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314 lines (157 loc) · 27.6 KB

有一个皇后.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314 lines (157 loc) · 27.6 KB

本故事借鉴各种奇葩宫斗文,重度抄袭百度百科,没有严格参考史料文献,如有雷同,纯属呵呵哒,哪里不对,欢迎随时指出,我看到就改。

主要梗概:富查贤良淑德贵为皇后,辉发那拉协理后宫恪尽职守为娴妃,金氏暗地里扰乱后宫秩序为母族夺利,卫氏作为宫女受尽欺凌渴望升职加薪遂勾引皇帝受尽皇恩。皇帝追求嫡子,逼皇后体弱产子。金氏卫氏合谋弄死皇后之子,皇后心哀忧郁而死。卫氏哄骗皇帝说自己是富查玉成与他的答应,或者说皇帝为了抬高卫氏身份故意说卫氏是富查玉成的人,总之卫氏步步升级成令妃,这里各种职场倾轧自由发挥。富查死后,当时后宫娴妃是唯一封位高的、家族势力虽然没落瘦死骆驼但好歹是资深满族贵族比马大点,所以晋摄六宫事皇贵妃,经考核合格成为继后。皇帝为了嫡子找继后生子,为了享乐各种找各地美人,因为后宫妃嫔打扮都很老土。令妃很聪明,私底下总爱研究新妆容和新姿势咳这里有点十八禁。皇帝甚至亲临青楼看头牌解锁新图鉴,为了中央集权还不断架空皇子。斥责大皇子等人就是前车之鉴,皇子们看得明明白白,于是不敢与朝臣言谈,只能宅家里写字画画过上了养老的荒废时光,文化水平个个远超皇帝,其中最聪明的就是皇五子。皇五子文武双全,喜猎,好山水。皇帝内心其实很嫉妒,害怕皇五子太喜欢山河湖海而弑父篡位,但贤德孝顺的皇五子行事谨慎从无大错。继后把皇帝各种小动作看得一清二楚,总是劝谏君王。终有一天,皇帝行事更加荒唐了开始宠信和珅。因为国库空虚,皇帝着和珅敛财,和珅搜刮民脂民膏。在继后的生日宴上,令妃献美,皇帝各种殷勤对美人被美人各种劝酒喝高了,愤怒的继后忠言逆耳,酒精冲脑的皇帝怒骂口不择言威胁要废后。继后在镜子前坐了一整晚,屏退左右截发。皇帝酒醒得知继后截发,一脸懵逼,要求彻查。最后皇帝认为继后平日恨他必甚。继后囚于冷宫,令妃晋皇贵妃。

1

皇后是骄傲的皇后,她来自辉发那拉氏;皇后是自卑的皇后,她为了入亲王潜邸攀附乌拉那拉氏,背靠乌拉那拉家族这才成为了皇后。她们都是那拉氏,但她们并不同宗。

皇后抚摸着册封册宝。

这是母仪天下的称号,这是家族的荣光。

后宫哪个女人不是身负家族荣光,皇后也不过是其中之一,她们都是来自前朝的探子,用她们貌美的容颜、娇嫩的肌肤换取家族的似锦前程,孕育下一个君主。

她们是生机勃勃的鲜花,皇帝是赏花惜花之人,皇后是面色粗糙的园丁。园丁照料不好惜花人的花,活该受罚;照料得好就是职责所在,勉强赏园丁一口活命的稀粥。

2

有句话叫做死者为大。原配死了,死得干干净净,恩怨情仇一笔勾销;活着的人却还要为此负债累累、幸苦偿还,没有功劳,更别想要什么苦劳,那是职责所在!

