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The final project in Advanced Operating System course

Notifications You must be signed in to change notification settings

2z1c/tiny_linux_ChildIsTalent

 
 

Repository files navigation

#Tiny-linux#

这是高级操作系统课程最后的大作业,主要实现的功能和要求如下:

  • 完成对linux的裁剪,形成一个满足要求的最小的Linux系统。
  • 要求用linux-4.0.4和 BusyBox 1.23.2 (用作shell+网络命令行工具),libc可以选择musl libc, uclibc等
  • 最终的系统可以用ifconfig等网络命令, 和简单的网络程序(完成100MB的tcp/ip传输),可以在qemu 模拟的x86-64 或 x86-32中跑起来

附加功能:

  • 将应用程序busybox运行在内核态

从开始完全不懂linux内核裁剪,到最后的结果可以满足实验要求,整个课程中非常感谢杨海宇同学以及杨松霖同学的帮助!!感谢他们能够抽出时间不厌其烦地回答我的问题,细心帮我解决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 ##项目构成与思路分析## 想要启动一个linux,需要两个必要的组成部分

  • linux内核镜像

  • 可挂载的文件系统镜像

这也是我们这个项目的两大组成部分。简单的来说,就是在一个文件系统镜像上启动linux内核,linux内核的启动过程按照如下步骤:

1.内核解压缩和重定位

2.Linux进入非压缩内核的入口,在非压缩的内核入口中,系统完成各种初始化任务

3.跳转到C语言的入口处startkernel()运行

我们使用的内核是linux最终生成的bzImage,具体生成过程以及与vmlinux的区别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详细阅读,这里不再赘述。

上面我们所提到的文件系统镜像,需要支持上述的两阶段引导过程,因此这里我们使用具有Linux初始RAM磁盘(initrd)。initrd是在系统引导过程中挂载的一个临时根文件系统,包含了各种可执行程序和驱动程序,它们可以用来挂载实际的根文件系统,然后再将这个 initrd RAM磁盘卸载,并释放内存。在本实验中,initrd就是最终的根文件系统。

接下来,我们对上述两阶段引导过程具体进一步详细分析:

  1. 操作系统接管硬件以后,首先读入内核文件
这里的内核文件指的就是我们裁剪后生产的内核镜像bzImage
  1. 启动初始化进程
内核文件加载以后,就开始运行第一个程序/sbin/init,它的作用是初始化系统环境。由于init是第一个运行的程序,它的进程编号(pid)就是1。其他所有进程都从它衍生,都是它的子进程。
  1. 初始化进程启动daemon
许多程序需要开机启动,它们在Linux中被称为就叫做"守护进程"(daemon)。init进程的一大任务,就是去运行这些开机启动的程序。init进程首先读取文件 /etc/inittab,文件中指定了需要启动的daemon
接下来需要按照inittab中的内容加载开机启动程序,启动脚本通常统一放在/etc/init.d目录中。/etc/init.d 这个目录名最后一个字母d,是directory的意思,表示这是一个目录,用来与程序 /etc/init 区分。执行系统初始化命令行,缺省情况下会使用/etc/init.d/rcS
  1. 用户登录

开机启动程序加载完毕以后,就要让用户登录了,打开login shell,整个linux启动的流程就结束了,自此用户直接与操作系统通过命令行或图形界面等方式进行交互。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基本上清楚了linux内核的作用以及根文件系统initrd应该如何构建。因此我们的实验思路如下:

  • 编译生成linux内核bzImahe
  • 构建生成initrd根文件系统
  • 实现实验要求功能的设置
  • 对linux内核进行裁剪
  • 将应用程序busybox运行在内核态

接下来我们将给出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步骤。

##编译 linux-4.0.4## 首先我们建立一个新的工程文件

    mkdir my-linux
    cd my-linux

下载所需要的linux内核,我们使用的是linx-4.0.4版本的内核,现在最新版本的是4.0.5。可以选择手动下载,解压后放置在my-linux/目录下,也可以选择使用命令行的方式

    sudo apt-get install curl
    curl https://www.kernel.org/pub/linux/kernel/v4.x/linux-4.0.4.tar.xz | tar xjf -

