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篇论文中,我们描述了 ZooKeeper,一个协调分布式应用的服务。ZooKeeper 是基础架构的一部分,目标是提供一个简单的、高性能的内核,供客户端构建更复杂的协调原语。它在多副本、中心化的服务中,组合了消息群发(group messaging), 共享寄存器(shared registers)和分布式锁(Distributed Lock)服务。ZooKeeper 提供的接口有 wait-free 的共享寄存器和一个事件驱动机制,与分布式文件系统的 cache 失效机制类似,提供了一个简单但功能强大的协调服务。
ZooKeeper 接口支持实现高性能服务。除了 wait-free 的属性之外,ZooKeeper 还为每个客户端请求提供了 FIFO 执行的语义,和ZooKeeper 状态更新请求线性化(Linearizable) 的语义。通过这些设计决策, ZooKeeper 的本地服务器可以处理读请求,从而实现高性能请求处理流水线。对于目标工作负载,读/写请求比例为2:1到100:1,表明 ZooKeeper 每秒可以处理成千上万的事务。 这种性能使 ZooKeeper 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客户端应用程序。
大规模的分布式应用需要不同形式的协调。配置是最基础的形式之一。配置最简单的形式仅仅是作为系统进程的运行参数列表,而更多复杂系统有动态的配置参数。集群关系(Group Membership)和领导选举(Leader Election)在分布式系统中也很常见:通常,进程需要知道哪些其他进程是可用的(alive)以及这些进程负责什么。锁(Locks )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同步原语,实现对关键资源的互斥访问。
一种协调的方式是,为不同的需求开发不同的服务。例如,Amazon Simple Queue Service [3] 专注于队列服务。另外一些服务专门用于领导选举和配置。实现了更强原语的服务可以被用于实现没有那么强大原语的服务。例如,Chubby 是一个有很强同步保证的锁服务。锁可以用来实现领导选举,组成员等服务。
当设计我们的协调服务的时候,我们抛弃了在服务端侧实现特定的原语,作为替代,我们选择暴露一个能够使应用开发者实现他们自己同步原语的 API。这样的决定让我们实现一个不需要改变 ZooKeeper 即可实现不同服务的协调内核。这种方法允许用户实现多种形式的协调,以适应应用程序的需求,而不是将开发人员限制在一组固定的原语上。
当设计 ZooKeeper 的 API 的时候,我们抛弃了阻塞原语,例如 Locks。阻塞原语对于一个协调服务会引起其它问题,速度较慢或者故障的客户端会对速度较快的客户端产生负面的影响。如果请求的处理需要依赖其它客户端的响应和故障检测,则服务本身的实现将会变得更加复杂。因此,我们的系统 ZooKeeper 实现了一个API,该 API 可以按文件系统的层次结构来组织简单的 wait-free 数据对象。 实际上,ZooKeeper API类似于任何其他文件系统,并且仅从 API 签名来看,ZooKeeper 很像没有锁定(lock
)方法,打开(open
)和关闭(close
)方法的 Chubby。 但是,实现 wait-free 数据对象使 ZooKeeper 与基于锁之类的阻塞原语的系统明显不同。
尽管 wait-free 对于性能和容错性很重要,但不足以进行协调。我们还必须提供操作的顺序保证。特别是,我们发现,对客户端所有操作提供 FIFO 语义与提供 linearizable writes 可以高效的实现服务,并且足以实现应用程序感兴趣的协调原语。实际上,对于任意数量使用 API 的进程,都可以实现一致性,根据Herlihy给出的层次结构,ZooKeeper 实现了全局的对象。
ZooKeeper 使用副本来保证服务的高可用和性能。它的高性能使包含大量进程的应用程序可以使用这种协调内核来管理协调的各个方面。我们能够使用一个简单的流水线架构,让我们在处理成百上千个请求的同时仍然保持低延迟。这样的流水线很自然地可以保证单个客户端按照 FIFO 的顺序执行操作。客户端的 FIFO 顺序使得客户端可以异步提交操作请求。使用异步操作,客户端一次可以执行多个未完成的操作。这个功能是很实用的,例如,当新客户端成为领导者时,它需要对相应的元数据进行修改和更新。如果不能并行的执行多个未完成的操作,则初始化时间将会是秒级而不是亚秒级。
为了保证更新操作满足 linearizability,我们实现了一个基于 leader 的原子广播协议 Zab。一个 ZooKeeper 应用的典型工作负载来自读操作,所以需要保证读吞吐量的扩展性。在ZooKeeper中,服务器在本地处理读操作,并不需要使用 Zab 来广播。
在客户端侧缓存数据是提升读性能的重要技术。例如,对于一个进程,缓存现有 Leader 的 id,而不是每次需要时都探测 ZooKeeper。ZooKeeper 并不直接操作缓存,而是使用一种 watch 机制。有了 watch 机制,一个客户端可以 watch 一个给定的对象,并在该对象更新时收到提醒。(作为对比)Chubby 直接管理客户端的 cache,它会阻塞更新,以使更新部分的客户端的缓存全部失效。在这样的设计下,如果任何客户端响应慢或者出现错误,更新会变得很慢。Chubby 使用 lease 机制防止一个慢或者宕机的客户端阻塞系统。但 leases 只能约束慢客户端或者宕机客户端的影响,ZooKeeper 的 watches 可以完全避免这个问题。
本论文讨论ZooKeeper的设计和实现,使用ZooKeeper,我们可以实现应用程序所需的所有协调原语,即使只有写入是可线性化的。 为了验证我们的方法,我们展示了如何使用 ZooKeeper 实现一些协调原语。
作为总结,这篇文章中,我们主要的贡献是:
- Coordination kernel: 我们提出了一种 wait-free 的协调服务,可用于在分布式系统中提供宽松的(relaxed)一致性保证。特别是,我们描述了协调内核的设计和实现,我们已经在许多关键应用程序中使用了协调内核来实现各种协调技术。
- Coordination recipes: 我们展示了如何使用 ZooKeeper 在分布式系统中构建高级协调原语,甚至是常用的阻塞和强一致性原语
- Experience with Coordination: 我们分享了一些我们使用 ZooKeeper 的方式,并评估其性能。
客户端通过 ZooKeeper 的客户端 API 库向 ZooKeeper 递交请求。除了暴露 ZooKeeper 服务的 client API 接口, ZooKeeper 客户端库还负责管理 client 和 ZooKeeper 服务间的网络连接。
在这一节中,我们首先提供一个 ZooKeeper 服务的高层级视图(high-level view)。接下来讨论 client 与 ZooKeeper 交互的 API。
术语 在这篇论文中,使用客户端(client)表示 ZooKeeper 服务的使用者,服务器(server) 表示提供 ZooKeeper 服务的进程, znode 表示内存中的 ZooKeeper 数据节点,它会被组织在一个称为数据树(data tree)的层级命名空间中。使用术语“更新和写入”(update and write)来指代任何修改数据树状态的操作。 客户在连接到 ZooKeeper 时建立一个会话(session),并获得一个会话句柄,通过它发送请求。
ZooKeeper 给它的客户端提供“若干数据节点(znodes)”的抽象,这些数据节点通过分层的命名空间来组织。客户端通过 ZooKeeper API 操纵在这个层级中的数据对象。分层的命名空间被广泛应用于文件系统里。这是一种可靠的数据对象组织方式,因为用户已经习惯了这种抽象,同时它可以更好的组织应用程序元数据。为了引用一个给定的 znode
,我们使用标准的 UNIX 文件系统路径符号。例如,我们使用 /A/B/C
来表示一条到 znode
C 的路径,B 是 C 的父节点,同时 A 是 B 的父节点。所有的 znode
