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337 lines (169 loc) · 40.2 KB

2020.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337 lines (169 loc) · 40.2 KB

2020全年所作文

上两年大学的总结

上大学两年,我发现自己会干的事情无非就是解几个别人也会解的方程,临近考试,背一些别人也会背的方块字,平时生活,看一些别人也会看的书,讲一些聊胜于无的话,千篇一律的生活,就这样重复了七百多天。做这些事情,需要的似乎仅仅是一个生而为人的身份,而不太需要身为人类所应该运用的智力和理应发挥的潜力。

从前的我一直以为,进入大学的生活,就相当于武侠小说里写的那样,进入了某个少林门派,然后在里面潜心修行几年,就会得到一些绝世武功的秘籍,再结合自身特点,发展出一独门绝技,直到把它练习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得到各个德高望重的前辈的认可,才算修行结束,可以下山,救死扶伤,拯救乱世。现在看来,两年前,我更应该选择上山当和尚,比起大学,毕竟那个地方才充满武侠小说里的气息。

再过两年也就差不多该离开这个地方了,满怀希望,空手而归。有人会讲,上大学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学会学习的能力,懂得自己学习,也有人讲,大学生活的意义非凡,黄金四年,要学会生活与学习并重,知识与实践结合。一想到,类似的说辞对所有人都如此要求,不免感到牵强,如同纸上谈兵般,难于实际,也懒于实际。

看书的时候,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圣人君子,事事都要追求一种至高境界,为了提高自己,把自己变得完美而读书。可实际情况却难逃惯性作用,一不留神就把书上的建议抛到脑后,一激动就“原形毕露”,回到解放前了。为改掉陋习所做的种种努力,恰如雪崩,本来就不牢固,一受外界刺激就崩塌了。后来我也知道了,大千世界,人山人海,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绝大多数人都是具有食色性这种动物精神的普通人罢了。更何况自己还有诸多缺点就像慢性疾病,哪是三天两觉就能治好的。由此看来,个人读书的目的恐怕不是为了取悦别人,只是想以取得一种心理上的优势,来弥补在实际行为上出现的不和谐。每当此际,鄙人深切洞悉,自己属于何种可怜的物种!

在念小学时,一位非常和蔼可亲的语文老师,曾说,将来我一定会在语文上出彩。她确实是位非常好的老师,我之所以这样讲,绝不仅仅是因为她的鼓励,而是她曾多次严厉批评过我。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她是怎么看出来的,也不清楚她为什么要那样说。小学我每天坚持写日记,内容写得很严肃,完全没有童年时期该有的那种纯真与快乐。如果她想鼓励我,写出一些阳光灿烂的日记来,也完全没必要采用那种论断。不过,现在能够经常翻书看书,心里想着要读哪哪本书,其中大概也有不想辜负老师那番话的缘由吧。

我的20岁,没有十年。上大学以来,一直有一个想法,就是,现在我就辍学,我会不会将来变成工作特别辛苦,报酬还少得可怜的劳动人民呢?卢梭在他20岁那年,开始大量的阅读书籍,为他后来的写作增添了不少色彩。在大学里,有一段时间,我一度想过休学一年,甚至辍学,跑回家去关起门来看两三年的书,是那种把看书当作自己白天工作的全部内容的看。不过想法仅仅是想法。我的20岁,却划水似的,结束了。

整日忧愁的自己,这个忧啥时候可以变成优?看一点闲书,偶尔也会迟疑,看这些于不远的明天有何用处,写过一点闲文,随着时间推移,渐渐怀疑,写这些东西又于自己将来有何用处。文字表达,张扬情感,确实可以解放人,给人细腻生活的感觉。有人写作,写的越多,自身就越解放,这都是在讲其好的一面,但也有人写作,是对过去记忆的加强,书写昨日种种的同时,封闭自我,难成今我,还有人写作,集二者于一体。第三种人就最是我了。生活同写作一般,需要耐心,我对生活的耐心,便是靠感受来弥补事件的贫瘠,有时仍过于妄自菲薄,在现实生活中时常把自己当成一完全的废物,有时过于自信,像只气球,怎么沉都沉不进海里,怎么飞也飞不破苍穹,只能漂挂在天空,虽是自己,却难以自己。在鄙人的感官世界里,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稍有思想活动,不是冷暖更多,便觉水深火热。

成长的机会,就像银河,单个看来并不引人注目。直到错过了最后一个,人们才开始追悔莫及,只有那时,觉悟才仅仅是觉悟,而不再提供新的机会了。

-于2020.01.09

铭记使命

不辩晨昏的乌鲁木齐,习惯上让人忘记为自己能受教育而奋斗。

-于2020.01.15

观一只猫翻垃圾桶有感

幸福的猫们的幸福大致相同,不幸的猫们的不幸大相径庭。

-于2020.01.20

静水流深

Still water run deep

静水流深

Someone should be like water ,being still and running deep .