皇后整理皇帝的文案,发现皇帝又写了一首怀念发妻的诗。皇帝写了好多诗,数量上已经完美地做到了前无古人,文采上略显不足,词汇较为生僻难懂、颇为拗口,后不知道会不会有来者出现,谁又敢越过皇帝呢?连话都不能比他说多一句,多一句就抄一百遍女则,还是期待他再写多一些吧,她不想再抄御诗了,都厌烦了。

这些御诗里,只有怀念发妻的诗最为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观赏者无不称赞“感情真挚,令人动容”,于是皇帝很喜欢怀念发妻。

不论是一只猫,还是一只狗,养久了都会有感情,写下的文字也就流露出真切情意。

皇后不是皇帝的第一任皇后,皇后曾不能穿上一身红服,不过没有关系,皇后已经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这身衣。伤口很疼,白日里要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只有夜深人静之时,才可舔舐遍体的伤痕,然后黎明时刻伤痕又一次被撕裂,流出干涸的血。如此循环,便把绣着凤凰纹样的华贵丝绸染成了一件令人作呕的血腥衣袍。

皇帝的嫡福晋是来自镶黄旗的富察氏,姿容窈窕,性格恭俭,平居冠通草绒花,不饰珠玉,崇尚节俭,不愿看到奢靡之风。十三年,随帝东巡,崩于德州舟次,谥号孝贤皇后,帝哀恸,作《述悲赋》以悼之。孝贤皇后之死,没有阻止“深爱”她的丈夫花样花钱花样巡。

大家都说孝贤皇后太过思念亡子,大家都说皇帝与孝贤皇后鹣鲽情深。

大家都说得好有道理。

皇后从不羡慕皇帝的发妻,她不在乎死后获得形式上的殊荣,有用吗?人死还能复生吗?恐怕复生的人就成了怪物,被钉死在西洋传说中的十字架上。

皇后只想知道她死的时候会不会有人记得她,记得她的名字,还会怀念她曾经存在。

皇后的丈夫记不得皇后的名字,史书更不会记载任何女人的名字。如果有一天,史书也会记录女人的名字,该是多好的一件事情呢?皇后很期待,可是后宫不得参政。这些前朝密探为家族送出了宝贵的情报,为家族争夺圣宠,为家族谋求前程与利益,可是族谱和史书容不下她们的名字。

能留下名字的女人都是祸国殃民的绝代妖妃。

皇后无比扭曲地想着,祸国殃民的绝代妖妃一定是对女人最高的称赞了。

也不是没有例外。先祖清太宗生母孝慈昭宪纯德贞顺成天育圣武皇后,是来自叶赫部那拉氏的孟古哲哲;而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就是来自乌拉部那拉氏的阿巴亥。当时的满洲女子深谙骑射,她们的谥号反映了这些女中巾帼的真实风采。

皇后觉得这辈子还是别想留名了,连去草原上牧马都是奢望,只能听容嫔讲草原上的传说故事,想象自己正身处美丽的大草原上。

容嫔是来自和卓的买木礼艾则穆,气质高贵,样貌秀丽,身材袅娜,她的父亲是和卓氏的第二十九代王。和卓氏初入宫,就受封为和贵人,后封容嫔,以后还大概会是容妃、容贵妃,幸运一点就是皇贵妃,仅此而已。她的家族因为她而备受皇宠,哥哥与堂兄都被封为一等台吉,是享有封地握有兵权的王爷。娘家的丰厚背景,再加上自己出众的品貌,容嫔在后宫备受皇宠。

容嫔说,她必须美美美,当一个风华绝代的尤物玩偶,所以她并不打算生育儿女。

皇后觉得容嫔应该多学学令妃,令妃正在她人生最宝贵的年岁里,专门用来怀孕和生孩子,还能保持良好的身材,简直让皇后羡慕嫉妒无比抓狂。皇后的肌肤开始松弛了,庄严的妆容让她像一个严厉的老太太。

没有生儿育女计划的容嫔是真的豁达潇洒,热爱草原的她对皇家狩猎活动抱有极大热情,常常追随在皇帝身边,着一身戎装,在木兰围场上追逐奔跑的兽群。

如果容嫔是个男子,辉发那拉氏一定会爱上他,哀伤地叹息“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皇后知道,她的命运已经被安排妥当,就是躺在纯惠皇贵妃苏氏的墓里,做纯惠皇贵妃的陪葬。纯惠皇贵妃拥有超出规格的地宫,那是为她准备的。太后心慈,怜悯皇十二子年幼,遂没叫她去殉葬,这让她看到了一线希望。

