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New issue

Have a question about this project? Sign up for a free GitHub account to open an issue and contact its maintainers and the community.

By clicking “Sign up for GitHub”,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and privacy statement. We’ll occasionally send you account related emails.

Already on GitHub?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明镜照物 妍媸毕露 #44

Open
huangblue opened this issue Apr 23, 2017 · 2 comments
Open

明镜照物 妍媸毕露 #44

huangblue opened this issue Apr 23, 2017 · 2 comments

Comments

@huangblue
Copy link
Owner

  中国历史有三个朝代是我感兴趣的,一是春秋战国,二是魏晋南北朝,三是民国。这三个时代在中国历史上是相对自由的,自由使文人骚客们思想激荡:他们有的结伴而行,有的独自摸索,留下了一段独特的生命轨迹。孙郁写过多部有关民国的著述,对民国、对民国文学有着深入研究与独到的、原创性的见解。
  关于《民国文学十五讲》,首先我认为,这不是一般的学者著述或者评论集,而是一本美文集,是一本才子之书。孙郁在这本书里论述了民国时期的文学风气与流派、作家与作品,涉及新文学、旧体小说诗词、新诗、左派小说等,包括鲁迅、郭沫若、周作人、老舍、沈从文、张爱玲、钱钟书、萧红等作家与作品。
  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我认为此书透露出最重要最关键的三点:一是孙郁的文字——完全不同于当代评论范式的个性文字,二是孙郁看作家作品的角度;三是孙郁的境界与风骨。
  首先说文字。孙郁非常讲究文字,他喜欢的作品也是那些文字考究的作品,譬如汪曾祺,譬如木心。他自己就曾经说过:“近年随着年龄增大,许多事已不太挂念在心,惟有文字间的隐现还能勾起兴趣,细究起来,乃内心残存着旧梦。因了这个旧梦,有时候显得有些落伍,留意的是那些寂寞的句子。我喜欢当代的汪曾祺、木心等人的文字,他们的智性给了我写作的鼓舞。这些人一生在多难里安之若素,不改的是自己的痴情,在我看来是难得的。”
  说到这里就有我的私心,孙郁喜欢的作家,恰恰也是我喜欢的,所以就感觉格外亲切。拿木心来说,自从一九九九年看了他第一本进入中国大陆的书《哥伦比亚的倒影》,就认定他是当代天才,但奇怪的是,很多、可以说是绝大多数中国作家都不认可他,记得二○一一年和一位作家一起去哈佛讲学,路上跟他谈起木心,他觉得我对木心的欣赏很奇怪,难以理解。后来还有一些好作家,谈起木心都觉得不以为然,但是在孙郁这里,我找到了知音。其实远不仅仅是木心,我觉得从孙郁的文字中,我的许多看法与他是一致的。包括批评家首先应当是美文家这样的看法。当然,这未免对批评家有点苛求了,但是批评家如果完全不讲究文字,那么文学批评也就成为了反讽。
  无论怎样,在这个浊世里,依然有孙郁这样讲究文字的文人雅士,对我们这些爬格子的人来讲,实乃幸事。
  其次,孙郁是极善于用一种独特的角度去诠释作家和作品的。譬如对于鲁迅,他提到的鲁迅文字背后隐藏的“暗功夫”,其实指的就是鲁迅的知识结构。鲁迅是在金石学、考古学、科学史、文字学、哲学、美学、民俗学、心理学、历史等等方面都有着深入研究的一位作家,他有着广泛与驳杂的知识谱系,他的文字背后“拖着历史的长影”,所以才会有如此的厚度。对此我感受颇深,去年早些时候我接了国家开放大学的二十讲西方美术史的微课程,讲到比亚兹莱的时候就不能不提到鲁迅,要知道,首先把比亚兹莱介绍到中国的正是鲁迅。他自费为比亚兹莱出版了《比亚兹莱画选》,并且生平第一次对一个画家高度赞美:“没有一个艺术家,作为黑白画的艺术家,获得比他更为普遍的声誉;也没有一个艺术家影响现代艺术如他一般广阔。视为一个纯然的装饰性艺术家,比亚兹莱是无匹的。”在我研究比亚兹莱的时候,同时也为鲁迅的眼光所惊诧,要知道,比亚兹莱确是一个天才,但他更是一个妖孽,是西方绘画史上最具争议性的艺术家,当年他和王尔德合办的《黄面志》,导致王尔德以有伤风化罪被捕,而且那本杂志也被封了,“黄书”即由此而来。至今对比亚兹莱依然争议不休。但是鲁迅能在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就如此推崇比亚兹莱,充分说明鲁迅的思想非常前卫,兼具东西方的知识储备,具有国际性眼光。比照我们当代作家,在知识结构、人文素养等等方面根本就无法望其项背。这也是很多当代作家走不远也写不深的根本原因所在。孙郁作为研究鲁迅的大家,可以说对鲁迅的了解从宏观到微观,从表层到背景,是深入洞察细致入微的,而他选择了从“暗功夫”这一角度诠释鲁迅,是非常独到也是非常深刻的。甚至我由此联想到:孙郁本人也是隐藏着“暗功夫”的,假如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先进的知识结构,是不可能有这种洞察入微的眼光的。
  其三,虽然孙郁从不以一位批评家自居,但是我认为他是当代最好的批评家之一。为什么这么讲?我认为一个好的批评家,不但要有独到的眼光、先进的知识结构、公正平和的心态、专注严肃的治学精神,最重要的,还要达到一定的境界,这才会有伯乐相马、庖丁解牛、师旷治音,这才能从作品的表相中,辨出真正的艺术境界的高低,譬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画坛三杰顾恺之、张僧繇、陆探微在很多人眼里是不分高下的,但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也是书法理论家张怀瓘的眼光就非常厉害,他这样说:“象人之美,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神妙无方,以顾为最。”张怀瓘实际上就是那个时代的评论家了,他能穿透表相,看透作品的灵魂,看出顾恺之的“独妙于神”,这个必须达到一定境界,而我们这个时代的批评家,能达到这个境界的人简直是凤毛麟角。
  并且,优秀的批评家是一定要有风骨的。譬如,同为才子,屈原的《离骚》哀民生之多艰,宋玉的《风赋》夸大王之雄武,作为批评家,你说谁的好?赵熹的《疾邦诗》为人民泄愤,司马相如的《长门赋》为皇后抒愁,你说谁的好?储光羲的田园诗,一心粉饰太平,聂夷中的悯农诗,敢于揭露黑暗,你又说谁的好?——“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看伪真。”正如晚清诗人何绍基说的:“同流合污、胸无是非,或逐时好、或傍古人,是谓之俗;直起直落、有感则通、见义勇赴,是谓不俗。”做一个不俗的、有风骨的批评家很难,在当下,在今天,尤其难。但是孙郁做到了。
  明镜照物,妍媸毕露。祝贺孙郁新书出版,相信他在妍蚩好恶、正邪毁誉面前,永远心如明镜。
@huangblue
Copy link
Owner Author

