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New issue

Have a question about this project? Sign up for a free GitHub account to open an issue and contact its maintainers and the community.

By clicking “Sign up for GitHub”,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and privacy statement. We’ll occasionally send you account related emails.

Already on GitHub?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epoll实现 #25

Open
losophy opened this issue Feb 15, 2021 · 0 comments
Open

epoll实现 #25

losophy opened this issue Feb 15, 2021 · 0 comments

Comments

@losophy
Copy link
Owner

losophy commented Feb 15, 2021

linux没有实现epoll事件驱动机制之前,我们一般选择用select或者pollIO多路复用的方法来实现并发服务程序。在大数据、高并发、集群等一些名词唱得火热之年代,selectpoll的用武之地越来越有限,风头已经被epoll占尽。

epoll实现

epoll通过在Linux内核中申请一个简易的文件系统。
把原先的select/poll调用分成了3个部分:

1)调用epoll_create建立一个epoll对象(在epoll文件系统中为这个句柄对象分配资源)
2)调用epoll_ctlepoll对象中添加所有连接的套接字
3)调用epoll_wait收集发生的事件的连接

要实现高并发的多个连接,只需要在进程启动时建立一个epoll对象,然后在需要的时候向这个epoll对象中添加或者删除连接。同时,epoll_wait的效率也非常高,因为调用epoll_wait时,并没有一股脑的向操作系统复制所有连接的句柄数据,内核也不需要去遍历全部的连接(不再需要从用户态复制句柄数据结构到内核态)。

下面来看看Linux内核具体的epoll机制实现思路。
当某一进程调用epoll_create方法时,Linux内核会创建一个eventpoll结构体,这个结构体中有两个成员与epoll的使用方式密切相关。eventpoll结构体如下所示:

struct eventpoll{
    ....
    /*红黑树的根节点,这颗树中存储着所有添加到epoll中的需要监控的事件*/
    struct rb_root  rbr;
    /*双链表中则存放着将要通过epoll_wait返回给用户的满足条件的事件*/
    struct list_head rdlist;
    ....
};

每一个epoll对象都有一个独立的eventpoll结构体,用于存放通过epoll_ctl方法向epoll对象中添加进来的事件。这些事件都会挂载在红黑树中,如此,重复添加的事件就可以通过红黑树而高效的识别出来(红黑树的插入时间效率是lgn,其中n为树的高度)。

而所有添加到epoll中的事件都会与设备(网卡)驱动程序建立回调关系,也就是说,当相应的事件发生时会调用这个回调方法。这个回调方法在内核中叫ep_poll_callback,它会将发生的事件添加到rdlist双链表中。

epoll中,对于每一个事件,都会建立一个epitem结构体,如下所示:

struct epitem{
    struct rb_node  rbn;//红黑树节点
    struct list_head    rdllink;//双向链表节点
    struct epoll_filefd  ffd;  //事件句柄信息
    struct eventpoll *ep;    //指向其所属的eventpoll对象
    struct epoll_event event; //期待发生的事件类型
}

当调用epoll_wait检查是否有事件发生时,只需要检查eventpoll对象中的rdlist双链表中是否有epitem元素即可。如果rdlist不为空,则把发生的事件复制到用户态,同时将事件数量返回给用户。

从上面的讲解可知:通过红黑树和双链表数据结构,并结合回调机制,造就了epoll的高效。
OK,讲解完了epoll的机理,我们便能很容易掌握epoll的用法了。
一句话描述就是:三步曲。

第一步:epoll_create()系统调用。此调用返回一个句柄,之后所有的使用都依靠这个句柄来标识。
第二步:epoll_ctl()系统调用。通过此调用向epoll对象中添加、删除、修改感兴趣的事件,返回0标识成功,返回-1表示失败。
第三部:epoll_wait()系统调用。通过此调用收集收集在epoll监控中已经发生的事件。

具体流程

使用起来很清晰,首先要调用epoll_create建立一个epoll对象。参数size是内核保证能够正确处理的最大句柄数,多于这个最大数时内核可不保证效果。
epoll_ctl可以操作上面建立的epoll,例如,将刚建立的socket加入到epoll中让其监控,或者把epoll正在监控的某个socket句柄移出epoll,不再监控它等等。
epoll_wait在调用时,在给定的timeout时间内,当在监控的所有句柄中有事件发生时,就返回用户态的进程。

epoll在被内核初始化时(操作系统启动),同时会开辟出epoll自己的内核高速cache区,用于安置每一个我们想监控的socket,这些socket会以红黑树的形式保存在内核cache里,以支持快速的查找、插入、删除。这个内核高速cache区,就是建立连续的物理内存页,然后在之上建立slab层,简单的说,就是物理上分配好你想要的size的内存对象,每次使用时都是使用空闲的已分配好的对象。

几乎所有的epoll程序都使用下面的框架:

for( ; ; )
    {
        nfds = epoll_wait(epfd,events,20,500);
        for(i=0;i<nfds;++i)
        {
            if(events[i].data.fd==listenfd) //有新的连接
            {
                connfd = accept(listenfd,(sockaddr *)&clientaddr, &clilen); //accept这个连接
                ev.data.fd=connfd;
                ev.events=EPOLLIN|EPOLLET;
                epoll_ctl(epfd,EPOLL_CTL_ADD,connfd,&ev); //将新的fd添加到epoll的监听队列中
            }
            else if( events[i].events&EPOLLIN ) //接收到数据,读socket
            {
                n = read(sockfd, line, MAXLINE)) < 0    //读
                ev.data.ptr = md;     //md为自定义类型,添加数据
                ev.events=EPOLLOUT|EPOLLET;
                epoll_ctl(epfd,EPOLL_CTL_MOD,sockfd,&ev);//修改标识符,等待下一个循环时发送数据,异步处理的精髓
            }
            else if(events[i].events&EPOLLOUT) //有数据待发送,写socket
            {
                struct myepoll_data* md = (myepoll_data*)events[i].data.ptr;    //取数据
                sockfd = md->fd;
                send( sockfd, md->ptr, strlen((char*)md->ptr), 0 );        //发送数据
                ev.data.fd=sockfd;
                ev.events=EPOLLIN|EPOLLET;
                epoll_ctl(epfd,EPOLL_CTL_MOD,sockfd,&ev); //修改标识符,等待下一个循环时接收数据
            }
            else
            {
                //其他的处理
            }
        }
    }

LT 和 ET

epoll还提供了两种工作模式。

LT(水平触发)是缺省的工作模式
ET(边缘触发)是高速模式

用法演示

  • epoll.cc,演示了epoll的通常用法,使用epoll的LT模式
  • epoll-et.cc,演示了epoll的ET模式,与LT模式非常像,区别主要体现在不需要手动开关EPOLLOUT事件

LT 和 ET本质的区别是

LT模式状态时,主线程正在epoll_wait等待事件时,请求到了,epoll_wait返回后没有去处理请求(recv),那么下次epoll_wait时此请求还是会返回。因为没有处理时,每一次内核都会通知,所以这种模式编程出错误可能性要小一点
ET模式状态下,这次没处理,下次epoll_wait时将不返回。然后它会假设你知道文件描述符已经就绪,所以我们应该每次一定要处理。ET模式很大程度降低内核发送通知的次数,性能更好


De músico, poeta y loco, todos tenemos un poco.

Sign up for free to join this conversation on GitHub.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to comment
Projects
None yet
Development

No branches or pull requests

1 particip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