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New issue

Have a question about this project? Sign up for a free GitHub account to open an issue and contact its maintainers and the community.

By clicking “Sign up for GitHub”,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and privacy statement. We’ll occasionally send you account related emails.

Already on GitHub?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对数字孪生的理解 #138

Open
xuya227939 opened this issue May 9, 2022 · 0 comments
Open

对数字孪生的理解 #138

xuya227939 opened this issue May 9, 2022 · 0 comments
Labels

Comments

@xuya227939
Copy link
Owner

xuya227939 commented May 9, 2022

数字孪生

来源

1991 年, David Gelernter 出版了《 镜像世界》,首次提出数字孪生技术的想法。 但是,Michael Grieves 博士(后来在密歇根大学任教)于 2002 年第一次将数字孪生概念应用于制造业,正式宣布数字孪生软件概念的诞生。 最终,美国宇航局的 John Vickers 在 2010 年引入了一个新名词 “数字孪生”

但其实,在更早之前,已经出现了利用数字孪生研究物理对象的核心理念。 实际上,可以说是美国宇航局在 1960 年代太空探索任务中就率先使用了数字孪生技术,每一艘宇宙飞船都有一个完全一样的复刻版本留在地球上,供美国宇航局人员研究和模拟,以便为机组人员提供服务。

含义

数字孪生是充分利用物理模型、传感器、运行历史等数据,在虚拟空间中完成映射,从而反映相对应的现实物理设备的生命周期过程。数字孪生是一种超越现实的概念。

小结:在当今的世界,我认为已经可以实现

工作原理

数字孪生是一个虚拟模型,用于准确地反映物理对象。 所研究的对象(例如风力涡轮、工厂、钻井平台、飞机等)会配备各种与重要功能领域相关的传感器。 这些传感器产生与物理对象不同方面的性能相关的数据,如能量输出、温度、天气条件等等。 然后,这些数据将转发到处理系统并应用于数字副本。

获得这类数据后,虚拟模型就可以用来运行模拟,研究性能问题和生成可能的改进,最终目的是产生有价值的见解 - 而见解又可以反过来应用于原始物理对象。

小结:利用传感器传输数据模型到处理系统,处理系统产生数字画像,最终带来的价值是无穷

应用场景

  • 发电设备设备
  • 大型物理结构系统
  • 制造业
  • 医疗服务
  • 交通行业
  • 城市规划

未来

数字孪生拥有着无可限量的未来!借助下面一段视频,我们可以想象一下

mechanical-arm.mov

可以延伸到具体场景的思考,硬件上插入传感器,进行动作模组的捕获数据,把数据传入到后台,前台读入数据,在界面上渲染,硬件上的交互进行数据实时性传输,前台可实时看到动作交互,是不是很炫酷,目前该想法在一些建筑公司上,有简单的实现,比如室内大屏可视化,对百叶窗的简单开合等

可以分位两个维度上来看,一个是物理世界,一个是数字世界,通过传感器把两者之间的壁垒打通,下面也会讲到跟元宇宙之间的差异

Web3.0

来源

Web3.0 是关于万维网发展的一个概念,主要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加密货币以及非同质化代币有关系。与区块链有关的 Web3.0 概念是由以太坊联合创始人 Gavin Wood 于2014年提出,并于2021年受到加密货币爱好者、大型科技公司和风险投资公司的关注。此外有人提出与 Web2.0 有关的 Web3.0。

含义

这里简单阐述下我对它的理解,Web3.0 时代,万维上的信息可以直接和其他网站进行一个交互,利用区块链的特性,完成信息的读取、写入、防篡改、去中心化,突破了与当今各大互联网企业形成的行业壁垒,加速了信息的发展,用户的数据完全是由自己拥有,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在微信上的信息,是存储在腾讯公司上,而不是在你自己手上。所以 Web3.0 是为了解决该问题而诞生的,在 Web3.0 时代,不再有地主,而是所有农民基于“共识”,集体开荒了一块新的土地,在这个土地上,每个人都有产权,根据自己的贡献,比如是否参与了开荒或者耕种,或者是否进行了浇水或者收割,包括最后的存储,买卖,只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有贡献,就会根据相应的贡献值获得收益。这是 Web3.0 理想的状态,利好互联网每一位公民,也就是所谓的互联网乌托邦

