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ddmy/skillMap

Folders and files

NameName
Last commit message
Last commit date

Latest commit

 

History

32 Commits
 
 
 
 

Repository files navigation

前端基础知识点总结

一、概念篇

ES6和ES5的区别

es6和es5 属于两个不同的版本, es6是对es5的一次改进,新增了一些特性,比如 let const 声明变量,箭头函数,模板字符串,解构赋值,import export导入导出,set map数据结构, class类,async await 异步处理函数,Promise异步编程解决方案,Symbol基本数据类型,Proxy代理等等


var let const 的区别

  • var 可以重复声明
  • let const 受限于块级作用域,必须先声明 ,后使用
  • const 声明为常量,不可以重新赋值

使用箭头函数应该注意什么

  • this指向父级,并非调用者或者window
  • 不能够使用arguments对象
  • 不能够作为构造函数使用
  • 不能够作为Generator函数使用(yield)

捕获错误

  1. try catch
  2. onError

set map 的区别

  • set
    • 成员不能重复
    • 只有键值,没有键名
    • 可以遍历
    • 支持 add delete has 方法
  • map
    • 本质是键值对的集合
    • 可以遍历和各种数据进行转换

介绍一下class,为什么会有class

es6的class 是一个语法糖,它的绝大部分的功能es5也可以实现,class是为了让原型对象方法更加清晰,更像面向对象编程的语法


Promise 是同步的还是异步的

promise 构造方法是同步的,then方法是异步的


loopEvent

因为js是单线程的,在事件循环机制中,事件任务分为宏任务队列(macrotask)和微任务队列(microtask),简单来讲,首次开始执行先执行宏任务,执行完一个宏任务之后,检查一遍微任务,有微任务就执行一遍,没有的话再去执行宏任务每次执行完宏任务都要去检查。

  • 宏任务
    • setTimoeut
    • setInterval
    • setTimemediate
    • requestAnimationFrame
  • 微任务
    • process.nextTick
    • MutationObserver
    • Promise.then
    • Promisr.catch
    • Promise.finaly

为什么要区分宏任务和微任务

(个人理解)为了插队,微任务在宏任务之后调用,微任务会在下一个ventloop调用之前执行完毕,并且会将微任务执行当中注册的微任务一并执行完毕,才会开始下一次eventloop,所以如果有新的宏任务就需要等待,由此可见,在js底层实现上,微任务是可以插队的。 如果不区分宏任务和微任务的话,微任务就无法再下一次eventloop执行前插队,而这中间可能会获取到一些状态,那么就无法在下一个宏任务中得到同步。 同步对于视图来说至关重要,这就牵扯到了js单线程的特点。


typeof 返回哪些类型

function number boolean undefined object


闭包

闭包是在函数外部能够读取到函数内部的变量,所以函数函数定义不会被GC收回,如果过度使用闭包,可能会造成内存泄漏问题


什么是jsonp

jsonp的目的是为了目标也回调当前页面的方法并传入参数,是为了解决一些情况下的跨域问题,比如页面引入一个 php脚本, php echo 一个 fn(1,2),就会调用当前页面的fn方法,不受同源策略限制。


DomContentLoaded和onload 的区别

DomContentLoaded 是当前页面DOM结构加载完毕调用的方法,不包括样式表,图片,外部资源等。 onload是在页面所有资源加载渲染完毕时调用


Promise 有几种状态

三种状态 pendding 进行中 fulfilled 成功 rejected 失败

new Object()与Object.create()的区别

  1. 参数区别
    • object.create(proto, [propertiesObject]) 接收两个参数, 第一个参数的对象属性,会集成到返回值的 __proto__ 中去, 第二个参数可以直接在对象本身配置一些属性,可以配置该属性可枚举,可写,可配置等状态信息。
  2. 创建对象的方式不同
  • new Object() 通过构造函数来创建对象, 添加的属性是在自身实例下
  • Object.create() es6创建对象的另一种方式,可以理解为继承一个对象, 添加的属性是在原型下
  1. 创建对象属性的性质不同
  • Object.create() 用第二个参数来创建非空对象的属性描述符默认是为false的,而构造函数或字面量方法创建的对象属性的描述符默认为true
  1. 创建空对象时不同
  • 当用构造函数或对象字面量方法创建空对象时,对象时有原型属性的,即有_proto_
  • 当用Object.create()方法创建空对象时,对象是没有原型属性的

pendding fulfilled reject 当进入reject状态时,会进入catch


什么是 Reflect

ES6新增API,主要是提供了一系列操作对象的API


什么是Proxy

对象代理,在对象外层建立一层拦截,访问处理对象的属性时,需要经过Proxy处理,可以用来定制拦截行为。vue3重写最大的改动就是将 vue2的Object.definePrototype底层实现改写为通过Proxy reflect实现

理解 async/await以及对Generator的优势

async await 是用来解决异步编程的, async是 Generator函数的语法糖,async 函数返回一个Promise,使用then方法添加回调优势是:

  • 内置执行器,async自带执行器,跟普通函数调用一样,而generator函数需要通过 yield 和 next 执行
  • 更好的语义化, async 和 await 相对于 * 和 yield 更具语义化
  • 更广的适用性,yield命令后只能是Thunk函数或者Promis对象,async函数中await 可以是promise,也可以是原始类型的值
  • 返回值是promis,可以直接用then低啊用回调,generator返回的是Iterator对象。

target、currentTarget的区别?

currentTarget当前所绑定事件的元素, target当前被点击的元素


继承

继承首先需要一个父类

function People(name){
  //属性
  this.name  = name || Annie
  //实例方法
  this.sleep=function(){
    console.log(this.name + '正在睡觉')
  }
}
//原型方法
People.prototype.eat = function(food){
  console.log(this.name + '正在吃:' + food);
}
  1. 原型链继承, 父类的实例作为子类的原型
function Woman(){ 
}
Woman.prototype= new People();
Woman.prototype.name = 'haixia';
let womanObj = new Woman();
  • 优点:简单易于实现,父类的新增的实例与属性子类都能访问
  • 缺点:
    • 可以在子类中增加实例属性,如果要新增加原型属性和方法需要在new 父类构造函数的后面
    • 无法实现多继承
    • 无法实现多继承,创建子类时,不能向父类构造函数传参数
  1. 借用构造函数继承(伪造对象、经典继承)

