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New issue

Have a question about this project? Sign up for a free GitHub account to open an issue and contact its maintainers and the community.

By clicking “Sign up for GitHub”,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and privacy statement. We’ll occasionally send you account related emails.

Already on GitHub?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来讨论下设定? #7

Open
emptymalei opened this issue May 9, 2014 · 88 comments
Open

来讨论下设定? #7

emptymalei opened this issue May 9, 2014 · 88 comments
Labels

Comments

@emptymalei
Copy link
Member

嗯嗯,其实我最初没有想过设定的问题,因为你们看我写的都是比较遥远的事情,所以随便设定~ 噗哈哈~

不过我看到 @SpaceXploration 对于很多近未来的技术很熟悉。闲下来的时候,咱们可以在这个 issue 里面聊一下大致的设定啥的。我对这些具体的技术不熟悉呐。


远未来的那些呢,我的想法是把现在科学基本上允许的技术拿来做设定。至于历史的设定,我不在行。

按照这个组织的初衷呢,比较关键的关于技术的设定,得有科学依据啥的。

按照我好几年前自己的一些设定,星际移民局在 2200 之前就得成立~~

对了,顺便吐槽新浪微博,之所以又弄了个星际移民中心,是因为新浪的名字里面不能包含移民局这三个字……后来想想,为了保险起见,还是主要以星际移民中心为主体活动吧,所以就设定成了星际移民局的一个附属单位。


几个比较重要的点:

  1. 小行星采矿
  2. 历史主线
@ProtossProbe
Copy link
Member

恩,我也觉得这样开放式的科幻设定很有意思,可以把自己平时想到的东西不断地积累下来。

历史的设定我也没写过,不过一步一步来吧,只要前后没有矛盾,不犯些比较低级的错误,就可以放开手大胆地写了。

@emptymalei
Copy link
Member Author

@SpaceXploration 嗯嗯,就放手写吧。我基本只关注那些比较虚幻的技术之类的。

我约好了我的 general relativity 的老师考完试之后讨论广义相对论里面的星际旅行问题,到时候说不定可以把现有的这些遥远的技术内容更新一下。

@ProtossProbe
Copy link
Member

恩,我先去上课去了,晚上再来学习git。

@emptymalei
Copy link
Member Author

@SpaceXploration 嗯嗯,快去快去,上课要紧。

@ProtossProbe
Copy link
Member

@emptymalei 关于设定的一些问题来讨论讨论吧,要把编年史的后续内容写出来需要商量一下。

首次载人登火

计划启动

我最初的想法都先写在编年史里了,就像载人登月要先启动阿波罗计划一样,载人登火也应该先启动一个计划,计划的名字还没想好。可以讨论讨论。另外,由于把首次载人登火的形式设定成了15个国家参与的国际合作,因此这个名称还不能只来源于某一个国家的文化,应该来源于人类文明共有的东西。因此取好这个名字难度可能还比较大。

登火时间

初步设定是在2027年7月23日,即XX计划启动后的6年,这个日期也不是随便想的,还是参考了一下未来几十年的火星发射窗口,大约2027年初有一个窗口,一般发射窗口加上7到10个月就是到达日期,因此在这个时间范围内随便定了一个7月23日,不过也可以改成某个更有深沉含义的日期,待讨论。

登火地点

当时设定在了IIA总部的旁边,是觉得如果IIA要选址的话,应该会选在一个富有纪念意义的地方,比如说首次载人登火的地点之类的。再加上那一片的地形比较平坦,纬度不是很高,应该可以适应载人火星探测的需要,也可以改到其它地方。

登火契机

这个我还没有在编年史里写到,不过我个人认为,按照各国现在的航天发展速度,2027年登上火星是肯定不可能的。而且真要开展15个大国之间的国际合作难度也很大,没有一个好的契机的话,2027年这个设定可能就偏早了。
我初步设想是,可以设定好奇号或者其它火星探测器在2020年左右发现火星上微生物存在过的关键证据,轰动整个世界,然后各国探火热情高涨,因此才有会这么积极地开展载人登火。不知道这样设定的话好不好?

