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CHAOZHAO-1/The-Ph.D.-journey-scenery

Folders and files

NameName
Last commit message
Last commit date

Latest commit

 

History

13 Commits
 
 

Repository files navigation

The-Ph.D.-journey-scenery

这个库总结了本人在读博过程中遇到过的一些问题以及所检索到的优秀的回答。

希望对各位的科研进程有所帮助。

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 -------维尔纳·卡尔·海森堡

注:这个库问题的回答均是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Contents

一:读博的意义

1.1 学术世界观

(Q1)你觉得什么才是研究?

(Q2)你觉得什么才是研究的表现形式?

(Q3)你觉得什么才算是高水平的研究?

(Q4)你觉得什么样的学者才是真正有水平的学者?

二:一个博士生接受怎样的训练是完整、全面的科研训练?知乎高赞回答

要点总结:

(1)每天阅读文献,批判性阅读。了解本领域最近进展,只看文章的标题和Abstract,遇到感兴趣的和重要的留下来重点关照。

(2)尝试了解本领域全世界的著名课题组、教授或团队,各自的风格和长处是什么。尝试与这些人包括论文中的大牛见面,聊天,甚至建立更深入的联系。这是对科研人脉圈的训练,未来在博士以后去找pos-doc,教职,工业界工作甚至申请国外绿卡都会帮到大忙。

(3)博士期间,多参加学术或行业会议。演讲训练,如做presentation的能力。

(4)心态的训练。抗压能力得训练。在面对拒稿、卡壳、被抢发等外力因素时保持平常心,不被负面情绪(如嫉妒 不甘)降低效率。

(5)画图的训练。

(6)实验记录的训练。

(7)英语表达:熟练完整地进行日常对话、写作、阅读。

(8)搜集信息的能力:能快速准确找到自己需要的论文、知识点或代码,切忌浪费时间重复劳动前人做过,或者用正确但过时的工具事倍功半。

(9)交叉力:能发现跨领域或者不同工具或者不同流派的交集 从而完成交叉类研究。

(10)研究格局:注重研究的深度 专注痛点问题而非无关紧要的交叉概念/涨点/调参/做小改进。

(11)时间管理:包括对课业、研究、审稿、助教、 阅读文献、演讲、实习、合作者之间时间管理,不会错过deadline。

(12)精力管理:保持体重稳定、睡眠充足、不产生心理和精神问题。

(13)项目管理能力:统筹研究工作。

三:怎么阅读文献

3.1 怎么选择一个有前景的方向

方法一:大牛挖坑,小牛灌水,菜鸟找坑。找个好老板

方法二:找领域内学术水平比较好的学校,比如前20前30的学校,去查他们最近2-3年新招的博后、AP的资料,看他们导师是谁、主要做什么领域,Publication大致看一看。“结果反推原因”——能找到大牛校职位的新人做的方向,往往就是比较主流、大家普遍认可的方向。而且有时候看他们导师是谁,你基本能发现这个领域是哪几个大佬有能量,能搞定自己学生的出路。

四:科研写作

1. 方法论篇

1.1 施一公:如何提高英文的科研写作能力

要点总结:

(1)养成阅读英文文章的习惯,从英文报纸到新闻再到杂志。

(2)科研论文,逻辑最重要。按照思路来作图,然后写作。

(3)先写一个一个框架然后迅速完成初稿。第一稿不追求词语的华丽,主要关注逻辑,注意前后句的逻辑关系、相邻两段的逻辑关系。

(4)筛选本领域优秀的论文,然后从这些范文里学习。

1.2 科研论文要回答什么?

(1)创新点是什么。论文要清晰地表述所提出的新发现、新假设和理论,界定相应概念和变量的内涵和外延;

(2)为何要提出此创新点。论文要交代创新点提出的实际或理论背景,既说服自己也让读者感到这样的创新点的确有学术和实际意义,值得费精力去研究;

(3)回答这个创新点是否成立的质疑。提出证据和论据来支持论文的创新点

为了回答上述问题,相应有三方面的内容,即创新点的表述,创新点的理论和实际背景评述以及创新点的论证。

表述反映论文的贡献所在,背景评述衬托出论文的价值,论证则表明创新点的可信程度,三者缺一不可。

只提出某种观点、说法或模式而缺乏背景评述,读者难以了解其创新的份量和作者工作的价值,而有价值的假设或理论还需充分的论证支持,否则,读者将难以置信,不能放心引用。

2.写作工具篇

2.1 ChatGPT

2.2 Academic Phrasebank:SCI专用写作句型和短语

2.3 Thesaurus:同义词替换

2.4 Grammarly:语法修改

3.解惑篇

3.1 何谓创新?

