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本仓库是算法学习的专题笔记,内容来源于《数据结构与算法之美》、《Hello算法》和《算法(第四版)》

License

Notifications You must be signed in to change notification settings

FangYuan33/beauty-of-data-structure-and-algorithms

Folders and files

NameName
Last commit message
Last commit date

Latest commit

 

History

89 Commits
 
 
 
 
 
 
 
 
 
 
 
 

Repository files navigation

1. 复杂度分析

它是评价算法的 "标尺",告诉我们执行某个算法需要的时间和空间,也可以此来展开不同算法之间的对比。而大 $O$ 复杂度表示法表示的只是一种变化趋势。

1.1 时间复杂度

我们只需要去关注循环执行次数最多的代码,其他部分代码忽略,并使用以下两个法则

  • 加法法则: 代码总的复杂度等于量级最大的那段代码的复杂度

  • 乘法法则: 嵌套代码的复杂度等于嵌套内外代码复杂度的乘积

  • $O(n^2)$

int sum = 0;
for(int i = 0; i < n; i++){
  sum += i;
  for (int j = 0; j < n; j++) {
    sum += j;    
  }
}

第5行代码执行次数为 $n$,第3行代码执行次数为 $n$,根据乘法法则,嵌套代码复杂度需要进行乘积

  • $O(logn)$
int i = 1;
while (i <= n) {
    i = i * 2;    
}

我们只需要关注第3行代码,而i的变化序列为 $2, 4, 8, 16...$,所以这段代码的时间复杂度为$O(logn)$

1.2 空间复杂度

空间复杂度指的是除原本的数据存储空间以外,算法运行过程中还需要的额外存储空间。

比如用数组实现栈数据结构,栈中虽有大小为 $n$ 的数组,但是并不代表它的空间复杂度为 $O(n)$ ,而是只关注数组之外的一些临时变量,因此它的空间复杂度为 $O(1)$

2. 数据结构

所有数据结构都是基于数组或链表或两者组合实现的

2.1 数组

数组是线性的数据结构,占用连续的内存空间存储一组相同类型的数据,正因如此,数组支持随机访问,即在 $O(1)$ 时间复杂度内按照索引快速访问数组中的元素。 但是它的插入、删除操作也因此变得低效,平均时间复杂度为 $O(n)$

2.3 背包

支持添加和遍历元素,但是不支持删除元素,使用背包可以说明元素的处理顺序并不重要。

2.6 二叉树

二叉树是一种非线性数据结构,代表着“一分为二”的分治思想。二叉树的节点包含「值」和两个「指针」,分别指向左子节点和右子节点。

完美二叉树

在完美二叉树中,所有节点的度 = 2 ;若树高度 = h ,则节点总数 = $2^(h + 1)^ - 1$,呈标准的指数级关系,反映着自然界中常见的细胞分裂。

img.png

满二叉树

除了叶节点之外,其余所有节点都有两个子节点。

img_1.png

完全二叉树

「完全二叉树 Complete Binary Tree」只有最底层的节点未被填满,且最底层节点尽量靠左填充。

完全二叉树非常适合用数组来表示。如果按照层序遍历序列的顺序来存储,那么空节点 null 一定全部出现在序列的尾部,因此我们就可以不用存储这些 null 了。

img_2.png

平衡二叉树

「平衡二叉树 Balanced Binary Tree」中任意节点的左子树和右子树的高度之差的绝对值 ≤ 1

img_3.png

二叉搜索树

「二叉搜索树 Binary Search Tree」满足以下条件:

  1. 对于根节点,左子树中所有节点的值 < 根节点的值 < 右子树中所有节点的值
  2. 任意节点的左子树和右子树也是二叉搜索树,即也满足条件 1

(二叉搜索树不允许存在重复节点,否则将会违背其定义)

img_4.png

AVL树

「AVL 树」既是「二叉搜索树」又是「平衡二叉树」,同时满足这两种二叉树的所有性质,因此又被称为「平衡二叉搜索树」,它能在不断地添加和删除节点时保证AVL树不发生退化。

