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New issue

Have a question about this project? Sign up for a free GitHub account to open an issue and contact its maintainers and the community.

By clicking “Sign up for GitHub”,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and privacy statement. We’ll occasionally send you account related emails.

Already on GitHub?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My university #5

Open
bGZo opened this issue May 21, 2022 · 1 comment
Open

My university #5

bGZo opened this issue May 21, 2022 · 1 comment
Labels
#Chinese 中文 thoughts 想法 (Categories for thought in daily life)

Comments

@bGZo
Copy link
Owner

bGZo commented May 21, 2022

21年10月第三个周末看到了 @february 的 blog, 感慨博主在学校做出如此的成就之外, 自己也心血来潮, 想赶在表达欲消失之前, 简单记录下个人编程, 数字, 读书相关的经历.

奈何初期文件管理做的不好, 犄角旮旯都是自己的写的 Stickies, 加上迁移系统丢掉的历史数据, 和模糊的记忆, 东拼西凑, 勉强挤出些文字, 却囿于自己的笔力浅薄, 删改不断, 写完回读, 又弗如远甚. 罢了, 凑合着看吧...

大致从 19 年复习期末的 CPP 考试开始写博客, 一开始拿不准哪个平台, 所以只能一个一个换着用, onenote, youdao, wiz, yuque, cnblog, csdn, wordpress, typecho, bitcron, hexo, gitbook, mkdics, blogger, hugo, notion, obsidian, logseq..., 最近决定沉淀在 logseq + Jekyll 不动了, 前者依托 Bi-Directional Links & Graphs & Full-text Search 的特性让人眼前一亮, 后者依托 github build-in support 让人跃跃欲试. 当然为了更高的可扩展性, 最终选择在 vercel 上免费构建和托管, 也推荐给大家.

Rules: Not New Year Resolution, but Past Year Review(PYR)

狗熊有话说 ep. 400@Tim Ferriss 的方法: 不要着急做做新一年的计划, 而是去回看过去一年的经历. 以及以下的方法论:

  1. Grab a notepad and create two columns: POSITIVE and NEGATIVE.
  2. Go through your calendar from the last year, looking at every week.
  3. For each week, jot down on the pad any people or activities or commitments that triggered peak positive or negative emotions for that month. Put them in their respective columns.
  4. Once you’ve gone through the past year, look at your notepad list and ask, “What 20% of each column produced the most reliable or powerful peaks?”
  5. Based on the answers, take your “positive” leaders and schedule more of them in the new year. Get them on the calendar now! Book things with friends and prepay for activities/events/commitments that you know work. It’s not real until it’s in the calendar. That’s step one. Step two is to take your “negative” leaders, put “NOT-TO-DO LIST” at the top, and put them somewhere you can see them each morning for the first few weeks of 2022. These are the people and things you know make you miserable, so don’t put them on your calendar out of obligation, guilt, FOMO, or other nonsense.
Positive Negative
画像素画 生产力色情
线下看了奥斯卡最佳影片 美化桌面
哲学 / 经典的书 社交媒体
(V2EX; Twitter; Bangumi)
泛滥
用 GA & Script 自动化繁琐的任务 手工格式化作业过多
笔记软件 Logseq 不断收集用不到的资源
看了一些小玩具的源码 漫无目的 改写/扩写 自己的废话
短时间就能收获成果的教程,
坚持做完教程 + 独立做一遍
"要是当时我xxx",
"看看他的动态吧"
"纠结如何回应..."
找个酷酷的背景/头像
每天背单词, 看一点英文 Youtube 视频 看了太多 动漫/漫画
无纸化办公, 用掉多余的废纸和笔 频繁使用手机截图, 事后也不处理
和他人搭话, 多说一点无用的废话 看到陌生没有打招呼, 默默走开
控制自己每日摄入信息 迁移无关紧要的数据

2019 Winter

上了大学之后身边的同学都很聪明, 我跟着他们愣头愣脑地卷到了 IMUDGES 后端组中, 遇到了一大波各年级的翘楚, 他们和我不太一样, 要么有殷实的家境, 永远手持最新款的电子产品, 要么是注意力狂魔, 可以心无旁骛地投身研究; 要么常挂微笑, 口才一绝, 组织力很强的角色. 总之和他们呆在一起, 整个人都会觉得有些不一样.

借助着平日里呆在机房偷偷努力的功夫, 这个学期过得还算是舒服, 但是高中留下的怪毛病, 我一直都不太敢开口去问别人, 是个名副其实的闷葫芦, ACM 训练开始后, 在 MOOC 产挑了门课, 但是也没有坚持下去. 组里学长讲题, 面对套路化的模板却一无所知而不知所措, 就一直搁置下去了, 那些琐碎易得的博客让我压力更大, 我开始逃避, 就这样一直拖着, 败给了这种畏难情绪.

