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zhaoshaoquan/java-note

Repository files navigation

Java笔记

一、Java基础

1.字符串(String、StringBuilder、StringBuffer)

  • String:内部使用final char value[]存储,由于使用final关键字修饰,对象初始化后不能修改,属于定长字符串。
  • StringBuilder:内部使用char value[]存储,非线程安全,可使用append动态添加字符串,能够动态扩容。JDK9开始使用byte value[]存储。
  • StringBuffer:内部使用char value[]存储,线程安全,可使用append动态添加字符串,能够动态扩容。JDK9开始使用byte value[]存储。

2.集合(Set、List)

  • List和Set都继承Collection接口。 1.可以允许重复的对象。 2.可以插入多个null元素。 3.是一个有序容器,保持了每个元素的插入顺序,输出的顺序就是插入的顺序。 4.常用的实现类有 ArrayList、LinkedList 和 Vector。ArrayList 最为流行,它提供了使用索引的随意访问,而 LinkedList 则对于经常需要从 List 中添加或删除元素的场合更为合适。 Vector由于使用了synchronized方法(线程安全)所以性能上比ArrayList要差。 如果集合中的元素的数目大于目前集合数组的长度时,vector增长率为目前数组长度的100%,而arraylist增长率为目前数组长度 的50%.如过在集合中使用数据量比较大的数据,用vector有一定的优势。

  • Set: 1.不允许重复对象 2.无序容器,你无法保证每个元素的存储顺序,TreeSet通过 Comparator 或者 Comparable 维护了一个排序顺序。 3.只允许一个 null 元素 4.Set 接口最流行的几个实现类是 HashSet、LinkedHashSet 以及 TreeSet。最流行的是基于 HashMap 实现的 HashSet; TreeSet 还实现了 SortedSet 接口,因此 TreeSet 是一个根据其 compare() 和 compareTo() 的定义进行排序的有序容器。

3.Map(HashMap、LinkedHashMap、TreeMap、Hashtable、ConcurrentHashMap)

非线程安全:HashMap、LinkedHashMap、TreeMap
线程安全:Hashtable、ConcurrentHashMap

HashMap、有序集合LinkedHashMap、TreeMap都属于非线程安全,三者的区别:
https://www.cnblogs.com/acm-bingzi/p/javaMap.html

COnHasMap(ConcurrentHashMap)这个必问的
ConcurrentHashMap原理分析:https://www.cnblogs.com/ITtangtang/p/3948786.html

hash原理:https://www.cnblogs.com/chengxiao/p/6059914.html
Map本质就是数组(物理存储结构),HashMap即是采用了链地址法,也就是数组+链表的方式

Hashtable:继承Dictionary类,是遗留类,很多映射的常用功能与HashMap类似,线程安全,但是不建议在新代码使用,不需要线程安
全的场合可以用HashMap替换,需要线程安全的场合可以用ConcurrentHashMap替换。
LinkedHashMap:是HashMap的一个子类,保存了记录的插入顺序,在用Iterator遍历LinkedHashMap时,先得到的记录肯定是先插入
的,也可以在构造时带参数,按照访问次序排序。

TreeMap:继承AbstractMap,实现SortedMap接口,能够把它保存的记录根据键排序,默认是按键值的升序排序,也可以指定排序的比
较器,当用Iterator遍历TreeMap时,得到的记录是排过序的。如果使用排序的映射,建议使用TreeMap。在使用TreeMap时,key必须
实现Comparable接口或者在构造TreeMap传入自定义的Comparator,否则会在运行时抛出java.lang.ClassCastException类型的
异常。哈希表(hash table)也叫散列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据结构,应用场景及其丰富,许多缓存技术(比如memcached)的核心其
实就是在内存中维护一张大的哈希表,而HashMap的实现原理也常常出现在各类的面试题中,重要性可见一斑。

4.Java反射

  • 反射主要是指程序可以访问、检测和修改它本身状态或行为的一种能力,并能根据自身行为的状态和结果,调整或修改应用所描述行为的状态和相关的语义。反射是java中一种强大的工具,能够使我们很方便的创建灵活的代码,这些代码可以再运行时装配,无需在组件之间进行源代码链接。但是反射使用不当会成本很高!
  • 反射的实现主要借助以下四个类:
    1. Class:类的对象。
    2. Constructor:类的构造方法。
    3. Field:类中的属性对象。
    4. Method:类中的方法对象。

5.Java注解

  • 按运行机制(注解存在于程序的那个阶段)将注解分为三类:源码注解(只在源码存在)、编译注解(在class文件中也存在)、运行时注解(在运行阶段仍然起作用)。
  • JDK自带的注解(Java目前只内置了三种标准注解:@Override、@Deprecated、@SuppressWarnings,以及四种元注解:@Target、@Retention、@Documented、@Inherited)。
    • 三种标准注解功能说明
      @Override:表示当前的方法定义将覆盖超类中的方法。
      @Deprecated:使用了注解为它的元素编译器将发出警告,因为注解@Deprecated是不赞成使用的代码,被弃用的代码。
      @SuppressWarnings:关闭不当编译器警告信息。

    • 四种元注解功能说明
      @Target:表示该注解可以用于什么地方,可能的ElementType参数有:

      1. CONSTRUCTOR     :构造器的声明
      2. FIELD           :域声明(包括enum实例)
      3. LOCAL_VARIABLE  :局部变量声明
      4. METHOD          :方法声明
      5. PACKAGE         :包声明
      6. PARAMETER       :参数声明
      7. ANNOTATION_TYPE :注解类型声明
      8. TYPE_PARAMETER  :类型参数声明,泛型类型定义使用(1.8新增)
      9. TYPE_USE        :类型使用声明,变量定义,可以是局部变量(1.8新增)
      10. TYPE           :类、接口(包括注解类型)或enum声明
      

      @Retention:表示需要在什么级别保存该注解信息。可选的RetentionPolicy参数包括:

      1. SOURCE          :注解将被编译器丢弃
      2. CLASS           :注解在class文件中可用,但会被VM丢弃
      3. RUNTIME         :VM将在运行期间保留注解,因此可以通过反射机制读取注解的信息。
      

      @Document:将注解包含在Javadoc中
      @Inherited:允许子类继承父类中的注解

6.Java泛型

  • Java在泛型设计上是一种“伪泛型”,存在着泛型擦除

  • 泛型实参只会在类、字段及方法参数内保存其签名,无法通过反射动态获取泛型实例的具体实参。

  • 获取泛型实参三种方法:

    1. 通过传递实参类型。
    2. 明确定义泛型实参类型,通过反射获取签名。
    3. 通过匿名类捕获相关的泛型实参。
  • 泛型继承,通配符,泛型反射:https://blog.csdn.net/vi_young_95/article/details/82979358