AVL树的独特之处在于旋转操作(左旋,先左旋再右旋,右旋,先右旋再左旋),其可在不影响二叉树中序遍历的前提下,使失衡节点恢复平衡, 平衡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性能不退化的意思

红黑树

「红黑树」是一种相对平衡的「二叉搜索树」,分别有黑色和红色两类节点,并满足以下四个要求:

  • 根节点是黑色的
  • 每个叶子节点都是黑色的空节点,也就是说,叶子节点不存储数据
  • 任何上下相邻的节点不能同时为红色,也就是说,红色节点被黑色节点隔开
  • 对于每个节点,从该节点到其叶子节点的所有路径都包含相同数目的黑色节点

红黑树相比AVL树的应用要广泛,因为它维持"平衡"的成本相对较低而且性能损失又不太严重

2.6 堆(优先队列)

「堆 Heap」是一棵限定条件下的「完全二叉树」。根据成立条件,堆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 「小顶堆 Min Heap」,任意节点的值 ≤ 其子节点的值
  • 「大顶堆 Max Heap」,任意节点的值 ≥ 其子节点的值

img.png

其中二叉树中的根节点对应「堆顶」,底层最靠右节点对应「堆底」。

堆化过程有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堆化两种,自上而下堆化可以理解为从上到下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的过程

堆的存储与表示

「完全二叉树」非常适合使用「数组」来表示,给定索引 $i$,那么其左子节点索引为 $2i + 1$、右子节点索引为 $2i + 2$、父节点索引为 $(i - 1) / 2$,若索引越界,则代表空节点或节点不存在。

img_1.png

元素入堆

以大顶堆为例,先将其添加至堆底,由于该值可能大于堆中其他元素,所以要从底至顶执行堆化。具体步骤: 比较该值与其父节点的大小,若插入节点更大则将它们交换, 直至遇到无需交换的节点或越过数组范围时结束。

元素入堆图示

  • 时间复杂度: $O(logn)$

堆顶元素出堆

大顶堆堆顶元素出堆步骤

  1. 交换堆顶元素和堆底元素
  2. 交换完成后,将堆底元素删除
  3. 从根节点开始,从顶至底执行堆化

与元素入堆相比,出堆堆化与入堆堆化方向相反,比较的是根节点和其最大子节点的值, 若根节点小于该子节点,则执行交换,循环该步骤,直至无需交换或者越过数组范围时结束。

元素出堆图示

删除普通元素

如果替换元素比被删除元素大,则执行自下而上的堆化;如果替换元素比被删除元素小,则执行自上而下的堆化;否则不需要处理

2.7 哈希表

哈希表高效扩容的方案

存在1GB的哈希表需要扩容,如果在插入元素使先将数据从旧哈希表搬迁到新哈希表,那么会非常耗时,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以在每次插入新数据时只搬迁一部分数据到新哈希表, 每次插入都重复执行这个动作,经过多次数据插入后,数据迁移就完成了,这样使得分摊到每次插入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 $O(1)$,但是这也存在新旧哈希表占用空间和查询数据需要 在两个哈希表中都要查找的问题。

哈希冲突解决方案的应用

  • 开放寻址法: 适合数据量较小,装载因子小的场景,因为它的数据全存在数组中,更容易发生哈希冲突,所以装载因子不能太大。ThreadLocalMap使用该方法。
  • 链表法: HashMap、LinkedHashMap使用该方法。

LRUCache(Least Recently Used Cache)

public class LRUCache {

    private static class LinkedNode {
        public int key;
        public int value;

        public LinkedNode prev;
        public LinkedNode next;

        public LinkedNode(int key, int value) {
            this.key = key;
            this.value = value;
        }
    }

    private final Map<Integer, LinkedNode> cache = new HashMap<>();
    private int size;
    public int capacity;

    private final LinkedNode head;
    private final LinkedNode tail;

    public LRUCache(int capacity) {
        this.size = 0;
        this.capacity = capacity;

        // 哨兵节点
        this.head = new LinkedNode(-1, -1);
        this.tail = new LinkedNode(-1, -1);
        head.next = tail;
        tail.prev = head;
    }