都存储数据,并且除了临时节点(ephemeral znodes
)外的所有 znode
都能拥有子节点。
客户端可以创建两种 znode
:
- 常规节点(
Regular
): client 可以通过创建或删除来显式操纵regular znodes
; - 临时节点(
Ephemeral
): client 创建临时节点,这类节点要么显式删除它们,要么让系统在创建它们的会话终止时(故意或由于故障)自动删除它们。
此外,当客户端创建新的 znode
的时候,可以设置 sequential 标志。带有 sequential 标志创建的节点会在节点名称后附加一个单调递增的计数器的值。如果 n 是新的 znode, p 是 n 的父节点,那么 n 的附加值不会小于 p 已有子节点的任何一个附加值。
ZooKeeper 通过实现 watch 来让 client 不需要轮询即可及时接收到值变化的通知。当客户端设置 watch
标志发起读取操作时,除了服务器承诺在返回的信息发生变化时通知客户端外,其他操作都会正常完成。 Watches 是与会话关联的一次性触发器; 一旦被触发或者该会话关闭,它们将被注销。 Watches 表明节点发生了变更,但并不提供变更的内容。 例如,如果客户端在两次更改/foo
之前发出了请求 getData('/foo',true)
,则客户端将只获得一个 watch事件,告知客户端/foo
的数据已更改。会话事件(例如连接丢失事件)也将发送到 watch 回调,以便客户端知道 watch 事件可能会延迟。
ZooKeeper 的数据模型本质上是一个简化了API的文件系统,只支持完整数据的读写,或者可以说是一个带有层级式 key 的 key/value 表。分层命名空间便于为不同应用的命名空间分配子树,也便于为这些子树设置访问权限。我们还将在客户端利用目录的概念来构建高级原语,见2.4节。
与文件系统中的文件不同,znodes 不是为通用数据存储设计的。 相反,znodes
映射到客户端应用程序的抽象,通常与用于协调的元数据相对应。为了说明, Figure 1 中有两个子树,一个用于应用程序1(/app1
),另一个用于应用程序2(/app2
)。应用程序1的子树实现了一个简单的组成员身份协议(group membership protocol):每个客户端进程pi
在/app1
下创建一个znode
p_i
,只要该进程还在运行,节点便会持续存在。
尽管 znode
并非为通用数据存储设计,但是 ZooKeeper 允许客户端存储一些可用于分布式计算中的元数据或配置的信息。例如,在基于主节点(leader-based)的应用程序中,对其他应用程序的服务而言,znode
非常便于用来确定当前的主节点是哪个服务器。为了实现这种方式,我们可以让当前的主节点在 znode
空间中的已知位置写入信息。 znode
还将元数据与时间戳(timestamp)和版本计数器( version counter )关联,这样客户端就可以跟踪对 znode
的更改并根据 znode
的版本执行条件更新。
客户端连接到 ZooKeeper 并初始化 session
。session
具有关联的超时时间(timeout)。如果ZooKeeper 在 超时时间内没有收到来自创建 session
的客户端的任何消息,则认为该客户端故障。 当客户端显式关闭会话句柄或 ZooKeeper 检测到客户端故障时,会话结束。在 session
中,客户端可以观察到一系列反应其操作执行的状态变化。 session
使客户端能够在 ZooKeeper 集群中透明地从一台服务器转移到另一台服务器,从而在 ZooKeeper 服务器之间持续存在。
我们在下方展示了一个 ZooKeeper API 的子集,并讨论了每个请求的语义:
-
create(path, data, flags)
: 根据路径名称path
,它存储的data[]
,创建一个znode
, 并返回这个新的znode
的名称。flags
允许客户端选择选定的znode
类型:regular
,ephemeral
及设置sequential
flag。 -
delete(path, version)
: 如果znode
符合给定的version
版本,则删除path
下的znode
。 -
exists(path, watch)
: 如果path
下的znode
存在,返回 true, 否则返回 false.watch
标志可以使 client 在znode
上设置 watch。 -
getData(path, watch)
: 返回znode
的数据和 znode 相关的元数据(例如版本信息)。watch
和exists()
里面的作用一样,不同之处在于,如果znode
不存在,则 ZooKeeper 不会设置watch
。 -
setData(path, data, version)
: 如果version
是znode
现有的版本,把data[]
写进znode
. -
getChildren(path, watch)
: 返回path
对应的znode
的子节点集合。 -
sync(path)
: 等待操作开始时所有没有同步的更新传播到 client 连接到的服务器。 该path
当前被忽略。
API 中的所有的方法都有一个同步版本和一个异步版本。 当应用程序需要执行单个 ZooKeeper 操作且没有要并发执行的任务时,使用同步API,因此它会进行必要的 ZooKeeper 调用并进行阻塞。但是,异步API使应用程序可以并行执行多个未完成的 ZooKeeper 操作和其他任务。ZooKeeper 客户端保证每个操作的相应回调按照按顺序调用。
需要注意的是,ZooKeeper 不使用句柄来操纵 znode
。相反,每个请求都带有需要操作的 znode
的完整路径。这样不仅仅简化了 API (没有 open()
和 close()
方法),也消除了服务器需要维护的额外状态。
每种更新方法均需要一个预期的 version,从而可以实现条件更新。如果 znode
的实际版本号与预期版本号不匹配,则更新将失败,并出现 unexpected version error
。如果给定的预期版本号为 -1
,则不执行版本检查。
ZooKeeper 有两个基本的顺序保证:
- 线性写入(Linearizable Writes): 所有的更新 ZooKeeper 状态的请求都是可序列化的( serializable ),并且遵循优先级。
- FIFO的客户端顺序(FIFO client order): 给定客户端发送的所有请求都按照客户端发送顺序有序执行。
注意我们对linearizability
的定义和 Herihy 提出的原始定义不同,我们叫它 A-linearizability (asynchronize linearizability,异步线性)。 在 Herilihy 的原始 linearizable 定义中,一个客户端在同一时间只能有一个未完成的请求(一个客户端是一个线程)。在我们的系统中,允许一个客户端有多个未完成的操作,所以我们可以选择不保证未完成操作的执行顺序,或者保证 FIFO 顺序。我们选择后者作为 ZooKeeper 的属性。可以观察到,,对于保持 linearizable 对象也会保持 A-linearizable ,因为满足 A-linearizable 的系统也必然满足 linearizable。由于只有更新请求是 A-linearizable 的,ZooKeeper 在每个副本本地处理读请求。因此,当系统添加服务器时,服务可以线型扩展。
为了了解两个保证是怎么交互的,考虑以下场景。系统由一组进程组成,它选择出一个 leader,并由 leader 操作工作进程。当一个新的 Leader 接管整个系统时,它必须更新大量的配置参数,并在更新结束的时候通知其它进程。这样我们有两个重要的需求:
- 当新的 Leader 开始更改系统时,我们不希望其它进程开始使用正在被更改的配置。
- 当新的 Leader 在配置完全更新完成之前就宕机时,我们不希望其它进程使用半更新的配置。
注意到,分布式锁,例如 Chubby 提供的锁,可以满足需求1,但是无法满足需求2。有了 ZooKeeper,新的 Leader 可以指定一个路径作为 ready znode
,其他的进程只会在这个 znode