假期后端组长安排了三个任务:

  1. 10个人共同开发一个比赛发布网站;
  2. 小组自己决定开发一个小东西练手;
  3. 搭建自己的博客

放假后的半个月里我分别用 hexo, github page 组了一个静态 blog, 1月10日用腾讯云的学生服务器无宝塔搭建了个 wordpress, 折腾了2天电脑, 却发现没备案是打不开的, 又跑去去以 "服务器技术见解" 为由备了案, 来来回回有半个月.

回到小组开发后, 没有什么框架思维, 是想直接从零开始造个前端, 页面基本标签造好了, 但囿于不懂 HTTP 和计网, axaj 请求一直不会发, 本地也不会 Debug, 一直卡在原地, 没有向别人求助. 1月份结束交了个纯 html 的 PR, 然后又去折腾自己的博客了. 年后学了 bootscript 框架, 还是不会Debug. 最后也落得个让他人接手自己的项目的下场... 当时甚至不知道后端是用 django 来做, 根本不用做纯接口...

总之就是交流太少, 不懂的东西太多, 没有什么人带, 自己还是用学生思维那一套, 完全无法放手去做.

这段时间开始跟着身边的同学学科学上网, 也开始对 GFW 等屏蔽措施感到厌恶.

2020 Spring & Summer

因为上半截的失败开发经历, 这段时间处在深深的自闭状态, 没有什么勇气去群里发言, 更是在寒假结果展示的时候, 没有能拿得出手的东西, 屏幕中闪过的每个 demo 都像是对我的迎头痛击, 无法向外归因的我只能怨自己太笨, 以至于后来连 IMUDGE 都不怎么想去了. 基本少了很多交流. 那段时光可以这样描述:

人在低谷的时候, 心里总是有很多怨气. 所以我看谁都不顺眼, 觉得谁都对不住自己, 于是不和任何人联系, 把自己裹得紧紧的.
我在自己的四周, 筑起了一道厚厚的墙, 里面完全是我一个人的世界. 我成了孤家寡人, 不关心别人, 也没有人来关心我, 每天沉默寡言, 活得像空气一样.
── 全中国最穷的小伙子发财日记 老康

1月赶上疫情, 我同老姐到附近的自习室上了一个月自习, 这段时间里我为了电脑调度和系统的美化, 折腾起了 ubuntu, 到后来直接在本机上装了双系统, 每日琐碎的系统调教和折腾以及 linux 上莫名其妙的 bug 非常杀时间. 算是度过了一个较充实的几个月.

这学期的专业课是 CPP 面向对象 以及一门硬件相关的 数字逻辑, 因为居家上课, 拿到的所有书都是电子书, 就算买了数位板看书也还是兴趣寥寥, 尝试了很多办法都没能好好静下心来看上哪怕一两本经典的书籍, 我非常后悔没能早点购买平板, 而是一直用电脑鼠标看书, 后者直接放弃教学, 转播 MOOC 网课为主. 实属搞笑.

暑假同学找来一起开发一个 校园二手交易平台(Android), 从 Java 开始学起, 因为只有半个多月, 草草结束了, 没了什么后续, 我们彼此依旧很少交流, 我只做出来一个登录界面...

这个时间了解了很多国内安卓不入流的"特色", 致使我很长时间都对 Google Play & Apple 抱有向往; 也对 Windows 的很多调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厌恶, 非常喜欢 Linux 系电脑开机安静的模样.

2020 Autumn & Winter

这学期节奏非常快, 功课和作业也非常熬人, 小学期半个月补考了四门课. 为了提前一周放假, 取消了一切中途法定假期, 计组老师疯狂漏题, Verilog 直接成了天书. 看着身边人奖学金拿到手软真的很羡慕, 傲慢的毛病又加重了, 没有办法沉下心来求学.

剩余时间要求开发一个学生选课系统, 我却非常爱钻牛角尖, 总想用标准库自底向上实现, 疯狂给自己上难度, 甚至看不起偷懒的 STL 库, 快完不成那两天才像是个憨憨, 基本的 CRUD, 标记变量管理, 检索算法, 指针管理等想在半个月写好对当时没学过设计模式的我来说还是太难了.

这个学期主课数据结构和离散数学, 很遗憾没有结合 算法(第四版) 好好练习数据结构, 而是持续折腾在博客和 Linux 系统上. 离散老师也教的非常散漫, 我能感觉到老师在努力地阐释出每个定理的道理, 但总是没有什么和计算机相结合, 老师也略显疲态.