7.JDBC

  • JDBC(Java Database Connectivity,Java数据库连接)是一种用于执行SQL语句的Java API,可以为多种关系数据库提供统一访问,它由一组用Java语言编写的类和接口组成。JDBC提供了一种基准,据此可以构建更高级的工具和接口,使数据库开发人员能够编写数据库应用程序。
import java.sql.*;
public class Driver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throws Exception{
        //注册驱动
        Class.forName("com.mysql.jdbc.Driver");
        String url = "jdbc:mysql://localhost:3306/test";
        //创建连接
        Connection conn = 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url,"root","password");
        //创建SQL语句
        String sql = "INSERT INTO test(name,sex,age)VALUES(?,?,?)";
        PreparedStatement pstmt = conn.prepareStatement(sql);
        //设置参数
        pstmt.setString(1,"张某某");
        pstmt.setString(2,"男");
        pstmt.setInt(3,20);
        //执行SQL语句
        int num = pstmt.executeUpdate();
        System.out.println("row num : "+num);
        //关闭PreparedStatement
        pstmt.close();
        //关闭连接
        conn.close();
    }
}

8.JNI

  • JNI(Java Native Interface)意为Java本地调用,它允许Java代码和其他语言写的代码进行交互,简单的说,一种在Java虚拟机控制下执行代码的标准机制。
  • JNI函数表的组成就像C++的虚函数表,虚拟机可以运行多张函数表。
  • JNI接口指针仅在当前线程中起作用,指针不能从一个线程进入另一个线程,但可以在不同的线程中调用本地方法。

9.深拷贝与浅拷贝

  • 浅拷贝:是指在拷贝对象时,对于基本数据类型的变量会重新复制一份,而对于引用类型的变量只是对引用进行拷贝,没有对引用指向的对象进行拷贝。
  • 深拷贝:是指在拷贝对象时,同时会对引用指向的对象进行拷贝。区别就在于是否对对象中的引用变量所指向的对象进行拷贝。浅拷贝是指拷贝对象时仅仅拷贝对象本身(包括对象中的基本变量),而不拷贝对象包含的引用指向的对象。深拷贝不仅拷贝对象本身,而且拷贝对象包含的引用指向的所有对象。

    举例:对象A1中包含对B1的引用,B1中包含对C1的引用。浅拷贝A1得到A2,A2中依然包含对B1的引用,B1中依然包含对C1的引用。深拷贝则是对浅拷贝的递归,深拷贝A1得到A2,A2中包含对B2(B1的copy)的引用,B2中包含对C2(C1的copy)的引用。若不对clone()方法进行改写,则调用此方法得到的对象即为浅拷贝。

10、Java代理

  • 代理(Proxy)是一种设计模式,提供了对目标对象另外的访问方式;即通过代理对象访问目标对象。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在目标对象实现的基础上,增强额外的功能操作,即扩展目标对象的功能。

  • Java有三种代理方式:静态代理、动态代理、CGlib代理。

    1. 静态代理
    2. 动态代理
    3. CGlib代理

    这里使用到编程中的一个思想:不要随意去修改别人已经写好的代码或者方法,如果需改修改,可以通过代理的方式来扩展该方法 https://www.cnblogs.com/cenyu/p/6289209.html

11、transient volatile

transient相关:
volatile相关:https://www.cnblogs.com/dolphin0520/p/3920373.html
volatile:保证了不同线程对这个变量进行操作时的可见性,即一个线程修改了某个变量的值,这新值对其他线程来说是立即可见的。
 禁止进行指令重排序。

12、Java类加载

  • 类加载器实现的功能是即为加载阶段获取二进制字节流的时候,JDK使用双亲委派方式来确保加载的类在JVM中全局唯一。
  • JVM提供了以下3种系统的类加载器:
    1. 启动类加载器(Bootstrap ClassLoader):最顶层的类加载器,负责加载JAVA_HOME\lib目录中的,或通过-Xbootclasspath参数指定路径中的,且被虚拟机认可(按文件名识别,如rt.jar)的类。

    2. 扩展类加载器(Extension ClassLoader):负责加载JAVA_HOME\lib\ext目录中的,或通过java.ext.dirs系统变量指定路径中的类库。

    3. 应用程序类加载器(Application ClassLoader):也叫做系统类加载器,可以通过getSystemClassLoader()获取,负责加载用户路径(classpath)上的类库。如果没有自定义类加载器,一般这个就是默认的类加载器。

      1. 加载:类加载过程的一个阶段:通过一个类的完全限定查找此类字节码文件,并利用字节码文件创建一个Class对象。
      2. 验证:目的在于确保Class文件的字节流中包含信息符合当前虚拟机要求,不会危害虚拟机自身安全。主要包括四种验证,文件格式验证,元数据验证,字节码验证,符号引用验证。
      3. 准备:为类变量(即static修饰的字段变量)分配内存并且设置该类变量的初始值即0(如static int i=5;这里只将i初始化为0,至于5的值将在初始化时赋值),这里不包含用final修饰的static,因为final在编译的时候就会分配了,注意这里不会为实例变量分配初始化,类变量会分配在方法区中,而实例变量是会随着对象一起分配到Java堆中。
      4. 解析:主要将常量池中的符号引用替换为直接引用的过程。符号引用就是一组符号来描述目标,可以是任何字面量,而直接引用就是直接指向目标的指针、相对偏移量或一个间接定位到目标的句柄。有类或接口的解析,字段解析,类方法解析,接口方法解析(这里涉及到字节码变量的引用,如需更详细了解,可参考《深入Java虚拟机》)。
      5. 初始化:类加载最后阶段,若该类具有超类,则对其进行初始化,执行静态初始化器和静态初始化成员变量(如前面只初始化了默认值的static变量将会在这个阶段赋值,成员变量也将被初始化)。

      这便是类加载的5个过程,而类加载器的任务是根据一个类的全限定名来读取此类的二进制字节流到JVM中,然后转换为一个与目标类对应的java.lang.Class对象实例,在虚拟机提供了3种类加载器,引导(Bootstrap)类加载器、扩展(Extension)类加载器、系统(System)类加载器(也称应用类加载器)

13、Java SPI

  • SPI 全称为(Service Provider Interface),是JDK内置的一种服务提供发现机制。目前有不少框架用它来做服务的扩展发现,简单来说,它就是一种动态替换发现的机制。
    1. 在ClassPath路径下的META-INF/services/目录中添加一个文件。文件名与接口的全限定类名一至,文件内容是实现类的全限定类名,多个实现类用换行符分隔。
public class HelloApp{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terator<Hello> providers = Service.providers(Hello.class);
        while(providers.hasNext()){
            System.out.println(providers.next().getName("Service"));
        }
        ServiceLoader<Hello> loader = ServiceLoader.load(Hello.class);
        for(Hello h : loader){
            System.out.println(h.getName("ServiceLoader"));
        }
    }
}

