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executable file
·
37 lines (22 loc) · 6.04 KB

huan-jing-jue-ding-lun.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executable file
·
37 lines (22 loc) · 6.04 KB

title: 我的『环境决定论』 date: 2013-07-16 09:46:53 categories: 生活 tags: 环境决定论

我不清楚是否有别人创造或使用过这个词,对于我,在表达我的一个观点时,很自然地想起了用这个词语来概括:环境决定论。这是一种什么观点呢?

我越来越相信,一个人的视野和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仰赖他身处的环境、他结交的朋友。大家似乎都赞同环境对个人的影响,但是我认为,这个影响是十分之大的,大到应该拿出来强调。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哪怕再孤立再个性的人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或多或少的影响。所谓的『社会』,具体来说,很大程度上就是我们周围的环境。我们自己的行为思想,很多时候参考了周围的人。这里有几点原因:一,我们不自信的时候会从他人身上寻求启发;二,我们的知识理念多是来自学习,更多来自向周围人的学习;三,从众心理,在《乌合之众》这本书中有详细的理论阐释。

环境对个人的影响,有时候是潜移默化的渗透,有时候却是在你意识清醒的时候被迫接受这种影响。关于后者,举个例子,假如我的周围都是打游戏的孩子,而我很想在编程上有所发展,我意识清醒地想要摆脱他们对我的影响。但这个成本是非常大的:一是不合群不合拍不受待见,二是没有战友跟你一起交流讨论互相启发因而一点一滴的进步都比较困难,三是你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和韧性才能抵抗住他们对你强劲的引力。

所以,好的环境能把懒惰者拖行百米,不好的环境能把勤勉者拖住后退。

关于环境的影响,我个人深有体会,下面列举几个。

  1. GRE。我所就读的大学和专业都比较二流,整体的环境并不好。我在大三时才有『留学』的意识。以前从来没有同学提起过,更不用说实践了。我也是自己通过互联网接触外面的世界,了解到更多的信息,逐渐坚定了信念,才决定尝试准备留学的。这个过程也异常艰难。没有人跟我交流信息,没有人与我同上自习,没有人给我鼓励,没有人明白我的艰辛。在我心里,留学更像是一个遥不可及却跃跃欲试的梦想。与此相反,我的一个高中同学,他学长学姐留学者甚多,班里也有很多有留学想法的同学。他能在比较早的时候意识到留学这件事,并及时做准备。他周围有很多的战友,也有学长学姐的经验帮助。受环境影响,留学虽然难,但是比较现实的,不像我认为留学那样虚无缥缈。同样的一件事,不同的环境,得出同样的成绩,需要付出的心血和努力完全不可相提并论。

  2. 程序开发。我学的专业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以计算机课程为主。自然,编程、开发、软件、web之类的东西应该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但事实并非如此。六十多人的班集体,我没有找到第二个与我有同样兴趣的同学。有几个同学学习很勤奋,成绩也好,但的确看不出对编程(广义,不只是码代码)有很大兴趣。找不到一个人可以交流,非常苦闷。我自己找资料学习PHP和web开发相关的前后端技术,自己玩linux,自己鼓捣OS,自己用Google,自己玩科学上网,自己做网站...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一个人坐在电脑前,通过一根网线爬出这个三面环山一面向海鸟不拉屎思想保守的环境,竭力将手伸向世界,乞求赐予我知识和智慧。虽然努力了,我现在的水平还是低的太多。

  3. 考研。说来可笑,六十多人的班,一半以上考研,报的最高的学校居然是北航,而且那个人是我...还是报的英语专业(最后两分之差没进复试,原谅我的冲动)。与此相反,同学院的计算机专业,有两个同学勇敢地报了北大,还是法学系,一个考上了,一个只差一点。他们有次勇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个同学的亲戚也这样逆袭成功了,给了她勇气。考研失利后,我进入中软公司。我看到了类似的环境,看到了未来可能发生的。于是辞职,再战,计算机。不是逃避就业,不是寻求安逸,也不是对读研本身太过执着,更多的只是希望进入一个更好的环境,给我正向的能量。我在知乎上回答一个问题时写出了自己考研、就业、二战的经历和环境决定论的观点,有个广东的小孩看到了,也比较认同, 好像现在也已经开始准备二战了,祝福他。

昨天看到《首席夜话》中小撒对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的访谈。王先生也提到环境这一点的重要性。他的大意是这样的:假设我生在北京,我肯定比我农村的亲戚先天条件好很多;我觉得我村里的那些同学,比我聪明的一定有,但看今天看他的结果,确实比我好的很难;因为他接触的视野和他周围的人,确实能影响你的一生。视频在这里,上面几句话出现在24分钟时。

再说一件事:Twitter。我的朋友们几乎没有用twitter的,对我来说twitter失去社交的属性了,现在只用来学日语。我在v2上问网友,他们说很多朋友玩twitter,所以依旧是用做社交工具。我的感叹是,环境不一样,朋友不一样,视野不一样,周围的圈子对自己影响确实很大。

我的总结是,环境很重要。本身环境已经很好的,要好好利用这么好的条件,取得更大的进步。反之,也不要气馁不要随波逐流。要在这个环境中尽自己的能力把事情做到相对最好,并抓住各种机会,以求得逆袭,进入更好的环境。如果实在无法走出,那么我们还有互联网,只要保持好奇心和向上的动力,照样可以取得进步,即时这个过程可能比较艰难。


爱打卡-100days-第49天-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