存在的时候使用这套配置。新的 leader 靠 (1) 删除 ready
(2) 更新各种配置的 znode
(3) 重新创建 ready
来完成上述需求。上述的所有变更可以被流水线处理,并发起一个异步请求来快速更新配置状态。尽管更改操作的延迟约为2毫秒,但是如果一个请求接一个发出(即同步的一个一个请求处理),则需要更新 5000 个不同znode的新 leader 将花费10秒。 通过异步发出请求,请求将花费不到一秒钟的时间。由于顺序保证,如果进程看到 ready znode
,则它还必须看到新的 Leader 所做的所有配置更改。 如果新的 Leader 在创建完 ready znode
之前宕机,则其他进程知道该配置尚未完成,因此不使用它。
上述的模式仍然有一个问题:如果一个进程在新的领导开始进行变更之前看到 ready 存在,然后在变更进行中开始读取配置,会发生什么?这个问题通过 notification 的顺序保证解决:如果一个客户端正在 watch 一个变更,这个客户端会在它看到配置变更之前收到一个通知。因此,如果读取 ready znode
的进程请求要在 znode
变更的时候被通知,它的 client 会在收到配置变化之前,收到 ready znode
变化的通知。
当 client 除了 ZooKeeper 之外还拥有自己的通信信道时,可能会出现另一个问题。 例如,考虑两个客户端 A、B在 ZooKeeper 中有共享的配置,并通过一个共享的通信信道通信。如果 A 更改了 ZooKeeper 中的共享配置,并通过 channel 告知 B,B 会期望在重新读取的时候看到配置的变化。 如果B的 ZooKeeper 副本稍微落后于A,则可能看不到新配置(因为读是在本地进行的)。使用上一段中的保证 B 可以通过在重新读取配置之前发出写入操作来确保它能看到最新信息。为了更有效地处理这种情况,ZooKeeper 提供了 sync
请求:当 sync
请求之后,下一个请求是读,则构成了一个慢速的读取。sync
使服务器在处理读操作前应用所有之前未完成的写请求,节省了一次全量写(full write) 的开销。这一原语与ISIS的 flush
原语类似。
ZooKeeper 也有下述两个 liveness 和持久性保证:如果大部分 ZooKeeper 服务器是活跃的并且可以通信,ZooKeeper 服务是可用的, 如果 ZooKeeper 服务成功响应更改请求,任何数量的 ZooKeeper 服务器故障中,该变更都会持续存在,只要最终大部分服务器可以恢复。
在本节中,我们将展示如何使用 ZooKeeper API来实现更强大的原语。 ZooKeeper 服务对这些更强大的原语一无所知,因为它们是完全使用 ZooKeeper client API在客户端上实现的。 一些常见的原语(例如group membership 和配置管理)也是 wait-free 的。 对于其他场景,例如 rendezvous,client 需要等待事件。 虽说ZooKeeper 无需等待,但我们也可以使用 ZooKeeper 实现高效的阻塞原语。ZooKeeper的顺序保证允许对系统状态进行有效的推理,而 watch 则可以进行有效的等待。
ZooKeeper 可以被用来实现分布式应用中的动态配置。在它最简单的形式中,配置被存储在 znode
Zc
中, 进程以 Zc
的完整路径名启动。启动进程通过读取 Zc
并将 watch 标志设置为 true 来获取其配置。如果Zc
中的配置出现任何更新,进程会收到通知并读取新配置,然后再次将 watch 标志设置为 true。
注意在这个模式中,如同大部分其它使用 watch 的模式,watch 被用来保证进程有最近的信息。例如,如果一个 watch Zc
的进程收到了 Zc
发生变化的通知,而在它读取 Zc
之前又发生了3个对 Zc
的更改,那么这个进程不会收到后续事件的三个通知。这并不会影响进程的行为,因为这三个事件只是简单的通知进程它已经知道的信息:它拥有的关于 Zc
的信息已经过期了。
(这里我有点不明白,是指更新的时候会完成一次 sync 么)
有时在分布式系统中,我们不会预先知道最终的系统配置会是什么样子的。例如,一个客户端可能需要启动一个 master 进程和一些 worker 进程,但是启动进程是由调度器完成的,所以客户端无法提前知道连接 master 需要的 Address 和 Port 等相关的信息。我们通过 client 创建 rendezvous znode
(即 Zr
)来解决这个问题。客户端把 Zr
的整个路径作为启动参数传给 master 和 worker 进程。当 master 启动时,它会把自己的地址和端口信息填充进 Zr
.当 workers 启动的时候,它们会以 watch flag 读取 Zr
。如果 Zr
还没有被填充, worker 就会等待 Zr
被更新。如果 Zr
是一个 ephemeral
节点,master 和 worker 进程可以 watch Zr
是否被删除,并在 client 终止时自行清理。
我们利用 ephemral
节点来实现 group membership. 更确切地说,我们利用了 ephemeral
节点允许我们看到创建 znode
的 session
状态的特性。我们从指定一个 znode
Zg
,来代表这个 group 开始。当一个group的成员启动后,它在 Zg
下创建一个临时节点。如果每个进程都有一个唯一的名称或者标识符,那么这个名称就会被用作创建的子 znode
的名称; 否则,他会用 SEQUENTIAL
flag 来创建一个有唯一名称的 znode
。进程可以将进程信息放入子znode
的数据中,比如该进程使用的地址和端口。
在Zg
下创建子znode
后,该进程将正常启动。不需要额外的操作。如果进程失败或结束,在 Zg
下代表该进程的 znode
会被自动删除。
进程可以通过简单列出Zg
的孩子来获取组信息。 如果某个进程希望监视组成员身份的更改,则该进程可以将监视标志设置为 true,并在收到更改通知时刷新组信息(这个进程始终将监视标志设置为true)。
尽管ZooKeeper不是锁服务,但可以用来实现锁。使用 ZooKeeper 的应用程序通常使用根据其需求量身定制的同步原语,例如上面所示的那些。在这里,我们展示了如何使用 ZooKeeper 实现锁,以表明它可以实现各种各样的常规同步原语。
最简单的锁实现使用“lock files”。该锁由 znode
表示。为了获取锁,客户端尝试使用EPHEMERAL
标志创建指定的znode
。如果创建成功,则客户端将持有该锁。否则,客户端可以设置 watch 标志读取znode
,以便在当前领导者宕机或显式删除znode
以释放锁时,得到通知。其他等待锁定的客户端一旦观察到znode
被删除,就会再次尝试获取锁(即创建 znode
)。
尽管此简单的锁定协议有效,但确实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它具有惊群效应。如果有许多等待获取锁的客户端,则即使只有一个客户端可以获取锁,他们也会争夺该锁。其次,它仅实现互斥锁(没有实现读写锁等模式)。以下两个原语显示了如何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
我们定义一个锁znode
l 来实现这种锁。 直观地说,我们令所有请求锁定的客户端排队,每个客户端都按照请求到达的顺序获得锁。 因此,希望获得该锁的客户端执行以下操作:
Lock
1: n = create(1 + "/lock-", EPHEMERAL | SEQUENTIAL)
2: C = getChildren(1, false)
3: if n is lowest znode in C, exit
4: p = znode in C ordered just before n
5: if exists(p, true) wait for watch event
6: goto 2
Unlock
1: delete(n)
在Lock的第1行中使用SEQUENTIAL
标志,命令 client 尝试获取锁,并相对其它的尝试获得一个序列号。如果客户端的znode
在第3行的序列号最小,则客户端将持有该锁。否则,客户端将等待下列两种 znode