这给冬天下定决心咸鱼淘了一个便携显示器和防冻手套, 在几个难眠的夜晚抱着便携屏看了几本闲书, 归档了几年的读书笔记.

开始使用 Twitter. 也开始注销之前不用的网站.

2021 Spring & Summer

5月一咬牙买 Samsung Tab S4, 决心要好好看书, 顺便把便携显示器出掉了, 但经验不足就被闲鱼商家掉包了 (估计被当了料板, 然而又没有留证据).

这学期开始听博客, 在 文化有限 的推荐下看完了几本有趣的小说, 假期也看了几本关于代码风格的书 (代码整洁, 人月神话, 代码大全), 虽然都没有看完, 但发现以前代码实在太烂了.

主课是 软工概论, 数据库 和 概率论, 因为装不上 Orcale 11g 就把 ubuntu 卸载了. 数据库大作业因为平时没时间做又坐了同学的车... 概率论和离散是一个老师, 上课被迫开始摸鱼😭. 软工概论没有平时成绩, 所以早 8 的课不去也没有事, 简直是一大奇景. 一个 50 多人的课堂上成了1对1辅导, 最魔幻的是这学期教改, 把计算机图形学换成了大学物理??? 直接导致了很多时间都浪在了这无关紧要的通识课上.

假期开始直接上手 Python 写爬虫代替我的日常繁琐的文字工作和冲浪(追漫)工作; 同时照着 web权威开发指南 敲了一个简单的 js demo, 不明觉厉.

2021 Autumn & Winter

小学期被拖, 线上开发五子棋也慢慢过去了. 9月开学回到校园直接大三.

其实只有前半学期时间是自己的, 后半学期老师就开始赶课, 过PPT, 加上期中考试, 大作业, 复习压力, 四六级考试也接踵而至, 所以这期间只实践了 Github Action, 前半学期看的书也没能全部啃下来, 如果那些大部头的书前两个月没有看完, 那么这个学期反正是没戏了, 只能顺到假期了. (主要有 网络基本功系列, 两周自制脚本语言, 操作系统真象还原, 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

这学期主科是 计算机网络, 操作系统和编译原理, 都是最关键的核心课, 但是我对计算机网络的考核实在不感冒, 没有什么实实在在的内容, 平时只是在 头歌 上完成最基本的任务, 而且如果 Hack 一点, 代码都不敲, 改改测试脚本也能过, 针对于考核方式 —— 只考课后题, 完全背答案就能拿高分实属考研党的福音, 我只是粗略的刷了两遍, 所以最后成绩并不理想. 极端点说, 课也不用听, 刷完那本课后题练习册, 你就能拿高分...

操作系统老师毕业上海交通大学, 课余时间就是教唆同学考研, 上起课来全是重点, 基本是就是过教材, 和计网如出一辙, 这两门课我都有结合王道考研和原本教材对比着来学, 我觉得用电子笔记整理起来还是太多了, 响应速度, 组织效率都有欠缺, 最好的方法还是用截图的方式整理到笔记中, 写起来实在太费事了. 最后都放弃了写笔记了.

最后一门编译原理实在听不懂老师的口音, 可能老师年纪大了, 说话听不清, 吞音现象比英语六级还严重, 最后靠刷B站的 编译原理—混子速成期末保过 过了, 我觉得这是一门非常巧妙的设计课, 不应该被讲得如此枯燥, 而且最关键的, 在学习做题的过程中, 我有时完全不理解为什么这样做, 我只知道有这样的定理, 然后会通过题干套进去就行, 还是三年前那个做题家, 一点都没有变. 老师也只是 PUA 你, 之前讲过, 不是我的问题. 😅

Leetcode 唯一连续打卡一个月的是 10 月, 之后就因为复习功课, 泡图书馆还是什么的就隔开了. 总之这个寒假必须要继续解决这些遗留问题了. 😭

2022 Spring & Summer

2 月 16 日爆出了疫情, 原定 20 号的返校被无限延期, 18 号和老朋友聚会也不了了之了, 一开始我有点高兴, 难得的假期又被延长了, 但是这一延长就成了不返校了, 梦回 2020.

2 月剩余时间, 以及整个3, 4 月都在看 设计模式 / Java / 算法 相关的书, 整理书单以及一些闲书, 4 月底才想去看网上的招聘, 发现别人三面都结束了, 实习 Offer 都拿到了, 已经开始准备下个月实习了, 实在有些像打死自己的冲动🤯, 春招被自己这样完美错过.

