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99 lines (91 loc) · 29.2 KB

n13961143.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99 lines (91 loc) · 29.2 KB

大纪元首页国际新闻大陆新闻大纪元评论传统文化生活消费娱乐休闲健康独家头条要闻
翻墙 | 三退 | 诉江 | 中共卖国 | 贪腐淫乱 | 窜改历史 | 党魁画皮 | 中共间谍 | 破坏传统 | 恶贯满盈 | 人权 | 迫害 | 期刊 | 伪火

社论 | 问答 | 剖析 | 两岸比对 | 各国褒奖 | 民众声援 | 难忘记忆 | 海外弘传 | 万人上访 | 平台首页 | 支持 | 真相 | 圣缘 | 神韵

清明不扫墓 古人在清明节从事什么活动?

清明节寓意:天道无私,是以常正;天道常正,是以清明。(pixabay)

一年容易,清明节、祭祖扫墓节已经来到眼前。然而,清明扫墓的民俗比起其它的中华民族古民俗算是形成得较晚的。在此之前,清明节气(黄历三月节)来临时,古人有哪些习俗风尚呢?

清明和扫墓的源起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黄历中的三月节,到了宋代成了重要的民俗节日——清明节,此时扫墓才成了清明节重要的行事。在宋代之前,民间多是在清明前的寒食节扫墓,传自汉代以寒食纪念忠臣介子推死谏晋文公的遗风。

三代以前皇室无墓祭,从秦代开始,皇室在坟茔旁起寝殿,作为收藏祖先衣冠的地方和祭祀的宗庙。东汉迁都雒阳,远隔关西的诸皇陵,不可能四季都前往祭祀,所以就雒阳举行祭祀,皇帝西幸时,即亲谒陵寝。

春秋时代,士大夫在家庙祭祀祖先,宗子(嫡出长子)不能行祭祀礼时,由庶子到坟墓前设坛祭祀。若宗子死了,庶子在坟前祭祀告祖之后,就在家里祭祀。

到了唐代,皇室在“晦、望、二十四(节)气、伏、腊及四时(四季)”这些时点都举行祭祀。(《通典?礼九?时享》)祭祀之外,另外还有“上食”之礼,唐高宗永徽二年制定的新规中,“上食”之日也包含了“清明”这一天。[1]

唐代时,民间百姓在寒食节上坟拜扫,代代相传,俨然成俗,但是并不在礼制之中。唐玄宗开元二十年四月,允许百姓于寒食节上墓拜扫尽孝思,并编入五礼之一。百姓可在坟茔南门外奠祭食物,但不得作乐,祭拜后泣辞祖先,然后可在看不到祖坟的地方吃奠祭的祭品。 [2]

到了宋代“寒食第三节,即清明日”,寒食后第二天的清明日[3] 成了寒食节假中一天,并且成了人们上坟拜扫新坟的日子。北宋遗事《东京梦华录》记载:“清明节……自此三日,皆出城上坟”、“凡新坟皆用此日拜扫”。卖纸马纸钱的店铺都当街用纸钱叠成纸楼阁,都人多在此日出城,四野如市。从宋代以来,清明节和扫墓祭祖的习俗相连,历代相沿成俗。

古时清明不扫墓? 古人有什么活动

从上古到唐朝,人们不在清明扫墓,然而节气习俗非常多,人们都作些什么呢?一般说来,主要都是和清明节气有关的活动。因为清明紧接着寒食,所以两节的节俗也常常连成一气,或互相影响。

清明改火出新火

周代时有清明颁新火的礼制(《周礼》)。古代钻木取火,四时按照季节特性,取用不同的木材取火。寒食在仲春(春天第二个月)之末,禁火;清明在季春之初,出火。《周礼?夏官司马》记载“季春出火”。季春取榆柳生火,称“柳之火”,富含旺盛的生机。

清明节取榆柳出新火。 (Pixabay)

四季改火含有“救疾”的作用。刘宝楠《论语正义》引徐颋《改火解》说:“改火之典,仿于上古,行于三代,迄于汉……盖四时之火,各有所宜,若春用榆柳,至夏仍用榆柳便有毒,人易以生疾,故须改火以去兹毒,即是以救疾也。”就说四季都有适宜的柴火,如果换季不改火,不合当令的木材便有毒,容易使人生病,所以要改火。

据唐人《辇下岁时记》卷中记载,唐朝在清明节这一天清晨举行点燃新火和隆重的赐火仪式,以示去旧迎新。清明赐火的仪式,先在宫殿前举行钻木取火的竞赛,由宫中尚食内园官小儿(供奉禁苑膳食)参赛,先钻着火的人可得到皇上赐给的重礼——三疋绢和金椀一口。然后皇帝颁新火,将榆柳之火赐给近臣戚里。杜甫《清明 二首其一》诗句“朝来新火起新烟”,苏轼《徐使君分新火》诗句“三见清明改新火”,都反映了清明改新火的风俗。

