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ed by Lil2J
本项目是我个人关于一个小参数量的中文大模型的一个实践复现。
主要参考这两个开源项目:
1.https://github.com/charent/Phi2-mini-Chinese
2.https://github.com/DLLXW/baby-llama2-chinese
3.https://github.com/charent/ChatLM-mini-Chinese
包含:预训练、SFT指令微调、DPO、PPO(待做)完整流程。
希望分享给大家,也希望大家一起来完善!
- 训练一个参数量1.4b预训练模型,基座模型选的是QWEN,训练的token数量为8b左右
- 构建包含预训练、SFT指令微调、DPO整个完整流程的LLM代码仓库,包含DeepSpeed分布式训练技术
# 1. 在“Baby-llama2-chinese Corpus”的百度网盘中下载维基百科和百度百科的预训练语料和aplca数据。
# 在https://huggingface.co/datasets/Skywork/SkyPile-150B/tree/main 上下载数据
# 在https://huggingface.co/BelleGroup 上下载train_2M_CN,train_1M_CN和train_0.5M_CN
# 因为算力资源有限,我只下载了前20个数据文件
# 将所有数据tokenize之后,token数量大概为8b
# 2. 将下载好的数据放到你想要的目录下
# 3. 切换到dataset_utils目录下运行generate_data.py,运行前修改py文件,将处理数据的函数的注释去掉,才能运行起来
# 4. 运行generate_data.py.py,在./datasets/目录下生成parquet文件
cd dataset_utils
python3 generate_data.py
#5. 修改train.sh 文件 如果是单卡运行的话 把--multi_gpu 去掉,然后--config_file 后面接accelerate_one_gpu.yaml 如果是多卡的话,就把 accelerate_multi_gpu.yaml中 num_processes: 4
#改为自己的卡数
#开启预训练
sh train.sh pre_train.py
# 多机多卡训练
# 使用文件 accelerate_multi_gpus_on_multi_nodes.yaml, 其中:
# 采用了deepspeed standard任务提交模式,num_machines为节点数量,num_processes为全部可用GPUs的数量
# 使用多机多卡训练时需要保证以下几个步骤:
#1. 多节点免密登录,且节点登录用户名一致,同时将节点的访问用户名写入各节点host文件
#2. 多节点环境一致,主要是cuda版本,nccl版本,pytorch版本等,三者之间的版本也有相对应的依赖关系。
#3. 各节点运行命令行,accelerate launch --config_file accelerate_multi_gpus_on_multi_nodes.yaml --machine_rank {rank} --main_process_ip {MasterIP} --main_process_port {MasterPort} pre_train.py
# 其中,rank为用户自定义的机器排序,主节点为0,MasterIP为主节点IP,MasterPort为主节点Port,在提交命令行时,各节点命令行仅需要修改rank。
accelerate launch --config_file accelerate_multi_gpus_on_multi_nodes.yaml --machine_rank {rank} --main_process_ip {MasterIP} --main_process_port {MasterPort} pre_train.py
#6.预训练完之后,修改sft.py中的模型权重加载路径
#开启sft微调
sh train.sh sft.py
#7.修改test.py的权重路径,就能进行测试了
python3 test.py
-
模型底座:模型的底座使用了qwen的模型,选择它的原因是:1.它是一个很成熟的中文大模型开源项目 2.我懒得自己构建tokenizer了,我看到qwen的tokenizer的压缩率挺好的,就直接拿来用了,既然tokenizer都拿了,就也直接用它的模型了
-
预训练语料(Corpus for pre-training ): 这次预训练用了以下几个经典数据集:
Wiki中文百科:wikipedia-cn-20230720-filtered
BaiduBaiKe:百度网盘 提取码: bwvb
天工数据集:https://huggingface.co/datasets/Skywork/SkyPile-150B/tree/main/data
数据预处理采取QWEN的通用做法,在末尾加上一个结束符号<|im_end|>
,与下一个文章区分开。
如果文章超过规定的长度,将其截断,截断部分作为下个样本
LLM微调的目的是将预训练模型中的知识引导出来的一种手段,通俗的讲就是教会模型说人话。
-
微调方法:自然语言处理目前存在一个重要的范式:一般领域数据的大规模预训练,对特定任务或领域的适应。因此,为了让预训练模型在特定任务或领域有不错的表现,需要对模型进行微调。
-
SFT微调数据:LLM在垂直领域的适应已经是2023年的主格调,因此各个领域的SFT语料和微调模型层出不穷。目前已经有大佬整理并持续更新这方面的最新进展,大家有需要可以自己访问。
本项目主要针对两类SFT语料进行模型微调,如下:
日常问答SFT数据:
SFT语料 描述 alpaca-zh:alpaca-zh 该数据集是参考Alpaca方法基于GPT4得到的self-instruct数据,约5万条。 bell:bell 源自BelleGroup的一部分SFT数据。包含约300万条由BELLE项目生成的中文指令数据。
因为SFT语料一般较小,我们没必要提前分词,而是在构建Dataloader的时候进行分词构建batch送给模型。所以自行参考sft.py即可!