有人应该像水一样,静而流深。

-于2020.02.09

Keep going

Even if you shouldn't, you're still fighting. Although it's impossible, keep going.

-于2020.03.01

持志

持常志,常持志。艰难困苦,终于持志。玉汝于成,始于持志。

-于2020.03.02

读书使人思想上趋同

对于梁文道,在阅读他的书的过程中,我想知道这是一位读过多少书的人。当时我不知道他长相,后来亲眼见到他本人(电视上),内心大为失落。原因是,一个文字功底不错,感情细腻,懂生活也懂读书的人,怎么剃了个光头,额头还大大的。其貌不扬是中肯的评价。但为什么在阅读他的文字过程中,会有种亲切和蔼的感觉,感觉这像是一位上了年纪的大家才能写得出的文章。可事实不是。我想这样的原因大概是,我也读书,他也读书,大家都读,而读书呢,读书到一定的程度,最后会导致人的思想情感趋同。所以就单看他写的东西,而不看他这个人的其他,读者总能很好地欣赏自己关于这个人的一切有趣信息。在见面之后,这份对作者的尊敬就很大程度地取决于作者的个人魅力了。

-于2020.03.07

时间其实是一副放大镜

最初,大家在一起不谈资质,不谈物质,不迁就别人,只表达自我,也无所谓利益,这样的一群人,年轻,大家在一起年轻,生活,大家在一起生活,如果用奋斗这两个字来形容当时的状态,这不算娇柔做作的话,那么,奋斗,大家也一起奋斗,都在同一片天空,同一个巴掌大的地方,同样的青春年华,长大。后来的结果也许是,一晃几十年过去,人与人之间,就像隔着一个巨型鸿沟,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见着了人,惊讶,也不惊讶,说话,也不说话。看看你我,再看看他,我们所谓的奋斗?从此作罢。

-于2020.03.08

习惯习惯的力量

每日早晨醒来的第一个想法是,昨天晚上真的应该早点休息..如此反反复复,这个想法大概有了几年的时间未曾中断,这个习惯同样有了几年的时间不曾改变。

-于2020.03.14

Try Harder

As far as I’m concerned, there is one thing I should try my best to make which makes the gravity my of heart inside against deadly personal habits which rule me and even could sabotage all efforts I ever made. Unless the doer extremely makes up his mind, the situation would never get better than ever. And I won’t make any true progress before that.

To be a better man, who doesn’t want to? Nevertheless how many does it? Performing a longtime habit of benefit is the key way to approach The Better Man. Not everything in this world is equal in an ordinary day but time, I love the quote as the fact I’ve been experiencing:" Luck is like a bus, it comes and go's, the only way you're to get on is to be prepared and have your ticket".

Hope the world is worthwhile to adapt.

-于2020.03.21

短写常感

仿佛,那里存在一份伟大而必要的事业。于不远处的将来,需克服数不清的艰难险阻,守得月开见月明,而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才有得以担当此任的充分条件。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实现了物理上的不可能,仅凭一脑思绪,即将过去种种与将来紧密联系,过去,兴衰,发展,天时地利,于个人陋习的比较而言并不起决定作用,长远来看,后天的觉醒,行为,更为重要。比起已经错过的,无法再进行弥补和修正的日子,只有倍加珍视和把握当下更为实际。有多少人,在前面,然后又后面,有多少人,在后面,然后又前面,又有多少人,前前后后,始终抬不了头,见不着面。

午夜街头的霓虹灯,冰冷而缺温度,街上人的陌生也到了一天里的极大值,彼时只想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比肩接踵进了小屋,与朋三杯两盏淡酒,仍敌不过晚来风急。奈何。生活,果然不能自我感觉良好。

-于2020.04.03

今天要进步

今天,是历史的进步,也是进步的历史。相较于昨天,前者造福同时代的所有人,相较于明天,只能是后者。

历史的进步:是过去到目前为止所取得的进步,是对过去历史的总结,是一块里程碑。

进步的历史:是站在将来的某个时间点来看,当下是用来进步的,是站在一定的历史的进步上,以进步的姿态形成一段历史。

-于2020.04.20

关于“我的”几点陈述

理想信念始终是不够坚定。我一直走在自我救赎的路上,又经常性误入歧途,后来追悔莫及。每向前勇敢地尝试一步,心却仿似在无底深渊里沉沦,被笼罩在未知之中,倍感煎熬。我动摇的不只是信念。每次信念开始松动,我就像在用自己的双手把自己抬起,抛向空中,然后落向未知。如果迎接身体的是平地,那或许疼上些时间就会痊愈如初,但如果是刀山呢?火海呢?油锅呢?那也是一完全有的可能。我动摇的是我整个人,是我的所有,而不仅仅是我的。

