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68 lines (42 loc) · 3.6 KB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68 lines (42 loc) · 3.6 KB

出国申请总结(Computer Science)

第二篇:寻找目标

出国申请项目划分

研究生申请自然分为master和PhD。

值得注意的是,master还分两类:

  1. 就业型硕士,也称为专硕 (professional master)、授课硕 (course-based master)
  2. 学术型硕士,也称为thesis-based master,这类项目的学生往往选择毕业后继续读博
  • 我个人观点是,PhD申请者如果满足以下条件,以学术硕作为跳板或者保底也是很不错的:

    • 申请条件准备地不够充分
    • 对海外的老师缺乏了解
    • 缺少海外推荐信
    • 愿意多读两年
    • 愿意多经历一次申请季

    毕竟,在国外多呆两年之后,拥有的资源和视野肯定大有长进。

大多数学校的MSCS项目属于以上两种的混合(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要读成哪一种),绝大多数学生会选择读成就业硕。

不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允许入学后读成任意一种并不意味着申请的时候可以把自己塑造成任意一种申请者,举例:

  1. Stanford MSCS只按照就业硕招生,虽然进去以后可以读成学术硕。
  2. UT Austin MSCS只按照学术硕招生(至少今年大概率如此),虽然进去以后可以读成学术硕。

遇到这种情况,请注意准备不同的文书。

学术硕的申请参考PhD,虽然标准有所降低,但是指标的构成基本上是一样的。

申请者需要想明白的两个问题

  1. 要不要出国?
  2. 要不要读博?

以上两个问题都非常难以回答,我甚至会建议本科新生早日思考这两个问题。

在这里我只能提供几个建议帮助大家思考:

  1. 不要从众!!!
  2. 不要试图复制他人的路线
  3. 丰富经历,多观察,看看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生活分别是什么样的。尤其是,不要对学术界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读博一定要慎重,之前我问一个同学为什么想读博,给出的原因一看就知道是对学术界心存幻想
  4. CS PhD毕业后大多去往工业界,想找教职的同学一定要及早了解目标院校的教职申请难度,以及考核标准。
  5. 克服社恐,多和学长学姐还有老师交流。毕竟,别人最多只能不理你,所以主动提问并不会有什么损失。而且,作为过来人,大家其实都很理解
  6. 有意识、有目的地逛论坛,一亩三分地、知乎、豆瓣都是不错的平台,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不知道从哪逛起,那就搜搜四大的就读体验或者诸如“2022Fall都申请了哪些MS/PhD”也不错呀
  7. 尽可能找到同样想出国的同学,尤其是,方向比较相近的,比如说硕士申请者找硕士申请者,两个人实力接近其实更好,更有共同语言。信科风气给我的感觉很好,大家互帮互助,不会内卷;不过,实话说,水平相近的同学的方向基本上也都各不相同,所以就找相近的就好了,相同的也比较难(大概这也是没有内卷的物质基础之一吧)

想明白了之后

我个人对以上两个问题的答案分别是:

  1. 出国
  2. 不读博

此外,由于我实在太过喜欢CS,所以我的目标就剩下所有学校的Master of Science in Computer Science (MSCS)项目,也就是,最正统的那个CS就业硕项目。

写在最后的建议

有的同学PhD也申请,就业硕也申请。这明显是连未来的大方向都没考虑清楚。

往小了讲,这会在申请季大量消耗时间。往大了讲,这意味着未来的方向随着申请的结果而发生重大改变。

不要这么做。

接下去,就是选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