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New issue

Have a question about this project? Sign up for a free GitHub account to open an issue and contact its maintainers and the community.

By clicking “Sign up for GitHub”,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and privacy statement. We’ll occasionally send you account related emails.

Already on GitHub?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解决:营销就是解决竞争》 —— 路长全 #68

Open
thzt opened this issue Nov 26, 2021 · 0 comments
Open

《解决:营销就是解决竞争》 —— 路长全 #68

thzt opened this issue Nov 26, 2021 · 0 comments

Comments

@thzt
Copy link
Owner

thzt commented Nov 26, 2021

没有哪一个产品强大到不能被挑战,没有哪一个品牌弱小到不能去竞争。

最常见的误区,就是使用管理骆驼的方法管理兔子。


管理的关键就是解决问题。
所谓的战略、策略、流程、系统,只不过是后来人们总结出来的辅助手段。其本质都是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
策略也好,执行也罢,不能解决问题都是空谈。

天下之事,有矛就有盾,有锁就有钥匙。只要找对了钥匙,没有开不了的锁。
可惜的是,很多时候就我们不是把精力放在寻求钥匙上,而是用来论证这把钥匙并不存在上,或者用来强调我们没有足够的资源去获得它。

企业管理就是解决问题,而营销就是解决竞争问题。

营销高手,一定是首先做营销中最重要的事情,一定是首先集中精力将少数关键的事情做好。
很多人喜欢经营大企业,却不是经营有利润的企业。

弱小企业的营销,从某种程度而言,就是在一段时间内集中所有精力于一点:寻找一个 “支点”。
有了营销支点,你就能 “四两拨千斤”。


“营销基点” 就是将一支普通的产品和人性的某一部分连到一起,从而创造出产品被接收的广泛空间。
营销基点是撬动基本市场的有力武器。这才是伊利雪糕、可口可乐成为成功产品的核心原因。

用人性的某一种内心渴望来将一个陌生的产品和消费品连接到一起,从而创造产品被接受的广泛的心理空间。
这个内心渴望就是产品被广泛接受的基本支撑点。

营销最难的不是如何表现,而是表现什么的问题。

在围绕主线的基础上,找一个消费者熟悉并喜爱的东西来将陌生的产品和孩子们(主诉人群)连起来。
起一个听上去有趣的名字,听上去好奇的名字。

有多少看似新奇的包装都没有能获得成功,其原因是主题不清,或不知道表现什么,或主题表现得模糊。

如果一个广告脱离了营销的主线,再精彩也无用,因为它支持不了销售。

不要疲于奔命式的买赠促销或无休止的价格战。


可口可乐的营销,不是就产品本身来说的,不是就产品说产品,不是营销产品的本身,而是营销附加在产品本身的一种大众内心深层的渴望。

营销的最核心之一,在于建立营销基点,它能够激发一种人性的深层的渴望,有效的撬动基本市场。
用一个普通的产品打动人性,将潜在的心理需求变为巨大的现实的销售,使它成为财富的源泉。


支点的作用在于:微妙的改变了强弱之间的力量对比,使强不再那么强,弱不再那么弱,从而达成另外一种可能,实现以弱击强、以小博大、以轻举重。
天下没有绝对的事情,就看你能不能找到这个支点。
小企业的营销关键在于建立自己的营销支点。

难道因为别人强大,就不能去挑战他们了吗?
后出生的企业不仅要活,要活得好,而且完全有可能成为伟大的企业,关键是要找到营销支点。

一个孩子要撬动比自己重几倍的石头怎么办?
找到一个支点。

名称本身产生了类别竞争力,这是我一直在寻找的东西。

定位,发挥名称的威力,不要拿葡萄和葡萄相比,如果你的对手是葡萄,那你就是樱桃。

“支点” 使本来大一统的市场分为两部分,左边是可口可乐,右边是百事可乐。

好的营销支点,就是将对手的强项变成他的弱点,使对手欲哭无泪,使对手在无法否认自己与生俱来特征的情况下,眼睁睁的看着弱者分走自己的市场。
有效的营销支点就是在市场上进行有效的分类,划出自己的市场范围。

七喜的营销支点再一次向我们表明:他是红苹果,你是青苹果,那我就是梨。

营销支点的作用就是在承认对手优势的前提下,巧妙的将它的优势转化为它自己无法否认的劣势。


什么是好产品?有概念的产品是好产品。

所谓 “有概念” 的产品是指:除了产品本身的基本功能外,能满足消费者某种独特需求的产品。
有概念的产品之所以是一个好产品,是因为它能带来有效的销售。

从营销角度而言的好产品,不是指质量或者档次的高低,而是指它对目标人群具有鲜明的、独特的需求满足。


名称是连接具体产品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通过名称定位确定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位置,产生竞争力 —— 让名称就产生销售。
新产品要从名称开始营销自己。