14、序列化与反序列化

  • 虚拟机是否允许反序列化,不仅取决于类路径和功能代码是否一致,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两个类的序列化ID是否一致(就是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1L),如果不一至也不能反序列化成功。
  • 序列化并不保存静态变量是因为静态变量属于类的状态,序列化保存的是对象的状态,因此,序列化不保存静态变量。
  • 要想将父类对象也序列化,就需要让父类也实现Serializable接口。如果父类不实现的话的,就需要有默认的无参的构造函数。
  • 在序列化过程中,虚拟机会试图调用对象类里的writeObject和readObject方法,进行用户自定义的序列化和反序列化,如果没有这样的方法,则默认调用是ObjectOutputStream的defaultWriteObject方法以及ObjectInputStream的defaultReadObject方法。用户自定义的writeObject和readObject方法可以允许用户控制序列化的过程,比如可以在序列化的过程中动态改变序列化的数值。
  • Java序列化机制为了节省磁盘空间,具有特定的存储规则,当写入文件的为同一对象时,并不会再将对象的内容进行存储,而只是再次存储一份引用,上面增加的5字节的存储空间就是新增引用和一些控制信息的空间。

二、设计模式

  • Java的设计模式大体上分为三大类:
    1. 创建型模式(5种):工厂方法模式抽象工厂模式单例模式、建造者模式、原型模式。
    2. 结构型模式(7种):适配器模式、装饰器模式、代理模式、外观模式、桥接模式、组合模式、享元模式。
    3. 行为型模式(11种):策略模式、模板方法模式、观察者模式、迭代子模式、责任链模式、命令模式、备忘录模式、状态模式、访问者模式、中介者模式、解释器模式。
  • 设计模式遵循的六个原则:
    1. 开闭原则(Open Close Principle):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2. 里氏代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只有当衍生类可以替换掉基类,软件单位的功能不受到影响时,基类才能真正被复用,而衍生类也能够在基类的基础上增加新的行为。
    3. 依赖倒转原则(Dependence Inversion Principle):这个是开闭原则的基础,对接口编程,依赖于抽象而不依赖于具体。
    4. 接口隔离原则(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使用多个隔离的借口来降低耦合度。
    5. 迪米特法则(最少知道原则)(Demeter Principle):一个实体应当尽量少的与其他实体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使得系统功能模块相对独立。
    6. 合成复用原则(Composite Reuse Principle):原则是尽量使用合成/聚合的方式,而不是使用继承。继承实际上破坏了类的封装性,超类的方法可能会被子类修改。
    • 工厂方法模式:
    • 抽象工厂模式:
    • 单例模式:
    • 适配器模式:
    • 代理模式:
    • 策略模式:
    • 观察者模式:

三、多线程

  • 创建一个线程的方式有三种:Thread、Runnable、Callable。
  • Java线程有五种基本状态(生命周期),下图是描述了线程各生命周期变化: 线程生命周期
  • Java线程的五中基本状态:
    1. 新建状态(New):当线程对象对创建后,即进入了新建状态,如:Thread t = new MyThread();
    2. 就绪状态(Runnable):当调用线程对象的start()方法(t.start();),线程即进入就绪状态。处于就绪状态的线程,只是说明此线程已经做好了准备,随时等待CPU调度执行,并不是说执行了t.start()此线程立即就会执行。
    3. 运行状态(Running):当CPU开始调度处于就绪状态的线程时,此时线程才得以真正执行,即进入到运行状态。注:就绪状态是进入到运行状态的唯一入口,也就是说,线程要想进入运行状态执行,首先必须处于就绪状态中。
    4. 阻塞状态(Blocked):处于运行状态中的线程由于某种原因,暂时放弃对CPU的使用权,停止执行,此时进入阻塞状态,直到其进入到就绪状态,才有机会再次被CPU调用以进入到运行状态。根据阻塞产生的原因不同,阻塞状态又可以分为三种:
      1. 等待阻塞:运行状态中的线程执行wait()方法,使本线程进入到等待阻塞状态。
      2. 同步阻塞:线程在获取synchronized同步锁失败(因为锁被其它线程所占用),它会进入同步阻塞状态。
      3. 其他阻塞:通过调用线程的sleep()或join()或发出了I/O请求时,线程会进入到阻塞状态。当sleep()状态超时、join()等待线程终止或者超时、或者I/O处理完毕时,线程重新转入就绪状态。
    5. 死亡状态(Dead):线程执行完了或者因异常退出了run()方法,该线程结束生命周期。

1.synchronization关键字底层原理

Java虚拟机中的同步(Synchronization)基于进入和退出管程(Monitor)对象实现,无论是显式同步(有明确的monitorenter和monitorexit指令,即同步代码块)还是隐式同步都是如此。在Java语言中,同步用的最多的地方可能是被synchronized修饰的同步方法。同步方法并不是由monitorenter和monitorexit指令来实现同步的,而是由方法调用指令读取运行时常量池中方法的ACC_SYNCHRONIZED标志来隐式实现的。在JVM中,对象在内存中的布局分为三块区域:对象头、实例数据和对齐填充。
实例对象

  • 实例变量:存放类的属性数据信息,包括父类的属性信息,如果是数组的实例部分还包括数组的长度,这部分内存按4字节对齐。
  • 填充数据:由于虚拟机要求对象起始地址必须是8字节的整数倍。填充数据不是必须存在的,仅仅是为了字节对齐。
  • 对象头:它是实现synchronized的锁对象的基础,一般而言,synchronized使用的锁对象是存储在Java对象头里的,JVM中采用2个字来存储对象头(如果对象是数组则会分配3个字,多出来的1个字记录的是数组长度),其主要结构是由Mark Word和Class Metadata Address组成,其结构说明如下:
虚拟机位数 头对象结构 说明
32/64bit Mark Word 存储对象的hashCode、锁信息或分代年龄或GC标志等信息
32/64bit Class Metadata Address 类型指针指向对象的类元数据,JVM通过这个指针确定该对象是哪个类的实例

其中Mark Word在默认情况下存储着对象的HashCode、分代年龄、锁标记位等以下是32位JVM的Mark Word默认存储结构。

锁状态 25bit 4bit 1bit是否是偏向锁 2bit 锁标志位
无锁状态 对象HashCode 对象分代年龄 0 01

由于对象头的信息是与对象自身定义的数据没有关系的额外存储成本,因此考虑到JVM的空间效率,Mark Word 被设计成为一个非固定的数据结构,以便存储更多有效的数据,它会根据对象本身的状态复用自己的存储空间,如32位JVM下,除了上述列出的Mark Word默认存储结构外,还有如下可能变化的结构: img02

ObjectMonitor() {
    _header       = NULL;
    _count        = 0;    //记录个数
    _waiters      = 0,
    _recursions   = 0;
    _object       = NULL;
    _owner        = NULL;
    _WaitSet      = NULL; //处于wait状态的线程,会被加入到_WaitSet
    _WaitSetLock  = 0 ;
    _Responsible  = NULL;
    _succ         = NULL;
    _cxq          = NULL;
    FreeNext      = NULL;
    _EntryList    = NULL; //处于等待锁block状态的线程,会被加入到该列表
    _SpinFreq     = 0;
    _SpinClock    = 0;
    OwnerIsThread = 0;
  }

