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471 lines (239 loc) · 44.2 KB

20231228.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471 lines (239 loc) · 44.2 KB

目的

本系列文章主要是用于持续跟踪最新的AI产业情况,让你减少知识焦虑。

看点

原文共计171322 字,简读后为10922字,阅读时间为27分钟,为您提高阅读效率为1585%

  • 'LG 2024年的QNED电视系列全面倚重AI,尺寸最大达98英寸 📺🤖'
  • 'Canalys:手机是设备端AI的重要载体,明年AI手机出货量将达到6000万部,超越AI电脑 📱💼'
  • 'Tammy AI是什么?YouTube视频摘要的未来 🤖🎥'
  • '量子AI投资 💹🤖'
  • 'Midjourney V6更新条款;指责用户侵犯版权 🔄📑'
  • 'ScienceAI 2023「AI+材料&化学」专题年度回顾 📚🤖'
  • 'Palo Alto Networks® 完成Talon网络安全收购,向符合资格的SASE AI客户提供免费企业浏览器 🌐🔒'
  • 'Meta首席科学家炮轰OpenAI:已沦为微软的“合同研究机构” 🤯💼'
  • 'Clearview AI的面部识别替代方案 👥🚫'
  • 'LG发布2024款gram笔记本,配备更宽的OLED显示屏和AI功能 💻🔍'

角色AI登录:注册、登录和使用 🤖📝

要点解析:

  • Character AI是一款基于大型语言模型的聊天机器人平台,用户可以创建并与虚拟角色互动,用途广泛,包括客户服务、教育和娱乐等领域。该平台提供了自定义角色的能力,用户可以为其指定名称、头像和个性,还能享受智能响应和记忆等功能。

  • 创建Character AI账户简单快捷,用户可设置角色名称、问候语,选择角色的可见性,并上传头像或通过AI生成。180多个腾讯内部业务已接入Character AI,展示其实用性和广泛应用领域。

  • 除了基本功能外,Character AI还提供定制文本格式、预设角色选择、设定不同的语音和推出高级订阅服务Character AI Plus等特色功能,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体验。

https://openaimaster.com/?p=29872

Canalys:手机是设备端AI的重要载体,明年AI手机出货量将达到6000万部,超越AI电脑 📱💼

要点解析:

  • Canalys分析指出,大语言模型(LLM)推动了AI手机的崛起,预计2024年全球AI手机出货量将达6000万部,超过AI PC的5300万台。AI手机厂商如苹果、华为、vivo、小米等广泛应用设备端AI,提升成像质量、电池寿命和打字体验。

  • Canalys提到,AI手机应整合AI模型,具备SoC专用单元加速AI任务、能在端侧运行LLM和其他生成式AI模型、端侧LLM推理性能快于成人平均阅读速度、使用端侧AI生成图像的时间小于2秒等标准。当前全球智能手机装机量庞大,5%为AI手机足以加速AI应用普及和个性化。

  • Canalys列举AI手机功能包括硬件优化、跨设备自动化、图像和视频编辑、社交媒体内容创作、自动电话接听、自动回复、视频搜索、端侧AI驱动的聊天机器人和搜索、内容摘要、日程助理。成功关键在于扩大应用场景并搭建AI原生应用,智能手机厂商应与开发者社区紧密合作。

https://www.ithome.com/0/742/237.htm

LG发布2024款gram笔记本,配备更宽的OLED显示屏和AI功能 💻🔍

要点解析:

  • LG最新发布的LG gram系列笔记本包括多款型号,如LG gram Pro 16Z90SP和17Z90SP,LG gram 17、16、15和14等。这些新型号搭载LG gram Link应用程序,具备人工智能功能,支持屏幕镜像、文件和照片共享等简化功能,同时采用混合架构的英特尔酷睿Ultra处理器、NVMe PCIe 4.0固态硬盘以及英伟达GeForce RTX 3050显卡。其中,LG gram Pro还配备了Intel AI Boost的神经处理单元,使用户能够在无网络连接的情况下完成人工智能相关工作负载。

  • LG gram Pro系列的人工智能功能不仅包括屏幕镜像和文件共享,还具备关键字识别功能,有助于对照片进行分类和搜索。LG gram Link建立了一个设备互联的生态系统,提供更强的连接性和可扩展性,使LG gram键盘和鼠标可以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互联。此外,LG gram Pro机型还采用了双冷却系统、100%覆盖DCI-P3色彩空间,显示屏尺寸为16或17英寸。

  • LG还推出了其他规格的LG gram笔记本电脑,包括17、16、15和14英寸的版本,同样搭载英特尔酷睿Ultra处理器和NVMe PCIe 4.0固态硬盘。这些笔记本电脑采用高亮度IPS面板,具备全高清网络摄像头和Mirametrix的LG Glance软件。这一系列的LG gram产品将在CES 2024上展出。

https://m.cnbeta.com.tw/view/1407595.htm

LG 2024年的QNED电视系列全面倚重AI,尺寸最大达98英寸 📺🤖

要点解析:

  • LG发布了2024年的QNED电视系列,搭载α8处理器,AI性能提升1.3倍,图形性能增强2.3倍,处理速度更快1.6倍。新的AI处理不仅全面审视场景,还能区分人脸、物体和背景,通过“Dynamic Tone Mapping Pro”实时分析不同部分,呈现出真实感极强的图像。