    /**
     * LRU查找节点,存在的话将该节点移到头节点
     */
    public int get(int key) {
        LinkedNode node = cache.get(key);
        if (node != null) {
            removeNode(node);
            addHead(node);

            return node.value;
        } else {
            return -1;
        }
    }

    public void put(int key, int value) {
        LinkedNode node = cache.get(key);
        if (node != null) {
            node.value = value;

            removeNode(node);
            addHead(node);
        } else {
            LinkedNode newNode = new LinkedNode(key, value);
            // 容量满了的话,得删掉尾巴节点
            if (size == capacity) {
                cache.remove(tail.prev.key);
                removeNode(tail.prev);
                size--;
            }

            addHead(newNode);
            cache.put(key, newNode);
        }

        size++;
    }

    public void remove(int key) {
        LinkedNode node = cache.get(key);
        if (node != null) {
            size--;
            removeNode(node);
            cache.remove(key);
        }
    }

    private void removeNode(LinkedNode node) {
        node.prev.next = node.next;
        node.next.prev = node.prev;
    }

    private void addHead(LinkedNode node) {
        head.next.prev = node;
        node.next = head.next;
        head.next = node;
        node.prev = head;
    }

    public void print() {
        if (size > 0) {
            StringBuilder res = new StringBuilder("LinkedList: {");
            LinkedNode temp = head.next;
            while (temp.key != -1) {
                res.append(temp.value).append(",");
                temp = temp.next;
            }
            res.replace(res.length() - 1, res.length(), "");
            res.append("}");

            StringBuilder cacheRes = new StringBuilder("Cache: {");
            for (LinkedNode value : cache.values()) {
                cacheRes.append(value.value).append(",");
            }
            cacheRes.replace(cacheRes.length() - 1, cacheRes.length(), "");
            cacheRes.append("}");

            System.out.println(res);
            System.out.println(cacheRes);
        }
    }
}

哈希表的特殊形式: 位图

位图用来判断大范围数据中某个数是否存在非常合适,占用空间极小,因为每个数字仅用0或1一来标记。但是在Java这种高级语言中,布尔值占用多个字节, 远远比大,所以 可以通过使用字符数组来表示位图,每个char字符是2字节即16位,那么每个元素就能表示16个数字的存在情况,通过 num / 16 定位到它在字符数组中的位置, 通过 num % 16 来找到该元素在该字符下的哪个二进制位上,存在为1不存在为0。

public class BitMap {
    // 每个字符是16位 用于表示16个数字的存在情况
    private final char[] bytes;

    // 数据量大小
    private final int bits;

    public BitMap(int bits) {
        this.bits = bits;
        this.bytes = new char[bits / 16 + 1];
    }

    public void set(int num) {
        if (num > bits) {
            return;
        }

        int byteIndex = num / 16;
        // 标记该数字在数组中存在
        bytes[byteIndex] |= (1 << num % 16);
    }

    public boolean get(int num) {
        if (num > bits) {
            return false;
        } else {
            int byteIndex = num / 16;

            return (bytes[byteIndex] & (1 << num % 16)) != 0;
        }
    }
}

布隆过滤器

布隆过滤器是在位图基础上进行改造的产物,可以用小于数据范围的字符数组来准确地判断较大数据范围的数据是否不存在。 它会使用多个哈希函数来定位某个数的位置,存在时将它们都标记为1,因此可能会出现重复的情况,所以判断某个数据是否存在可能是不准确的。

布隆过滤器比较适合标记静态数据,而对于动态数据,随着标记的数据越来越多,准确性下降,需要使布隆过滤器支持动态扩容来保证校验结果的相对准确性。 布隆过滤器可以应用在网站每日用户访问量上,判断用户是否访问过进行去重。

