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425 lines (276 loc) · 15.5 KB

2015-10-05-課發會第九次會議紀錄.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425 lines (276 loc) · 15.5 KB

10/5 課發會第九次會議紀錄

柯華葳:

大家好。

丁志仁:

其他三科的草案都出來了,請問社會領綱進展如何?

柯華葳:

接下來會報告,我們會逐一說明。

葉雅卿:

案由一:同意生活課程綱要草案,8/31 上網公告,從 9/19 公聽會開始。

柯華葳:

這是關於生活課程建議修改,上次課發會也都同意在 8/31 上網公告了。

(委員均無意見表示。)

葉雅卿:

補充案由一辨理情形。

柯華葳:

右手邊各單位的代表,如果無法出席,要如何處理,我們會討論,這就是今天的案由一:我們的議事程序要怎麼修正?

(全體委員無意見)

葉雅卿:

業務報告。今天由唐鳳委員自行記錄,邀請速錄師薛雅婷列席進行逐字記錄。

柯華葳:

如果各位委員希望自己的某一段發言不要紀錄,請事先聲明。謝謝雅婷。

葉雅卿:

領綱草案共計 19 份,已於 8 月 18 日公告進行網路論壇,另已完成書面審查,分送各領綱小組參考。

(宣讀第二波公聽會日程。)

柯華葳:

這是我們目前為止還沒有完成的領綱的進度。

(委員均無意見表示。)

柯華葳:

我們真的需要每個人一本議程,比較好開會。

葉雅卿:

團體或教育行政機關代表因故無法出席,得指派代表「列席」改為「出席」。

洪詠善:

這是針對機關團體代表,如果未能親自出席,把「列席」改成有表決權的「出席」,主要的原因是有得到機關團體的授權。

柯華葳:

p15-17 是程序,p18 頁之後是對照表。

(委員均表示同意。)

葉雅卿:

群科小組初步討論,檢附於附件 6 的 p22-40,附件 7 的 p41-58。

柯華葳:

照例請孫校長做整體報告。

(宣讀附件六 p22 整體報告。)

柯華葳:

謝謝孫委員。

孫明霞:

上次課發會提到,對各科目的「之一」「之二」要分別寫,但這次提上來似乎沒有分開,是否有些困難?請這五群科說明一下。

楊瑞明:

首先謝謝課發會對於這十五個專業領域的指導,首先對於「之一」及「之二」,我們在總計畫和楊朝祥校長特別討論過,以下作一個回報。

柯華葳:

謝謝。接下來請動力機械群代表發言。

林文虎:

剛剛校長的回應,讓我想到一個問題,我先請各位看一下格式統一的這件事,在技術高中這一塊是不是重要的。

柯華葳:

謝謝林委員對整體格式上的建議。

黃政傑:

呼應林委員,我記得一、二及三、四的部分,我上次也有提意見:如果這個課不需要分成兩門,乾脆合起來成為一門課就好了。

柯華葳:

剛才楊老師解釋過,我們過去九年一貫也是這樣的形式。

陳瑞洲:

我是動力機械群副召集人。先感謝委員幫忙設想教學內涵。向委員報告的是,當初會做這樣的設計有三個主要的前提。

黃政傑:

這是通案的問題。如果這樣設計的話,在學年學分制的立場是不能接受的,因為影響到學生選課的彈性。

楊瑞明:

這不止是通案,我想在各群科的編法都一樣。

林文虎:

關於剛剛一、二的問題,牽涉到當初總綱「不要一個禮拜只上一堂課」的原則。

黃政傑:

剛才聽起來是為了開課方便。但現在高中、高職早已是學年學分制了。一門課是多少學分,哪些課是必修、哪些課是選修,選修可以挑著選,到最後符合畢業的規定,現在的制度是這樣。

柯華葳:

還有沒有委員要補充?

林文虎:

技職不會比普通高中差,十五群科當中有三、四種版本我覺得很不錯的版本。

吳武典:

課綱必須要注意精確跟一致性。

柯華葳:

其他委員就這五個群科,有沒有什麼意見?

林文虎:

關於動力機械群的一個問題,抱歉,因為我比較熟一點,所以是以這個為案例來看。

柯華葳:

前面這五個群科有沒有要回應?

陳瑞洲:

林委員是汽車專家。

林文虎:

我不能接受的原因,是我不只教20年、也開了18年的公司,我相信臺灣的汽車公司根本沒有人用手來拆輪胎。

陳瑞洲:

請委員看底盤實習的六小時,實際的內容包括四個大項:輪胎規格說明(高寬、扁平比、速率限制),要讓學生瞭解,一定要花時間。

柯華葳:

我想我們都有一個出發點,這個時代變化太快了,隨著科技進步,孩子要面對的未來的情況也有不同。在這個情況之下,也請群科委員再考慮一下。

丁志仁:

內容可以再考量,但是格式應該要統一。

黃政傑:

如果是一跟二現在有兩個區分,除非真的必要,否則我建議是一門課就把它開完。

楊瑞明:

對於剛剛委員所有統籌的建議,我簡單回應。

柯華葳:

謝謝楊教授和各群科有這個肩膀擔起來,我們就針對今天摘要的結論來處理。

丁志仁:

現在高中一個課兩學分,可不可以從上學期上到下學期?

