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634 lines (335 loc) · 40 KB

【NO.1】【数据结构】史上最好理解的红黑树讲解,让你彻底搞懂红黑树.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634 lines (335 loc) · 40 KB

【NO.1】【数据结构】史上最好理解的红黑树讲解,让你彻底搞懂红黑树

大家应该都学过平衡二叉树(AVLTree),了解到AVL树的性质,其实平衡二叉树最大的作用就是查找,AVL树的查找、插入和删除在平均和最坏情况下都是O(logn)。AVL树的效率就是高在这个地方。如果在AVL树中插入或删除节点后,使得高度之差大于1。此时,AVL树的平衡状态就被破坏,它就不再是一棵二叉树;为了让它重新维持在一个平衡状态,就需要对其进行旋转处理, 那么创建一颗平衡二叉树的成本其实不小. 这个时候就有人开始思考,并且提出了红黑树的理论,红黑树在业界应用很广泛,比如 Java 中的 TreeMap,JDK 1.8 中的 HashMap、C++ STL 中的 map 均是基于红黑树结构实现的。那么红黑树到底比AVL树好在哪里?

1.红黑树简介

红黑树是一种自平衡的二叉查找树,是一种高效的查找树。它是由 Rudolf Bayer 于1978年发明,在当时被称为平衡二叉 B 树(symmetric binary B-trees)。后来,在1978年被 Leo J. Guibas 和 Robert Sedgewick 修改为如今的红黑树。红黑树具有良好的效率,它可在 O(logN) 时间内完成查找、增加、删除等操作。

2.为什么需要红黑树?

对于二叉搜索树,如果插入的数据是随机的,那么它就是接近平衡的二叉树,平衡的二叉树,它的操作效率(查询,插入,删除)效率较高,时间复杂度是O(logN)。但是可能会出现一种极端的情况,那就是插入的数据是有序的(递增或者递减),那么所有的节点都会在根节点的右侧或左侧,此时,二叉搜索树就变为了一个链表,它的操作效率就降低了,时间复杂度为O(N),所以可以认为二叉搜索树的时间复杂度介于O(logN)和O(N)之间,视情况而定。那么为了应对这种极端情况,红黑树就出现了,它是具备了某些特性的二叉搜索树,能解决非平衡树问题,红黑树是一种接近平衡的二叉树(说它是接近平衡因为它并没有像AVL树的平衡因子的概念,它只是靠着满足红黑节点的5条性质来维持一种接近平衡的结构,进而提升整体的性能,并没有严格的卡定某个平衡因子来维持绝对平衡)。

3.红黑树的特性

在讲解红黑树性质之前,先简单了解一下几个概念:

  • parent:父节点
  • sibling:兄弟节点
  • uncle:叔父节点( parent 的兄弟节点)
  • grand:祖父节点( parent 的父节点)

首先,红黑树是一个二叉搜索树,它在每个节点增加了一个存储位记录节点的颜色,可以是RED,也可以是BLACK;通过任意一条从根到叶子简单路径上颜色的约束,红黑树保证最长路径不超过最短路径的二倍,因而近似平衡(最短路径就是全黑节点,最长路径就是一个红节点一个黑节点,当从根节点到叶子节点的路径上黑色节点相同时,最长路径刚好是最短路径的两倍)。它同时满足以下特性:

  1. 节点是红色或黑色
  2. 根是黑色
  3. 叶子节点(外部节点,空节点)都是黑色,这里的叶子节点指的是最底层的空节点(外部节点),下图中的那些null节点才是叶子节点,null节点的父节点在红黑树里不将其看作叶子节点
  4. 红色节点的子节点都是黑色
  5. 红色节点的父节点都是黑色
  6. 从根节点到叶子节点的所有路径上不能有 2 个连续的红色节点
  7. 从任一节点到叶子节点的所有路径都包含相同数目的黑色节点

image-20221206204445105

根据上面的性质,我们来判断一下下面这课树是不是红黑树

image-20221206204501442

上面这棵树首先很容易就能知道是满足性质1-4条的,关键在于第5条性质,可能乍一看好像也是符合第5条的,但实际就会陷入一个误区,直接将图上的最后一层的节点看作叶子节点,这样看的话每一条从根节点到叶子结点的路径确实都经过了3个黑节点。

