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ycvk/tinybook

Folders and files

NameName
Last commit message
Last commit date

Latest commit

 
 
 
 
 
 
 
 
 
 
 
 
 
 
 
 
 
 
 

Repository files navigation

TinyBook

从零开始实现一个golang微服务。

Table of Contents


Chapter01: 实现切片的删除操作

GitHub Link

背景要求

  • 实现删除切片特定下标元素的方法。
  • 性能要求: 实现相对高性能的删除操作。
  • 泛型化: 改造为支持泛型的方法。
  • 缩容机制: 添加缩容支持,并设计缩容机制。

Chapter02: 实现用户信息编辑功能

GitHub Link

背景要求

  1. 完善 /users/edit 接口

  2. 允许的用户基本信息

    • 昵称:字符串(限制长度)
    • 生日:日期字符串(如 "1992-01-01")
    • 个人简介:文本(限制长度)
  3. 输入校验:实现输入内容的校验,并返回准确信息。

  4. 用户资料接口: 修改 /users/profile 接口以展示新添加的信息。

  5. 响应截图: 提交 Postman 响应截图。

  6. 附加文档: 添加 README 文件,并附带示意图。

  7. 代码更新:record 分支上补充 EditProfile 接口。

Postman 响应截图

点击展开图片

post_01 post_02

前端请求预览

点击展开图片 web_01 web_02 web_03 web_04 web_05 web_06

Chapter03: 部署方案修改

GitHub Link

背景要求

  1. 项目端口: 修改项目启动端口为 8081。
  2. Pod 数量: 将项目部署为 2 个 Pod。
  3. Redis 端口: 修改 Redis 访问端口为 6380。
  4. MySQL 端口: 修改 MySQL 访问端口为 3308。

证明内容

  • kubectl get services
  • kubectl get pods
  • 通过浏览器访问 Tinybook 项目并获得正确响应

kubectl 截图

kubectl_01

浏览器访问截图

点击展开图片

Profile 页面

web_01

Edit 页面

web_02

Login 页面

web_03


Chapter04: 引入本地缓存

GitHub Link

背景要求

  1. 重构现有的CodeCache

    • 将当前的 CodeCache 改名为 CodeRedisCache
  2. 实现本地缓存的CodeCache

    • 自由选择本地缓存技术,注意体会技术选型的关键因素。
  3. 并发安全

    • 确保在单机或开发环境下并发安全。
👉 点击展开结果

技术选型

目前热门本地缓存库

freecache

bigcache

fastcache

ristretto

go-cache

theine-go

缓存库 优点 缺点 是否支持TTL 内存效率 适用场景 并发安全 社区活跃度
freecache 近似LRU淘汰,支持Key设置TTL 需要提前知道缓存大小,可能导致内存浪费 中等 高并发、内存敏感环境 中等
bigcache 不需要提前知道缓存大小,能动态扩展 有序列化开销,缓存淘汰效率差,无法为每个key设置TTL,会在内存中分配大数组用以达到 0 GC 的目的,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 GC 频率 动态数据量,需要快速扩展的场景
fastcache 性能高,分片降低锁粒度,索引存储优化 不支持TTL 高性能需求,不需要TTL管理
ristretto 高性能,有准入政策和SampledLFU驱逐政策 对GC无优化,内部使用 sync.map 高性能需求,需要精细控制淘汰策略的场景
go-cache 易于使用,长时间维护 长久未更新,可能存在潜在的安全和性能问题 简单缓存需求,不关心长期维护和扩展性
theine-go 支持TTL与持久化,自适应W-TinyLFU淘汰策略,高命中率 相对较新,社区支持可能较少 需要TTL管理和持久化,高命中率要求 不确定

