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Commit

Permalink
proofread wrong characters for "象" "时侯"
Browse files Browse the repository at this point in the history
  • Loading branch information
llinjupt committed Oct 27, 2018
1 parent 27a6a64 commit ba12b11
Show file tree
Hide file tree
Showing 60 changed files with 145 additions and 134 deletions.
2 changes: 1 addition & 1 deletion bcl51_rst/007.下次我们去哪里(节选).rst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Diff line number Diff line change
Expand Up @@ -65,7 +65,7 @@

  说来奇怪,刚入门的远征爱好者与早期古董级的远征大师,看起都很相似,而且他们几乎部具有相同的兴趣,同样是因为对远征活动的千古之谜感兴趣,而紧紧地彼此结合在一起。

  他们都习惯穿着短裤,而且裤裆很低,别人很少这样穿。他们给人的印象是:都是喜欢大功率发射讯号、表现十足的远征信徒、和真正无国界的业馀无线电国际主义者。他们各个鹤立鸡群,当他们向人们提及远征,或同好彼此有事聚在一起,地球就好像被他们的手掌心握着,完全不理会遥远的距离。
  他们都习惯穿着短裤,而且裤裆很低,别人很少这样穿。他们给人的印像是:都是喜欢大功率发射讯号、表现十足的远征信徒、和真正无国界的业馀无线电国际主义者。他们各个鹤立鸡群,当他们向人们提及远征,或同好彼此有事聚在一起,地球就好像被他们的手掌心握着,完全不理会遥远的距离。

  他们是优秀的一群,喜欢诗、欣赏文学、听爵士乐,而且每每经常喜欢各个业馀波段上的新电台。当他们展示自己家的电台时,很意外地,房屋几乎总是座落在山顶,而且照顾庭院对这些一流的远征者来讲,并不是主要的活动。庭院往往弄得乱七八糟,只见地面上铺着许多水泥桩,用来固定拉住天线铁塔的绳索。

Expand Down
2 changes: 1 addition & 1 deletion bcl51_rst/013.我的“电台情结”.rst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Diff line number Diff line change
Expand Up @@ -5,7 +5,7 @@

  我不得不承认,对于像我这样一个懒得到唱片店买CD的人来说,听电台节目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而我钟情听电台节目的程度绝对不亚于看电视。我喜欢电台里的DJ们,羡慕他们用声音创造的美丽。我曾经一度尝试着类似的工作,义无反顾地爱着这样的感觉。

  高中的时候,在放学以后,我喜欢用漂亮的小篮子满满地装着唱片到学校的广播间里,在鹅黄的灯光下做节目。我带着耳机,坐在主播台前面,面对着复杂的操控机器,却如此自然而从容,因为我可以想象我的声音并不是贴近那一支冷冷的麦克风的,而是很多、很多人的耳朵。
  高中的时候,在放学以后,我喜欢用漂亮的小篮子满满地装着唱片到学校的广播间里,在鹅黄的灯光下做节目。我带着耳机,坐在主播台前面,面对着复杂的操控机器,却如此自然而从容,因为我可以想像我的声音并不是贴近那一支冷冷的麦克风的,而是很多、很多人的耳朵。

  有时候我在中午的时候做直播,顾不上吃饭,却很快乐地在洒满阳光的直播间里用微笑的表情送出我的开场白:“Good noon,my dear friends.Thank you so much for listening today's program.各位中午好,这里是‘晨钟之声’的午间音乐节目,我是小屿……”直到临毕业前,许多朋友仍然清楚地记得,有一个女生,喜欢在中午的时候播阿哲的歌,说一些和音乐有关的故事。

Expand Down
14 changes: 7 additions & 7 deletions bcl51_rst/014.寻找广播情结(1).rst

Large diffs are not rendered by default.