ObjectMonitor中有两个队列,_WaitSet和_EntryList,用来保存ObjectWaiter对象列表(每个等待锁的线程都会被封装成ObjectWaiter对象),_owner指向持有ObjectMonitor对象的线程,当多个线程同时访问一段同步代码时,首先会进入_EntryList集合,当线程获取到对象的monitor后进入_Owner区域并把monitor中的owner变量设置为当前线程同时monitor中的计数器count加1,若线程调用wait()方法,将释放当前持有的monitor,owner变量恢复为null,count自减1,同时该线程进入WaitSet集合中等待被唤醒。若当前线程执行完毕也将释放monitor(锁)并复位变量的值,以便其他线程进入获取monitor(锁)。如下图: img03

由此看来,monitor对象存在于每个Java对象的对象头中(存储的指针的指向),synchronized锁便是通过这种方式获取锁的,也是为什么Java中任意对象可以作为锁的原因,同时也是notify/notifyAll/wait等方法存在于顶级对象Object中的原因原文连接

2.锁

同步锁
分段锁
JAVA中锁的对比:https://www.cnblogs.com/zhimingyang/p/5702752.html
乐观锁、悲观锁:https://blog.csdn.net/qq_34337272/article/details/81072874
公平锁、非公平锁
  • 无锁的概念:在谈论无锁概念时,总会关联起乐观派与悲观派,对于乐观派而言,他们认为事情总会往好的方向发展,总是认为坏的情况发生的概率特别小,可以无所顾忌地做事,但对于悲观派而已,他们总会认为发展事态如果不及时控制,以后就无法挽回了,即使无法挽回的局面几乎不可能发生。这两种派系映射到并发编程中就如同加锁与无锁的策略,即加锁是一种悲观策略,无锁是一种乐观策略,因为对于加锁的并发程序来说,它们总是认为每次访问共享资源时总会发生冲突,因此必须对每一次数据操作实施加锁策略。而无锁则总是假设对共享资源的访问没有冲突,线程可以不停执行,无需加锁,无需等待,一旦发现冲突,无锁策略则采用一种称为CAS的技术来保证线程执行的安全性,这项CAS技术就是无锁策略实现的关键。

    在并发编程中,通常会遇到以下三个问题:原子性问题,可见性问题,有序性问题。

    锁的状态总共有四种,无锁状态、偏向锁、轻量级锁和重量级锁。随着锁的竞争,锁可以从偏向锁升级到轻量级锁,再升级的重量级锁,但是锁的升级是单向的,也就是说只能从低到高升级,不会出现锁的降级,关于重量级锁,前面我们已详细分析过,下面我们将介绍偏向锁和轻量级锁以及JVM的其他优化手段,这里并不打算深入到每个锁的实现和转换过程更多地是阐述Java虚拟机所提供的每个锁的核心优化思想,毕竟涉及到具体过程比较繁琐,如需了解详细过程可以查阅《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原理》。

  • 偏向锁:偏向锁是Java 6之后加入的新锁,它是一种针对加锁操作的优化手段,经过研究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锁不仅不存在多线程竞争,而且总是由同一线程多次获得,因此为了减少同一线程获取锁(会涉及到一些CAS操作,耗时)的代价而引入偏向锁。偏向锁的核心思想是,如果一个线程获得了锁,那么锁就进入偏向模式,此时Mark Word 的结构也变为偏向锁结构,当这个线程再次请求锁时,无需再做任何同步操作,即获取锁的过程,这样就省去了大量有关锁申请的操作,从而也就提供程序的性能。所以,对于没有锁竞争的场合,偏向锁有很好的优化效果,毕竟极有可能连续多次是同一个线程申请相同的锁。但是对于锁竞争比较激烈的场合,偏向锁就失效了,因为这样场合极有可能每次申请锁的线程都是不相同的,因此这种场合下不应该使用偏向锁,否则会得不偿失,需要注意的是,偏向锁失败后,并不会立即膨胀为重量级锁,而是先升级为轻量级锁。

  • 轻量级锁:倘若偏向锁失败,虚拟机并不会立即升级为重量级锁,它还会尝试使用一种称为轻量级锁的优化手段(1.6之后加入的),此时Mark Word 的结构也变为轻量级锁的结构。轻量级锁能够提升程序性能的依据是“对绝大部分的锁,在整个同步周期内都不存在竞争”,注意这是经验数据。需要了解的是,轻量级锁所适应的场景是线程交替执行同步块的场合,如果存在同一时间访问同一锁的场合,就会导致轻量级锁膨胀为重量级锁。

  • 自旋锁:轻量级锁失败后,虚拟机为了避免线程真实地在操作系统层面挂起,还会进行一项称为自旋锁的优化手段。这是基于在大多数情况下,线程持有锁的时间都不会太长,如果直接挂起操作系统层面的线程可能会得不偿失,毕竟操作系统实现线程之间的切换时需要从用户态转换到核心态,这个状态之间的转换需要相对比较长的时间,时间成本相对较高,因此自旋锁会假设在不久将来,当前的线程可以获得锁,因此虚拟机会让当前想要获取锁的线程做几个空循环(这也是称为自旋的原因),一般不会太久,可能是50个循环或100循环,在经过若干次循环后,如果得到锁,就顺利进入临界区。如果还不能获得锁,那就会将线程在操作系统层面挂起,这就是自旋锁的优化方式,这种方式确实也是可以提升效率的。最后没办法也就只能升级为重量级锁了。

  • 锁消除:消除锁是虚拟机另外一种锁的优化,这种优化更彻底,Java虚拟机在JIT编译时(可以简单理解为当某段代码即将第一次被执行时进行编译,又称即时编译),通过对运行上下文的扫描,去除不可能存在共享资源竞争的锁,通过这种方式消除没有必要的锁,可以节省毫无意义的请求锁时间,如下StringBuffer的append是一个同步方法,但是在add方法中的StringBuffer属于一个局部变量,并且不会被其他线程所使用,因此StringBuffer不可能存在共享资源竞争的情景,JVM会自动将其锁消除。

重入锁(ReetrantLock):https://blog.csdn.net/javazejian/article/details/75043422

3.线程池实现原理

线程池和核心参数说明:https://www.jianshu.com/p/f97b5f7ce5a0

CPU缓存系统中是以缓存行(cache line)为单位存储的。目前主流的CPU缓存(Cache)的Cache Line大小都是64Bytes。在多线程情况下,如果需要修改“共享同一个缓存行的变量”,就会无意中影响彼此的性能,这就是伪共享(False Sharing)。

  • JDK8之前使用padding方式
/**
 * long padding避免伪共享(false sharing)
 */
public final static class VolatileLong{
    volatile long p0, p1, p2, p3, p4, p5, p6;
    public volatile long value = 0L;
    volatile long q0, q1, q2, q3, q4, q5, q6;
}
  • JDK8之后使用 @Contended 注释,注意使用该注释时需要加 -XX:-RestrictContended 参数
/**
 * JDK8新特性,Contended注解避免伪共享(false sharing)
 * Restricted on user classpath
 * Unlock: -XX:-RestrictContended
 */
@sun.misc.Contended
public final static class VolatileLong{
    public volatile long value = 0L;
}

四、网络篇

1.TCP协议的三次握手

2.

3.