复制父类的实例属性给子类

function Woman(name){
 //继承了People
  People.call(this); //People.call(this,'wangxiaoxia'); 
  this.name = name || 'renbo'
}
let womanObj = new Woman();
  • 优点:
    • 解决了子类构造函数向父类构造函数中传递参数
    • 可是实现多继承
  • 缺点:
    • 方法都在构造函数中定义,无法复用
    • 不能继承原型属性/方法,只能继承父类的实例属性和方法
  1. 实例继承(原型式继承)
function Wonman(name){
  let instance = new People();
  instance.name = name || 'wangxiaoxia';
  return instance;
}
let wonmanObj = new Wonman();
  • 优点:
    • 不限制调用方式
    • 简单,易实现
  • 缺点:
    • 不能多次继承
  1. 组合式继承

调用父类构造函数,继承父类的属性,通过将父类实例作为子类原型,实现函数复用

function People(name,age){
  this.name = name || 'wangxiao'
  this.age = age || 27
}
People.prototype.eat = function(){
  return this.name + this.age + 'eat sleep'
}

function Woman(name,age){
  People.call(this,name,age)
}
Woman.prototype = new People();
Woman.prototype.constructor = Woman;
let wonmanObj = new Woman(ren,27);
wonmanObj.eat(); 
  • 优点:
    • 函数可以复用
    • 不存在引用属性的问题
    • 可以继承属性和方法,并且可以继承原型的属性和方法
  • 缺点:
    • 由于调用了两次父类,所以产生了两份实例
  1. 寄生组合继承

通过寄生的方式来修复组合式继承的不足,完美的实现继承

//父类
function People(name,age){
  this.name = name || 'wangxiao'
  this.age = age || 27
}
//父类方法
People.prototype.eat = function(){
  return this.name + this.age + 'eat sleep'
}
//子类
function Woman(name,age){
  //继承父类属性
  People.call(this,name,age)
}
//继承父类方法
(function(){
  // 创建空类
  let Super = function(){};
  Super.prototype = People.prototype;
  //父类的实例作为子类的原型
  Woman.prototype = new Super();
})();
//修复构造函数指向问题
Woman.prototype.constructor = Woman;
let womanObj = new Woman();
  1. ES6继承
class People{
  constructor(name='wang',age='27'){
    this.name = name;
    this.age = age;
  }
  eat(){
    console.log(`${this.name} ${this.age} eat food`)
  }
}
//继承父类
class Woman extends People{ 
   constructor(name = 'ren',age = '27'){ 
     //继承父类属性
     super(name, age); 
   } 
    eat(){ 
     //继承父类方法
      super.eat() 
    } 
} 
let wonmanObj=new Woman('xiaoxiami'); 
wonmanObj.eat();

ES5继承和ES6继承的区别: es5继承首先是在子类中创建自己的this指向,最后将方法添加到this中Child.prototype=new Parent() || Parent.apply(this) || Parent.call(this) es6继承是使用关键字先创建父类的实例对象this,最后在子类class中修改this


requestAnimationFrame

相比于setTimeout setInterval的优势 以帧为单位改变元素轨迹样式的动画

  • requestAnimationFrame会把每一帧中所有的元素操作集中起来,在一次重绘或者回流中中执行完毕,重绘回流的时间一般紧紧跟随浏览器的刷新频率,一般是每秒60帧
  • 在隐藏不可见的元素中,requestAnimation不会进行重绘和回流,这意味着更少的cpu,gpu,内存的使用

二、安全篇

知道哪些前端安全相关的问题

  • XSS脚本注入攻击

恶意攻击者往Web页面里插入恶意Script代码,当用户浏览该页之时,嵌入其中Web里面的Script代码会被执行,从而达到恶意攻击用户的目的。XSS攻击针对的是用户层面的攻击!分为 存储型 反射型 DOM型

存储型XSS:存储型XSS,持久化,代码是存储在服务器中的,如在个人信息或发表文章等地方,插入代码,如果没有过滤或过滤不严,那么这些代码将储存到服务器中,用户访问该页面的时候触发代码执行。这种XSS比较危险,容易造成蠕虫,盗窃cookie 反射型XSS:非持久化,需要欺骗用户自己去点击链接才能触发XSS代码(服务器中没有这样的页面和内容),一般容易出现在搜索页面 DOM型XSS:不经过后端,DOM-XSS漏洞是基于文档对象模型(Document Objeet Model,DOM)的一种漏洞,DOM-XSS是通过url传入参数去控制触发的,其实也属于反射型XSS。

重灾区:评论区、留言区、个人信息、订单信息等 针对型:站内信、网页即时通讯、私信、意见反馈 存在风险:搜索框、当前目录、图片属性等

XSS防御的总体思路是:对用户的输入(和URL参数)进行过滤,对输出进行html编码。也就是对用户提交的所有内容进行过滤,对url中的参数进行过滤,过滤掉会导致脚本执行的相关内容;然后对动态输出到页面的内容进行html编码,使脚本无法在浏览器中执行。
对输入的内容进行过滤,可以分为黑名单过滤和白名单过滤。黑名单过滤虽然可以拦截大部分的XSS攻击,但是还是存在被绕过的风险。白名单过滤虽然可以基本杜绝XSS攻击,但是真实环境中一般是不能进行如此严格的白名单过滤的。
对输出进行html编码,就是通过函数,将用户的输入的数据进行html编码,使其不能作为脚本运行。

  • CSRF 跨站请求伪造攻击
  • SQL 注入攻击

三、HTTP

页面缓存原理

缓存位置:

  1. Service Worker

运行在浏览器背后的独立线程,因为service worker 涉及到拦截请求,所以必须使用HTTPS协议访问以保证安全,可以自由控制缓存哪些文件,匹配方案,并且缓存是持续性的。 使用方式为:先注册service worker,然后监听到install 事件后,就可以缓存需要缓存的内容。

