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New issue

Have a question about this project? Sign up for a free GitHub account to open an issue and contact its maintainers and the community.

By clicking “Sign up for GitHub”,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and privacy statement. We’ll occasionally send you account related emails.

Already on GitHub?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那些年我看过的日剧:《风林火山》 #13

Open
guodongxiaren opened this issue Apr 20, 2018 · 1 comment
Open

那些年我看过的日剧:《风林火山》 #13

guodongxiaren opened this issue Apr 20, 2018 · 1 comment
Labels
Look & Feel 影评,书评,观后感

Comments

@guodongxiaren
Copy link
Owner

guodongxiaren commented Apr 20, 2018

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霆。 ——《孙子兵法·军争篇》


既然看了这么久,所以决定写点什么纪念一下。于是撰了此文。主要目的还是给自己留点念想。看电视剧就像自己经历的人生一样,如果我们对过去发生的事没留下一点印象,那么感觉起来这些日子就像是白活了。
《风林火山》是我入坑日剧的早期看的剧,也是我看的第一部“大河剧”。那是在大学的时候看了五个星期终于看完了这部剧。庆幸自己当初看了这部剧,让我对大河剧产生了好感,从而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风林火山》是日本2007年推出的年度大河剧。在日本,NHK电视台有每年播出一部时代剧的传统,日本的时代剧就是古装剧的意思。《风林火山》正是第46部。

img

在日本战国乱世之时,著名战神武田信玄在行军的旗帜上书写了这几个大字,从而使“风林火山”一词广为人知。的确,风林火山虽然来源于中国,但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没有多大知名度,首度将这一词语从孙子兵法中提炼出来并加以推广的,正是日本人武田信玄,然后这一词语的热度从日本回流到中国,中国才开始频繁出现这一词语。 《风林火山》电视剧改编自同名历史小说,原作者井上靖。该电视剧的拍摄正是为了纪念井上靖诞辰100周年。全剧共50集,从武田信玄的少年时代开始,一直讲述到第四次川中岛战役为止。谈到日本的战国时代,不得不提的两个人就是号称甲斐之虎的武田信玄与号称越后之龙的上杉谦信。虽然这部剧是以甲斐国的视角展开的,但这部剧的主角却并非是武田信玄,而是他的军师——山本勘助。

山本勘助与其他影视剧的主角有很大不同,他是一个独眼,跛脚的邋遢形象。其实电视剧并未刻意丑化他,只是原原本本地还原他的历史面貌罢了。不过在中国这种主角的造型还是很少见到。中国的导演们似乎总在照顾“心灵脆弱”的中国观众。比如《天涯明月刀》中的傅红雪,在古龙的原著小说中是个不仅跛足而且患有羊癫疯的形象,观众们很难和电视剧中的钟汉良联系起来吧。剧中山本勘助始终如一的信奉着“摩利支天”。摩利支天是佛教中的护法神,在日本广有声望。

虽然人们常说日本的历史剧都是村民械斗,因此对大河剧嗤之以鼻。但是即便如此,我认为就当是看一下械斗的套路又有何不可呢?我感兴趣的是剧中的历史故事,乱世之中,各国之间合纵连横的谋略和行军打仗的兵法诡道。剧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情节颇多: 起初堪助是个落魄武士,但是出于对兵法的热爱,他一心要仕官。在妻子美津被甲斐国馆主(即国君)武田信虎所杀之后,堪助先后欲仕官骏河的今川义元、相模的北条氏康以及信浓的真田信隆,为的就是和武田家对抗,手刃武田信虎,然而却屡屡不得志,后来因缘际会竟仕官武田家的武田晴信。从今川义元到北条氏康再到真田幸隆最后到武田晴信,这四个人对于堪助的好感度是逐个递增的。

今川义元对山本勘助基本上全无好感,甚至极为厌恶,瞧不起。当时我就感觉今川义元这人狂妄自大,迟早会被堪助杀掉。果不其然,在电视剧后半段,堪助的一手巧妙的激将法,借助今川义元厌恶堪助这一特点,所以没有采纳堪助的建议而导致自己被织田信长所杀。

北条氏康并不厌恶堪助,对堪助也还可以但是却也不肯重用堪助,只是派堪助去他国做个细作。堪助自然也是不开心了。

为了杀死武田信虎,堪助来到信浓,遇见了真田幸隆,真田幸隆还是比较欣赏堪助的,堪助后来也多次帮助他。但是当时的真田信隆虽然家大业大,却也只是一介地头武士,并无与甲斐的武田对抗的实力。