五、JDK

1.JDK源码

2.JDK5新特性

java注解在java1.5版本引入。
从JDK 1.5开始提供了java.util.concurrent.atomic包
重入锁ReetrantLock,JDK 1.5新增的类

3.JDK6新特性

偏向锁是Java 6之后加入的新锁
Java 6之后,为了减少获得锁和释放锁所带来的性能消耗,引入了轻量级锁和偏向锁,接下来我们将简单了解一下Java官方在JVM层面对synchronized锁的优化

4.JDK7新特性

5.JDK8新特性

hashMap增加红黑树:https://blog.csdn.net/lch_2016/article/details/81045480
新功能:http://ifeve.com/java-8-features-tutorial/

Lambda 表达式:Lambda允许把函数作为一个方法的参数(函数作为参数传递进方法中。
方法引用 − 方法引用提供了非常有用的语法,可以直接引用已有Java类或对象(实例)的方法或构造器。与lambda联合使用,方法引用可以使语言的构造更紧凑简洁,减少冗余代码。
默认方法 − 默认方法就是一个在接口里面有了一个实现的方法。
新工具 − 新的编译工具,如:Nashorn引擎 jjs、 类依赖分析器jdeps。
Stream API −新添加的Stream API(java.util.stream) 把真正的函数式编程风格引入到Java中。
Date Time API − 加强对日期与时间的处理。
Optional 类 − Optional 类已经成为 Java 8 类库的一部分,用来解决空指针异常。
Nashorn, JavaScript 引擎 − Java 8提供了一个新的Nashorn javascript引擎,它允许我们在JVM上运行特定的javascript应用。

6.JDK9新特性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3429162250494010&wfr=spider&for=pc

模块系统:模块是一个包的容器,Java 9最大的变化之一是引入了模块系统(Jigsaw 项目)。
REPL (JShell):交互式编程环境。
HTTP 2 客户端:HTTP/2标准是HTTP协议的最新版本,新的 HTTPClient API 支持 WebSocket 和 HTTP2 流以及服务器推送特性。
改进的 Javadoc:Javadoc 现在支持在 API 文档中的进行搜索。另外,Javadoc 的输出现在符合兼容 HTML5 标准。
多版本兼容 JAR 包:多版本兼容 JAR 功能能让你创建仅在特定版本的 Java 环境中运行库程序时选择使用的 class 版本。
集合工厂方法:List,Set 和 Map 接口中,新的静态工厂方法可以创建这些集合的不可变实例。
私有接口方法:在接口中使用private私有方法。我们可以使用 private 访问修饰符在接口中编写私有方法。
进程 API: 改进的 API 来控制和管理操作系统进程。引进 java.lang.ProcessHandle 及其嵌套接口 Info 来让开发者逃离时常因为要获取一个本地进程的 PID 而不得不使用本地代码的窘境。
改进的 Stream API:改进的 Stream API 添加了一些便利的方法,使流处理更容易,并使用收集器编写复杂的查询。
改进 try-with-resources:如果你已经有一个资源是 final 或等效于 final 变量,您可以在 try-with-resources 语句中使用该变量,而无需在 try-with-resources 语句中声明一个新变量。
改进的弃用注解 @Deprecated:注解 @Deprecated 可以标记 Java API 状态,可以表示被标记的 API 将会被移除,或者已经破坏。
改进钻石操作符(Diamond Operator) :匿名类可以使用钻石操作符(Diamond Operator)。
改进 Optional 类:java.util.Optional 添加了很多新的有用方法,Optional 可以直接转为 stream。
多分辨率图像 API:定义多分辨率图像API,开发者可以很容易的操作和展示不同分辨率的图像了。
改进的 CompletableFuture API : CompletableFuture 类的异步机制可以在 ProcessHandle.onExit 方法退出时执行操作。
轻量级的 JSON API:内置了一个轻量级的JSON API
响应式流(Reactive Streams) API: Java 9中引入了新的响应式流 API 来支持 Java 9 中的响应式编程。

6.JDK10新特性

局部变量的类型推断:Java开始引用像脚本语言JavaScript中的var类型(弱类型),允许你通过var定义任何类型的变量。
应用类数据共享(CDS):CDS 在 JDK5 时被引进以改善 JVM 启动的表现,同时减少当多个虚拟机在同一个物理或虚拟的机器上运行时的资源占用。JDK10 将扩展 CDS 到允许内部系统的类加载器、内部平台的类加载器和自定义类加载器来加载获得的类。之前,CDS 的使用仅仅限制在了 bootstrap 的类加载器。
额外的 Unicode 语言标签扩展:这将改善 java.util.Locale 类和相关的 API 以实现额外 BCP47 语言标签的 Unicode 扩展。尤其是,货币类型,一周的第一天,区域覆盖和时区等标签现在将被支持。
根证书:在 JDK 中将提供一套默认的 CA 根证书。关键的安全部件,如 TLS ,在 OpenJDK 构建中将默认有效。这是 Oracle 正在努力确保 OpenJDK 二进制和 Oracle JDK 二进制功能上一样的工作的一部分,是一项有用的补充内容。
并行全垃圾回收器 G1:G1 是设计来作为一种低延时的垃圾回收器(但是如果它跟不上旧的堆碎片产生的提升速率的话,将仍然采用完整压缩集合)。在 JDK9 之前,默认的收集器是并行,吞吐,收集器。为了减少在使用默认的收集器的应用性能配置文件的差异,G1 现在有一个并行完整收集机制。
移除 Native-Header 自动生成工具:Java9 开始了一些对 JDK 的家务管理,这项特性是对它的延续。当编译 JNI 代码时,已不再需要单独的工具来生成头文件,因为这可以通过 javac 完成。在未来的某一时刻,JNI 将会被 Panama 项目的结果取代,但是何时发生还不清楚。
垃圾回收器接口:这不是让开发者用来控制垃圾回收的接口;而是一个在 JVM 源代码中的允许另外的垃圾回收器快速方便的集成的接口。
线程-局部变量管控:这是在 JVM 内部相当低级别的更改,现在将允许在不运行全局虚拟机安全点的情况下实现线程回调。这将使得停止单个线程变得可能和便宜,而不是只能启用或停止所有线程。
在备用存储装置上的堆分配: 硬件技术在持续进化,现在可以使用与传统 DRAM 具有相同接口和类似性能特点的非易失性 RAM 。这项 JEP 将使得 JVM 能够使用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存储机制的堆。
试验性的基于 Java 的 JIT 编译器:最近宣布的 Metropolis 项目,提议用 Java 重写大部分 JVM 。乍一想,觉得很奇怪。如果 JVM 是用 Java 编写的,那么是否需要一个 JVM 来运行 JVM ? 相应的,这导致了一个很好的镜像类比。 现实情况是,使用 Java 编写 JVM 并不意味着必须将其编译为字节码,你可以使用 AOT 编译,然后在运行时编译代码以提高性能。这项 JEP 将 Graal 编译器研究项目引入到 JDK 中。并给将 Metropolis 项目成为现实,使 JVM 性能与当前 C++ 所写版本匹敌(或有幸超越)提供基础。
合并 JDK 多个代码仓库到一个单独的储存库中: 在 JDK9 中,有 8 个仓库: root、corba、hotspot、jaxp、jaxws、jdk、langtools 和 nashorn 。在 JDK10 中这些将被合并为一个,使得跨相互依赖的变更集的存储库运行 atomic commit (原子提交)成为可能。