但实际上,在红黑树中真正被定义为叶子结点的,是那些空节点,如下图。

image-20221206204513530

这样一来,路径1有4个黑色节点(算上空节点),路径2只有3个黑色节点,这样性质5就不满足了,所以这棵树并不是一个红黑树节点。

注:下面的讲解图中将省略红黑树的null节点,请自行脑补

4.红黑树的效率

4.1 红黑树效率

红黑树的查找,插入和删除操作,时间复杂度都是O(logN)。

查找操作时,它和普通的相对平衡的二叉搜索树的效率相同,都是通过相同的方式来查找的,没有用到红黑树特有的特性。

但如果插入的时候是有序数据,那么红黑树的查询效率就比二叉搜索树要高了,因为此时二叉搜索树不是平衡树,它的时间复杂度O(N)。

插入和删除操作时,由于红黑树的每次操作平均要旋转一次和变换颜色,所以它比普通的二叉搜索树效率要低一点,不过时间复杂度仍然是O(logN)。总之,红黑树的优点就是对有序数据的查询操作不会慢到O(logN)的时间复杂度。

4.2 红黑树和AVL树的比较

  1. AVL树的时间复杂度虽然优于红黑树,但是对于现在的计算机,cpu太快,可以忽略性能差异
  2. 红黑树的插入删除比AVL树更便于控制操作
  3. 红黑树整体性能略优于AVL树(红黑树旋转情况少于AVL树)

5.红黑树的等价变换

image-20221206204623858

上面这颗红黑树,我们来将所有的红色节点上移到和他们的父节点同一高度上,就会形成如下结构

image-20221206204633358

这个结构很明显,就是一棵四阶B树(一个节点最多放三个数据),如果画成如下的样子大家应该就能看的更清晰了。

image-20221206204646607

由上面的等价变换我们就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 红黑树 和 4阶B树(2-3-4树)具有等价性
  2. 黑色节点与它的红色子节点融合在一起,形成1个B树节点
  3. 红黑树的黑色节点个数 与 4阶B树的节点总个数相等
  4. 在所有的B树节点中,永远是黑色节点是父节点,红色节点是子节点。黑色节点在中间,红色节点在两边。

我们可以利用四阶B树与红黑树等价的性质,以红黑树转换成B树之后的节点情况来进行一个分类

image-20221206204714100

6.红黑树的操作

红黑树的基本操作和其他树形结构一样,一般都包括查找、插入、删除等操作。前面说到,红黑树是一种自平衡的二叉查找树,既然是二叉查找树的一种,那么查找过程和二叉查找树一样,比较简单,这里不再赘述。相对于查找操作,红黑树的插入和删除操作就要复杂的多。尤其是删除操作,要处理的情况比较多,下面就来分情况讲解。

6.1 旋转操作

在分析插入和删除操作前,先说明一下旋转操作,这个操作在后续操作中都会用得到。旋转操作分为左旋和右旋,左旋是将某个节点旋转为其右孩子的左孩子,而右旋是节点旋转为其左孩子的右孩子。这话听起来有点绕,所以还是请看下图:

image-20221206204739533

上图包含了左旋和右旋的示意图,这里以右旋为例进行说明,右旋节点 M 的步骤如下:

  1. 将节点 M 的左孩子引用指向节点 E 的右孩子
  2. 将节点 E 的右孩子引用指向节点 M,完成旋转

image-20221206204755586

旋转操作本身并不复杂,上面分析了右旋操作,左旋操作与此类似,只是右旋转的逆操作。

6.2 插入操作

红黑树的插入过程和二叉查找树插入过程基本类似,不同的地方在于,红黑树插入新节点后,需要进行调整,以满足红黑树的性质。

性质1规定红黑树节点的颜色要么是红色要么是黑色,那么在插入新节点时,这个节点应该是红色还是黑色呢?答案是红色,原因也不难理解。如果插入的节点是黑色,那么这个节点所在路径比其他路径多出一个黑色节点,这个调整起来会比较麻烦(参考红黑树的删除操作,就知道为啥多一个或少一个黑色节点时,调整起来这么麻烦了)。如果插入的节点是红色,此时所有路径上的黑色节点数量不变,仅可能会出现两个连续的红色节点的情况。这种情况下,通过变色和旋转进行调整即可,比之前的简单多了。所以插入的时候将节点设置为红色,可以保证满足性质 1、2、3、5 ,只有性质4不一定满足,需要进行相关调整。如果是添加根节点,则将节点设定为黑色。

6.2.1 插入操作的所有情况

我们在分析红黑树各种插入情况的时候,将其等价转换为B树,这样我们能够更直观的进行分类,首先确定几条性质:

  1. B树中,新元素必定是添加到叶子节点中(最底层的节点)
  2. 4阶B树所有节点的元素个数 x 都符合 1 ≤ x ≤ 3

image-20221206204838937

在上一章节红黑树的等价变换中,我们讲到了红黑树转换成B树总共有四种情况,也就是上图中叶子节点这四种情况,那么在我们进行插入操作的时候,会将节点插入到所有的叶子节点中,总共就会有12种情况,其中四种情况满足红黑树的性质,8种情况不满足红黑树性质。

6.2.1.1 满足红黑树性质4

有 4 种情况满足红黑树的性质 4 :parent 为黑色节点。这四种情况不需要做任何额外的处理。

image-20221206204904880

6.2.1.2 不满足红黑树性质4

有 8 种情况不满足红黑树的性质 4 :parent 为红色节点( Double Red ),其中左面4种属于B树节点上溢的情况(一个4阶B树节点中最多存放三个数,这四种情况本来已经有3个了,又插入了1个,变成了4个,超出了4阶B树节点的容量范围,这种情况称为上溢)。这八种情况需要进行额外的处理。

image-20221206204923844

6.2.2 LL和RR插入情况

image-20221206204942055

如上图,插入52和60的位置分别是RR情况和LL情况。

RR情况:父节点为祖父节点的右节点,插入节点为父节点的右节点

LL情况:父节点为祖父节点的左节点,插入节点为父节点的左节点

这两种情况很明显,插入节点为红色,父节点也为红色,父节点的子节点为红色显然违背了红黑树的性质四,我们需要对这种情况进行修复,使其重新满足红黑树性质。

判定条件:uncle 不是红色节点。

这里的两种情况,他们的插入节点都是没有叔父节点的,所以叔父节点也不可能是红色。

案例修复:

我们在红黑树等价转换那一章节也讲过了,红黑树等价转换成B树之后,B树节点的中间节点(父节点)都是黑色,两边的节点(子节点)都是红色。但是上面两种情况插入后,插入位置的B树节点并不满足这个条件,所以我们对其进行修复,使其满足B树节点的条件之后,也就重新恢复了红黑树性质。

B树节点中的中间节点大小介于两个子节点之间。以上图RR情况为例,插入节点52的原父节点应该放在B树节点中间的位置,应当将其染成黑色。插入节点52的原祖父节点46,应当将其转换为插入节点原父节点的子节点,所以将其染成红色。LL情况同理

完成染色之后,需要对原祖父节点进行单旋操作,来进行父节点,子节点的重新分配。以上图为例:

  • RR情况应该原祖父节点46左旋,将插入节点的原父节点50旋转到中间的位置。
  • LL情况应当原祖父节点76右旋,将插入节点的原父节点72旋转到中间的位置。