一类创新:新问题,新方法;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新的科学问题,也采用了全新的方法,构建了新的体系和框架;

二类创新:新问题,老方法;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新的科学问题,但是机灵地运用成熟的技术解决这类问题;

三类创新:老问题,新方法;别人提出很久的问题,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你利用新的理论再一次解决了它,给出了另一个视角的解决思路;

四类创新:老问题,老方法;在原有问题上修修补补,进一步完善。

3.2 如何问一个好的科研问题?

研究的问题是什么(What is the question)?

科研问题往往是一个课题的开始,是所有实验设计围绕的主旨,也是最终要通过实验结果来达成的目标。

(Q1):我的科研问题是否问得太小?

一个好的评判研究问题是否太小的标准是:看了你的研究问题后,会有多少人感兴趣。这样的问题是否足够支撑实验室未来10年的发展?

(Q2):我问的问题是否能够被实验所回答?

(Q3):我的问题中的每一个用词是否准确?

3.3 国外博士培养的理念

(1)提出的博士论文题目一定要有“哲学”内涵,也就是一定要上升到方法论的高度,为人类知识库作出贡献。

(2)实用性的,技术性的工作是硕士做的。博士的工作高于硕士的地方就在于它研究的是普遍的,基本的方法和理论,而不是这些方法和理论的某一个实践。

(3)要求读很多真正意义上的哲学书籍。

(4)特别重视博士论文的完整性以及内在逻辑

3.4 如何想出不错的idea?

好的科研idea不是想出来的,而是做出来!

科研好想法的产生=综述阅读+research paper 阅读+模仿+思考+循环

4. 如何写好一篇高质量的IEEE/ACM Transaction级别的计算机科学论文? 知乎链接

总结:

  1. 写作之前,先问问自己如果这篇文章写好以后给整个领域(community)的贡献是什么,这实际上是整个文章的灵魂,也就是你解决某个问题(problem)的方案(idea)。想清楚以后把它们按照重要性顺序写下来,这些就是你在Introduction里面告诉读者包括审稿人的contributions。文章的contribution一定要准确清楚地指名出来,比已有工作的显著贡献在哪儿。包括在intro,related work, disussion或者conclusion里面充分阐明文章所提出的方法具有的潜在的影响力,相较于已有工作的亮点(可以不局限于文章本身针对的应用)。

  2. Related Work不是记流水账(e.g.,甲用了idea A,乙用了idea B,丙用了idea C),而是要比较这些论文,阐述她们各自的优缺点。Related Work写完后,你需要写一个Overview来总括你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3. 根据上面的例子,你需要写的是如何从实验数据中展示你的解决方案支持一二三四并且性能不错。支持一二三四这种是或否的问题比较容易说,但是性能不错就需要和前人作品做大量比较了。柱状图,折线图,表格等等数据展示手段,只要能说明问题都可以采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只要你写在论文里面的文字或者是图表,你都要想清楚背后的原因,最好能在论文里做充分的解释。比方说,你采用了新的算法,性能见表1,原因是复杂度降低了;你采用了新架构,性能提升见图3,原因是新架构节省了内存拷贝。

  4. 通常来说,新算法或者架构会总体上提升性能,但也可能会有异常情况,即新方案比不过老方案的地方。这时需要格外注意,因为这是你的weaknesses,你需要用令人信服的说法向读者展示这些异常情况存在的可能性较低,或者可以通过某种简单方式避免。如果写到这里你还有充足页面可用,你可以试图写一个discussion章节来讨论你的方案的缺点,以及未来有可能的改进情况。不要怕展示缺点,你越诚恳审稿人对你印象越好。如果你是故意遗漏新方法的一个很显然的缺点,这会给审稿人非常不好的印象。

