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New issue

Have a question about this project? Sign up for a free GitHub account to open an issue and contact its maintainers and the community.

By clicking “Sign up for GitHub”,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and privacy statement. We’ll occasionally send you account related emails.

Already on GitHub?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大前端的技术原理和变迁史 #56

Open
sunmaobin opened this issue Jul 27, 2018 · 5 comments
Open

大前端的技术原理和变迁史 #56

sunmaobin opened this issue Jul 27, 2018 · 5 comments

Comments

@sunmaobin
Copy link
Owner

sunmaobin commented Jul 27, 2018

大前端的技术原理和变迁史

本文适合前端新手入门,阅读人群最好是前端新手或者后台开发人员,因为我不敢保证对前端老司机有太多收获。

通过阅读本文,你将会大致了解前端这些年发生的事情,以及一些前端当前主流技术的简单原理介绍。所有涉及的内容,都是尽可能的让你捅破这层窗户纸,知道其大致的玩法。

目录

  1. 前端技术发展轨迹
    • 角色架构发展史
    • 前端技术发展史
    • ECMAScript语法发展史
    • Ajax技术发展史
  2. 当前主流技术原理介绍
    • SPA 单页面应用原理
    • Node.js 服务器端JS运行原理
    • SSR 服务器端渲染原理
    • Vue MVVM原理
    • Webpack 打包原理
    • Sass CSS编译原理
  3. 一些新技术探索
    • TypeScript
    • PWA
    • GraphQL
    • Flutter
  4. 两个流行的概念解答
    • 什么是大前端
    • 什么是前端工程化

一、前端技术发展轨迹

本节知识点:

  • 角色架构发展史
  • 前端技术发展史
  • ECMAScript语法发展史
  • Ajax技术发展史

1.1 角色架构发展史

https://i.imgur.com/4eQJC7G.png

Web1.0 到 Web2.0过渡的标志,就是Ajax的出现(2005年)。

1.2 前端技术发展史

https://i.imgur.com/uoh8Hbn.png

1.3 ECMAScript语法发展史

1.4 Ajax技术发展史

AJAX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异步的 JavaScript 与 XML 技术)。

STEP1:XMLHttpRequest 原生对象

var request = new XMLHttpRequest();
request.open('GET', '/my/url', true);

request.onload = function() {
  if (request.status >= 200 && request.status < 400) {
    // Success!
    var data = JSON.parse(request.responseText);
  } else {
    // We reached our target server, but it returned an error

  }
};

request.onerror = function() {
  // There was a connection error of some sort
};

request.send();

STEP2:$.ajax 操作

$.ajax({
    type: 'GET',
    url: '/my/url',
    data: data,
    success : function(result){
        //TODO RESULT
    }
});

STEP3:Promise 操作

let getData = function (url) {
    return new Promsi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ajax({
            type: 'GET',
            url: url,
            success: function (data) {
                resolve(data);         
            },
            error: function (err) {
                reject(err);
            }
        });
    });
};

var data = getData('/my/url').then(function (data) {
     //TODO DATA
});

STEP4:生成器 Gererator

let it = null;
let ajax = function(url,data){
    $.ajax({
       type: 'GET',
       url: url,
       data: data || {},
       success : function(result){
			it.next(result);
       }
    });
};

function *getData(){
    var data = yield ajax('/my/url');
    console.log('data=',data);
};

it = getData();
it.next(); 

STEP5:Async/Await 高级操作

let ajax = function(url,data){
    return $.ajax({
       type: 'GET',
       url: url,
       data: data || {}
    });
};

async function getData(){
    var data = await ajax('/my/url');
    console.log('data=',data);
};

getData();

Ajax的相关背景资料:

1999年,微软公司发布IE浏览器5.0版,第一次引入新功能:允许JavaScript脚本向服务器发起HTTP请求。这个功能当时并没有引起注意,直到2004年Gmail发布和2005年Google Map发布,才引起广泛重视。

