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New issue

Have a question about this project? Sign up for a free GitHub account to open an issue and contact its maintainers and the community.

By clicking “Sign up for GitHub”,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and privacy statement. We’ll occasionally send you account related emails.

Already on GitHub?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在职备考中有几个问题想咨询一下 #34

Open
TC-Fang opened this issue Jun 25, 2022 · 1 comment
Open

在职备考中有几个问题想咨询一下 #34

TC-Fang opened this issue Jun 25, 2022 · 1 comment

Comments

@TC-Fang
Copy link

TC-Fang commented Jun 25, 2022

1、在备考过程中总是断断续续,可能过几天再来看的话又会忘记前面的知识点,这个有什么比较好的改进措施嘛?平时的碎片时间如何高效利用起来?
2、事业编、乡镇公务员、省直公务员 这几个职位如何选择?
3、在看完一个模块(如言语)之后 需要做题训练到什么程度(速度、准确率要求)可以进入到下个模块的学习?
4、上岸后还会经常加班吗?
5、体制内的人际关系如何?会不会难以适应?和现在的互联网企业相比?

想请沐沐解答一下,感谢!

@miss-mumu
Copy link
Owner

1、在备考过程中总是断断续续,可能过几天再来看的话又会忘记前面的知识点,这个有什么比较好的改进措施嘛?平时的碎片时间如何高效利用起来? 2、事业编、乡镇公务员、省直公务员 这几个职位如何选择? 3、在看完一个模块(如言语)之后 需要做题训练到什么程度(速度、准确率要求)可以进入到下个模块的学习? 4、上岸后还会经常加班吗? 5、体制内的人际关系如何?会不会难以适应?和现在的互联网企业相比?

想请沐沐解答一下,感谢!

非常感谢TC-Fang 提出的优质问题。正好我们对此有所准备,在此抛砖引玉,一一回答。


1、在备考过程中总是断断续续,可能过几天再来看的话又会忘记前面的知识点,这个有什么比较好的改进措施嘛?平时的碎片时间如何高效利用起来?

在职备考断断续续是非常正常的,工作总会有些事情,打乱我们的备考计划,影响我们学习的心情,耗费我们备考的心力。例如:出差、熬夜上线等等。一旦中断学习的节奏,几天刷不了题,看不了视频,学习效率自然降低,心里也会烦躁和焦虑。

对此,我们之前有issues 中在职人员,怎么平衡工作与备考? 有回答。这里根据我们的经历,再补充下。

首先,要在心态上接受这种备考的状态,那就是工作和备考两者很难兼顾。总会有意料之外的事情,打断我们的备考状态。而从心里接受这个现实,会让你在备考路上少点焦虑,毕竟某些事情是无法避免。当然,如果你能选择一个不加班、不出差、工作规律的岗位,被打扰的困扰会轻很多。

就像在职人员,怎么平衡工作与备考?中说的,接受这个现实后,以一个持久的心态去备考,不争朝夕,不要妄想短时间学会所有知识,拿下考公。同时学会偷懒,挤出更多的时间去学习。然后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采用碎片化攻点的方式。

那么,碎片时间学习怎么保证高效率?最简单可执行的方法,就是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刷题、检验和回顾。这里需要注意,一定要及时的回顾复习,做好笔记

碎片化的备考,因为时间拉长了,中间穿插着各种其他事情。是最怕学完这个,忘了那个,从而不得不又重新学习,造成已经学过的东西没有成果,浪费的时间,拉低了整体的学习效率。

因此可以充分利用上下班通勤时间,复习之前学习的内容,了解下载需要时间准备的学习资料,以挤出学习的时间。午休的时候,挤出点时间用手机APP刷题;上厕所的时候,刷刷考公相关的时政新闻等。简单讲,就是把以前刷抖音、朋友圈的无聊时间,用来刷考公相关的东西。

这里需要注意几点:

  • 学习备考不能完全碎片化的学习,例如一个知识点,分几次看完。一个知识点的题,分几次做完,这样能难进入到状态。
  • 最好把不太重要的事情,放在碎片化时间来做,例如:找资料,看时政,背知识点等等
  • 最最重要!碎片化学习的本质,不是为了碎片化的学习,而是通过碎片化的学习,挤出系统学习的时间和精力。这句话,请细细品味下

2、事业编、乡镇公务员、省直公务员 这几个职位如何选择?

这里,我们拓展下,公务员分:省直公务员、市州公务员、县镇乡公务员,事业编同样。

从仕途发展和薪资待遇的角度看:省直公务员 > 市州公务员 > 省厅事业编 > 市州事业编 > 乡镇公务员 > 县镇乡事业编

从生活质量(不加班,事情少,担责少)的角度看:省直公务员 > 市州公务员 > 省厅事业编 > 市州事业编 > 县镇乡事业编 > 乡镇公务员

从上岸难度的角度看:省直公务员 > 市州公务员 > 省厅事业编 > 市州事业编 > 乡镇公务员> 县镇乡事业编

从不忘初心的角度看:乡镇公务员 > 市州公务员 > 省直公务员 > 县镇乡事业编 > 省厅事业编> 市州事业编

从上岸就行的角度看:那个能考上就去那个咯


3、在看完一个模块(如言语)之后 需要做题训练到什么程度(速度、准确率要求)可以进入到下个模块的学习?