现在你的my-linux/目录下包含了一个linux-4.0.4/的文件夹,其中是可以编译生成bzImage的源文件。为了后面对linux内核进行裁剪时的版本控制和调试,我们选择将make生成的文件和源文件分开存放。因此,可以使用如下命令对linux内核进行编译:

    mkdir obj
    mkdir obj/linux-defconfig
    cd linux-4.0.4
    make O=../obj/linux-defconfig defconfig

我们在my-linux/obj/linux-defconig/文件夹中存储了linux内核编译生成的Makefile等相应配置文件,采用的是默认的配置,其中defconfige默认为x86_defconfig,即生成的是64位内核文件,如需要生成32位内核文件,可以使用如下命令:

    make O=../obj/linux-defconfig i386_defconfig

这时我们对配置文件进行make就可以生成内核镜像,通过-j的参数指定编译时的线程数目

    cd ../obj/linux-defconfig
    make -j8

编译成功后,会看到如下信息:

Kernel: arch/x86/boot/bzImage is ready (#1)

由此也可以看出,生成的bzImage的位置,为了便于操作,我们将其移动到obj/的目录下

    cp arch/x86/boot/bzImage ../bzImage

至此,我们已经成功编译生成了一个内核镜像文件bzImage,采用默认设置时其大小约为6M。

####Q & A####

  • 在linux中执行make defconfig时提示keep source code clean

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多次编译linux内核时,因为上次编译只有有残留的配置文件,会影响到本次的编译。我们只需按照错误提示进入到源代码文件夹下进行清理就可以了

  cd my-linux/linux-4.0.4
  make mrproper

##编译 RAM Disk##

###使用BusyBox###

BusyBox是一种很常用的linux内核编译所需的工具,集成了一百多个最常用linux命令和工具。BusyBox包含了一些简单的工具,例如ls、cat和echo等等,还包含了一些更大、更复杂的工具,例grep、find、mount以及telnet。有些人将 BusyBox 称为 Linux 工具里的瑞士军刀。简单的说BusyBox就好像是个大工具箱,它集成压缩了 Linux 的许多工具和命令,也包含了 Android 系统的自带的shell。

下载busyboxmy-linux/目录下

    cd my-linux
    curl http://busybox.net/downloads/busybox-1.23.2.tar.bz2 | tar xjf -

现在你的my-linux/目录下包含了一个busybox-1.23.2/的文件夹,同样地,为了后续的调试,我们选择将make生成的文件和源文件分开存放

    mkdir obj/busybox
    cd busybox-1.23.2
    make O=../obj/busybox defconfig

修改配置,使用静态编译busybox,否则在程序运行期间需要对相应的库进行动态加载,那么在根文件系统中则需要提供其所需的共享库。

    make O=../obj/busybox/ menuconfig

进入图形界面,选择

    -> Busybox Settings                                        
            -> Build Options     
             [*] Build BusyBox as a static binary (no shared libs)         

现在编译生成的Makefile等配置文件即可

    cd ../obj/busybox/
    make -j8
    make install

此时可以在my-linux/obj/busybox/中看到生成的_install目录。通过下面的命令可以验证busybox是否安装正确:

    ./busybox ls

若可以成功输出当前目录下的文件,这说明busybox已经成功安装。

####Q & A####

  • 在busybox中执行make menuconfig时报错缺少库文件

需要安装依赖库

   sudo aptitab instab libncurses5-dev                                        
  • 在busybox中执行make defconfigmake menuconfig时提示keep source code clean

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多次编译busybox时,因为上次编译只有有残留的配置文件,会影响到本次的编译。我们只需按照错误提示进入到源代码文件夹下进行清理就可以了

  cd my-linux/busybox-1.23.2
  make mrproper
  • 编译配置文件执行make -j8时报错inetd.c未定义

关闭相应配置

  -> Networking Utilities 
  [ ] inetd

###生成initrd###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安装配置了busybox,接下来我们将使用该工具生成启动linux内核所必须的RAM Disk,即initrd。通过之前的分析,我们需要对初始进程和daemon进行设置。同样地,为了后续的调试方便和版本控制,我们将busybox生成的_install目录复制到其他位置。

    cd my-linux
    mkdir ramdisk
    cp -r obj/busybox/_install/* ramdisk/
  • 设置初始化进程init

init 是程序运行的第一个程序,这里我们运行的就是busybox程序,采用符号链接的形式

    cd ramdisk
    ln -s bin/busybox init
  • 设置开机启动程序

首先,我们需要先设定一些程序运行所需要的文件夹

    mkdir -pv {bin,sbin,etc,proc,sys,usr/{bin,sbin},dev}

init程序首先会访问etc/inittab文件,因此,我们需要编写inittab,指定开机需要启动的所有程序

    cd etc
    vim inittab

inittab文件的内容如下所示:

    ::sysinit:/etc/init.d/rcS
    
    ::askfirst:-/bin/sh
    
    ::restart:/sbin/init
    
    ::ctrlaltdel:/sbin/reboot
    
    ::shutdown:/bin/umount -a -r
    
    ::shutdown:/sbin/swapoff -a
  • 编写系统初始化命令

从inittab文件中可以看出,首先执行的是/etc/init.d/rcS脚本,因此,我们生成初始化脚本

    mkdir init.d
    cd init.d
    vim rcS

rcS文件的内容如下所示:

    #!/bin/sh
    
    mount proc
    mount -o remount,rw /
    mount -a
    
    clear                               
    echo "My Tiny Linux Start :D ......"

将脚本文件赋予可执行的权限

    chmod +x rcS

在rcS脚本中,mount -a 是自动挂载 /etc/fstab 里面的东西,可以理解为挂在文件系统,因此我们还需要编写 fstab文件来设置我们的文件系统。

    cd ramdisk/etc/
    vim fstab

fstab文件内容如下:

    # /etc/fstab
    proc            /proc        proc    defaults          0       0
    sysfs           /sys         sysfs   defaults          0       0
    devtmpfs        /dev         devtmpfs  defaults          0       0

至此,我们已经完成了RAM Disk中相关文件的配置,可以压缩生成文件镜像了

    cd my-linux/ramdisk
    find . -print0 | cpio --null -ov --format=newc | gzip -9 > my-linux/obj/initramfs.cpio.gz   

initramfs.cpio.gz就是我们的根文件系统,位于my-linux/obj/中。拥有了linux内核镜像和文件系统,我们可以使用qemu来运行linux了,注意bzImage和initramfs.cpio.gz均位于当前运行目录之下

    cd my-linux/obj
    qemu-system-x86_64 -kernel bzImage -initrd initramfs.cpio.gz

这时qemu上会显示出内核打印的各种信息,最终显示:

    My Tiny Linux Start :D ......
    Please press Enter to activate this console.

Enter键后,就可以进入到文件系统中,运行命令

    ls /dev
    ls /proc
    ls /sys

可以看到各个文件夹下面都不为空,也就意味着rcS文件成功的访问了fstab文件,挂载了我们设置的文件系统。为了实现网络连接,我们首先要验证网卡是否正常工作

    ifconfig -a

在输出的信息中可以看到eth0,则说明网卡可以正常工作。

####Qemu使用小贴士#### linux系统启动后,可以使用ctrl + a的方式进入qemu monitor,qemu软件提供了很强大的调试功能和命令,有助于大家在发生异常时进行内核的单步调试。

实际上,qemu也提供无图形界面的启动方式,通过TTY将输出重定义到当前终端,命令如下:

    qemu-system-x86_64 -kernel bzImage -initrd initramfs.cpio.gz -append "console=ttyS0" -nographic

####Q & A####

  • 启动linux内核时报错Kernel panic at boot: not syncing. No init found.

可能有如下原因:

  • busybox需要静态编译,注意在menuconfig中设置
  • init文件是通过符号连接到busybox,不能通过复制的方式产生。
  • 没有/proc /sys /dev文件夹

这些文件夹不是busybox自动生成的,需要自己在my-linux/ramdisk/目录下创建

  • linux内核启动后,/proc等文件夹下为空

文件系统没有正确挂载,检查etc/fstab以及etc/rcS文件是否编写正确

  • 运行ifconfig -a命令时报错/proc/net/dev: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文件系统没有正确挂载,检查etc/fstab以及etc/rcS文件是否编写正确