2005年2月,AJAX这个词第一次正式提出,指围绕这个功能进行开发的一整套做法。从此,AJAX成为脚本发起HTTP通信的代名词,W3C也在2006年发布了它的国际标准。

二、当前主流技术原理介绍

本节知识点:

  • SPA 单页面应用原理
  • Node.js 服务器端JS运行原理
  • SSR 服务器端渲染原理
  • Vue MVVM原理
  • Webpack 打包原理
  • Sass CSS开发原理

2.1 SPA 单页面应用原理

什么是SPA? SPA 即单页面,就是页面整体不刷新,不同的页面只改变局部的内容的一种实现方式。

一个完整的URI有以下几部分组成:

scheme:[//[user[:password]@]host[:port]][/path][?query][#fragment]

浏览器的URL也遵循以上规则,而对于以上规则中,只有 # 后面的 fragment 发生改变时,页面不会重新请求,其它参数变化,均会引起页面的重新请求,而在Js中恰恰还有事件 window.onhashchange 能监听到 fragment 的变化,于是就利用这个原理来达到一个修改局部内容的操作。

#fragment 部分就是对应到Js中的 location.hash 的值。

直接上代码描述:

<!DOCTYPE html>
    <head>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window.onhashchange = function(){
                var page = location.hash;
                if(page === '#home'){
                    document.getElementById('main').innerHTML = '这是首页';
                    return;
                };
                
                if(page === '#help'){
                    document.getElementById('main').innerHTML = '这是帮助页面';
                    return;
                };
                
                document.getElementById('main').innerHTML = '404';
            }
        </script>
    </head>
    <body>
        <header>
        	<a href="#home">首页</a>
            <a href="#help">帮助</a>
        </header>
        <article id="main"></article>
    </body>
</html>

以上代码直接在HTML上面有2个链接,点击后在页面的部分区域直接显示这2个链接对应的不同的页面内容。

2.2 Node.js 服务器端JS运行原理

服务器上如何应用Js呢?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在非网页情况下如何运行Js程序(或者命令行如何运行)。

与Java在服务器上运行需要按照JDK一样,Js要运行也需要安装Node环境,安装以后就可以运行了,具体的可以对照着Java程序来解释说明。

2.3 SSR 服务器端渲染原理

用过Java的人一定对 FreeMarker 不陌生,其工作原理:

对于Node.js来说也是一样,只是使用的框架不是FreeMarker罢了!究其原理无非都是:

Template + Data = Output

只是现在前端说的这个SSR,其实就是指后台渲染好数据,直接返回到浏览器,浏览器就直接显示了,下面我们做一个对比,用来说明传统的AJax操作和SSR之间的区别。

使用Ajax操作数据渲染到页面

<!DOCTYPE html>
    <head>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lib/jquery.min.js"></script>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
             * 使用jQuery将后台接口返回的数据显示到页面上
             */
            function renderData(){
                $.post(url,param,function(result){
                    //假设返回的是是一个List,我们追加到页面的ul中
                    $.each(result,function(i,d){
                        $('#list').append('<li>' + d.name + '</li>');
                    })
                });  
            };
            renderData();
        </script>
    </head>
    <body>
        <ul id="list"></ul>
    </body>
</html>

主要流程如下:

  • 用户地址栏输入URL
  • 浏览器使用HTTP协议从后台获取资源
  • 浏览器解析并渲染HTML页面呈现到浏览器上,同时异步执行Ajax操作
  • 浏览器发送Ajax请求后台接口
  • 浏览器获取到数据后,执行回调函数,将内容动态追加到页面上

使用SSR技术显示页面

下面示例我们以Vue框架后台直出方案为例:

const Vue = require('vue')
const server = require('express')()
const renderer = require('vue-server-renderer').createRenderer()

server.get('*', (req, res) => {
  //vue对象包含了template+data
  const app = new Vue({
    data: {
        list: [{
            name : 'lilei'
        },{
            name : 'hanmeimei'
        }]
    },
    template: `<ul><li v-for="item in list">{{item.name}}</li></ul>`
  })

  //将vue对象传入最终返回output结果html
  //再将html通过reponse对象返回给前端浏览器
  renderer.renderToString(app, (err, html) => {
    res.end(`
      <!DOCTYPE html>
      <html>
        <body>${html}</body>
      </html>
    `)
  })
})

server.listen(8080)

主要流程如下:

  • 用户地址栏输入URL
  • 浏览器使用HTTP协议从后台获取资源
  • 浏览器解析并渲染HTML页面呈现到浏览器上

如果有人对这个vue示例的完整构建流程感兴趣,可以按照如下流程快速搭建环境并允许起来:

2.4 Vue MVVM原理

什么是MVC?什么是MVVM?

