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31 lines (31 loc) · 3.98 KB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31 lines (31 loc) · 3.98 KB

第1章 绪论

1.1 水资源及其特性

  • 水资源的特性
    • (1)可再生性和有限性
    • (2)时空分布不均匀性
    • (3)用途广泛性与竞争性
    • (4)利、害两重性

1.2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 所谓“可持续利用管理”,是指谁的利用应能维持从现在到未来经济、环境和社会福利而不破坏水资源可持续性来已存在的水文循环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1.3 水资源规划

  • 所谓的水资源规划是指对区域(或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总体部署和实施安排。
  • 根据规划的目的与要求不同,水资源规划可分为宏观层次水资源规划和工程层次水资源规划。
  • 水资源综合规划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 (1)水资源调查评价。搜集规划区域降水、蒸发、河流泥沙、河川径流、地下水、水质等多年实测资料,对资料进行可靠性、合理性及代表性审查,对区域地表和地下水资源数量、质量及其可利用量进行评价,并分析区域水资源年内、年际变化趋势和分区规律。
    • (2)水资源开发利用调查评价。搜集区域社会经济、供水工程情况及供水量、用水量、废水排放量等资料,对区域供水、用水、耗水及排水进行分析,计算区域的综合用水指标、农业用水指标和生活用水指标等,评价其用水水平、用水效率极其变化趋势,揭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 (3)需水预测。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要求,在充分考虑当地水资源条件、供水可能、用水与节水水平、需水管理、水价及水市场因素对需求的调节作用基础上,分区分类对未来年份的需水进行预测。
    • (4)节约用水。节水与供水、用水、耗水、排水等过程密切联系,是水资源配置过程中要考虑的重要环节。根据对当地水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科学技术水平、水价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参考有关部门制定的相关节水标准和用水标准,确定各地区的分类用水定个、用水效率等指标及其适用范围。为需水预测和水资源配置提供不同的节水力度的方案。
    • (5)供水预测。以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为基础,以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分析为控制条件,通过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制定不同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方案),并进行未来年份可供水量预测,为水资源供需分析与合理配置提供必选方案。
    • (6)水资源保护。根据区域水资源保护总目标,以水功能区划为基础,根据不同类型的水功能去的水质目标和纳污能力,确定相应的陆域及入河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根据污染物排放控制量或削减量目标,拟定相应的防治对策措施。
    • (7)水资源配置。以统筹考虑区域水量和水质的供需分析为基础,将流域水循环和水资源利用的供、用、调、耗、排过程紧密联系,按照公平、高效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合理确定不同水源再不同分区不同用水主体之间的分配方案,分析各分区不同类型用水主体需水得到满足的程度。
    • (8)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根据水资源条件和合理配置结果,提出调整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果的建议,提出水资源调配体系的总体格局,制定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的综合措施及其实施方案,并对实施小狗进行预估、评价。
  • 工程层次水资源规划
    • 以水资源工程为重点,也称为水资源工程规划。
  • 分区
    • 水资源规划的空间范围
  • 水平年
    • 指的是水资源开发利用达到一定水平的年份。
  • 代表年
    • 由于未来年份的水资源状况是不确定的,规划中一般选取代表性年份(又称年型)进行计算分析。

1.4 水资源管理

1.5 本课程任务及教材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