这学期主要课程是 JavaEE, 设计模式 和 Linux 系统编程, 只有 Linux 系统编程老师比较务实, 每节课都讲代码, 跟着实践了管道通信, 进程通信, 线程通信, Socket 通信等等小 demo, 但其他两门课就没那么友好了, 最难受的是还是需要开学去考试.

期间为了打发焦虑的情绪, 除了帮忙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外, 还入门了哲学, 一下子发现过往很多的东西变得都不一样了, 尤其是在审视日常生活的决策和行为的过程中, 很多东西都被解构掉了. 发现了自己在过往十几年教育里所欠缺的逻辑思考, 慢慢能跳脱二极管思维, 能接受并承认些 "异见", 和人好好的沟通.

5 月底通知暑期实习培训, 给定三家不同企业, 乍一看都是省会级城市, 其实搜一下就知道, 全是外包, 其他外包有如 中软 / 软通 / 动力 / 文思海辉 / 法本 / 中科软 / 宏软高科 / 宇视 (via: tieba) 都不建议去, 没有五险一金, 待遇很差之外, 常年出差. 但其实上至 C9 都和这些外包有相关合作, 去的都是一家企业... 我不知道是否像 BAT / 字节 那样的民营企业是否和高校有合作, 但如果你想要更高阶的实习经历, 就需要自己去寻找.

Specialty Company Mark
大数据 / 人工智能 辽宁 (大连) 东软睿道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外包顶流, 也有面向社会招生的培训班/专科学院, 涉猎广泛
JavaEE 四川 (成都) 华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19 年四川省教育考试院的自考系统出问题的开发商 (via: t/598454)
大数据 / Android / 微信小程序 山东 (青岛) 恒邦教育信息有限公司 新外包, 信息不多

2022 Autumn

没有想到的是, 呆在寝室甚至比家里更充实, 有时候多和室友拌个嘴的功夫一天就过去了, 玩不完的烂梗, 道不完的八卦, 最美好的时间仿佛都定格在这短暂的, 临近告别的日子里, 我们刻意不谈, 仿佛窗外就是晴天, 但是你也懂得, "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 任正非的这句话席卷了国内整个求职圈, 成了统一的口号, 明天的陈词滥调.

整个秋天给人的感觉是麻木的, 因为我个人社恐而怠慢, 导致自己成了小组 leader 这件事, 成了我 21 岁人生的第一个礼物, 虽然开发的整个过程都是面向网络编程, Gitee/Github 上针对 CMS 更是卷的不行, 起初本来想跟着 Youtube 上一个视频敲得, 但因为只有小半个月的时间, 还是去 Bilibili 现学了一个, 整个小学期就这样过去了.

8 月前中期有一段短暂的海投时间, 不曾想在半路泄了气, 之前大量的准备的面经完全没有派上用场, 自己此前也没有了解 Java 笔试能难到什么地步, 面对很多中厂的笔试, 基本全挂了, 说实话那段时间就开始向内自我归因了, 无论是写 Java 遇到瓶颈期的上半个月, 还是闹心的 Java 笔试.

想了很多东西, 更多的还是 Work Balance 的问题, 这样持续了半年漫无目的, 毫无深浅的日子, 仿佛到了我个人的临界点, 最后大多数的时间里还是躺在了 Virtual Reality 里, 活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 Neet 党, 这一泄气, 就跟着疫情拖到了 28 号开学. 在 3 天的时间突击了 5 门考试, 缩印, 胶带, 草稿纸, 手机, 这就是3天想的全部事情, 仗着大四的弱势, 作弊竟成了被默许的事情, 上下都一副 "管他呢, 过了就行" 的嘴脸, 说实话, 很多人的人生就是这样草草添上几笔就结束的, 包括我自己.

如果 9 月真的是过去半年日子的延续, 我真的不会研究学校毕业生的走向, 泄了气不会再充气逼自己继续海投, 不会想着从 Virtual Reality 的日子中走出来, 而这, 全都是我和我的室友一起走过来的, 我真心感激他们,

@bGZo bGZo added the thoughts 想法 (Categories for thought in daily life) label May 21, 2022
@bGZo
Copy link
Owner Author

bGZo commented May 21, 2022

Correct time: 211017

@bGZo bGZo changed the title Summaries Along Summaries of university Jan 4, 2023
@bGZo bGZo changed the title Summaries of university My university Mar 12, 2023
@bGZo bGZo added the #Chinese 中文 label Apr 8, 2023
Sign up for free to join this conversation on GitHub.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to comment
Labels
#Chinese 中文 thoughts 想法 (Categories for thought in daily life)
Projects
None yet
Development

No branches or pull requests

1 particip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