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262 lines (145 loc) · 14 KB

11.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262 lines (145 loc) · 14 KB

开动你的增长引擎 -- Referral

很多创业家最常有的疑惑:当项目上线完成第一版后,我们如何开动自己的增长引擎?常见的问题包括:

  • 什么是可以最大化增长的方式?
  • 什么时候可以启动最大化增长?
  • 如何最大化增长?

创业家内心往往对于这个题目有一个「增长式套件」的幻想。世上一定有一个绝世武器插上去,马上就可以爆发性增长。

我的经验是,虽然我也很想找到这套武器。但是,外挂这东西实在不存在。甚至比较精确的来说,增长引擎,并不如同各位想像是一个外挂。如同它的名称一样,更像是一个内建引擎。

曝光对创业产品不是糖果,是毒药

以直观的角度来看,单次性的曝光(如同下广告,微信公众号曝光),也许是最快速最暴力增长流量的方式。

但以增长学的角度来说,这样的方式对 Startup 来说,却未必是糖果,反而是毒药。

怎么说呢?

每个人对新产品都有一次机会。如果你在第一次展示时就搞砸了,那么用户给你第二次的机率实在是无比之低。假设你的用户总池子最终规模能达到一百万人。但是如果你在最草版本(也就是刚上线)的状态,就已经曝光给 30万人使用(也许搭上一个大 event)。那么,可以说,你这辈子在这 30 万人面前可能再也没有第二次机会了。

这很可能不是创业者想要看到的结果。

那么,什么时候才是最佳时机,以及最佳渠道呢?

增长最好的渠道,反而是推荐

让我们回想看看。还有什么渠道是,除了电视上的广告之外,你一得到新产品的消息,马上就会自动信任,手刀下单的呢?

答案是「朋友」。

不管是最新的手机,电玩,甚至很贵的包包。有时候甚至你没有亲眼自己亲手测过。但是因为朋友买了,测了。这也是你一直想要买的东西。所以立刻就刷卡买了。

所以增长最好的渠道,不是曝光,反而是推荐。

  • 不需要花你半毛钱行销费用
  • 一个客人可能有非常多朋友(网状效应)
  • 旧客人推荐的新用户,对品牌建立信任的成本很低
  • 推荐过来的朋友全是精准用户

先有留存,才有推荐

那么,又是什么样的客户才会推荐你的产品给你的朋友呢?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反过来想一想。什么样的情况,我会把一个产品或一间餐厅主动推荐给朋友呢?

  • 我自己至少用过 1-3 次
  • 品质至少还 OK
  • 自己觉得这个产品应该适合朋友
  • 太好了 --- (比较少见)

总不可能你自己都没用过,就盲目推给别人吧。这样的机会简直是微乎其微。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花了许多篇幅,一直在强调拉高留存率这件事。

拉高留存率,不仅:

  • 可以提高个人用户消费额
  • 而且客人得先成为熟客,才有推荐给其他人的可能

NPS -- 增长界圣杯问题

在做推荐系统时,我们会用一套框架 NPS。来决定何时可以开始启动推荐增长。

NPS 全名是 Net Prmoter Score,大白话翻译:「客户愿意帮你传播的分数」。

NPS 这套方法极度简单。只问一个问题,「你会不会推广这个服务给朋友,为什么?」以 1-10 分为衡量。1分为完全不可能,10分表示极度推荐。

别小看这个问题。这套框架在增长领域被誉为圣杯问题:圣杯问题​​(The Ultimate Question)。如果你只能问客户一个问题,那么问这个问题就够了。

NPS 的打分方法

当你搜集完 NPS 的问卷后,请这样分类:

  • 9-10分是愿意推荐产品的人
  • 给 7-8 分的是中立者,对这个产品满意,但不会主动推荐,除非有人问起。 (因为小部分不是很满意)
  • 1-6 分是反推荐者,因为产品没有给自己带来实际的好处,或者体验很差

NPS 的计算公式:

( 推荐者人数 - 反推荐者人数)/ 总回收问卷人数的「百分比」

比如100个人填写问卷,60人推荐,10人不推荐,30人中立,那么NPS就是50%,也就是50分。

一般来说,有达到Product Market Fit(还记得我们前面所说的PMF吗?)的服务,NPS 会在20分以上。

  • 30 分是Good
  • 50 分是Great
  • 70 分是Excellent

一般来说30分以上的产品就适合进行开始进行推荐计画了。

50分就是口碑极好。70分以上只有一家常胜军做到,叫Apple,到达这个分数已经不太科学了。

NPS之所以被称之为圣杯问题,是因为只要用这一题就可以找出「你的产品服务为什么口碑散不出去」的真正原因。

NPS 能够收集到「无法成长」的洞见回馈

大多数人做意见调查的方式,是问上一大堆问题,每一题的评分等级都是1~5分,这样的问卷其实没有什么实际效果。

因为除非你提供的服务很烂,才可能会写到3分的客气效果。比如说假设现场服务员很殷勤,但又追著你要问卷,现场你就不敢填3分。因为你怕一写3分就走不出去嘛。这样的问卷其实收不到效果。