  1. Memory cache

内存中的缓存,一般主要包含当前页面中已经获取到的样式,脚本,图片等,读取内存缓存高效,但可持续性时间短,缓存容量小,会随着进程释放而释放,

  1. Disk cache

硬盘缓存,容量大,速度一般,时效性高,能存储更多类型方式的数据,覆盖面最大,可以根据HTTP请求header来判断缓存的内容是否可以直接使用,或者需要重新请求。

  1. Push cache

推送缓存(http2),当以上缓存都没有命中时,才会可能使用推送缓存,它只在会话(session)中存在,一旦会话结束就会释放,并非严格执行HTTP缓存头中的指令。

缓存过程

浏览器是根据第一次请求资源时返回的响应头来确定如何处理缓存

  1. 浏览器每次发起请求都会先在浏览器缓存中查找该请求的请求结果以及缓存标识
  2. 浏览器每次拿到请求结果都会将该结果和缓存标识存入浏览器缓存中

强缓存

不会向服务器发送请求,直接从缓存中读取资源,结果应该是 from dis cache 或者 from memory cache. 强缓存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

  1. Expires

缓存过期时间,用来指定资源到期时间。Expires=max-age + 请求时间,与Last-modified结合使用。 修改本地时间可能会导致缓存失效。

  1. Cache-Control
    • public:所有内容都将被缓存(客户端和代理服务器都可缓存)
    • private:所有内容只有客户端可以缓存(中间代理不允许缓存)
    • no-cache:客户端缓存内容,是否使用缓存则需要经过协商缓存来验证决定(可以理解为不缓存响应内容)
    • max-age:max-age=xxx (xxx is numeric)表示缓存内容将在xxx秒后失效
    • s-maxage(单位为s):同max-age作用一样,只在代理服务器中生效(比如CDN缓存),优先级高于 max-age 和 expries header
    • max-stale:能容忍的最大过期时间。
    • min-fresh:能够容忍的最小新鲜度。
  2. Expires和Cache-Control两者对比

    Expires 是http1.0的产物,Cache-Control是http1.1的产物,两者同时存在的话,Cache-Control优先级高于Expires, 现阶段同时存在是一种兼容写法。

协商缓存

协商缓存就是强制缓存失效后,浏览器携带缓存标识向服务器发起请求,由服务器根据缓存标识决定是否使用缓存的过程,协商缓存可以通过设置两种 HTTP Header 实现:Last-Modified 和 ETag

  1. 协商缓存生效,返回304和Not Modifie
  2. 协商缓存失效,返回200和请求结果

首先在精确度上,Etag要优于Last-Modified。 Last-Modified的时间单位是秒,如果某个文件在1秒内改变了多次,那么他们的Last-Modified其实并没有体现出来修改,但是Etag每次都会改变确保了精度;如果是负载均衡的服务器,各个服务器生成的Last-Modified也有可能不一致。
第二在性能上,Etag要逊于Last-Modified,毕竟Last-Modified只需要记录时间,而Etag需要服务器通过算法来计算出一个hash值。
第三在优先级上,服务器校验优先考虑Etag

缓存机制

强制缓存优先级高于协商缓存

用户行为对浏览器缓存的影响

  1. 打开网页,地址栏输入地址: 查找 disk cache 中是否有匹配。如有则使用;如没有则发送网络请求。
  2. 普通刷新 (F5):因为 TAB 并没有关闭,因此 memory cache 是可用的,会被优先使用(如果匹配的话)。其次才是 disk cache。
  3. 强制刷新 (Ctrl + F5):浏览器不使用缓存,因此发送的请求头部均带有 Cache-control: no-cache(为了兼容,还带了 Pragma: no-cache),服务器直接返回 200 和最新内容。

跨域解决方案

  1. JSONP
  2. CORS跨域资源共享
  3. 基于HTTP prosy 实现跨域请求

    webpack.config.js 配置 webpack-dev-server 可以配置 devServer.proxy

  4. 基于postMessage实现跨域
  5. nginx 反向代理
  6. 基于iframe跨域解决方案
  7. webSocket 协议跨域

输入URL到页面展现的过程

performance.timin,缓存相关,网络相关,浏览器相关 https://www.cnblogs.com/yinhaiying/p/11984003.html

  • 输入url
  • DNS解析
  • TCP握手
  • HTTP请求
  • HTTP响应数据
  • 浏览器解析并渲染页面

get和post的区别

知乎,本质上都是TCP链接,没有什么区别,但是由于HTTP的规定和浏览器/服务器的限制,导致他们在应用过程中体现出一些不同。 GET和POST还有一个重大区别,简单的说:GET产生一个TCP数据包;POST产生两个TCP数据包。对于GET方式的请求,浏览器会把http header和data一并发送出去,服务器响应200(返回数据); 而对于POST,浏览器先发送header,服务器响应100 continue,浏览器再发送data,服务器响应200 ok(返回数据)。

get 具有幂等的特性,读取一个资源,可以对请求的数据进行缓存,浏览器预期没有副作用。请求数据相当于在浏览器地址栏请求一样。安全性相对post方式来讲更低

post请求,浏览器预期是有副作用的,服务端根据用户上传的数据返回处理结果,请求数据会被浏览器编码到http请求的body中,存在两种格式,一种是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用来传递简单数据(key value 格式),另一种是 multipart/form-data 处理二进制数据。

RESTful API

  1. 每一个URI代表一种资源
  2. 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递这种资源的某种表现层
  3. 客户端通过四个HTTP动词,对服务器端资源进行操作,实现"表现层状态转化"
  4. 一般URL中不包含动词

四、框架篇

refreactive 的区别

ref 一般是对简单数据进行转换为相应数据, reactive一般是对复杂数据整体转换为相应数据,如果直接结构复杂数据(对象),会使结构出来的数据丢失响应性。可以通过 toRefs 来结构对象,使其结果保持响应,其中 toRef 可以对对象单个属性进行操作

MVC和MVVM

MVC, M(model) 业务模型,V(view)用户界面, C(controller)控制器. model 和view 是完全隔离的, controller做为二者的中间人负责二者的交互。 好处:耦合性低,重用性高,部署快,生命周期成本低,可维护性高,适用于中大型项目分层开发。问题:不适合小型项目,视图和控制器层过于紧密的链接降低了视图对模型数据的访问。 MVVM。model view viewModel。好处是:数据驱动,vm提供数据双向绑定。

vue 响应式原理

vue实例化的时候将data方法返回的数据都挂载上setter方法,setter方法将页面上的属性进行绑定,在页面DomContented事件触发后,vue实例调用mounted方法,开始获取接口等异步数据,赋值时,触发提前设置好的setter方法,引起页面联动,达到响应式的效果。


diff算法

广度优先算法,时间复杂度O(n),比较两颗DOM树差异,是算法最核心的部分,所谓的 Virtual Dom 的diff算法,两棵树的完全的diff算法是一个时间复杂度为O(n^3)的问题,但在前端领域,很少会出现跨越层级的移动DOM元素,所以vue 中只会对同一层级进行对比,这样算法的复杂度就会达到O(n)