  • Java: BitSet; Redis: BitMap; Guava: BloomFilter

2.8 图

图的应用

  • 社交网络的好友关系,潜在好友推荐
  • 地铁线路的站点连通性,最短路线推荐
  • 太阳系星体间万有引力,行星轨道计算

广度优先遍历

BFS 常借助「队列」来实现,队列具有 “先入先出” 的性质,这与 BFS “由近及远” 的思想异曲同工,它从距离最近的顶点开始访问,并一层层向外扩张

    // 邻接表的广度优先遍历
    public List<Integer> bfs(Vertex vertex) {
        List<Integer> res = new ArrayList<>();
        HashSet<Vertex> visited = new HashSet<>();
        Queue<Vertex> queue = new LinkedList<>();

        queue.offer(vertex);
        visited.add(vertex);
        while (!queue.isEmpty()) {
            Vertex v = queue.poll();
            res.add(v.getVal());

            for (Vertex visit : adjacencyList.get(v)) {
                if (visited.contains(visit)) {
                    continue;
                }
                queue.offer(visit);
                visited.add(visit);
            }
        }

        return res;
    }

深度优先遍历

深度优先遍历是一种优先走到底(递归)、无路可走再回头(回溯)的遍历方式

    // 邻接表的深度优先遍历
    public void dfs(Vertex vertex, List<Integer> res, HashSet<Vertex> visited) {
        if (visited.contains(vertex)) {
            return;
        }

        visited.add(vertex);
        res.add(vertex.getVal());
        for (Vertex v : adjacencyList.get(vertex)) {
            dfs(v, res, visited);
        }
    }

Kahn 算法实现拓扑排序

拓扑排序解决有向无环图的依赖排序,将被依赖的顶点排在前面,依赖其他顶点的顶点位置排在后面

    /**
     * 邻接表有向图 Kahn算法实现拓扑排序
     * 规定如果A依赖B的话,那么添加A指向B的边,A的出度为1,当出度为0时将其输出到结果序列中
     */
    public void topoSortByKahn() {
        List<Integer> res = new ArrayList<>(adjacencyList.size());
        Queue<Vertex> queue = new LinkedList<>();

        // 保存出度为0的顶点
        queue0OutDegree(queue);
        while (!queue.isEmpty()) {
            Vertex vertex = queue.poll();
            res.add(vertex.getVal());

            // 移除这个点,再记录出度为0的点
            removeVertex(vertex);
            queue0OutDegree(queue);
        }

        System.out.println(res);
    }

    /**
     * 出度为0的顶点入队
     */
    private void queue0OutDegree(Queue<Vertex> queue) {
        for (Map.Entry<Vertex, List<Vertex>> vertexListEntry : adjacencyList.entrySet()) {
            if (vertexListEntry.getValue().isEmpty()) {
                queue.offer(vertexListEntry.getKey());
            }
        }
    }

3. 递归

不要试图模拟计算机递归调用的过程! 不要试图用你聪明的大脑去分解递归的每个步骤! 而是思考递推公式,找出终止条件,然后将以上信息"翻译"成代码!

递归调用存在如下两个问题

  • 警惕递归代码出现堆栈溢出
  • 警惕递归代码出现的重复计算问题: 使用 备忘录 来解决

比如,爬n阶台阶的问题

    /**
     * 爬台阶问题
     * <p>
     * 递推公式: f(n) = f(n - 1) + f(n - 2)
     * 终止条件: 爬到第1或第2阶台阶
     * <p>
     * 备忘录: 当计算5阶台阶时,会计算4阶台阶和3阶台阶,计算4阶台阶时还会计算3阶台阶,3阶台阶的计算是重复的
     * 所以我们可以依靠备忘录来解决重复计算的问题
     */
    private static int recursion(int n) {
        if (n == 1 || n == 2) {
            return n;
        }

        if (map.containsKey(n)) {
            return map.get(n);
        }
        int res = recursion(n - 1) + recursion(n - 2);
        map.put(n, res);
        
        return res;
    }

    // 备忘录
    private static final HashMap<Integer, Integer> map = new HashMap<>(16);
  • 空间复杂度: $O(n)$ ,递归代码的空间复杂度等于最大深度乘以每层递归调用的空间消耗,每层递归空间消耗为常量级,而栈的最大深度为n所以为 $O(n)$