读书是始终为改善不了自己本身而读。读书,倘若不抓住每一个机会去改善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是拆掉思维里的怪墙,人的状态自然一如既往,其思想上的念头并不发生于个人实际生活,除去量的积累不谈,所学所获自然不会有质的突破,纵使读万卷书,阅万万人,其结果顶多不过自我批评愈多,悔意愈多,但于实际生活仍不见改观,倒是凭空地徒增了思想负担,不如少读竟或不读,抛了书上知识,作一真性情人。倘若个人的生活实践经验足以指导个人行动,已经几十年如一日地培养和适应了一种良好的个人行为方式,并从中受益,那么书的价值更多地是提供做技术上的,而非做人方面的要求和补充了。由于年龄上的事实,我的阅历自然是少得可怜,少读或不读又会减少阅历增长的一种可能,我只能只是只有负担地读,越读越重,越重越疲劳,越疲劳越改善不了自己,越改善不了自己,越为改善不了自己而读,陷入了一种怪圈。

烦恼痛苦始终是言行之间的偏差。此处的言,更多指自我要求、自知之明,而非向任何其他方作信誓旦旦之词。偏差愈大,由其而生的烦恼痛苦就愈多,对生活的持久满足就越像空中楼阁,自我实现的可能性就愈渺小,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就愈容易被烦恼主宰,为痛苦所侵蚀。

一个问题始终是:如果一个人能认识到自己的当下行为并不与自己的个人要求、长远发展相对应,也并不为社会所崇尚,种种缘由皆可以史为鉴,但他仍选择了继续当下的行为,这种情况更多地发生在了成年人身上,比起小孩子特定年龄段的天真和单纯需要过来人引导认识,是什么原因导致成年人也无法抗拒,所以沉沦其中?

矛盾是个人的原始积累所需要的一般过程同实际需求的对经济基础有迫切要求的上层建筑之间的存在的非线性相关。这个矛盾长期不能解决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忽略了规律性,只看到了幸存者,把一个人的成功完全地归结于单方面努力,以事后诸葛亮的视角进行成功分析,以人家成功的事实去推导出成功的因素,结果无论如何推导,毋庸置疑还是成功,但那是别人,绝不是我。对线性相关的认识仅仅停留在 把别人的天分解释为一天读书读八小时,读大江健三郎,而不读村上春树。另一个根本原因是,将解释问题的合理性当成了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对事物只有一个价值判断,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仅有良好的意愿,而没有调整相应的行动,长期以往,无疑为自己铺上了一条通向地狱的路。由此,矛盾的解决得不到真正的开始,矛盾的存在得不到真正的结束。

雄心是亲身示范,在未来满足了生活的必需开销的基础上,我的注意力从此真正能够用来关注,挖掘,不断地深入认识更具普遍意义,更加一般的事物。从而避免将我的余生引向对资本的无穷尽追逐的陷阱中去。

“做难事必有所得”认识:做难事必有所得,倘若天下难事亟需解决,那做难事的价值是解决实际问题更大还是从中所得认识更大? 解决问题途径有很多,可以自己解决,也可以依靠他人解决,而从解决问题中所获得的认识,是无法简单地拿来即用,粗暴地嫁接上就能发挥同等作用的。前者要求的是术,后者要求的是道。要术还是道,因人而异,也因时而异。不过,私以为,解决实际问题就是在做难事,能把难事解决就是有所得,它的价值自然更大。倘若问题最终不能突破和解决,那也丝毫没有改变在做难事的事实,只是此时从中所得认识的价值便大于了解决问题的价值,在特定的情况下,许多具体的问题是恰好由于难有一种认识上的进步而不能突破和解决的,但这些问题一经产生了,又没来得及解决,它们就已经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影响,留下了没有解决的问题,失去了解决的最佳时机,此时从中所得认识便价值更大。

“持之以恒”理解:并非某个局部时段内的坚持不懈叫做持之以恒,更多的,要以一生来看。这就好比,一个深受市民欢迎,人人爱戴的市长,有一天东窗事发,进去了。原来竟是一贪污腐败分子。此时对他的结论怎么下?服刑期间,重新拾起多年来不曾碰过的专业知识,获得几项科学技术发明,并成功申请专利。释放出来,又一科学家。对他的结论怎么下?随着专利发明越来越多,他开始将专利卖或租给一些公司使用,财富不断积累。到了晚年,他选择了做慈善。对他的结论又怎么下?只有盖棺定论最为妥当,即他的一生结束了,最终落得个什么结果时,才能真正作出关于他一生的一个评价或结论。持之以恒与否,或许更应如此。

