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91 lines (46 loc) · 15.9 KB

20230623_01.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91 lines (46 loc) · 15.9 KB

[转载]为什么美债都要违约了,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反而再次破7了

作者

转载

日期

2022-06-23

标签

PostgreSQL , PolarDB , 美元 , 人民币 , 货币总量 , GDP , 产业链 , 科技 , 国乃家之本


背景

文中提到两组数据可能是“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反而再次破7了”的关键, 不过没有备注出处:

  • 中国货币总量占全球货币总量经过换算是37.8%,而GDP是18%。
  • 美国的货币总量和世界GDP是同比例的美元货币总量占全球19%,但是占全球GDP比例是25%。

在网上查了一下如下, 和文中给出数据差不太多.

中国货币总量占全球货币总量是多少? 请给出数据出处

  •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22年12月末,中国的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266.43万亿元,同比增长11.8%。但是我没有找到中国货币总量占全球货币总量的数据出处。不过,根据另一篇文章所述,截至2016年9月,中国的货币总量是151.64万亿元,美国的货币总量是13.07万亿美元。按照汇率6.7计算,约合人民币85.575万亿元。中国的货币总量是美国货币总量的1.73倍!

美国货币总量占全球货币总量是多少? 请给出数据出处

  • 根据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 System)的数据,截至2023年2月,美国的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18.7万亿美元**。但是我没有找到美国货币总量占全球货币总量的数据出处。不过,根据另一篇文章所述,截至2016年9月,中国的货币总量是151.64万亿元,美国的货币总量是13.07万亿美元。按照汇率6.7计算,约合人民币85.575万亿元。中国的货币总量是美国货币总量的1.73倍!

中国占全球GDP比例是多少? 请给出数据出处.

  •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截至2022年,中国的GDP总量为16.54万亿美元,占全球GDP总量的16.4%。但是我没有找到中国占全球GDP比例的具体数据出处。

美国占全球GDP比例是多少? 请给出数据出处.

  •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截至2022年,美国的GDP总量为21.43万亿美元,占全球GDP总量的21.3%。但是我没有找到美国占全球GDP比例的具体数据出处。

文中还提到 “首先美国是能源出口国,是粮食出口,更是高科技芯片,原创药,大飞机出口国,这代表的是高科技力量。” 认清现实, 保持清醒, 同时要脚下有力奋起追赶, 而不是在过程中投机倒把. 国乃家之本, 是我们中国人的根, 我们要坚信国运.

有个小典故:

有天许汜向刘备吐槽,说他拜见陈登之时,后者竟然一言不发,还自个睡床上,让他睡在床下,真个气煞吾也!刘备不客气的回复道:“如今天下大乱,你空有国士之名,不思报效国家、扶危解难,却向他求田问舍、言无可采,不搭理你,不是很正常吗?要是换做我,你还睡地下吧,我就去睡百尺高楼了!”

原文

2023-06-21 04:44:42 来源: 早睡早起爱生活 原文地址: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7NT774C055634WI.html

目前大部分国家都不认同人民币做主流交易货币这才是现实,这不是什么唱衰,而是事实描述。中国很多媒体念经人民币国际化。事实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中国货币总量占全球货币总量经过换算是37.8%,而GDP是18%。他们以为国际商家是傻子,随便鬼扯几句就真金白银的用人民币交易货物。国家在国际化上搞了很多次货币互换,希望对方用人民币交易,最典型的就是阿根廷,换了不只一次了,阿根廷都是转头就抛空了人民币。一个货币总量明显远超GDP承载力的国家怎么可能获得货币的通用性。

所以看到魔幻的一幕,一方面媒体都说人民币国际化,一方面汇率实质性下跌,要知道中国是外汇管控的,但是在抛压下面,不得不贬值,不贬值就要用更多的美元储备去硬顶这些抛压,就会让外汇储备减少更迅速。你可以看到中国每年都是顺差,而且顺差幅度还不小,但是外汇储备一直在3万亿美元左右,就是资本项目出逃。这不仅是有部分内资出逃,更有这20年获利丰厚的外资出逃。