8 changes: 4 additions & 4 deletions bcl51_rst/016.消失在电波中的林白.rst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Diff line number Diff line change
Expand Up @@ -3,19 +3,19 @@

  作者:靳丽萍(来源:http://www.hsm.com.cn)

  一位“人生热线”的忠实听众说:“每个星期天的午夜,已经习惯了把自己的收音机调到调频828千赫,听听他的声音,和他的那些人生理论,林白,在我心目中,是一个很有个性的理想主义者,就象他主持的充满人情味的‘人生热线’,可惜,几个星期前,他突然消失了,而且再也没有出现。”
  一位“人生热线”的忠实听众说:“每个星期天的午夜,已经习惯了把自己的收音机调到调频828千赫,听听他的声音,和他的那些人生理论,林白,在我心目中,是一个很有个性的理想主义者,就像他主持的充满人情味的‘人生热线’,可惜,几个星期前,他突然消失了,而且再也没有出现。”

  理想主义者——林白

  林白,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一个著名的清谈节目主持人,他那个节目总是在星期天的晚上12点准时响起,开场白大多是一段激昂澎湃、张力十足的交响乐,然后听到一个清澈的声音很简洁地说,“人生热线,林白主持”。

  “人生热线”,也许是京城午夜时分最别致的一档电台节目,因为在这个钟点,人们总是习惯听听浪漫的轻音乐,舒缓的摇篮曲,或者交流交流爱情的小秘密,生活中的鸡毛蒜皮,就象经典的《西雅图未眠之夜》。
  “人生热线”,也许是京城午夜时分最别致的一档电台节目,因为在这个钟点,人们总是习惯听听浪漫的轻音乐,舒缓的摇篮曲,或者交流交流爱情的小秘密,生活中的鸡毛蒜皮,就像经典的《西雅图未眠之夜》。

  但是“人生热线”的林白同志,却偏要在如此祥和恬静的时刻,用铿铿锵锵的交响乐吵扰人们的好梦,并且,“妄图”以真实的生活事件,和理性的思考,吸引一群守候不眠之夜的志同道合者,一起探讨关於人生的所谓严肃话题。

  林白的严肃话题种类繁多,从英特网上西方文化的大举入侵,到泰坦尼克在中国“航行”数月却“迟迟不沉”,文化经济,社会体育,无所不包。

  其中一个严肃的话题,让人印象深刻,题目好象是叫什么“善恶一念间”,光看题目,就可见林白同志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时至今日,还会讨论这种最原始的命题。
  其中一个严肃的话题,让人印象深刻,题目好像是叫什么“善恶一念间”,光看题目,就可见林白同志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时至今日,还会讨论这种最原始的命题。

  一起车祸的故事

Expand Down Expand Up @@ -75,7 +75,7 @@

  “这件事情发生在30年前,30年前,我并没有出生,但我以为,今天,人们都应该从这样一个悲剧中吸收一点教训,那就是:如果我们不能给一个人,包括骗子或者罪犯以申辩的权力,那么最终我们将无法保证任何一个人,包括我们自己不受到冤枉,这就是我为什么要给那个胡大师做一次节目的真正的原因。”

  这段话,好象是林白的即兴演说,又仿佛是“人生热线”的自我辩护,接下来,听众们听到了一个更大胆的表述,林白同志习惯性地直面听众说:
  这段话,好像是林白的即兴演说,又仿佛是“人生热线”的自我辩护,接下来,听众们听到了一个更大胆的表述,林白同志习惯性地直面听众说:

  “我不知道那位听众朋友,是不是政治事件经历得太多了,还是没有经历够,但是我想提醒您的是:现在是1998年,不再是1968年了,想一想,人类距离21世纪,只剩下不到600天了……”

Expand Down
2 changes: 1 addition & 1 deletion bcl51_rst/018.收音机一代.rst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Diff line number Diff line change
Expand Up @@ -49,7 +49,7 @@

