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86 lines (63 loc) · 13.9 KB

20200928 增长职业的生涯瓶颈.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86 lines (63 loc) · 13.9 KB

本周随笔:增长职业的生涯瓶颈

最近两年创业/守业/做生意难度陡然爬升。增长职业虽市场呼声更高,但从业难度却更大。跟增长职业的朋友们线下交流,普遍遭遇瓶颈,「反脆弱性」和「长期主义」成为高频词。

交流反思中,我写了几条「增长职业的 30 岁生涯瓶颈」的 MEMO,今天摘录若干分享如下:

  • 1、赛道决定业绩上限
    • 「衣食住行」成就巨头,「贪嗔痴懒」强于变现;反观靠新平台/新技术崛起的「工具」「社交」赛道,可以阶段性快速起量,却往往陷入长期变现困难+平台对手的围追堵截,最终慢慢腐朽。
    • 因此,我做增长职业的朋友里,混得最好的那一拨,在移动互联网的黄金十年里,前半段生涯依靠勤奋+「鸡贼」,在「贪嗔痴懒」型项目做获客增长,业绩优异;后半段生涯跳槽到垄断/寡头平台或现金牛项目,完成商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变现。
    • 反过来,前半段若做平台,缺基础设施(关键是支付)、缺方法论、缺熟练工,还有诸多道德和法务上的束缚,纵然努力仍容易沦为先烈、炮灰;后半段如果加入成熟赛道(eg.游戏、社交、电商),也难有石破天惊的立功机会。
    • 还有些赛道的增长,与增长职业关联性低,先天地取决于其它外部因素。比如,你如果做视频网站的付费会员增长,会发现优化投放、做 Landing Page、调 A/B 测试、上深度学习,都不如自制了一部年度爆款网剧/网综的贡献度大。
  • 2、太多观点,太少事实
    • 行业爆发时,业内分享活跃,各路观点迸发如诸子百家;待行情降温,沉淀下来的正确观点(此时已可判定为「洞察」)不及 1%。阿猫阿狗也能上台说两句的时代落幕了。
    • 增长本身就很敏感,拼的是认知和资源的不对等。愿开诚布公者,多是早期团队拿来套融资、壮声势,鲜有成熟企业无事自报商业机密(我几个热衷社交的增长职位好友,加入头条后就沉寂了)。不像技术圈的交流,大多直接开诚布公,甚至做成开源组件,全行业一起进步。
    • 诸多观点彼此矛盾,容易脱离剂量谈毒性。譬如:「产品为王」VS「渠道至上」;「活动发奖应该阳光普照」 VS「集中资源打造豪华锦鲤」;「早期做 MVP 讲究快糙猛」VS「给用户良好第一印象的机会只有一次」;「小额投放,逐渐放量」VS「直接投放最大剂量来衡量策略的上限」云云。
    • 真正的精准洞察,事后看来,落在自然科学领域的都符合「第一性原理」,落在社会科学领域都是逢迎人性+重演历史。共同点是:大道至简。
    • 所以做增长,很像是做股票市场,就应该远离愚众,探求本质,多读读查理·芒格,少听听跨年演讲。
  • 3、对结果负责 VS 对过程负责
    • 同是增长职能,做 Branding 操作空间大、灰色收入多、不需要或很难直接跟业绩增长挂钩;做 Growth 则需要完全对每一项改动负责、归因、反复迭代,成绩能被量化和比较,个人收入与实际业绩强绑定。前者出入高大上场合,光鲜亮丽;后者在报表堆里加班,灰头土脸。
    • 增长是多重因素的向量和,包括但不限于红利、政策、巧合、竞品犯错、肯花钱、狗屎运。再有能力,也无法承诺不受管控的客观因素。「对结果负责」是增长职位的良好愿景,却是充满变数玄学的旋转窄门。
    • 麦肯锡的创始人,就是在亲自下场给客户执行咨询方案后累瘫,郁郁而终的;他生前最后的嘱咐是:公司以后只做方案策略,执行层面绝不再亲力亲为。
  • 4、独家资源/内幕信息 > 选择和努力
    • 从平民素人揭竿而起也能颠覆行业,到资本进场收割成熟产业,个人的选择和努力价值在不断被稀释。
    • 你想出惊世骇俗的产品 feature,不如巨头照抄+资源注入;你清北复交常青藤毕业的战略分析能力,不及体验生活的富二代同事打几个电话搞定渠道和客源。
    • 选择离钱最近的那些行业(比如网贷、币圈)时,如果你预先知道谁家有国资背景、「免死金牌」,就能大概率避免莫名其妙踩红线、暴毙;如果你提前获悉资本敲定的上市时限,就多少能判断可花费的预算量级、将承受的业绩压力、有多少「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5、难跟时间交朋友
    • 政客、医生、律师、教授在全球范围内都是越老越赚钱的职业,主要因为它们的专业知识从长期看来,不会发生剧烈变化,所以经验履历和自身价值是强相关。
    • 做增长则不然,如前所述,拼的就是认知和资源的不对等。正确的认知,会随着成功实践而对外扩散;稀缺的资源,会被敏锐市场的无形之手调剂配平。「Growth Hacks」变成行业通识,小众技巧演化成常规手段,最后渠道和方法论均失效。
    • 行业总会日趋成熟,用户也不会永远犯傻。曾经风光无二的权限漏洞、私域裂变、大数据杀熟的路子如今就被堵死,从业者必须另觅他法。在缺少新技术新平台的时候,这件事难且未知。
    • 被资本催熟的行业,风口变化迅猛,生命周期被压缩。本身就不利于企业和个人的积累沉淀。
    • 所以业内的「增长明星」都是各领风骚三五月,穿越周期是奢望。像我这样写完《增长黑客》给行业贡献四五年才过气的,也就是运气好。我现在自身的所有输入输出,也早已尽量剥离时效性过强的新闻或观点。我认为如果再写书,长销 50 年胜于畅销 5 年。
    • 如今,我不做流量代运营,但更关注零售快消的商业本质;我不关心平台扶持短视频、vlog 的策略调整,但对成熟的好莱坞工业体系产生浓厚兴趣;我不去追 36氪、Product Hunt 冒出哪些新的模式,但思考倘若有下一个类似移动互联网的巨大机会,历史将如何再度上演;我不写微信公众号博取转发和「在看」,只在这封你们每周收到的一对一 Newsletter 里沉淀真实想法。
    • 套用巴菲特的一句话,「如果一个技能/观点不值得被持有十年,那么它就不值得被持有一天」。

