源雲門寺、福建鼓山湧泉寺、及江西雲居山真如寺。老和尚為使禪宗五派傳承延續不斷,以一身而參演五宗,分別為臨濟宗第四十三世祖、曹洞宗第四十七世祖、溈仰宗第八世祖、法眼宗第八世祖及雲門宗第十二世祖,他親自剃度的出家弟子一千多人,國內外皈依徒弟一百多萬。所以說他老人家是當代禪宗的泰斗。 + +一九五八年社會主義教育時期,當時有一些極左路線的人,利用那些不好的出家人,對老和尚進行譭謗。因為老和尚是全國政協委員,不能把他打成右派,只能在名譽上給他造成打擊。所以便寫了老和尚很多不符事實的大字報。老和尚看了,一言不發,並在會上表示感謝。可是,他老人家內心的難受,難以言喻。 + +一九五八年以後,他對我們說:「我要走了。」我們很難過地問他:「你老人家怎麼現在就要走了?」他說:「你們不知道,以後還有十年的罪,好難受呀!」當時我們不明白,後來就是「文革」的十年浩劫。 + +從一九五八年開始,他老人家就經常生小病,便開始把事情逐一交代後人,並且把他所有的東西都分給大眾。 + +一九五九年九月十日下午,老和尚向大眾作最後開示及遺囑,老和尚說:「我的最後遺言只有:‘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過一會兒又說:「要以正念正心,培養出大無畏精神,度人度世。」老人訓誡我們要好好持戒修行。 + +一九五九年九月十二日中午十二時,老和尚對侍者說:「我剛才在睡夢中,見到一頭牛踏斷了佛印橋的石板,又見到碧溪的水流間斷了。」隨即閉目不語。直至十二點半,老和尚喚侍者們一起進去,對他們說:「你們侍奉我多年,都辛勞了。以前的事不多說,我近十年來,含辛茹苦,天天在危疑震撼之中,受盡譭謗及諂曲,我都甘心承擔,只想為國內保存佛祖道場,為寺院守祖德清規,為一般出家人保存此一領大衣。此一領大衣,我是拚命爭取回來的,你們都是我的入室弟子,是知道經過的。你們此後如有把茅蓋頭,或是應化四方,亦須堅持保守此一領大衣,但如何能夠永久保守呢?只有一字,名:‘戒’。」老和尚說畢,合掌向大家道珍重,眾人含淚而退,在室外屋簷下守候。 + +到了下午一時四十五分,他老人家就在雲居山茅蓬裡,右脅作吉祥臥,安詳圓寂。在他圓寂前的一個多月裡,很多師父們都曾經看到有一大片光自茅蓬裡出來,朝大殿方向去。只見一明亮光環,不見任何影像,進了大殿,光環才漸漸隱沒。一個多月後,老和尚把一切事情都安排妥善了,並親筆寫了一份遺囑。然後叫兩個侍者離開,他自己留在茅蓬裡靜靜地走了! + +老和尚於九月十二日圓寂,九月十九日封龕,次日荼毗,預期三天後開爐揀舍利骨灰。不料,第二天趙州關外山上失火,山上住了近百人,大眾師都去打火,只留下一些老弱病殘的人在寺內。其中寬懷師和寬克師等人跑到化身爐洞外向內窺看,看到老和尚火化後的骨灰兀坐不倒,宛如好人一樣跌坐在那裡。他們覺得奇怪,便隨手拾起一塊小瓦片朝那骨灰一丟,骨灰就整個倒下來了。寬懷師即伸手向裡面抓起一把骨灰,一看有好幾顆晶瑩光亮的舍利子,即聲張起來了。 + +過一會兒,救火的人陸續回來,聽說老和尚的骨灰裡有舍利,紛紛跑來,爭著向內抓一把骨灰然後往山中僻靜處跑,因為當時政府的形勢並不允許說有舍利子。幾十人都是如此,有的一把骨灰裡面有好幾顆舍利,少的也有一兩粒,大小不等,顏色不一,以白色晶瑩者為多。所以老和尚的骨灰裡有多少舍利子,根本無法統計。 + +數十人打火回來後都是如此輪搶,方丈性福和尚不得已,就叫慧通師和自修師幾個人,把那些骨灰過篩,又篩出了很多舍利子。其中慧通師揀到一粒舍利,比大拇指還大,像水晶般晶瑩剔透,後來送給了聞訊遠地趕來的海燈法師。聽說海燈法師把舍利子送到浙江天台山去了。當時,有一位達定師,因在菜園裡種菜,後來才得知消息。當他去到時,只能拾到一塊骨頭。他便把骨頭帶回菜園裡敲碎,發現裡面有一顆紅豆般大的血紅色的舍利,還有一顆小的,黏在骨頭上面。 + +還有一位一如師,因打火最後才回來,一聽到有舍利,便箭步地跑到化身爐去。可是,那時已剩下一片空地,連灰也掃得乾乾淨淨了。他不禁放聲大哭,邊哭邊用竹籤子挖地,挖了兩吋多深,忽然發現一粒晶亮白色舍利,清澈透亮,大如黃豆。一如師喜出望外,便像寶貝般地收藏起來。 + +當時很多人看到老和尚盤腿端坐在舍利裡面,其中一顆甚至連他那長眉毛也看得清清楚楚。那顆舍利現在還藏在舍利塔裡。 + +那時有些想譭謗老和尚的人說,老和尚的舍利子是放了琥珀進去燒出來的。於是有人試著把琥珀放進火裡面燒,結果都成灰。 + +老和尚走的時候,形勢很緊張,山上還在搞教育整頓,不能宣張。所以,對他老人家留下的舍利子,眾說紛紜,無法作出正確的統計。有說只有一百多粒,實際數字遠遠超過此數,其小者無數,更難以統計了。又有人說有上千粒,只是已無從稽考了。 + +他老人家生平的事蹟很多很多,年譜上也有記載。當時年紀較大的人,都說是親眼所見,親耳所聞,是真實不虛的。 + +---- + +轉錄來源: +`虛雲老和尚在雲居山的事蹟點滴 - 紹雲法師 - 佛弟子文庫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