  • 除了视觉方面,AI增强还延伸至音频,引入了“AI Sound Pro”技术,通过内置扬声器实现虚拟9.1.2环绕声效果。对于搭载LG音响系统的用户,WOW Orchestra将充分利用电视内置扬声器,提供引人入胜的3D音效体验。2024年将推出七款不同尺寸的QNED选项,涵盖了43至98英寸。

  • LG强调该系列电视将提供个性化用户体验,除了视觉和听觉方面的升级,还有“Personalized Picture Wizard”功能,让用户能够按照个人喜好定制观影体验。总体而言,LG致力于通过这一系列电视,提供卓越的音视频体验和个性化服务。

https://www.digitaltrends.com/?p=3497539

Palo Alto Networks® 完成Talon网络安全收购,向符合资格的SASE AI客户提供免费企业浏览器 🌐🔒

要点解析:

  • 全球网络安全领导者Palo Alto Networks宣布完成对企业浏览器技术先驱Talon Cyber Security的收购。该收购将强化Prisma SASE解决方案,为所有受管和未受管设备提供全面保护。

  • 在不断演变的威胁环境中,员工经常使用个人和未受管设备访问关键业务应用程序,这增加了生产力,但跨设备的安全、控制和可见性不一致也增加了安全风险。为解决这些挑战,组织需要全面的SASE解决方案,确保用户无论使用何种设备都可以安全访问重要业务应用程序。

  • Palo Alto Networks计划通过将Talon的先进企业浏览器技术与Prisma SASE进行无缝集成,提供额外的防护层,包括针对钓鱼攻击、基于Web的攻击和恶意浏览器扩展的保护。这不仅可以提高生产力,还确保跨设备的一致安全性,深入了解设备使用情况,同时保护用户隐私。

https://www.paloaltonetworks.com/company/press/2023/palo-alto-networks--closes-talon-cyber-security-acquisition-and-will-offer-complimentary-enterprise-browser-to-qualified-sase-ai-customers

负责任的AI现在有ISO标准:ISO/IEC 42001 🌐📜

要点解析:

  •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最近发布的ISO/IEC 42001标准为人工智能(AI)系统的负责任开发和利用开启了新时代。这一国际标准为AI管理系统设定了全面的框架,强调伦理考虑、透明度和持续适应性。

  • ISO/IEC 42001于2023年12月推出,定义了实施和持续更新人工智能管理系统(AIMS)的统一框架。与先前的标准不同,ISO/IEC 42001是一个管理系统标准(MSS),采用了“计划-执行-检查-行动”的方法论。标准涵盖了组织的背景、领导、规划、支持、运营、绩效评估和改进等关键方面。

  • 这一标准的核心概念与ISO/IEC 27001相似,侧重于理解组织对AI的需求、定义领导角色、规划与AI相关的风险、通过资源和沟通提供支持、运营规划与控制、绩效评估以及持续改进。

https://www.analyticsvidhya.com/blog/2023/12/responsible-ai-now-has-an-iso-standard/

荣耀端侧AI崛起:魔法OS“任意门”带来人机交互新体验 ✨🤖

要点解析:

  • 荣耀将在2023荣耀开发者大会上发布MagicOS 8.0,引领意图识别人机交互革新。新功能"任意门"通过意图识别实现跨应用一步直达,打破应用体验壁垒,提升使用效率。

  • MagicOS 8.0不仅有"任意门"功能,还展示了"智慧成片"创新。该功能通过YOYO助理识别用户成片意图,智能检测图库中的图片和视频,并一键生成成片,提高影像管理效率,创造更富有创意的视觉回忆。

  • 荣耀端侧AI长远布局体现在MagicOS 8.0的功能创新。通过改变用户交互习惯和提供个性化体验,端侧AI使意图识别人机交互更自然流畅,同时保障隐私安全。荣耀在AI领域不断深化,通过本地化运行和MagicOS系统内核强化,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智慧化体验。

http://www.dgtle.com/news-1551775-14.html

最佳AI检测器:顶级工具 🏆🤖

要点解析:

  • 近期AI生成内容急速增长,如ChatGPT可创造人类般的文本、图像、视频和音频。然而,过度依赖AI生成内容引发关于真实性和抄袭的伦理担忧。幸运的是,存在多种工具用于检测AI生成内容,本文探讨了其中的顶级选择。

  • 图像和视频AI检测工具有多种,从任何人都可使用的浏览器扩展到企业使用的综合分析套件不一而足。例如,Optic AI Or Not是一款免费的Chrome和Firefox浏览器扩展,可标记网站上的图像是否为AI生成。Content at Scale则提供更高级的分析,具有超过99%的准确度,还命名了可能用于创建内容的AI系统,为其提供了上下文。

  • 除了合成媒体,另一主要的AI趋势是使用语言模型生成类似人类的文本。出现了一些工具用于检测这种AI内容,如GPTZero,一个由社区构建的免费Web应用,以及商业工具Copyleaks,提供先进的AI文本检测和其他检测功能。这些工具提供了对抗AI生成内容的重要防线,有助于企业在需要时维护媒体的完整性,也帮助监察组织在AI传播方面提供公共透明度。

https://openaimaster.com/?p=29875

Clearview AI成本 💰🚫

要点解析:

  • Clearview AI成立于2017年,由Hoan Ton-That和Richard Schwartz创立,推出先进的面部识别工具,可从公共网站和社交媒体中爬取的超过200亿张图像中搜索人物照片。尽管该技术在协助调查人员以前所未有的准确度上具有巨大价值,但Clearview的数据库和未经同意爬取照片的方法引起了重大的隐私问题。

  • Clearview AI以订阅的方式向执法机构和政府组织收费,价格根据用户数量和合同时长而异。而对于零售商和私人企业,尽管公开表示不再向大多数私人公司提供面部识别服务,但仍为大型企业零售商提供安全、防损等解决方案。此外,Clearview AI还展示了与可穿戴AR眼镜的集成原型,引起了关注。

  • 尽管Clearview AI引起公共和私营部门客户的兴趣,但该公司仍在应对有关其产品的重大法律和伦理问题。多起诉讼指控公司未经同意使用人们的在线照片构建数据库,一些批评者要求更严格的法规禁止政府使用面部识别技术,而立法者也担心该技术可能不成比例地影响边缘社区和有色人群。尽管未来法院裁决或法律变化可能迫使对其数据库和工具进行重大更改,Clearview AI仍然是面部识别领域的领先者,估值超过20亿美元。

https://openaimaster.com/?p=29851

Tammy AI是什么?YouTube视频摘要的未来 🤖🎥

要点解析:

  • YouTube已成为最受欢迎的视频内容创作和分享平台之一,拥有20亿月活跃用户,每分钟上传500小时的视频内容。然而,随着如此庞大的内容被创作,对用户来说很难找到他们需要的特定视频,并理解其中的有意义信息。

  • Tammy AI是一项创新的新技术,旨在通过提供快速而简洁的视频摘要来增强YouTube观看体验。这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视频摘要工具,旨在彻底改变YouTube上的内容消费方式。

  • Tammy AI是一种先进的人工智能系统,专门用于总结YouTube上的所有主题和类别的视频。利用复杂的自然语言处理和神经网络,Tammy AI分析上传到YouTube的视频,并生成简短的摘要,突出内容的关键思想、概念和要点。在几秒钟内,Tammy AI可以处理甚至是30-60分钟的YouTube视频,并生成通常为300-500字的摘要。这种摘要捕捉了视频中讨论的要点,几乎就像得到了个性化的、一口大小的摘要。

https://openaimaster.com/?p=29883

手机中的AI:革新智能手机的未来 📱🚀

要点解析:

  • 人工智能(AI)已成为多个行业的颠覆者,移动技术领域也不例外。5G、触摸屏和可折叠显示屏曾被认为将彻底改变智能手机,但AI的出现带来了范式转变,从根本上重塑了移动技术的格局。本文将探讨AI如何革新移动技术,塑造智能手机的未来。

  • AI革命了智能手机摄影。搭载AI的相机使用户能够在不需要昂贵设备或深厚摄影技能的情况下拍摄专业质量的照片。AI算法分析场景、调整设置,优化图像,产生令人惊艳的效果。

  • AI在手机应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AI,这些应用现在可以提供以前难以想象的高级功能和能力。AI驱动的移动应用可以分析用户数据、预测用户偏好,并提供个性化的推荐。它们还能理解自然语言命令,使用户与手机的交互更加直观和自然。

https://www.analyticsvidhya.com/blog/2023/12/ai-in-mobiles-revolutionizing-the-future-of-smartphones/

覆盖97.6%泌尿就医人群,蚂蚁集团开源首个医疗专科推理数据集 🐜🏥

要点解析:

  • 信通院主办的“虹桥之源”峰会宣布,蚂蚁集团开源首个医疗专科推理数据集,解决大模型在医疗领域的专业性问题。

  • 与仁济医院合作,蚂蚁推出中文医疗专科问答推理数据集RJUA-QA,包含2132问答对,覆盖97.6%泌尿科就医人群,提高大模型在医疗推理方面的能力,成为行业评测基准。

  • 蚂蚁百灵大模型在医疗领域专业性、可控性、轻量化方面取得进展,联合医疗专家开发多模态医疗知识引擎,结合知识图谱技术实现每个回答的可控性,同时攻克了轻量化技术,开源模型轻量化框架(PIA)提供高性能压缩。

https://www.jiqizhixin.com/articles/2023-12-28-3

华东政法数据法律研究中心、蚂蚁集团等发布《数据跨域管控白皮书》 📑🌐

要点解析:

  • 12月27日,《数据跨域管控白皮书》在中国数据法律高峰论坛发布。该白皮书由华东政法大学数据法律研究中心、蚂蚁集团、华控清交、华为云、中电数创、广州数据交易所等单位共同参与。白皮书系统化提供了数据跨域管控的实操指引,助力应对数据流通风险挑战,共同推动数据价值释放。

  • 我国将数据列为重要生产要素,鼓励数据要素流通。白皮书围绕“数据跨域管控”思路,提出了跨域管控的三位一体解决方案,包括事前的数据脱敏、加密等治理机制,事中的场景和安全等级界定使用范围的管控机制,以及事后的审计监督机制。白皮书明确了“数据来源可确认,数据可用不可见,数据可算不可识,数据使用可界定,数据流通可追溯”五大要求,并提供了主体责任的可行方案。