  • 找不到eth0

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 busybox的配置中没有使能网卡
重新运行 `make O=../busybox defconfig`,采用busybox默认设置。如仍不能解决问题,查看busybox是否为最新版本。
  • linux中没有开启网卡的driver
在`my-linux/linux-4.0.4`下运行如下命令
          make O=../obj/linux-defconfig menuconfig

查找如下配置并将其开启

          Device Drivers --> 
                  Network device --> 
                          Ethernet driver support --> Intel(R) PRO/1000 PCI Gigabit Ethernet support
  • qemu配置不当
  可以尝试更新一下版本

####补充说明####

上述配置采用了busybox的默认配置,生成的文件系统比较大,但是拥有较多的功能。这里可以提供一个最简的busybox配置生成initrd文件系统的方法,削减了很多功能,但是按照这种配置方法可能会出现无法找到eth0的问题,因为配置中没有使能网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继续深入研究busybox的配置问题。

在我们启动的linux系统当中,因为busybox的支持,可以执行大部分常见的命令,如ls,top,grep等等。但是当退出qemu后,这些改变并不会写回到根文件系统镜像当中。这是因为在运行时,是将相应的文件系统加载到内存当中,所有的操作都是在内存中进行的操作,在退出后并不会将改变写回文件镜像。

##网络连接## 实现网络连接的设置,我们需要在系统初始化命令中进行相应的设置,因此需要再次编写etc/rcS,增加如下内容:

    /sbin/ifconfig lo 127.0.0.1 up
    /sbin/route add 127.0.0.1 lo &
    
    ifconfig eth0 up
    ip addr add 10.0.2.15/24 dev eth0
    ip route add default via 10.0.2.2

更改了rcS文件后,我们需要重新生成文件系统镜像,即重新运行如下命令

    find . -print0 | cpio --null -ov --format=newc | gzip -9 > my-linux/obj/initramfs.cpio.gz   

这样,我们就可以启动系统来验证是否可以实现网络连接。简单起见,我们采用与本地主机相连的方式来验证。在本地使用python搭建一个http服务器,默认端口为8000

    python -m SimpleHTTPServer

使用ifconfig获得本地主机的ip,以166.111.134.134为例,在启动的linux内核中执行命令

    wget http://166.111.134.134:8000/file_name

其中file_name为你开启http服务器时所在路径下存在的某一文件,若网络连接成功,则可以看到该文件上传到了我们启动的文件系统镜像中。

####Q & A####

  • 找不到文件

必须要保证要传输的文件和你开启http服务器时所在路径完全一致。

  • 网络连接失败

在保证可以看到eth0的前提下,检查rcS是否正确更改,并且启动时使用的是更新后新的文件镜像

##linux内核裁剪## ###配置选项裁剪### 执行make menuconfig命令时,可以在配置见面中看到很多的linux内核配置选项,因为我们要实现一个功能极简的linux内核,所以其中绝大部分的功能是可以裁剪的。从每个选项的名称可以看出代表着内核的哪一部分功能,并且通过</>可以看到详细的功能说明。因此,我采用删掉一些功能后,进行编译生成内核镜像,测试是否仍能保证网络连接的方法一步一步进行裁剪。当熟悉了基本的流程和linux的各个功能部件后,我们可以使用如下命令

    cd my-linux
    mkdir obj/linux-prun
    cd linux-4.0.4
    
    make =O../obj/linux-prun allnoconfig
    make =O../obj/linux-prun menuconfig

重新建一个文件夹linux-prun是方便于版本控制。使用allnoconfig之后你就会发现,配置菜单中所有的选项都被清空了,这时只需要选择必须的配置项即可。

经过多次试验和测试,我得出了如下的最小配置:

最小配置

[*] 64-bit kernel

General setup --->

这里我们必须的功能有:支持可以挂在initrd根文件系统;可以解压gzip格式的根文件系统;优化size(这个我们后续会再解释);支持标准的kerne feature,该选项是因为后面使能PCI时,才会出现PCI支持的相应配置。

  [*] Initial RAM filesystem and RAM disk (initramfs/initrd) support
  [*]   Support initial ramdisks compressed using gzip
  [*] Optimize for size 
  [*] Configure standard kernel features (expert users)  --->
          [*] Enable PCI quitk workarounds

Bus options --->

  [*] PCI support  

Executable file formats / Emulations --->

对各种文件格式的支持

  Kernel support for ELF binaries 
  Kernel support for scripts starting with #!