演进过程

Web1.0 -> Web2.0 -> Web3.0

Web1.0

信息是只读的,意思是用户只能浏览器互联网企业给你提供的内容,你没有互动或修改的能力,所有能力都是平台给你提供,你只能查阅

web1 0

Web2.0

信息可互动,也可以修改,内容创造有用户来产生,内容发放、控制、收益分配,由平台来控制,这就是所谓的平台化

web2 0

Web3.0

去平台化,也就是内容创造、发布、控制、身份、收益,都是用户来决定

web3 0

未来

透析 Web1.0、Web2.0 的弊端,理解 Web3.0 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产生,后面如何发展,个人认为太过理想化

NFT

含义

全称为Non-Fungible Token,指非同质化代币,是用于表示数字资产(包括jpg和视频剪辑形式)的唯一加密货币令牌,设计原理是可以买卖。

小结:对NFT可以理解为是区块链技术的一类场景应用

应用场景

wecom-temp-b2df82ec0928335e88a3468c7d30eccf

区块链

来源

区块链起源于比特币,2008年11月1日,一位自称中本聪的人发表了《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一文,阐述了基于P2P网络技术、加密技术、时间戳技术、区块链技术等的电子现金系统的构架理念,这标志着比特币的诞生。两个月后理论步入实践,2009年1月3日第一个序号为0的创世区块诞生。几天后2009年1月9日出现序号为1的区块,并与序号为0的创世区块相连接形成了链,标志着区块链的诞生。

含义

狭义区块链是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链式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广义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编程和操作数据的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

小结:Web3.0、NFT、元宇宙,底层逻辑的交易保障,为钱包(身份),提供了可能性

元宇宙

来源

元宇宙一词诞生于1992年的科幻小说《雪崩》,小说描绘了一个庞大的虚拟现实世界,在这里,人们用数字化身来控制,并相互竞争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到现在看来,描述的还是超前的未来世界。 关于“元宇宙”,比较认可的思想源头是美国数学家和计算机专家弗诺·文奇教授,在其1981年出版的小说《真名实姓》中,创造性地构思了一个通过脑机接口进入并获得感官体验的虚拟世界。

小结:从最开始1992年的科幻小说《雪崩》,到近几年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出版的电影**《头号玩家》,无不阐述一个理念,那就是,通过一个接口进入虚拟世界,最终要解决核心问题之一,如何让人类拥有同等的触摸**,甚至是生理上的体验

含义

元宇宙是与现实世界映射与交互的虚拟世界,具备现实社会体系的数字生活空间。

小结:本质上在现实世界中做的任何事情,理论上在元宇宙都是可以实现

应用场景

  • 加密数字凭证
  • Web3.0
  • VR/AR/MR

这里重点阐述下 Web3.0 和元宇宙之间的差异,Web3.0 可以理解为行业表达,元宇宙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公众表达,两者本质上的差异并不是很大

未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E34y1h7pg

通过这段视频演示,我们可以想象未来的一切方式,工作,生活,都在虚拟世界完成,简直太美妙了!

参考文献

  1. 什么是数字孪生 IBM
  2. web3.0 指的是什么?未来将有怎样的发展? 知乎 律动BlockBeats
  3. 初步认知Web 3.0、NFT、元宇宙 和讯网 张栋伟
@xuya227939 xuya227939 changed the title 对数字孪生的思考 对数字孪生的理解 Mar 27, 2023
Sign up for free to join this conversation on GitHub.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to comment
Labels
Projects
None yet
Development

No branches or pull requests

1 particip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