被删除: 持有 Lock 的 znode
,将在此客户端的 znode
之前获得锁的 znode
。通过仅查看客户端znode
之前的znode
,我们仅在释放锁或放弃锁请求时才唤醒一个进程,从而避免了惊群效应。客户端 watch 的 znode
消失后,客户端必须检查它现在是否持有该锁。(先前的 Lock 请求可能已被放弃,或者具有较低序号的znode
仍在等待或持有锁。)
释放锁就简单地直接删除代表 Lock 请求的znode
n。通过在创建 znode
时使用EPHEMERAL
标志,崩溃的进程将自动清除所有锁定请求或释放它们可能拥有的任何锁定。
总之,此锁定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 删除一个
znode
只会导致一个客户端唤醒,因为每个znode
都被另一个客户端 watch,因此我们没有惊群效应; - 没有轮询或超时;
- 由于我们实现锁的方式,因此通过浏览 ZooKeeper 数据可以看到锁争用的数量,中断锁定以及调试锁相关的问题。
为了实现读/写锁,我们略微更改了锁过程,并分别设置了读锁和写锁。 解锁过程与全局锁定情况相同。
Write Lock:
1: n = create(1 + "write-", EPHEMERAL|SEQUENTIAL)
2: c = getChildren(1, false)
3: if n is lowest znode in C exit
4: p = znode in C ordered just before n
5: if exists(p, true) wait for event
6: goto 2
Read Lock
1: n = create(1 + "read-", EPHEMERAL|SEQUENTIAL)
2: c = getChildren(1, false)
3: if no write znodes lower than n in C, exit
4: p = write znode in C ordered just before n
5: if exists(p, true) wait for event
6: goto 3
该上锁过程与之前上锁的过程略有不同。 写锁仅在命名上有所不同。 由于读锁可能是 shared 的,因此第3行和第4行略有不同,因为只有较早的写锁znode
会阻止客户端获得读锁。 当有多个客户端等待读锁时,当删除具有较低序号的write-
znode时,我们可能会收到 “惊群效应”。 实际上,这是一种符合预期的行为,所有那些需要读的客户端都应被通知,因为它们现在可能持有锁。
double barriers 使 client 能够同步计算的开始和结束。当有足够多的进程(具体数量由 barrier 阈值决定)进入到 barrier 中时,进程将会开始它们的计算,并在计算结束后离开 barrier。我们在 ZooKeeper 中用znode
表示一个 barrier,称为b。 每个进程p都会在进入时通过将znode
创建为 b 的子节点来向 b 注册,并在准备离开时注销,即删除该子节点。 当b的子znode
数量超过 barrier 阈值时,进程可以进入 barrier。 当所有进程都删除了其子进程时,进程可以离开 barrier。 我们使用 watch 来有效地等待进入和退出 barrier 条件得到满足。 要进入 barrier,流程会监视是否存在 b 的 ready 子 znode
,该子 znode
将由导致子节点数超过障碍阈值的进程创建。 要离开 barrier,进程会 watch 特定的子节点的消失,并且仅在这个znode
被删除之后检查退出条件。
现在,我们描述一些使用 ZooKeeper 的应用程序,并简要说明它们如何使用它。 我们以粗体显示每个示例的原语。
爬虫时搜索引擎很重要的一本文,雅虎爬取数亿个网络文档。Fetching Service(FS)是目前雅虎爬虫的一部分,并被应用在生产环境中。它有 master 进程,来控制页面爬取进程。master 服务器为提取程序提供配置,并且爬取程序回写其状态和运行状况。 FS 使用 ZooKeeper 的主要优点是可以从主服务器故障中恢复过来,即使出现故障也可以保证可用性,并且可以将客户端与服务器分离,从而允许它们仅通过从ZooKeeper读取状态即可将请求定向到运行正常的服务器。因此 FS 主要使用 ZooKeeper 做元数据配置,同时它也使用 ZooKeeper 来选出领导者(领导选举)。
Figure 2: Workload for one ZK server with the Fetching Service. Each point represents a one-second sample.
Figure 2 显示了三天中 FS 使用的ZooKeeper服务器的读写流量。 为了生成该图,我们计算该时间段内每秒的操作数,每个点对应于该秒内的操作数。 我们观察到,与写入流量相比,读取流量要高得多。 在速率高于 1,000 每秒的操作期间,读/写比率在10:1和100:1之间变化。 此工作负载中的读取操作为getData()
,getChildren()
和exist()
(按调用频率程度递增的顺序)。
Katta 是使用 ZooKeeper 进行协调的分布式索引器,它是非 Yahoo 应用程序的示例。 Katta使用分片划分索引工作。 master 服务器将分片分配给 slave 服务器并跟踪进度。slave 服务器可能会发生故障,因此 master 必须根据 slave 的情况分配负载。 master 服务器也可能发生故障,因此在发生故障时,其他服务器必须准备好接管集群,成为 master。 Katta使用ZooKeeper跟踪从属服务器和主服务器的状态(group membership),并处理主服务器故障转移(领导选举)。 Katta 还使用 ZooKeeper 来跟踪分片的分配并将其传播给 slave(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Yahoo! Message Broker (YMB) 是一个分布式的 publish-subscribe 系统。 该系统管理着数千个 topics,client 可以向其发布消息或从中接收消息。 topics 分布在一组服务器之间,以提供可扩展性。 每个主题都使用主从备份方案进行复制,该方案可确保将消息复制到两台计算机上,以确保可靠的消息传递。 组成YMB的服务器使用 shared-nothing 分布式架构,这使得协调对于正确操作至关重要。 YMB使用ZooKeeper来管理 topics 的分布(元数据配置),处理系统中机器的故障(故障检测和group membership)以及控制系统操作。
Figure 3显示了 YMB 的znode
数据分布的一部分。 每个 broker 域都有一个称为节点的znode,该节点对组成YMB服务的每个活跃的服务器都有一个 EPHERMERAL znode
。每个 YMB 服务器创建一个带有负载和状态的 EPHERMERAL znode
, 写入节点的负载和状态信息,来提供 group membership 和状态信息。表示 shutdown 和迁移的节点受 YMB 的控制。topic 目录中,每个 topic 会创建一个子 znode,这些 topic znode 对于订阅它们的 topic 和从服务器也有子 znode. 主从 znode 节点不止允许服务器寻找到负责一个 topic 的服务器,还能在主服务器宕机后进行领导选举。
ZooKeeper通过在组成服务的每台服务器上复制 ZooKeeper 数据来提供高可用性。 我们假设服务器因崩溃而失败,并且此类故障服务器稍后可能会恢复。 Figure 4显示了 ZooKeeper 服务的层次组件。 收到请求后,服务器会为执行做 prepare(request processor)。 如果这样的请求需要服务器之间的协调(是写请求),则它们使用 agreement protocol(原子广播的一种实现),最后服务器将更改提交到 ZooKeeper 数据库中,该更改已在整个集成服务器中完全复制。 对于读取请求,服务器仅从本地数据库读取状态并生成对该请求的响应。