DPO算法称为直接偏好优化(Direct Preference Optimization),DPO的代码参考了中文对话0.2B小模型 ChatLM-Chinese-0.2B
整个构建分为四步:
- 第一步,针对sft阶段不太合适的指令,构建待优化的指令数据集(也可以直接是上面提到的SFT语料数据集alpaca和bell),数据结构如下:
{
"instruction": "描述原子的结构。",
"input": "",
"output":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它由三种基本粒子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质子和中子形成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核外的电子围绕着原子核运动。\n\n原子结构具有层次性。原子核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中性)。原子核非常小且致密,占据了原子总质量的绝大部分。电子带负电,通常围绕核运动,形成若干层次,称为壳层或电子层。电子数量与质子数量相等,使原子呈电中性。\n\n电子在每个壳层中都呈规律分布,并且不同壳层所能容纳的电子数也不同。在最里面的壳层一般只能容纳2个电子,其次一层最多可容纳8个电子,再往外的壳层可容纳的电子数逐层递增。\n\n原子核主要受到两种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强力和电磁力。强力的作用范围非常小,主要限制在原子核内,具有极强的吸引作用,使核子(质子和中子)紧密结合在一起。电磁力的作用范围较大,主要通过核外的电子与原子核相互作用,发挥作用。\n\n这就是原子的基本结构。原子内部结构复杂多样,不同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中子数量不同,核外电子排布分布也不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
}
- 第二步,合并输入部分,生成目标数据集chosen,数据结构如下:
{
"prompt": "描述原子的结构。",
"chosen":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它由三种基本粒子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质子和中子形成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核外的电子围绕着原子核运动。\n\n原子结构具有层次性。原子核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中性)。原子核非常小且致密,占据了原子总质量的绝大部分。电子带负电,通常围绕核运动,形成若干层次,称为壳层或电子层。电子数量与质子数量相等,使原子呈电中性。\n\n电子在每个壳层中都呈规律分布,并且不同壳层所能容纳的电子数也不同。在最里面的壳层一般只能容纳2个电子,其次一层最多可容纳8个电子,再往外的壳层可容纳的电子数逐层递增。\n\n原子核主要受到两种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强力和电磁力。强力的作用范围非常小,主要限制在原子核内,具有极强的吸引作用,使核子(质子和中子)紧密结合在一起。电磁力的作用范围较大,主要通过核外的电子与原子核相互作用,发挥作用。\n\n这就是原子的基本结构。原子内部结构复杂多样,不同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中子数量不同,核外电子排布分布也不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
},
- 第三步,通过第二步的SFT模型,输入prompt,如这里的“描述原子结构。”,得到结果“一个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它们以特定的方式排列成一个原子核。”,从而构建rejected数据集,数据结构如下:
{
'prompt': '描述原子的结构。',
'reject': '一个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它们以特定的方式排列成一个原子核。'
}
- 第四步,合并第二步和第三步的输入结果,数据结构如下:
{
"prompt": "描述原子的结构。",
"chosen":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它由三种基本粒子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质子和中子形成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核外的电子围绕着原子核运动。\n\n原子结构具有层次性。原子核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中性)。原子核非常小且致密,占据了原子总质量的绝大部分。电子带负电,通常围绕核运动,形成若干层次,称为壳层或电子层。电子数量与质子数量相等,使原子呈电中性。\n\n电子在每个壳层中都呈规律分布,并且不同壳层所能容纳的电子数也不同。在最里面的壳层一般只能容纳2个电子,其次一层最多可容纳8个电子,再往外的壳层可容纳的电子数逐层递增。\n\n原子核主要受到两种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强力和电磁力。强力的作用范围非常小,主要限制在原子核内,具有极强的吸引作用,使核子(质子和中子)紧密结合在一起。电磁力的作用范围较大,主要通过核外的电子与原子核相互作用,发挥作用。\n\n这就是原子的基本结构。原子内部结构复杂多样,不同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中子数量不同,核外电子排布分布也不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
"reject": "一个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它们以特定的方式排列成一个原子核。"
},
- 第一步,使用dpo_train文件,修改其中的DpoConfig类,设置好对应的SFT路径和训练数据集路径即可
class DpoConfig:
max_seq_len: int = 1024 + 8 # 8 for eos token
sft_model_file: str = '/MINI_LLM/model_save/checkpoint_sftmodel' # SFT后的模型路径
tokenizer_dir: str = '/MINI_LLM/model_save/checkpoint_sftmodel' # tokenizer一般和model权重放在同一个文件夹
dpo_train_file: str = r'/MINILLM\MINI_LLM/datasets/my_dpo_train.json' # dpo的训练集
dpo_eval_file: str = r'/MINILLM\MINI_LLM/datasets/my_dpo_eval.json' # dpo的测试集
adapter_file: str = '/MINILLM\MINI_LLM//dpo/adapter_model.safetensors'
log_dir: str = '/MINILLM\MINI_LLM/logs'
...
output_dir: str = '/MINILLM\MINI_LLM//dpo' # dpo模型输出路径
...
- 第二步,执行dpo_train
因需要配合sft模型才能看差别,因为其本质是让sft的模型更好的对齐你的目标数据而已,min(Π,Π*);可以在下面的链接中下载对应dpo数据,和待优化的sft模型,链接如下: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GYeR6qrUhjsmpgh8-ABDpQ 提取码:dba9
权重下载
预训练权重:https://huggingface.co/Lil2J/mini_llm/tree/main
sft模型权重:https://huggingface.co/Lil2J/mini_llm_sft/tree/main
dpo模型权重:https://huggingface.co/wtxfrancise/mini_llm_dpo/tree/main
- 预训练模型
我首先先跑了Wiki中文百科 + BaiduBaiKe 预训练语料: Wiki中文百科 + BaiduBaiKe
- sft模型
微调语料: aplca数据+bell:train_2M_CN,train_1M_CN和train_0.5M_CN
- sft模型效果
#SFT微调模型的推理:test.py。
python3 test.py
有什么问题和想一起搞大模型的可以加wx:ForeverM1LAn 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