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501 lines (251 loc) · 25.9 KB

01 一集 2.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501 lines (251 loc) · 25.9 KB

第十五 无 [有是]处品

诸比丘!无是处,不可能有。谓:具足正见者认为诸行是常,无是处。诸比丘!然则,亦有是处。谓:凡夫认为诸行是常,则有是处。

诸比丘!无是处,不可能有。谓:具足正见者认为诸行是乐,则无是处。诸比丘!然则,亦有是处,谓:凡夫认为诸行是乐,则有是处。

诸比丘!无是处,不可能有。谓:具足正见者认为诸法为我,则无是处。诸比丘!然则,亦有是处,谓:凡夫认为诸法为我,则有是处。

诸比丘!无是处,不可能有。谓:具足正见者会杀害其母,则无是处。诸比丘!然则,亦有是处,谓:凡夫会杀害其母,则有是处。

诸比丘!无是处,不可能有。谓:具足正见者会杀害其父,则无是处。诸比丘!然则,亦有是处,谓:凡夫会杀害其父,则有是处。

诸比丘!无是处,不可能有。谓:具足正见者会杀害阿罗汉,则无是处。诸比丘!然则,亦有是处,谓:凡夫杀害阿罗汉,则有是处。

诸比丘!无是处,不可能有。谓:具足正见者以恶心出如来血,则无是处。诸比丘!然则,亦有是处,谓:凡夫以恶心出如来血,则有是处。

诸比丘!无是处,不可能有。谓:具足正见者会破僧伽,则无是处。诸比丘!然则,亦有是处,谓:凡夫会破僧伽,则有是处。

诸比丘!无是处,不可能有。谓:具足正见者会指摘他师,无是处。诸比丘!然则,亦有是处,谓:凡夫会指摘他师,则有是处。

诸比丘!无是处,不可能有,谓:于一世界,有二应供、正自觉者非前非后出世,无是处。诸比丘!然则,亦有是处,谓:于一世界,有一应供、正自觉者出世,则有是处。

诸比丘!无是处,不可能有,谓:于一世界,有二转轮王非前非后出世,无有是处。诸比丘!然则,亦有是处,谓:于一世界,有一转轮王出世,则有是处。

诸比丘!无是处,不可能有,谓:女人为应供、正自觉者,则无是处。诸比丘!然则,亦有是处,谓:男子为应供、正自觉者,则有是处。

诸比丘!无是处,不可能有,谓:女人为转轮王,无是处。诸比丘!然则,亦有是处,谓:男子为转轮王,则有是处。

诸比丘!无是处,不可能有,谓:女人可为[帝]释……乃至……可为魔罗……乃至……梵[天],无是处。诸比丘!然则,亦有是处,谓:男子可为[帝]释……乃至……可为魔罗……乃至……梵[天],则有是处。

诸比丘!无是处,不可能有,谓:身恶行者生起可爱、可乐、可意之异熟,无是处。诸比丘!然则,亦有是处,谓:身恶行者生起非爱、非乐、非可意之异熟,则有是处。

诸比丘!无是处,不可能有,谓:语恶行者……乃至……

诸比丘!无是处,不可能有,谓:意恶行者生起可爱、可乐、可意之异熟,无是处。诸比丘!然则,亦有是处,谓:意恶行者生起非爱、非乐、非可意之异熟,则有是处。

诸比丘!无是处,不可能有,谓:身妙行者生起非爱、非乐、非意之异熟,无是处。诸比丘!然则,亦有是处,谓:身妙行者生起可爱、可乐、可意之异熟,则有是处。

诸比丘!无是处,不可能有,谓:语妙行者……乃至……

……谓:意妙行者生起非爱、非乐、非可意之异熟,则无是处,诸比丘!然则,亦有是处,谓:意妙行者生起可爱、可乐、可意之异熟,则有是处。

诸比丘!无是处,不可能有,谓:具足身恶行者由其因、由其缘,身坏死后,可生于善趣、天界,无是处。诸比丘!然则,亦有是处,谓:具足身恶行者由其因、由其缘,身坏死后,可生于无幸处、恶趣、险难处、地狱,则有是处。