编译原理

  • 词法分析(把字符串模板解析成一个个令牌token)
  • 语法分析 (生成抽象语法树 AST)
  • 解析器 (根据AST生成渲染函数)

什么是静态标记

vue template 经过parse过程后生成AST,通过 isStaic方法判断 AST是否是静态并打上标记,如果递归父节点素有子节点都是静态节点,那么就会给当前父节点打上静态标记。 和vue3相比,vue3打的静态标记颗粒度更小,可以精确到任意节点,这也是vue3性能高于vue2的原因之一。


hooks以及各个框架的区别

生命周期函数


vue3.0 的改动

  • 异步组件
    • 异步组件需要使用 definAsyncComponent方法来注册
    • component 选项重命名为loader
    • 加载函数本身不接收resolvereject传递参数,方法始终返回Promise
  • 自定义指令
    • 注册自定义指令的配置参数调整,vue3 的处理方式为在不同生命周期的回调函数处理
  • data 更新
    • vue3 data 定义只能是function
  • event bus
    • 删除 应用实例的$on, $off, $once, eventHub 参数传递方案需要重写, 官方推荐第三方插件实现(mitt)
  • 过滤器
    • 删除过滤器(考虑学习成本和实现成本),推荐使用计算属性或者方法调用来实现
  • template组件结构
    • 组件支持多个根结点,可以通过inheritAttrs: false来禁用组件属性继承
  • 函数组件
    • vue3 移除 functional
    • listeners 作为 一部分传递到 $attrs,可以删除

computed的特点?

基于依赖的数据会进行缓存结果,减少计算次数。 而watch一般会应用于异步数据变化响应。


vue 如何检测数组变化的

vue重写了数组的 push、pop、shift、unshift、splice、sort、reverse的方法,在数组内容发生改变时,除了调用数组原始方法外,额外调用了ob.dep.notify()方法通知订阅者。


为何vue采用异步渲染

vue是组件及更新的,如果不采用异步渲染,每次数据更新都会对当前组件进行重新渲染,所以为了性能考虑,在本轮数据更新完毕后,再去更新视图


watch 中 deep:true 如何实现

watch 初始化时会对需要监听的数据初始化成watcher并收集起来,数据更新时会触发对应的watcher。因为数组对象都是弱引用,所以一般要监听数组对象的改动需要增加deep: true的配置。如果存在该配置,vue会对当前对象的每一个key进行求值,然后将当前的watcher存入到对应的属性依赖当中去,这样,对象数组反生变化就会通知数据更新。


vue事件绑定原理

通过 v-on 或者 @ 来绑定事件并指定事件执行函数


v-for和v-if 为什么不能一起使用

v-for 的优先级高于v-if,放在一起时,其实会有一些不需要的数据被渲染,增加性能损耗。可以先将要处理的数据进行过滤,再渲染。


v-model 实现原理,如何自定义v-model

vue在渲染html模板时,遇到v-model时,会在当前节点绑定一个input事件,监听页面输入的值,从而实现同步更新的目的


组件中的data为什么是一个函数

以函数返回值的形式定义,是为了保证每次复用组件,都能生成一套新的数据,类似于给每个组件创建一个私有数据空间,不会相互影响。


vue 组件通信

  • props $emit
  • eventBus
  • vuex
  • $attrs $listener
  • provied inject
  • $parent $children ref

什么是作用域插槽

通过name属性分为匿名插槽和具名插槽,作用域插槽可以理解为可以在父组件拿到子组件内的数据,子组件可以在slot标签上绑定属性值,父组件可以在slot-scop属性绑定的对象上拿到子组件传过来的数据


vue常见的性能优化

  1. 绑定的事件和自定义事件及时销毁
  2. 合理使用kee-alive进行缓存组件,被缓存起来的组件中如果要销毁部分数据(比如,定时器),要放在deactivated方法中完成。
  3. 使用异步组件
  4. 合理使用v-if v-show computed watch, v-for 要配合key 使用,避免和v-if 同时使用
  5. 组件复用,抽离mixin,提取公用函数
  6. 改成多页面入口
  • 打包优化
    • 关闭sourceMap生成
    • 使用CDN方式加载外部资源
    • 使用CDN图片(oss图片压缩)
    • 第三方组件按需引入等等

v-for中为什么要使用key

vue中的diff算法需要通过tag和key来判断是否是sameNode,减少渲染次数,提升渲染性能


vue组件是如何渲染和更新的

解析模板为render函数,触发vue响应式,监听data属性的getter setter,执行render函数,生成vnode, patch等


vue 相同的逻辑如何抽离

  • mixin 混入,抽离公共方法数据
  • 组件级复用,通过参数配置动态数据

为什么要使用异步组件

  • 减少应用首次请求资源体积
  • 提高资源渲染速度
  • 提升页面性能

对keep-alive的了解

缓存数据不需要reset的组件,有两个生命周期函数activted deactivated


实现hash路由和history路由

hash 路由核心是页面的 hashChange 事件,监听hash变化。 history 路由是依赖history API history.pushState history.replaceState


vue-router中有哪些导航守卫

  • router.beforeEach 导航触发调用
  • router.beforeResolve 导航被确认之前,所有组件内守卫和异步组件被解析之后调用
  • router.afterEach 导航确认触发之后调用
  • beforeEnter 路由独享守卫
  • beforeRouteEnter 组件内守卫
  • beforeRouteUpdate 组件内守卫
  • beforeRouteLeave 组件内守卫

完整的导航解析流程:

  1. 导航被触发。
  2. 在失活的组件里调用 beforeRouteLeave 守卫。
  3. 调用全局的 beforeEach 守卫。
  4. 在重用的组件里调用 beforeRouteUpdate 守卫 (2.2+)。
  5. 在路由配置里调用 beforeEnter。
  6. 解析异步路由组件。
  7. 在被激活的组件里调用 beforeRouteEnter。
  8. 调用全局的 beforeResolve 守卫 (2.5+)。
  9. 导航被确认。
  10. 调用全局的 afterEach 钩子。
  11. 触发 DOM 更新。
  12. 调用 beforeRouteEnter 守卫中传给 next 的回调函数,创建好的组件实例会作为回调函数的参数传入。

action和mutaion的区别

Mutaion 是同步函数,Action是异步函数,属于一种约定,为了更好的管理vuex的状态,我们应该遵守


vuex工作原理

侵入每一个vue组件并并注册$store属性,而所有$store都指向同一个tore实例,这样就实现了数据共享


vue ssr生命周期

只有 beforeCreatecreated 会在服务端执行, 其他任何vue的生命周期方法都不会在服务端执行。 nuxtnuxtServerInit route Middleare valite asyncData fetch mounted


虚拟dom vue和react的区别

vue 通过数据劫持能比较精确的知道数据变化,不需要特别优化,性能就比较好. react默认是通过比较引用的方式比较的,如果不做优化,可能会导致大量的VDOM重新渲染


微信小程序生命周期

  • onLoad 页面加载
  • onShow 页面展示,每次打开页面都会调用一次
  • onReady 页面初次渲染完毕,每个页面只会调用一次
  • onHide 页面隐藏,navgateTo 或底部table切换时调用
  • onUnload 页面卸载

微信小程序 app.json 全局配置,三个配置项的含义

  • page字段

    描述当前小程序所有页面路径,让微信客户端知道小程序页面定义目录

  • window字段

    小程序所有顶部,背景颜色在这里定义

  • tab 字段

    小程序全局底部和顶部的table信息


小程序有哪些参数传值的方法

  • 在navigator中添加参数传值
  • 给HTML元素添加data-属性来传递我们需要的值,然后通过e.currentTarget.dataset或onload的param参数获取

微信小程序和H5的区别

  • 运行环境不同,H5是浏览器或者webview,小程序是微信基于浏览器内核重构的一个内置的解析器,针对小程序做了专门的优化,配合自己定义的开发语言标准,提升了小程序的性能
  • 获取系统级权限不同,小程序依托微信可以获得更高的系统权限。
  • 开发成本不同,小程序只在微信中运行,不太需要浏览器兼容性

小程序 wx:ifhidden 的理解

  • wx:if 有更高的切换消耗
  • hidden 有更高的初始化消耗

小程序的双向绑定和vue的区别

大体相同,但小程序的this.data属性是不可以同步到视图的,需要调用this.setData() 方法


小程序页面间有哪些传递数据的方法

  • 使用全局变量
  • url传参
  • 组件模板template传参
  • 使用数据库传递数据

微信小程序主要目录和文件的作用

  1. project.config.json 项目配置文件,用得最多的就是配置是否开启https校验
  2. App.js 设置一些全局的基础数据等
  3. App.json 底部tab, 标题栏和路由等设置
  4. App.wxss 公共样式,引入iconfont等
  5. pages 里面包含一个个具体的页面
  6. index.json (配置当前页面标题和引入组件等)
  7. index.wxml (页面结构)
  8. index.wxss (页面样式表)
  9. index.js (页面的逻辑,请求和数据处理等)

谈谈wxml与标准的html的异同

  1. 都是用来描述页面的结构
  2. 都由标签、属性等构成
  3. 标签名字不一样,且小程序标签更少,单一标签更多
  4. 多了一些 wx:if 这样的属性以及 {{ }} 这样的表达式
  5. WXML仅能在微信小程序开发者工具中预览,而HTML可以在浏览器内预览
  6. 组件封装不同, WXML对组件进行了重新封装
  7. 小程序运行在JS Core内,没有DOM树和window对象,小程序中无法使用window对象和document对象

WXSS和CSS的异同

  1. 都是用来描述页面的样子
  2. WXSS 具有 CSS 大部分的特性,也做了一些扩充和修改
  3. WXSS新增了尺寸单位,WXSS 在底层支持新的尺寸单位 rpx
  4. WXSS 仅支持部分 CSS 选择器
  5. WXSS 提供全局样式与局部样式

微信小程序原理

小程序本质就是一个单页面应用,所有的页面渲染和事件处理,都在一个页面内进行,但又可以通过微信客户端调用原生的各种接口; 它的架构,是数据驱动的架构模式,它的UI和数据是分离的,所有的页面更新,都需要通过对数据的更改来实现; 它从技术讲和现有的前端开发差不多,采用JavaScript、WXML、WXSS三种技术进行开发; 功能可分为webview和appService两个部分; webview用来展现UI,appService有来处理业务逻辑、数据及接口调用; 两个部分在两个进程中运行,通过系统层JSBridge实现通信,实现UI的渲染、事件的处理等


swiper

bootstrap

elementui

vant

axios

  1. 请求拦截器
axios.interceptors.request.use(function (config) {
  // 在发送请求之前做些什么,例如加入token
  return config;
}, function (error) {
  // 对请求错误做些什么
  return Promise.reject(error);
});
  1. 响应拦截器
axios.interceptors.response.use(function (response) {
  // 在接收响应做些什么,例如跳转到登录页
  return response;
}, function (error) {
  // 对响应错误做点什么
  return Promise.reject(error);
});

五、服务端

反向代理,负载均衡

反向代理: 反向代理隐藏了真实的服务端,就像拨打10086一样,背后有很多座机为我们提供服务,但你不知道具体是哪一台在提供服务。 负载均衡: 负载均衡就好像是一个协调者,把每一个需要服务的用户按照指定的策略分配到不同的客服人员,保证服务效率。

  1. 轮询

平局分配一人一次

  1. 指定权重

    在轮询的基础上增加了权重的概念,可以理解为 能者多劳

  2. IP绑定
  3. 最少连接数

    根据实际连接数,返回最小连接

  4. 最快响应

    本质上根据过去一段时间内每个节点的响应情况来分配。

  5. HASH法

    通过hash函数方法计算结果,通过其运算结果来选择

洋葱模型

洋葱模型是一种中间件控制流程方式。KOA使用的就是洋葱模型.

