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Notifications
You must be signed in to change notification settings - Fork 5.4k
v4_CN_WebRTC
Note: 如果觉得Github的Wiki访问太慢,可以访问 Gitee 镜像。
WebRTC是通信的能力,从技术上看是两个或多个客户端,让用户具备互动的能力。 人对于延迟的感知是400ms,也就是一般的对话能顺利进行,这是RTC的核心指标。 由于端和端之间有关联,导致系统复杂度比直播高了多个数量级,这是很多问题的根源。
SRS是在2020年支持的WebRTC协议,研发的详细过程请参考#307。 直播和RTC的协议或能力,是SRS的核心能力,新的音视频开发者,将不会区分直播和RTC,因为都是互联网视频能力。
SRS对直播和RTC这两种能力的抽象,是流(Stream),一个流会有多个消费者(Consumer),流之间没有关联。 基于流,我们构造了各种业务的能力,比如集群、录制、转码、转发。 基于这些业务能力,我们提供了各种场景下的DEMO,比如低延迟直播、一对一通话、多人通话、连麦等等。
开源最强大的是开放,因为开放所以和每个开发者有关系。 开源最大的问题是没有SLA,只能提供DEMO不能提供服务,也不能及时给予开发者支持。 和开源结合的云服务,弥补了开源的短板,SRS的开源方案,会和云服务对接,利用云服务的能力补充开源没有SLA的短板。
对于RTC,SRS提供两个关键的能力:
- 开源的全链路能力、方案和DEMO,能快速搭建和了解RTC系统。
- 无缝(尽量)对接云服务,平滑(尽量)迁移到云,保障业务的发展。
RTC的配置很多,详细配置参考full.conf
,如下:
rtc_server {
enabled on;
listen 8000;
candidate $CANDIDATE;
}
vhost rtc.vhost.srs.com {
rtc {
enabled on;
rtmp_to_rtc off;
rtc_to_rtmp off;
nack on;
twcc on;
}
}
第一部分,rtc_server
是全局的RTC服务器的配置,部分关键配置包括:
-
enabled
:是否开启RTC服务器,默认是off。 -
listen
:侦听的RTC端口,注意是UDP协议。 -
candidate
:服务器提供服务的IP地址,由于RTC的特殊性,必须配置这个地址。 -
ecdsa
:服务器自动生成的证书种类,ECDSA或RSA,是否用ECDSA。
第二部分,每个vhost中的RTC配置,部分关键配置包括:
-
rtc.enabled
:是否开启RTC能力,默认是off。 -
rtc.rtmp_to_rtc
:是否开启RTMP转RTC。 -
rtc.stun_timeout
:会话超时时间,单位秒。 -
rtc.nack
:是否开启NACK的支持,即丢包重传,默认on。 -
rtc.twcc
:是否开启TWCC的支持,即拥塞控制的反馈机制,默认on。 -
rtc.dtls_role
:DTLS角色,active就是DTLS Client(主动发起),passive是DTLS Server(被动接受)。
由于candidate
特别、特别、特别的重要,大概有1/3的朋友的问题都是这个配置不对。
只要candidate
配置不对,一定会出问题,没有其他可能,是一定会出问题。
其实,candidate
就是服务器的候选地址
,客户端可以连接的地址ip:port
,在SDP交换中,
就有个candidate
的信息,比如服务器回的answer可能是这样:
type: answer, sdp: v=0
a=candidate:0 1 udp 2130706431 192.168.3.6 8000 typ host generation 0
上面SDP中的192.168.3.6 8000
,就是candidate listen
这两个配置,即服务器的IP和端口。
既然是服务器的IP,那么目前有几种方式可以配置:
- 直接配置成固定的IP,比如:
candidate 192.168.3.6;
- 用命令
ifconfig
获取本机的内网IP,通过环境变量传递给SRS,比如:candidate $CANDIDATE;
- 自动获取,先读取环境变量,然后获取本机网卡的IP,比如:
candidate *;
- 在url中通过
?eip=x
指定,比如:webrtc://192.168.3.6/live/livestream?eip=192.168.3.6
目前还未实现的方式:
- 自动获取网卡的配置,需要配置过滤条件,有可能有IPv6地址,或者多个网卡。比如:
candidate eth0; ip_family ipv4;
- 配置成域名,SRS解析域名获取IP地址,因为有些终端可能不支持域名只支持IP。比如:
candidate ossrs.net;
- 配置多个IP、域名、网卡。比如:
candidate eth0 192.168.3.6 ossrs.net;
简单来说,如果在SRS运行的服务器上,运行ifconfig
获取的IP地址,是客户端访问不了的地址,
就必须通过配置candidate
,指定一个客户端能访问的地址。
通过ifconfig
获取本机IP:
# For macOS
ifconfig en0 inet| grep 'inet '|awk '{print $2}'
# For CentOS
ifconfig eth0|grep 'inet '|awk '{print $2}'
设置环境变量,然后启动SRS:
# For macOS
env CANDIDATE=$(ifconfig en0 inet| grep 'inet '|awk '{print $2}') \
./objs/srs -c conf/rtc.conf
Note:这里以macOS为例,CentOS可以参考上面获取IP的方法。
用Docker方式运行SRS,设置环境变量的方法:
docker run --rm --env CANDIDATE=$(ifconfig en0 inet| grep 'inet '|awk '{print $2}') \
-p 1935:1935 -p 8080:8080 -p 1985:1985 -p 8000:8000/udp \
registry.cn-hangzhou.aliyuncs.com/ossrs/srs:4 \
objs/srs -c conf/rtc.conf
Note:Docker的详细用法参考srs-docker, 镜像地址和可用的版本参考这里或这里。
直播和WebRTC的基本概念都是流(Stream),流的URL定义有很高的概念一致性, 参考下面SRS的几个演示流:
- webrtc://d.ossrs.net/live/livestream