踏青春游

清明节也称踏青节。清明时节出游踏青,起源于古代的“祓禊(音同“福系”)。这种到河边祓禊洁身的习俗是源于周朝的礼制,周朝春官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春天祓禊在三月上巳举行,这时天地清明,是一年中最好的健身时机,彼时人用香薰草药来沐浴洁净身体,洁身效果更好,周朝人称为“衅浴”。

俪人、公子王孙在上巳日到河边祓禊、禳灾招祥,形成风尚,演变为踏青节。隋炀帝有词吟“踏青鬬草事青春”,孟浩然诗句“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还有唐代诗人李嘉祐的诗句“清明桑叶小,度雨杏花稀。……相将踏青去,不解惜罗衣。”就是踏青风尚的写照。

打球 蹴踘(球)

《荆楚岁时记》记载,南北朝时人们在寒食打球(一种皮球,外皮内毛),就是“蹴踘”游戏,也就是蹴球。有一说,蹴踘是黄帝所设计的一种兵势训练法,也有说是起于战国时代。《辇下岁时记》记载,唐代新进士于清明日在长安月灯阁设置打球之宴。登科进士一起来打球,散发一种允文允武的气象。唐代宰相诗人张说的诗句“从来禁火日,会接清明朝。鬬敌鸡殊胜,争马绝调”,唐末诗人韦庄诗句“雨丝烟柳欲清明……隔街闻蹴气球声”,都反映了当时人在寒食、清明时节风行打球的情景。

荡秋千

清?焦秉贞绘《秋千闲戏图》册页。(公有领域)

年轻女子们荡秋千是锻炼矫健身手的一种体能游戏。传说荡秋千起源于北方民族,后来传入中原,成了女孩儿们最爱的游戏。从《艺文类聚》集录《古今艺术图》中可以看到这一段纪述:“北方山戎,寒食日用秋千为戏,以习轻趫者。后中国女子学之。”

传说荡秋千在春秋时期就传入中国,因为设备很简单,又容易学会,故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很快在各地流行起来。到了汉代以后,荡秋千逐渐成为清明、端午等节日的民间体育活动,流行在女孩和仕女之间。清净明洁的春阳下,女孩们穿着炫亮的服装立在秋千悬木上,迎风晃荡,那秋千彩绳和衣裾飘飘,成了春日的一道明媚的风景。唐代王建《秋千词》描写:“少年儿女重秋千,槃巾结带分两边”。明媚的春天,青春女孩们走出闺门荡秋千也是寻找良人的一条途径。

拔河

拔河是一种团体比力气的游戏比赛,在战国时代就有,称为“拖钩”“牵钩”,到了唐代称为“拔河”。唐中宗很爱看拔河比赛,《谈征?事部?拔河》记载:“唐中宗景龙三年春正月,幸元武门观宫女拔河。”次年清明日再次“幸梨园命侍臣为拔河之戏”。由此也看到,当时拔河是男女皆宜的游戏比赛,“以大麻绳两头系十余条小索,每条数人执之以挽,力弱为输”。当时宰相和驸马都来参加拔河。

斗鸡和斗卵

寒食斗鸡、斗卵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北朝至隋代的《玉烛宝典》记载,“寒食此节,城市尤多斗鸡、斗卵之戏。春秋(时代)季郈鸡斗延及鲁邦。”就说斗鸡起于鲁国的季氏和郈氏,后来风行鲁国。《吕氏春秋·察微》也记载了“鲁季氏与郈氏斗鸡”。

除了斗鸡还有斗鸡卵(鸡蛋),怎么玩?南北朝风土志《荆楚岁时记》记录,寒食斗鸡卵是指彩画鸡蛋或者雕镂鸡蛋的比赛,这些雕好的鸡蛋也用来祭祀或作为馈赠远方亲朋的礼物。古代的富豪之家,不仅在鸡蛋上染出蓝茜色,并雕镂成各种模样,如彩球花等等。白居易诗句“玲珑镂鸡子,宛转彩球花”,描写镂鸡卵的玲珑细致。雕卵有什么特别含意呢?用意在于“发积藏、散万物”,含有激励人“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意味。除了馈赠镂鸡子,《岁华纪丽》记载寒食食俗,还有雕画鸭子互相馈赠的。

戴柳

柳树生命力强盛,古人说柳枝具有辟邪功能,“取杨柳枝着户上,百鬼不入家”(北魏《齐民要术》)。戴柳、插柳是古人寒食节、清明节的习俗,可追溯到春秋时代晋文公纪念忠臣介子推的遗事。《燕京岁时记》书中提到,唐高宗时,三月三日祓禊于渭阳,赐群臣柳圈各一,说戴柳圈可免虿毒(虿音chài,形状似蝎而尾部较长的毒虫)。宋朝俗谚说:“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加入了戴柳保青春的含意。

