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101 lines (62 loc) · 5.44 KB

0.AOP简单介绍.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101 lines (62 loc) · 5.44 KB

0. AOP 简单介绍

AOP 概念

面向切面编程(AOP是Aspect Oriented Program的首字母缩写) ,我们知道,面向对象的特点是继承、多态和封装。而封装就要求将功能分散到不同的对象中去,这在软件设计中往往称为职责分配。实际上也就是说,让不同的类设计不同的方法。这样代码就分散到一个个的类中去了。这样做的好处是降低了代码的复杂程度,使类可重用。

但是人们也发现,在分散代码的同时,也增加了代码的重复性。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我们在两个类中,可能都需要在每个方法中做日志。按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我们就必须在两个类的方法中都加入日志的内容。也许他们是完全相同的,但就是因为面向对象的设计让类与类之间无法联系,而不能将这些重复的代码统一起来。

也许有人会说,那好办啊,我们可以将这段代码写在一个独立的类独立的方法里,然后再在这两个类中调用。但是,这样一来,这两个类跟我们上面提到的独立的类就有耦合了,它的改变会影响这两个类。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在需要的时候,随意地加入代码呢?这种在运行时,动态地将代码切入到类的指定方法、指定位置上的编程思想就是面向切面的编程。

一般而言,我们管切入到指定类指定方法的代码片段称为切面,而切入到哪些类、哪些方法则叫切入点。有了AOP,我们就可以把几个类共有的代码,抽取到一个切片中,等到需要时再切入对象中去,从而改变其原有的行为。这样看来,AOP其实只是OOP的补充而已。OOP从横向上区分出一个个的类来,而AOP则从纵向上向对象中加入特定的代码。有了AOP,OOP变得立体了。如果加上时间维度,AOP使OOP由原来的二维变为三维了,由平面变成立体了。从技术上来说,AOP基本上是通过代理机制实现的。

AOP在编程历史上可以说是里程碑式的,对OOP编程是一种十分有益的补充。

本段摘抄自知乎 - 讨论 AOP 概念: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863332

想详细了解AOP的可以阅读上述知乎地址

或者 https://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java/j-lo-springaopcglib/

或者 https://www.cnblogs.com/DjlNet/p/7603654.html

这里恕本人偷懒,不作详细概述

AOP 的实现方式

AOP 实现会采用一些常见方法:

  • 使用预处理器(如 C++ 中的预处理器)添加源代码。
  • 使用后处理器在编译后的二进制代码上添加指令。
  • 使用特殊编译器在编译时添加代码。
  • 在运行时使用代码拦截器拦截执行并添加所需的代码。

但是常见还是后处理和代码拦截两种方式

  • 后处理,或者叫 静态织入

    指使用 AOP 框架提供的命令进行编译,从而在编译阶段就可生成 AOP 代理类,因此也称为编译时增强或静态织入。

    在dotnet 中一般在编译时通过在MSBiuld执行自定义的Build Task来拦截编译过程,在生成的程序集里插入自己的IL。

    dotnet 框架代表: PostSharp

  • 代码拦截,或者叫 动态代理、动态编织、代码劫持

    在运行时在内存中“临时”生成 AOP 动态代理类,因此也被称为运行时增强或动态代理。

    在dotnet 中一般在运行时通过Emit技术生成动态程序集和动态代理类型从而对目标方法进行拦截。

    dotnet 框架代表: Castle DynamicProxyAspectCore

AspectCore 采用的动态编织简述

简单来说 动态编织 就是在运行时创建一些我们真实业务实现类的代理类

通过代理类在运行时调用一些对于业务逻辑代码不可见的拦截器类

借用 Castle DynamicProxy 的例子说明:

public class Interceptor : IInterceptor
{
    public void Intercept(IInvocation invocation)
    {
        Console.WriteLine("Before target call");
        try
        {
           invocation.Proceed();
        }
        catch(Exception)
        {
           Console.WriteLine("Target threw an exception!");
           throw;
        }
        finally
        {
           Console.WriteLine("After target call");
        }
    }
}

这是个拦截器类,

动态编织的目的就是在 IInvocation 不知道这个拦截器类的情况下通过代理类调用Interceptor“拦截” IInvocation

下图就是调用的例子:

蓝色区域就是代理类的区域, 对于外界来说,它就像 proxied object 一样

但是实际在调用时就像 黄色箭头一样, 会通过一层又一层拦截器类,最终才调用proxied object

返回也像 绿色箭头一样, 会通过一层又一层拦截器类

最终达到动态代理的目的

目前AspectCore使用了动态代理作为AOP的实现,而不使用理论上性能更优的静态织入实现,是由于个人觉得动态代理方式可以做到更好的IoC进行集成并且能够在切面中获取更多的运行时元数据信息,并且在经过不断优化后,AspectCore动态代理的性能已经不落后静态织入的实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