修复之后的结果如下图:

image-20221206205052353

修复步骤总结:

  1. parent 染成黑色,grand 染成红色
  2. grand 进行单旋操作
  • LL:右旋转
  • RR:左旋转

6.2.3 LR和RL插入情况

image-20221206205131992

如上图,插入48和74的位置分别是RL情况和LR情况。

RL情况:父节点为祖父节点的右节点,插入节点为父节点的左节点

LR情况:父节点为祖父节点的左节点,插入节点为父节点的右节点

这两种情况和上面的两种情况一样,插入节点为红色,父节点也为红色,父节点的子节点为红色显然违背了红黑树的性质四,我们需要对这种情况进行修复,使其重新满足红黑树性质。

判定条件:uncle 不是红色节点。

这两种情况的插入节点也是没有叔父节点的。

案例修复

B树节点中的中间节点大小介于两个子节点之间。以上图RL情况为例,插入节点48大小介于原父节点和原祖父节点之间,它应该是B树节点中的中间节点,所以将插入节点48染成黑色,将原祖父节点46染成红色来作为插入节点的子节点。LR情况同理

完成染色之后,需要进行双旋操作,来进行父节点,子节点的重新分配。以上图为例:

  • RL情况应该原父节点50右旋,将插入节点48上移到原父节点50的高度,然后将插入节点的原祖父节点46进行左旋,将插入节点48移动到中间位置,成为中间节点。
  • LR情况应该原父节点72左旋,将插入节点74上移到原父节点72的高度,然后将插入节点的原祖父节点76进行右旋,将插入节点74移动到中间位置,成为中间节点。

修复之后的结果如下图:

image-20221206205210410

修复步骤总结:

  1. 插入节点染成黑色,grand 染成红色
  2. 进行双旋操作
  • LR:parent 左旋转, grand 右旋转
  • RL:parent 右旋转, grand 左旋转

6.2.4 上溢的LL插入情况

image-20221206205238114

如上图,插入10的位置是上溢的LL情况。

上溢LL情况:父节点为祖父节点的左节点,插入节点为父节点的左节点。并且构成的新的B树节点已经超过了B树节点容量大小范围。

这种情况和之前非上溢的四种情况一样,插入节点为红色,父节点也为红色,父节点的子节点为红色显然违背了红黑树的性质四,我们需要对这种情况进行修复,使其重新满足红黑树性质。

判定条件:uncle 是红色节点。满足这个条件的就都是上溢的情况,上溢的修复只需要染色,不需要旋转。

案例修复

像这种上溢的情况,就需要从溢出的B树节点中选出一个节点进行向上合并,选择B树节点中中间的树去进行向上合并,这里中间的两个节点就是原父节点17和原祖父节点25,选这两个哪一个向上合并都是对的,但是我们最好选择以后方便操作的,很显然,应该选择原祖父节点25来进行向上合并,因为向上合并就是和最上层的38和55来组合成新的B树节点,向上合并的节点肯定是一个子节点,需要与上层相连,而原祖父节点25本身就已经和上层连接了,相对更加方便后续的操作。原祖父节点向上合并后,将其染成红色。

原祖父节点25向上合并后,它原来左右两边的节点需要分裂成两个子树,也就是原父节点17和插入节点10形成一个子树,原叔父节点33形成一个子树。这两个分裂形成的树都是以后25的子树。左边的子树由原父节点作为中间节点,染成黑色,右边的子树由原叔父节点作为中间节点,染成黑色。

修复之后的结果如下图:

image-20221206205259582

修复步骤总结:

  1. parent、uncle 染成黑色
  2. grand 向上合并
  • 将向上合并的grand染成红色,相对上一层,就当做是新添加的节点,再次来一遍插入情况的判断,进行处理。

grand 向上合并时,可能继续发生上溢。这种情况就继续递归调用修复方法就可以了。若上溢持续到根节点,只需将根节点染成黑色即可(这个意思就是说断向上上溢,一直上溢到了B树的根节点位置了,只需要将向上合并的节点变成黑色作为红黑树的根节点即可。因为从B树根节点选择出来上溢的节点,肯定就是作为整个红黑树的根节点了)。

6.2.5 上溢的RR插入情况

image-20221206205334820

如上图,插入36的位置是上溢的RR情况。

上溢RR情况:父节点为祖父节点的右节点,插入节点为父节点的右节点。并且构成的新的B树节点已经超过了B树节点容量大小范围。

判定条件:uncle 是红色节点

案例修复

上溢RR情况的修复,和上溢LL情况基本一致,只是修复的位置不同,这里中间的两个节点就是原父节点33和原祖父节点25,选择原祖父节点25来进行向上合并,原祖父节点向上合并后,将其染成红色。

原祖父节点25向上合并后,它原来左右两边的节点需要分裂成两个子树,也就是原父节点33和插入节点36形成一个子树,原叔父节点17形成一个子树。这两个分裂形成的树都是以后25的子树。左边的子树由原叔父节点作为中间节点,染成黑色,右边的子树由原父节点作为中间节点,染成黑色。

修复之后的结果如下图:

image-20221206205351829

修复步骤总结

  1. parent、uncle 染成黑色
  2. grand 向上合并
  • 染成红色(其实染成红色就已经是完成了向上合并,因为祖父节点和祖父节点的父节点的连接指向并没有变),当做是新添加的节点进行处理

6.2.6 上溢的LR插入情况

image-20221206205432793

如上图,插入20的位置是上溢的LR情况。

上溢LR情况:父节点为祖父节点的左节点,插入节点为父节点的右节点。并且构成的新的B树节点已经超过了B树节点容量大小范围。

判定条件:uncle 是红色节点

案例修复

上溢LR情况的修复,和其他上溢情况基本一致,只是修复的位置不同,这里中间的两个节点就是原父节点17和原祖父节点25,选择原祖父节点25来进行向上合并,原祖父节点向上合并后,将其染成红色。

原祖父节点25向上合并后,它原来左右两边的节点需要分裂成两个子树,也就是原父节点17和插入节点20形成一个子树,原叔父节点33形成一个子树。这两个分裂形成的树都是以后25的子树。左边的子树由原父节点作为中间节点,染成黑色,右边的子树由原叔父节点作为中间节点,染成黑色。

修复之后的结果如下图:

image-20221206205448935

修复步骤总结

  1. parent、uncle 染成黑色
  2. grand 向上合并
  • 染成红色,当做是新添加的节点进行处理

6.2.7 上溢的RL插入情况

image-20221206205510158

如上图,插入30的位置是上溢的RL情况。

上溢RL情况:父节点为祖父节点的右节点,插入节点为父节点的左节点。并且构成的新的B树节点已经超过了B树节点容量大小范围。

判定条件:uncle 是红色节点

案例修复

上溢RL情况的修复,和其他上溢情况基本一致,只是修复的位置不同,这里中间的两个节点就是原父节点33和原祖父节点25,选择原祖父节点25来进行向上合并,原祖父节点向上合并后,将其染成红色。

原祖父节点25向上合并后,它原来左右两边的节点需要分裂成两个子树,也就是原父节点33和插入节点30形成一个子树,原叔父节点17形成一个子树。这两个分裂形成的树都是以后25的子树。左边的子树由原叔父节点作为中间节点,染成黑色,右边的子树由原父节点作为中间节点,染成黑色。

修复之后的结果如下图:

image-20221206205526041

修复步骤总结

  1. parent、uncle 染成黑色
  2. grand 向上合并
  • 染成黑色,当做是新添加的节点进行处理

6.2.8 插入情况总结

插入一共有12种情况:

1.插入节点的父节点是黑色的情况有4种 这种情况仍然会维持红黑树的性质,则不需要进行额外处理。 2.插入节点的父节点是红色的情况有8种 这种情况不满足红黑树的性质4,需要进行额外的修复处理。

这8种情况中: 1.叔父节点不是红色的情况有4种 这些情况都是非上溢,需要通过重新染色和旋转来进行修复 2.叔父节点是红色的情况有4种 这些情况都是上溢的,只需要通过祖父节点上溢合并和染色即可完成修复

6.3 删除操作

相较于插入操作,红黑树的删除操作则要更为复杂一些。B树中,最后真正被删除的元素都在叶子节点中。所以在红黑树中,被删除的节点一定也在最后一层。

image-20221206205647333

6.3.1 删除操作的所有情况

上面我们说删除节点一定都在最后一层,最后一层有红色节点和黑色节点,我们就以删除节点的颜色来区分删除操作的所有情况。

6.3.1.1 删除红色节点

如果删除的节点是红色直接删除,不用作任何调整。因为删除最后一层的红色节点,并没有影响红黑树的任何性质。

image-20221206205703888

6.3.1.2 删除黑色节点

有3种情况:

1.拥有 2 个红色子节点的黑色节点

  • 不可能被直接删除,因为会找它的子节点替代删除,因此不用考虑这种情况

2.拥有 1 个红色子节点的黑色节点 3.黑色叶子节点

image-20221206205805669

6.3.2 删除拥有1个红色子节点的黑色节点

image-20221206205815162

删除拥有1个红色子节点的黑色节点的情况,是需要我们做相关的处理的。这里删除的就是节点46和76,他们只有一个红色子节点。

对于一个二叉树来说,删除一个度为1的节点(度指的是一个节点的子节点个数),将其删除后需要用它唯一的子节点来进行替换。而红黑树的这种情况的判定条件,就是判定要替代删除节点的子节点是不是红色

判定条件:用以替代的子节点是红色节点

案例修复

image-20221206205831553

删除黑色节点46和76

第一步:

image-20221206205838823

将46与父节点的连接断开

第二步:

image-20221206205846108

46唯一的红色子节点50作为代替46的节点,将其与46的父节点进行连接

第三步:

image-20221206205852846

断开46与50的连接,将46删除

删除节点76的过程与删除节点46相同

第一步:

image-20221206205900124

第二步:

image-20221206205907662

第三步:

image-20221206210339160

但是现在我们发现,80是红色节点,它的子节点72还是红色节点,这样明显不符合红黑树的性质,还需要进一步修复。

将替代的子节点染成黑色即可保持红黑树性质,修复完成

修复步骤总结

  1. 用删除节点的唯一子节点对其进行替代
  2. 将替代节点染成黑色

6.3.3 删除黑色叶子节点——删除节点为根节点

一棵红黑树只有一个黑色根节点(也就是唯一的一个叶子节点,整个红黑树只有这一个黑色节点),可直接删除该节点,无需做其他操作。

6.3.4 删除黑色叶子节点——删除节点的兄弟节点为黑色

讲这种删除情况前先举一个例子

image-20221206210409634

上面这个我们要删除节点88,该节点为黑色叶子节点,它的兄弟节点是黑色76。从B树的角度来看,如果删除88,因为四阶B树的节点中最少存有1个元素,如果不足,则会造成下溢。也就是需要从88的兄弟节点中借一个子节点出来。这就是这一节我们讨论的删除情况的核心修复思想。