在武田晴信流放生父武田信虎之后,堪助决心仕官武田家。武田晴信是堪助最后仕官的大将。也是让堪助充分发光发热的人。只有他看穿了堪助的真意,看到了他的诚心以及才华。一开始就给了他较高的官职。

武田晴信(武田信玄)演得也不错,从十几岁演到四十几岁。随着角色年龄和身份的变化,演员的谈吐举止也随之变化,恰到好处。

剧中涉及到大量的战争,也是一大看点。花藏之乱时,山本勘助和其兄山本贞久身处两个对立的阵营,最后贞久一方战败,勘助想放兄长逃走,贞久却执意不走,而是让堪助为其介错①。这就是当时战国乱世之时克尽忠义的表现了。 海之口大战,是山本勘助第一次在战场上运用计谋,正是他的计谋使得一向只崇尚武勇的武田信虎吃尽苦头,从而不得不选择退兵。但是当在信虎退兵后,他的儿子武田晴信(后来的武田信玄)担任殿后工作,晴信在猜到海之口的守兵一定在为武田军退兵而松懈的时候,连夜发动奇袭。顷刻间以300人攻下了其父8000人都未能攻下的海之口城。

上田原之战是武田晴信自领兵以来初尝败绩。而这场战斗中武田家两位重臣板垣信方和甘利虎泰战死。这是由于先前的战斗武田晴信从未战败,甚至恐惧失败。所以开始变得骄横自大,以致像其父一般穷兵黩武。板垣信方之死是属于自杀式的,他的目的便是以死相谏。最终他的死,触动了晴信,改变了晴信对于战争的观念。另外一提,扮演板垣信方的演员演得不错的,而你想必也很熟悉他,他就是千叶真一,就是电视剧《风云》里的雄霸。

当然最惨烈的战斗就是电视剧最终回的与宿敌上杉谦信的第四次川中岛合战。山本勘助战死。除此以外,晴信之弟武田信繁及重臣诸角虎定也死于这场战斗。 武田晴信之弟武田信繁本来是其父武田信虎认定的继承人,在武田晴信流放了信虎之后,晴信以及家中诸位老臣都在担心信繁对此事的不满,然而信繁一番声泪俱下的陈述表明了自己一直以来对于大哥的心迹。那个桥段回想起来确实十分感人。信繁从此以后为了大哥也是克尽了忠义。

剧中除了山本勘助、武田晴信、真田幸隆和板垣信方以及宿敌上杉谦信外的重要角色还有很多。值得一提的一个角色就是平藏。这是个备受非议的角色,是一个虚构的小人物,目的大概是用小人物的视角描述大时代背景。平藏原本也是甲斐国人,深爱着美津,然而美津喜欢的是堪助。同样是由于美津的死,平藏和堪助一样走上了对抗武田家的道路,然而他们两人最总却走出了截然不同的路。后来堪助仕官武田家,但平藏还是继续和武田家斗争着,基本上武田每一次攻击的目标,都是平藏所处的阵营,从海之口开始,然后是诹访,接着村上义清的阵营,最后是越后的上杉谦信的队伍。他和堪助一样信仰着“摩利支天”,这也是他和堪助一直以来的羁绊。在最后一战的川中岛战役中,平藏背后中箭倒地,而在战斗结束后他从战场上爬起来,嘴里喃喃着厌恶打仗了,要回家安心照顾孩子,然后又倒地了。这时在尸体旁捡拾战利品的老婆婆阿福出现,剧中前面有交代阿福经常会在战场上救助那些不想死的武士。后文没有表述平藏的结局,但可以想象他受到救助之后痊愈,然后回到越后家中与家人团聚的场面。

此外还要说明的一点是这部剧的翻译工作,是日史译组和琵琶行字幕组联合完成的哦。这两个组都是经常翻译日剧的字幕组了。也足见重视程度。

①所谓“介错”是日本武士在切腹的时候,在身后为他补上最后一刀的人。因为切腹这个过程不仅要把刀插入腹中,还要继续横向地割一下。这个过程相当痛苦,所以在身后的介错之人会在切腹者最痛苦的时候将他砍死,来减轻他的痛苦。一般介错之人都是切腹的武士最为信任之人。

@guodongxiaren guodongxiaren added the Look & Feel 影评,书评,观后感 label Apr 20, 2018
@realjiangdi
Copy link

大河剧今年好像是奥运会的

Sign up for free to join this conversation on GitHub.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to comment
Labels
Look & Feel 影评,书评,观后感
Projects
None yet
Development

No branches or pull requests

2 participa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