Networking support --->

我们选择TCP/IP的通信连接方式

  Networking options --->
          [*] TCP/IP networking    

Device Drivers --->

这里是我们所需的各部件驱动的配置:网卡驱动;字符设备驱动;串口驱动。我们最终选择非图形界面的方式运行linux内核,因为使用TTY重定向的方式,只需要串口驱动和字符设备驱动即可,可以最小化生成的内核。

  [*] Network device support  --->  
          [*] Ethernet driver support  --->   
                  [*] Intel devices
                    [*] Intel(R) PRO/1000 Gigabit Ethernet support
 Character devices  ---> 
              [*] Enable TTY 
              Serial drivers  ---> 
                  [*] 8250/16550 and compatible serial support
                  [*]   Support 8250_core.* kernel options (DEPRECATED)
                  [*]   Console on 8250/16550 and compatible serial port
                  [*]   8250/16550 PCI device support
                  (4)   Maximum number of 8250/16550 serial ports       
                  (4)   Number of 8250/16550 serial ports to register at runtime 

32位系统的最小配置可以参考杨海宇同学的配置。32位的最小配置对应用到64位上是不能直接运行的,缺少一些必要的配置信息。

###系统自带优化###

1. 编译优化

在上面的最小配置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如下选项

    General setup
           [*] Optimize for size

这是linux内核中自带的编译优化选项,可以对生成的bzImage的大小进行一定程度的优化。

2. 压缩优化

linux中提供了多种的bzImage压缩类型,如Gzip,Bzip2,LZMA,XZ,LZO,LZ4. 系统默认的压缩方式是Gzip,但实际上我们从Work_on_Tiny_Linux_Kernel上可以看到如下说明:

To get smallest size, lzma or XZ embedded may be the best choice, but to consider decompression speed, lzo may be the choice, the other two are more or less in-between.

因此,我们选择XZ的压缩方法,即设置如下

    General setup  
         Kernel compression mode (XZ)  --->

得到的结果是将之前的887K的内核直接缩减为729K

3. 嵌入式模式

linux内核通常用于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因此配置文件中提供了相应的选项

    General setup  
         [*] Embedded system

选择该选项之后,linux将按照嵌入式系统的方式进行编译,显然地,bzImage的内核会变小。

除了上述与嵌入式模式有关的选项外,内存分配器也有相应的嵌入式模式

    General setup
            Choose SLAB allocator (SLOB (Simple Allocator))  --->

系统默认采用SLUB的模式,实际上,SLOB多用于嵌入式,所以我们选择SLOB,最终将bzImage的大小由729K降至726.5K.

经过上述所有优化,最终的bzImage大小为726.5K,运行所需内存为21.6M。运行所需内存可以使用qemu的-m参数来指定。可以通过如下命令进行验证:

    qemu-system-x86_64 -m 21.6 -kernel bzImage -initrd initramfs.cpio.gz -append "console=ttyS0" -nographic

####补充说明####

根据不同的需要,这里给出几种可选择的配置选项。

File systems 配置

之前我们提到过,在启动linux内核后,检测 /proc, /sys, /dev 不为空,即认为我们挂载上了文件系统。实际上,这是伪文件系统,即在内存中的文件系统。我们所使用的proc文件系统就是十分典型的一种伪文件系统。

/proc file system support ───────────────────────┐

│ (there is a small number of Interrupt ReQuest lines in your computer │
│ that are used by the attached devices to gain the CPU's attention -- │
│ often a source of trouble if two devices are mistakenly configured │
│ to use the same IRQ). The program procinfo to display some │
│ information about your system gathered from the /proc file system. |

在之前的最小配置中,我们没有使能伪文件系统,因此在生成的内核启动后,无法使用top,ps等相关命令获取进程的信息。因此,这里我们提供一种可选配置

    File systems  --->   
            Pseudo filesystems  --->   
                    [*] /proc file system support   

开启该选项后,bzImage大小将由之前最小的726.5K变为759.8K

printk 与 DNS解析配置

同样地,为了最小化内核,我们关闭了很多不必要的功能。其中printk是输出内核启动信息的,即采用默认配置时,qemu启动过程中我们看到的以时间开通的内核信息

    General setup
           [*] Configure standard kernel features (expert users)  --->
                   [ ] Enable supprot for printk