4. 排序算法

4.2.3 堆排序

  • 核心思想: 堆排序包含建堆和排序两个过程,首先先对非叶子节点自上而下进行建堆(因为叶子节点已经是最底了,不能再往下跑了),堆化完成后,不断地将堆顶元素放到数组末尾即可
    /**
     * 要求数组从1开始保存数
     */
    public void heapSort(int[] nums) {
        // 判断数组中是否有数
        if (nums.length > 2) {
            // 先对数组进行建堆
            buildHeap(nums);

            // 不断地比较和交换位置来排序
            int heapTail = nums.length - 1;
            while (heapTail >= 1) {
                // 将最大值放到合适的位置
                swap(nums, 1, heapTail);
                heapTail--;
                // 重新堆化
                heapifyTopDown(nums, 1, heapTail);
            }
        }
    }

    private void buildHeap(int[] nums) {
        // 找到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
        for (int index = (nums.length - 1) / 2; index >= 1; index--) {
            // 自上而下建堆
            heapifyTopDown(nums, index, nums.length - 1);
        }
    }

    /**
     * 自上而下堆化
     *
     * @param numIndex 执行堆化的数值索引
     * @param heapEnd  堆化停止的数组范围
     */
    private void heapifyTopDown(int[] nums, int numIndex, int heapEnd) {
        int num = nums[numIndex];
        // 找到该值的索引位置
        for (int leftIndex = 2 * numIndex, rightIndex = leftIndex + 1; leftIndex <= heapEnd;
             leftIndex = numIndex * 2, rightIndex = leftIndex + 1) {

            if (num < nums[leftIndex]) {
                swap(nums, leftIndex, numIndex);
                numIndex = leftIndex;
            }
            if (rightIndex <= heapEnd && num < nums[rightIndex]) {
                swap(nums, rightIndex, numIndex);
                numIndex = rightIndex;
            }
        }
    }

    private void swap(int[] nums, int numIndex, int i) {
        int temp = nums[numIndex];
        nums[numIndex] = nums[i];
        nums[i] = temp;
    }
  • 空间复杂度: $O(1)$
  • 原地排序
  • 非稳定排序
  • 非自适应排序
为什么堆排序的性能不如快速排序?
  1. 堆排序的数据访问方式没有快速排序高效,因为执行堆化的过程中索引的访问是随机的,而快速排序是按照连续下标访问数组元素
  2. 对于同样的数据,堆排序的数据交换次数要多于快速排序
堆的应用
  • Top K 问题: 创建大小为K的小顶堆,如果堆中数量不足K直接插入,否则比较插入值和堆顶元素的大小,大于等于则插入否则不处理
  • 中位数问题: 创建一个大顶堆和一个小顶堆,小顶堆中的值都比大顶堆中的大,当数字个数为偶数时,两个队列中的数字数量相等;当数字个数为奇数时,大顶堆中多一个, 此时这个值即为中位数。随着数据的不断加入,两个堆中的数据需要不停的相互移动

4.3 $O(n)$

桶排序、计数排序和基数排序,时间复杂度都为 $O(n)$,也称为线性排序,它们都不是基于比较的排序算法。

4.3.1 桶排序

  • 核心思想: 对分治思想的应用,定义几个有序的"桶",将要排序的数据分别放到这几个"桶"里,对每个桶里的数据单独进行排序, 再把每个"桶"里的数据按照顺序依次取出,结果便是有序的。

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虽然为 $O(n)$ ,但是它对数据是有要求的,待排序数组需要容易划分成m个"桶",并且"桶"与"桶"之间有着 "天然"的大小顺序 , 这样在每个桶中的值排序完成后,取出结果便是有序的

    /**
     * 桶排序
     * 指定数据范围为0 - 50,分桶为5个,每10个数为一个桶
     */
    @SuppressWarnings("unchecked")
    private static void bucketSort(int[] nums) {
        // 声明5个桶
        ArrayList<Integer>[] buckets = new ArrayList[5];
        Arrays.fill(buckets, new ArrayList<Integer>());

        // 数组元素分桶
        intoBucket(buckets, nums);