营销的关键是从消费者角度看问题。这就要求企业换位思考,站在消费者的立场思考问题才会更有效。

对消费者而言,是否接受一个产品,他并不是在产品和产品之间进行直接的比较,而是在从各方面所获得的信息之间比较。

要想获胜,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改变游戏规则,改变比赛的内容。
弱者挑战强大品牌的有效办法:改变游戏规则。

这就是差别定位,有效区分市场,创造出新的细分市场,并在细分市场中占据第一。

如果要创造新品类,在名称上也要与现有的品类有一个明显区分,否则消费者会认为还是一类,所以不能用现有的品类名称中的字。

在消费者看来,名称是产品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名字不好,消费者的联想就不好,联想不好,消费者就会认为你的产品不好,你产品不好就不好卖。

名字要与你想表达的利益点相一致,要恰到好处。

好名字自己就能产生销售,好名字让产品自己走路。

为了与你的诉求主线相一致,在营销上必须学会放弃。放弃那些与定位相悖的局部的 “好主意”。这样,你的营销就能够浑然一体了。

产品系列化的另一个好处是:消费者认为你专业。
在消费者心目中:系列化往往就等于专业化。

将消费者的心绷紧,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使观众不得不十分关注广告所要传达的信息。
消费者的心理压力,通过我们的产品找到宣泄的突破口。观众终于松口气了。
在这个过程中,观众记住了产品,同时清晰的了解了产品的独特功能。


很多人的成功不是因为内在好,而是因为形式好;很多产品营销得不成功不是因为产品不好,而是因为你的包装不对。这是一个形式和内容同等重要的时代。

如果你能弄明白消费者的具体行为,你就会清楚产品包装中的最关键点是什么。
让消费者第一眼就看到你的产品,让消费者在众多的商品陈列中首先看到你的产品,这是营销的核心工作之一。
一个包装的视觉冲击力不够,再漂亮也无济于事。

好包装是能与消费者对话的,对话的结果使消费者认同并接受了产品,这是包装运作的力量。


广告最难的是表现什么,而不是如何表现
千万不能用自己的思想去衡量别人的行为,否则你一生一世都想不通,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营销的本质是沟通。


人们畏惧一根小小的针,甚于畏惧一把大大的锤子。针的力量来自于集中。

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局部市场,改变强弱力量对比,从而达成另外一种可能。
也就是说,要做小池塘里的大鱼,而不做大池塘里的小鱼,这就是集中运作的真谛。

大企业和小企业的区别不是在同样的市场取得不一样的成绩,而是在各自的局部市场取得各自的优势。
整体强的企业,并不代表局部都强,再强大的企业也有它的 “死穴”。

做更大范围的市场、做更多的产品、做更多的行业往往被看成进取心和雄才大略的表现。
主张尽量把注意力集中在少数重点、甚至集中在一点的人,经常会遭到反驳和拒绝,而这种反驳和拒绝常常是感情色彩甚浓,并带有攻击性。

集中的前提是选择。
所谓产品概念要集中,就相当于一束射到消费者心中的光线,能不能打动消费者的心,就看你的光线聚焦得够不够。

改变缺点不能导致成功,发挥优点才可以导致成功。


一个企业的管理问题一定出现在高层,或者说 80% 是高层的原因。
难道说国民党的军队没有打败共产党的军队,是因为国民党的士兵不行吗?难道说把国民党的士兵都换成共产党的士兵就可以打胜仗了吗?
难道国民党的士兵和共产党的士兵不一样都是中国的农家子弟吗?

别小看工作排期,好多工作排期能让各项工作职责分明,有条不紊。

不少所谓的管理,要么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以显示自己的学问多高深;要么不顾现实拼命追求所谓完美,导致脱离现实基础;要么盲目模仿西方跨国企业的方法,力图用管理骆驼的方法管理兔子。

当一项管理的措施变成员工主动需求时,变革的被动性就大大降低,风险也就大大降低。

管理水平的高低就是看你能不能制定和现实相匹配的、有效达成目标的方法。


有足够的事例证明:中国企业在近期内的核心竞争力,不是技术,不是资金,不是所谓的战略管理,也不是所谓的流程管理,而是营销。

营销不仅仅是点子,不仅仅是广告,不仅仅是产品策略,不仅仅是促销 ……
营销是一项工程,一项整体工程。

Sign up for free to join this conversation on GitHub.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to comment
Labels
None yet
Projects
None yet
Development

No branches or pull requests

1 particip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