通过上图可以清晰的看到,MVVM相比MVC来说,缺少了 Controller 一层,传统 Controller 做的事情就是处理一堆复杂的逻辑,然后将数据输出到 View 上面。那么现在缺少了这一层以后,ViewViewModel 之间如何进行双向自动关联数据绑定的呢?

也就是说,页面上数据发生变化,Js中的数据如何跟着也变化;相反,Js中数据变化了,页面如何自动跟着变化?

举个例子来进一步阐明这个问题,下面的效果如何实现?

页面数据发生变化如何通知到JS

通过给页面元素添加 onchange 或者 oninput 事件,在事件中获取表单的值,然后赋值给Js对应的对象上即可。

比如:示例中的输入框就可以添加oninput事件

<input type="text" oninput="evtInput" />

然后在js中定义这个函数执行相关赋值操作就可以:

function evtInput(){
    vue.name = this.value;
}

JS数据变化如何通知到页面

JavaScript原生有个方法 Object.defineProperty() ,这个方法可以重新设置一个js对象中某个元素的一些属性,同时提供了 getset 方法,允许用户对元素进行重新赋值和取值操作。

简单分析一下代码:

正式由于我们可以通过拦截一个属性的 set 方法。所以,我们就可以在 set 方法中讲获取到的新值赋值给页面元素就可以了。

Object.defineProperty(data,'name',{
    set : function(v){
		document.getElementById('input').value = v;
	}
});

2.5 Webpack 打包原理

前端为什么要打包?

那么前端为什么要进行打包呢?前端代码不是直接就能运行到浏览器么,还打包干嘛?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那么我们就以java为例可能比较恰当,比如:java的工程目录中有一个源码目录:src

它是用来存放java源码的,但是java实际编译后肯定就没有src这个目录了对吧?

那么 src 源码的作用是什么呢?就是用来更好的归类整理我们的源代码,它有可能是跟我们实际运行的代码结构完全不一样,因为实际运行的是机器能读懂的,而源码是给人看的。

所以前端也一样,由于当前阶段,前端的业务逻辑也变的非常复杂,再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个 html、一个js、一个css就能搞定的。所以我们要分模块,分目录存放源码,最终通过打包再组装成浏览器可以读懂的代码和目录结构。

比如:我们通过vue的脚手架创建一个vue的webpack项目,看看它的默认的源码目录(src)的树结构:

src
├── App.vue
├── assets
│   └── logo.png
├── components
│   └── HelloWorld.vue
├── main.js
└── router
    └── index.js

src中除了有3个子目录 assets components router ,还有2个 .vue 结尾的文件。所以,这种目录结构和文件在浏览器中肯定是无法运行的,如果我们要运行,就必须对它进行编译,翻译成浏览器能读懂的html/js/css文件才行。

当我们打包以后,看到项目的dist目录下就有了编译以后的,浏览器可执行的代码结构:

dist
├── index.html
└── static
    ├── css
    │   ├── app.30790115300ab27614ce176899523b62.css
    │   └── app.30790115300ab27614ce176899523b62.css.map
    └── js
        ├── app.b22ce679862c47a75225.js
        ├── app.b22ce679862c47a75225.js.map
        ├── manifest.2ae2e69a05c33dfc65f8.js
        ├── manifest.2ae2e69a05c33dfc65f8.js.map
        ├── vendor.7fed9fa7b7ba482410b7.js
        └── vendor.7fed9fa7b7ba482410b7.js.map

所以,当前前端代码逻辑复杂,各种框架横行的年代,源码都是不能直接在浏览器访问的,都需要借助打包工具,如:gulp、webpack这些工具进行打包翻译,才能得到真正的可执行的文件。

Webpack 打包原理

一句话概括Webpack的本质:

webpack 是一个打包模块化js的工具,可以通过Loader转换文件,通过Plugin扩展功能。

Webpack打包的简易示意图:

2.6 Sass CSS编译原理

什么是Sass?就是一种能提高CSS开发效率的工具。

其编译原理是:

实际在项目中怎么用Sass呢?