-于2020.06.08

当时,这就叫好

出生。小。不哭不闹。有人抱。这就叫好。

小学。爷爷。橘子树。教室里残缺的黑板。八九个学生。鲜红色的橘子果。老师炒的蛋炒饭。天上飘着的火烧云。林间叫着的布谷鸟。这就叫好。

中学。凌晨六点的闹钟。半醒半睡的早读。用力批评的老师。爱打招呼的同学。哄堂大笑的课堂。歇斯底里的课间。山头悬着的太阳。凌晨还是黄昏?无心知道。这就叫好。

大学。上午10点钟的第一节课。万恶之源的宿舍。学习和后悔没有学习的周末。寒暑假的兼职。个性装扮的学生。授之于渔的老师。懂得健身的室友。书中自有的黄金屋。朋友圈里的颜如玉。二十岁的自己。这就叫好。

-于2020.06.14

Technology

Technology is just like a rocket could send me into space, it extremely possibly gives people the only chance in their life to put a trace in the universe. There is a point that most of us need to know and understand to develop it at most and put it into practice profoundly and permanently.

-于2020.07.29

凋与坪

朽木可凋不可雕,山海可坪不可平。

可雕,不看雕,可坪,不看平。

不凋,朽木无处可雕,不坪,山海处处难平。凋也,然后可雕,坪也,所以平也。

-于2020.08.17

那年我二十一

在21岁的时候,大四,离毕业不足十个月,还没有一种可以得到雇佣的职业技能,而学习上的“优势”在某位老师眼里也只是凑合着过c语言考试,不足以让人感到前途光明。

那时,刚好赶上疫情,在家待了近一年。他不是明明考上大学了嘛?怎么又回到了家里?仿佛每天什么事都不做,开始了混吃混喝?怎么这段时间就开始在家依赖父母了?找工作还是很着急的!读书又没有特别地厉害,上了大学出来又有什么用?!个人将来能做什么工作养活自己?能过上合家欢乐、幸福美满的好日子吗?这时,就有人出来建议了。举的例子是身边的榜样,仿佛过着神仙生活,福利待遇令人羡慕。老师?除了寒暑假,也轻松自在,还能有外快。医生?月薪过万!当兵?等于挣钱!倘若他们的判断属实,那么这可以说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了遗憾-是真正的遗憾,因为自己已经错过了这些他们认为够得着的财富,并且数年的时间不再得以重新拥有。我再一次认识到,人们所看到的事实,往往是他们乐意看到的,其实与“我是谁”无关。

说实话,当时我确实道听途说了很多。刚安分下来学习,外面一来风吹草动,我就丧失了一完全的定力。其实,我不过是在家里备考一阵子罢了。虽说那时还具有学生身份,但我这样的闭门造车学习在急功近利的互联网时代,似乎已经容不得存在了。更重要的是,以周围人的眼光来看,21岁之前没有做出the big thing 或者make a difference,没有在社会上找到一个可以把自己镶嵌进去的铁饭碗,那么这样的一个人以游离态的形式在残酷的社会上谋生,能找到的大部分工作的性质其实是饱受争议的。而现在工作更难找,指不定比他们活得更累。像他们这一代人投资了教育,让下一代人接受高等教育,现在到了兑现多年教育的含金量的时候了,下一代人的状态却不能明显地反映出所接受的教育到底价值几何。倘若仍然无法突破上一代人的生活状态,即使年轻,无限可能,但在他们看来,也不过是在生活的重担尚未落到肩膀上的一种适应性的过渡罢了。只是当时,我并不明白什么才是应该关注的重点。

在这世界上,除了学校这类的象牙塔,我很难再想象出另一个可以放得下笔和纸去尽情地为自己的人生打草稿的地方了。再隔几月,便不得不直面的惨淡现实--我要到哪里去。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明明就一无所有的自己啊。最大的障碍就是恐惧,担心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会让我得到羞辱,尴尬和嘲笑。还有什么可失去的吗?我仔细想了想,然后摇了摇头。从小到大,我从接受教育上获得的一切不过是社会或学校所提供学生的一种反馈,并不属于个人,很难说这完全是靠自己争取到的,如果离开特定的环境,我想一个人很难成就自己。而学校,正是一个为数不多、成人之美的地方。