3

辉发那拉氏和苏氏是不打不相识。

纯惠皇贵妃苏氏生前乃是皇帝宠妃,汉人出身,并未获得抬旗。孝贤皇后在世时,辉发那拉氏被苏氏、高佳氏合伙欺负得厉害,直到她被听了孝贤皇后的话,求太后赐名。

那一年,皇帝承继大统,册封嫡福晋富察氏为皇后,超拔侧福晋高佳氏为贵妃,封格格苏氏为纯嫔。二年,纯嫔苏氏直接晋妃行册封礼,辉发那拉氏行娴妃册封礼。

十年,高佳氏病重晋皇贵妃,死后谥号惠贤皇贵妃。那一年,纯妃晋封贵妃,娴妃也晋封贵妃。后宫众人笑话辉发那拉氏,说亲赐的侧福晋不如一个汉女。

是年十二月初二苏氏生皇四女。皇四女生下来后,手指之间有蹼相连,呈佛手状。辉发那拉氏伏地称喜,“佛手公主”之名流入民间。

十三年,辉发那拉氏晋皇贵妃,摄六宫事。皇贵妃心怀愧疚,夜不能寐,贵妃苏氏常伴其入眠。

十五年八月,皇贵妃顺利通过考核,被册立为皇后。

皇帝给贵妃苏氏修建了超规格的皇贵妃园寝。苏氏惶恐道,皇后,这是君要你死啊。

二十四年十二月,皇六子年十七,奉旨嗣慎靖郡王孙,降袭贝勒。苏氏跪谢皇后。

二十五年,苏氏缠绵病榻,晋升皇贵妃。不久,苏氏及皇三子相继去世,苏氏谥号纯惠皇贵妃,皇三子被追封为郡王。

4

皇后上头还有一个太后。太后是皇帝的生母,太后来自钮钴禄氏。皇帝还不是皇帝,只是一个亲王,皇后的家族为了将她送入亲王潜邸,攀附乌拉那拉氏皇后,得来了一个亲赐侧福晋。结果乌拉那拉氏殁啦,皇后的家族也抛弃她啦。

辉发那拉氏的丈夫心胸开阔,是个真正的伟男子,他心里装下嫡福晋富察氏的同时,又纳下了来自正黄旗的侍妾富察氏,还能容下妾室珂里叶特氏、被抬旗的高佳氏,连没抬过旗的苏氏都能占有一席之地,就是没正眼瞧过她。

辉发那拉氏茫然无措,面对苏氏和高佳氏的欺负,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天天跑去服侍太后,终有一天求到了太后的赐名。

仁慈的太后问道:“你有没有想叫的名字呀?”

她沉默了很久,答道:“如懿。”

太后好似欣慰地说道:“如意呀,是个好名字呀,事事顺心,万事如意。”

“妾定如太后懿旨,太后叫妾往东,妾绝不往西!”

太后冷冷地说道:“哦,那便如你所意。”

这番对话之后,太后彻底厌烦了她。她很久以后才恍然明白。她确实是个笨拙的人,富察皇后说什么,她就信什么。

5

每当翻开泛黄的史书,皇后就会觉得太后、孝贤皇后很可怜,全天下的女人都很可怜,史书只会记录她们家族,钮钴禄氏、乌拉那拉氏、富察氏,会记住她们的封号谥号,可是那些都不是她们的名字,没有人能够记住她们的名字。

可是皇后想要记下她们的名字,皇后提起笔,却发现已经记不得自己的名字了,不是如懿,是她自己的本名。她是真的忘了,连自己的生辰都记不住了。皇后也觉得自己挺没用的,提笔写下的都是怀念孝贤皇后的悼词,真情实感,顿时泪如雨下。

