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97 lines (70 loc) · 8.49 KB

影响量化评估的两个要素.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97 lines (70 loc) · 8.49 KB

影响量化评估的两个要素

前文介绍了“看得清”,你可能会想,看得多清才算是清呢?多清才足够呢?本文就聊一聊影响量化评估的两个要素。

一个案例

HR老板问:这个月招聘工作咋样啊?
HR:招了3个人(可计数的实物)
HR老板:对业务有什么帮助吗?(抽象的价值)
HR:帮助挺大的,解决了那个团队没有前端开发的问题
HR老板:我是问你价值,对项目有啥帮助吗?
HR:因为招的是还没经验的实习生,这个月还没什么明显产出,老员工带新员工自己效率还降低了,影响了项目进度
HR老板:你的意思是负价值吗?
HR:以后培养好了,肯定对团队有帮助的(一件事往往包含短期价值和长期价值)
HR老板:这个帮助的价值是多少?
HR:那个项目以后做完了可以盈利1个亿,没有这几个人,肯定做不完。招聘的价值就写1个亿吧。(确实能找到关联的数字)
HR老板:这怎么行?!哪部分是这几个新员工做的啊?
HR:我让他们写日报给我,让他们写清楚每个人产生的价值(写日报增加了成本)
实习生:我也不知道我做了个页面的价值啊,我觉得这个页面挺重要的,要么就5000元吧。
HR:隔壁团队花了3天做的页面,和我说5000元。你这个就花了一个上午,怎么就5000?(基于投入成本来评估价值)
实习生:两个系统不一样啊,这个系统用了新的技术,运行更快了。(基于效果来评估价值)
HR:更快了也不值这么多吧,你再想想(价值评估难以达成一致)

这里不是要黑HR(爱奇艺的HR、行政真的特别好),只是招聘是一个十分常见的事情,希望每个读者都可以理解量化评估的难点。大致有:

  1. 很多事情的价值是长期的,短期价值不明显,甚至有可能是负的。预测未来的成本很高,甚至是不可能的
  2. 很多事情的价值是通过价值网络产生的,也就是说一件事情本身独立存在时是没有价值的,当加入到另一个网络时就会产生价值,很难说一个节点的加入可以增加多少价值。例如一名出租车司机加入网约车平台,对平台的价值。
  3. 即便是同一个功能,不同人也会有不同的价值感受

概况来说分为两类。首先是量化评估受到成本的制约,其次是价值评估难以达成一致。接下来一个一个解释。

制约量化评估的首要问题是成本

KPI刚刚在国内流行的时候,我参加过一个公司培训。

讲师:KPI一定要可以衡量,不能是模糊的。例如“实现增长”就不是一个好的目标。

某位同事提问:我觉得有时候我做的事没办法评估,怎么办?

讲师:肯定是有办法评估的,没有什么是不能量化的。你不能量化是你没有好好思考。

这位同事还是一脸疑惑,但再接着问就很尴尬了,因为讲师的意思是“你不能是你水平不够”,再问问题更显得自己水平不够,而且还显得自己不愿意动脑。

之后的几年我一直在思考“没有什么是不能量化的”这句话,直到学了经济学之后,我得到的结论是:我不知道世间万物是不是都能量化,但是我确定量化是有成本的,很多时候还是容易被人忽略的交易成本。

拿量一个物品的长度为例。做一张桌子,你需要控制桌子腿的长度,用卷尺量误差在1-2毫米,这就足够了。但在生产线上生产iPhone,为了保证原器件长短误差在千分之三毫米(芯片要在纳米量级),就需要花大量的钱去提升工艺技术了。

如果没有成本这个因素,很多事情上人们可以为所欲为。但正因为有成本这个因素,所以:

  1. 即便我们很有钱,也不会用顶级数控机床去做张桌子,因为成本太高了,不划算
  2. 大家都想生产利润很高的高端产品,但是没有家家都是高端产品企业,因为成本太高了,体现在买不起高端产品的生产机器,或者雇不起高端产品的专家