复制数据库是一个包含整个数据树的内存数据库。默认情况下,每个数据库中的 znode
最多存储 1MB 的数据,但是这个最大值是一个可配置的值,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被更改。为了可恢复性,我们高效的把更新记录到磁盘中,并且强制在写入内存数据库之前写入磁盘。实际上,与 Chubby 一样,我们对于提交的操作维护了一个重放日志 (在我们的例子中,是一个 write-ahead log),并周期性的为内存数据库生成快照。
每个 ZooKeeper 的服务器都可以为客户端提供服务。客户端连接一台服务器来提交它的请求。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读请求从每个服务器的本地数据库读取。更新服务器状态的写请求由 agreement protocol 处理。
作为 agreement protocol 的一部分,写请求会被转发给单独的服务器,该服务器被称为 leader ,其他的 ZooKeeper 服务器被称为 follower ,它们从 leader 接受包含状态变更的 proposal, 并就状态的更改达成一致。
因为 message layer 是 atomic 的,我们保证副本不会出现分歧,尽管在任意时刻,某些服务器可能会应用了比其他服务器更多的事务。与客户端的请求不同,事务是幂等的。领导者收到写请求后,它将计算应用写操作时系统的状态,并将其转换为捕获该新状态的事务。 因为可能存在尚未应用到数据库的未完成事务,所以必须计算未来的状态。 例如,如果客户端执行条件setData
,并且请求中的版本号与正在更新的znode
的未来的版本号匹配,则该服务将生成一个 setDataTXN
,其中包含新数据,新版本号和更新的时间戳。 如果发生错误,例如版本号不匹配或要更新的znode
不存在,则会生成errorTXN
。
所有更新 ZooKeeper 的请求都会被转发给 leader, leader 执行请求,并用原子广播协议 Zab
广播 ZooKeeper 的状态变更。从客户端接收请求的服务器在收到对应的状态变更后响应客户端。Zab 默认使用简单的 majority quorum 来决定一个 proposal,所以 Zab 和 Zookeeper 只有在大多数机器正确相应的时候才能工作(2f+1 台服务器,我们可以容忍 f 个错误)。
为了达到高吞吐量,ZooKeeper 尝试维护整个请求处理流水线都在运行。在整个处理流水线中可能有上千个请求。由于状态变更依赖于上一个状态的应用,Zab 提供了比一个比原子广播协议更强的顺序保证。更确切地说, Zab 保证 leader 广播的变化按照发送的顺序,并且上一个 leader 的变更会在这个 leader 的变更之前发送。
有一些实现细节可以简化我们的实现,并为我们提供出色的性能。 我们使用 TCP 进行传输,因此消息顺序由网络层保证,这使我们可以简化实现(译者:Raft 等协议可以用 UDP 等实现)。 我们使用 Zab 选择的 leader 作为 ZooKeeper leader,因此创建事务的过程也可以处理事务。 我们使用日志来跟踪 Zab 协议,将其作为内存数据库的 write-ahead log,这样就不必将消息两次写入磁盘。
在正常操作期间,Zab会按顺序准确无误地传递所有消息,但是由于Zab不会永久记录所传递的每个消息的ID,因此Zab可能会在恢复期间重新传递消息。 因为我们使用幂等事务,所以只要按顺序 deliver,就可以接受多次 deliver。 实际上,ZooKeeper要求Zab重新传递至少上一个快照开始之后传递的所有消息。(译者:这段话我看了下一节才看懂)。
每个副本对 ZooKeeper 状态在内存中都有一个拷贝。 当 ZooKeeper 服务器从崩溃中恢复时,它需要恢复该内部状态。 在运行服务器一段时间后,重放所有已发送的消息以恢复状态将花费很长时间,因此 ZooKeeper 使用周期定时快照,并且只需要发送快照之后的状态变更。我们将 ZooKeeper 快照称为模糊快照(fuzzy snapshot), 因为我们没有 Lock ZooKeeper 状态并获取快照(译者:即不会对 ZooKeeper 进行写锁)。 取而代之的是,我们对树进行深度优先的扫描,以原子方式读取每个znode
的数据和元数据,并将它们写入磁盘。 由于生成的模糊快照可能已应用了快照生成过程中接收到的的状态变化的某些子集,因此快照的结果生成一个与任何时间的 ZooKeeper 状态都不对应的结果。 但是,由于 ZooKeeper 状态变更是幂等的,因此只要按状态变更的顺序应用状态更改,我们就可以多次引用这些变更。
举个例子,假设 ZooKeeper 的数据树中,在模糊快照开始的时候,两个节点 /foo
/goo
分别有 f1
和 g1
的值,并且都是版本1
,接下来到达的状态变更流以形式 <事务类型, 路径, 值, 新版本>
表示:
<SetDataTxn, /foo, f2, 2>
<SetDataTxn, /goo. g2, 2>
<SetDataTxn, /foo, f3, 3>
在处理完这些状态变更后,/foo
和 /goo
会有 f3
和 g2
的值,并且版本是 3
和 2
。然而,模糊快照可能记录 /foo
和 /goo
会有 f3
和 g1
的值,并且版本是 3
和 1
,这并非 ZooKeeper 数据树中出现的一个合法版本。如果服务器崩溃并通过该快照恢复,Zab重新发送状态变化,则最终的状态与崩溃前服务的状态相对应。
当一个服务器处理写请求的时候,它也会发送通知并清除和这个更新有关的 watch。服务器顺序处理 write,并且以非并行的方式处理读写。这严格保证了通信的顺序。请注意,服务器在本地处理通知。 仅客户端连接到的服务器跟踪并触发该客户端的通知。
读请求由每个服务器在本地处理,每个读取请求都经过处理并用 zxid 标记,该 zxid 对应于服务器看到的最后一个事务。 该 zxid 定义了读取请求相对于写入请求的偏序。 通过本地处理读取,我们获得了出色的读取性能,因为它只是本地服务器上的内存中操作,并且没有要运行的磁盘操作或者广播协议。 这种设计选择是我们获得读为主的负载中高性能的关键。
使用快速读取的一个缺点是不能保证读取操作的优先顺序。 也就是说,即使对同一znode
的更新已经 commit,读取操作也可能返回陈旧的值。 并非我们所有的应用程序都需要(读的)优先级顺序,但是对于确实需要优先级的应用程序,我们已经实现了sync
。这个原语是异步执行的,它由 leader 进行排序,保证 sync
之前的 pending writes 全部写入它的副本。为了保证一个给定的读操作返回最新的值,客户端可以在 sync
之后调用读。客户端的 FIFO 顺序保证和 sync
的全局保证让读的结果反映了所有sync
之前的写入。在我们的实现中,因为我们使用基于 leader 的协议,因此不需要广播 sync
,只是简单的把 sync
放在请求的队列末尾,让服务器执行 sync
。为了使该机制正常工作,follower 必须确保 leader 仍然是 leader。 如果有提交的 pending 事务,则服务器不会怀疑该领导者。 如果待处理队列为空,则领导者需要发出一个空事务来提交并把 sync
置于该事务之后。 它具有很好的属性,即当领导者处于负载状态时,不会生成额外的广播流量。 在我们的实现中,设置 timeout 是为了使 leader 在 follower 放弃他们之前意识到他们不再是 leader,因此它们就不会发布空事务。
ZooKeeper 按照 FIFO 的顺序处理客户端的请求。返回值包括对应的 zxid
。即使是没有请求中间的心跳,服务端也会带上服务端对应的 zxid 给客户端。当一个客户端连接到一个新的服务器时,新服务器通过检查客户端的最后一个 zxid 和自己的最后一个 zxid 来确保它的 ZooKeeper 数据视图至少和客户端的数据视图一样新。如果客户端的数据视图比服务器的数据视图要新,服务器在赶上客户端之前不会与客户端建立 session。客户端保证能找到一台具有最新系统视图的服务器,因为客户端只能看到已经被复制到大多数 ZooKeeper 服务器的更改。 此行为对于保证 durability 很重要。