  5. 你不能只是去吹你的成果多厉害,而是要把背后你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有哪些难点、你是怎么解决的、你的方法的核心点在哪里,都要说清楚(而且还要让人看得懂),最后的实验来给出更为详实的证据,加深大家的理解。别人读完你的论文,对某个领域有了新的理解、学到了新的知识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

  6. 先构思论文的结构,再填内容。问题介绍部分,就是要在一个大背景之下,限定这篇论文要解决的问题,并且说明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框架的构思, 注意十二个字: 环环相扣、步步坚实、逻辑严密。前有伏笔、后有填坑。比如在问题介绍部分,你指出某个领域有A、B、C三个重要问题,但是你后文只打算解决问题A,那么在问题介绍部分你就需要解释为什么不解决B、C。如果你有证据证明B和C不太重要,是可以的。或者解决问题A的贡献足够构成一篇论文,那么你可以明确表示本文只解决A,B/C以后再说。不要前面挖了坑,后面不填,还有就是必须要保证每一步的证明都是能说服审稿人的。

  7. 实验,一般是1-2个大实验让审稿人相信你的方案确实可以,然后3-4个小实验作为佐证或者分析一下分支问题。注意,这里每个实验也都是和前面的问题分析、提出的解决方案要对应起来的,前面有铺垫、后面要填坑。论文中的每一段都要师出有名。

  8. 比如你发明了A方法解决B问题。如果B问题是已知的问题, 你就要解释为什么现在的解决方案都不好或者为什么还没有解决方案。如果B问题是未知问题、你自己发现的新问题,那么你就要解释这个问题有多重要。这一阶段,你并没有提出任何解决方案,但是一定要有自己对问题的insight。 注意这个词,insight! 如果你被拒稿多次,你一定被审稿人批判过没有insight。对要解决的问题有深刻的认知并且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是一篇论文的基本要求,有时候指出问题比解决问题还要重要。

  9. 多看论文,总结经验。写论文一定要多看别人的论文、多反思自己的论文。看的时候要带着思考,想想别人为什么这么写、想想审稿人为什么拒绝你。

  10. 另外有一个经验就是,不要高估审稿人的耐心值,也不要让审稿人帮你总结contribution。在每一章的开头处用3-4句话总结这一章要说什么、把我的核心contribution列出来。对于每一章的每一段,都在开头或者结尾点下题。

  11. 要被A类的会议收,宁肯文章只有一个亮点,但没有明显的缺点。就算你的文章有很多亮点,但如果能找到1,2个明显的缺点,就算这些缺陷不影响文章主要的贡献,就录取可能性而言会低很多。要在讨论这一步把缺陷讨论清楚。

  12. 实验验证的数据集在可能的情况下,一定要2个或以上。

  13. 在具体阐述自己提出的方法的任何一个小步骤时,先讲是基于怎样的observation或者intuition,然后再根据这个intuition设计某种具体的算法纳入整个方法流程,最后再在实验验证部分针对这个小步骤做专门的验证。这里第一步的intuition要尽量使用大白话和例子让非你小领域内的审稿人也能理解,这样即使他看不太懂你的具体算法设计,一般也会认可你的工作。还有一个很能加分的点,就是如果能把intuition和某种社会学,经济学等非计算机领域的经典理论扯上点关系,能为文章增色一大块。

  14. 不要着急地转投,如果可以解决的问题一定要在下一次投稿之前尽量解决。

  15. 投稿中与不中,其实是取决于与审稿人的博弈。

  16. 从三个纬度来衡量一个工作的质量:(1)创新性,(2)理论证明度,(3)实验效果。

  17. 文章的干货包含三种,第一种是针对一类新问题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用此新方法得到了该新问题一个好的结果,这是最顶级的干货,也是学术界顶级大佬的成名作中最常见的成果。第二种是方法并没有创新,无非是把前人的若干方法结合了起来,然后解决了一系列问题,并得到了较好的结果。这种类型的干货也是目前绝大多数trans论文中的成果。第三种是针对一个没有解决的open problem,提出了新的方法把该问题向前推进了一步,这种类型的干货也是非常棒的,足以在任何档次的trans上发表。