首次载人登火之后

载人登火再次萎靡

恩,因为登一次火星实在是太烧钱了,再加上这么大规模的国际合作要长时间维持下去也比较困难,大国之间稍微有点冲突可能就会影响。因此可以设定首次载人登火之后,火星探测再次萎靡,火星移民更是无从谈起,因此火星未来几十年再也无人问津

小行星开发空前高涨

由于私人航天的兴起,资本的进入让近地小行星的开发空前高涨,太空采矿业逐渐兴起,各国也把小行星的探测开发、资源争夺作为自己航天发展的首要目标,这也算是载人登火冷落的原因之一。

火星移民

火星移民的目标

过了???年以后,人类的主要活动范围仍然被局限于地球周围,不过小行星开发还是让航天的成本控制、可重复使用、推进技术等等有了长足的进步,因此人类再次想起了移民火星这个目标。移民火星的各项技术开发比载人火星探测艰难地多,因为是要长久地居住在火星上面,一两次发射肯定不够,在火星殖民地能够自给自足之前,需要源源不断地从地球运送补给物质,这个成本是巨大。

IIA的成立

为了能够为火星移民们提供足够的物资保证,IIA应运而生,IIA从UPI获得足够的资金,承担了火星移民任务的各项工作,最初IIA的总部位于地球?国?处,后来由于火星移民增多因此将总部迁到火星第九区

关于UPI(United Planet Institution)

不隶属于任何一个国家,但却掌握了大量的资金用于太空开发投资。前身为UAI(United Asteroid Institution),小行星开发浪潮掀起时,由私人航天公司联合成立,UAI的收入来自于太空采矿业、太空制造业、太空能源产业、太空燃料补给产业、太空旅游业、太空运输业、太空通信业、太空服务业等等,最初的开发目标主要是近地小行星,后来投资火星开发,并改名为UPI(United Planet Institution)

首批移民登上火星

????年?月?日,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火星移民在??地点着陆(最好也设定在里IIA较近的地方,方便管理嘛),与其说他们是火星移民,不如说他们是火星劳工,第一批人员中,没有一个是想要在火星上retire的亿万富翁,他们都是IIA在全世界范围内招募的年轻一代。这些人有着作为人类先驱者开发火星的热情,在地球上经历了数年的严格训练后,踏上了前往火星的征途。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在??地点建立人类殖民地,为后续的火星移民建设各种基础设施。这群人也有着悲惨的命运,由于火星上环境严苛,不少人都由于各种意外而牺牲了。此外,由于IIA的严苛规定,第一批移民都被禁止生育,据IIA发言人所说,这是考虑到火星表面各种辐射的原因,但是也许这其中还有着某些不为人知的隐情→_→(可以设定个黑幕什么的?脑洞略大。。。)

火星移民时代来临

在第一批先驱者建设好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后,大规模的火星移民拉开了帷幕。这其中,有富可敌国、想要在红色星球安度晚年的商人,也有继续承担殖民地建设工作的年轻人,也有前来火星进行研究的科学家,IIA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将总部迁到火星的。

本来只想写个提纲的,没想到写了这么多。。。这算是我的初始设想吧,一起讨论讨论?

@emptymalei
Copy link
Member Author

@SpaceXploration 正在take-home exam 中,略紧张。

{隐藏字段:先把这个推个微博看看吧?}

@ProtossProbe
Copy link
Member

@emptymalei 好的没问题,等你考完试了再说~微博的话先不急吧。还没设定出来的就先不发吧。

@emptymalei
Copy link
Member Author

@SpaceXploration 嗯嗯。我主要是遇到困难做不出来了,就过来刷 GitHub ……

(隐藏字段:我先推个微博让大家来一起讨论讨论吧。)

@emptymalei
Copy link
Member Author

{隐藏字段:想了想,还是等等再推微博吧。好像太多人讨论会比较乱。嗯嗯。}

@emptymalei
Copy link
Member Author

移民火星的各项技术开发比载人火星探测艰难地多,因为是要长久地居住在火星上面,一两次发射肯定不够,在火星殖民地能够自给自足之前,需要源源不断地从地球运送补给物质,这个成本是巨大。