那时的我虽未毕业,却早已感到压力。近一年的时间在一种每天都在计划未来,为未来做打算的不安思绪中化为乌有。比起金钱上的开源节流,我更应该关注时间。其中最重要的其实就是,不要过度计划未来。未来总是不可预测的。你可以说计划一项工程何时开始建造,以及对应地何时完工,因为这有实用性的必要,但同样有此必要的你,未必能计划自己将来能获得怎样的生活,以及遭遇怎样的挫折,更无法估计失败对自己的影响,是一蹶不振?还是奋起直追?是怨天尤人?还是从头再来?你也无法估计父母老去的速度,尽管你现在还年轻,他们看起来也非常健康。你无法预知自己的心情真正会如何,即使天气预报让你知晓了明日的情况。你永远也无法预测自己愚蠢的下限,以及聪明的上限。这些统统都无法只从计划表上得来。但如果真的要做一项关于个人未来的计划,那它的准绳一定是,千万不要去做会让你三十年后回过头来,还会吃惊地说:“当时我可真是个没救了的蠢货!白痴!要是我当时...,就好了”之类的事情。历史已经无数次地向我们证实了这种剧情的无聊之处就在于重蹈覆辙,但原本可以避免。除此之外,不要考虑你的未来,尤其是现在,因为你会错过接下来的话语。我想说的是,如果你早已有了一个这样的计划,那么,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刻都重要,比任何计划都更重要,因为现在正是奋斗的年龄,是让计划得到实践的时刻。试想人一生都在忙着做计划,做各种各样的梦,那他从来就没有机会醒来,让梦想成真。

可惜的是,在我21岁的时候,并没有通过理性迫使自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也没有思想上的清晰,能够拨云见日,摆脱人云亦云,从而把更多的时间留给纯粹的行动。我时常陷入一种幻想,“只要到达了那里,我就彻底胜利了。”仿佛接下来要发生的事,应该是一帆风顺的,而我只需默默等待,却忘记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你要航行吗?那必然会有千妖百怪出来阻拦,狂烈的暴风雨只愿意被更加勇猛与果敢的水手所征服,风平浪静时候的操练不过是演习。倘若一味地犹豫和害怕,那绝对到达不了避风的港湾。没有一根坚韧不拔的龙骨,那必然会成为一艘经不起考验的船帆。一旦放弃了航行,就只会沦为大海的玩物,随着海浪起伏不定,瞬息之间,从一点抛向另一个点,在四周拉扯、反复周折之下,只得沉沦了。

那一年,刚开始时间还很充裕,慢慢地,由于思虑,丧失了行动的能力。是的,我的未来并不明朗,仿佛一生中最最重要的决定,就发生在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对个人未来不确定性的过分关注,使得我无法just do it。我想当时我肯定是异常惶恐,本来就不明朗的未来从此多了一份灰暗。事实上,没人能知道谁将来会怎样。未来的魅力就在于不可预测。同样地,在二十一岁那年的我很难预知到这一点的关键性。

写到这里,难免认真的人会从中发现一些类似于忠告的话。“对于忠告”,王尔德曾告诉我们,“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它送给别人”。所以,我选择了你们。

-于2020.09.09

个人发展的基石

作为人,它的这个态度是可以自察,他察和察他的,这是自我发展的基石。

-于2020.09.13

求人不如求己

我们明明是自己人生这节课的主讲老师,却默默地选择了助教的身份。

-于2020.09.13

学校学习学生

倘若学校以外的地方受教育成本更低,我会选择经济性,而非学校。学校是我实现经济性的一种长期途径(简称长途),而非目的。在学校,没有经济独立的思想独立与个性,不过是在沙滩上堆起来的城堡,海浪一旦袭来,上层建筑就整个垮塌溶解了。这样的事,完全可以理解,但难以同情。学生这一身份,在不困于社会,而作一简单学生方面优,在困于自己是学生,而不去复杂社会方面劣。在校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毕业后真正实现,试问有几人?严峻的现实生活最能教育人,只不过是程度不同罢了。

-于2020.09.25

韬光养晦

其实,这里完全没有向任何人证明自己思想上正确性的必要,不是游说,而是行动,除了尝试,更要坚持。

-于2020.09.25

骄傲

骄傲,在我身上是这样的:每次当我自以为克服了它,总算松了一口气,于是暗自窃喜。这时它又出现了。

-于2020.10.10

源头活水

凌晨的感受,虽说波涛汹涌不是完全的无,而漫长的等待,仿佛早已置其于一河道之宽远、笔直而望不了尽头,再紊乱的湍流也只得趋于层流,何其繁复如初,终于平淡如水。至于水到,渠成?不成?顺其,自然,自然而然,然而有后。至于源头,活水,从何而来?凡亲历者固知矣!

