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打动我的第一本书,也是回忆中记起最多的书,尽管是小说,但是我不会把它当做小说,我相信书中的世界就是真实的世界,书中的人生就是我们曾经经历的或者将要体验的人生,我相信,对于从农村长大的孩子来说,《平凡的世界》是不可错过的经典。 以下引用百度百科中平凡的世界的介绍,作为本书的介绍和这本书的回忆:
作者在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近十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的交织在一起,深刻的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的艰难曲折的道路,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不忍释卷;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书中引人感动的是孙氏兄弟不甘为命运的玩偶,在沉重的生活中发掘自己被禁锢的价值,自强不息的命运主旋律。
以下是自己提炼的每一部简单的情节介绍,即总结记忆里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东西: 第一部:
少平:情愫皆因面馍起,奈何玉英毁关系。毕业执鞭依向上,归与晓霞友情立。
少安:双手毅撑一个家,润叶父亲毁竹马。终与秀莲结连理,生活命运手中拿。
第二部:
少平闯荡遇晓霞,分别情定两年归,少安烧砖成冒失,润叶残夫终回头,润生红梅结连理。
第三部:
少平救徒容尽毁,偶遇同学把情诉,综回牙湾续平凡,谁说余生将平凡?
一部作品会照亮你的人生,一个人的精神会成为你的信仰,这就是路遥和他的《平凡的世界》。 路遥先生在颁奖典礼上发言是说:“我们的责任不是为自己和少数人写作,而是应该全心全意全力满足广大人民的需要。我国各民族劳动人民创造了辉煌的历史生活,也用她的乳汁哺育了作家艺术家。人民是我们的母亲,生活上是艺术的源泉…只有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我们才有可能把我历史进程的主流,才能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 不可否认,平凡的世界就是取材于生活,创作来源于生活,作者以普通劳动者写成的艺术品。 以下读完书之后对书中的主要人物的评价和感悟: 对孙少平的理解:
不得不说孙少平最接近我们这一代人,有文化,没背景,一切都需要自己去奋斗,自己去拼搏。但看完孙少平的经历,与作者一同经历了孙少平的生活。在生活中,有这样一种感觉,它不是来自于别人的指引,亦非是自己事后总结的经验心得,当在那种环境下,或者在相应的时刻里,你就能从心底感觉到它。就像在夏天的酷暑,身处其中,你会自然其然的感觉到热一样。在读平凡的世界过程中,我清晰的记得是在某个深夜,在放下手中的书准备睡觉的时候,我心中便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这样一种感觉——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
对孙少安的理解:
当我们不拘泥于孙少安在这个故事中的影响的对这个家的重要是,单纯从他个人的角度来分析他的时,就会被他身上的种种美好品质所打动。具体从以下几点体现:第一,当生活的苦难来临时,他没有抱怨,年仅13岁的他,用他的双肩担负起了这片沉重的天,并靠自己的勤奋和智慧成为生活的强者。第二,对家庭的责任,这个家庭不仅包括父母,还包括他的弟弟妹妹,总之只要这个家谁有困难,他都会第一个出手帮助。我记忆犹新的是有好几次他父亲提出分家都被他拒绝了,而他的初衷也很简单,仅仅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父母几年。并且他从未与少平在赡养老人上出现分歧,想想目前社会上有太多因兄弟太多而导致老人无人赡养的情况,想想也觉得心寒。 还有让我想不通的是孙少安与田润叶的关系,第一遍看时感觉他辜负了润叶的一片深情,但站在现在的角度来想,最终还是理解了作者的安排,或者说理解了现实。天润叶没有考虑到的现实少安考虑到了。所以注定贺秀莲是适合少安的。