这个看起来挺关键的,我之前没想过。


前身为UAI(United Asteroid Institution),小行星开发浪潮掀起时,由私人航天公司联合成立,UAI的收入来自于太空采矿业、太空制造业、太空能源产业、太空燃料补给产业、太空旅游业、太空运输业、太空通信业、太空服务业等等,最初的开发目标主要是近地小行星,后来投资火星开发,并改名为UPI(United Planet Institution)

这段接的太棒了。赞。

这群人也有着悲惨的命运,由于火星上环境严苛,不少人都由于各种意外而牺牲了。

哼,可以顺便建立一个什么纪念碑来纪念这些先驱啥的。用来给 IIA 洗白……


总体看来比我原来的设定的要完备多了。所以以后可以慢慢的把你的这些想法渗透进去啦。

等我有时间我可以做一个漂亮点的时间线的页面。

@ProtossProbe
Copy link
Member

@emptymalei 对于首次载人登火的设定你觉得可行么?

@emptymalei
Copy link
Member Author

@SpaceXploration 是比较合理的设定。

另一个方案是,让机器人干活。机器人先搭起各种设施,人再去。不过就缺少了这种悲壮感。

@ProtossProbe
Copy link
Member

这个就要考虑智能科技的发展程度了,可能到了那个年代机器人可以完成大部分繁重的工作,但是部分精细的工作,比如机器人的维修和管理等等还需要人来完成。

@emptymalei
Copy link
Member Author

@SpaceXploration 所以你的设定挺好的。反正第一批上去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很休闲了嘛。

@emptymalei
Copy link
Member Author

这个设定大致就这样了吧。我根据你这个设定来重写一下 http://interimm.github.io/InterImmBook/history/interImmHist.html 这个吧。

@emptymalei
Copy link
Member Author

@SpaceXploration 我想把你的火星编年史推一下微博。

@ProtossProbe
Copy link
Member

你指的是已发布的还是上面写的。。?

@emptymalei
Copy link
Member Author

@SpaceXploration 哦哦,这是两个事情。

  • 根据你的设定重写移民中心历史的页面。
  • 通过微博推你发布在 这里 的这个火星编年史。

@ProtossProbe
Copy link
Member

@emptymalei 如果是推book上的编年史的话,我觉得还需要点时间好好完善一下。。。- -

@emptymalei
Copy link
Member Author

@SpaceXploration 那再等等吧,以后慢慢完善一下再推。微博这个似乎传播效果不大,我在考虑跟果壳的未来事务管理局联系一下,等我们的内容多起来,我就找他们合作推广一下。

@ProtossProbe
Copy link
Member

@emptymalei 和果壳合作挺不错,有没有考虑和大都会新闻合作呢。。?

@emptymalei
Copy link
Member Author

@SpaceXploration 我问了,他好像下一期才开始考虑出关于地球外面的事情。现在还是在弄地球上的。所以可以等他们开始弄地外的事情的时候,再去跟他们合作?

@ProtossProbe
Copy link
Member

@emptymalei 不过真要合作的话设定可能会冲突啊,大都会新闻历史设定的是固定的,但是我们也不能按照它的设定来改。还是说我们各做各的,只是互相交流宣传一下就行了?

@emptymalei
Copy link
Member Author

@SpaceXploration 嗯,是个问题。我觉得咱们不能按照别的改,因为比较我们还是参考了很多内容来设定的。所以确实是你说的,合作也就是相互交流宣传一下。大都会曾经转发过我们的微博,但并没有很好的效果,可能用户兴趣交叠不够多或者我写的不够吸引人。


说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应该把前面的技术部分里面的每部分分成几部分,按照时间顺序来。比如把飞船部分按照时间顺序分成早期的化学火箭,后来的核动力(ion propulsion等),然后很晚才有 warp drive。这样会比较严格些。

@ProtossProbe
Copy link
Member

@emptymalei 对,我觉得也应该这样,不过时间跨度可能比较大,历史设定就更为复杂了,一些比较先进的技术最好放到2200年以后,这样才能给前面的历史推进留下比较充足的空间。