簡菲莉:

就高中現場來說,實施 107 總綱的精神,就是要降低每周的科目數。

丁志仁:

如果課發會今天做出決定,就是「一、二」的內容要分別敘明,那麼對高職現有的試教方式,並沒有影響。

簡菲莉:

我覺得要確認的是一個科目或者是兩科目,如果沒有弄清楚的話,就不知道怎樣的內容能算作兩個學分,所以要先知道是合併成一個科目,或者算作兩個科目。

林文虎:

這有表、裡的問題。剛簡校長講的是實作面,讓孩子減少學科數量總數的壓力,這個是當初從小一到十二整個課綱統一的要求。

柯華葳:

感謝簡校長把十二年國教總綱的精神做了很清楚的說明。

孫明霞:

商管群 p28,會計、經濟太理論化的問題,當時討論很久,接下來也請說明。

(宣讀 p33 外語群、p35 農業群、p36 食品群。)

柯華葳:

 有沒有課發委員要發言的?

張旭政:

我替高職老師的擔憂表述一下。

鄭漢文:

野保科、畜產科,目前都歸在一類,但我覺得野保科未來比較會走向休閒、農業技能。這個部份寫得不是很清楚。

柯華葳:

請商管群和農業群回應。

温玲玉:

我手機上目前有十幾位委員在 Line 上待命...

鄔家琪:

謝謝委員對農業群的意見。

張旭政:

剛才商管群老師的說法我聽不太懂:「目前七個科在招生,不能有七個技能領域,所以縮成三個。」

張惠雯:

單科不能設立技能領域,一定要由兩科合起來設立,這個是我們設技能領域的原則。

温玲玉:

溝通會議我們都有紀錄,如果委員有需要我們可以給您,包括名稱的調整也開過會,我們也想過很多,真的沒有想到更好的,如果委員有更好的名稱可以跟我們建議。

王垠:

有三點請教。

張旭政:

我不是高職老師,只是小學老師,但我還是聽不太懂剛才的說明。

楊瑞明:

柯華葳:

我說明一下。張老師代表全教總,後面有許多的老師。剛剛已經講了開了很多次的會議,可能還是有一些老師沒有聽到。

温玲玉:

我們非常用心在規劃,我自己從九九課綱開始,十年來都參加規劃,也非常感謝部長、司長給我這些機會。

張旭政:

這次的議題就是我們全教總的幹部,林金財委員,希望我帶過來的。您認為有跟他們達成共識,但顯然沒有達成共識。

陳瓊花:

我想請教一下,領域的名稱和職業名稱是否有關?應該是沒有嘛,因為這個名稱是我們創的。

柯華葳:

謝謝陳委員的建議,但我想還是麻煩技職司再溝通,還是麻煩技職司溝通,也請小組將委員的建議帶回去商量。

孫明霞:

p36 家政群,在 10/2 晚上討論滿久的。家政群強烈表達,適用技能並非三擇一開設,而是只能選「生活應用技能」,因另二領域之科目,家政科若無多門校訂科目配合,則無法學習如舞台表演實務、服裝設計實務等課程。

(宣讀 p38 水產群、p39 海事群、p40 藝術群。)

柯華葳:

針對這五個群科,請委員表示意見。

鄭漢文:

其實我感覺是少了很多內容,因為很多食品其實是外來的添加物所造成的問題。

柯華葳:

 還有沒有委員發言?如果沒有的話,我們就請群科回應。

俞克維:

我想針對課發會第七次會議裡面所談到的這些意見回覆。

柯華葳:

謝謝海事群的說明。

葉信平:

剛才水產群 p54-p58,雖然是保育類的動物,我們建議學生還是需要認識的,但在附錄一「水產」的名稱可以再做修改,謝謝委員。

柯華葳:

接下來請家政群說明。

侯佳伶:

感謝委員的寶貴建議,課發會書面意見 p36 第一點當中應為「家政科」,並不是家政群的共同意見。

柯華葳:

藝術群?藝術群沒有回應的話,委員有沒有想提出的問題?

俞克維:

想跟各委員請示:單一個科目的「一、二」分在上下學期。我們在一般科目裡面,國語文等於是「一到六」從頭到尾這樣排下來。

孫明霞:

對於藝術群科,我們是不是之後再全部檢視一次?

(委員無明確意見表示。)

陳明宗:

回應剛剛委員提到食品添加物,以及節數太少的問題。確實食安問題非常嚴重,也是大家關注的,並不是只有四學分而已。

李隆盛:

我們在周五已經跟研修小組討論過,今天孫校長的綜整報告是禮拜五討論出來的結論,各研修小組也做了回應,楊教授也代表研修小組的組成做出回應。

柯華葳:

我們請洪委員來說明時間。

洪詠善:

請見附件三 p13,如果各位同意 15 群科草案上網的話,今天的意見在整理、研究之後,10/22 前要送給國教院,10/23 就開始展開網路論壇。

張旭政:

我現在具體建議:15 群科的課程綱要是否通過,我們保留到禮拜四後,再來做表決。

柯華葳:

是否有委員附議?