6.3.4.1 兄弟节点至少有1个红色子节点

下面三个图分别对应着兄弟节点至少有一个红色子节点的三种情况。删除节点为88,为黑色叶子节点,它的兄弟节点是76,为黑色。兄弟节点76都至少有一个红色子节点,三种情况分别为76拥有一个红色右子节点,76拥有一个红色左子节点,76拥有两个红色子节点。因为兄弟节点有红色子节点,所以可以借出一个节点来进行修复。

image-20221206210837493

这三种情况,黑色叶子节点被删除后,会导致B树节点下溢(比如删除88),就可以从兄弟节点中借出一个红色子节点来进行修复。

判定条件:兄弟节点至少有 1 个红色子节点

案例修复

1、兄弟节点有一个右子节点:

image-20221206210854123

先将88节点删除

image-20221206210906579

删掉之后,从B树的角度来看就出现了下溢,这个时候就需要父节点下来,在兄弟节点的子结点中找一个,将他升上去代替。具体的实现就是要对节点进行旋转。

image-20221206210914933

我们可以看出,80、76、78组成的树是一个LR的情况,先对76进行左旋转(可以将76看作父节点),这样78就上去了,再对80进行右旋转(可以将80看成祖父节点),80就下去了。

image-20221206210927368

旋转完了之后,如上图。将旋转完之后的中心节点(就是78、76、80组成的树的最中心的节点,这里就是78)进行重新染色,继承删除节点的父节点80的颜色。最后再将78、76、80组成的树的左右两个节点染成黑色即可完成修复。

2、兄弟节点有一个左子节点:

image-20221206210940906

先将88节点删除

image-20221206211007665

删掉之后,从B树的角度来看就出现了下溢,这个时候就需要父节点下来,在兄弟节点的子结点中找一个,将他升上去代替。具体的实现就是要对节点进行旋转。

image-20221206211016938

我们可以看出,80、76、72组成的树是一个LL的情况,直接对80进行右旋(将80看成是祖父节点)。

image-20221206211024793

旋转完了之后,如上图。将旋转完之后的中心节点(就是76、72、80组成的树的最中心的节点,这里就是76)进行重新染色,继承删除节点的父节点80的颜色。最后再将76、72、80组成的树的左右两个节点染成黑色即可完成修复。

3、兄弟节点有两个左右子节点:

image-20221206211053071

先将88节点删除

image-20221206211059812

删除之后,其实可以有两种旋转可以进行修复,既可以使用LL方式进行旋转,也可以使用LR方式进行旋转。但是因为LL方式只需要旋转一次,我们就选用LL方式。

image-20221206211115877

直接对80进行右旋

image-20221206211108589

旋转完了之后,如上图。将旋转完之后的中心节点(就是78、72、76、80组成的树的最中心的节点,这里就是76)进行重新染色,继承删除节点的父节点80的颜色。最后再将78、72、76、80组成的树的左右两个节点染成黑色即可完成修复。

修复步骤总结

  1. 进行旋转操作
  2. 旋转之后的中心节点继承父节点(删除节点的父节点)的颜色
  3. 旋转之后的左右节点染为黑色
6.3.4.2 兄弟节点没有红色子节点

当删除节点的兄弟节点没有红色节点可以借出的情况下,就需要父节点来向下合并进行修复,父节点向下和兄弟节点合并成新的B树节点来解决下溢。

判定条件:兄弟节点没有1个红色子节点

案例修复

1、父节点为红色:

image-20221206211156449

删除节点88,出现下溢

image-20221206211207479

因为兄弟节点76没有可以借出的红色节点,所以需要父节点80来向下与76合并进行修复

将兄弟节点76染成红色,父节点80染成黑色即可完成修复

2、父节点为黑色:

image-20221206211215639

删除节点88,删除之后节点88就会出现下溢

image-20221206211224207

删除之后父节点80应该向下合并进行修复,但是因为父节点80为黑色,如果向下合并之后,其实就相当于80这个节点也出现了下溢。

image-20221206211235311

这个时候只需要把父节点当作被删除的节点进行处理即可

修复步骤总结

  1. 父节点向下与兄弟节点进行合并
  2. 将兄弟染成红色、父节点染成黑色即可修复红黑树性质
  • 如果父节点是黑色,直接将父节点当成被删除的节点处理,来修复父节点的下溢情况