  当印刷的、收听的、画面的媒体界限不断模糊着的时候,新闻和娱乐之间的界限越发地模糊着。而国家和国家之间的界限,仅仅凭耳朵在收音机里听起来,是最模糊不过的了。

  开着车听NPR里其他国家的公共电台节目,有时会产生一种幻觉,好象各国公共电台都有"英语节目",好象英语是新世纪的国际语。NPR从德国公共电台买下"欧洲内部"的节目,那美式英语完美的直让我怀疑是美国人在人家地盘上自办的广播。
  开着车听NPR里其他国家的公共电台节目,有时会产生一种幻觉,好像各国公共电台都有"英语节目",好像英语是新世纪的国际语。NPR从德国公共电台买下"欧洲内部"的节目,那美式英语完美的直让我怀疑是美国人在人家地盘上自办的广播。

  美国NPR广播着越来越多各国NPR来的音乐会。伯林爱乐交响乐团,荷兰村镇管弦乐队,节目可能是澳大利亚航空公司赞助的,时不时插入吸引人收听的广告却是:"您想不想见一位意大利时装设计师,再见一位布拉格问题的证人,又不使用累积飞行的机票?"如此国际合纵连横的部分原因是,各国政府都消减着对公共台的预算,于是这些电台出售制作的产品,挣钱养活自己。

Expand Down
8 changes: 4 additions & 4 deletions bcl51_rst/019.我和收音机.rst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Diff line number Diff line change
Expand Up @@ -7,7 +7,7 @@

  我从小生活在福建的一个小县城里,福建省的音乐台一直发展得很缓慢,直到现在还是不成形状。所以我听台湾的音乐台。从小就开始听。小到什么程度,小到我4年级的时候吧。当时电台里放很多现在想起来回味无穷的歌,可惜当时觉得普通,因为天天都能听到,所以一直不太以之为然。他放就放吧,我也就随便听听。

  到了现在这个年纪,我方觉得其实台湾的流行音乐的真正鼎盛时期,可能就是那个时候了。给我无数回忆,无数感动,无数启发的音乐人和他们的歌,就是那个时候为多。那个年代的流行歌曲有那个年代特有的气质,曲式简单,却经常有惊人之旋律产生。不象现在的流行歌曲,曲式复杂得一塌糊涂,却难有隽永之作。
  到了现在这个年纪,我方觉得其实台湾的流行音乐的真正鼎盛时期,可能就是那个时候了。给我无数回忆,无数感动,无数启发的音乐人和他们的歌,就是那个时候为多。那个年代的流行歌曲有那个年代特有的气质,曲式简单,却经常有惊人之旋律产生。不像现在的流行歌曲,曲式复杂得一塌糊涂,却难有隽永之作。

  当时我只听台湾电台中的亚洲之声的音乐节目,因为根本没有任何政治味道。后来知道了,还有一个频道是中广流行网,但是在我初二之前,很少听,原因也在于他的政治味道比较浓,每到正点时刻,会来一端中广新闻网的正点新闻报道,约5分钟左右,以我那个年纪来说,这5分钟的新闻都是很难接受的。但是后来听了,又是另一回事了。

Expand All @@ -23,19 +23,19 @@

  有时候录得累了,就不大挑剔了,干脆专门录排行榜,一录就是一个小时,不停顿。这些录音是我后来一直很喜欢重复听的部分。每次听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很多当时不认识的人,后来认识了;很多原来认识的人后来再也没有出过专集,听听他们当时红极一时的歌曲,感觉也很好;还有一些,原来不认识,后来还是不认识,但是旋律很熟悉,哼起来,老歌迷肯定会撅倒的。