皇后羡慕那个登基做了皇帝的女人,她给自己取了个名字,武曌。其实皇后很喜欢这个名字,日月当空曌。

皇后赶紧烧掉了写满“曌”字的宣纸。前朝,皇帝正在掀起文字狱,案上的奏章比她身上的衣服还要红,触目惊心的人数仿佛用血写就,能叫皇后彻夜难眠。

6

皇后也很可怜。

皇后的女儿死了,小儿子也死了。皇后只还有一个儿子了。

后宫谁不可怜,后宫女人很多,未能出生的孩子也很多,还有不少孩子没能长到迎娶福晋便夭折了。孩子们是无辜的。

夺走他们性命的是天花,来自汉人的诅咒。

大清夺了汉人的江山,占了汉人的宫殿,屠了汉人城,欺凌汉人的妻女,汉人诅咒大清皇室永无宁日。

反清复明。

皇后决定仇视汉人,包括汉旗,令妃魏佳氏。

皇后自己也知道,这是没有脑子的迁怒。

皇后的女儿和小儿子因为迁怒而死,想到这里,皇后已经没有力气再迁怒任何人了。

汉人也是无辜的。

没有人该死,没有人应该被迁怒。

如果不迁怒,皇后也不知道自己该怨恨谁了,她不敢怨恨皇帝,出嫁要从夫。见鬼的出嫁从夫,当女人一心一意从夫的时候,便又有圣贤跳出来指责女人只顾夫家、不顾娘家,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胳膊肘往外拐。反正女人做什么都是错。

她该怨恨什么呢?怨她的妇人之仁,恨她的懦弱无能,逃不出这个黄金和琉璃打造的牢笼。

还是容嫔聪明,她不生孩子。

生得再多没有用,不是嫡子就没有任何用,九龙夺嫡,九死一生。皇帝想要稳,不想有什么立储争端,他想立嫡,想要吉兆,想要佛子,什么都想要,活活让富察氏母子再无回旋余地。后宫里,谁不知道皇帝心思?大家都为皇后之位,嫡子之名,拼个你死我活。富察氏母子是第一次战役的牺牲品,她辉发那拉氏母子就是下一场祭祀的供品。

7

皇后的亲子喜欢汉人的诗词、喜欢汉人的美食,兴致来了还拉着皇后做饭给皇后吃。

皇帝考查他功课时总骂他道:不求上进,资质平庸!

儿子面上看着乐呵呵的,其实心里特别难过。

皇后悄悄告诉儿子,她也想做一个不求上进、资质平庸、但内心无比快乐的人。

儿子又开心了,拉着皇后去做饭。

慈母多败儿。

败就败吧,皇位只有一个,从来都不是儿子的。来自镶黄旗的孝贤皇后富察氏有两个儿子,都是皇帝期待的嫡子,但都夭折了,富察氏心哀而死。来自正黄旗的富察氏诞下了皇帝的长子,在孝贤皇后的葬礼上,这个长子及皇三子被皇帝迁怒剥夺继承权,在辉发那拉氏正式册立为皇后的那一年三月,皇长子惶惶然离开人世,被追封为定安亲王。珂里叶特氏的儿子是皇五子,皇五子长大了,是个聪慧的孩子,和他母亲一样聪慧。

皇五子幼聪慧学,少习马步射,武技颇精。博学多才,娴习满语、汉语、蒙古语,熟谙天文、地理、历算。尤其精于天文算法,所书八线法手卷,至为精密。他是被公认的继承人。

她已经有妄想之心了,她不希望自己的儿子被逼着生出那催命的心。

8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汉人的文化博大精深,璀璨瑰丽,吸引了她的儿子,也深深地吸引着她。

那蒲苇纫如丝的女人们十月怀胎,幸幸苦苦将男人们孕育而出,却没有换来男人们丝毫的感恩与怜悯。这磐石无转移的男人教导其妻编写女诫女则,教导其母其女三从四德,教导天下女人们如何画地为牢。男人们打造了一个华美的金屋,告诫女人乖顺地待在牢笼里,否则就是水性杨花,各种酷刑在女人身上施放,施刑者和旁观者眼里放射出兽类的绿光。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虚伪的男人们念书就是为了那肤浅的黄金屋和颜如玉,搜集一个又一个颜如玉,然后欣赏这些颜如玉们如何为悦己者容,如何在黄金笼子里困兽相斗、自相残杀。最后圣贤叹道: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她不幸是皇后,她注定要困在这个小小的破旧天井里,抬头只能看见方形的天空,还有天空边沿那亭台楼阁间的勾心斗角。她的孩子不幸做了她的孩子,成了皇储的替身,她也不想生了。皇帝对那个早夭的皇次子始终抱有愧疚之心,当初的皇帝太年轻,学着他的父亲暗定储君,结果将喜怒流于表面。经历两次嫡子之殇,现在的皇帝把障眼法用得炉火纯青。