六、JVM


1、Java堆是垃圾收集器管理的主要区域,因此也被称做“GC堆”(Garbage Collected Heap)。Java中的GC一般都是使用分代收集算法。
2、根据Java虚拟机规范规定,Java堆可以处于物理上不连续的内存空间中,只要逻辑上是连续的即可。
3、运行时常量池(Runtime Constant Pool)是方法区的一部分,可以使用String的一个本地方法把字符串添加到常量池中(public 
native String intern())。从JDK7开始,字符串常量和符号引用等就被移出永久代:符号引用迁移至系统堆内存(Native Heap);
字符串字面量移至Java堆(Java Heap)。
4、直接内存(Direct Memory),直接内存的分配不会受到Java堆大小的限制。
5、对象存活判断:引用计数:对象新增一个引用,计数增加1;可达性分析:从GC Roots开始向下搜索,经历的链路成为引用链,没有被引
用链关联的引用则为不可用对象(Hotspot默认方式)。
6、共享类数据(CDS)是Hotspot JVM 5.0 的时候引入的新特性。在 JVM 安装过程中,安装进程会加载一系列核心 JVM 类(比如
rt.jar)到一个共享的内存映射区域。CDS 减少了加载这些类需要的时间,提高了 JVM 启动的速度,允许这些类被不同的 JVM 实例共
享,同时也减少了内存消耗。
7、ClassLoader加载也是属于JDK的一个安全机制,用于防止用户编写的程序覆盖Java SE包中的内容(采用双亲委派机制实现)。JDK
只会保证程序的安全性,但不会保证文件的安全性(手动更改rt.jar中的class)。
8、HotSpot虚拟机可以配置为以下运行模式(通过java -version就可以查看虚拟机的运行模式):
    -Xint:解释模式
    -Xcomp:编译模式
    -Xmixed:混合模式
9、JVM启动时添加-verbose:class参数,在项目启动时会把项目所加的jar包都打印出来。

java -Dio.netty.leakDetectionLevel=advanced 
-Djava.net.preferIPv4Stack=true 
-Dsun.net.inetaddr.ttl=30 
-Xms1024m -Xmx5120m  
-XX:+UseParallelGC -XX:ParallelGCThreads=4 
-XX:+UseParallelOldGC -XX:+UseAdaptiveSizePolicy 
-XX:ErrorFile=${LOGDIR}/hs_err_%p.log -XX:-OmitStackTraceInFastThrow 
-XX:+HeapDumpOnOutOfMemoryError -XX:HeapDumpPath=${LOGDIR}/ -jar $path  
-Dspring.config.location=application.properties

1.OOM

-XX:+HeapDumpOnOutOfMemoryError
该配置会把快照保存在用户目录或者tomcat目录下,也可以通过 -XX:HeapDumpPath=/tmp/heapdump.hprof 来显示指定路径

此外,OnOutOfMemoryError参数允许用户指定当出现oom时,指定某个脚本来完成一些动作。
-XX:+HeapDumpOnOutOfMemoryError -XX:HeapDumpPath=/tmp/heapdump.hprof -XX:OnOutOfMemoryError="sh ~/test.sh"
https://blog.csdn.net/xiaoliuliu2050/article/details/51226282
https://blog.csdn.net/gaochao1995/article/details/38660241
jmap

2.GC管理

  • 垃圾回收GC(Garbage Collection)算法(各算法的区别是?https://www.jianshu.com/p/6f2497695651)

    1、引用计数算法(Reference Counting) 2、根搜索算法(GC Root Tracing) 3、标记-清除算法(Mark-Sweep) 4、复制算法(Copying) 5、标记-整理算法(Mark-Compact) 6、分代收集算法(Generational Collection)

查看当前JVM默认使用的GC:java -XX:+PrintCommandLineFlags -version

  • GC主要是对堆内存进行回收,现在收集器基本都是采用的分代收集算法,所以Java堆中还可以细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

jstat:JDK自带的一个轻量级监控工具。更多

  • option配置如下:

    -class              :显示ClassLoad的相关信息;
    -compiler           :显示JIT编译的相关信息;
    -gc                 :显示和GC相关的堆信息;
    -gccapacity         :显示各个代的容量以及使用情况;
    -gcmetacapacity     :显示metaspace的大小;
    -gcnew              :显示新生代信息;
    -gcnewcapacity      :显示新生代大小和使用情况;
    -gcold              :显示老年代和永久代的信息;
    -gcoldcapacity      :显示老年代的大小;
    -gcutil             :显示垃圾收集信息;
    -gccause            :显示垃圾回收的相关信息(同-gcutil),同时显示最后一次或当前正在发生的垃圾回收的诱因;
    -printcompilation   :输出JIT编译的方法信息;
    

Java调优命令详解:https://blog.csdn.net/fenglibing/article/details/6411999 https://blog.csdn.net/tzs_1041218129/article/details/61630981

jmap -dump:format=b,file=/Users/zsq/Downloads/dump.bin 96348

(6) 每个 Java 应用程序都有一个 Runtime 类实例,使应用程序能够与其运行的环境相连接。可以通过 getRuntime 方法获取当前运行时。 Runtime.getRuntime().gc(); (7) java.lang.System.gc()只是java.lang.Runtime.getRuntime().gc()的简写,两者的行为没有任何不同。

谈到 Java 堆中的垃圾回收,自然要谈到引用。在 JDK1.2 之前,Java 中的引用定义很很纯粹:如果 reference 类型的数据中存储的数值代表的是另外一块内存的起始地址,就称这块内存代表着一个引用。但在 JDK1.2 之后,Java 对引用的概念进行了扩充,将其分为强引用(Strong Reference)、软引用(Soft Reference)、弱引用(Weak Reference)、虚引用(Phantom Reference)四种,引用强度依次减弱。

  • 强引用:如“Object obj = new Object()”,这类引用是 Java 程序中最普遍的。只要强引用还存在,垃圾收集器就永远不会回收掉被引用的对象。
  • 软引用:它用来描述一些可能还有用,但并非必须的对象。在系统内存不够用时,这类引用关联的对象将被垃圾收集器回收。JDK1.2 之后提供了 SoftReference 类来实现软引用。
  • 弱引用:它也是用来描述非需对象的,但它的强度比软引用更弱些,被弱引用关联的对象只能生存岛下一次垃圾收集发生之前。当垃圾收集器工作时,无论当前内存是否足够,都会回收掉只被弱引用关联的对象。在 JDK1.2 之后,提供了 WeakReference 类来实现弱引用。
  • 虚引用:最弱的一种引用关系,完全不会对其生存时间构成影响,也无法通过虚引用来取得一个对象实例。为一个对象设置虚引用关联的唯一目的是希望能在这个对象被收集器回收时收到一个系统通知。JDK1.2 之后提供了 PhantomReference 类来实现虚引用。

3.Java内存模型(JMM)