  • 蚂蚁集团副总裁、首席技术安全官韦韬强调数据安全流通的本质是构建技术信任机制。他指出数据要素流通面临责任不清、利益不一致、能力参差不齐等风险,需要全新的技术要求标准和技术方法体系。白皮书发布被视为一个重要里程碑,将推动可信数据流通参考架构的进一步探索,助力完善数据可信流通制度,促使数据价值大爆发。

https://www.jiqizhixin.com/articles/2023-12-28-2

纽约时报送OpenAI、微软上被告:GPT-4输出结果与其作品有大

要点解析:

  • 《纽约时报》起诉微软和 OpenAI,指控侵犯版权,揭示了人工智能与传统媒体关系的挑战。技术公司使用数百万篇未授权文章训练 ChatGPT,引发法律纠纷。官司可能成为人工智能与版权领域的转折点,对 OpenAI 形象和技术创新带来影响。

  • OpenAI面临多方诉讼,包括名人集体诉讼,审判需权衡版权与技术创新的社会效益。《纽约时报》的胜算在于明确指出被告侵权行为,提供清晰抄袭证据,以及突出原创过程。案件可能引发对大模型幻觉问题的关注,影响人工智能发展方向。

  • OpenAI的形象受损可能影响与投资者的融资谈判,但微软作为支持者继续推动其AI工具。官司或许最终将塑造人工智能与媒体合作的方式,对类似产品如Gork产生深远影响,同时在文生图领域引发安全与版权问题的思考。

https://www.jiqizhixin.com/articles/2023-12-28

AI大模型混战、百年瑞信谢幕......一文盘点2023全球十大商业事件 🌐📰

要点解析:

  • 2023年全球十大商业事件涵盖了人工智能激战、瑞信破产、马斯克星舰试飞、苹果AR眼镜发布以及英伟达崛起。其中,人工智能领域迎来了大模型竞争激烈,全球掀起了千模大战,同时小模型也崭露头角,开源和闭源之争蓬勃发展。瑞信因财务缺陷被迫被瑞士政府收购,引发金融市场震荡。马斯克的星舰试飞虽然遭遇爆炸,但为商业航天带来实测数据,展现了未来发展前景。苹果AR眼镜的发布标志着空间计算时代的开启,探索了新的交互方式和脑机接口。英伟达则成为芯片之王,市值突破万亿美元,AI芯片的需求愈发旺盛,领先地位不可撼动。

  • 人工智能潮涌,全球大模型竞争白热化,包括OpenAI的GPT-4、谷歌Gemini、腾讯混元等相继登场。在瑞信破产危机中,瑞士政府强制收购引发金融市场不安。马斯克的SpaceX星舰试飞经历爆炸后,仍在不懈尝试,为商业航天带来新的可能。苹果AR眼镜发布,突破性的交互方式和脑机接口展现了空间计算时代的潜力。英伟达崛起成为芯片之王,AI芯片需求猛增,市值首次超过万亿美元,领先地位牢不可破。

  • 诺和诺德的GLP-1减肥药成为欧股一哥,推动其市值超越LVMH。Arm的全球最大规模IPO在AI时代引起轰动,股价首日大涨30%,为科技初创公司带来鼓舞。人工智能领域的这十大事件描绘了商业世界在2023年的蓬勃发展和巨大变革。

https://awtmt.com/articles/3705055

突发!最新估值曝光:1000亿美元,世界第三 💰📈

要点解析:

  • AI初创公司OpenAI计划以1000亿美元的估值进行新一轮融资,超过Shein,成为全球估值第三的创业公司。谈判涉及估值金额、条款和时间,尚未最终确定。

  • OpenAI考虑通过融资解决训练大语言模型的硬件需求,计划融资80-100亿美元用于芯片项目Tigris。该项目旨在设计一种张量处理器(TPU),用于机器学习,以应对GPU供需不平衡和价格上涨的问题。

  • 竞争激烈,亚马逊向AI创业公司Anthropic投资40亿美元,而英伟达投资多家生成式AI公司,推动GPU需求增长。OpenAI同时积极寻求算力、软件、开发者和硬件的综合发展,与竞争对手展开激烈竞争。

https://www.ofweek.com/ai/2023-12/ART-201718-8460-30621515.html

百度投资AIGC公司必优科技_极客网 💼💡

要点解析:

  • 珠海必优科技有限公司近期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增至约112.85万人民币,新增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为股东。成立于2020年9月,法定代表人为周泽安,主营业务包括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公共数据平台、人工智能理论与算法软件开发以及互联网数据服务。

  • 股东信息显示,必优科技的股东包括周泽安、陈润天、金山办公和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专注于智能内容生成技术(AIGC)。

  • 必优科技是一家在AIGC领域的科技型公司,最近工商变更中新增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为股东,注册资本升至112.85万人民币。

http://www.fromgeek.com/ai/620598.html

埃隆·马斯克的xAI:公益公司结构 🧑‍💼🌐

要点解析:

  • 亿万富翁科技巨头埃隆·马斯克创办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xAI最近在内华达州注册成为一家公益公司(PBC)。这种独特的业务结构在盈利和对社会、环境的积极影响之间取得平衡。

  • 公益公司是一种相对新型的营利性公司实体,扩大了公司法定责任,超越了仅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的传统C型公司。与主要关注利润最大化的传统C型公司不同,PBC在法律上要求在财务利益与对员工、社区、社会和环境的积极影响之间取得平衡。