  亚洲之声的主持人不多,做到现在的只有四个人,两男两女,其实鼎盛时期也是这四个人撑着台面。四个人主持风格各异,都属于互补的类型。有时候也会请些演艺界的人士来客串主持,如崔台箐(好象是这么写的),如陈乐融。他们也做采访,但是请到的客人我至少有一半是不认识的,因为他们大多是新人,为了宣传嘛。但是有一次请到了小虫,我那时侯还不太认识小虫,听了介绍原来做过什么什么好歌,很是敬佩,就又听了一次,把那次访谈录了下来。值得一提的是那次访谈不是为了他的新专集,因为那时侯我好象只有小学,他的第一张专集也才出了没两年吧(我猜),是因为和主持人有交情才来做的访谈。现在想起来,那些录下来的磁带都还留着呢,可是肯定不能听了,但是那些自制的封面却一定还能看出字迹。
  亚洲之声的主持人不多,做到现在的只有四个人,两男两女,其实鼎盛时期也是这四个人撑着台面。四个人主持风格各异,都属于互补的类型。有时候也会请些演艺界的人士来客串主持,如崔台箐(好像是这么写的),如陈乐融。他们也做采访,但是请到的客人我至少有一半是不认识的,因为他们大多是新人,为了宣传嘛。但是有一次请到了小虫,我那时候还不太认识小虫,听了介绍原来做过什么什么好歌,很是敬佩,就又听了一次,把那次访谈录了下来。值得一提的是那次访谈不是为了他的新专集,因为那时候我好像只有小学,他的第一张专集也才出了没两年吧(我猜),是因为和主持人有交情才来做的访谈。现在想起来,那些录下来的磁带都还留着呢,可是肯定不能听了,但是那些自制的封面却一定还能看出字迹。

  我的小学时期不知不觉过去了,亚洲之声也成了我的老朋友,每天中饭,晚饭都开着收听。可惜始终觉得时间太短,不够听的,所以就拨弄着调轮,调到中广流行网,开始听了。这是个很丰富的频道,和亚洲之声的风格很不相同,却很能够满足我的需求。在那个阶段我每天都听两个频道。音乐生活的极大丰富,让我的音乐视野也大大的拓广。

  听到沈婉厚重的声音,谢德莎的调侃,吴瑞文的老实而感性的声音,这就是亚洲之声;听到李亚凡的成熟而有风韵的声音,甚至还有蔡琴和李丽芬的声音,有郑怡和黄品源共同的声音,当然还有很不错的广告策划创意,这就是中广流行网。

  说到广告,我就有话想说。曾经滚石在中广做了一个广告,说:做得最用心,永远最好听--滚石的声音。凡是滚石出的专集,必然要加上这句话,就象我们盖印戳一样。后来我在上海听到一个节目中居然用这句话当作节目的广告,只是把破折号后面的字换掉了,这样的举动实在让我很不屑。
  说到广告,我就有话想说。曾经滚石在中广做了一个广告,说:做得最用心,永远最好听--滚石的声音。凡是滚石出的专集,必然要加上这句话,就像我们盖印戳一样。后来我在上海听到一个节目中居然用这句话当作节目的广告,只是把破折号后面的字换掉了,这样的举动实在让我很不屑。

  初中,高中我就这样听过来了,只是后来不大录音了,因为街上经常可以买到比较合拍的盗版磁带(因为福建毕竟离台湾很近,盗版的东西都比较合拍)。初听时候的感动不那么容易产生了,但是对广播电台的感情却越来越深。

  还有一个改变,就是越来越不听亚洲之声的节目了,因为后来的演变是音乐越来越少,评论越来越多,而且干扰也越来越大了。但是中广流行网却越来越清晰,有时候可以听到晚上12点,当然这样的机会比较少。有一个夏夜,我一个人在阳台听着广播,外面月光如雪,主持人播放一个鬼故事,hehe,把我吓得不敢走到房间里。

  这样的机会真的很少,高中时光过得非常快,我来了大学,然后就很少听到台湾的这些广播了,即使每个学期回家一趟,家里的那个老收音机好象也有了问题,怎么也调不到那些电台了,旧时的回忆好象真的只剩下回忆,没有任何凭据了,好象说给谁听,都没有人会相信了。
  这样的机会真的很少,高中时光过得非常快,我来了大学,然后就很少听到台湾的这些广播了,即使每个学期回家一趟,家里的那个老收音机好像也有了问题,怎么也调不到那些电台了,旧时的回忆好像真的只剩下回忆,没有任何凭据了,好像说给谁听,都没有人会相信了。

  非常偶尔的,曾经把亚洲之声调出来,四个主持人的声音老了,没有了任何激情,但是我还是非常激动,毕竟这就是凭据,至少我可以告诉自己,旧时的记忆都是真的。

0 comments on commit ba12b11

Please sign 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