以下是我对孙少安的评价:
少年辍学不畏难,手拿锄,背顶天,独揽责任在双肩; 大胆创业何惧险,遇挫则,亦前行,终开双水新纪元。
对田晓霞的理解:
从小在家庭的熏陶下,使她的眼界见识均超于同龄,在辅以她的自信,热情,主动,独立,使她在同龄的女性中超凡脱俗。尽管作者没有给田晓霞过多的外貌描写(书中第一次提及田晓霞仅仅写了她“穿戴漂亮”,仅此四字),而读者发现或者说是感受到她的美更多的是来自她的人格,心灵,言行,至于她是否漂亮,我们已经完全不在乎,包括打动主人公少平的也非她的容貌,而是她的心灵以及更多看不见的东西。她和少平的恋爱是感触了不少人的,大家都希望这对恋人超脱现实在一起,一个顽强拼搏,一个热情大胆。如果他们结合,那爱情是完美的,打破了阶级等级限制的。他们的爱情完全是被双发吸引而自发在一起的,在不掺杂任何其他杂质的,在我当初的理解下,这样的爱情是不该分开的,是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以至于在这个理解下,我想不通作者的安排,为何田晓霞会在救人时死去,她的死也终结她和少平的爱情。但是现在我想通了,也理解了作者(在之后度作者的谈他平凡的世界创作过程的书《早晨从中午开始》时,作者自己写到田晓霞死去这一章时时,她是悲伤的痛苦的,这么一个人物她不该死,但是为了现实她又必须死去)当时读时也理解不了,现在理解了,具体感悟如下: 不得不说,田晓霞和孙少平是优秀的,他们的爱是美好的,相信也是能得到所有人祝福的。但是我相信现实他们是不可能在一起的,不是因为他是煤矿工人,她是报社记者,因为他们的心灵是相通的,彼此是互敬的,这样的阶级差异是不能将他们分开的,作者写到这里我们感觉依旧是美好的。但是作者不能沿着这条线在往下写,在往下写就是矛盾的所在,就是悲剧的源泉。我们假设作者沿着这条线继续往下写,他们彼此爱慕,并最终结婚。而结婚是双方要在一起的,是让晓霞放弃省报记者到大牙湾,还是让少平通过晓霞父亲的关系给她在省城安排一个工作……但是热情、大胆、喜欢冒险的她注定不会甘心在煤矿做着重复的事,干着平凡的工作,她是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放弃这个注定是他不愿的;而倔强,自强,在劳动中获得尊严和快乐的他也注定不会愿意通过晓霞的关系在城里找到工作。作者不愿写到最后让这样的矛盾发生,于是作者选择了让晓霞死去,尽管这样的选择使自己悲伤和痛苦,也让读者感到遗憾,但作者把这段爱情的美留下了,永远的留下了。所以现在我理解了作者的安排,也尊重了作者的安排。
对润叶和李向前的理解:
润叶对少安一片痴心,换来的却是少安的冷漠回应,向前对润叶一腔热情,得到的却是润叶的冷脸相向,用现在的话就是“她爱的人不爱她,爱她的人她不爱”。现实生活中我没有亲眼见过这样的例子。但这样的例子用作者的笔写出来时,看的过程竟然是如此的揪心难过。当润叶知少安心意时,她是痛苦的,当她被迫与向前结婚时,她也是痛苦的,痛苦的原因是她根本忘不了少安,而她的痛苦直接导致了李向前的痛苦,李向前是那么的爱润叶,帮她劈好冬天的的柴禾,每次出车都给她带衣服,尽可能满足她的一切,然而他做的一切始终得不到润叶的认同,是真正的有夫妻之名没有夫妻之实,痛苦的向前只能借酒浇愁,就这样最终酿成了车祸,为此失去了双腿,而这之后润叶突然接受了他并与之生活在了一起,甚至还帮助他恢复自信……书中的这段我一直不理解,希望多年以后我能理解。 润叶的父亲田福堂在给润叶找对象时是希望找个门当户对的,直接导致他看不起少安,认为自助机高攀不起李向前,这样的思想很正常(以当时社会大多数子女的家长来看)。少安与润叶在少安的现实思想中搁浅了,少平与晓霞是最有可能突破阶级局限冲开世俗阻力将他们的爱情抒写成一段传奇的,但是……虽然两兄弟的爱情都非我们想象的那么完美,但是通过书的结尾我相信他们的妹妹的爱情是美好的(或许因为是个女孩的缘故,要是的男孩会怎样呢,不解?),可能作者想通过这些平凡的家庭,平凡的故事来说明在时代变迁过程中人们思想转变的过程。