诸比丘!无是处,不可能有,谓:具足语恶行者……乃至……

诸比丘!无是处,不可能有,谓:具足意恶行者由其因、由其缘,身坏死后,可生于善趣、天界,无是处。诸比丘!然则,亦有是处,谓:具足意恶行者由其因、由其缘,身坏死后,可生于无幸处、恶趣、险难处、地狱,则有是处。

诸比丘!无是处,不可能有,谓:具足身妙行者由其因、由其缘,身坏、死后,可生于无幸处、恶趣、险难处、地狱,无是处。诸比丘!然则,亦有是处,谓:具足身妙行者,由其因、由其缘,身坏、死后,可生善趣、天世、则有是处。

诸比丘!无是处,不可能有,谓:具足语妙行者,由其因、由其缘,身坏、死后,可生于无幸处、恶趣1、险难处、地狱,无是处。诸比丘!然则,亦有是处,谓:具足语妙行者,由其因、由其缘,身坏、死后,可生于善趣、天界、则有是处。

诸比丘!无是处,不可能有2,谓:具足意妙行者,由其因、由其缘,身坏、死后,可生于无幸处、恶趣3、险难处、地狱,则无是处。诸比丘!然则,亦有是处。谓:具足意妙行者,由其因、由其缘,身坏、死后,可生于善趣、天界,则有是处。

注1 依据“恶趣”前之多数语例,加上duggatim。

2 “不可能有”anuvakaso是anavakaso之误植

3 “恶趣”依暹本及前多数之用语例,而加入duggatim语

第十六 一法品

诸比丘!有一法,修习多修习,能起一向厌背、离、贪、灭、寂静、通觉、涅槃。云何为一法?是念佛。诸比丘!有一法,修习……乃至……能起……

诸比丘!有一法,修习多修习,起一向厌背、离贪、灭、寂静、通、觉、涅槃。云何为一法?是念法……乃至……是念僧……乃至……是念戒……乃至……是念舍……乃至……是念天……乃至……是念出入息……乃至……是念死……乃至……是念身……乃至……是念休息。

诸比丘!此是说,有一法,修习多修习,起一向厌背、离贪、灭、寂静、通、觉、涅槃。

第十七 种子品

诸比丘!我不见另有一法,能生未生之不善法,或能倍增广大已生之不善法。诸比丘!是即为邪见。

诸比丘!人若怀邪见,能生未生之不善法,又能倍增广大已生之不善法。

诸比丘!我不见另有一法,是能生未生之善法,或能倍增广大已生之善法。诸比丘!是耶为正见。

诸比丘!人若怀正见,能生未生之善法,又能倍增广大已生之善法。

诸比丘!我不见另有一法,能令未生之善法不生,或能去已生之善法,此即邪见。

诸比丘!人若怀邪见,能令未生之善法不生,又能去已生之善法。

诸比丘!我不见另有一法,能令未生之不善法不生,或能去已生之不善法。诸比丘!是即为正见。

诸比丘!人若怀正见,能令未生之不善法不生,或能生已生之不善法。

诸比丘!我不见另有一法,能生未生之邪见,或能增已生之邪见。诸比丘!此即非理作意。

诸比丘!人若非理作意,能生未生之邪见,又能增已生之邪见。

诸比丘!我不见另有一法,是能生未生之正见,或能增已生正见。诸比丘!即如理作意。

诸比丘!人若如理作意,能生未生之正见,又能增已生之正见。

诸比丘!我不见另有一法,能如是令有情,身坏、死后,生于无幸处、恶趣、险难处、地狱。诸比丘!是即为邪见。

诸比丘!成就邪见之有情,身坏、死后,生于无幸处、恶趣、险难处、地狱。

诸比丘!我不见另有一法,能如是令有情,身坏、死后,生于善趣、天界。诸比丘!是即为正见。

诸比丘!成就正见之有情,身坏、死后,生于善趣、天界。

1 诸比丘!怀有邪见者之所有身业,随见而圆满,被摄受者。又,所有语业……乃至……。又,所有意业,随见而圆满,被摄受者。又,所有思……乃至……。又,所有希望,又,所有愿,又,所有行,彼等一切之法,生起非爱、非乐、非可意、无益、苦。何以故?诸比丘!是见恶故。

诸比丘!譬如将婆树之种子、柯萨它奇树之种子,或苦瓢之种子,播于湿地,或吸地味,或取水味,可使彼等悉皆为苦、辛、不悦。何以故?诸比丘!景种子恶故。诸比丘!正如是,怀有邪见者之所有……乃至……。诸比丘!是见恶故。