前面在说Webpack的时候说过了,现在前端技术离开打包工具是不能直接运行 ,类似于这种Sass文件也一样。所以,我们只需要在Webpack中增加Sass文件的Loader,这样在代码编译环境,就能自动把Sass文件转换为Css文件,最后引入到Html中的是Css文件,这样页面就能正常渲染了。

Sass有什么好处?

test.scss文件:

$color-red: #00ff00;
$color-white: #ffffff;

#main p {
  color: $color-red;
  width: 97%;

  .redbox {
    background-color: $color-red;
    color: $color-white;
  }
}

如果用传统的css写:

#main p {
  color: #00ff00;
  width: 97%; 
}

#main p .redbox {
    background-color: #00ff00;
    color: #ffffff; 
}

三、一些新技术探索

本节知识点:

  • TypeScript
  • PWA
  • GraphQL
  • Flutter

3.1 TypeScript

什么是TypeScript?

TypeScript 是微软开源发布的JavaScript类型的超集,它可以编译成纯JavaScript。

它是一个Js框架,可以用来开发前端系统。

之所以说TypeScript是JavaScript的超集,就意味着TypeScript在JavaScript的语法基础上,又扩展了更多语法,使得开发更加方便。

接下来我们看看TypeScript的相比JavaScript额外增加的部分:

学Java的同学不要惊慌,个人看来TypeScript就是把Java用JavaScript重新实现了一遍!

1、强数据类型

//Boolean类型
let isDone: boolean = false;

//数字类型
let decLiteral: number = 6;

//字符串
let name: string = "bob";

//数组
let list: Array<number> = [1, 2, 3];

//函数定义
function add(x: number, y: number): number {
    return x + y;
}

2、接口

interface LabelledValue {
  label: string;
}

function printLabel(labelledObj: LabelledValue) {
  console.log(labelledObj.label);
}

let myObj = {size: 10, label: "Size 10 Object"};
printLabel(myObj);

这里的接口与Java中的接口不一样,TypeScript中的接口仅仅是对参数的一种契约约定,即:参数必须是接口定义的结构和参数名等。

3、类

//定义类
class Greeter {
    greeting: string;
    constructor(message: string) {
        this.greeting = message;
    }
    greet() {
        return "Hello, " + this.greeting;
    }
}

let greeter = new Greeter("world");

//类的继承
class Animal {
    move(distanceInMeters: number = 0) {
        console.log(`Animal moved ${distanceInMeters}m.`);
    }
}

class Dog extends Animal {
    bark() {
        console.log('Woof! Woof!');
    }
}

//共有、私有变量、方法
class Animal {
    private id: number; //仅类内部访问,实例无法访问
    public name: string;//类内部和实例都可以访问
    protected pid: number;//仅类内部和子类可以访问
    
    public constructor(theName: string) { this.name = theName; }
    public move(distanceInMeters: number) {
        console.log(`${this.name} moved ${distanceInMeters}m.`);
    }
}

4、泛型

function identity<T>(arg: T): T {
    return arg;
}

5、枚举

enum Direction {
    Up = 1,
    Down,
    Left,
    Right
}

3.2 PWA

什么是PWA?

Progressive Web App, 简称 PWA,是渐进式提升 Web App 的体验的一种新方法,能给用户原生应用的体验。

PWA 本质上是 Web App,就是运行在手机上的App不是纯Native的,而是很多页面都是网页。

Web App ,我们都知道就是App中有网页嘛!但是 Progressive 渐进式 又该怎么理解?