中间件

状态码

node 事件循环机制

Node采用的是单线程的处理机制(所有的I/O请求都采用非阻塞的工作方式),至少从Node.js开发者的角度是这样的。 而在底层,Node.js借助libuv来作为抽象封装层, 从而屏蔽不同操作系统的差异,Node可以借助livuv来来实现多线程。Libuv库负责Node API的执行。它将不同的任务分配给不同的线程,形成一个事件循环, 以异步的方式将任务的执行结果返回给V8引擎。

nodejs 中 require是如何工作的?

Node模块系统的核心: module.js. 负责加载,编译和缓存每一个应用用过的文件。 他提供了一个所有nodejs模块被加载构建实例时的一个基础功能: module.exports,这就是我们能在文件导出数据对象方法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处理模块的加载机制,标准的require函数是基于module.require的抽象,而后者其实是对Module._load的一个简单包装。加载过程:

  1. Module.cache中检查是否存在缓存
  2. 如果缓存为空,就创建一个实例,保存到缓存
  3. 调用Module.compile()
  4. 如果加载和分析文件时有错误,删除缓存
  5. 返回module.exports

koa express egg 的区别

  • Express 是使用 Node.js 开发的传统 Web 框架,提供了 web 开发需要的路由、模板引擎、MVC、Cookie、Session 等功能,支持通过中间件拓展,上手简单,功能强大,是目前最流行 Node.js Web 框架
  • Koa 目标和 Express 一致,相比于 Express 有两几个显著变化
    1. 中间件使用洋葱模型,让中间件代码根据 next 方法分隔有两次执行时机
    2. 几乎不再内置任何中间件,把控制权和复杂度交给了开发者
    3. Koa1通过 generator, koa2通过 async/await 语法,让 web 中高频出现的异步调用书写简单
  • egg
    1. egg.js 是一个生成 web 框架的框架,目标用户是团队的架构师,egg.js 提供了一套约定优先配置的实现,让架构师通过配置轻松定制符合团队约定的 web 框架
    2. egg.js 底层基于 koa2,中间件机制和 koa 一致,只不过为了实现通过 config 文件配置,需要简单包装
    3. egg.js 本身已经很强大,个人用户可以直接把 egg.js 当做 web 框架使用,配合 egg.js plugin、中间件生态,大部分 web 开发任务可以轻松支持

redis

  1. redis 是一个基于内存的高性能的key-value数据库
  2. redis 是单线程的

redis利用队列技术将并发访问变为串行访问,消除了传统数据库串行控制的开销

  1. redis 常用的5种数据类型

string,list,set,sorted set,hash

  1. Redis是单线程的,但Redis为什么这么快
    • 完全基于内存,绝大部分请求是纯粹的内存操作,非常快速。数据存在内存中,类似于HashMap,HashMap的优势就是查找和操作的时间复杂度都是O(1)
    • 数据结构简单,对数据操作也简单,Redis中的数据结构是专门进行设计的
    • 采用单线程,避免了不必要的上下文切换和竞争条件,也不存在多进程或者多线程导致的切换而消耗 CPU,不用去考虑各种锁的问题,不存在加锁释放锁操作,没有因为可能出现死锁而导致的性能消耗
    • 使用多路I/O复用模型,非阻塞IO;这里“多路”指的是多个网络连接,“复用”指的是复用同一个线程
    • 使用底层模型不同,它们之间底层实现方式以及与客户端之间通信的应用协议不一样,Redis直接自己构建了VM 机制 ,因为一般的系统调用系统函数的话,会浪费一定的时间去移动和请求
  2. 为什么redis是单线程的

Redis是基于内存的操作,CPU不是Redis的瓶颈,Redis的瓶颈最有可能是机器内存的大小或者网络带宽。既然单线程容易实现,而且CPU不会成为瓶颈,那就顺理成章地采用单线程的方案了(毕竟采用多线程会有很多麻烦!)

六、工程化

rollup.js

roullup是一个javascript模块打包器,可以将小块代码编译成复杂的大块代码。他使用的是ES6标准,可以提前体验一些ES6代码的语法。


tree-shaking

是一个静态分析代码并编译的过程,比如 rollup 会静态分析代码中的import,并排除掉未使用的代码,在使用commonjs模块时,必须import完整的工具库,而使用es6模块时,可以只导入有用到的方法.


commonjs amd cmd es6

  1. AMD

RequireJs推出的概念, 他是一个AMD框架,按照模块加载方法异步加载js文件,通过define()函数定义,第一个参数是一个数组,里面定义一些需要依赖的包,第二个参数是一个回调函数,通过变量来引用模块里面的方法,最后通过return来输出

  1. CMD

SeaJs 推出的概念,同步加载js模块,通过define()定义,没有依赖前置,通过require加载插件,CMD是依赖就近,在什么地方使用到插件就在什么地方require该插件,即用即返,这是一个同步的概念

  1. CommonJs

通过module.exports定义的,在前端浏览器里面并不支持module.exports,通过node.js后端使用的。Nodejs端是使用CommonJS规范的,前端浏览器一般使用AMD、CMD、ES6等定义模块化开发的.输出方式有2种:默认输出module.export 和带有名字的输出exports.area

  1. ES6

ES6特性,模块化---export/import对模块进行导出导入的.

webpack 打包原理

webpack 是一个静态模块打包工具, 打包处理应用程序时,会递归构建一个模块依赖关系图,然后将这些依赖打包成一个或者多个bundle,webpack就像一条生产线,通过各种插件配置,处理好源文件按顺序交给下一个处理程序,webpack运行过程中会广播事件,插件只需要监听他们各自所关心的事件,就能加入到生产线去运作。

  1. entry

    入口起点(entry point)指示 webpack 应该使用哪个模块,来作为构建其内部依赖图的开始。进入入口起点后,webpack 会找出有哪些模块和库是入口起点(直接和间接)依赖的。每个依赖项随即被处理,最后输出到称之为 bundles 的文件中。

  2. Output

    output 属性告诉 webpack 在哪里输出它所创建的 bundles,以及如何命名这些文件,默认值为 ./dist。基本上,整个应用程序结构,都会被编译到你指定的输出路径的文件夹中。