在之前的配置中我们关闭了该选项。如果需要得到内核启动时打印的信息,则使能该选项。

网络连接中,我们同样关掉了DNS地址解析选项,即只能使用IP地址的方式访问网络。如果想要开启该选项,首先使能一个依赖库

    Network support --->
            [*]Ceph core library

这时才能在相应的位置找到DNS的配置选项。

    Network support --->    
            Network options --->
                    [*]DNS Resolver support

####Q & A####

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很多,但大多数都是由于配置的依赖关系和裁剪不当导致的,期间反复尝试了很多次才达到了现在的这个最小配置,这里主要谈几点感想吧。

  • 配置之间的依赖关系

按照实验的要求,配置的过程中主要围绕着网络驱动,TCP/IP通信支持来进行。实际上,因为配置之间的依赖关系,有些选项只有在其他前置选项打开后,才会出现;而开启某一选项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自动打开的选项,对于这些选项,经过尝试后发现部分也可以选择性进行关闭。除此之外,使用allnoconfig也会默认开启一些配置选项,其中部分选项也可以进行关闭。

  • driver模块化加载

课上彭小祥同学提到了可以通过将driver模块化,提到bzImage外面,启动时动态加载,从而通过这种方式减小内核镜像的大小。我在最终的最小配置下进行了尝试,实际结果为730.9K,是比提取之前的镜像要更大。原因主要是将driver模块化时,内核配置中需要使能动态加载模块的相应配置,从而导致了最后内核反而变大。

同学们在尝试过程中可能还会发现,当吧driver移出后,系统没有办法通过命令行启动,这是因为对串口进行模块化后,就没有办法使能兼容串口控制台。之前的配置选项为:

    Device Drivers --->
            Character devices  ---> 
               [*] Enable TTY 
               Serial drivers  ---> 
                   [*] 8250/16550 and compatible serial support
                   [*]   Support 8250_core.* kernel options (DEPRECATED)
                   [*]   Console on 8250/16550 and compatible serial port
                   [*]   8250/16550 PCI device support
                   (4)   Maximum number of 8250/16550 serial ports       
                   (4)   Number of 8250/16550 serial ports to register at runtime 

模块化后,系统不再支持兼容串口控制台:

    Device Drivers --->
            Character devices  ---> 
               [*] Enable TTY 
               Serial drivers  ---> 
                   <M> 8250/16550 and compatible serial support
                   [*]   Support 8250_core.* kernel options (DEPRECATED)
                   <M>   8250/16550 PCI device support
                   (4)   Maximum number of 8250/16550 serial ports       
                   (4)   Number of 8250/16550 serial ports to register at runtime 

因此导致我们无法再通过TTY重定向到当前终端的非图形界面方式启动linux,这时只能采取增加相应driver后,用qemu图形界面来启动系统。

  • 无图形内核启动方式 在之前最小配置中我们已经提到,选择非图形界面的方式运行linux内核,因为使用TTY重定向的方式,只需要串口驱动和字符设备驱动即可,可以最小化生成的内核。

因此在执行过程中一定要使用-append "console=ttyS0" -nographic 的选项,否则会发现qemu卡在Booting from ROM的地方。

##将应用程序运行在内核态##

###使用KML打补丁###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什么是内核态和用户态。这里我给出一个比较简明的博客,在这里就不做详细的赘述。

将应用程序运行在内核态,用户程序可以直接访问内核地址空间,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销,如系统调用等,从而提升程序运行时间。与普通内核模块相比,运行在内核态的用户程序和其他进程一样,正常的执行调度和页面管理等。用户程序拥有特权级0,看似会给系统带来漏洞,但实际上有很多种方法可以保证内核的安全性,如静态类型检查、软件故障隔离等方法。

Kernel Mode Linux就是实现了这种功能,提供了对应于不同版本的linux内核的补丁。这里我们就利用KML技术来实现将应用程序运行在内核态。

下载补丁并解压

    cd my-linux
    curl http://web.yl.is.s.u-tokyo.ac.jp/~tosh/kml/kml/for4.x/kml_4.0_001.diff.gz | gunzip 