5. 如何审稿

一般审稿意见至少要包含三条。

(1)简要描述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并作出评价。对于其比较好的部分,要给于肯定。

(2)针对文章中的内容和结果,指出其具体的不足之处,并谈谈你的看法。文章的不足之处有三种层次:第一,论文结果不正确或有重大失误;第二,论文缺乏重要的结果;第三,论文的结果不够完善。

(3)最后,给出你的综合评价,接受,修改,还是拒收。

五:科研绘图

1.每个图和表应该有一个清晰的点,并且足够讲述一个故事

2.把图和表做的更加规范更加职业,审稿人看论文时非常容易关注论文里的图。论文里的图就是“第一印象”,规范的、高质量的图片是发表高水平文章的必备条件!!!

3.使用尽可能少的图和表来讲一个故事

4.不要在图和表中呈现同一个数据

5.图的作用:直观、有效的表达复杂数据,尤其是不同组数据间的比较、关联、趋势等。 视觉影响;显示趋势和模式;快捷的讲一个完整的故事;高亮特殊的结果

6.表的作用:方便地列出大量精确数据。给出精确的值;给出大量的值

7.表题:总结出表的主题;使用与表中行名,列名,文章中相同的关键词;保持简捷;

8.表的格式:模仿已经出版的论文中的表格式;Roman,Arabic 数字;中心或左对齐表名,列,抬头,和数据

9.图的种类:初始证据;图(线图,散点图,直方图等) 10. 线表给出趋势;柱图给出同时刻的对比;散点图给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1. 表格和图形具有‘自明性’,图表题目,准确而清地表达数据或资料的含义。

六:大佬的博士经历

对于同一件事,每个人的看到的都不同。

1.陈天奇:机器学习科研的十年

总结:

(1)研究视野。如何选择一个新颖的研究问题,如何在结果不尽人意的时候转变方向寻找新的突破点,如何知道整个领域的问题之间的关系等等。

(2)研究的品味。在已经发表的论文基础上,静下心来做发大的,“只做best paper水平的研究"。 做什么样的问题,可以值得自己深入付出,做扎实有影响力的工作。研究的乐趣不光是发表论文,更多还是可以给别人带来什么,或者更加大胆地说 -- 如何一起改变世界。

(3)对于论文。论文并非越多越好,相反你可能要尝试优化你的论文里面最低质量的那一篇。保证每一篇论文的质量接近单调提升,已经是一件难以做到但是又值得最求的事情。

(4)要做难而正确的事。选择做什么眼光和做出好结果的能力一样重要,眼界决定了工作影响力的上界,能力决定了到底是否到达那个上界。交大时敖平老师曾经和我说过,一个人做一件简单的事情和困难的事情其实是要花费一样多的时间。因为即使再简单的问题也有很多琐碎的地方。要想拿到一些东西,就必然意味着要放弃一些其他东西,既然如此,为什么不一直选择跳出舒适区,选一个最让自己兴奋的问题呢。

2.李沐:博士这五年

总结:

(1)努力程度。一周七天工作无休的节奏。每周至少80个小时花在学校。

(2)对于投稿的文章。一篇好文章自然需要有足够多的“干货”,或者说信息量, 但一篇能被接受的文章需要满足下面这个公式:文章的信息量 / 文章的易读性 < 审稿人水平 * 审稿人花的时间。对于信息量大的文章,就需要努力提升易读性,包括清晰的问题设定,足够的上下文解释等等。

(3)论文的深度。一个误区是只关注自己做了什么,结果多么好。这些确实能证明个人能力,对于想重复这个工作的人来说会有很大帮助。但更多的人更关心的是适用范围在哪里,就是什么情况下效果会减弱;为什么结果会那么好;insight是什么。这个需要更多深入的理解和思考,而不是简单的展示结果。这个对写论文也是如此。只说自己的结果比基线好多少只能说明这是不错的工作,但结果再好并不能意味这个工作有深度。

3.李沐-研究的艺术

1.论文写到很优美,清晰

2.好的写作带来的好处,思考很深入,有更多人愿意读你的论文

3.在准备写论文之前,过一遍参考书回顾技术点,写到一半时翻一翻,写完再翻一翻,每年看都有不一样的体会。

4.写作之前永远知道你的读者是谁,写作是跟你假想的读者的交流,在写到某一段的时候,要清楚你的读者已经知道什么了,接下来他们想要知道什么,把握节奏

5.文章解决的问题的意义?别人是否关心?