  • 方法区(Method Area):方法区与Java堆一样,是各个线程共享的内存区域,又称Non-Heap(非堆),用于存储已经被虚拟机加载的类信息、常量、静态变量、即时编译器编译后的代码。根据Java虚拟机规范的规定,当方法区无法满足内存分配需求时,将抛出OutOfMemoryError异常。值得注意的是在方法区中存在一个叫运行时常量池(Runtime Constant Pool)的区域,它主要用于存放编译器生成的各种字面量和符号引用,这些内容将在类加载后存放到运行时常量池中,以便后续使用。

  • JVM堆(Java Heap):Java堆是虚拟机所有管理的内存中最大的一块,也是被所有线程共享的一块内存区域,是在虚拟机启动时创建,此内存的唯一目的是存放对象实例。Java堆是垃圾收集器管理的主要区域,因此也被称做"GC堆"(Garbage Collected Heap);Java中的GC一般都是使用分代收集算法;根据Java虚拟机规范规定,Java堆可以处于物理上不连续的内存空间中,只要逻辑上是连续的即可。如果在堆中没有内存完成实例分配,并且堆也无法再扩展时,将会抛出OutOfMemoryError异常。

  • 程序计数器(Program Counter Register):程序计数器是一块较小的内存空间,用于记录Java中的每个线程当前执行的指令,各个线程相互独立,属于线程私有的数据区域;主要代表当前线程所执行的字节码行号指示器。字节码解释器工作时,通过改变这个计数器的值来选取下一条需要执行的字节码指令,分支、循环、跳转、异常处理、线程恢复等基础功能都需要依赖这个计数器来完成。这也是唯一一个在Java虚拟机规范中没有规定任何OutOfMemoryError(内存溢出)情况的区域。

  • 虚拟机栈(Java Virtual Machine Stacks):Java虚拟机栈和程序计数器一样也是线程私有的,与线程同时创建,总数与线程关联,用于描述Java方法执行的内存模型(每个方法执行时都会创建一个栈帧),用于存储局部变量、操作数栈、动态链接、返回值、返回地址等,每个方法从调用直结束就对于一个栈桢在虚拟机栈中的入栈和出栈过程。当线程请求的栈深度大于虚拟机所允许 的深度时,则会抛出StackOverflowError异常。如果虚拟机栈动态扩展时无法申请到足够的内存,则会抛出OutOfMemoryError异常。

  • 本地方法栈(Native Method Stacks):本地方法栈与虚拟机栈的作用非常相似,它们的区别在于Java虚拟机栈为虚拟机执行Java方法(也就是字节码)服务,本地方法栈则为虚拟机使用Native方法服务。本地方法栈也会抛出StackOverflowError和OutOfMemoryError异常。这里之所以简要说明这部分内容,注意是为了区别Java内存模型与Java内存区域的划分,毕竟这两种划分是属于不同层次的概念。

  • 在程序开发中,仅靠synchronized和volatile关键字来保证原子性、可见性以及有序性,那么编写并发程序可能会显得十分麻烦,在Java内存模型中,还提供了happens-before原则来辅助保证程序执行的原子性、可见性以及有序性的问题,它是判断数据是否存在竞争、线程是否安全的依据。JMM中的happens-before原则:

    1. 程序顺序规则:即在一个线程内必须保证语义串行性,也就是说按照代码顺序执行。
    2. 锁规则:解锁(unlock)操作必然发生在后续的同一个锁的加锁(lock)之前,也就是说,如果对于一个锁解锁后,再加锁,那么加锁的动作必须在解锁动作之后(同一个锁)。
    3. volatile规则:volatile变量的写,先发生于读,这保证了volatile变量的可见性,简单的理解就是,volatile变量在每次被线程访问时,都强迫从主内存中读该变量的值,而当该变量发生变化时,又会强迫将最新的值刷新到主内存,任何时刻,不同的线程总是能够看到该变量的最新值。
    4. 线程启动规则:线程的start()方法先于它的每一个动作,即如果线程A在执行线程B的start方法之前修改了共享变量的值,那么当线程B执行start方法时,线程A对共享变量的修改对线程B可见。
    5. 传递性规则:A先于B,B先于C那么A必然先于C。
    6. 线程终止规则:线程的所有操作先于线程的终结,Thread.join()方法的作用是等待当前执行的线程终止。假设在线程B终止之前,修改了共享变量,线程A从线程B的join方法成功返回后,线程B对共享变量的修改将对线程A可见。
    7. 线程中断规则:对线程 interrupt()方法的调用先行发生于被中断线程的代码检测到中断事件的发生,可以通过Thread.interrupted()方法检测线程是否中断。
    8. 对象终结规则:对象的构造函数执行,结束先于finalize()方法。

volatile禁止重排优化 volatile关键字另一个作用就是禁止指令重排优化,从而避免多线程环境下程序出现乱序执行的现象,关于指令重排优化前面已详细分析过,这里主要简单说明一下volatile是如何实现禁止指令重排优化的。先了解一个概念,内存屏障(Memory Barrier)。 内存屏障,又称内存栅栏,是一个CPU指令,它的作用有两个,一是保证特定操作的执行顺序,二是保证某些变量的内存可见性(利用该特性实现volatile的内存可见性)。由于编译器和处理器都能执行指令重排优化。如果在指令间插入一条Memory Barrier则会告诉编译器和CPU,不管什么指令都不能和这条Memory Barrier指令重排序,也就是说通过插入内存屏障禁止在内存屏障前后的指令执行重排序优化。Memory Barrier的另外一个作用是强制刷出各种CPU的缓存数据,因此任何CPU上的线程都能读取到这些数据的最新版本。总之,volatile变量正是通过内存屏障实现其在内存中的语义,即可见性和禁止重排优化。下面看一个非常典型的禁止重排优化的例子DCL,如下:

4.堆、栈:

https://www.cnblogs.com/dingyingsi/p/3760447.html
将堆的最小值-Xms参数与最大值-Xmx参数设置为一样即可避免堆自动扩展。
通过参数-XX:+HeapDumpOnOutOfMemoryError可以让虚拟机在出现内存溢出异常时Dump出当前的内存堆转储快照以便事后进行分析。

5.JVM常用参数

-Xverifynone:关闭类加载时的验证功能
JIT的概念

七、框架篇

1.Spring

IOC、AOP:https://blog.csdn.net/yuexianchang/article/details/77018603
在Spring的AOP编程中,如果加入容器的目标对象有实现接口,用JDK代理;如果目标对象没有实现接口,用Cglib代理

Spring解决Bean循环依赖:https://blog.csdn.net/u010853261/article/details/77940767

public class DefaultSingletonBeanRegistry extends SimpleAliasRegistry implements SingletonBeanRegistry{
    /** Cache of singleton objects: bean name to bean instance. */
    /** 存放完全初始化好的bean,从该缓存中取出的bean可以直接使用 */
    private final Map<String, Object> singletonObjects = new ConcurrentHashMap<>(256);
    
    /** Cache of singleton factories: bean name to ObjectFactory. */
    /** 存放bean工厂对象,用于解决循环依赖 */
    private final Map<String, ObjectFactory<?>> singletonFactories = new HashMap<>(16);
    