2 诸比丘!怀有正见者之所有身业,随见而圆满,被摄受者。又,所有语业……乃至……。又,所有意业,随见而圆满,被摄受者。又所有思,又,所有悕望,又,所有愿,又,所有行,彼等一切法,生起、可爱、可乐、可意、利益、安乐。何以故?诸比丘!是见善故。

诸比丘!譬如将甘蔗种子、稻种子,或葡萄种子播于湿地,或吸地味、或取水味,可使彼等悉皆为甘、可悦、美味。何以故?诸比丘!是种子善故。诸比丘!正如是,怀有正见者之所有……乃至……诸比丘!是见善故。

注1 参照增八(大二、五八三a)。

2 参照增八(大二、五八三b)。

第十八 末伽梨品

诸比丘!有一人生于世,为众人之无益,为众人之无乐、为众人之无利、为天、人之无益、为苦而生。其一人为谁?

具邪见而见颠倒者。彼能使众人离正法而住于非法。

诸比丘!是谓:有一人生于世……乃至……为天、人之无益、为苦而生。

诸比丘!有一人生于世,为众人之益,为众人之乐、为众人之利、为天、人之益、为乐而生。其一人为谁?

具正见而见不颠倒者。彼能使众人离非法而住于正法。

诸比丘!是谓:有一人生于世……乃至……为天、人之益、为乐而生。

诸比丘!我不见另有一大罪之法。诸比丘!此即邪见。诸比丘!诸罪以邪见为第一。

诸比丘!我不见另有一人是,为众人之无益,为众人之无乐、为众人之无利、为天、人之无益、为苦而努力者。诸比丘!此即末伽梨痴人。

诸比丘!譬如河口敷设网,导致众鱼之损害、苦、损伤、丧失。诸比丘!正如此,末伽梨痴人犹如生于此之人网,导致众多有情之损害、苦、损伤、丧失。

诸比丘!劝令受不正之教,或受者,或依命而行者,彼等可生众多之非福,何以故?诸比丘!所说之教不正故。

诸比丘!劝令受正教,或受者,或依命而行者,凡是彼等可生众多之福,何以故?诸比丘!所说之教正故。

诸比丘!依不正之教时,施者应知其量,而非受者也。何以故?诸比丘!所说之教不正故。

诸比丘!依于正教时,受者应知其量,而非旅者。何以故?诸比丘!所说之教正故。

诸比丘!依不正教时,发动精进者当住于苦,何以故?诸比丘!教是不正故。

诸比丘!依于正教时,懈怠者当住于苦,何以故?诸比丘!教正故。

诸比丘!依于不正教时,懈怠者当住于乐,何以故?诸比丘!教不正故。

诸比丘!依于正教时,发动精进者当住于乐,何以故?诸比丘!教正故。

诸比丘!譬如粪虽少量,亦放恶臭。诸比丘!我亦如此,有虽是少量,亦不予赞叹,乃至下一弹指顷。

诸比丘!譬如尿虽少量,亦放恶臭……乃至……

……犹如痰虽少量,亦放恶臭……乃至……

……犹如脓虽少量,亦放恶臭……乃至……

……犹如血虽少量,亦放恶臭。诸比丘!我亦如是,有虽是少量,亦不予赞叹,乃至一弹指顷。

第十九 不放逸品

诸比丘!譬如于此阎浮提,美丽花园、美丽树林、美丽大地、美丽水池,只是少量;相反者,高地、低地、难渡之河、有株杌或荆之处,险阻之山岭,却更多。

诸比丘!正如此,陆生之有情少,相反者,水生之有情更多。

诸比丘!正如此,生于人中之有情少;相反者,生于他余处之有情更多。

诸比丘!正如此,生于中国之有情少;相反者,生于边鄙之地、无智蛮民中之有情更多。

诸比丘!正如此,具有智慧、不愚昧、不哑、能善说与恶说之有情少,相反者,无慧、愚昧、闇哑,不能判断善说与恶说之有情更多。

诸比丘!正如此,成就圣慧眼之有情少;相反者,具有无明迷妄之有情更多。

诸比丘!正如此,能见如来之有情少;相反者,不能见如来之有情更多。

诸比丘!正如此,能闻如来所说教法之有情少;相反者,不能闻如来所说教法之有情更多。

诸比丘!正如此,闻法已而能持之有情少;相反者,闻法已而不能持之有情更多。