如今她只剩一个孩子了,皇帝将这个替身保护得很好。她愿意她的孩子资质平庸,珂里叶特氏的阿哥自幼便得贤名和圣上喜爱。她很担心这个皇五子,因为皇帝并不服老,他的后宫子息绵绵,虽然难有真正存活的。皇后害怕皇五子也是替身。

如果皇五子能够顺利登基便好了。也许她的儿子就有机会,去她没去过的高山旷野,看她渴望的河流湖泊,经历她得不到的自由和快乐。只要她身为皇后,只要她努力制衡后宫的争端,只要她平稳地当上太后,皇帝和新帝也许会让她的儿子翱翔天际,像他们曾经的祖辈那样,驰骋在大草原上。

皇帝的皇阿玛杀了自己最亲的兄弟,皇帝杀了自己最亲的兄弟,真正的手足相残、同根相煎。皇后觉得自己真的太天真了。但是她和儿子没有真正的后族做她的后盾、为她和她的儿子撑腰,儿子现在健康地成长着,可是儿子会不会死在自己的异母兄弟手上、骸骨被异母兄弟们拿去铺就登基的高台?

皇后是全后宫的敌人,她熬过了孝贤皇后富察氏、惠贤皇贵妃高佳氏,还有多少人正眼巴巴地等着熬死她?令贵妃魏佳氏又生了一个儿子,太后和皇帝笑得很高兴,看向皇后时目光却犹如冰锥。

魏佳氏的封号是“令”。据说,“令”字语出《诗经·大雅》中的“如圭如璋,令闻令望”,有美好之意,满文中也意为“聪明的,睿智的”。

皇后盯着《卷阿》仿佛穿透这层薄薄的纸,看到了皇帝藏到了极致的心。大家都念着“颙颙昂昂,如圭如璋,令闻令望,岂弟君子,四方为纲。”可皇后敏感地抚摸着“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爰止。蔼蔼王多吉士,维君子使,媚于天子。”

贤臣肃敬志高昂,品德纯洁如圭璋,名声威望传四方。和气近人的君子,是天下诸侯好榜样。 高高青天凤凰飞,百鸟展翅紧相随,凤停树上百鸟陪。周王身边贤士萃,任君驱使献智慧,爱戴天子不敢违。

凤凰于飞,四方为纲。令贵妃才是皇帝心中真正的皇后人选,她诞下的子嗣就是皇储。

皇后觉得很冷,很害怕。她被皇帝、太后相继厌弃。皇后不能生育了,皇帝还很年轻,还在努力地播撒龙种。龙种夭折太多了,便是皇后管教不力。皇后不敢靠近令贵妃的孩子,皇帝的储君,她觉得孝贤皇后正透过令贵妃的眼睛凝视她。

她在这个皇后的位置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她比皇帝还要勤勉;她活得很累,每天都胆战心惊、如履薄冰。她的身体已经亏空得太厉害了,她很担心自己下一刻就昏阙过去、再也看不见儿子了,她还不可以死,她不可以放开皇后的位置,她要帮珂里叶特氏的儿子顺利登基,然后老老实实做一个被软禁的人质。她最大的愿望就是为儿子撑起一方净土。

她的儿子不求大好河山,只求一小块旷野荒原;她的儿子不会恨,只会跪在地上口称万岁;她的儿子可以身着铠甲,为新帝守卫疆土;她的儿子可以是商人,赚取的金银分文不要,全部充盈国库。可是汉人的历史告诉皇后,功高盖主,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卸磨杀驴。皇后再也不想吃肉了。

皇后在无人的夜里,泪流满面,期盼她的儿子是一个寄情山水的悠闲墨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治国与他无关、亡国与他无碍。

她真的可以活到那一天吗?她已经老了。

9

这一年正月,皇帝携皇后及后宫得宠妃子于民间游玩,这是四次南巡。不是南巡就是东巡、西巡、中巡,到处巡,巡黄河,阅河工,先祖们修的堤坝仿佛名胜宝地。

皇帝前呼后拥,后妃、王公亲贵、文武官员相随。沿途修建华美行宫,搭建缤纷彩棚,舳舻相接,旌旗蔽空。动用马六千匹,骡马车四百辆,骆驼八百只,征调夫役近万人,以搬运帐篷、衣物、器具。沿途地方官员要进献当地山珍海味,全国各地运来许多瓜果时蔬,当季的,不当季的,什么都要,还要求北京、济南、镇江等地远道运来著名的泉水以作宴饮之用。