        // 出桶
        outOfBucket(buckets, nums);
    }

    private static void intoBucket(ArrayList<Integer>[] buckets, int[] nums) {
        for (int num : nums) {
            int bucketIndex = num / 10;
            buckets[bucketIndex].add(num);
        }
    }

    private static void outOfBucket(ArrayList<Integer>[] buckets, int[] nums) {
        for (ArrayList<Integer> bucket : buckets) {
            // 先排序 再出桶
            bucket.sort(Comparator.comparingInt(x -> x));

            // 出桶覆盖原数组值
            int numsIndex = 0;
            for (Integer num : bucket) {
                nums[numsIndex++] = num;
            }
        }
    }
  • 空间复杂度: $O(n)$
  • 非原地排序
  • 稳定性: 取决于桶内排序的算法是否稳定
桶排序非常适合用在外部排序中:比如,有10GB的订单需要按照金额排序,但是服务器的内存只有几百MB,那么该如何做?

采用桶排序的方法,假定金额为 $1 - 1000$ 且均匀分布,那么我们划分出100个桶,每个桶内的金额范围为10元,这样我们逐个将每个桶进行排序, 分别写到100个小文件中,这样按顺序读取这100个小文件写到大文件中,就完成了该排序。如果金额不是均匀分布的,那么我们对分到订单数量过多的桶再进行桶划分, 直到保证每个桶内的数据量满足内存大小要求。

4.3.2 计数排序

计数排序是桶排序的一种特殊情况,与桶排序类似,只是桶的大小粒度不一样,计数排序桶的粒度是非负整数的单位值,即待排序数组中最大值为k,则划分成k + 1个桶。 我们以如下例子来理解计数排序,是对前缀和的应用,桶中 bucket[nums[i]] - 1 代表某个元素出现的最后索引,每次将 nums[i] 写入正确的位置, 将该索引值减一,从而得到下次放置 nums[i] 的索引

public class Counting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假设8个考生,分数的范围是0 - 5分,他们的分数为[2, 5, 3, 0, 2, 3, 0, 3],排序这些学生的分数
        int[] students = new int[]{2, 5, 3, 0, 2, 3, 0, 3};

        // 计数排序
        countingSort(students);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students));
    }

  /**
   * 计数排序的计数体现在小于等于某个数出现的次数 - 1 即为该数在原数组排序后的位置
   */
  private static void countingSort(int[] nums) {
        if (nums.length <= 1) {
            return;
        }

        // 寻找数组中的最大值来以此定义max + 1个桶
        int max = nums[0];
        for (int i = 1; i < nums.length; i++) {
            if (nums[i] > max) {
                max = nums[i];
            }
        }

        // 定义桶,索引范围即数组值的最大范围,每个桶中保存的是该数字出现的次数,计数排序的计数概念出现
        int[] bucket = new int[max + 1];
        Arrays.fill(bucket, 0);

        // 计算每个数的个数在桶中累加
        for (int num : nums) {
            bucket[num]++;
        }
        // 依次累加桶中的数,该数表示小于等于该索引值的数量
        for (int i = 1; i < bucket.length; i++) {
            bucket[i] += bucket[i - 1];
        }

        // 创建临时数组来保存排序结果值
        int[] res = new int[nums.length];
        // 倒序遍历原数组
        for (int i = nums.length - 1; i >= 0; i--) {
            // 根据桶中的 计数 找出该数的索引
            int index = bucket[nums[i]] - 1;
            // 根据索引在结果数组中赋值
            res[index] = nums[i];
            // 该数分配完成后,需要将桶中的计数数量-1
            bucket[nums[i]]--;
        }

        // 结果数组覆盖原数组
        System.arraycopy(res, 0, nums, 0, res.length);
    }
}
  • 时间复杂度: $O(n)$,但是要保证数据在范围不大的场景下,否则就不适用计数排序了
  • 稳定排序: 从后往前遍历保证计数排序为稳定性排序,反过来正序遍历就不是稳定排序了

4.3.3 基数排序

基数排序是一种特殊的桶排序,基数体现在待排序数据能够分割出独立的"位",并且在"位"与"位"之间有递进关系,比如整数可以分出个、十、百位等,且百位和十位存在递进关系。 基数排序的执行轮次和待排序数据最大值的长度一致。