为了检测客户端 session 的 failure, ZooKeeper 使用了 timeout。如果在 timeout 时间内,没有其他服务器收到一个 client session 对应的消息,即判定为 failure。如果客户端足够频繁地发送请求,则无需发送任何其他消息。 否则,客户端会在活动不足时发送心跳消息。 如果客户端无法与服务器通信以发送请求或心跳,则它将连接到其他ZooKeeper服务器以重新建立其会话。 为了防止会话超时,ZooKeeper客户端库在会话闲置了s/3 ms后发送了心跳信号,如果在2s/3 ms内未收到服务器的消息,则切换到新服务器,其中s是 session timeout(以毫秒为单位)。
我们所有的评估都在一个有 50 台机器的集群上进行。每台服务器都有一个 Xeno 双核 2.1GHz 的处理器,4GB的 RAM,千兆以太网和两个 SATA 硬盘驱动器设备。我们把下面的讨论分为两部分:请求的吞吐量和延迟。
为了评估我们的系统,以系统饱和时的吞吐量和注入各种故障的吞吐量为基准。我们变更了 ZooKeeper 服务中 ZooKeeper 服务器的数量,但始终保持客户端数量不变。 为了模拟大量的客户端,我们使用了35台机器来模拟250个并发客户端。
我们有 ZooKeeper 服务器的 Java 实现,以及 Java 和 C 客户端。对于这些实验,我们配置 Java 服务器将日志写到一个专用磁盘上,并将快照写在另一个磁盘上。我们的 benchmark 客户端使用异步的 Java 客户端 API,每个客户端至少有100个未完成的请求。每个请求都包含对 1K 大小数据的读取或写入。我们没有显示其他操作的 benchmark,因为所有修改状态的操作的性能大致相同,而除 sync
之外的非状态修改操作的性能大致相同。 (由于sync
请求必须发送给 leader,但不会被广播,因此同步的性能近似于轻量级写操作。)客户每300毫秒发送一次已完成操作的数目,我们每6秒钟采样一次。 为了防止内存溢出,服务器会限制系统中并发请求的数量。 ZooKeeper 服务器使用 request throttling 来防止服务器不堪重负。 对于这些实验,我们将ZooKeeper服务器配置为最多处理 2000 个请求。
在 Figure 5 中在,我们显示了不同读写请求的比率下的吞吐量,每条曲线对应于不同数量的服务器的 ZooKeeper 集群。表1显示了读取负载极限时的数字。读取吞吐量高于写入吞吐量,因为读取不使用原子广播。该图还显示服务器的数量也对广播的性能产生负面影响。从这些图中,我们观察到系统中的服务器数量不仅影响服务可以处理的故障数量,还影响服务可以处理的工作负载。请注意,三个服务器的曲线与其他服务器的曲线相交约60%。这种情况并不排除三服务器配置,由于启用了本地并行读取,所有配置都会发生这种情况。为了提高可读性,我们已限制了最大y轴吞吐量,所以我们看不到其它配置的情况。
写请求比读请求花费更长的时间有两个原因。 首先,写请求必须经过原子广播,这需要一些额外的处理并增加请求的延迟。写请求处理时间较长的另一个原因是,服务器必须确保在将确认发送回领导者之前,将事务记录到非易失性存储中(即磁盘/SSD等)。 原则上,此要求过于昂贵,对于我们的生产系统,我们要求可靠,所以我们用性能为代价,来换得可靠性。 我们使用更多的服务器哥来容忍更多的错误。 我们使用更多的服务器来容忍更多的错误。 通过将 ZooKeeper 数据分片为多个 ZooKeeper 组,我们提高了写入吞吐量。 Gray等人先前已经观察到复制和分区之间的这种性能折衷。 [12]。
ZooKeeper 可以通过把请求分发给组成服务的服务器来提高负载。因为宽松的一致性保证,我们可以为 ZooKeeper 分发负载。不同的是,Chubby 的客户端直接把请求发给 leader。 图6显示了如果我们不利用这种宽松的一致性而强迫 client 只能连接到 leader,会发生什么。 正如预期的那样,对于读取为主的工作负载,吞吐量要低得多,即使对于写入为主的工作负载,吞吐量也会降低。 为客户端提供服务会导致额外的 CPU和网络负载,从而影响 leader 协调广播的能力,进而对总体写入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原子广播协议完成了系统的大部分工作,因此它对 ZooKeeper 的限制比其它逐渐都大。Figure 7 展示了原子广播协议组件的吞吐量。为了测试其性能,我们通过直接在领导者处生成事务来模拟客户端,因此没有客户端连接或客户端请求和回复。在最大吞吐量下,原子广播组件成为 CPU-boundary 的,瓶颈是 CPU。从理论上讲,图7的性能将与100%写操作的ZooKeeper性能相匹配。但是,ZooKeeper客户端通信,ACL检查以及 Request Processor 均需要CPU。对CPU的争用将 ZooKeeper 吞吐量降低到实质上低于上述隔离状态的原子广播组件。 因为 ZooKeeper 是关键的生产组件,所以到目前为止,我们对 ZooKeeper 的开发重点一直是正确性和鲁棒性。 通过消除多余的副本,减少同一对象的多个序列化,使用更有效的内部数据结构等之类的东西,有很多机会可以显着提高性能。
为了显示随着时间注入故障中,系统吞吐量的变化,我们运行了由 5台计算机组成的ZooKeeper服务。 我们使用与以前相同的饱和度基准,但是这次我们将写入百分比保持在恒定的 30%,这是一个预期的比较保守的比例。 我们定期 kill 了一些服务器进程。 图8显示了系统吞吐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图中标记的事件如下:
- Failure and recovery of a follower; (follower 的宕机和恢复)
- Failure and recovery of a different follower; (另一个不同 follower 的宕机和恢复)
- Failure of the leader; (leader 的宕机)
- Failure of two followers (a, b) in the first two marks, and recovery at the third mark (c);
- Failure of the leader. (leader 的宕机)
- Recovery of the leader (leader 的恢复)
这张图有几个重要的观察结果。首先,如果 follower 失败并迅速恢复,则 ZooKeeper 能够在这个失败的情况下维持高吞吐量。单个跟随器的故障不会阻止服务器形成 quorum,而只会通过共享服务器正在处理的读取请求的来粗糙降低吞吐量(即这台服务器上的读请求被派发往别的服务器)。其次,我们的领导者选举算法能够足够快地恢复,以防止吞吐量大幅下降。根据我们的观察,ZooKeeper只需不到200毫秒即可选出新的领导者。因此,尽管服务器停止了几分之一秒的请求服务,但是由于我们的采样周期(大约数秒),我们没有观察到吞吐量为零。第三,即使 follower 需要更多时间来恢复,ZooKeeper 也可以在恢复的服务器开始处理请求后再次提高吞吐量。我们没有在事件1、2和4之后恢复到完整吞吐量级别的原因之一是,客户端仅在其与 follower 的连接断开时才切换跟随者。因此,在事件4之后,直到 leader 在事件3和事件5宕机之前,client 不会重新分配到别的服务器上。实践中,随着客户端不断连接断开,这种不平衡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消失。
为了获得请求的延迟,我们根据 Chubby 的 benchmark 建立了一个 benchmark 模型。我们创建一个工作进程,进程简单的发送一个 create
,等待 create
完成,发送一个异步的 delete,并开始下一个 create
。我们会相应地更改工作进程的数量,并且每次运行,我们每个工作进程创建50,000个节点。 我们将完成的创建请求数除以所有工作进程完成所花费的总时间来计算吞吐量。