皇后看着沿途民众列道迎驾,具都穿戴整齐,件件都是新衣,深感铺张浪费。皇帝把圆明园打扮成小民间不算,还要把全国打扮成圆明园。皇后非常讨厌这样粉饰出的太平盛世,她心里默算内务府的帐册,国库开始空虚,先祖攒下的基业早在上次南巡就出现了衰败的征兆。

有朝臣向皇后送来了拜帖。

这是一群懦夫,连劝谏皇帝的勇气都没有,不敢尝试死谏的他们怎么好意思让一个女人去打头阵,这种时候不嚷嚷“后宫不得干政”了。这就是皇帝选出来的官吏,和他一样虚伪,总是占据道德的制高点,居高临下,俯视苍生,所以他们的皮很厚,披着一件单薄的布料就足够御寒。

皇后站在甲板上,皇五子来拜见她,给她带来了贺她生辰的礼物。这次的礼物由皇十一子出主意置办,要求兄弟几个共同参与。皇十一子有三个亲哥哥,皇四子、皇八子和皇九子,他们的母亲是金佳氏。二十年十一月十五日,金佳氏病逝,享年四十二岁。十六日追晋金佳氏皇贵妃,十七日册谥淑嘉皇贵妃。

皇八子出生的那一年,恰逢孝贤皇后的皇七子出生;皇十一子出生的那一年,恰逢继后的皇十二子出生。金佳氏仿佛跟每一任皇后都杠上了。对此,金佳氏表示她也很无奈,好在皇四子和皇九子就是例外。

皇十一子是只小貔貅,只进不出。而他的哥哥们宽厚豁达,从不把钱帛放在眼里。皇十一子对此十分忧虑,为此只好将哥哥们的钱骗到自己眼睛底下,方便亲自看管。皇十一子还想管皇十二的玩具,皇十二严辞拒绝。

这群孩子总能带来欢声笑语,怪不得令贵妃那么喜欢孩子。

收到礼物的皇后很高兴,皇五子还告诉她,今晚皇帝会为她庆贺生辰。皇五子真心为她高兴,但皇后敏感地知道这就是一场鸿门宴,她不动声色地告诉皇五子,她要求闲人退避。

恰巧皇帝也是这么想的。

夫妻,就是这么默契。

9

这场战役终于打响了,她被吊打。

她迎来了皇帝无情的问责。

“皇十四子是如何夭折的?”

二十二年七月十七日午时,令妃生下皇十四子永璐,该子于二十五年三月初八日夭折,年仅四岁。

“毒妇,你不敢靠近令贵妃的孩子,你是不是怕手一抖就摔死他?就像你手一抖就掐死了一个阿哥,手一抖就让一个孩子染上天花。”

她是对不起孝贤皇后,她承认,她也一直为此赎罪,但她从未亏待过任何孩子,天花也对孩子们一视同仁,她的孩子不是没染上过天花。

“你的女儿、儿子都染上了天花,可是你的长子熬过了天花,所以你手上一定有治愈天花的药方,却眼睁睁看着这些皇子阿哥们丧命,甚至为了伪装成意外,你连女儿小儿都不放过,你好毒的心呐。”

太医手里都没有对症的药方,皇后怎么可能会有,皇帝你这是要空口诬蔑吗?!自被册封皇后以来,她从未有失德之举,朝臣无人不知,百姓有目共睹,皇帝你要让朝臣百姓如何心悦诚服?

