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45 lines (26 loc) · 2.81 KB

网络-TCP-IP详解-TCP传输控制协议.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45 lines (26 loc) · 2.81 KB

TCP-IP 详解:RARP 逆地址解析协议

TCP 的服务

TCP 通过以下方式来提供可靠性:

  • 分块发送:应用数据被分割成 TCP 认为最适合发送的数据块。由 TCP 传递给 IP 的信息单位称为报文段或段(segment)。

  • 超时重传:当 TCP 发出一个段后,它启动一个定时器,等待目的端确认收到这个报文段。如果不能及时收到一个确认,将重发这个报文段。

  • 确认应答:当 TCP 收到发自 TCP 连接另一端的数据,它将发送一个确认。这个确认不是立即发送,通常将推迟几分之一秒。

  • 校验和:TCP 将保持它首部和数据的校验和。这是一个端到端的校验和,目的是检测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任何变化。如果收到段的校验和有差错,TCP 将丢弃这个报文段和不确认收到此报文段(希望发送端超时并重发)。

  • 正确排序:TCP 报文段作为 IP 数据报来传输,而 IP 数据报的到达可能会失序,因此 TCP 报文段的到达也可能会失序。TCP 将对收到的数据进行重新排序,将收到的数据以正确的顺序交给应用层。

  • 重复丢弃:IP 数据报会发生重复,TCP 的接受端必须丢弃重复的数据。

  • 流量控制:TCP 能提供流量控制。TCP 连接的每一方都有固定大小的缓冲空间。TCP 的接受端只允许另一端发送接收端缓冲区所能接纳的数据。这将防止较快主机致使慢主机的缓冲区溢出。

TCP 首部

TCP 数据被封装在一个 IP 数据报中:

网络-TCP-IP详解-TCP传输控制协议-IP数据报.png

TCP 首部的数据格式如下。如果不计任选字段,它通常是 20 个字节。

网络-TCP-IP详解-TCP传输控制协议-首部数据格式.png

  • 16 位源(目的)端口号:用于寻找发端和收端应用进程,这两个值加上 IP 首部中的源端 IP 地址和目的端 IP 地址确定一个 TCP 连接。

  • 32 位序号:标识从 TCP 发端向 TCP 收端发送的数据字节流,它表示在这个报文段中的第一个数据字节。

  • 32 位确认序号:确认序号包含发送确认的一端所期望收到的下一个序号。因此,确认序号应当是上次已成功收到数据字节序号加 1。

  • 4 位首部长度:给出首部中 32 bit 字的数目。需要这个值是因为任选字段的长度是可变的。

  • 6 个标志 bit:

    • URG:紧急指针有效
    • ACK:确认序号有效
    • PSH:接收方应该尽快将这个报文段交给应用层
    • RST:重建连接
    • SYN:同步序号用来发起一个连接
    • FIN:发端完成发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