表2显示了我们 benchmark 测试的结果。 创建请求包含 1K 大小的数据,而非 Chubby benchmark 中的 5bytes,以更好地与我们的预期使用负载相吻合。 即使有这些较大的请求,ZooKeeper 的吞吐量也比 Chubby 发布的吞吐量高出 3 倍以上。 单个 ZooKeeper worker benchmark测试的吞吐量表明,三台服务器的平均请求延迟为1.2毫秒,九台服务器的平均请求延迟为1.4毫秒。
在本实验中,我们依次执行许多 barrier 来评估使用 ZooKeeper 实现的原语的性能。对于给定数量的 barrier b,每个客户首先进入 barrier b,然后依次离开 barrier b。当我们使用第2.4节中的 double barrier 时,客户端首先要等待所有其他客户端执行enter()
过程,然后再移至下一个调用(类似于leave()
)。
我们在表3中报告了我们的实验结果。在此实验中,我们有50、100和200个客和连续的 b 的 barrier b∈{200,400,800,1600}
。 尽管一个应用程序可以具有数千计的 ZooKeeper 客户端,但是由于每个客户端通常根据应用程序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片,因此通常每个参与协调操作的子集要小得多。
该实验的两个有趣观察结果是,处理所有 barrier 的时间随 barrier 数量的增加而线性增长,这表明并发访问数据树的相同部分不会产生任何其它的延迟,并且延迟与 client 数量成比例地增加。 这是 ZooKeeper服务不饱和状态下的结果。 In fact, we observe that even with clients proceeding in lock-step, the throughput of barrier operations (enter and leave) is between 1,950 and 3,100 operations per second in all cases. 在ZooKeeper,这对应于每秒 10700至17000次操作之间的吞吐量值。 在我们的实现中,读写比例为4:1(读操作的80%),与ZooKeeper可以达到的原始吞吐量(根据图5超过40,000)相比,我们的 barrier benchmark 吞吐量要低得多。 这是由于客户端需要等待其他客户端 enter
。
ZooKeeper 具有如下目标:提供服务以减轻分布式应用中协调进程的问题。为达成此目标,其设计运用了来自先前的协调服务、容错系统、分布式算法以及文件系统的创意。
我们并不是最早为分布式应用的协调提议设立系统的。某些早期系统就事务应用[13],还有计算机集群中的信息共享[19]提出了分布式锁服务。近来, Chubby 就分布式应用提出了管理 advisory lock 的系统[6]。 Chubby 与 ZooKeeper 拥有数个共同目标。它亦拥有文件系统式的接口,并且用 agreement protocol 保证副本的一致性。然而, ZooKeeper 不是锁服务。客户端能用它实现锁,但其 API 中无锁操作。不同于 Chubby , ZooKeeper 允许客户端连接到任何 ZooKeeper 服务器,而不仅是 leader。 ZooKeeper 客户端能用其本地副本服务数据、管理 watch,因为其一致性比 Chubby 更宽松。这使得 ZooKeeper 能提供高于 Chubby 的性能,同时允许应用更广泛地使用 ZooKeeper 。
容错系统已在以减轻构建容错的分布式应用为目标的文献中被提出过。 ISIS 是早期系统之一[5]。 ISIS 系统将抽象类型规范变换成容错的分布式对象,从而使得容错机制对用户透明。 Horus [30]与 Ensemble [31]是从 ISIS 出发演化的系统。 ZooKeeper 接纳 ISSI 的虚同步性思想。最后, Totem 在利用局域网硬件广播的架构上,保证了信息分发的全序[22]。 ZooKeeper 能在多样的网络拓扑上工作,这促使我们依赖服务器进程间的 TCP 连接,而不假定任何特定的拓扑或硬件特征。我们也不暴露任何 ZooKeeper 的内部通行。
构建容错服务的重要技巧之一是复制状态机[26],而 Paxos [20]是令复制状态机得以在异步系统上高效实现的算法。我们使用的算法与 Paxos 拥有一些共同特征,不过会把多数 proposal 所需的事务记录与数据树回复所需的 write-ahead log 相结合,以令高效实现可行。已有 Byzantine容错 的副本状态机的实际实现的协议的提案[7, 10, 18, 1, 28]。 ZooKeeper 不假定服务器能为 Byzantine容错 ,但我们会投入诸如校验和与理智检测(*)的机制,以捕捉非恶意的 Byzantine 错误。 Clement 等讨论了无需修改当前服务器代码就能使 ZooKeeper 为完全 Byzantine 容错的手段[9]。我们迄今未在察到生产中有会阻止使用完全 Byzantine 容错协议的错误。[29]。
Boxwood [21]是使用分布式锁服务器的系统。 Boxwood 提供应用的高层抽象,并依赖基于 Paxos 的分布式锁服务。 ZooKeeper 与 Boxwood 类似,是用于构建分布式系统的组件。然而 ZooKeper 拥有高性能要求,并且在客户端应用中被进一步使用。 ZooKeeper 暴露低层原语,而应用以之实现高层原语。
ZooKeeper 类似于小型文件系统,但仅提供文件系统操作的一个小子集,而且添加诸如顺序保证和条件性写入这些功能,它们不存在于大多数文件系统。然而 ZooKeeper 监视在精神上与 AFS 的缓存回调[16]相似。
Sinfonia [2] 引入了微事务,这是一种构建大规模分布式系统的新范式。 Sinfonia 被设计成存储应用数据,而 ZooKeeper 存储应用元数据。 ZooKeeper 为得到高性能和一致延迟,将其状态保持完全复制,并在内存中维持。我们对文件系统式的操作和定序使得类似微事务的功能可行。 znode 是我们添加监视所用的便利抽象, Sinfonia 缺少此功能。 Dynamo [11] 允许客户端在分布式键值存储中获取和放置相对少量(小于 1M )的数据。不同于 ZooKeeper , Dynamo 的键控间不是层次性的。 Dynamo 也没有提供写入的强持久性和一致性保证,而是解决读取上的冲突。
DepSpace [4] 用元组空间提供 Byzantine 容错服务。类似 ZooKeeper , DepSpace 用简单的服务器接口在客户端实现强同步原语。 DepSpace 的性能比 ZooKeeper 低很多,不过它提供了更强的容错和保密性保证。
通过将 wait-free 对象暴露给客户端,来解决分布式系统中进程协调的问题。我们发现ZooKeeper对于Yahoo!内部和外部的多个应用程序很有用。ZooKeeper通过使用 watch 和快速读取功能(均由本地副本提供服务)来实现以读取为主的工作负载,达到了每秒数十万次操作的吞吐量值。 尽管我们对读取和监视的一致性保证似乎很弱,但是我们已通过用例表明,即使读取没有优先级排序并且数据对象是 wait-free 的,ZooKeeper 系统使我们能够在客户端实现高效且复杂的协调协议。 事实证明,wait-free 对高性能系统来说非常重要。
尽管我们仅描述了少数几个应用程序,但还有许多其他使用 ZooKeeper 的应用程序。 我们相信,ZooKeeper 成功的原因在于其简单的接口以及可以通过此接口实现的强大抽象。 此外,由于ZooKeeper的高吞吐量,应用程序不仅可以粗粒度的 Lock, 更可以广泛扩展使用它。
We would like to thank Andrew Kornev and Runping Qi for their contributions to ZooKeeper; Zeke Huang and Mark Marchukov for valuable feedback; Brian Cooper and Laurence Ramontianu for their early contributions to ZooKeeper; Brian Bershad and Geoff Voelker made important comments on the presentation.
