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71 lines (40 loc) · 3.79 KB

浏览器缓存策略.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71 lines (40 loc) · 3.79 KB

浏览器缓存策略

部分内容引用自http://blog.csdn.net/eroswang/article/details/8302191

总览

LastModified

在浏览器第一次请求某一个URL时,服务器端的返回状态会是200,内容是你请求的资源,同时有一个Last-Modified的属性(Reponse Header属性)标记此文件在服务期端最后被修改的时间,格式类似这样:

Last-Modified:Tue, 24 Feb 2009 08:01:04 GMT

客户端第二次请求此URL时,根据HTTP协议的规定,浏览器会向服务器传送If-Modified-Since报头(Request Header),询问该时间之后文件是否有被修改过:

If-Modified-Since:Tue, 24 Feb 2009 08:01:04 GMT

如果服务器端的资源没有变化,则自动返回HTTP304(NotChanged)状态码,内容为空,这样就节省了传输数据量。当服务器端代码发生改变或者重启服务器时,则重新发出资源,返回和第一次请求时类似。从而保证不向客户端重复发出资源,也保证当服务器有变化时,客户端能够得到最新的资源。

注:如果If-Modified-Since的时间比服务器当前时间(当前的请求时间request_time)还晚,会认为是个非法请求

Etag

HTTP协议规格说明定义ETag为“被请求变量的实体标记”。简单点即服务器响应时给请求URL标记,并在HTTP响应头中将其传送到客户端,类似服务器端返回的格式:

Etag:"5d8c72a5edda8d6a:3239"

客户端的查询更新格式是这样的:

If-None-Match:"5d8c72a5edda8d6a:3239"

如果ETag没改变,则返回状态304。

即:在客户端发出请求后,HttpReponse Header中包含Etag:"5d8c72a5edda8d6a:3239"标识,等于告诉Client端,你拿到的这个的资源有表示ID:5d8c72a5edda8d6a:3239。当下次需要发Request索要同一个URI的时候,浏览器同时发出一个If-None-Match报头(RequestHeader),此时报头中信息包含上次访问得到的Etag标识If-None-Match:"5d8c72a5edda8d6a:3239",这样,服务器端就会比对两者的Etag。如果两者一致,返回304。

LastModified和Etag

应用流程

  1. 客户端请求一个页面(A)。
  2. 服务器返回页面A,并在给A加上一个Last-Modified/ETag
  3. 客户端展现该页面,并将页面连同Last-Modified/ETag一起缓存。
  4. 客户再次请求页面A,并将上次请求时服务器返回的Last-Modified/ETag(分别作为If-Modified-Since/If-None-Match)一起传递给服务器。
  5. 服务器检查该Last-ModifiedETag,并判断出该页面自上次客户端请求之后还未被修改,直接返回响应304和一个空的响应体。

注:

布式系统里多台机器间文件的Last-Modified必须保持一致,以免负载均衡到不同机器导致比对失败。分布式系统尽量关闭掉Etag(每台机器生成的etag都会不一样)

CacheControl和Expire

Expires = 时间,HTTP 1.0 版本,缓存的载止时间,允许客户端在这个时间之前不去检查(发请求)。

Cache-Control: max-age = 秒,HTTP 1.1版本,资源在本地缓存多少秒。

如果Cache-Control:max-ageExpires同时存在,则ExpiresCache-Control:max-age覆盖。

Expires 的一个缺点就是,返回的到期时间是服务器端的时间,这样存在一个问题,如果客户端的时间与服务器的时间相差很大,那么误差就很大,所以在HTTP 1.1版开始,使用Cache-Control: max-age=秒替代。

Expires = max-age + 每次下载时的当前时间。所以一旦重新下载的页面后,expires就重新计算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