但是若是把问题改成「会不会推荐这个产品给朋友」这么具体的问题。回收回来的答案,就会很直观。因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无关「服务好坏」,而是为什么「我想推荐」或者「我不想推荐」。

一般来说。当我们回收回来这些问卷。只需要关注 7-8 分的顾客意见。其馀的客户意见可以压后再说。

  • 为什么不是 9-10 分的顾客? --- 因为他们已经愿意推荐你的服务
  • 为什么不是 6 分以下的顾客? --- 会打到 6 分以下的顾客,通常对你已经很生气(因为各式理由)。短时间你也没办法让他满意。
  • 而打 7-8 分的顾客,只需要你轻轻的修正「不愿意推荐」的问题。他们立刻就愿意帮你到处宣传,当然要从这一块人开始下手!

根据 NPS 的意见修正产品

创业公司有千奇百怪、堆积如山的改善 feedback 需要做。但是 Startup 也意味着资源稀少。不可能什么人什么角度的 Feedback 都照单全收。当我们按照 Onboarding 把该修的体验完善的差不多后。其实只做到了第一步。

产品是够好,但是还不够让顾客推广。

项目一开始,顾客提的意见可能都是偏产品功能缺失,或者是产品功能画面流程的问题,要修复很简单。因为「只需要补正」。

但做到一个程度后,顾客提的意见会变成这种类型:

  • 要是你们能连带附加 XXX 功能就好了。
  • 要是你们费用再便宜一点就好了
  • 我觉得你们做 YYY 市场也挺有机会的,要不要考虑看看

这时候团队会变得很为难。一方面增长遇到停滞(不管是数据或是收入),一方面用户提的方向开始千奇百怪。这时候产品的阶段属于 PMF,也就是满足了绝大多人的「功能小集合」。

但是一个产品,可能面对的是不同市场,不同价位的人群。

有时候你会发现 6 分以下的人,不是不喜欢你的产品。而是他觉得你的产品「不适合推荐朋友」,因为他心目中的产品方向,与你目前产品的方向,实在差距太远。

创业公司无法讨好所有的客群。所以这部分的方向,你可以先记下来。但是暂时不需要往这个方向走过去。

使用 推荐计画 增长的前提

我推荐创业团队启动推荐计画,一定得在以下条件下启动:

  • 产品一定要已经 Product Market Fit 。
  • 产品要 Net Promoter Score 够高,才有办法启动,甚至「才不会造成反效果」。

否则不但启动不了,反而还容易引火自焚。

1. 产品一定要已经 Product Market Fit

为什么要 Product Market Fit? Product Market Fit 后,通常代表你提供的服务已有「稳定的服务品质」,稳定的利润。

  1. 要做推荐计画之前,产品品质一定要维持一定,否则口碑行销容易出事。 (消费者总不希望推荐朋友去使用一个服务,结果那个服务砸锅的太惨,连带把自己的信用也搞砸的吧)

  2. 推荐计画也是广告的一种,成本结构还没稳定。不成熟的推荐计画反而造成公司大亏本,一开动反而元气大伤。

2. 产品要 Net Promoter Score 够高,才不会造成反效果

销售之神乔吉拉德曾经说过,一个负面口碑得要五个正面口碑,才能够抵销。

所以你不会想要在负面口碑还很高的情况下,就启动推荐计画的。

OTCBTC 的增长计画

OTCBTC 的开发周期是这样的:

  • 第一周:拼命创造深度
  • 第二周:优化卖家体验
  • 第三周:降低客诉率
  • 第四周:进行推广活动

推荐朋友使用,赠送比特币

我们上线一直忙到第四周,才推出推荐活动。

这么晚才推出推荐功能,背后的原因有几个:

  1. 我们想尽可能的打磨核心,确保核心体验是人人满意的
  2. 我们每一周都在测试 NPS。到了第四周,我们的 NPS 上升到前所未见的 70 (当时币圈的龙头「币安」的 NPS 才20,而绝大多数币所的 NPS 是负的)。这时候我们才安心的上推荐功能。