- [1] M. Abd-El-Malek, G. R. Ganger, G. R. Goodson, M. K. Reiter, and J. J. Wylie. Fault-scalable byzantine fault-tolerant services. In SOSP ’05: Proceedings of the twentieth ACM symposium on Operating systems principles, pages 59–74, New York, NY, USA, 2005. ACM.
- [2] M. Aguilera, A. Merchant, M. Shah, A. Veitch, and C. Karamano- lis. Sinfonia: A new paradigm for building scalable distributed systems. In SOSP ’07: Proceedings of the 21st ACM symposium on Operating systems principles, New York, NY, 2007.
- [3] Amazon. Amazon simple queue service. http://aws. amazon.com/sqs/, 2008.
- [4] A. N. Bessani, E. P. Alchieri, M. Correia, and J. da Silva Fraga. Depspace: A byzantine fault-tolerant coordination service. In Proceedings of the 3rd ACM SIGOPS/EuroSys European Systems Conference - EuroSys 2008, Apr. 2008.
- [5] K.P.Birman.Replicationandfault-toleranceintheISISsystem. In SOSP ’85: Proceedings of the 10th ACM symposium on Oper- ating systems principles, New York, USA, 1985. ACM Press.
- [6] M. Burrows. The Chubby lock service for loosely-coupled dis- tributed systems. In Proceedings of the 7th ACM/USENIX Sympo- sium on Operating Systems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SDI), 2006.
- [7] M. Castro and B. Liskov. Practical byzantine fault tolerance and proactive recovery. ACM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 Systems, 20(4), 2002.
- [8] T.Chandra,R.Griesemer,andJ.Redstone.Paxosmadelive:An engineering perspective. In Proceedings of the 26th annual ACM symposium on Principles of distributed computing (PODC), Aug. 2007.
- [9] A.Clement,M.Kapritsos,S.Lee,Y.Wang,L.Alvisi,M.Dahlin, and T. Riche. UpRight cluster services. In Proceedings of the 22 nd ACM Symposium on Operating Systems Principles (SOSP), Oct. 2009.
- [10] J.Cowling,D.Myers,B.Liskov,R.Rodrigues,andL.Shira.Hq replication: A hybrid quorum protocol for byzantine fault toler- ance. In SOSP ’07: Proceedings of the 21st ACM symposium on Operating systems principles, New York, NY, USA, 2007.
- [11] G. DeCandia, D. Hastorun, M. Jampani, G. Kakulapati, A. Lak- shman, A. Pilchin, S. Sivasubramanian, P. Vosshall, and W. Vo- gels. Dynamo: Amazons highly available key-value store. InSOSP ’07: Proceedings of the 21st ACM symposium on Operat- ing systems principles, New York, NY, USA, 2007. ACM Press.
- [12] J. Gray, P. Helland, P. O’Neil, and D. Shasha. The dangers of replication and a solution. In Proceedings of SIGMOD ’96, pages 173–182, New York, NY, USA, 1996. ACM.
- [13] A. Hastings. Distributed lock management in a transaction pro- cessing environment. In Proceedings of IEEE 9th Symposium on Reliable Distributed Systems, Oct. 1990.
- [14] M. Herlihy. Wait-free synchronization. ACM Transactions on Programming Languages and Systems, 13(1), 1991.
- [15] M. Herlihy and J. Wing. Linearizability: A correctness condi- tion for concurrent objects. ACM Transactions on Programming Languages and Systems, 12(3), July 1990.
- [16] J. H. Howard, M. L. Kazar, S. G. Menees, D. A. Nichols, M. Satyanarayanan, R. N. Sidebotham, and M. J. West. Scale and performance in a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ACM Trans. Com- put. Syst., 6(1), 1988.
- [17] Katta. Katta - distribute lucene indexes in a grid. http:// katta.wiki.sourceforge.net/, 2008.
- [18] R. Kotla, L. Alvisi, M. Dahlin, A. Clement, and E. Wong. Zyzzyva: speculative byzantine fault tolerance. SIGOPS Oper. Syst. Rev., 41(6):45–58, 2007.
- [19] N. P. Kronenberg, H. M. Levy, and W. D. Strecker. Vaxclus- ters (extended abstract): a closely-coupled distributed system. SIGOPS Oper. Syst. Rev., 19(5), 1985.
- [20] L. Lamport. The part-time parliament. ACM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 Systems, 16(2), May 1998.
- [21] J. MacCormick, N. Murphy, M. Najork, C. A. Thekkath, and L. Zhou. Boxwood: Abstractions as the foundation for storage infrastructure. In Proceedings of the 6th ACM/USENIX Sympo- sium on Operating Systems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SDI), 2004.
- [22] L. Moser, P. Melliar-Smith, D. Agarwal, R. Budhia, C. Lingley- Papadopoulos, and T. Archambault. The totem system. In Pro- ceedings of the 2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ault-Tolerant Computing, June 1995.
- [23] S. Mullender, editor. Distributed Systems, 2nd edition. ACM Press, New York, NY, USA, 1993.
- [24] B. Reed and F. P. Junqueira. A simple totally ordered broad- cast protocol. In LADIS ’08: Proceedings of the 2nd Workshop on Large-Scale Distributed Systems and Middleware, pages 1–6, New York, NY, USA, 2008. ACM.
- [25] N. Schiper and S. Toueg. A robust and lightweight stable leader election service for dynamic systems. In DSN, 2008.
- [26] F. B. Schneider. Implementing fault-tolerant services using the state machine approach: A tutorial. ACM Computing Surveys, 22(4), 1990.
- [27] A.Sherman,P.A.Lisiecki,A.Berkheimer,andJ.Wein.ACMS: The Akamai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n NSDI, 2005.
- [28] A. Singh, P. Fonseca, P. Kuznetsov, R. Rodrigues, and P. Ma- niatis. Zeno: eventually consistent byzantine-fault tolerance. In NSDI’09: Proceedings of the 6th USENIX symposium on Networked systems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pages 169–184, Berkeley, CA, USA, 2009. USENIX Association.
- [29] Y. J. Song, F. Junqueira, and B. Reed. BFT for the skeptics. http://www.net.t- labs.tu- berlin.de/ ̃petr/BFTW3/abstracts/talk- abstract.pdf.
- [30] R. van Renesse and K. Birman. Horus, a flexible group com- munication systems.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39(16), Apr. 1996.
- [31] R. van Renesse, K. Birman, M. Hayden, A. Vaysburd, and D. Karr. Building adaptive systems using ensemble. Software -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28(5), July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