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 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心言直故,如是乃至始终地位,中间永无诸委曲相。
- 但汝于心,微细揣摩,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真汝心。若分别性,离尘无体,斯则前尘分别影事。尘非常住,若变灭时,此心则同龟毛兔角,则汝法身同于断灭,其谁修证,无生法忍。
- 如来今日实言告汝,诸有智者,要以譬喻而得开悟。
- 一切众生不成菩提及阿罗汉,皆由客尘烦恼所误。
- 云何汝今以动为身,以动为境,从始洎终,念念生灭,遗失真性,颠倒行事,性心失真,认物为己,轮回是中,自取流转。
- 如来之身,名正遍知,汝等之身,号性颠倒。
-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故于是中,观大观小。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
- 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 应当审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
- 汝但不循动静、离合、恬变、通塞、生灭、明暗,如是十二诸有为相,随拔一根,脱黏内伏,伏归元真,发本明耀,耀性发明,诸余五黏,应拔圆脱。不由前尘所起知见。
- 汝今诸根若圆拔已,內莹发光。如是浮尘,及器世间,诸变化相,如汤销冰,应念化成,无上知觉。
- 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盘无漏真净。
- 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
- 十方俱击鼓,十处一时闻,此则圆真实。
- 众生迷本闻,循声故流转。
- 凡所见色,皆是见心。心不自心,因色故有。
- 于心所生,即名为色,知色空故,生即不生。若了此意,乃可随时着衣吃饭,长养圣胎,任运过时。更有何事。汝受吾教,听吾偈曰。心地随时说,菩提只是宁;事理俱无碍,当生即不生。
- 大珠初参祖,祖问曰:从何处来。曰越州大云寺来。祖曰:来此拟须何事?曰来求佛法。祖曰: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作什么?我这里一物也无。求什么佛法?珠遂礼拜,问曰:阿哪个是慧海自家宝藏?祖曰:即今问我者是汝宝藏。一切具足,更无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向外求觅。珠于言下,自识本心,不由知觉,踊跃礼谢。
- (慧藏禅师)一日在厨作务次,祖问曰:作什么?曰:牧牛。祖曰:作么生牧?曰:一回入草去,便把鼻孔拽来。祖曰:子真牧牛。
- 无明之心,虽有八万四千烦恼情欲,及恒河沙众恶,皆因三毒以为根本。其三毒者,贪嗔痴是也。
- 阿僧祇劫者,即三毒心也。故言阿僧祇,汉名不可数。此三毒心,于中有恒沙恶念,于一一念中,皆为一劫,如是恒河不可数也,故言三大阿僧祇。
- 又烧香者,亦非世间有相之香,乃是无为正法之香也,熏诸臭秽无明恶业,悉令消灭。正法香者,其有五种:
-
一者戒香,所谓能断诸恶,能修诸善。(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嗔,无劫害,名戒香)
-
二者定香,所谓深信大乘,心无退转。(即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
-
三者慧香,所谓常于身心,内自观察。(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著,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
-
四者解脱香,所谓能断一切无明结缚。(即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
-
五者解脱知见香,所谓观照常明,通达无碍。(自心即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
如是五种香,名为最上之香,世间无比。
注:括号内为《六祖坛经》忏悔品自性五分法身香。
-
- 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
-
问曰:“今于心中,作若为修行?”
答曰:“但于一切事上觉了,无心即是修行,更不别有修行。故知无心即一切,寂灭即无心也。“
-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 现在为你开示本觉,要点有三:
- 清除过去之念,不留纤毫痕迹;
- 向未来之念开放,不受他境所染;
- 安住当下心境,不修整造作。
- 最初,它并没有起源而是空性的;中间,它没有居住之地而是空性的;最终,它没有目的地而是空性的。
- 师侍马祖行次,见一群野鸭飞过。祖曰:是甚么?师曰:野鸭子。祖曰:甚处去也?师曰:飞过去也。祖遂回头,将师鼻一搊,负痛失声。祖曰:又道飞过去也。师于言下有省。
- 马祖令人持书,并酱三瓮于师。师令排向法堂前,乃上堂,众才集,师以拄杖指酱瓮云,道得即不打破,道不得即打破,众无语。师便打破,归方丈。(昨日看后,不知所云。于昨夜打坐,似有所悟,特记之。夜醒坐良久,因裹厚被,身热,欲无视此热感,热感多次来袭,体周如一瓮,瓮内清凉,瓮外亦无纷扰,唯瓮壁烦热,忽忆将瓮打破之语,随粉碎瓮壁,体内于虚空打成一片,无内外之别,热感顿消,神情自在,来往自由。)
-
问:如何是大乘入道顿悟法要?
师云:你先歇诸缘。休息万事,善与不善,世出世间,一切诸法,并皆放却。莫记莫忆,莫缘莫念,放舍身心,全令自在,心如木石,口无所辩,心无所行。心地若空,慧日自现。如云开日出,但歇一切攀缘,贪嗔爱取,垢净情尽,对五欲八风不动,不被见闻觉知所阂,不被诸法所惑。自然具足一切功德,具足一切神通妙用,是解脱人。对一切境法,心无诤乱,不摄不散,透一切声色,无有滞阂,名为道人。善恶是非,俱不运用,亦不爱一法,亦不舍一法,名为大乘人。不被一切善恶,空有垢净,有为无为,世出世间,福德智慧之所拘系,名为佛慧,是非好丑,是理非理,诸知解情尽,不能系缚,处处自在,名为初发心菩萨,即登佛地。
- 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此心无始以来,不曾生,不曾灭,不青不黄,无形无相,不属有无,不计新旧,非长非短,非大非小,超过一切限量、名言、踪迹、对待,当体便是,动念即乖。犹如虚空,无有边际,不可测度。唯此一心即是佛,佛与众生更无别异。但是众生着相外求,求之转失,使佛觅佛,将心捉心,穷劫尽形,终不能得。不知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 如经云:理即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消,因次第尽。
- 既有解悟处,见无神通者,乃生轻慢,欺贤诳圣,良可悲哉。
- 佛祖奚以异于人?而所以异于人者,能自护心念耳。
- 故云:顿悟虽同佛,多生习气深;风停波尚涌,理现念犹侵。
- 又杲禅师云:往往利根之辈,不费多力打发此事,便生容易之心,更不修治,日久月深,依前流浪,未免轮回。
- 故悟后长须照察,妄念忽起,都不随之,损之又损,以至无为,方始究竟。天下善知识,悟后牧牛行是也。
- 但照惑无本,空花三界,如风卷烟,幻化六尘,如汤销冰。
- 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想,不知是无计。若真达不疑之地,犹如太虚宽廓。岂可强是非耶。
- 常念彼佛,不免生死。守我本心,则到彼岸。
-
问:云何是中道?
答:无中间,亦无二边,即中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