我想的时间线大概是这样:
2027 首次载人登火
2030-2060 小行星开发热潮
2070左右 首批移民登上火星、IIA成立
2070-2100 火星殖民地建设阶段
2100-2120 火星移民热潮
2120-2200 火星开发,火星地球化,太阳系内其他星球的开发等等其他内容
关于什么时候恒星际移民的事还没想过。。。

不过可能和你原来的设定有点冲突:

截止 2100 年,火星的可居住区大致分成四层结构:地下,火星表面,绕火星轨道和火星绕日轨道(居民主要是行星际航行设施的技术和科研人员)。星际移民中心坐落在火星表面,但是向地下延伸,形成了一个横跨两层的巨型建筑结构。

...

@emptymalei
Copy link
Member Author

@SpaceXploration 我原来的设定没有很仔细的考虑过技术的问题。反正我打算重写这一部分。

先进技术确实要往后放,具体的时间我觉得可以空出来,先不确定什么时候出现的,以后慢慢的 build 起来。

你这个设定里面我特别喜欢的一点是,中间通过小行星开放进行资本和技术积累,这样让整个事件看起来很自然。总之比我之前的设定要更加完善。

然后根据这个事件表,大致的可以猜测一下技术的发展:

  • 2027 首次载人登火 【化学火箭】
  • 2030-2060 小行星开发热潮 【这里化学火箭似乎也够用了,不过大概需要一下太空的配套设施的建立,例如太空加工厂,精炼厂,太空仓库等等。】
  • 2070左右 首批移民登上火星、IIA成立 【这时候感觉应该用上离子火箭之类的了,因为需要运送大量的人员。如果单靠化学火箭,似乎也可以,但可能效率太低?】
  • 2070-2100 火星殖民地建设阶段 【这时候就不管火箭的事情了,大概是火星上的一些技术的发展。】
  • 2100-2120 火星移民热潮 【到这个时候,火箭必须有了非常大的进步,我知识有限,只知道核动力的离子火箭对燃料的利用率高。】
  • 2120-2200 火星开发,火星地球化,太阳系内其他星球的开发等等其他内容 【这时候行星生态改造的技术应该初步建立起来了。之后恒星际的移民,可能会大量的应用行星生态改造技术。】

@ProtossProbe
Copy link
Member

@emptymalei 离子火箭有个问题,比冲虽然大但是推力很小,应该还是需要化学火箭辅助。需要很大Δv进行变轨时使用化学燃料,在地火转移阶段使用离子火箭,进入火星轨道也需要化学燃料进行减速,这样应该才能满足要求并使得效率最大化。

太阳帆也和离子火箭类似,推力小但是可以持续工作,可以考虑把它加进书中。
不过也可以设想未来研制出大推力高比冲的离子火箭发动机嘛。

@emptymalei
Copy link
Member Author

@SpaceXploration 如果是在小行星阶段积累一些规模比较大的、离地球比较远的空间站,然后离子火箭是从这些空间站发射,这也合理不?

@ProtossProbe
Copy link
Member

另外原来有篇比较火的报道,离子火箭让火星旅程缩短到39天,特地搜出来看了一下,文中的发动机VASIMR推力4N、比冲6,000s,功率201kW,下面还说39天登火需要10-20MW,也就是大约需要50-100台这样的发动机......

@ProtossProbe
Copy link
Member

@emptymalei 恩,没问题。最好不要有什么Bug。。。

@emptymalei
Copy link
Member Author

@SpaceXploration 生态改造/行星工程那个还需要以后阅读更多的文献。现在就写到了移民热潮,感觉还需要一些关于火星上的工作的描述,但是目前就先这样吧。

我来列个单子:

2027 New
2030-2060
2060-2070
2070-2100
2100-2120

以上是需要阅读讨论的部分。行星工程那个在这里,基本没写什么:
2120-2200


方便阅读的整合版:https://drive.google.com/file/d/0BzO5X3PwWFHpM0FRMWs0Ull1SnM/edit?usp=sharing