  • xAI作为一家注册的公益公司,必须采取切实措施,以整合和履行其对以人为本的道德人工智能的承诺。xAI可以通过多元独立董事会监督,进行深入的影响评估,制定严格的指南和内部政策,提供透明度,并通过年度受第三方审计的利益报告等方式实现其法定目的。

https://openaimaster.com/?p=29862

荣耀魔法OS:推动行业技术变革 ✨🔧

要点解析:

  • 荣耀以端侧平台级AI为核心,推出基于魔法OS的任意门应用,突破传统交互方式,实现智慧跨应用流转。任意门基于用户意图,提升人机交互效率,将APP服务整合成超级入口,潜在商业价值巨大。

  • MagicOS 8.0是荣耀16年AI技术迭代的成果,注重基于用户意图的交互方式。任意门通过创新人机交互,将用户需求一步直达,打破了传统图形界面的限制,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带来创新推动力。

  • 荣耀CEO赵明强调端侧AI的个性化服务和数据隐私保护。MagicOS 8.0在混合AI部署方面有巧妙之处,保留了用户个体数据在端侧的优势,为用户提供更安全、便利、个性化的AI服务,引领未来智能终端发展趋势。

https://awtmt.com/articles/3705203

纽约时报为何起诉OpenAI? ⚖️❓

要点解析:

  • 纽约时报(NYT)对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提起了一场轰动性的版权侵权诉讼,指控这家总部位于旧金山的初创公司未经许可擅自使用了报纸的内容。诉讼声称,OpenAI及其合作伙伴微软通过未经许可地抓取数百万篇NYT文章来训练AI模型,如ChatGPT和微软的Copilot编程助手,违反了版权法。

  • 诉讼称,这些AI系统能够生成输出,几乎逐字地复述NYT的内容,提供近乎逐字的摘要,并模仿报纸独特的写作风格。NYT认为这损害了其业务,降低了用户点击原始文章的可能性,从而减少了报纸的订阅收入。

  • NYT寻求巨额赔偿,声称OpenAI的侵权行为已经使报纸在数字订阅方面损失了“数十亿美元”。诉讼中未指定确切金额,但法律专家表示,鉴于所指控的抓取规模,可能会寻求10亿至100亿美元不等的赔偿。此外,诉讼还要求永久禁令,阻止OpenAI和微软继续使用NYT的内容进行模型训练。

https://openaimaster.com/?p=29809

如何修复ChatGPT不保存聊天历史记录 🛠️💬

要点解析:

  • 在使用ChatGPT时,有用户反映在对话中找不到聊天历史,这可能让人感到困扰。聊天历史通常位于面板左上角,但有时我们希望在另一设备上回顾或继续对话以保持同步。这个问题是令人担忧的,因为对话历史包含了与ChatGPT过去交互中的有价值的信息和见解。

  • ChatGPT的聊天历史对用户有帮助,但有人抱怨需要保存他们的聊天记录。本文将分享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以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 如何解决ChatGPT不保存对话的问题

https://openaimaster.com/?p=29827

量子AI投资 💹🤖

要点解析:

  • 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AI)是当今两项最具变革性的技术。它们迅速发展的同时,两者融合成“量子AI”为创新和财务回报提供巨大机会。这一新兴市场预计将以惊人的34.1%年复合增长率(CAGR)从2023年到2030年扩张,成为一个全球规模达18亿美元的产业。对于投资者和风险投资者来说,现在正是关注的时候。

  • 量子AI指的是量子计算和AI技术的结合,以解决经典计算机难以处理的复杂问题。它利用量子力学的力量加速机器学习算法,优化数据分析,并将AI模型的性能提升到传统计算无法实现的水平。随着量子AI的不断成熟,它有望彻底改变许多行业,包括金融、医疗保健、交通、粒子物理研究、气候科学建模等。预期的速度、效率和准确性的提升为早期投资带来巨大的机遇。然而,这个新兴市场也伴随着风险和不确定性,需要仔细评估。

  • 本文探讨了新兴的量子AI领域的投资潜力、主要参与者、风险以及未来趋势。从性能和财务回报的角度来看,现在是关注这一领域的关键时刻。

https://openaimaster.com/?p=29871

Meta首席科学家炮轰OpenAI:已沦为微软的“合同研究机构” 🤯💼

要点解析:

  • Meta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杨立昆最近猛烈抨击OpenAI,称其为微软的“合同研究机构”并偏离非营利道路。OpenAI由萨姆·奥特曼等创立,但在2019年成立以营利为模式的子公司,微软投资达130亿美元。杨立昆批评OpenAI回避开源,成为微软的研究机构,失去了独立性。

  • 微软逐渐整合OpenAI技术到其服务中,包括Windows、Office和必应。杨立昆认为OpenAI不再开放,选择闭源模式。他指出OpenAI不会是第一个开发通用人工智能的公司,并怀疑其能否在AGI领域领先。

  • 马斯克早在2018年就退出OpenAI董事会。杨立昆强调OpenAI不再是非营利性质,指责其背离初衷,质疑其在AGI发展上的立场和能力。

https://m.cnbeta.com.tw/view/1407533.htm

夸克扫描王x敦煌艺术馆:用AI扫描新方式珍藏敦煌古文化 🌀🏛️

要点解析:

  • 近日,夸克扫描王与敦煌艺术馆合作推出了“我为敦煌上新色”系列活动。通过智能扫描提取绘画线稿的功能,用户可用画笔为敦煌经典画作涂上新色,创作个人视角的敦煌艺术品。北京地铁10号线国贸站成为沉浸式敦煌AI扫描展,展示了夸克扫描王在敦煌文化传承中的创新应用。