6.3.5 删除黑色叶子节点——删除节点的兄弟节点为红色

如果删除节点的兄弟节点为红色,这样删除节点出现下溢后没办法通过兄弟节点来进行修复。这就需要先把红黑树转换为兄弟节点为黑色的情况,就可以套用上面讲的修复方法来进行修复了。

image-20221206211316257

判定条件:兄弟节点是红色

案例修复

image-20221206211327772

删除88节点之前,需要先转换成兄弟节点为黑色的情况,当前88的兄弟节点是红色55。可以将其看作LL情况,对父节点88进行右旋转,这样55就被移动上去了,成了80的父节点。76也被移动上去了,成了80的子节点。

image-20221206211355127

这种情况,删除节点88的兄弟节点就变成了黑色,并且没有红色子节点,可以继续套用之前讲的方法来进行修复了。

image-20221206211403820

删除掉88,将80染成黑色,76染成红色,完成修复。

修复步骤总结

  1. 兄弟节点染成 BLACK,父节点染成染成 RED,对父节点进行右旋
  2. 于是又回到兄弟节点是黑色的情况(侄子节点变为兄弟节点),继续使用兄弟节点为黑色的方法进行修复

7.红黑树的平衡

AVL是靠平衡因子来保持平衡的,比如平衡因子为1,那么左右子树的高度差就不能超过1,是一种强平衡。

对于红黑树而言,为何那5条性质,就能保证红黑树是平衡的?

  • 因为那5条性质,可以保证红黑树等价于4阶B树

image-20221206211437217

B树比较矮,它本身就是平衡的,高度越小越平衡。

红黑树就是能保证这个树高度不会特别高,红黑树的最大高度是 2 ∗ log2(n + 1) ,依然是 O(logn) 级别,因为高度不会很大进而维持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相比AVL树,红黑树的平衡标准比较宽松:没有一条路径会大于其他路径的2倍。这是是一种弱平衡、黑高度平衡(黑高度只算黑色节点个数,红黑树的任何一条路径的黑色节点数一样,则黑高度都是一样)。

8.红黑树的平均时间复杂度

  • 搜索:O(logn)
  • 添加:O(logn),O(1) 次的旋转操作
  • 删除:O(logn),O(1) 次的旋转操作

9.AVL树 vs 红黑树

9.1 AVL树

  • 平衡标准比较严格:每个左右子树的高度差不超过1
  • 最大高度是 1.44 ∗ log2 n + 2 − 1.328(100W个节点,AVL树最大树高28)
  • 搜索、添加、删除都是 O(logn) 复杂度,其中添加仅需 O(1) 次旋转调整、删除最多需要 O(logn) 次旋转调整

9.2 红黑树

  • 平衡标准比较宽松:没有一条路径会大于其他路径的2倍
  • 最大高度是 2 ∗ log2(n + 1)( 100W个节点,红黑树最大树高40)
  • 搜索、添加、删除都是 O(logn) 复杂度,其中添加、删除都仅需 O(1) 次旋转调整

9.3 如何选择

  • 搜索的次数远远大于插入和删除,选择AVL树;搜索、插入、删除次数几乎差不多,选择红黑树
  • 相对于AVL树来说,红黑树牺牲了部分平衡性以换取插入/删除操作时少量的旋转操作,整体来说性能要优于AVL树
  • 红黑树的平均统计性能优于AVL树,实际应用中更多选择使用红黑树

9.4 案例对比

10, 35, 47, 11, 5, 57, 39, 14, 27, 26, 84, 75, 63, 41, 37, 24, 96组成一棵树

9.4.1 二叉搜索树

image-20221206211548412

非常不平衡

9.4.2 AVL树

image-20221206211557995

最平衡

9.4.3 红黑树

image-20221206211607495

相对比较平衡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小七mod」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cy973071263/article/details/1225438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