NPS 高以后的变形推荐

也因为 NPS 极度的高。使用者竟然开发出我们想像不到的玩法:

每当 OTCBTC 公告更新,使用者就复制一则站方公告,尾端附上他的推荐连结,转发到微信群里面。这样就不容易被人单纯视为是纯发广告,然后踢群。

千一实质是另外一种变形的 Referral

我们开站时,有一个永久千一会员活动。

「永久千一」活动。站上会员,即日起只要成交超过 2000 块钱的订单,超过五笔。就送一个千一永久资格,限量 200 名。

千一会员本身是一个极其精妙的设计。

  • 许多平常本身没有卖币的使用者,为了想要刷出资格,各自在微信群里面找朋友「互相刷单」(甚至自己贴手续费)。所以 OTCBTC 的使用者数量暴涨
  • OTCBTC 的买卖单深度暴涨

另外,之所以会需要成交超过五笔。在硅谷外送服务 5by5 的活动里面,我学到了需要让使用者变成常客「养成习惯」,所以我设计活动门槛就是五单。OTCBTC 的卖币挂单服务,对很多使用者来说,是一个全新流程服务,即便我们 UX 再怎么顺畅,也是需要学习成本。

我利用这样的特惠活动,一举强迫养成使用者的「使用习惯」,当他们用了五次之后,原来不懂怎么卖币的人,也被强迫懂得卖币了。而且,大量的使用者变成卖家,加速了我们的卖家 UX 反馈迭代流程。

当时 OTCBTC 一举成为币圈体验最好的 OTC 币所。

很多人以为 OTC 币所是一个不竞争的行业。错了,当时那一两个月,有一两百家 OTC 币所开业,只是 OTC 币所的门槛太高:

  • 要有买卖家深度
  • 要有信誉让人愿意存币
  • 体验要好到能够顺利成交

否则 OTC 币所开张一个礼拜就倒,是很正常的事。

我们利用了这个活动,一举多得,打下了深厚的用户 base。

(第一次千一活动:一举上升到日营业额一千万人民币)

(第二次千一活动:一举上升到日营业额二千多万人民币)

与发行 Token 绑定

后来,我们又决定发行站上的 Token 代币。规则又与成长绑定

  • 凡是千一资格的用户,能在第一阶段有 50 ETH 的兑换资格额度。(作为早期支持奖励)
  • 发布广告且成交每一笔 5000 CNY 等值订单者,第二阶段「兑换上限额度」多 1 ETH
  • 邀请朋友进 OTCBTC。朋友「发广告的成交每一笔 5000 CNY 等值订单」,第二阶段兑换上限额度多 0.2 ETH

此举一口气又将日营业额,一口气冲到超过五千万人民币。此时我们才开站一个多月。

从开站第一天的营业额 38 万人民币,一个多月后成长 100 多倍。

每天增长 7%

知名的创业孵化器 YCombinator,内部被培育的创业公司,都被明确要求一件事:增长。

一个好的增长速率是你的创业公司每周增长 7%。如果你的的创业公司没有到这个速度,每周只有 1%,那表示你的的创业公司 可能哪里做错了。

这是一张 Growth 周 / 年的对照表。

YC 建议创业公司应当将心力全部放在增长上,其余都不重要。因为当你的公司不增长,其余都是白费力气。同时,如果你把精力都放在成长,甚至问自己和整个团队,我们这周要怎么做才能成长 7%,那你的团队就会上下同心。

因为制造一次的 Event,玩一次巨量成长很简单,但如果条件是周周都成长 7%,你就无法这样老是搞这招。这会促使你时时都会思考,长期与短期的成长策略是什么,你就不会浪费时间在无谓的事情。

我们在做这个项目时,也是采取这样的策略。

在币圈发糖果很简单,送钱冲一时的注册量与流量很简单,甚至洒糖果一次成长 700% 流量都有可能。短时间的确会吸来一群羊毛党。但是羊毛党剪完羊毛就走了。但是币圈就那么点人,洒完就是死城,这不是我们要的。

每周 7% 看起来不是很多。但是如果每周都能成长 7% 的话,一年的成长量级也是 30 几倍。光是这样的成长,就很令人羡慕了。

怎么样做才能每周成长 7%。我们一直在思索,什么样的方式,可以每周不断的在增长。所以才有一系列的优化,以及千一活动。

目的就是不断在优化以及打造背后的增长引擎。

这一切看起来似乎很费工,但实质来说却是最快增长也相对难以被攻破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