6.写论文的目的是让别人读过之后,让别人信你的内容,让别人在你的基础上继续研究

7.提一个论点,之后怎么安排你的论据来支撑你的论点

8.研究的本质就是解决一个问题,需要思考的特别清楚,无论是在做实验还是写论文阶段。

9.找到一个topic 你真心的关心,你真的想要去回答,然后尽你所能的去回答这个问题。研究最后的最后还是一个很个人的事情,你得找到一个研究方向,你个人很喜欢,你有激情的,如果你真想做研究,做5年做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那你一定要去找到你的兴趣点在什么地方。

10.对一个人的羡慕,不在乎有多少钱,有多少地位,更羡慕的是你能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做一件事情,你真的是觉得能实现你的人生价值。你把你的时间花在你觉得值的东西上,这个人一辈子就是值了。可能别人觉得值不值并不重要。

11.做一件工作前,需要想清楚做这件事的意义在什么地方?

12.Subject-topic-question

13.你对于这个话题问一些问题,你的问题的答案别人会觉得比较重要。

14.Problem 有研究价值

15.技术领域考虑的几件事:1.怎么把一个东西的效果做出来?2.怎么把它做大?数据更大,规模更大?3.怎么做的便宜一点?4.怎么把它做的安全一些?

16.在写综述之前,潜在的问题是这个话题上有没有很好的综述文章?写综述时阅读文章时,带着问题,怎么放进的我的综述文章里面。综述对整个子领域绘画一个比较大的图,把所有的工作放进图里,把他们之间联系起来

17.So What? 问自己的问题。如果我解决了这个问题,会怎么样呢?别人会不会关心,会不会care? 假设我不去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会不会有什么样的损失?做一件事可以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好处,给别人带来怎样的好处?有什么样的影响力?我失去了一样东西,10年之后的我还会care吗?

七:如何宣传自己

  1. 管理自己的Google Scholar,Reasearch Gate 以及建立自己的个人网站

  2. 个人微信、公众号等

八:如何写一篇综述论文

1、综述的核心竞争力:

1.1分析问题的方法(角度?)

-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做了什么,没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了,哪些地方还可以继续做)

-还有哪些可做的方向,它们为什么值得做

1.2想清楚写综述是为了告诉别人什么信息-其基本功能在于使读者较为全面地了解这一时期内该科研领域或研究专题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2、综述-先综后述

2.1 所综述专题范围内业已取得的成果;

2.2 要有自己的结论,根据这些成果,结合作者自己的研究体会提出的新见解,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

3、要求

3.1 综述论文对与所述学科或研究专题有关的后继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导向性( 这是综述性学术论文的难点) 。这就对综述性学术论文的撰写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撰稿人能总览全局、高瞻远瞩,有准确预测未来的能力,并具有学术权威性,从而使论文对所述学科的进一步发展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3.2 特别要注意对于课题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问题的叙述,要尽量详细清楚

3.3 在指出各种研究方法、途径和成果时,应该作出特点方面的总结,并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优劣利弊应该分析清楚

3.4 原则是重点突出,阐述深入,层次清楚,概念准确。否则,可以断定,作者对所综述的专题不熟悉,体验不深,不能很好地把握主题,而只是资料的堆积

九:高校教师经验

注: 这部分内容是观看 B 站 Up 主 老司机耿进财 的系列视频摘录的笔记。

1、什么样的博士适合当高校教师

(1).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有坚实的研究基础,也有展望部分,研究方向,创新性要避开别人。

(2).寻求帮助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如何组建自己的科研团队,发掘自己团队的科研潜力,如何和别人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

(3).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具有收集信息能力,有没有提出有价值问题的能力,有没有甄别寻找谁获得更可靠信息的能力

(4).具有一定的理想主义

2、高校教职选择的注意事项

(1)这所院校是怎么进入你的视野的?