  • 敦煌艺术馆副馆长表示,AI技术在文物保护与传承方面的发展,使视觉识别技术成为重要工具,也为敦煌艺术注入新活力。夸克扫描王通过广泛的年轻用户基础,致力让更多年轻人近距离感受敦煌文化的魅力。此次合作还涵盖了多个艺术领域,如掐丝珐琅、剪纸、京绣等,展现了多元创作方式。

  • 夸克扫描王不仅在艺术创作中起到桥梁作用,还通过联名线稿画卡向全国乡村小学赠送,推动敦煌文化传承。产品持续深耕AI视觉识别技术,为年轻人提供学习和工作智能提效的工具。用户可通过夸克APP线上观看敦煌经典作品,并用AI扫描方式为敦煌文化上新色。

http://www.qbitai.com/?p=109976

资深专家预测:2024年生成式AI将会如何改变网络安全? 🕵️‍♂️🌐

要点解析:

  • 当前AI功能不断增强,专家预测生成式AI对网络安全的影响。攻击者将以AI系统为目标,利用安全漏洞和影子AI工具攻击组织,形成新的安全盲区。企业需审视内部威胁,评估风险并制定防护措施。

  • 生成式AI有望提升网络安全,但防护工作不应过度依赖AI,以免导致安全运营缺失。AI专业人员和安全团队需紧密合作,监管AI技术的应用,确保安全运营和风险管理的平衡。

  • AI技术发展趋势表明,生成式AI将成为闭环OT防御的有效方法,实时调整安全配置。可靠的AI应用需要人来监管,企业管理者应明确实施AI计划,避免潜在的社会工程攻击和威胁。

https://www.aqniu.com/industry/101944.html

我国首例“AI文生图”著作权案一审判决生效 ⚖️🤖

要点解析:

  • 近年来,AI产业蓬勃发展,涌现出众多AI创作产品,包括AI文生图和AI图生文等多种类型。用户只需提供简要提示词,大模型即可生成文字、图片、代码等内容。

  • 北京互联网法院近期审结了一起著作权案件,明确了利用人工智能生成的图片具有“作品”属性,同时界定了使用者的“创作者”身份。这一判决对于AI生成内容的著作权归属问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法院认为涉案图片符合作品定义,具备智力成果和独创性。最终判决被告赔礼道歉并赔偿原告500元,成为我国首例“AI文生图”著作权案一审判决生效。

https://www.ofweek.com/ai/2023-12/ART-201700-8440-30621478.html

OpenLAM | 深度势能预训练大模型DPA-2发布 🚀🧠

要点解析:

  • 面向通用大原子模型(LAM)的迈进,深度势能核心开发者团队发起OpenLAM大原子模型计划,旨在征服元素周期表。通过开源的微尺度大模型生态,为微观科学研究提供基础设施,推动微尺度工业设计变革,覆盖材料、能源、生物制药等领域。

  • 深度势能发布DPA-2大模型,采用多任务预训练策略,通过少量数据实现在各领域的迁移能力。微调流程减少数据需求,展示了模型在水、固态电解质、钙钛矿铁电固溶体等多体系的可靠性。模型蒸馏进一步优化参数规模,保持精度的同时提高推理效率。

  • DPA-2模型相较其他框架表现更为稳定,为通用大原子模型迈出关键一步。强调开放、面向应用的模型评估系统的建立,共同探索科学发现和工业应用的新机遇。

https://www.jiqizhixin.com/articles/2023-12-28-5

【保姆级教程】PAI x EasyPhoto,节日氛围AI写真生成 📸🎉

要点解析:

  • EasyPhoto是一款开源的SD WebUI插件,采用StableDiffusion + 人物定制LoRA + ControlNet的方式实现AI肖像画生成。用户通过上传同一人的照片,快速训练LoRA模型,结合自定义模板图片生成真实、逼真、美观的写真照片。该插件支持低代码操作,具有自定义风格和丰富模板,为开发者提供灵活的艺术照生成方式。AIGC创作活动借助阿里云人工智能平台PAI,使用EasyPhoto快速生成节日氛围美图。

  • 教程提供了详细的技术步骤,包括准备工作、使用PAI快速启动EasyPhoto、数字分身训练、图像和视频推理等。用户可通过交互式建模PAI-DSW免费试用资源,创建PAI-DSW实例,打开EasyPhoto教程,并体验零代码完成AI开发。教程覆盖了人物写真和动图生成,提供了多样化的功能,如指定图像/文本生成写真,以及生成人物动图等。

  • 最后,教程介绍了资源清理及后续步骤,指导用户在实验完成后清理资源,停止或删除实例,以及在试用有效期内继续使用DSW实例进行模型训练和推理验证。整个流程涵盖了从准备工作到生成最终作品的全过程,为用户提供了一体化的使用体验。

https://juejin.cn/post/7317169269431500852

1小时内,ChatGPT收到了太多请求:如何解决? ⏳🔧

要点解析:

  • ChatGPT错误“1小时内请求过多;请稍后重试”困扰着许多用户,但其原因不明确。可能的因素有几个。此错误与网络错误、错误代码1020和容量错误等其他ChatGPT错误无关,而是与ChatGPT的请求速率限制相关。为何会出现这个错误,我将解释其原因并提供解决方法。