- http://d.ossrs.net/live/livestream.flv
- rtmp://d.ossrs.net/live/livestream
在线演示,WebRTC推流,WebRTC播放:
Remark: 可能会比较卡,因为服务器支持3个并发观看。
Remark: 由于Flash已经被禁用,RTMP流无法在Chrome播放,请使用VLC播放。
本机启动SRS(参考usage),开启直播和RTC,对应的流地址是:
- VLC(RTMP): rtmp://localhost/live/livestream
- H5(HTTP-FLV): http://localhost:8080/live/livestream.flv
- H5(HLS): http://localhost:8080/live/livestream.m3u8
- H5(WebRTC): webrtc://localhost/live/livestream
SRS的URL定义,遵守的是HTTP的URL定义,不同的流的schema不同,比如RTC的是webrtc
。
WebRTC可以作为直播的一个播放器,播放直播流,延迟比RTMP还要低,更能抗网络抖动。
本机启动SRS(参考usage),以macOS为例:
docker run --rm --env CANDIDATE=$(ifconfig en0 inet| grep 'inet '|awk '{print $2}') \
-p 1935:1935 -p 8080:8080 -p 1985:1985 -p 8000:8000/udp \
registry.cn-hangzhou.aliyuncs.com/ossrs/srs:4 \
objs/srs -c conf/rtmp2rtc.conf
Remark: SRS 4.0.14+支持RTMP推流,WebRTC播放。
相关的配置说明:
-
rtc.rtmp_to_rtc
:是否将RTMP转RTC。禁用时,丢弃音频(无声音)。开启时,音频转码为opus(一路流消耗2%左右CPU)。 -
rtc.keep_bframe
:是否保留B帧,RTMP流中一般会有B帧,而RTC没有,默认丢弃B帧。 -
min_latency
:如果开启了RTC,这个配置的默认值也是on,而RTMP这个的默认值是off。 -
play.mw_latency
:如果开启了RTC,这个配置的默认值是0。 -
play.mw_msgs
:如果开启RTC,min_latency
开启默认为0,否则默认为1,比直播的默认值要小。
使用RTMP推流到本机:
docker run --rm --network=host ossrs/srs:encoder ffmpeg -re -i ./doc/source.flv \
-c copy -f flv -y rtmp://localhost/live/livestream
可播放的流地址:
- WebRTC播放:webrtc://localhost/live/livestream
- HTTP-FLV播放:http://localhost:8080/live/livestream.flv
Remark: 默认静音(H5自动播放要求的),可以点右下角小喇叭开启声音。
WebRTC本身是可以推流和拉流的,全链路延迟都很低。
本机启动SRS(参考usage),以macOS为例:
docker run --rm --env CANDIDATE=$(ifconfig en0 inet| grep 'inet '|awk '{print $2}') \
-p 1935:1935 -p 8080:8080 -p 1985:1985 -p 8000:8000/udp \
registry.cn-hangzhou.aliyuncs.com/ossrs/srs:4 \
objs/srs -c conf/rtc.conf
Remark: SRS 4.0.76+支持WebRTC推流,WebRTC播放。
演示,WebRTC推流和播放,链接:
- WebRTC推流:webrtc://localhost/live/show
- WebRTC播放:webrtc://localhost/live/show
Remark: 推流时,必须是HTTPS页面,当然本机localhost没这个限制。
WebRTC推流,可以转成RTMP流播放,SRS只会对音频转码(Opus转AAC),因此要求视频是H.264编码。
本机启动SRS(参考usage),以macOS为例:
docker run --rm --env CANDIDATE=$(ifconfig en0 inet| grep 'inet '|awk '{print $2}') \
-p 1935:1935 -p 8080:8080 -p 1985:1985 -p 8000:8000/udp \
registry.cn-hangzhou.aliyuncs.com/ossrs/srs:4 \
objs/srs -c conf/rtc2rtmp.conf
Remark: SRS 4.0.95+支持WebRTC推流,RTMP/HTTP-FLV播放,参考#2303。
相关的配置说明:
-
rtc.rtc_to_rtmp
:是否开启RTC转RTMP,只会对音频转码(Opus转AAC),视频(H.264)不转码,默认off。 -
rtc.pli_for_rtmp
:请求关键帧的间隔,单位秒,RTC没有固定GOP,而RTMP一般需要,默认6.0。
演示,WebRTC推流和播放,链接:
- WebRTC推流:webrtc://localhost/live/show
- WebRTC播放:webrtc://localhost/live/show
- HTTP-FLV播放:http://localhost:8080/live/show.flv
- RTMP流(可用VLC播放):rtmp://localhost/live/show
SRS早就具备了SFU的能力,比如一对一通话、多人通话、直播连麦等等。在沟通中,一对一是常用而且典型的场景,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用SRS做直播和RTC一体化的一对一通话。
下面以Docker中运行DEMO为例子,若希望从代码编译,请参考这里。
本机启动SRS(参考usage),以macOS为例:
docker run --rm --env CANDIDATE=$(ifconfig en0 inet| grep 'inet '|awk '{print $2}') \
-p 1935:1935 -p 8080:8080 -p 1985:1985 -p 8000:8000/udp \
registry.cn-hangzhou.aliyuncs.com/ossrs/srs:4 \
objs/srs -c conf/rtc.conf
Note: More images and version is here.