不建议在对对方院校了解比较少的情况下投简历。

正确流程:先找到学院的负责人进行沟通,团队负责人沟通

要关注的信息:专业所属院部的受重视程度,要找在学院里属于强势专业的那种单位;研究方向与学科专业的匹配程度,建议选择进入获得学位的那个专业(涉及到你能接触到什么样的学生、教什么课,以及你能结识的专业同行等,哪个专业你认识人更多,就选哪个);有没有能提供给你相应科研资源的团队可以加入。

要看重专业技术职称和科研启动经费而不是工资和安家费

随时设立自己的短期、中期、长期的目标

3、博士到“青椒”的思维转变

从论文导向到项目导向的转变

科研项目的筹划与申报,科研平台的搭建与升级,科研课题的流程管理

高校最看重:纵向项目,横向项目(实际到账经费)和科研奖励

在读博士进行科研项目的训练(申报和管理),建立概念,熟悉流程,摸索方法,总结经验

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设置一个主要目标,想清楚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学会通过一切途径宣传自己,让更多学术圈的同行知道你

学会团队合作,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关系,让自己可以更顺利地从事教学或科研工作

学会资源置换

4、高校教师职称评定的解读

(1)中心思想,争取让更多的人接受你,别得罪太多所在院部的同事和领导

(2)提供学校发展的需求

(3)平时处好关系

(4)职称是最重要的东西

5、国自然基金的本质

(1)个人-学院-学校共同努力。

学校,搭建桥梁,专职委定期向校内其他教师传达相关学科专业的发展趋势,政策导向,热点问题

院系层面,提供信息,设立开放基金,供青年教师练手,积累申报经验,基金委相关人员进行指南解读,申报之前,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阅,提高申报水平

申请人,寻求帮助,尽自己最大努力写好申请书,然后寻求一切帮助

(2)选拔标准,你有没有能力找到一个靠谱的科学问题,并且有解决它的能力

找到:对于研究现状的熟悉和理解程度,以及对于选题的立项依据进行急迫性阐述的本领

科学问题靠谱:一是有特别多的人都想解决;二是因为这帮人都没有完全解决

利用某种方法-针对某个问题-实现某个目标

解决的能力,你是否曾经解决过科学问题,通过什么方式解决的,解决的漂亮吗,你在哪学的本事,跟谁学的

你想解决现在的问题你已经做了哪些思考和准备,还有哪些你没做的,你不具备的

解决方案和预期成果(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研究内容是过程性表达形式,要有逻辑

6、青椒如何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

在职业生涯初期就确定了明确的、可延续的、相对排他性的研究方向, 逐步建构自己的研究系统,总结自己的研究心得

对该研究领域的现状是否足够深入,对该领域还能做些什么的判断,对该领域结合你所在科研机构能提供的科研资源的匹配程度

知己知彼,随时关注国内外该方向的研究进展,科研机构在该方向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你所在单位的科研基础和可预见的潜力有多大,所做的事是不是能发挥自己的前期技术优势,同时又能紧跟国家科技导向和政策需求

方法为王,研究方向创新,利用上游领域的技术突破,来完成现有条件下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借鉴别的领域的思路

在研究的领域里发明新的科学术语,修正补充已有的理论和模型 是中高水平论文和课题的关键

7、青椒

(1)前五年至关重要,申到一个青基一个面上,前五年竞争很激烈,选择没有好还是不好,只有适合你还是不适合你

(2)评职称不是只看文章,项目获奖,教学。既要全面又要有突出的。

(3)上课好好准备,讲最新的最前沿的东西

(4)参加工作,用人单位是要从你身上拿到一些东西的,有利于单位进一步发展的东西

8、博后

(1)竞争不激烈。竞争越激烈,含金量越高。

(2)做博后的目的,为了进高校。如果不做科研,不用做博士后。如果博士毕业,心仪单位给offer, 优先入职。

(3)做博后期间,多发文章,多申报课题,多认识人,建立人脉资源,建立桥梁,国内和国外之间。

9、学术圈人脉拓展

(1)充分利用自己的社交平台,微信朋友圈,有了重要的成就,获得了奖项,发表了重要的论文,参与到了重大课题,自己宣传自己

(2)参加学术会议,参加校友会,给自己印个名片,发一发

(3)多认识企业和政府部门的人

逻辑:你认识的人不是因为喜欢你而跟你做朋友的,而是你在他身上花的时间和精力足够多,在他面前老出现

(4)聊事的酒场不聊事,做社牛的技巧?