那如何真的能让人民币国际化呢,能像欧元美元一样作为国际主流交易货币呢?是不是念经就可以呢?欧元美元能做国际主流货币,首先美国是能源出口国,是粮食出口,更是高科技芯片,原创药,大飞机出口国,这代表的是高科技力量。更重要,美国的货币总量和世界GDP是同比例的美元货币总量占全球19%,但是占全球GDP比例是25%。换句话说,美元汇率在全球范围内是低估的。中国货币占比是远远高于GDP占比的,因为有强力的外汇管控,大量资本无法外逃,强制延缓了人民币的贬值压力。按照GDP比值计算,中国货币总量比世界平均水平大概高了1倍。在比值方面,中国是钱多货少,美国是货比钱多。这里说的钱多货少,不是绝对意义的货少,而是货物很多,但是钱更多。换你,你要哪个货币做储备,做交易?我们也可以看到,人民币高峰汇率在2016年,为何在2016年出现汇率高峰?因为正是2016年开始棚改,银行贷款迅速飙升,今天中国一半的贷款都是2016年后增加的。贷款的过程就是货币产生的过程。2016年后大量人口贷款买入房产,地方政府贷款进行基建,企业贷款进行扩建。从2016年后,GDP增加了46万亿,但是货币总量增加了130万亿,货币总量和GDP增加的比值达到了接近3元钱增加1元GDP,到了2022年这个数值达到了4:1.,今年货币增量很可能为30万亿,而GDP按照5%多点,会增加6万亿GDP,那么这个比值会达到5;1.这个时候中国已经彻底进入了货币增幅远超GDP增幅阶段。换句话说就是钱比货和服务多的多。然而你并没有看到通胀,CPI,PPI显示还出现了通缩苗头,这是另外一个话题,这里就不展开叙述了。如上数值都是人民银行和国家统计局的公开数据,你能看到,国际商家和国内商家都能看到。

所以你看国内宣传全球都接受人民币,但是实际贸易中人民币占比很低,和外贸总量根本不匹配。贸易中不是谁的贸易总量大就会用谁的货币,否则明朝年间,中国对外出口瓷器,茶叶,丝绸,占比世界贸易最高,那么当时的世界贸易该用大明宝钞,而不是该用白银黄金作为交易货币。这个观点,绝大部分人根本不明白。

正因为货币总量太高,而且在外汇管制的前提下,人民币都一直在贬值,搞国家外汇管制的人不得不贬值,因为人民币每升值10%,那么对应要抛出多9%的美元,没有那么多美元去抛售,一共才3万亿出头美元计价外汇,其中还包含一揽子货币。但是内部资产高估太严重了,货币总量太高了,必然有很多人或商家抛售人民币。

其次是因为美元连续10次加息,中美利差倒挂严重,这个利差倒挂已经接近3%的利差,这是很多制造业除去金融成本1年的利润比值。我还生产什么,我换成美元存美元不更赚钱,何况还在美元升值周期。因为10次加息间接造成了美元缩表,意思就是美元更值钱了!这加剧了这个趋势。这个时候硬要提高人民币汇率不知道要多消耗多少外汇储备。

再次,所谓美国债违约我听这个名词15年了,就是15年,从2008年就听到现在,从8万亿国债增加到30万亿国债,从10万亿,15万亿,20万亿,30万亿,每一次都要炒作一次美国国债违约的概念。要记住,美国国债购买最大群体不是日本,中国,而是美联储!美国财政部发债的主体购买者正是美国的银行业,美联储购买了接近19万亿美元国债,也就是接近3分之2的国债是美联储买走的。包含中日以及其他外国投资者一共才买不到10万亿,另外剩余的小部分是个人投资者和机构购买的。这个相当于中国国债主要购买者是国内商业银行和保险业一样。这些人甚至把美国国债和美元都搞混了,以为美国国债增多,美元就增多,实际美元连续减少3个月了。债券和货币实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那么美国债是否有违约的可能呢?暂时看不到,让很多人失望了。否则中国外汇管理局买入美债的都是汉奸,可能吗?那么为何美债为什么中短期没有违约的可能呢?因为美债本身主要购买者就是美联储,而美联储可以决定美元是否QE,就是美联储本身可以决定是否增加特殊时期的货币总量来购买美债。这就造成了,美债的购买者手里掌握了印钞权,只要国会通过美债上限,我就可以全给你买走。中短期,这怎么会违约?美国即使不加税,也完全具备以债务养债的能力。所以说美债要违约的都是宣传说法,他们哪里知道美债的买家主要就是美元政策的执行者。在他们的印象里,常年累月媒体续传,以为美国债主要买家是中日两个国家。所以,中国买入美债是现行外汇最稳妥的保值方法,那中国的外汇储备能不能存在美国的商业银行呢?不可以,因为美国的商业银行是真的可以倒闭的。到时候存款真的会清零。而买入国债不会因为是中国买入的美国国债而刻意针对。中短期没有违约的可能,但是长期却具备,以债养债,如果不增加税收用于还债,那么势必到末期会出现新增货币远超过美国GDP的现象,会形成巨大的通胀。这个是长期会出现的。