写了半天增长职业会面临的生涯瓶颈,具体怎么破局呢?今天篇幅太长,留待日后分解。

公告&求助

  • 为一位大佬朋友的项目招聘增长相关岗位负责人。法律互联网服务平台,B轮 融资,产品已跑通,正向营收,手握全国稀缺资源,北京办公地点极高逼格。JD 见这里
  • 目前需要【信息流运营负责人】和【市场品牌负责人】。如果你有其它增长独门绝活,也可以投递。
  • 简历+个人介绍,发送到 fanbingx@gmail.com(或直接回复我的 Newsletter)。

本周精选:

【言论摘录】

  • 想看medium的付费文章,在twitter上转发分享一下,点击分享链接就可以看到全文了。隐身模式也可以访问这个付费的内容。真是个神奇的操作。 —— via @loverty // 亲测有效
  • 分享几条字节跳动便签本下面的职场 tips: 1、内心阳光,信任伙伴; 2、乐于助人和求助,合作成大事; 3、对外敏捷谦虚,ego小,听得进意见; 4、敢当面表达真实想法; 5、能承认错误,不装不爱面子; 6、实事求是,暴露问题,反对“向上管理”; 7、准确简洁、直接,有条理有重点; 8、自驱,不设边界,不怕麻烦; 9、有韧性,直面现实并改变它; 10、拥抱变化,对不确定性保持乐观; 11、始终像公司创业第一天那样思考; 12、不断提高要求,延迟满足感; 13、在更大范围里找最优解; 14、不放过问题,思考本质; 15、持续学习和成长; 16、直接体验,深入事实; 17、不自嗨,注重效果; 18、能突破有担当,打破定式; 19、尝试多种可能,快速迭代。 —— via 《吾尾尾_@即刻App》
  • 必须认识到,收入并不是跟技术水平、辛劳程度匹配的,在好一点的环境,技术水平、辛劳程度跟收入的匹配程度比较高。但在人情环境浓郁的地方,人情 / 人际跟收入的匹配程度一定是高于技术和付出的,并有很多堂而皇之的依据来说明你配得上或配不上多少收入。 —— via @im2gua

【产品/商业/增长】

【效率/思维/成长】

  • 《不容分心》一书的作者尼尔 · 埃亚尔(Nir Eyal)建议设置清晰的标志,让孩子们明白什么时候不能打断别人。Eyal 先生建议找一顶你能找到的最疯狂的帽子ーー他称之为集中王冠。他说: “当我女儿看到我戴着这顶帽子时,我不需要打断我的电话,向她解释我很忙,因为她知道这顶帽子意味着爸爸在工作,不能分心。”。 —— via 《You Can Get Focused (Hint Put Down That Phone)》
  • 大多数决策属于可逆的“双向门”型,对于这类决策,不需要太过小心翼翼,你可以先做决策去做,如果结果错了,那你还可以重新做决策。 —— via 《贝佐斯如何识人、留人与管人》
  • 写出一篇朗朗上口的文章,尽量不要使用长句式;短句式尽量由熟词和字组成,短句式可以造成词边界效应(标点符号相当于字母阅读中的空格,一般中文里面是被跳读的)便于分词,熟字词可以缩小认知加工时间。 —— via 《📖 怎么一目十行读书》
  • The Double Life of Productivity’s Most Famous Doctor // 我关注的 YouTuber 小哥的效率生活分享,这篇收费帖子怎么免费看全文,见上方言论摘录第一条。

【投资/兴趣/其它】

  • 如有人十几年都成功预测房价会涨,尽管结果都正确,但没有反向结果预测成功记录,可信度打折。 —— via 《hozhi@即刻App》
  • 你的代码就是最好的说明文档:注释块比同行注释强。注释是讲代码故事,增加背景信息,不是重人工翻译一遍代码已经说了的事。 —— via 《编程箴言 40 条》

【本周买了啥好东西】

  • Apple Watch 吊坠项链保护壳:碍于充电麻烦因素,我选择佩戴小米手环,此前放任 Apple Watch 吃灰。偶然发现淘宝这个小物件,套上之后能把腕表变成好看的吊坠/怀表款式,挂在背包上,别有趣味。

【本周推荐的图书/影音】

  • 《Addiction by Design》:英文版,网友推荐,从微观到宏观地讲了赌场装修和机器运作是如何影响大众的。(看豆瓣评论)中文版引进失败,我是通过前两期介绍的 zerodaybook 这个服务翻译来看的。进度一半,读完可以分享下收货。
  • 《异兽魔都》:2X 速完成补番,讲述人类与魔法师对立世界的诡异世界,非常邪门,就像是罪恶都市 + cult 版千与千寻 + 铳梦 + 伊藤润二。豆瓣评分 9.2。
  • 《下辈子我再好好过》:《JUMP》连在同名漫画改编,夸张演绎日本「探探人群」的搞笑日常,女主出演过我喜欢的假面骑士作品。豆瓣评分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