10、项目比论文重要,学校更缺什么?

(1)纵向课题是稀缺资源,中了这类基金,你就能当这类基金的评审专家,进行资源置换

(2)科研业绩拿纵向项目衡量,拿到账经费衡量

11、高校青椒入职几年必须要做的事

(1)申报青基

(2)找出自己的看家本领,确定一个研究方向,做10年15年能成什么样子,找一个可以持续积累,未来有前途的方向

(3)加入团队

(4)增加自我曝光度,让更多人了解你

(5)尽早留洋,构建桥梁,用人单位需要

(6)承担学校行政工作,服务工作

十:博士学位论文相关

1.转载的经验贴

一半都不及格,因为标题很糟糕。他说,很多博士论文的标题感觉要解决人类世界的终极难题这简直是一团胡扯。很多年轻博士总觉得自己的研究特别宏大,这完全体现在了标题上,标题是:解决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XXXXXX;作为资深教授,他觉得合理的是探讨解决具体的场景下的问题才是一个人对于科研界的贡献。夸大自己的贡献,这种拙劣的小手段,反而只能体现对自己工作的不自信。其次,导师说:千万不要小看了博士毕业论文的标题,这个标题是要伴随一个博士终生的。后续职业生涯应聘时,人们往往会先看你博士毕业论文的标题。这个标题既不能太狭窄,也不能过于宽泛。

看一个人的博士论文,就能看出这个人有没有全局观。很多人的博士毕业论文非常的分散,生怕别人不知道他的工作量有多大。正如前面用的房子的比方,明明是不同的砖,非要硬凑在一起,盖一栋好房子,并不是砖堆的越多越好。堆砌而内在没有逻辑的博士毕业论文,在导师看来,是非常失败的。他会觉得这个人,缺乏全局观博士期间缺乏对工作的整体把握。整理阶段又缺乏取舍能力和全局观,抓不到重点,搞不清主次,这反而成为一个人明显的缺点。这里他还补充:全局观并不代表,一开始你就要想好博士的工作怎么展开这是个不切实际的要求。博士期间有不同的项目要探索,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探索过程中,要以大局观的角度,不断思考项目之间的内部联系,思考接下来的工作如何展开,能够更好的为主线作为补充支持,这是博士训练的重要部分。而导师的任务,以及每年一次的这个组会,就是不断地帮助你们思考这个问题。

博士毕业论文并不是博士工作在时间顺序上的堆砌,也不可能到了最后一天赶工完成。那什么是好的博士毕业论文?是一栋整体和谐美观的房子,是一个流畅连贯的好故事。敢于删掉旁支末节,突出自己的主要研究重点。内在章节相互支撑,层层递进或者互相支持,综合展现了在某一个领域有进一步的研究。希望今天认真看到这里的你,有接收到一点学术之路的有用信息,哪怕只是多了一点思考以上。

2.博士学位论文结构

有价值的目标----->关键问题------->关键技术和创新方案----->成果验证

呼应、环环紧扣、互相支撑、形成完整闭环,同时见水平

3. 写作课笔记总结

选题:小而精,要有深度

(1). 有价值 (实用价值,应用潜力)

(2). 有难度

(3). 前人还没做的很好

对已有工作评价要客观:先写优点,再写不足

工程应用:与benchmark有很大区别,工程问题具有特殊性,是用来验证技术,而不是跟对比方法进行比较显示优越性

参考文献:要有一些经典论文,中英文论文都要有,中文论文不少于10篇,大部分要是近5年文献

创新:在工科问题很难创新,更多的是新的方法,新角度,新思路,新的维度来解决问题 创新要和问题紧密相关,具有针对性

大论文各章节标题之间最好显示出逻辑关系,标题要包含解决的问题,用的方法

创新点 (主要贡献):比较小的东西,总结里找一条,最具有创新性的

摘要和引言要写出你最想让别人看的东西

About

收录了若干读博中所遇到的问题和相关资料

Resources

Stars

Watchers

Forks

Releases

No releases published

Packages

No packages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