诸比丘!正如此,能观察可持法义之有情少;相反者,不能观察可持法义之有情更多。

诸比丘!正如此,知义,知法,且行法随法之有情少;相反者,不知义,不知法,而且不行法随法之有情更多。

诸比丘!正如此,厌烦于应起厌背物之有情少;相反者,不厌烦于应起厌背物之有情更多。

诸比丘!正如此,厌背而如理精进之有情少;相反者,厌背而不如理精进之有情更多。

诸比丘!正如此,缘舍离而得定、得心一境性之有情少;相反者,缘舍离而不得定、不得心一境性之有情更多。

诸比丘!正如此,能得最上食、最上味之有情少;相反者,不能得最上食、最上味,收集[或]乞食以过活之有情更多。

诸比丘!正如此,能得义味、法味、解脱味之有情少;相反者,不能得义味、法味、解脱味之有情更多。诸比丘!是故,今汝等应如是学,谓:我等欲得义味、法味、解脱味。诸比丘!汝等应如是学。

诸比丘!譬如于此阎浮提,美丽花园、美丽树林、美丽大地、美丽水池,只是少量。相反者,高地、低地、难渡之河、有株杌或荆处、险阻之山岭,却更多。

诸比丘!正如此,人没后而生于人中之有情少;相反者,人没后而生于地狱、生于傍生,生于饿鬼界之有情更多。

诸比丘!正如此,人没后而生于天之有情少;相反者,人没后而生于地狱、生于傍生,生于饿鬼界之有情更多。

诸比丘!正如此,从天没后而生于天之有情少;相反者,从天没后而生于地狱、生于傍生,生于饿鬼界之有情更多。

诸比丘!正如此,从天没后而生于人之有情少,相反者,从天没后而生于地狱、生于傍生,生于饿鬼界之有情更多。

诸比丘!正如此,从地狱没后而生于人之有情少,相反者,从地狱没后而生于地狱、生于傍生,生于饿鬼界之有情更多。

诸比丘!正如此,从地狱没后而生于天之有情少,相反者,从地狱没后而生于地狱、生于傍生,生于饿鬼界之有情更多。

诸比丘!正如此,从傍生没后而生于人之有情少,相反者,从傍生没后而生于地狱、生于傍生,生于饿鬼界之有情更多。

38 诸比丘!正如此,从傍生没后而生于天之有情少,相反者,从傍生没后而生于地狱、生于傍生,生于饿鬼界之有情更多。

诸比丘!正如此,从饿鬼界没后而生于人之有情少,相反者,从饿鬼界没后而生于地狱、生于傍生,生于饿鬼界之有情更多。

诸比丘!正如此,从饿鬼界没后而生于天之有情少,相反者,从饿鬼界没后而生于地狱、生于傍生,生于饿鬼界之有情更多。

第二十 静虑品

诸比丘!此是利中之一向者。谓:须住于林中,须行托钵、须披粪扫衣、三衣当足、须说法、须持律、须多闻、须成为长老、须服装完整、须眷属完全、须眷属大。当做善男子,须容貌美、须言语和雅、须少欲、须无病。

诸比丘!虽一弹指顷,若比丘修初静虑,诸比丘!此比丘所住之静虑并不唐捐。彼可谓守师之教诫,能从教授,能不空享国土之施食者,何况多所作。

诸比丘!虽一弹指顷,若比丘修第二静虑……乃至……

若修第三静虑……乃至……

若修第四静虑……乃至……

若修慈心解脱……乃至……

若修悲心解脱……乃至……

若修喜心解脱……乃至……

若修舍心解脱……乃至……[参照二0之二]

于身循身观而住,炽然,正知,正念而除祛世间之贪与忧……乃至……

于受循受观而住……乃至……

于心循心观而住……乃至……

于法循法观而住……乃至……除祛贪与忧……乃至……

为令未生之恶不善法不生,而生欲、而策励、而发勤、策心而持……乃至……

为令断已生之恶不善法,而生欲、而策励、而发勤、策心而持……乃至……为令生未生之善法,而生欲、而策励、而发勤、策心而持……乃至……为了住、为了不失、为了倍增、为了广大、为了修习、为圆满已生之善法而生欲、而策励、而发勤、策心而持……乃至……