个人理解,渐进式 的意思就是:循序渐进的发展或者改造

PWA更直白的意思就是:

第一步:我们现在要开发一个App,但是开发纯原生App的维护和扩展成本太高,所以我们需要增加一些网页进去,毕竟网页好维护嘛!(这部分其实就是混合类App,也叫:Hybrid App)

第二步:但是我们App中增加网页不能太暴力,太暴力容易让用户觉得很不自然,所以需要使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那么如何循序渐进的进行才能让用户的体验达到极致(也就是几乎看不出来某一个页面是一个网页!)

第三步:我们就需要增加一些策略,先保证用户体验,比如:为了保证安全网页全部使用HTTPS、使用离线缓存来减少用户打开页面的等待时间等等。

所以,PWA就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提升混合类APP的用户体验,而影响体验最大的问题就是页面加载,所以PWA最核心的技术就是:离线缓存 ,离线缓存大家普遍采用的方案就是:Service Worker

3.3 GraphQL

在了解什么是GraphQL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SQL?

什么是SQL?

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一种结构化的查询语言,它是关系式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标准语言。

说白了,SQL是一种特定的语法,也可以称之为是数据库管理的API,操作数据库必须通过这个语法进行。

什么是GraphQL呢?

一种用于API的查询语言

GraphQL 既是一种用于 API 的查询语言也是一个满足你数据查询的运行时。 GraphQL 对你的 API 中的数据提供了一套易于理解的完整描述,使得客户端能够准确地获得它需要的数据,而且没有任何冗余,也让 API 更容易地随着时间推移而演进,还能用于构建强大的开发者工具。

用一组图来说明下:

那你又要说了?没有GraphQL我现在客户端和后台之间不照样可以交互吗?

没错!你是这么交互的:

所以,不是说离开GraphQL我们就不能活,而是它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API查询交互方式,使得客户端和后台的接口通信更加高效罢了。

那么GraphQL相比传统的接口请求,都有哪些优势呢?

1、所见即所得

//查询条件
{
    user(uid:1) {
        uid
        name
    }
}

//返回结果
{
  "data": {
    "user": {
      "uid": "1",
      "name": "xxx"
    }
  }
}

传统的API是什么样子?

//查询条件
{
    uid : 1
}

//返回结果
{
  "data": {
    "user": {
      "uid": "1",
      "name": "xxx"
    }
  }
}

2、减少网络请求次数

只需要一次网络请求,就能获得资源和子资源的数据(例如,上文中文章的评论信息)。

//查询条件
{
    article(aid:1) {
        title
        content
        author {
            uid
            name
        }
    },
    comment {
        content,
        author {
            uid
            name
        }
    }
}

传统的查询,一般先查询Article,再查询Comment。当然你可以一次性去查,让后台一次性返回来,但是一般没有后台会给你设计这样的一个API:getArticleAndComment,如何按照Restful的接口标准,你应该需要查询2次。

3、参数类型强校验

GraphQL规定了一套数据类型,这就保证接口查询的时候,字段类型就被明确定义,而传统的接口一般很难保证查询参数的类型。

比如,以下就是GraphQL的语法定义:

type Starship {
  id: ID!
  name: String!
  length(unit: LengthUnit = METER): Float
}

3.4 Flutter

什么是Flutter?

Flutter是谷歌的移动UI框架,可以快速在iOS和Android上构建高质量的原生用户界面。

下图就是使用Flutter开发一款App的样子:

类似于 React Native 框架一样,Flutter也是可以调用一些App系统级的命令,能让你快速开发一款混合类App(Hybrid App)。

有兴趣的可以去官网学习:Flutter中文网

四、两个流行的概念解答

本节知识点:

  • 什么是大前端
  • 什么是前端工程化

4.1 什么是大前端

本文的标题是 大前端的技术原理和演变史,现在给大家解答一下,什么是:大前端

大前端 就是相比 前端 而言变大了,那么到底传统意义的前端指什么?变成大前端又有哪些东西变大了呢?