本机启动信令(参考usage),例如:
docker run --rm -p 1989:1989 registry.cn-hangzhou.aliyuncs.com/ossrs/signaling:v1.0.5
Note: More images and version is here.
启动httpx-static,转换HTTPS和WSS协议:
CANDIDATE=$(ifconfig en0 inet| grep 'inet '|awk '{print $2}') &&
docker run --rm -p 80:80 -p 443:443 registry.cn-hangzhou.aliyuncs.com/ossrs/httpx:v1.0.2 \
./bin/httpx-static -http 80 -https 443 -ssk ./etc/server.key -ssc ./etc/server.crt \
-proxy http://$CANDIDATE:1989/sig -proxy http://$CANDIDATE:1985/rtc \
-proxy http://$CANDIDATE:8080/
本机(localhost)可以直接打开http://localhost/demos/one2one.html?autostart=true。
若非本机,则可以打开https://192.168.3.6/demos/one2one.html?autostart=true。
注意:自签名证书,在空白处输入
thisisunsafe
(注意没空格)。
上面我们介绍了一对一通话,如果能将这个通话合成一个流,叠加视频和混音, 转成RTMP流推送到直播,这就是连麦了。
Note: 多人通话也是可以转直播的,原理一样,只是多人通话的流更多。
注意请开启RTC转RTMP,我们合并的是RTMP流,以macOS为例:
docker run --rm --env CANDIDATE=$(ifconfig en0 inet| grep 'inet '|awk '{print $2}') \
-p 1935:1935 -p 8080:8080 -p 1985:1985 -p 8000:8000/udp \
registry.cn-hangzhou.aliyuncs.com/ossrs/srs:4 \
objs/srs -c conf/rtc2rtmp.conf
Note: More images and version is here.
Note: 请参考一对一通话启动Signaling和httpx-static。
视频合流非常非常消耗CPU,而且有很多种方式:
- SRS+FFmpeg,SRS将WebRTC流转RTMP,FFmpeg将多路RTMP合流。优势:延迟小,音质好;缺点是命令行难度高。
- SRS+OBS,方案和SRS+FFmpeg一样,不过用OBS来实现合流。优势:图形化界面更友好,音质好;缺点是延迟大有不同步风险较大。
- OBS抓浏览器,OBS直接捕获浏览器窗口和电脑的音频。优势:可见即所得,依赖少;缺点是音质不如前面的方案。
SRS+FFmpeg方案,我们在一对一通话的DEMO中,给出了使用FFmpeg合流的命令,比如:
ffmpeg -f flv -i rtmp://192.168.3.6/live/alice -f flv -i rtmp://192.168.3.6/live/314d0336 \
-filter_complex "[1:v]scale=w=96:h=72[ckout];[0:v][ckout]overlay=x=W-w-10:y=H-h-10[out]" -map "[out]" \
-c:v libx264 -profile:v high -preset medium \
-filter_complex amix -c:a aac \
-f flv -y rtmp://192.168.3.6/live/merge
输入:
- rtmp://192.168.3.6/live/alice
- rtmp://192.168.3.6/live/314d0336
输出:
- rtmp://192.168.3.6/live/merge
SRS+OBS可以添加多个MediaSource(媒体源),将File(文件)的勾选去掉,就可以输入上面的两个RTMP流。
OBS直接捕获浏览器,可以选择WindowCapature(窗口捕获),直接选择浏览器即可。
Note: 转直播后,就可以使用SRS的直播录制(DVR)功能,将每个RTC流录下来,也可以录合并的流。
SRS支持多人通话的SFU能力,请参考一对一通话搭建环境,然后访问页面:
本机(localhost)可以直接打开http://localhost/demos/room.html?autostart=true。
若非本机,则可以打开https://192.168.3.6/demos/room.html?autostart=true。
注意:自签名证书,在空白处输入
thisisunsafe
(注意没空格)。
若需要会议转直播,请参考RTC转直播。
Winlin 2020.03
Welcome to SRS wiki!
Please select your language:
Please select your language:
Please select your language:
Please select your language:
Please select your langu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