修欲三摩地勤行成就神足……乃至……修精进三摩地勤行成就神足……乃至……修心三摩地勤行成就神足……乃至……修观三摩地勤行成就神足……乃至……

修信根……乃至……修精进根……乃至……修念根……乃至……修定根……乃至……修慧根……乃至……修信力……乃至……修精进力……乃至……修念力……乃至……修定力……乃至……修慧力……乃至……

修念觉支……乃至……修择法觉支……乃至……修精进觉支……乃至……修喜觉支……乃至……修轻安觉支……乃至……修定觉支……乃至……修舍觉支……乃至……

修正见……乃至……修正思惟……乃至……修正语……乃至……修正业……乃至……修正命……乃至……修正精进……乃至……修正念……乃至修正定……乃至……

2 内有色想,外见少色或好、或恶,作如是想:我知我见胜于彼等,……乃至……

内有色想,外见无量色或好、或恶,作如是想:我知、我见胜于彼等,……乃至……

内无色想,外见少色或好、或恶,作如是想:我知、我见胜于彼等,……乃至……

内无色想,外见无量色或好、或恶,作如是想:我知、我见胜于彼等,……乃至……

内无色想,外见色,有青、青显、青现、青光,作如是想:我知、我见胜于彼等,……乃至……

内无色想,外见色,有黄、黄显、黄现、黄光,作如是想:我知、我见胜于彼等,……乃至……

内无色想,外见色,有赤、赤显、赤现、赤光,作如是想:我知、我见胜于彼等,……乃至……

内无色想,外见色,有白、白显、白现、白光,作如是想:我知、我见胜于彼等。

◎41五五3 有色观色……乃至……内无色想,外见色……乃至……胜解之为净……乃至……

完全超越色想故,灭有对想故,不思惟种种想故,以空为无边故,具足空无边处而住……乃至……

完全超越空无边处,以识为无边故,具足识无边处而住……乃至……

完全超越识无边处,以无所有故,具足无所有处而住……乃至……

完全超越无所有处,具足非想非非想处而住……乃至……

完全超越非想非非想处,具足想受灭而住……乃至……

修地偏……乃至……

修水偏……乃至……

修火偏……乃至……

修风偏……乃至……

修青偏……乃至……

修黄偏……乃至……

修赤偏……乃至……

修白偏……乃至……

修空偏……乃至……

修识偏……乃至……

修不净想……乃至……

修死想……乃至……

于食修违逆想……乃至于一切世间修不喜想……乃至……

修无常您……乃至……

于无常修苦想……乃至……

于苦修无我想……乃至……

修断想……乃至……

修离贪想……乃至……

修灭想……乃至……

修无常想……乃至……

修无我想……乃至……

修死想……乃至……

于食修违逆想……乃至……

于一切世间修不喜想……乃至……

修骸骨想……乃至……

修虫啖想……乃至……

修青瘀想……乃至……

修穿孔想……乃至……

修膨胀想……乃至……

4 修念佛……乃至……

修念法……乃至……

修念僧……乃至……

修念戒……乃至……

修念舍……乃至……

修念天……乃至……

修念出入息……乃至……

修念死……乃至……

修念身……乃至……

修念休息……乃至……

修初静虑俱行之信根……乃至……

修初静虑俱行之精进根……乃至……

修初静虑俱行之念根……乃至……

修初静虑俱行之定根……乃至……

修初静虑俱行之慧根……乃至……

修初静虑俱行之信力根……乃至……

修初静虑俱行之精进力……乃至……

修初静虑俱行之念力……乃至……

修初静虑俱行之定力……乃至……

修初静虑俱行之慧力……乃至……

第二静虑俱行之……乃至……

第三静虑俱行之……乃至……

第四静虑俱行之……乃至……

慈俱行之……乃至……

悲俱行之……乃至……

喜俱行之……乃至……

修舍俱行5之信根……乃至……

修精进根……乃至……

修念根……乃至……

修定根……乃至……

修慧根……乃至……

修信力……乃至……

修精进力……乃至……

修念力……乃至……