@emptymalei
Copy link
Member Author

读了一下 @SpaceXploration 写的,比我写的好太多了!很宏大的背景啊。特别喜欢商业联合会那个点子,很关键。


【想起一个待办事项:以后更新了书之后,要列出重要的事件,然后讨论具体的时间,这样才可以制作 timeline,先放在这里,表示代办 】

@emptymalei
Copy link
Member Author

@SpaceXploration 我通读一遍之后,没有感觉到冲突的地方。我重写了一点,把你前面提到的一些机构在后面体现了一下。

@ProtossProbe
Copy link
Member

感觉在2070以后的设定中,没有提到IIA、UPI的作用,和前面有点脱节

@emptymalei
Copy link
Member Author

@SpaceXploration 那我再加点内容。

@emptymalei
Copy link
Member Author

@SpaceXploration 这下好多了,我把那些商会什么的加进来了。

@ProtossProbe
Copy link
Member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

  • 改错别字、标点符号
  • 增加一些图片,优化阅读
  • 统一前后用语

这个我来做吧。

@ProtossProbe
Copy link
Member

搞定了,主要做了如下修改:

  • 火星基地都改成了火星殖民地,因为当时在写前面设定的时候,把火星殖民地的建设分为三个阶段:前哨站、基地、城市。因此就用火星殖民地来统一称呼。
  • 把英文,年份前后的空格全删了,英文补充解释的内容统一用**(),中文补充解释的内容统一用(),把看见用错的的地得**全改了(这完全是因为强迫症发作。。。
  • 把有缩写的机构组织名称统一用缩写表示,比如星际移民局→IIA
  • 加了一些大图,不过都是直接用的链接,如果考虑到链接失效的问题的话还需要找个时间统一整理一下图片

@emptymalei
Copy link
Member Author

@SpaceXploration 年份、数字和汉字之间需要加空格的。网页排版这样比较好看。

@emptymalei
Copy link
Member Author

@SpaceXploration 至少英文和汉字之间要加空格。这个现在应该是比较普遍认同的了吧。我看果壳也使用空格,但是没有使用数字和汉字之间的空格。原来来果壳之前玩知乎,大家讨论的时候比较倾向于都加空格。要不我们取果壳的排版方式吧,采用英文空格。

@syrte
Copy link

syrte commented Sep 17, 2014

@emptymalei 我也受不了混排不加空格。其实这种事情本来应该让浏览器来做的,哎。

@syrte
Copy link

syrte commented Sep 17, 2014

刚看到一个有意思的网站future timeline,想像未来会发生的事情,跟我们这个有点像哦。

@emptymalei
Copy link
Member Author

@SpaceXploration @styra 嗯一般网页排版要求汉拉间隙(汉字与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之间小于一个空格的间隙)。严格的说确实应该自动实现,而且不能加空格,不过只是出于无奈才不得不通过使用空格来实现。之前关注现在的汉字网页排版标准,浏览器已经可以自动实现了,目前我知道的有两个,比较出名的是 http://css.hanzi.co/ 。这样说来,我们不用加空格,通过这个 CSS 来实现更好。

@ProtossProbe
Copy link
Member

如果实在是不好看还是加空格吧,不过改起来工作量可能有点大。

@emptymalei
Copy link
Member Author

@SpaceXploration 先不加空格了,我开了另一条 issue,里面提到我们科研自动实现这个间隙。而且比空格要好看。

@unionx
Copy link
Member

unionx commented Sep 17, 2014

混排加空格我这是输入法来做,搜狗输入法 on Mac

@emptymalei
Copy link
Member Author

@unionx 不知道 Win 版有没有。这个功能我也在用。

@emptymalei
Copy link
Member Author

我翻了一遍没有发现问题。那么然后就是需要给一下那些年份的文件名,然后加到书里面了吧。这个我来做?