  • ChatGPT请求速率限制错误是由于您超过了速率限制。OpenAI为防止滥用和系统超载实施了几项安全措施。ChatGPT使用大规模神经网络,需要大量计算能力和数据来运行。在一定时间内,您向ChatGPT API发出的请求次数受到限制,允许的请求次数取决于您的帐户类型和计划。尽管OpenAI未透露允许的总请求数量,但一些报告表明您在ChatGPT上每小时可以进行50到70次请求。

  • 如何解决ChatGPT“1小时内请求过多;请稍后重试”错误:

    • 等待几个小时,直到OpenAI解除对您的ChatGPT帐户的速率限制,然后稍后重试。

    • 在一小时后刷新页面,或者如果只是一个故障,以清除任何错误数据。

    • 如果仍然遇到错误,请尝试使用更短、更简洁的提示,因为它们需要更少的资源并生成更可靠的答案。此外,在提示之间要耐心等待,让系统逐个完成请求。

https://openaimaster.com/?p=29811

纽约时报AI诉讼 📰⚖️

要点解析:

  • 纽约时报(NYT)近期对人工智能巨头OpenAI和微软提起了一场重大诉讼,指控它们存在广泛的版权侵权行为。诉讼声称这两家公司非法复制了数百万篇NYT文章,用于训练AI系统,如ChatGPT和Copilot。这标志着该报为保护其内容免受未经授权的AI使用的斗争升级。

  • 诉讼在2022年底提交到曼哈顿联邦法院,指控OpenAI和微软未经许可大规模地擅自获取NYT内容。据称,这使它们能够创建几乎逐字背诵NYT文章的AI聊天机器人,不公平地从该报的工作中获益。

  • NYT主张这种知识产权的盗窃损害了其业务,转移了潜在读者和收入。它希望科技公司承担责任,并防止类似侵权行为。虽然该报没有具体说明所寻求的损害赔偿金额,但表示赔偿可能达数十亿美元。

https://openaimaster.com/?p=29839

ScienceAI 2023「AI+材料&化学」专题年度回顾 📚🤖

要点解析:

  • 传统科学探索采用爱迪生式的试错法,但材料研发周期长且耗资源。新材料设计面临挑战:急需的难以快速设计,而设计出的新材料难以找到低成本的合成配方。我国关键材料中有32%空白,54%生产但性能差,只有14%完全自给。大型语言模型和AI在材料和化学领域的应用成为解决方案。

  • 2023年,AI在材料和化学领域取得突破。机器学习电子结构预测模拟能精确模拟超过10万个原子的大型系统。AI驱动机器人化学家自主合成有机分子,生成式AI六秒生成新化学反应。科学AI回顾2023年在材料和化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涉及DeepSorption、量子级精度材料模拟、晶体缺陷图神经网络等。

  • 文章总结了AI在化学和材料科学中的广泛应用,包括新材料的设计、化学反应的预测、电子结构计算的革新等。AI不仅加速了科学研究,还推动了新材料的发现和合成,展示出巨大的潜力和前景。

https://www.jiqizhixin.com/articles/2023-12-28-4

Midjourney V6更新条款;指责用户侵犯版权 🔄📑

要点解析:

  • Midjourney最新V6模型引发争议,用户担忧其可能侵犯版权,认为新功能生成的图像与受版权保护的艺术品相似。社交媒体上爆发关于AI图像生成器如Midjourney的伦理问题的激烈讨论。作为回应,Midjourney在V6版本中更新了条款,要求用户对不道德的使用负责。

  • 用户迅速发现V6存在问题,声称生成的图像与受版权保护的材料非常相似。著名概念艺术家Reid Southen,曾与Marvel和DC等主要电影公司合作,报告称某些提示生成的图像与版权培训数据几乎相同。例如,“2019年Joaquin Phoenix小丑电影”的提示产生了与2019年电影“小丑”几乎相同的画面。Southen还使用其他大片角色复制了类似的结果。

  • 对于Southen的发现,Midjourney的回应颇具争议。公司未解决关切,据报道封禁了他的Discord账户, effectively限制了他使用该服务的权限,清除了他的提示历史并取消了订阅。

https://www.analyticsvidhya.com/blog/2023/12/midjourney-v6-updates-terms-blames-users-for-copyright-infringement/

OpenAI微软被起诉!《纽约时报》指控AI侵权,要求销毁侵权模型和训练数据 ⚖️🤖

要点解析:

  • OpenAI面临史上最难AI版权诉讼,纽约时报以220,000页附件提出100个铁证,指控ChatGPT输出内容与其新闻几乎一致。诉讼要求销毁侵权模型和数据,赔偿数十亿美元法定和实际损失。法律专家分析指出,这或成为AI侵权里程碑案例,关键在于证据充足,模型幻觉,及OpenAI以利润为导向的形象。

  • 诉状明确指出《纽约时报》文章构成ChatGPT训练的最大专有数据集,且抄袭证据视觉清晰。专家认为,若OpenAI不能调整指令并解释技术原理,辩护难度大。诉状还突显了《纽约时报》深度调查报道的创新性,强调版权保护创新而非努力本身。法律团队和模型幻觉等因素加剧OpenAI的不利局面。