“如今你还要残害朕的五阿哥……”

皇后看着皇帝的眼睛,突然意识到,这就是一个借口而已。不怪这么多年,皇五子府里没存活一个孩子。

皇五子长大了,皇帝感到了威胁;令贵妃诞下了新生儿,为了维护皇帝立嫡的誓言,皇后需要一个理由退位让贤了。

呵,子孝父不慈,皇帝忘记了皇五子曾于火灾中救驾,现在的皇帝为了废弃皇五子,精心编造出各种荒唐拙劣的理由。

二十八年五月初五,圆明园九州清晏殿火灾,皇五子亲背皇帝逃出火中。看来,那场大火让皇帝发现皇五子真的长大了,宽厚的臂膀可以撑起一片天了,再也不是那个需要皇阿玛悉心教导的小小少年了。

罢了,她倒是想看看,皇帝是否真的能将令贵妃扶上皇后宝座。令贵妃魏佳氏一族原属正黄旗汉军,乃包衣奴才出身,后来被皇帝抬旗入镶黄旗满洲,从未对国家做出巨大贡献,哪里能与佟佳氏相提并论?出身早就决定了魏佳氏的命运,皇帝怕是真以为纯惠皇贵妃苏氏输在子不贤上。

皇后叩首道:“万岁,五阿哥喜骑射,常年行猎,精于骑射,风餐露宿骑马射猎,极易寒湿入体,又不注意保养,怕是就算病愈也会落下残疾,导致其不得继承大统,全因罪妇照料不周。罪妇因‘娴’之一字仇视万岁多年,心智迷失,今忤旨,竟遣散左右自行翦发,乃国俗所最忌者,实属大逆不道。若万岁放过罪妇一族,便是万岁对罪妇仁至义尽。求万岁降罪,罪妇万死难辞。”

辉发那拉一族不过凭她一人撑起,她死了,辉发那拉便从此再无奋起之力。放不放过,只是皇帝想不想多个好听的名声罢了。

10

未嫁从父,她听从父令做了侧福晋,最后导致家族衰亡;出嫁从夫,她从夫令,为夫操持后宫,亲力亲为,但求贤名,却遭夫厌弃,只得“娴”名,娴乃闲也,这是告诫她不要多管闲事;夫死从子,她无论如何也做不到了。在这个世上,她确实不是一个贤良淑德的好女人,还给氏族带来无尽灾祸。

这个可怕的时代何时才可以结束呢?

皇后绞断了一缕发。

皇帝称皇后疯了,忤旨断发,收回册封,废后。

11

废后靠坐在冷宫一隅。

皇贵妃道:“十二阿哥由本宫抚养。”

废后跪谢:“富察皇后一事,罪妇深感罪恶涛天。如今罪妇伏法,不求苟活,罪妇只求十二阿哥庸碌地走完这一生,万谢皇贵妃娘娘慈悲怜悯。”

皇贵妃道:“你害死了孝贤皇后,本宫不会动你的儿子,但是你必须偿命。”

废后称是。

皇贵妃道:“听容妃说,你记录了后宫所有嫔妃的名姓氏族,包括贵人、答应、常在,怎么本宫在名单上没有看到你?”

废后道:“罪妇无颜留名于世。”

眨眼间,容嫔晋升容妃了。

皇贵妃离开时留下了一张纸,纸上道:“辉发那拉氏,名苋,善词赋,系侧福晋出,生母难产而亡,自幼养于嫡母膝下。少多疾病,母以贱名唤之。年十岁,慈母见背,年十三,攀附乌拉那拉氏,入侍宝亲王藩邸,为侧福晋。”

珂里叶特氏前来探望废后,望废后指点迷津。

废后道:“圣祖十三子怡贤亲王死于鹤膝风,其嫡子死于附骨疽”。

《医宗金鉴》所述,此“系调治可愈之证”,并非绝症。“附骨疽生于大腿外侧,由体虚之人露卧风,冷浴后乘凉寒湿侵袭,或房欲之后盖覆单薄,寒邪乘虚入里,遂成斯疾。初觉寒热往来,如同感冒风邪,随后筋骨疼痛,不热不红,甚则痛如锥刺筋骨,不能屈伸。”

十个月后,珂里叶特氏递来了皇五子重症身死的消息和一杯鸩酒。废后眼前恍惚见到亲子化做十二璂,用以装饰天子皮弁。

皇帝不想放权,更担心被篡位,遂亲手毁了最有能力继承皇位的皇五子。上天无眼,才会让不仁不慈之辈诞下聪敏过人之子!

她那拉氏的女人必将覆灭爱新觉罗的江山,哪怕落下一个蛊惑君主祸国殃民之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