  中国历史有三个朝代是我感兴趣的,一是春秋战国,二是魏晋南北朝,三是民国。这三个时代在中国历史上是相对自由的,自由使文人骚客们思想激荡:他们有的结伴而行,有的独自摸索,留下了一段独特的生命轨迹。孙郁写过多部有关民国的著述,对民国、对民国文学有着深入研究与独到的、原创性的见解。

  关于《民国文学十五讲》,首先我认为,这不是一般的学者著述或者评论集,而是一本美文集,是一本才子之书。孙郁在这本书里论述了民国时期的文学风气与流派、作家与作品,涉及新文学、旧体小说诗词、新诗、左派小说等,包括鲁迅、郭沫若、周作人、老舍、沈从文、张爱玲、钱钟书、萧红等作家与作品。

  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我认为此书透露出最重要最关键的三点:一是孙郁的文字——完全不同于当代评论范式的个性文字,二是孙郁看作家作品的角度;三是孙郁的境界与风骨。

  首先说文字。孙郁非常讲究文字,他喜欢的作品也是那些文字考究的作品,譬如汪曾祺,譬如木心。他自己就曾经说过:“近年随着年龄增大,许多事已不太挂念在心,惟有文字间的隐现还能勾起兴趣,细究起来,乃内心残存着旧梦。因了这个旧梦,有时候显得有些落伍,留意的是那些寂寞的句子。我喜欢当代的汪曾祺、木心等人的文字,他们的智性给了我写作的鼓舞。这些人一生在多难里安之若素,不改的是自己的痴情,在我看来是难得的。”

  说到这里就有我的私心,孙郁喜欢的作家,恰恰也是我喜欢的,所以就感觉格外亲切。拿木心来说,自从一九九九年看了他第一本进入中国大陆的书《哥伦比亚的倒影》,就认定他是当代天才,但奇怪的是,很多、可以说是绝大多数中国作家都不认可他,记得二○一一年和一位作家一起去哈佛讲学,路上跟他谈起木心,他觉得我对木心的欣赏很奇怪,难以理解。后来还有一些好作家,谈起木心都觉得不以为然,但是在孙郁这里,我找到了知音。其实远不仅仅是木心,我觉得从孙郁的文字中,我的许多看法与他是一致的。包括批评家首先应当是美文家这样的看法。当然,这未免对批评家有点苛求了,但是批评家如果完全不讲究文字,那么文学批评也就成为了反讽。

