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65 lines (33 loc) · 7.81 KB

selfmedia-difficult.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65 lines (33 loc) · 7.81 KB

技术自媒体的困境与反思

最近一直有个问题在困扰着我:我还要不要继续做技术自媒体

这个问题在不了解我的人看来就像是:这是哪个xxx又在无病呻吟了?吃屎了吧你?

不过我也不想向人过多解释什么。

但是这个问题在 19 年来看的时候是不成立的,因为那时的我心无杂念就一门心思的写我的文章,爱有人看没人看的,反正我就写我的,我相信总会有人看的。

可能由于我是独生子,我从小就有那种竞争心理,即为什么我会不如别人,这种理念一直在我心理生根,但是好像还没发芽,它就快死了,我慢慢的也变得佛系了。

不知道这到底是一种看开还是一种自我放弃。

我的困境在于:我现在还要不要面对着前方未知的道路像安迪(肖申克)一样坚持?不同的是,安迪心中一直有信念。

或许说这些有点沉重了,不过这确实是摆在眼前的事实。

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就是:我的文章没人看了

更气人的是:随意转载,起好吸引眼球的标题,效果远远好于技术文章。这个好是从流量大的角度上来讲的,我们需要辩证的看待这件事情,如果你想要流量,那么标题和封面就是关键,可能你的文章没什么营养,但是读者就喜欢文章刚推送过来时你点进去的三秒高潮,这个真的无解,是感性,是人性。

我不想评判这种现象的好坏,我也没有资格评判,我能做的只是在夹缝中生存罢了。

一篇原创技术文章从雏形到发布也可以说是经历一场浩劫了。首先你要有技术选题,你想写的文章类型:是技术总结文、开发案例文、面试纪实录、技术反转文还是细抠技术点,亦或是技术与生活。

这里我选取微信公众号平台,基于点赞、在看、收藏、分享、留言等几个维度来进行分析。

技术总结类

从我这几年写作的经验来看,技术总结这类文章,非常容易引起读者的收藏,但是读者不会进行点赞和在看,因为他们确实没有正在看。。。。。。首先文章太长不说,往往这类文章的风格是比较枯燥的,也就是不够有趣,读者看这篇文章就像看教科书似的,除了排版不一样,叙述风格、手法简直一模一样,虽然你可能会在文章中埋下一些生动有趣的比喻,但是读者大概率是看不到的。此类文章的留言量简直凄惨,从我写过这么多技术总结文以来,我见过最多的留言就是:干货啊!往往一篇文章不超过 10 条留言。如果你标题起的比较中规中矩的话,那么阅读会断崖式下跌。

开发案例文

开发案例文我也喜欢把它叫做生产排查文,就是开发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解决思路、选取的技术手段以及经验总结。这类文章读者比较喜欢看,因为它能当做一次教训,及时闭坑。这类文章如果是 API 闭坑或者是搞服务器遇到的一些坑大家可能比较喜欢,因为这类坑大家都很容易踩,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 for-each 中的循环删除,一般读者比较容易看完全文,所以这类文章的点赞量和在看量都不错,收藏、分享数量也非常可观,但如果你写的坑是源码排查这类的,那就。。。。。。没办法,因为大部分读者不看或者看不懂源码。

面试纪实录

面试纪实录就是程序员参与的各种面试,与面试官进行各种惊心动魄的心理战,消耗战得到的宝贵的经验总结。我见过的一般这类文章都像是记叙文,在某某时间在某某公司和某某面试官进行面试,面试题目有xxxxxx,乍一看像是一篇非常用心的面试总结文,在我看来就是一篇凑字数的水文

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他到底跟面试官聊了什么,他到底如何聊的,因为他通篇只是记录了有哪些面试题,你也不清楚这些面试题到底是真的面试题还是网上随意找的面试题汇总的一篇文章。这类面试题一般都是读者喜欢看热闹类型,所以阅读会比单纯的技术文好很多,但是点赞量、在看量、分享数量会很低,我遇见过四五千阅读的文章只有一两个点赞的。不过这类文章的收藏量一般会很不错,因为这些面试题对很多想要面试的小伙伴来说非常有用。

在我看来,如果真要用心写这类文章,那么其产生的效果是非常好的。这类文章不单单只是一些面试题的罗列,最重要是你的回答思路,**思路很重要!**即使你答错了,你的思考方式和思考逻辑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少有人关心你到底最终去了哪个公司,因为你去了哪个公司和大多数人也没啥关系,所以读者看这类文章最想要收获的是答题思路,而不会觉得你进了某某大厂就对你仰慕不已。ps:看热闹的除外。

技术反转文

技术反转文通常使用夸张或者表情包的写法来把一个简单而易出错的技术细节进行各种翻转,它就像是悬疑烧脑电影一样(只是没那么惊心动魄罢了)不断反转,一般写技术反转文的都是经过深度思考+实践的作者,这类文章看完会补充你大量的技术细节。这类文章很容易引起读者的留言,点赞,说白了就是读者认可你这篇文章,但是在看和分享一般,不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细抠技术点

写这类文章的人,一般都是把某个技术细节研究透彻的人;写这类文章的人,一般都是读者眼中的大神。细抠技术点而且能把它讲明白的人,不多。细抠技术细节能把它讲明白而且能把它写下来的人,那是少之又少。

所以这类文章,分享次数比较多,因为读者也想向朋友圈炫耀自己是看了一篇多么有逼格的文章。这类文章的留言不会多,能留言的要么是看懂文章能够产生共鸣的一类读者;要么是想鼓励作者继续写此类文章的读者。

技术与生活

这类文章是我最想写的一类文章,而且我认为也是最难的一类文章。技术源于生活,Java 的 Logo 是一杯咖啡,面向对象也是基于万事万物这个前提来设计的。所以真正有阅读量、有点赞、有再看、有留言数量的一定是这类文章。我们可以认真观察一下,凡是阅读量高的文章,要么是当下时事热点文章,要么就是受众非常广的文章。

这个世界上最难辩证的问题一定是最简单的问题,比如你可以写一篇文章科普下从键盘输入到显示器上输出是如何做到的?你可以写一篇文章科普下如何发明一种新的编程语言?你可以思维发散写一篇文章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控制 shyq ?你可以科普下假如漂亮国把网络封杀了,我们如何再自建大局域网?等等诸如此类的文章,绝对是爆款,而且基本上没人会抄袭,有的话也会被口诛笔伐被广大读者的唾沫星子直接淹死。

我记得之前有人写过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把中国网民都拉进一个微信群中,当时这篇文章非常火,引起巨大反响,我认为这类文章才是技术的本质,因为技术的本质是创新,不是重复。。。。。。

写到这里,我突然有点释怀了(我不知道是躺平了还是怎样),也许我没那么真正热爱技术,也许技术只是我谋生的一个手段罢了,虽然很残酷但这却是事实,我不得不接收这个事实,现实生活没有那么多幸福美满阖家欢乐的桥段,有也只是乌托邦营造的虚幻

希望自己以后能写出来更有意义的文章,虽然大概率写不出来,但是只要有一点希望就要去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自己还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