清明戴柳,寓意保青春。 (pixabay)

整理蚕室

清明节吹响了一年中养蚕的号令。古代在清明这一天,后妃斋戒,亲采桑叶,以劝农妇努力养蚕。蚕家妇女在清明日要整理好蚕室,把蚕室的穴缝涂紧密,以保持蚕室的温度,确保一年养蚕好收成。

结语

清明节气到,万物至此皆?齐清明,阳气盛发,人间节俗也展现顺时而发的旺盛生命力。“天道无私,是以常正;天道常正,是以清明”,清明日、清明节,传递给人间永恒的天道格范,年复一年,历经世代变换而不息。@*#

注释:
[1] 《通典?礼十二?上陵》:“谨按献陵三年之后,每朔及月半上食,其冬夏至、伏、腊、清明、社等节日,亦上食。其昭陵请依献陵故事。”上(唐高宗)从之。
[2] 开元二十年四月,制曰:“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代相传,浸以成俗,士庶有不合庙享,何以用展孝思?宜许上墓同拜扫。礼于茔南门外,奠祭馔讫,泣辞。食余馔任于他处。不得作乐。仍编入五礼,永为恒式。”
[3] 按照节气进入清明的时间也可能是寒食后第一天。

其它资料来源:《御定月令辑要》

─点阅【中华文化300问】系列─

责任编辑:李梅


相关新闻:

  • 清明节好诗词 拥抱人生的况味
  • 春分一刻千金难买 你要知道的春分大小事
  • 立春:天人合一 展开一年元气
  • 传统年俗代代传 只为守护天人相系的纽带
  • 【爱丽话五千】五千年前的腊八和今天有什么不一样
  • 冬至一阳生 一阳之气真能实测吗?
  • 贺冬至节俗 展现天人合一的内涵
  • 吃了冬至汤圆长一岁 或是过了年长一岁?
  • 品味节气:立冬养生 掌握一原则不负好人生

  • 编辑推荐:

  • 从大师到徒弟的传奇
  • 沉静:切·格瓦拉——魔幻偶像(一)
  • 比利时母亲30年车祸创痛 读转法轮4个月消失

  • 热门新闻:

  • 鬼使迎接 谁人来当阎罗王?
  • 一代圣主康熙的教子“心法”
  • 【未解之谜】海奥华预言(1)外星人眼中的创世
  • 明朝两则轮回转生的故事
  • 汉宫的明珠——王昭君
  • 【环球直击】川普被刑事起诉 各界呼吁结束闹剧
  • 【舞蹈三剑客】神韵舞蹈演员分享他们的12个旅行必备小物!
  • 【全球新闻】成员国全部批准 芬兰成北约第31个成员国
  • 河北邯郸街头有车辆乱撞行人 现场发出巨响
  • 【翻墙必看】传马云被“游说”回国细节
  • 习和西班牙首相会面 一关键问题新华社不敢提
  • 74岁王刚清空社交账号内容 网友质疑出状况
  • 孙艺真与玄彬结婚一周年 IG发照片庆祝
  • 张国立现身大学开讲 自称是院长 网络炸锅
  • 田馥甄喜迎40岁 深夜无预警再揭8月喜讯
  • 周兴哲与赵岱新秘婚 今甜晒合照宣布“怀孕”
  • 为什么搭机时不应该穿紧身裤和脱鞋子?
  • 每天接触毒素易生病 5种奇特排毒法超简单
  • 研究:越常吃垃圾食品 大脑就越讨厌健康食物
  • 研究:每天锻炼20分钟有效降低住院风险
  • 血糖失控会掉发 2方法有助逆转秃头

  • 本文转自大纪元(国内需用翻墙软件才能访问)

    下载翻墙软件浏览原文:清明不扫墓 古人在清明节从事什么活动?


    手机上长按并复制下面二维码分享本文章:

    中共的伪火骗局
    永恒的见证
    善良女子被中共投男牢
    警卫目击活摘器官
    证人描述活摘恐怖
    揭开活摘器官黑幕
    马克思的成魔之路
    藏字石 蕴天机
    关注三亿人三退
    解体中共复兴中华
    中共迫害良心律师
    三百多万人举报江泽民
    这些官员为何起诉江泽民
    海峡两岸的强烈对比
    加拿大总理的贺信
    探寻真相兼听则明
    印度媒体报道东方
    不一样的海外校园
    从大师到徒弟的传奇
    亿万人与东方一本奇书
    大陆见不到的震撼场面
    人心向善 大陆当初盛况
    追寻真理 这书讲什么
    下载免费翻墙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