  无论怎样,在这个浊世里,依然有孙郁这样讲究文字的文人雅士,对我们这些爬格子的人来讲,实乃幸事。

  其次,孙郁是极善于用一种独特的角度去诠释作家和作品的。譬如对于鲁迅,他提到的鲁迅文字背后隐藏的“暗功夫”,其实指的就是鲁迅的知识结构。鲁迅是在金石学、考古学、科学史、文字学、哲学、美学、民俗学、心理学、历史等等方面都有着深入研究的一位作家,他有着广泛与驳杂的知识谱系,他的文字背后“拖着历史的长影”,所以才会有如此的厚度。对此我感受颇深,去年早些时候我接了国家开放大学的二十讲西方美术史的微课程,讲到比亚兹莱的时候就不能不提到鲁迅,要知道,首先把比亚兹莱介绍到中国的正是鲁迅。他自费为比亚兹莱出版了《比亚兹莱画选》,并且生平第一次对一个画家高度赞美:“没有一个艺术家,作为黑白画的艺术家,获得比他更为普遍的声誉;也没有一个艺术家影响现代艺术如他一般广阔。视为一个纯然的装饰性艺术家,比亚兹莱是无匹的。”在我研究比亚兹莱的时候,同时也为鲁迅的眼光所惊诧,要知道,比亚兹莱确是一个天才,但他更是一个妖孽,是西方绘画史上最具争议性的艺术家,当年他和王尔德合办的《黄面志》,导致王尔德以有伤风化罪被捕,而且那本杂志也被封了,“黄书”即由此而来。至今对比亚兹莱依然争议不休。但是鲁迅能在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就如此推崇比亚兹莱,充分说明鲁迅的思想非常前卫,兼具东西方的知识储备,具有国际性眼光。比照我们当代作家,在知识结构、人文素养等等方面根本就无法望其项背。这也是很多当代作家走不远也写不深的根本原因所在。孙郁作为研究鲁迅的大家,可以说对鲁迅的了解从宏观到微观,从表层到背景,是深入洞察细致入微的,而他选择了从“暗功夫”这一角度诠释鲁迅,是非常独到也是非常深刻的。甚至我由此联想到:孙郁本人也是隐藏着“暗功夫”的,假如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先进的知识结构,是不可能有这种洞察入微的眼光的。

  其三,虽然孙郁从不以一位批评家自居,但是我认为他是当代最好的批评家之一。为什么这么讲?我认为一个好的批评家,不但要有独到的眼光、先进的知识结构、公正平和的心态、专注严肃的治学精神,最重要的,还要达到一定的境界,这才会有伯乐相马、庖丁解牛、师旷治音,这才能从作品的表相中,辨出真正的艺术境界的高低,譬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画坛三杰顾恺之、张僧繇、陆探微在很多人眼里是不分高下的,但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也是书法理论家张怀瓘的眼光就非常厉害,他这样说:“象人之美,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神妙无方,以顾为最。”张怀瓘实际上就是那个时代的评论家了,他能穿透表相,看透作品的灵魂,看出顾恺之的“独妙于神”,这个必须达到一定境界,而我们这个时代的批评家,能达到这个境界的人简直是凤毛麟角。

  并且,优秀的批评家是一定要有风骨的。譬如,同为才子,屈原的《离骚》哀民生之多艰,宋玉的《风赋》夸大王之雄武,作为批评家,你说谁的好?赵熹的《疾邦诗》为人民泄愤,司马相如的《长门赋》为皇后抒愁,你说谁的好?储光羲的田园诗,一心粉饰太平,聂夷中的悯农诗,敢于揭露黑暗,你又说谁的好?——“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看伪真。”正如晚清诗人何绍基说的:“同流合污、胸无是非,或逐时好、或傍古人,是谓之俗;直起直落、有感则通、见义勇赴,是谓不俗。”做一个不俗的、有风骨的批评家很难,在当下,在今天,尤其难。但是孙郁做到了。

  明镜照物,妍媸毕露。祝贺孙郁新书出版,相信他在妍蚩好恶、正邪毁誉面前,永远心如明镜。

[正文结束]

@huangblue
Copy link
Owner Author

Sign up for free to join this conversation on GitHub.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to comment
Labels
None yet
Projects
None yet
Development

No branches or pull requests

1 particip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