最后的话——写给路遥:
路遥在《早晨从中午开始》曾经说到,需要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才能完成某个伟大的事业(或者说是一个需要长时间去做的事),初恋般的热情,经历过的应该都有体验,但宗教般的意志对于无信仰的人来说是个非常模糊的概念,当然也包括我。我曾经想过,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拥有宗教般的意志,但宗教般的意志具体指什么或者怎样使自己具有宗教般的意志,这个问题曾经困惑了我好久。 最近回想起路遥平凡的世界的创作历程,他从1975年2、3月开篇意志写到1985年全篇写完,还不谈之前花了两三年收集素材,第一步写完还受到评论界的否定……但路遥没有放弃,他依旧做自己该做的,写自己该写的(由《早晨从中午开始》知道他的创作历程是艰辛的,则折磨的,为了一段话,反复写多次,导致他的房间每隔一段时间都堆满了他丢弃的写的不满意的段落,而且他每天就这样不断增删修改到深夜。而这样的日子不是一天两天,一下就是十年)或许就是这样的态度,坚守才造就了平凡的世界的伟大。 曾经这样想过,路遥到底是怎样完成这样一部耗时十几年的著作的,按照他在《早晨从中午开始》的说法,要完成这样一件事情是需要初恋般的热情或宗教般的意志的。但仔细推敲,初恋般的热情——路遥那时已经结婚生子……,宗教般的热情——从他的作品中及自述中得知他是不信教的。既然两者都不是,而路遥也完成了,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但是这样一部作品是不需要去怀疑的,我们要做的仅仅是去感悟去理解。 以我现在的眼光去看,路遥之所以坚持了下来,是他对自己作品的自信,他相信自己用心去写的作品能帮助到人,感动到人,对他来说,能帮助到人,能感动到人,就足够了,或许这就是他的动力,他的自信,他的坚守。结果证明他做到了,他不仅激励了那个时代的千千万万人,也激励了这个时代千千万万人。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我对信仰这个词感到熟悉又陌生,想拥有又不知如何拥有。最近写读书笔记,才发现其实平凡的世界可以作为自己的信仰,虽然它没有自己的教义,没有自己的专门阐述宗教的著作,也不是那样的有理有据,有根有史,但是我相信它的教众在中国是有千千万万的,因为看过的人或多或少都被它影响过,感动过。但作者从书中人物所体现的思想和行为是可以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或者榜样的,转念一想,宗教的信仰起到的作用也是如此。 或许路遥并不知道,他写着写着就在广大读者心中树立了一片旗帜,旗帜所立,即心之所属,用我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信仰;或许你在整个世界中是平凡的,但你可以让自己的人生变得不平凡。 去韶山旅游时,发现毛主席铜像旁有好多人献的花,说实话,当时是没有献花的冲动的,毕竟毛主席离我太迟了,但如果路遥的墓前能献花,我是一定会去献的,因为我恩能够感受到她以及他的平凡的世界离我很近,我会发自内心的鞠上一躬,用心灵的震撼告诉他,您的作品激励我了,也启发了我,在此深深的感谢您!如果能给路遥写一首赞歌,我希望是:
春风秋叶十余载,一杆笔,一腔梦,不问今夜月圆缺,仅将桌旁稿纸堆;
人间花开雨雪落,不挪椅,不放弃,不知人间艳阳天,只识书中四季回;
一部作品,一个世界,几段人生;
有苦有甜,有聚有散,有喜有悲。
端坐在书桌前与月光为伍,
徘徊在矿山后与寂寞为伴。
即便如此,
说不完这世间事,
道不尽这人间情。
你坚守在桌旁,
不屈的精神停留在我们心房;
你书写的篇章,
犹如灯塔指引我们前进的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