@emptymalei
Copy link
Member Author

@SpaceXploration @unionx @styra 大家看看吧,我更新了网页。http://interimm.org/InterImmBook/

@ProtossProbe
Copy link
Member

@emptymalei 少了2070-2010 另外第一节的2.1火星编年史先去除了吧,timeline就可以代替它的功能

@emptymalei
Copy link
Member Author

@SpaceXploration 我这会儿没有电脑,等明天改或者如果方便的话你可以改下。

@ProtossProbe
Copy link
Member

@emptymalei github还没怎么用熟,还是你来吧。。。

@ProtossProbe
Copy link
Member

......本来想要写点什么,发现火星城市基本上已经完结了。不知道接下来该写什么

想了想,现在应该可以开以下几个坑:

  • 火星历史推进(2200年以后,即火星城市建成以后)
  • 火星历史完善(2100-2200年,即火星四大城市圈逐渐建成时期的历史)
  • 太空城市(感觉太空城市可以写很多......需要讨论的也有很多)
  • 土卫六(泰坦)的探索/移民(又可以开一个远古巨坑)
  • 木卫二(欧罗巴)的探索/移民(同上)
  • 公司/商会(给每一个都编一段历史的话.........)
  • 恒星际移民(太阳系管不着啦,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 月球开发(好像地球的卫星一直被遗忘的样子)

挖坑不填,终能通天——《地球大炮》

@emptymalei
Copy link
Member Author

这样又来了一个问题。我们的结构怎么安排呢?如果是按照时间顺序,那么会导致不同的内容穿插,比如火星和泰坦的开发的内容穿插之类的,不方便阅读。

之前跟 @styra 讨论了一下,觉得可能再按照小版块分一下比较好。比如科技的单独拿出来,其相关的历史也单独说。
比如火星移民的单独放一边,历史也在里面。所有的历史里面提到的科技之类的东西,都简要的说一下,然后在科技章节中详细说明。

这样?

  • 星际移民历史
    1. 火星移民历史
    2. 太阳系移民历史(火星之外的,怎么措辞)
    3. 恒星际移民
  • 火星
    1. 火星地理
    2. 火星气候与天气
    3. 火星历法
  • 太阳系其他行星
  • 旅游手册
    1. 火星旅游
    2. ……
  • 城市
    1. 火星城市发展历史
    2. 太空城市
    3. ……
  • 职业
    1. ……
  • 科技
    1. 行星际通信
    2. 太阳系内行星际运输
    3. 星际飞船
    4. 恒星际运输
    5. 推进技术

我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每次我们改了结构,会导致原来的链接到一个 GitHub 的 404 页面……

@ProtossProbe
Copy link
Member

@emptymalei 结构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最好仔细商量一下确定好就再也不改啦。现在还没有在其他地方大量引用我们的链接,所以部分 404 也没有太大关系,把能想到的地方改一改(知乎、果壳问答)就行了。

上面的结构和现有结构感觉区别不大,再用编年一条线的方式来推进历史感觉行不通,多线并行是个好方法。城市那一块感觉再多写一些内容的话基本就是火星的一段历史了,到底要不要把这个单独拿出来分一个区块??

另外,你觉得单个页面包含的条目等级是到一级条目(历史、城市、职业)更好,还是到二级条目更好。现在如果一篇一级条目的内容太长了的话会不会产生“太长不看”的感觉。

@emptymalei
Copy link
Member Author

@ProtossProbe
突然想到了一个方法来防止 GitHub 的 404 (GitHub 的 404 非常坏因为根本不知道这是个什么站点有什么内容只知道是在 GitHub 上),就是改结构的时候保留原来的文件,把内容改成转移到什么什么地方。

城市的话,感觉应该并入火星部分。

我也觉得页面太长了,而且我们的图有时候还挺多的……应该截断成不同的小部分。

@unionx
Copy link
Member

unionx commented Jan 27, 2015

保持原链接的文件可行啊,加个 js 跳转就好

我觉得,星际移民手册的结构还是要好一点,方便知道整个脉络。如果有某个具体的点需要大量描写,比如火星城市的话,可以链接其他的内容,比如可以引用《星海航记》的文。

Sign up for free to join this conversation on GitHub.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to comment
Labels
Projects
None yet
Development

No branches or pull requests

4 participa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