    /**
     * 基数排序 本例应用于整数排序
     */
    private static void radixSort(int[] nums) {
        if (nums.length <= 1) {
            return;
        }

        // 1. 整数的每位取值范围为 0-9,因此需要创建10个桶
        Queue<Integer>[] buckets = createBuckets();

        // 2. 获取基数排序的执行轮次
        int radixRounds = getRadixRounds(nums);

        // 3. 根据执行轮次处理各个"位",eg: 第一轮处理个位...
        for (int round = 1; round <= radixRounds; round++) {
            for (int num : nums) {
                // 获取所在桶的索引
                int bucketIndex = getBucketIndex(num, round);
                // 进桶
                buckets[bucketIndex].offer(num);
            }

            // 出桶赋值,当前结果为根据当前位排序的结果
            int numsIndex = 0;
            for (Queue<Integer> bucket : buckets) {
                while (!bucket.isEmpty()) {
                    nums[numsIndex++] = bucket.poll();
                }
            }
        }
    }

    /**
     * 创建大小为10的数组作为桶,每个桶都是一个队列
     */
    @SuppressWarnings("unchecked")
    private static Queue<Integer>[] createBuckets() {
        Queue<Integer>[] buckets = new Queue[10];
        for (int i = 0; i < buckets.length; i++) {
            buckets[i] = new LinkedList<>();
        }

        return buckets;
    }

    /**
     * 获取基数排序的执行轮次
     */
    private static int getRadixRounds(int[] nums) {
        int max = nums[0];
        for (int num : nums) {
            if (num > max) {
                max = num;
            }
        }

        return String.valueOf(max).length();
    }

    /**
     * 获取该数所在桶的索引
     */
    private static int getBucketIndex(int num, int round) {
        int bucketIndex = 0;

        while (round != 0) {
            bucketIndex = num % 10;
            num /= 10;

            round--;
        }

        return bucketIndex;
    }

相较于计数排序,基数排序适用于数据范围较大的情况,前提是数据必须可以表示为固定位数的格式,且位数不能过大。

6. 分治、贪心、回溯和动态规划

分治

分治算法的核心是 "分而治之" ,将原问题分解成n个小问题,通过递归的方式将其解决,之后合并这些子问题。分治算法可以应用在解决数组逆序度问题上。

满足分治算法应用的条件

  • 原问题与分解成的小问题具有相同的结构
  • 由原问题分解成的子问题可以独立求解,子问题之间没有相关性
  • 具备分解终止条件: 当问题足够小时,可以直接求解
  • 可以将子问题的结果合并成原问题的结果

回溯、动态规划和贪心

回溯、动态规划和贪心多数都可以抽象成分阶段决策最优解的模型

回溯算法相当于穷举搜索,穷举所有情况,然后对比得到最优解,通常采用深度优先搜索来遍历。它比较"万金油",一般能用动态规划和贪心解决的问题它也能解决。 对于需要 "做选择" 的问题,适合用回溯来解决。回溯算法非常适合使用递归来实现,不过复杂度也非常高,是指数级别的,只能用来解决小规模数据问题。 可以通过剪枝备忘录对其进行优化,使用备忘录的回溯算法和动态规划在执行效率上基本没有区别

动态规划一般用来解决 "最优" 问题。在求解的过程中能划分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子问题)对应一个状态,而下一个阶段的状态可以用当前阶段的状态推导出来。 动态规划非常高效,相比于回溯算法,是因为它去除了回溯算法中存在的大量重复子问题。

浏览器搜索框,单词输入错误提示实现的基本原理是在字典中取编辑距离最小的单词

贪心算法是动态规划的一种特殊情况,通过局部最优解产生全局最优解

About

本仓库是算法学习的专题笔记,内容来源于《数据结构与算法之美》、《Hello算法》和《算法(第四版)》

Topics

Resources

License

Stars

Watchers

Forks

Releases

No releases published

Packages

No packages published

Langu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