如果提示错误,找不到gunzip,则使用命令安装该解压软件

    sudo apt-get install gunzip

我们使用KML的补丁对linux-4.0.4进行修改

    cp -r linux-4.0.4/ patched-linux/
    cp kml_4.0_001.diff patched-linux/
    
    patch -p1 < ../kml_4.0_001.diff

这时会报错

    Hunk #1 FAILED at 1.
    1 out of 1 hunk FAILED -- saving rejects to file Makefile.rej

这是因为内核版本不匹配,导致Makefile无法被打补丁。因此,我们选择手动修改Makefile. 出错信息存储在Makefile.rej文件中

--- Makefile
+++ Makefile
@@ -1,7 +1,7 @@
 VERSION = 4
 PATCHLEVEL = 0
 SUBLEVEL = 0
-EXTRAVERSION =
+EXTRAVERSION = -kml
 NAME = Hurr durr I'ma sheep

因此我们手动更改Makefile文件的第4行,将其修改为

    EXTRAVERSION = -kml

此时重新编译linux内核,执行make menuconfig,使能KML

    Kernel Mode Linux  --->
            [*] Kernel Mode Linux           
            [*]   Check for chroot (NEW)      
            *** Safety check have not been implemented *** 

重新编译内核,生成bzImage文件即可。

在github代码中,我们给出了三个不同的bzImage,分别是:

  • bzImage使用linux默认配置defconfig生成的支持KML的内核镜像
  • finalImage使用最小配置生成的支持KML的内核镜像
  • finalImage_fs使用最小配置+使能伪文件系统的配置生成的支持KML的内核镜像

各个镜像对应的config文件在tiny-linux/patched/config_files目录下

###应用程序运行起来###

根据KML官方的使用说明,只需将想要运行在内核态的应用程序放置在/trusted文件夹下即可。因此,我们需要对之前制作的ramdisk进行修改

    cd my-linux
    cp -r ramdisk/ patched-ramdisk/
    cd patched-ramdisk
    mkdir trusted
    mv bin/busybox /trusted
    ln -s /trusted/busybox /bin/busybox

因为在/bin以及/sbin等文件夹下有着大量指向/bin/busybox的符号链接,因此我们只需创建一个链接/bin/busybox,将其指向真正的/trusted/busybox即可。

这时修改完成,我们需要生成一个新的文件系统

    find . -print0 | cpio --null -ov --format=newc | gzip -9 > my-linux/obj/initramfs-kml.cpio.gz

####补充说明####

课上陈老师指出,可以不用生成新的文件系统,只需要在linux内核启动后,在运行在内存的伪文件系统中进行相同的操作即可

    mkdir trusted
    mv bin/busybox /trusted
    ln -s /trusted/busybox /bin/busybox

###结果检测####

助教给了一个可以检测运行级别的小程序,是通过获取当前cs寄存器的低两位,来取得当前特权级。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int.h>

int main() {
    uint32_t cs;
    asm volatile("mov %%cs, %0" : "=r" (cs));
    printf("Privilege level: %x\n", cs & 0x3);
    return 0;
}

因为我们生成的内核和文件系统中没有gcc,所以需要在本地主机先进行静态编译生成可执行文件,再使用wget的方式将可执行文件上传。

    gcc -static-libsrdc++ -static-libgcc -static o test test.c

在以及启动的系统中,在根目录下运行test,可以看到程序运行在用户态

    chmod +x test
    ./test
    Pricilege level : 3

将程序移动到trusted/目录下,则可以看到程序运行在内核态

    cp test /trusted
    cd trusted
    ./test
    Pricilege leve :0

####补充和说明####

之前我采用的是在qemu monitor中使用info registers命令查看cs寄存器的值来判断运行级别。经同学和老师指点,发现这种方法时不准确的。因为当使用ctrl a then c进入qemu monitor时,系统其实是处于处理中断的过程中,因为中断一定会跳到内核态,所以没有办法得知之前运行的进行处在什么特权级。

#参考资料#

主要的参考资料我在整个报告的过程中都以链接的形式放在里面了,这里再给出几个比较重要的参考文章。

About

The final project in Advanced Operating System course

Resources

Stars

Watchers

Forks

Releases

No releases published

Packages

No packages published

Languages

  • Batchfile 98.7%
  • Other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