传统的意义的前端指是什么呢?

传统的前端就是指直接面对客户的应用或者系统,比如:网页、手机App。

而开发网页、搞iOS和Android开发的程序员都可以称之为前端工程师。

只是传统意义来说,前端工程师仅仅指网页开发的人,而iOS和Android开发的一般指客户端开发人员,或者归结到软件工程师岗位去了。

那么大前端又指什么呢?其实经过各种资料考证,并没有这么一个明确的定义,只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大家有了一种默认的约定,大前端之所以称之为大前端,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大前端 - 前后端分离

随着前后端职责和技术框架的分离发展,产品对前端的要求越来越高,用户对前端的期待越来越高,前端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导致前端这个岗位并没有像JSP时代那种画画页面就完事了。这部分体现的是前端的要求更高,责任越大了。

2、大前端 - Node全栈

前后端分离后,前端要独立完成一个事情是不行的,因为缺少后台的支持。但是随着Node的出现,前端可以不用依赖后台人员,也不用学习新的后台语言,就可以轻松搞定后台的这部分事情。这样,面对一些小的系统,前端工程师就可以搞定整个系统。这部分体现了前端的全面性和全栈性。

3、大前端 - 应对各种端

传统的前端工程师,一般指网页开发工程师,网站一般指运行在PC浏览器,慢慢的也要运行在手机上。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突然冒出来更多的移动设备,比如:手机分为Android手机和苹果手机、智能手表、VR/AR技术支撑的可穿戴设备、眼睛、头盔、车载系统、智能电视系统等等。而这些设备都需要前端的支撑,这时候对前端的技术要求、能力要求就更高。这部分体现了前端的涉猎范围变大。

4、大前端 - 微应用

当微信小程序出来以后,大家第一感觉是前端又可以火一把啦,不需要后台、不需要服务端,只需要在微信平台上开发网页就可以发布上线了。

而近期又有国内多个手机厂家联合推出 快应用 , 跟小程序差不多,只是通过简单的前端开发发布以后,用户不需要安装应用就可以直接在类似于小米、vivo、oppo等手机上打开这样的应用。

类似于这些微应用,免后台、免安装的形式出现,也促使了前端这个行业也将涉及到这样的新型领域中,一起推动技术的进步。这部分体现了前端是时代发展的幸运儿。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大致的定义:

大前端指前端涉猎范围越来越广、涉及的端越来越多、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影响范围越来越大的一种体现。

4.2 什么是前端工程化

前端工程化的定义:

前端工程化是根据业务特点,将前端开发流程规范化,标准化,它包括了开发流程,技术选型,代码规范,构建发布等,用于提升前端工程师的开发效率和代码质量,最终交付一个稳定性高、扩展性好、易于维护的系统的过程。

一般情况下,一个符合前端工程化要求的方案应该包含以下要素:

  • 开发规范
  • 模块化开发
  • 组件化开发
  • 组件仓库
  • 性能优化
  • 部署
  • 开发流程
  • 开发工具

另外,我们再谈到工程化,不能只想着前端工程化,而应该站在整个系统考虑如何进行工程化,也就是说对于一整个项目,我们谈到工程化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呢?

一个系统的工程化建设,应该包含以下因素:

  • 目标,搞清楚目标群体,并持续为他们做好最优质的服务;
  • 边界,与别的系统划清界限,同时做好接口,保证自身系统职责定位清晰的同时,管理好依赖系统,增加自身健壮性;
  • 壁垒,自身平台建设,其中就包含了前端工程化建设,以及后台工程化建设,还有项目整体建设等诸多因素。

参考资料

@luke93h
Copy link

luke93h commented Oct 16, 2018

写的很棒

@sunmaobin
Copy link
Owner Author

@luke93h 感谢支持~

@zhoubhin
Copy link

写得不错

@Ghostdar
Copy link

不错

@tangkunyin
Copy link

that's really cool...

Sign up for free to join this conversation on GitHub.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to comment
Projects
None yet
Development

No branches or pull requests

5 participa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