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290 lines (203 loc) · 7.77 KB

README.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290 lines (203 loc) · 7.77 KB

Test-Assured

我们的目标: 以更加优雅和简洁的方式设计自动化接口与自动化场景

技术选型

  • Java 1.8
  • RestAssured
  • Maven
  • Hutool

使用文档

0.准备阶段

  • 添加Maven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io.github.diduweiwu</groupId>
  <artifactId>test-assured</artifactId>
  <version>请填入最新版本号</version>
</dependency>

1.开发阶段

待依赖拉取完成后,即可开启我们的接口开发之旅 针对接口自动化调用,目前有两种场景

  • 针对单接口用例,组合不同的入参并对接口响应做断言
  • 针对多接口用例,即场景化用例,组合和串联不同的接口调用,针对每个阶段接口响应做断言

1.1 单接口用例

注: 单接口用例是场景化用例的基础


使用

1.1.1 新建实体类

一个实体类对应一个接口,此处假设这是个查询用户信息的接口

class UserInfo {

}
1.1.2 添加注解
@Post
@Host("http://0.0.0.0:9001")
@ContentType("application/json")
class UserInfo implements Api{

}

解释

  • @Post 标注请求接口为POST类型,目前支持的动词有:
    • @Get
    • @Post
    • @Put
    • @Delete
    • @Options

所有动词支持path路径配置,例如: @Get("/api/test")

  • @Host 标注请求地址,注解value值为地址/域名
  • @ContentType 标注配置header头信息 ContentType,默认为 application/json
  • 实现了Api接口,后续可直接在场景构造时候传入对象,而不需要手动调用RequestUtil方法
  • 实现了Api接口,可以直接对对象实例调用.send()方法获取Response
1.1.3 接口调用

当定义好接口对象后,就可以进行调用了

初始化接口对象实例,作为入参使用RequestUtil的一系列send方法进行调用:

  • send(new UserInfo()) 单接口调用
  • send(new UserInfo(), setUps, postChecks)
    • setUps:前置处理列表,是实现了ISetUp接口的对象集合,支持在接口调用前自定义请求信息

        // 建议使用lambda表达式传入,req是rest-assured的原生Request对象
           List<ISetUp> setUps = ListUtil.of(req -> req.header("FITURE", "Yes"));
      
    • postChecks:后置检查列表,是实现了IPostCheck接口的对象集合,支持在接口调用完成对响应进行断言和校验逻辑

        // 建议使用lambda表达式传入,res是rest-assured的原生response对象
           List<IPostCheck> postChecks=ListUtil.of(
               res->Assert.notContain(res.body().asString(),"name","返回值不能包含关键字")
           );
      
  • 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参考RequestUtil静态类,详细可参考RequestUtil静态类,常用方法都添加了注释说明

1.2 多接口调用

当单接口调试通过后,某些情况下需要将一些接口组合成场景用例,比如某个业务域对象的CRUD流程

使用

1.2.1 初始化场景

使用RequestScene静态函数相关方法构建场景

//将第一个接口调用的response返回值作为入参来初始化场景
RequestScene.of(RequestUtil.send(new UserInfo()));

或者,如果UserInfo对象实现了Api接口,则可以直接传入对象

//将第一个接口调用的response返回值作为入参来初始化场景
RequestScene.of(new UserInfo());
1.2.2 链式串联接口调用

理论上大部分接口都是链式调用,故暂未考虑并行接口调用的场景

调用then()方法并传入1+个接口调用作为入参 then()方法也支持Function<Response,Response> 类型的lambda表达式作为入参,此时会将上次接口调用的response作为入参传入,如此可从上个接口取值进行使用 then()方法也支持传入实现了Api接口的请求对象传入

RequestScene.of(RequestUtil.send(new User()))
        .then(RequestUtil.send(new User()))
        .then(
        RequestUtil.send(new User()),
        RequestUtil.send(new User())
        )
        .then(new User())
        .then(r->RequestUtil.send(new User()));
1.2.3 触发场景接口调用

链式接口调用串联完成后,调用.complete()方法即可触发整个场景接口的调用 complete()方法返回的是最后一个接口的响应

RequestScene.of(RequestUtil.send(new User()))
        .then(RequestUtil.send(new User()))
        .then(
        RequestUtil.send(new User()),
        RequestUtil.send(new User())
        ).then(r->RequestUtil.send(new User()))
        .complete();

2.扩展阶段

作为一个框架,支持OPEN-CLOSE原则是最基本的,接下来是扩展自定义注解的方法

2.1 自定义注解

新建一个功能注解,定义好该注解的相关类型,然后对其添加IAnnotation注解,仅标注了该注解才会被识别

@Inherited
@IAnnotation
@Target({ElementType.FIELD, ElementType.METHOD})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
public @interface My {
    String value();
}

如上所示,由于请求信息配置大部分是key-value或者单独value的形式,所以按需配置key或者value即可 这里定义了一个My注解,该注解有value一个字段并且必填

2.2 自定义处理器

新建一个功能处理类,该类需要实现IProcessor接口,并重写execute方法

public class MyProcessor implements IProcessor {
    @Override
    public void execute(Object api, AnnotatedElement element, Class<? extends Annotation> clazzAnnotation, RequestSpecification request) {
        this.executeSingValue(api, element, clazzAnnotation, value -> request.cookie("My", value));
    }
}

如上所示,我们需要在execute里面实现自定义的请求处理逻辑 由于自定义注解My只有一个value参数,故调用上层接口的executeSingValue方法并传入对应注解和逻辑处理代码 executeSingValue方法需要注意第四个参数为value获取后的lambda表达式处理逻辑 此处我们将My注解上配置的value设置为cookie里面的键为My的值

2.3 关联注解与注解处理器

最终需要在My注解中设置processor属性为MyProcessor的Clazz类型

@Inherited
@IAnnotation
@Target({ElementType.FIELD, ElementType.METHOD})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
public @interface My {
    String value();

    Class<? extends IProcessor> processor() default MyProcessor.class;
}

2.4 使用注解

此时可在定义的接口对象上使用自定义注解

@My(value = "abandon")
private String search;

执行接口调用之前在请求中设置一个cookie,键值对为 My->abandon

至此自定义注解扩充流程完成

可用注解,注解可以添加在属性上,也可以添加在方法上,通过返回值来动态赋值

  • 请求动词

    • @Delete
    • @Get
    • @Options
    • @Post
    • @Put
  • 请求参数

    • @Body
    • @BodyFile
    • @BodyFilePath
    • @FormParam
    • @Query
  • 框架基础

    • @IAnnotation
  • 请求头信息

    • @Header
    • @Headers
  • Cookie信息

    • @Cookie
    • @Cookies
  • 其他请求配置

    • @ContentType
    • @Host
  • BearToken配置

    • @BearToken

更新日志

2022-08-20

  • Api接口新增send()函数,实现了Api接口的对象,可直接调用send()方法获取接口返回值

2022-08-14

  • Get等请求动词支持value配置,Host和Path可以分离了(类似于SpringBoot)
  • ContentType注解默认值设置为application/json
  • 新增支持pathParam,与Spring类似 @PathParam(key="",value="") 或者 @PathParams 注解到Map对象上

写在最后

由于这是比较初始的版本,肯定有很多考虑步骤和可优化的地方,欢迎大家使用、反馈和参与扩充功能:)

TODO

  • 支持WS协议
  • 接口响应数据整个调用链可用(目前仅紧跟的后一个请求可使用当前接口的响应数据)
  • 支持Red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