美国当然不可能为了中国持有3%的美国债份额而让美国债违约,这不是傻子才做的事吗?有大聪明不相信,怎么可能,中国怎么才只有3%美国国债!按照他们的印象应该有10%,20%甚至更多才对,可以把减持美债当做武器来对付美国脱钩的。中国目前持有美债1.05万亿,美国债最新数据是32万亿,你自己算算是不是3%?又是一个被媒体印象给忽悠的。中国的媒体有很多隐喻性暗示,就是他不直接给你说清楚,而是故意隐去一些真实背景信息,让你形成错误的映象。他没说假话,但是也没把真话说全,让你脑里自我形成错误的信息。又比如有的人说,美国M3大的多,他们大概不知道M3是M2再加上债券,商业票据加CDS,感情你真认为地方债券是货币呀,恒大的商票是货币呀。你能用这些债券商票去使用消费?M3实际是衍生货币,而不是真的流通货币。当然他们不管,就说口径选择有问题。呵呵,这些话你对那些国际贸易商家,其他国家去科普,让他们以为美国货币很多很多,看他们理不理你的想法。自嗨从来解决不了问题。媒体的宣传技巧让很多人真的信以为真。

当然管理外汇的人很清楚这个机制,自然不用担心。每当有人说美国债要违约的时候,国家管理外汇的人是不是内心在对这些聪明人念三字经,媒体洗脑战术太成功,把很多聪明的国人都整的不会思考了,或者他们根本上从来不会思考,媒体说什么什么就是真相,我见过很多这种人,个个都比管外汇的人懂,不滑稽吗?所以动辄说美国债违约的人,你可以用关爱的眼神看他,因为他确实很单纯,我是指社会意义上的单纯,无论他多大岁数,纯粹的复读机。

之前我曾在过往的文章里反复强调,未来短期,中国政府会连续降息,因为国内债务实在太高,地方政府债务接近90万亿,国企央企债务超过100万亿,这2者每年偿还利息就需要7万亿以上。不降息,根本无法借新还旧持续下去。那么可以预期,人民币贬值并不会打住,中美息差还会继续加大,不是因为美国加息,而是因为中国有充分的降息动机。利差的扩大,会造成外资撤退更加迅猛,特别是这些年在中国境内赚取了大量资本利得的外资。人民币短期的贬值压力还会加大,当然中长期是因为货币太多,资产高估形成的贬值预期。这一切并不是个人希望而改变。有内生贬值的逻辑在里面。即使目前3%以内的利息依然非常高,贷款利率已经降到4%以内,这个利率依然会造成地方政府,企业,个人的偿债压力很大。可以预估,中国银行业的运营成本是需要在1%利差的。如果要将偿债利息降一半,那么可以预估定期存款利率会降到1.5%以下,贷款利率降到3%以内才能缓解即将暴雷的个个部门。2023年4月,中国全社会融资规模达到360万亿,除去部分股权投资,有息偿债规模也在320万亿左右。按照3.5%的偿债利息,每年必然需要10万亿以上的利息偿还,这是利息偿还不是本金偿还。假设地方政府债务能全部展期,部分城投公司债务也能展期,如遵义路桥。那么全社会需要偿还本金和利息的规模预估是不低于15万亿的。而全社会每年能产生的GDP是120万亿,今年预估是127万亿,这就会造成一个非常危险的现象。全社会每年8分之1GDP要用来偿还债务。这是全社会的GDP估算,而不是全社会利润收入估算,如果是全社会利润收入估算,那么这个比值会更低,可能达到5分之1,甚至4分之1.这必然会拖垮大量政府企业和个人,因此连续降息是必然的。这必然也会形成中美利差加剧,人民币汇率也有了短期贬值的真正动力。这不是什么张口就来的宣传,你即使说现在好的不得了。你面对银行业也拿出收入的大部分来偿还利息。银行催缴才不管你鬼扯什么。

digoal's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