  3. Module

模块,在 Webpack 里一切皆模块,一个模块对应着一个文件。Webpack 会从配置的 Entry 开始递归找出所有依赖的模块。

  1. Chunk

    代码块,一个 Chunk 由多个模块组合而成,用于代码合并与分割。

  2. Loader

    loader 让 webpack 能够去处理那些非 JavaScript 文件(webpack 自身只理解 JavaScript)。

  3. Plugin

    loader 被用于转换某些类型的模块,而插件则可以用于执行范围更广的任务。插件的范围包括,从打包优化和压缩,一直到重新定义环境中的变量。插件接口功能极其强大,可以用来处理各种各样的任务。


webpack 构建流程

Webpack 的运行流程是一个串行的过程,从启动到结束会依次执行以下流程 :

  1. 初始化参数:从配置文件和 Shell 语句中读取与合并参数,得出最终的参数。
  2. 开始编译:用上一步得到的参数初始化 Compiler 对象,加载所有配置的插件,执行对象的 run 方法开始执行编译。
  3. 确定入口:根据配置中的 entry 找出所有的入口文件。
  4. 编译模块:从入口文件出发,调用所有配置的 Loader 对模块进行翻译,再找出该模块依赖的模块,再递归本步骤直到所有入口依赖的文件都经过了本步骤的处理。
  5. 完成模块编译:在经过第 4 步使用 Loader 翻译完所有模块后,得到了每个模块被翻译后的最终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依赖关系。
  6. 输出资源:根据入口和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组装成一个个包含多个模块的 Chunk,再把每个 Chunk 转换成一个单独的文件加入到输出列表,这步是可以修改输出内容的最后机会。
  7. 输出完成:在确定好输出内容后,根据配置确定输出的路径和文件名,把文件内容写入到文件系统。

在以上过程中,Webpack 会在特定的时间点广播出特定的事件,插件在监听到感兴趣的事件后会执行特定的逻辑,并且插件可以调用 Webpack 提供的 API 改变 Webpack 的运行结果。


了解过的打包工具

webpack 构建性能优化

  1. 减少打包时间
    1. 优化lodar转换范围 exclude include, 增加转换缓存 cacheDirectory=true
    2. 使用 HappyPack 开启多线程打包
    3. 通过 DllPlugin 提前将通用的第三方库单独打包
    4. 通过 webpack-parallel-uglify-plugin 启用代码压缩
  2. 减少打包体积
    1. 将页面分开打包,一个页面一个文件
    2. Scope Hoisting 将通用模块方法抽出打包成一个文件, webpack中开启 concatenateModules
    3. Tree shaking 删除未引用的代码

docker

是一个开源的应用容器,使用go开发。可以将应用及依赖打包到一个轻量的可移植的容器中,然后发布到任何liux中,也可以实现虚拟化。 优点

  1. 快速,一致的交付应用
  2. 响应式部署和扩展
  3. 在同一硬件上运行更多负载

热更新原理

HMR的优点在于保存应用状态,提高开发效率. webpacl-de-server 启动本地服务,内部实现了 webpack express websocket

  1. 使用express启动本地服务
  2. 服务端和客户端通过websocket实现长连接
  3. webpack监听资源文件变化,发生改动时,重新编译,每次编译都会生成hash值,发生改动的文件. 编译完成后通过socket推送当前改动的hash值。
  4. 客户端的socket监听到hash值过来,会和上一次做对比,一致则走缓存,不一致则通过ajas或jsonp获取最新资源。
  5. 使用内存文件系统去替换有修改的内容,实现局部刷新。
    参考链接

vite

npm优化

soourceMap的了解

七、工具篇

git

nginx

docker

浏览器(渲染原理)

typescript

单元测试jest

常用的sell命令

  • curl
  • ping
  • telnet
  • tail

ab压测

  • -n 在会话中的请求个数(默认一个请求)
  • -c 一次产生的请求个数
  • -t 测试进行的时长(s)
  • -p 包含post所需要的数据文件
  • -T post content-type 头部信息
  • -w 以html格式输出结果
  • -X 对请求使用代理
  • -C 请求附加cookie
  • -H 附加额外的请求头
  • -i 执行head请求,而非get请求
  • -k 启用HTTP KeepAlive功能

八、HTML和CSS

1rem、1em、1vh、1px各自代表的含义?

rem rem是全部的长度都相对于根元素元素。通常做法是给html元素设置一个字体大小,然后其他元素的长度单位就为rem。

em 子元素字体大小的em是相对于父元素字体大小 元素的width/height/padding/margin用em的话是相对于该元素的font-size vw/vh 全称是 Viewport Width 和 Viewport Height,视窗的宽度和高度,相当于 屏幕宽度和高度的 1%,不过,处理宽度的时候%单位更合适,处理高度的 话 vh 单位更好。

px px像素(Pixel)。相对长度单位。像素px是相对于显示器屏幕分辨率而言的。

一般电脑的分辨率有{1920*1024}等不同的分辨率

1920*1024 前者是屏幕宽度总共有1920个像素,后者则是高度为1024个像素

calc, support, media各自的含义及用法

@support主要是用于检测浏览器是否支持CSS的某个属性,其实就是条件判断,如果支持某个属性,你可以写一套样式,如果不支持某个属性,你也可以提供另外一套样式作为替补。calc(), 函数用于动态计算长度值。 calc()函数支持 "+", "-", "*", "/" 运算,@media 查询,你可以针对不同的媒体类型定义不同的样式。


说一下盒模型?

盒模型的组成,由里向外content,padding,border,margin. 在IE盒子模型中,width表示content+padding+border这三个部分的宽度 在标准的盒子模型中,width指content部分的宽度 box-sizing的使用

  box-sizing: content-box 是W3C盒子模型
  box-sizing: border-box 是IE盒子模型

box-sizing的默认属性是content-box


BFC

BFC (块级格式化上下文),是一个独立的渲染区域,让处于 BFC 内部的元素与外部的元素相互隔离,使内外元素的定位不会相互影响 触发条件:

  • 根元素
  • position: absolute/fixed
  • display: inline-block / table -float 元素
  • ovevflow !== visible 规则:
  • 属于同一个 BFC 的两个相邻 Box 垂直排列
  • 属于同一个 BFC 的两个相邻 Box 的 margin 会发生重叠
  • BFC 的区域不会与 float 的元素区域重叠
  • 计算 BFC 的高度时,浮动子元素也参与计算

说一下标签的用法

label标签主要是方便鼠标点击使用,扩大可点击的范围,增强用户操作体验


页面渲染html的过程?