一点批评:事实上,个人的情感不应如此发散(非必要时),理工科思维应相当收敛(除非必要时)。

-于2020.10.12

愚蠢

能够与愚蠢相媲美的,当然是视别人的表现为更愚蠢。这样,前者便有了比较上的优势,而略感自己脑袋的聪慧,开始自我欣赏了起来,不禁感叹”真是妙啊”。

-于2020.10.14

生活在继续,而你在倒退

把时间的流逝当作技能的增长,是相当具有欺骗性的,甚至可以讲,本科的四年这一尺度让多少人误以为自己有时间上的宽裕,而临近毕业才发现技能上少有增长。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学习氛围的重要性,以及自己对业余的某些事物的过度沉溺。

-于2020.10.15

致路遥

路遥知马力,步步练乾坤。

崇山峻岭韧,只耐攀登人。

日久见人心,朝朝苦心志。

斗转星移史,人生完稿时。

-于2020.10.25

关于死亡的噩梦

我杀了两个人。均是我的同学。为什么是他们。我不知道。回想起来他们也没做错什么。在这之前,我还干过一件事,那就是走到乡村的路上,有一条狗路过我身边,围绕着我打转,也许是自我防卫过当,当时我就拿着一根棍子,一次次地敲打它的脑袋,直至它神智不清,失去对生命的感知能力。第三件事是,杀了狗后,紧接着我又杀了人,然后跑到老家躲着,这时,农村的一个村民认出了我来,说道:咦,大学生不念书怎么跑回来了?于是她走向我,说是有个问题想请我分析一下,是什么情况。于是拿出了自己被砍下的大母指头,让我看看指甲壳是得了灰指甲还是染了其他什么病。我想,手指头都砍下来了,这个时候去分析得什么病还重要吗。

过了一会,场景切换。换到,我们一个班体测跳远,大家一个个都在积极参与,只是轮到那两位同学时,大家就疑惑人去哪儿了。问问周围人,大家都不清楚他们的下落。我也不知道他们的下落,我只知道我犯罪了,杀了两个人,此时心情有点紧张,就像早晨起来跑步,结果在路上踩死了两只松鼠,对自己仿佛没太大影响,但还是总觉得不太对劲。不一会,大家都体测完了,这下就只差那两个人了,恰巧,此时有一位同学回想起,最后一次与他们见面,是在取快递的时候,于是建议大家去快递点向快递员打听一下消息。这下,我越发紧张了起来。一想到,自己所做的事情相当的恶劣,而且还是两个人,应当是重罪了,不出意外应该是死刑,啊,怎么就轮到我了,这么快,就东窗事发,败露了,不禁打心底地后悔了起来。要是能重来一次,我坚决不会残害任何生命,不管那个对象在这个世界上有无法律的保护,我都应当珍爱生命。可是,现在后悔又有什么用呢?一联想到接下来监狱的生活以及周围人将会传来怎样异样的眼光,我就无地自容。

好在凌晨7点半左右,我猛地从梦中醒来。这些原来只是一场梦啊。仿佛我已经度过了一个罪犯的一生,怀着无比的感激和变好的无限可能,从现在开始,我决定在今生一定要从头到尾地珍惜。紧接着我思考了很多,为什么自己会做这样的梦,这会是自己平时内心的折射吗?我怎么会对生命产生这种残酷无情的伤害,我根本就不是那样的人,那样的糟糕。我陷入了一完全的反思,随后的半小时,我逐渐清醒。有几件事慢慢地就想起来了。昨晚睡觉前和上海交通大学一博一学长聊天,当时我发了一则信息给他,随后自己就休息,没有出于礼貌,和他道晚安。放下手机后,我还在疑虑,这样不考虑别人感受的做法是不是不太恰当。随后又想到平日里自己对待父母,仿佛更有亏欠,不怎么记得爱的传达,直至在梦里索性成了一杀人犯,才感到恐慌,到了个人生命的最后时刻,只想向他们说: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一直深爱着您们。

-于2020.10.30

二一自述

曾几何时,遥而无期。

时不我与,岁字增一。

-于2020.10.30

我眼中的朋友

我对一种朋友的看法是,因能够亲近他、倾听他讲话,同他聊天与之分享一些感受或想法,而感到身心愉快,因关注着对方而感到有一种羁绊的力量在牵引着我前进,无论对方是否需要靠这种力量支撑,但对我个人而言,是一种相当的促进作用,从而对对方的优势也相当的承认。他仿佛自身存在一种场,而我脱离不开这场的作用,只能被吸引。对于这种朋友,若能建立长期的认识关系,那必然是幸福快乐的。也许再深的水井也有干涸的那一天,再吸引人的对象,也终有一天失去吸引的可能。但事实往往证明,未来不可预测。若是一味地按照经验主义带给我们的线性思维去分析未来走势,而无作为当下,那必然得不偿失。在我意识到由个人行动可能带来的局限性后,最令我好奇的一件事就是,我特别想知道,现阶段所认识的人,在若干年后,会变成什么模样,以及那时他们与我的关系是怎样的,更重要的是,我自己呢?有无真正成长。可是这个好奇实验与其说顺其自然就能完成,倒不如说需要时间才能验证。而朋友的发展是除却自己以外最在意、最关注、最想长期看好的,希望他一切顺利,不管怎样,我都做一个观察者,分享者,倾听者,学习者,合作者,以五年、十年为时间尺度的奋斗者。