  • 纽约时报不仅要求赔偿数十亿美元损失,还指责OpenAI和微软通过利用其作品构建竞争对手,损害了原创性和商业利益。诉讼聚焦AI提供信息但未正确引用,以及模型提供错误信息对品牌造成的直接损失。尽管证据确凿,但专业人士表示,用户诱导AI重复输入内容可能导致诉讼失败的可能性,因为责任在用户。

http://www.qbitai.com/?p=110057

特斯拉AI机器人袭击是真的还是假的? 🤖❓

要点解析:

  • 2021年,有报道称特斯拉的机器人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的制造工厂袭击并伤害了一名工程师。这一耸人听闻的故事声称一台自主机器人对其操作员发起了暴力攻击,引发了有关人工智能(AI)和自动化风险的担忧。然而,真相究竟如何?本文审视了该事件的已知细节,并将其置于AI安全和发展的更大背景下。

  • 报道称,一台特斯拉设计用于材料处理的机器人手臂将一名技术员按在工厂的货架上,刺穿了他的背部和左手。工程师受到轻微擦伤,并通过急救措施进行治疗,随后很快回到工作岗位。初次的标题声称“杀人机器人”“失控”,有意地袭击工人。然而,进一步的调查揭示,虽然机器人确实通过意外、不期而遇的接触造成了伤害,但没有证据表明有意图或恶意的“攻击”行为。机器人很可能是在工人无意中出现在其路径上时按照其标准运动序列操作的。

  • 尽管机器人本身并未表现出攻击性或违反其编程的行为,但该事件确实突显了人机交互中存在的危险。根据熟悉该工厂运营的消息源,当发生伤害时,三台机器人应该被锁定和停用以进行维护。然而,一台机器人被错误地保持激活,使其能够在工人进行任务时继续正常运动。对于停用机器并防止在机器人运行时接触的安全协议不足,引入了不必要的风险。在利用大型工业机器人进行材料处理、制造和其他可自动化的任务的行业,有严格的标准规定它们与人类共同工作。从受保护的工作单元到紧急停止到冗余传感系统,集成商必须在靠近人类工作的机器人系统中设计一系列可靠性措施。

https://openaimaster.com/?p=29845

Clearview AI的面部识别替代方案 👥🚫

要点解析:

  • Clearview AI引发隐私争议,为此,本文探讨了一些替代方案,提供人脸识别功能且不侵犯隐私。我们将介绍适用于个人和专业用途的免费和付费选项。

  • CrimeCenter是一款专为执法等高级机构设计的调查软件,提供超越传统人脸识别的功能,包括图像增强、案件管理等。与Clearview AI不同,CrimeCenter不擅自从公共网站抓取图像,保护数据隐私。

  • PowerDMS是专为公共安全机构和市政机构打造的文件管理解决方案,除了不仅仅是人脸识别替代品,还提供了AI支持的图像分析等功能。对于追求全方位解决方案的公共安全机构,PowerDMS是一款强大的平台。

https://openaimaster.com/?p=29855

如何使用Luma Labs创建免费的3D视频无人机效果? 🎥🚁

要点解析:

  • Luma Labs利用Neural Radiance Field(NeRF)技术,使生成AI不仅能处理文本、图像和语音,还能拓展到视频领域。用户可通过自然语言提示编辑和添加NeRF场景,应用于飞行镜头、虚拟现实、视频游戏环境等多种场景。

  • Luma Labs是一款应用于iPhone的工具,利用LiDAR传感器捕捉3D模型。用户可通过拍摄图像,选择形状并进行3D编辑、绘画、打印,甚至从背景提取3D视频。该工具还结合NeRP视频,无需繁琐编辑即可增强真实感。

  • 在Luma Labs背后,采用Google的Zip-NeRF技术,以自然语言嵌入辐射场搜索3D场景中的特定物体。尽管仍在开发中,对于小规模任务,Luma Labs使NeRF更易于使用,有望在未来的元宇宙技术中发挥作用。

https://openaimaster.com/?p=29806

ChatGPT Vs. Bard Vs. Bing: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Festive Flashback) via @sejournal, @makhyan

要点解析:

  • 2023年,ChatGPT发布,引发了SEO专业人士、作家、代理商、开发人员甚至教师对这项技术将在社会和日常工作中引起的变革的讨论。11月30日,Bard和Bing相继推出,掀起了激烈的竞争。ChatGPT使用GPT技术,而Bard使用LaMDA技术,Bing选择与OpenAI合作,但使用了微调。这三者在价格、API、技术和信息访问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谨慎选择。

  • GPT是指ChatGPT使用的生成式预训练转换技术,而LaMDA代表Bard使用的面向对话应用的语言模型。ChatGPT通过两阶段的无监督预训练和微调学习了包括文章、书籍和网站在内的数十亿数据点。然而,聊天机器人可能产生幻觉,因此使用时应谨慎核实信息。对比三者在技术SEO方面的表现,Bing在缓存和网站优化方面表现较好。

  • ChatGPT、Bard和Bing在高级提示下的表现显示,它们对于SEO领域的专业问题有不同的回应。ChatGPT建议学习关键词研究、页面优化和链接建设,而Bing在创建robots.txt文件方面提供了清晰而简单的指导。ChatGPT在推荐意大利旅行目的地方面表现良好,还提供了有关服装建议的一些建议。综上,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聊天机器人至关重要。

https://www.searchenginejournal.com/chatgpt-vs-bard-vs-bing-what-are-the-differences-festive-flashback/50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