修定力……乃至……

6 修慧力,诸比丘!是比丘所住静虑并不唐捐,可谓守师之教诫,能从教授、能不空享国土之施食。何况多所作。

注1 参照D.vol.2,p.120。

2 参照D.vol.2,p.110;A.vol.4,p.305。

3 参照A.vol.2,p.306。

4 参照九三~一0二增二(大二、五五二c)。

5 “舍俱行”其次之底本是……Pe……与183所加者,应除去。

6 一八二底本作一九二是错误。

第二十一 静虑品

1 诸比丘!任何人,以心想[观]大海之偏满,则所有注入海之小河,皆在彼[心想]中。诸比丘!正如此,任何人,若修念身,多所作,则所有顺明分之善法,即在彼中。

2 诸比丘!有一法,修习多修习,则起大厌背、起大利、起大安稳、起正念、正智、得智见、得现法乐住、作证明解脱之果。云何为一法?是念身。

诸比丘!3有一法,修习而……乃至……作证明解脱之果。

4 诸比丘!有一法,修习多修习,则身轻安,心轻安,寻、伺止息,而修习顺明分之法至于圆满。云何为一法?是念身。

诸比丘!修习此法……乃至……修习……至于圆满。

诸比丘!有一法,修习多修习,则未生之不善法不生,已生之不善法令断。云何为一法,是念身。

诸比丘!修习此法……乃至……法令断。

诸比丘…有一法,修习得修习,则未生之善法令生,又倍增广大已生之善法。云何为一法?是念身。

诸比丘!修习此法……乃至……广大……。

诸比丘!有一法,修习多修习,则断无明而生明,舍我慢被断,除随眠永受害,断结。云何为一法?是念身。

诸比丘!修习此法……乃至……断结。

诸比丘!有一法,修习多修习,则得慧之分别,得无取般涅槃。云何为一法?是念身。

诸比丘!有一法,……乃至……得……。

诸比丘!有一法,修习多修习,则通达于多界、通达于种种界面于多界有无碍解。云何为一法?是念身。

诸比丘!修习此法……乃至……有无碍解。

诸比丘!有一法,修习多修习,则能作证预流果,作证一来果,能作证不还果,能作证阿罗汉果。云何为一法?是念身。

诸比丘!有一法,修习……乃至……作证……。

诸比丘!有一法,修习多修习,则能得慧、能增慧、能广慧、起大慧、起博慧、起广慧、起深慧、起无邻慧、起弘慧。能多慧、起速慧、起轻慧、起聪慧、起捷慧、起利慧、起择慧。云何为一法?是念身。

诸比丘!有一法,修习多修习,则能得慧……乃至……起择慧。

诸比丘!不食念身者,不食不死。诸比丘!食念身者,食不死。

诸比丘!已不食念身者,已不食不死。诸比丘!已食念身者,已食不死。

诸比丘!能断念身者,能断不死。诸比丘!不能断念身者,不能断不死。

诸比丘!缺5于念身者,亦缺不死。诸比丘!能圆满念身者,亦能圆满不死。

诸比丘!忽[视]于念身之人者,亦忽[视]于不死。诸比丘!不忽[视]于念身之人者,亦不忽[视]于不死。

诸比丘!忘于念身者,亦忘于不死。诸比丘!不忘于念身者,亦不忘于不死。

诸比丘!不习于念身者,亦不习于不死。诸比丘!习于念身者,亦习于不死。

诸比丘!不修于念身者,亦不修于不死。诸比丘!修于念身者,亦修于不死。

诸比丘!不多所作于念身者,亦不多所作于不死。诸比丘!多所作于念身者,亦多所作于不死。

诸比丘!不知于念身者,亦不知于不死。诸比丘!知于念身者,亦知于不死。

诸比丘!不偏知于念身者,亦不偏知于不死。诸比丘!偏知于念身者,亦偏知于不死。

诸比丘!不作证于念身者,亦不作证于不死。诸比丘!能作证于念身者,亦能作证于不死。

一集之一千经竟

注1 参照S.Vol.4.p.157。

2 二之数字系译者所加,此节参照S.vo1.5,p.345。

3 于此处分节系译者之私见。此节参照vo1.1,p.266。

4 三底本即为九,将此改为三系译者之私见。以下迄于本章之末,皆仿此。

5 [缺]viruddham系根据暹本而作为viraddh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