不只是测量物体,衡量工作也是同理。量化评估需要调研、记录、分析、汇总,首先是需要花时间。特别是当评估需要依赖其他人或团队时(其他人又可能需要依赖其他更多的人),沟通讨论的时间更难把控。其次维护这套流程也要花时间,例如监督大家真的认真记录了工时。即便是采用自动化,开发和维护自动化系统也是需要花钱的。算一算量化评估的时间有可能已经超过了做事情的时间。

成本限制了你会怎么做,成本限制了你能做什么。

个人主义的主观价值论

我们的工作中除了量化实物,更多遇到的是量化做一件事的意义,或者说一件事的价值。

  1. 你提出了一个创意的价值是多少?
  2. 你帮助同事修复了一个故障的价值是多少?
  3. 你开发了一套风控系统的价值是多少?

如果你在思考这个问题,实际上你正是在估值。你估值的依据是什么呢?别人的估值结果和你一样吗?接下来我们介绍一下“个人主义的主观价值论”的观点。

主观价值理论(英语:subjective theory of value,简称STV)是经济学的价值理论,认为产品和服务本身并没有经济的价值,而是由于个人对它们的需求才有价值存在。而这些价值是依据购买者肯为此付出多少代价(如货币)来计算的。由于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求和情况,因此,所谓“正确”的经济价值或价格在客观上是不存在的。

————Wikipedia

主观价值理论认为:

  1. 个人估值是个人的估值,不是集体的估值。集体不会感受,不会思考,也不会评估,做出个人估值判断的一定是个人。我们要知道集体不会做任何的事情,机构也不会做任何的事情,学校、机关、民族都不会做任何的事情。我们所说的,我们口头上喜欢说的哪个集体、哪个机构、哪个组织做的什么事情,其实最后都是个人做的。
  2. 它是主观的,绝对主观的。并不存在什么客观的估值,如果没有了人,世界上的财富就没有价值,价值都是人赋予的。
  3. 个人估值不是以个人的愿望为基础的,而是以他所愿意放弃的其他商品的数量来计算的。这是以行动为基础的,而这些行动是可以观察到的。

一瓶600mL的纯净水的价值是多少?对于电脑前的你来说,可能2元吧。但假设你身处景区里,这瓶水价格变10元了,你口干舌燥,你会买吗?你可能不会买,因为你觉得不值10元,可以坚持一会儿,出了景区再买。但同时你看到也是有人买的,说明有人的想法和你不一样,他们觉得这瓶水的价值大于10元。那么这瓶水的客观价值到底是多少呢?

主观价值论认为这瓶水的客观价值是不存在的。主观价值论认为你花不花时间、用了多少心思、花了多大的投资,这本身并不重要,最关键的是你能不能把它卖出去,你能不能适销对路,有没有人需要你生产的产品。在商品经济里面,是结果导向、需求导向,如果你生产的产品没人要,那么不管你投入多少资源,花费多少劳动,它也是不值钱的。所以主观价值论能够更好地指导生产,减少浪费。

总结

我的意思就是别量化了吗?不是的,量化评估很有用,是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1. 从产品、策略迭代的角度来看:更好的理念可以优化分析效率,优化量化评估效率,优化量化评估成本,优化量化评估准确性,又可以给我们带来新的理念。当然了“正反馈”也意味着如果你做的差,就会导致链条中其他步骤做的更差,形成恶性循环。

量化评估

  1. 从资源配置角度来看:钱、人力、空间、时间资源是有限的,“我全都要”很多时候是不可能的。要想知道资源应该怎么分配、下一步怎么优化,就需要衡量手段,特别是衡量变化的手段。

我全都要

技术可以提高,但理论的极限无法突破,不要做徒劳的事情。

我们所能做的事情,不过是在边界内找到相对好的答案。

     ————吴军 《谷歌方法论》

参考

《薛兆丰的经济学课》第29讲:个人主义的主观价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