浏览器渲染页面的一般过程:

  1. 浏览器解析html源码,然后创建一个 DOM树。并行请求 css/image/js在DOM树中,每一个HTML标签都有一个对应的节点,并且每一个文本也都会有一个对应的文本节点。DOM树的根节点就是 documentElement,对应的是html标签。
  2. 浏览器解析CSS代码,计算出最终的样式数据。构建CSSOM树。对CSS代码中非法的语法它会直接忽略掉。解析CSS的时候会按照如下顺序来定义优先级:浏览器默认设置 < 用户设置 < 外链样式 < 内联样式 < html中的style。
  3. DOM Tree + CSSOM --> 渲染树(rendering tree)。渲染树和DOM树有点像,但是是有区别的。DOM树完全和html标签一一对应,但是渲染树会忽略掉不需要渲染的元素,比如head、display:none的元素等。而且一大段文本中的每一个行在渲染树中都是独立的一个节点。渲染树中的每一个节点都存储有对应的css属性。
  4. 一旦渲染树创建好了,浏览器就可以根据渲染树直接把页面绘制到屏幕上。
  5. 以上四个步骤并不是一次性顺序完成的。如果DOM或者CSSOM被修改,以上过程会被重复执行。实际上,CSS和JavaScript往往会多次修改DOM或者CSSOM。

xhtml和html的区别

  1. XHTML 元素必须被正确地嵌套
  2. XHTML 元素必须被关闭
  3. 标签名必须用小写字母
  4. XHTML 文档必须拥有根元素

Doctype的严格模式和混杂模式,如何触发

html文档顶部 docutype 声明,不存在或者声明XML或者不正确,会以混杂模式运行,是一种向后兼容的解析语法。声明正确的DTD,会触发标准模式。

文档模式目前有四种:
混杂模式(quirks mode)
让IE的行为与(包含非标准特性的)IE5相同
标准模式(standards mode)
//让IE的行为更接近标准行为
准标准模式(almost standards mode)
//这种模式下的浏览器特性有很多都是符合标准的,不标准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处理图片间隙的时候(在表格中使用图片时问题最明显)
超级标准模式:
//IE8引入的一种新的文档模式,超级文档模式可以让IE以其所有版本中最符合标准的方式来解释网页内容。


css的选择符?哪些属性可以继承,优先级

选择符:1.id选择 器,2.类名选择器,3.标签选择器,4.相邻选择器,5.伪类选择器,6.父子选择器(ul>li),7.后代选择器(li a)8.通配符

继承属性:font-size;font-family,color,text-indent 等字体样式

优先级:!important > 内联 > id > 伪类>class>标签选择器

content-visibility

图片格式

  • GIF

    采用LZW算法压缩,无损压缩,尺寸较小,支持透明度和动画,缺点是只存储8位索引,最多只能表示2^8=256种颜色,色彩复杂,细节丰富的图片不适用

  • jpg

    有损压缩,支持的颜色达 2^24 1600w种,适合色彩丰富,渐变色图片,有损压缩后可以大幅度减小图片尺寸

  • png-8

    无损压缩,8位索引的位图格式,同等质量下,尺寸更小,非常合适的gif替代格式,唯一缺点是不支持动图

  • png-24

    无损压缩,支持透明图片,基于直接色的位图,图片质量堪比bmp,尺寸相对更大,因为其品质高,无压缩,适合源文件或者需要二次编辑的图片,虽然png-24能表达更丰富的图片细节,但是并不能替代jpg,因为其转换为jpg后,图片大小是正常jpg的5倍

  • webp

    新一代图片格式,google开发,相同视觉体验下,图片尺寸缩小了大约30%,支持有损压缩,无损压缩,透明图,动图,理论上可以完全替代png,jpg,gif等图,但目前浏览前并没有全面支持该图。

九、coding,算法,源码实现

两个变量值交换

let a = 1
let b = 2
[a, b] = [b, a]

css水平、垂直居中的写法,请至少写出4种?

水平居中

行内元素: text-align: center
块级元素: margin: 0 auto
position:absolute +left:50%+ transform:translateX(-50%)
display:flex + justify-content: center

垂直居中

设置line-height 等于height
position:absolute +top:50%+ transform:translateY(-50%)
display:flex + align-items: center
display:table+display:table-cell + vertical-align: middle;

画一条0.5px的直线?

height: 1px;
transform: scale(0.5);

css画三角形

.a{
  width: 0;
  height: 0;
  border-width: 100px;
  border-style: solid;
  border-color: transparent #0099CC transparent transparent;
  transform: rotate(90deg); /*顺时针旋转90°*/
}
<div class="a"></div>

清除浮动的几种方式,及原理?

::after
底部添加空div 设置 clear: both
创建父级 BFC(overflow:hidden)
父级设置高度

遍历所有子节点

深度遍历
const DFS = {
    nodes: [],
    do (root) {
        for (let i = 0;i < root.childNodes.length;i++) {
            var node = root.childNodes[i];
            // 过滤 text 节点、script 节点
            if ((node.nodeType != 3) && (node.nodeName != 'SCRIPT')) {
                this.nodes.push(node);
                this.do(node);
            }
        }
        return this.nodes;
    }
}
console.log(DFS.do(document.body));

广度遍历
const BFS = {
    nodes: [],
    do (roots) {
        var children = [];
        for (let i = 0;i < roots.length;i++) {
            var root = roots[i];
            // 过滤 text 节点、script 节点
            if ((root.nodeType != 3) && (root.nodeName != 'SCRIPT')) {
                if (root.childNodes.length) children.push(...root.childNodes);
                this.nodes.push(root);
            }
        }
        if (children.length) {
            var tmp = this.do(children);
        } else {
            return this.nodes;
        }
        return tmp;
    }
}
console.log(BFS.do(document.body.childNodes));

About

No description, website, or topics provided.

Resources

Stars

Watchers

Forks

Releases

No releases published

Packages

No packages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