-于2020.11.01

最深刻的记忆

昨晚做梦,梦见公公,想到了以前和公生活的那段时间,那个土屋,那份孤独,那是最原始,最深刻的记忆,或许一生难忘。

十岁之前,有一年,实在觉得日子苦,于是从家里跑了出去,来到一个山坡路边,点着了随身带来的一张报纸,学着平时爷爷在庙里求神拜佛的样子,我双膝直接跪到地上,双手合十,对着燃烧的火焰磕了三个头,每一个都让额头接上了泥土气息,嘴里还学爷爷那样,嘟嚷着:将来我不要一辈子都这样生活下去了!希望佛祖观音保佑!

现在,情况是如此的不同以往,平日里心中的火星我有聚集成为火焰吗?还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于2020.11.06

甜蜜的随感

记得小时候,我时常走在田间小路上,每当我发现土里种着的那一颗颗又大又饱满的白菜第二天只剩下几片残叶时,我就不禁惋惜:多好的白菜,可惜被猪拱了。三番两次这样感慨后,我不得不拷问自己到底做人还是做猪好?在这个问题上,现在我才明白,人跟猪之间的区别,原来是靠白菜定义的。我就不能争气点,关注一下隔壁土里的西兰花么?

我曾七次鄙视自己的灵魂。最近一次便是,在楼梯拐角处一位女生突然迎面袭来,原有的天真致使我身体上的自觉,在发生更进一步身体上的物理碰撞乃至产生大脑里的化学反应之前,脚不听使唤地停住了。夜深人静时,我开始审视自己,并为良好的教养感到由衷的后悔。

或许这并不一定正确,但就事实而言,你不得不承认女生公寓旁边的树长得异常粗壮,或许你不认为这是根本原因,但就晚上去实地考察的结果而言,你不得不将原因归结于它们听了太多的甜言蜜语

-于2020.11.11,乌鲁木齐

看书有什么用

每每有人问我看书有什么用,我总是表现得像一说不出话的哑巴来,仿佛其中的好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仿如一闭门造车之书呆子,沉浸在自我感觉良好的世界里,就满足了,觉得安好了,这种模糊不清的、说不出来具体用处的感受正是我长期以来在本质上所深恶痛绝的。早期有想到,教育就是在忘了教的东西后,留下会的那部分,被称之为教育。那为什么要接受教育?或者具体上说,为何要读书?养成阅读的习惯?愚以为,那是一个自我反省的机会。虽然生活是唯物的,但情感永远是唯心的,没有经过审视的人生,或许真如苏格拉底所讲,不值得过。可以通往审视自身并到达与哲人沟通交流并学习这一目的的所有方式方法中,读书在我看来是最可取的。虽大道至简,然行之有效。若不能至,心向往之。

-于2020.11.16

随时记录

在大学期间我也常常熬夜,但我有个习惯是,每次熬夜想到了什么,我都一一记录了下来,这样一个简单的行动,使得我在白天有史可查,并多次复盘,避免了走向”晚上想了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的结局。

-于2020.11.19

两种水

有一种水,是静水流深,源远流长,其实还有另一种水,叫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两种水都很需要我学习,特别是第二种。

-于2020.11.22

一篇同学日记

今日一同学摊牌他家留给他的存款之“巨”,莫约半百万,想到今年决胜全面小康,确实卓有成效。

不远几月便是毕业季,在踏入充满"铜臭气息"的社会丛林之前,有这笔"巨资"做筹码,不免觉得"香了",也不得不让人信服甚至开始筹划自己的幸福到底在哪里。用他的话来说,连他自己都感到惊讶甚至觉得厚重,毕竟"沉甸甸"的。由此我真的相信或许那不是在炫富,毕竟啃老在大众眼里谈不上光彩,他只是不小心得知了一份旧的事实,才着实感到家庭责任原来如此"重大"。当然他早在一年前就告知了我些许"内幕",却在今天与我分享时,再次表现出了新的快乐。