对于行测每一个模块,有一个很简单直观的标准。那就是:根据你上岸目标分数,将其划分到行测分数,然后分配到每个模块上,最后用模块真题去检验。

举例说,假设你上岸的目标分数是140分,行测需要70分,那么行测整体得分率应该在70%,分配到言语理解上,得分率就应在70%以上。按照省考行测总共125道题,其中言语理解35道题,对应这个标准就是必须做对25道题。

然后在刷题完后,拿三套真题的言语理解刷,每次都能对25道题以上,就可以开始下一个模块学习了。

当然,需要注意,当行测完完整整的刷了很多真题后,会发现,某些模块的得分率会碰到瓶颈,往后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与分数的提升将不成正比。例如常识,70%的得分率是需要下不小的功夫的。

因为每个人的考公基础、学习情况、进度的不同。若每个模块都按照上述简单粗暴的标准,在瓶颈上花费过多的时间精力,来换取几道题的正确,反而会顾此失彼。

我们上岸,比拼的是总分,而不是某一模块的高分。因此,有针对性的制定每一模块的得分率计划,应该是较为有效、高效和直接的方法。

简单讲,就是根据情况,不断的调整行测备考全过程中的目标率、错误率和达成率等。从而循环高效的保证自己学习进度,达成自己的目标。这也是根据我们的备考学习经验和上岸经历,为捐赠者提供的服务之一。


4、上岸后还会经常加班吗?

上岸后,加班情况并不是很多,一般加班基本上是因为迎检、处理突发事件、疫情值守以及某些政治任务。大致平均下来,一年不超过10次。

对于老弱病残孕的同志,不要求加班。党员领导,会要求加班。一般工作员和非党员,若非岗位要求和人手不够,原则上不要求加班。

加班时间,除特殊要求外,大多不超过晚10点。遇到需要守夜的任务,都会轮班轮休。额外说句:绝大多数领导,会陪伴加班,做好后勤工作,也就是买水买吃点外卖。这是潜规则,若放手不管,旁边看着或者干脆不来,只能说这种领导悟性较低。

加班福利,规章制度上没有加班任何福利,不会有调休和加班费。体制内的加班,都是为人民服务,怎么能谈钱咧。但可以负责任的讲,加班有很多隐形的福利待遇,很多不方便直说,举个简单例子:单位评优,提名某位同志表现不错。相应的荣誉、奖金都会有。


5、体制内的人际关系如何?会不会难以适应?和现在的互联网企业相比?

人际关系:请参考人际关系

是否难以适应,取决于单位氛围,本质讲也就是人际关系。详细讲,就是怎么处理:自我的关系,你与同事的关系,你与领导的关系,你与工作的关系,你与组织的关系。

希望能提出更为具体的问题,例如:我本人不善言谈,如果同事总是将一些不属于我的工作压给我,怎么办?

和互联网企业比,就我们的感受,就是工作轻松、稳定、有成就感和获得感。准时上下班,上班不会觉得焦虑,下班后充满喜悦。工作上不急不慢,没人催,没人赶,反而有人求着你做。

遇到不会的,你想接手这个工作,别人会非常乐意的指导你(相当于帮别人分担工作量),你不想接手的,那就直接推出去,领导会安排给更加合适的人做。

对于单位有归属感和荣誉感。单位内部总体来讲,是团结一致的,自己人可以各种吐槽,但绝不允许别人说一句不好,大家都会自觉的维护整个单位的荣誉,因为这和每个人的晋升晋级、福利待遇息息相关。单位工会逢年过节都会发放工会福利,每年组织两次旅游。

总的来讲,只要是双商在线的领导,都会紧抓单位的荣誉感,给干部职工营造归属感。一旦心散了,队伍也就不好带了。所以对内都是紧紧围绕一起,对外都是各种争取和比拼。

额外说句:这种单位氛围可遇不可求,我们也经历过,也见过,那种只会窝里横的领导,搞的单位勾心斗角、肮脏污秽、不耻言说。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体制内,不会让某个单位被某个领导执掌十几年,大多任期到了,就会调整。而且,作为在编人员,实在忍受不了,自己也是可以向组织提出人事调整的。若没人事调整的能力,大不了躺平咯。所以讲,将熊熊一窝不是没道理的。

人与人之间充满人情味。同事之间,经常聚餐打牌,各自的子女,只要是年纪相仿的,基本上都是朋友。逢年过节,志趣相投的,都会相互走动。工作上,也是相互搭台而不是拆台,能搭把手的,都会帮一下。(具体解释,请参考:人际关系

因此,相比于互联网企业,用一句话总结:体制内会生出一种踏实、安稳、从容的感觉。

(这里,应张华的强烈要求,非要把我们聊天里的一点小私货,分享出来)

正是因为体制内外人际关系本质的不同,导致对人生、对生活的感受会截然不同。

自然内外的三观会产生极大的差别,从而形成阶级的观念。

就像XXX孩子的朋友,不是XXX的孩子,就是XXX局XXX的孩子。

这其实非常可怕,但又无能为力。

你没法强迫孩子去交和他生活环境不一致的朋友,就像我没进体制内前,体制内我一个都不认识。

Sign up for free to join this conversation on GitHub.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to comment
Labels
None yet
Projects
None yet
Development

No branches or pull requests

2 participa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