(沒有委員附議。)

柯華葳:

那麼再依程序往下走。

(張旭政委員舉手反對。)

柯華葳:

1票反對。是否有委員贊成?

(十五位委員舉手贊成。)

(丁志仁委員無意見表示。)

柯華葳:

15票同意,1票沒有意見。

(中場休息。)

(時間是 4:45pm,會議繼續。)

柯華葳:

數學領域,因為技高跟綜高的新版本還沒有進來,所以我們就先報告第三版,好嗎?

葉雅卿:

(宣讀 p6)

簡菲莉:

請翻到 p59 附件八,就有共識之處報告。

柯華葳:

有沒有補充說明?

洪詠善:

我補充說明一下,各位可以看到,達成共識的部分只有針對普通高中,但在技術型高中跟綜合型高中這邊,是沒有完全達成共識的部分,待會林教授會過來說明。

柯華葳:

我們把時間交給課發委員。

簡菲莉:

跟大家報告:10月1日第二群組針對數學領綱討論,在會議上對於技術型及綜合型高中的草案,是非常嚴肅地退回了。

(林福來教授到場報告。)

林福來:

要請課發委員注意的主要議題,是技術型和綜合型高中研修小組,非常希望普通型高中把現在放在高一的兩個單元「排列組合、古典機率」,和高二的「平面向量」對調。

張鎮華:

第二,雖然10月1日並沒有討論到我們這個版本的修改,但我還是覺得有義務跟大家簡單報告,上次大家看到的跟這一次看到的確有一些不同,我用比較快的方式來回應上一次大家的意見,讓大家知道我們都有在反應這個事情。

丁志仁:

我上次在分組會議的提案,剛才林老師有重複過一次,但顯然普高數學沒有納入考慮,我再說明一次。

柯華葳:

曾老師說只有1/4調不過來。

林福來:

我們當天有討論到,如果不再更動,學生要轉軌時,要如何轉銜。

簡菲莉:

如果學生需要轉銜,要如何安排?那天晚上我們進行了非常多的討論。

張鎮華:

其實「1/4 學期的差別」是簡略的說法。我請大家聽一個數字,普通高中的人次是 18000 人,其中 40% 是學術型的,60%會唸技術型。

柯華葳:

召集人這樣說,有沒有說服大家?

(委員無明確意見表示。)

柯華葳:

以召集人這樣說的話,後面教學的實施,也包括以後會有的「諮詢教師」,要如何讓沒有讀過總綱的人也知道要如何替學生設計?可能要加強一下。

楊瑞明:

數學在普高當中的發展,這次比九九課綱都強化非常多,我們特別感謝林老師,前一陣子也召開了一次協調會。

柯華葳:

有沒有比較能說服各位委員?

(委員無明確意見表示。)

林福來:

技高的數學上一版很複雜、分科太多,就我的瞭解,很難規劃。

張鎮華:

同意這個應該要討論。

柯華葳:

可以參考普高的寫法...

林福來:

普高我們也提供了參考內容。

柯華葳:

現在有普通高中,包括國中小的一版。以及綜高、技高,我們分開談一下。

楊瑞明:

學習表現,我們可以依林教授的建議做出修改,但是結構上已經不再能修改了。

林福來:

是否可以請課發會委員大會決議,對「學習表現」作出必要的修定之後,重新召開分組會議,再通過一次?

楊瑞明:

可以。

柯華葳:

如果 10/15 可以完成,第二群組再開一次會覺得可以的話,是否就送出了?也就是委由第二群組的委員決定?

張鎮華:

上次會議的結論,是可以先送外部專家審查,不用等到 10/23。

柯華葳:

但我們還是希望在 10/23 上網,這樣才能在第二波辦公聽會...

林福來:

這次課程發展給我的感覺,開會前都拿不到資料,我要怎麼給意見?

柯華葳:

我們是要從 107 上路的時間點反過來推,所以確實有一點趕,真的是沒有做到很好。

張鎮華:

我想數學說不定會落後一個月,但我希望大家能思考我們落後一、兩個月,未來帶給大家比較大的安定的好處。

柯華葳:

我很高興張老師一直很審慎,也感謝林福來老師的協助。

林福來:

往往委員的專長是國小到國中OK,或是國中到高中也OK,但要找到從國小到高中整體審閱的人,相當困難。

張鎮華:

建議各個階段的委員都要有一些,會比較好。

柯華葳:

數學領綱,從小學到普通高中是一塊。技高跟綜高這一塊,希望楊老師領導一下,看能不能在 10/15 出一版修改?

洪詠善:

我們接受教育部的委託,是要在 2016 年 2 月陸續公告。

張鎮華:

我們盡量。

洪詠善:

那我回去再把數學時程重新規劃一下。

柯華葳:

所以數學就延到第三波來辦,技高、綜高修了以後,第二群組再開一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