    /** Cache of early singleton objects: bean name to bean instance. */
    /** 存放原始的bean对象(尚未填充属性),用于解决循环依赖 */
    private final Map<String, Object> earlySingletonObjects = new HashMap<>(16);  
    
    /**
     * Return the (raw) singleton object registered under the given name.
     * <p>Checks already instantiated singletons and also allows for an early
     * reference to a currently created singleton (resolving a circular reference).
     * @param beanName the name of the bean to look for
     * @param allowEarlyReference whether early references should be created or not
     * @return the registered singleton object, or {@code null} if none found
     */
    @Nullable
    protected Object getSingleton(String beanName, boolean allowEarlyReference) {
        Object singletonObject = this.singletonObjects.get(beanName);
        if (singletonObject == null && isSingletonCurrentlyInCreation(beanName)) {
            synchronized (this.singletonObjects) {
                singletonObject = this.earlySingletonObjects.get(beanName);
                if (singletonObject == null && allowEarlyReference) {
                    ObjectFactory<?> singletonFactory = this.singletonFactories.get(beanName);
                    if (singletonFactory != null) {
                        singletonObject = singletonFactory.getObject();
                        this.earlySingletonObjects.put(beanName, singletonObject);
                        this.singletonFactories.remove(beanName);
                    }
                }
            }
        }
        return singletonObject;
    }
}

2.Spring Boot

3.Spring Cloud

配置中心、注册中心、

4.MyBatis

5.Netty

6.Activity

7、Apache Maven

8、MyCat

八、分步式

1.zookeeper

  • 常见的一至性协议:Paxos、Raft、2PC、3PC、ZAB(Zookeeper Atomic Broadcast:Zookeeper原子广播协议)。

2.dubbo

3.111

分布式 了解SpringCLoud这套组件的理论,还有 典型的分布式组件zookeeper,及相关的分布式算法zab,raft,paxos,
CAP理论:https://www.cnblogs.com/duanxz/p/5229352.html

九、数据库

1.MySQL

1、MySQL的引擎分为MyISAM和InnoDB,主键索引都是使用的B+Tree。
2、InnoDB主键索引属于聚集索引(叶子节点包含完整的数据记录),所以InnoDB要求表必需要有主键(MyISAM可以没有),如果没有显式指定主键,则MySQL会自动选择一个可以唯一的标识数据记录的列作为主键,如果存在这种列,则MySQL自动为InnoDB表生成一个隐含字段作为主键,字段长度为6字节(长整型)。
3、InnoDB与MyISAM索引不同的是InnoDB的辅助索引的data域存储相应记录主键值,而不是地址。
4、MyISAM加锁是表级锁,InnoDB加锁是行级锁。

2.查询优化

数据库集中在 索引那部分,和查询优化。

3.锁机制

行锁、表锁、乐观锁、悲观锁  
  1. 行锁 ddd
  2. 表锁
  3. 乐观锁
  4. 悲观锁

十、中间件

1.Redis

https://blog.csdn.net/u011001084/article/details/76067119

1.redis 提供了两种持久化方式,一种是RDB,一种是AOF; RDB 是指在制定的时间间隔生成数据集的快照, AOF持久化记录服务器执行的所有写命令,并在服务器重启时,重新执行这些命令来恢复数据

3、采用单线程,避免了不必要的上下文切换和竞争条件,也不存在多进程或者多线程导致的切换而消耗CPU,不用去考虑各种锁的问题,不存在加锁释放锁操作,没有因为可能出现死锁而导致的性能消耗; 官方FAQ表示,因为Redis是基于内存的操作,CPU不是Redis的瓶颈,Redis的瓶颈最有可能是机器内存的大小或者网络带宽。既然单线程容易实现,而且CPU不会成为瓶颈,那就顺理成章地采用单线程的方案了(毕竟采用多线程会有很多麻烦!)。 警告1:这里我们一直在强调的单线程,只是在处理我们的网络请求的时候只有一个线程来处理,一个正式的Redis Server运行的时候肯定是不止一个线程的,这里需要大家明确的注意一下!例如Redis进行持久化的时候会以子进程或者子线程的方式执行(具体是子线程还是子进程待读者深入研究);例如我在测试服武器上查看Redis进程,然后找到该进程下的线程:

2.redis 启动过程 -(1)初始化服务器变量,设置服务器默认配置 -(2)读取配置文件的配置,覆盖默认配置 -(3)初始化服务器功能模块 -(4)从RDB或者AOF中重载数据 -(5)网络监听前的准备工作 -(6)开启事件监听,循环接受客户端请求

3.redis持久化方案分析 (1)RDB持久化 将内存中的数据快照保持到磁盘中,redis重启的时候重新载入RDB文件来还原数据库。 a)RDB 保存 如果已经存在RDB文件,会用新文件替换旧文件, 在保存RDB的过程中,redis主进程阻塞,无法响应客户端请求。 为了避免阻塞主线程,redis提供了rdbSaveBackground函数,新建子进程调用RDB save,完成RDB保存后再发生消息通知主进程。在此期间主进程可以继续处理新的客户端请求。 b)RDB读取 redis启动的时候会根据配置的持久化模式,决定是否读取RDB文件,并将其保存到内存中。 在此过程中,每载入1000个key,就处理一次已经等待处理的客户端请求,不过目前只能处理订阅功能的命令, 其他一律返回错误信息。因为发布订阅功能不需要写入数据,不需要保存在redis数据库中

缺点: 1.保存频率过低,宕机时会导致数据丢失 2.保存频率过高,可能由于数据集过大导致操作耗时,短时间无法处理客户端请求

(2)AOF持久化 将所有的写命令记录下来,达到记录数据库状态的目的 a)保存 (1)将客户端请求的命令转化为网络协议格式 (2)将协议内容字符串追加到变量server.aof_buf 中 (3)当AOF系统达到设定的条件时,会调用aof_fsync将数据写入磁盘 这里的设定的条件,就是AOF性能的关键,其主要有3种类型 1.AOF_FSYNC_NO:不保存 该过程中命令只会追加到server.aof_buf中,但是不会执行写入磁盘,当redis被正常关闭,AOF功能关闭,或者buf 缓存写满了,或者定时保存操作执行,这3种情况下都会阻塞主进程,导致客户端请求失败。 2.AOF_FSYNC_EVERYSECS 每秒保存一次 后台子进程调用写入保存,不会阻塞主进程,发送宕机最大丢失数据2s内 3.AOF_FSYNC_ALWAYS 没执行一个命令保存一次 保证每条命令都保存,数据不丢失,但是会影响性能,因为每一次操作都会阻塞主进程

2.消息对列(ActiveMQ、RabbitMQ、Kafka)

3.

十一、Java IO篇

1、IO与NIO

2、

十二、算法

1、CAS

2、红黑树

https://www.cnblogs.com/skywang12345/p/3245399.html
https://www.cnblogs.com/CarpenterLee/p/5503882.html

3、B树与B+树

http://www.cnblogs.com/yangecnu/p/Introduce-B-Tree-and-B-Plus-Tr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