要知道现实从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而他脸上洋溢出来的心情,让人感到他对现实的满意,而无须担心合不合乎他的意志问题,也就无须改变现实,只管继续保持,这的确省事不少。从这个角度上说,我替他感到开心。从小我就听大人们讲过一句类似于真理的话 :快乐是金钱买不来的。而他自己当着我的面,通过自身实践,向我证实了类似的真理不总是成立。我不得不总结:贫穷总是有更多理由,但富有只需要一个,并且无关仇富。

反观自身,仍在念书,就父母供养我多年一事,自然已耗费全部精力,脚踏实地,不可挑剔。现做一书生,总得明事理:"本是后山人,偶作前堂客。 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多行固本之举,不可本末倒置,切忌高谈阔论,警惕愤世嫉俗。

对海子自身来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而一日夜兼程的赶路人像是受到了敦促,但所面对的事实仍是,道路的前面还是道路,或许既要低头走路,也要抬头找路,种种结合,或有裨益。今闻其事,恰逢少年,血气方刚,男儿本色,事不关我,易有感获,每每惦记,敦笃励志。随作此文,留住意气,然知既非寥寥数语,势必难掩心迹,若有半点不妥,还望批评建议!

-于2020.12.09

胡思乱想

1.活在这个世界里,从头到尾,我不怕我能,也不怕我不能,就怕我一直以为我能。

2.从小就是看别人脸色长大的我,最不懂得的就是看别人脸色。

3.我时常有一种想法,即:当我有了钱我一定要让他们好看!但我更知道,许多人只有这么一个想法,所以这些人永远不可能实现它。 4.在这个时间前后,我不禁想起了去年的我,他与当下的我是那么地相似,但又是如此地不同!

5.在无聊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一般都进行着许多无意义的思维,然后再诞生出许多无意义的想法,一切看起来都像是为了打发时间而选择那样度过,可真要当我去做某件事时,我发现正是它们促成了我之所以去做。在某种程度上,这让我更珍惜自己平日里的种种想法,因为它们不仅成就了今天的自己,更将成就将来的更好自己。

6.每次下班,便开始步行回家,一个人默默地穿梭在大街小巷里。从开始到结束,我遇见了许多漂亮脸蛋,但我清楚那不属于我,我听到了许多欢声笑语,但我清楚那不属于我,到处都是一片哗然,但我清楚那不属于我,我的思想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我想做成这个,也想做成那个,总感觉自己一定不能倒,有朝一日必须建立摩天大厦而非小平房,所以我自己一定能化眼下这幕凄凉为生产力。脚下的路也感到越来越坚实,仿佛一切即将变成现实,我也做好了充分准备去迎接心中的期待。其实不然,所有的思绪全都化作了一团没有组织的烟,最后什么都没得到,全散了。尽管如此,我还是迎来了一份满意的事实,我终于走到了家门口。掏出钥匙,进了门,只有这空无一人的房间属于我。

7.过去有人劝我讲:做人要向前看。最初我想是的,可做了不久才想到,越朝前看,前面越不可见。我的前面真的没什么好看的,真的没什么值得期待的。即便这样说着,我也没丢掉乐观,因为过去发生的事情更具有展望价值。毕竟 “昨日种种,皆成今我“。

-于2020.12.18

素质教育与做题家

无论何时何地,我都难逃小镇做题家的本质,素质教育固然好之又好,但那不是个人当前的主要矛盾,况且它也需要做少量的题,才有被教育的基础,对于少部分无须担心将来生活方式,只管接受或延续已有的基础,这类人来说,谈素质是适当的。而诸如我一样的人,一旦笃定了一个通道,选择爬已有的梯子,矛盾不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要想解决,只得依赖解题才有机会改善。也就是说,在很长的时间里,都不应该忘记做题家这一本质身份,或许有人要站出来说了,都什么时候了,还在做题?素质教育更好!首先,我完全认同确实素质教育更好这一事实,其次,我还认为,说话者本人自己执行自己喜欢的素质教育就好了,没必要让异己分子在行为上一致,最后,更重要的,我当然知道素质教育的好,但单方面再好,也得看它是不是最适合,也就是做题家有无素质教育的土壤条件。借用罗永浩的一句话来说,我们是出来干事情的,不是做表情给人家看的。对做题家而言,素质教育在相当程度上也显得好看,但他自己心里应该明白,做题家的饭碗是做题,不要本末倒置,为了好看而丢了饭碗。那个时候才叫得不偿失。做题家只管做题,不管素质教育,大不了不好看,还不至于被看不起,你至少搞的还是老本行,只不过比较nerd罢了,但反过来,你明明是一个做题家,却一心搞素质教育,从不做题,这么地不爱干本行,如此地不敬业,试问凭什么看得起你?

-于2020.12.29

< Previous year: 2019 Next year: 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