综上所述,本次需求可以选用 ristrettotheine-go 作为本地缓存。

参考链接

性能敏感场景下,Go 三方库的选型思路和案例分析

golang本地缓存(bigcache/freecache/fastcache等)选型对比及原理总结 - 知乎

实现与测试

代码实现

测试结果

1. 发送验证码与登录

test_01

2. 再次使用此验证码登录

test_02

3. 点击登录超过 3 次

test_03

4. 短时间内发送验证码超过 3 次

test_04


Chapter05: 同步转异步的容错机制

GitHub Link

背景要求

  • 容错机制设计: 当触发限流或服务商崩溃时,将请求转储到数据库,并异步处理。
  • 服务商崩溃判定: 设计新的判定机制,不使用课程给定方法,并阐述决策理由。
  • 异步重试控制: 允许重试 N 次,重试间隔自由决策,参数需可控。
  • 编码风格: 保持面向接口和依赖注入的编程风格。
  • 适用场景分析: 明确容错机制适用场景及其优缺点。
  • 改进方案: 针对缺点,提出改进措施。
  • 测试编写: 提供单元测试以验证功能。

容错机制设计详解

服务商崩溃判定逻辑

  • 判定依据: 在一定时间窗口内(比如最近5分钟),监控成功与失败的比例,而不是连续失败的次数。如果错误率超过了设定的阈值(例如30%),则触发容错机制。此阈值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 决策理由: 错误率的增加往往是服务崩溃的前兆,此方法不依赖于连续错误,而是整体服务表现,更能反映非连续性的问题。

异步重试机制

  • 用户控制: 用户可以设置基本时间单元、最大间隔时间以及最大重试次数。

  • 机制说明: 采用指数退避策略,初始重试间隔设置为一个基本时间单元,比如2秒,之后每次重试间隔时间翻倍,直到达到最大间隔时间,或者重试次数达到上限。

    • 指数退避策略:
      • 在指数退避策略中,重试时间通常按照指定的乘数增加。
      • 例如,如果基本时间单元为0.5秒,乘数为2,最大重试次数为5,则重试间隔为:0.5秒、1秒、2秒、4秒、8秒。

适用场景及优缺点分析

适用场景

  • 高可用性系统,消息传递系统,以及需要高度可靠性的服务调用。

优点

  • 提高了系统的弹性,即使在服务商出现问题时也能保证消息最终被处理。

缺点

  • 可能导致数据库负担加重,如果消息量大而服务商长时间不可用,可能会造成大量的消息堆积。

改进方案

  • 消息队列: 使用消息队列服务来代替数据库存储消息,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处理大量消息,并且可以很容易地进行水平扩展。
  • 服务降级: 当检测到服务商出现问题时,可以暂时降级服务,比如使用备用的短信服务商,或者减少发送频率/停止发送等。

重试逻辑

在我的 重试模块 中,BaseInterval 是重试的起始间隔,Multiplier 是每次重试时增加的倍数。由于还加入了一个随机化因素(RandomizationFactor),每次重试的实际间隔会在计算出的指数退避间隔基础上有所波动。

具体来说,每次重试的间隔计算公式为:

$$\text{Interval} = \text{BaseInterval} \times \text{Multiplier}^\text{retry number} \times (1 - \text{RandomizationFactor} + \text{random factor})$$

其中,random factor 是一个 [0, 2 * RandomizationFactor] 范围内的随机数。

假设没有随机化因素,即 RandomizationFactor 为 0,那么在 BaseInterval 为 1 秒,Multiplier 为 2 的情况下,每次重试的理想间隔时间将是:

  • 第1次重试: ( $1 \times 2^0 = 1 $) 秒
  • 第2次重试: ( $1 \times 2^1 = 2 $) 秒
  • 第3次重试: ( $1 \times 2^2 = 4 $) 秒
  • 第4次重试: ( $1 \times 2^3 = 8 $) 秒
  • 第5次重试: ( $1 \times 2^4 = 16 $) 秒

但实际上,每次重试的间隔还会包含随机化因素的影响。这意味着每次的实际间隔会在上述理论值的基础上上下浮动。例如,如果 RandomizationFactor 是 0.5,那么实际间隔将随机地增加或减少最多50%。

以下是基于模拟并考虑随机化因素的每次重试的大约时间(单位为秒):

👉 点击展开模拟代码
import random

# 定义重试配置参数
base_interval = 1  # 基础间隔时间,单位秒
multiplier = 2     # 间隔增加的倍数
max_retries = 5    # 最大重试次数
randomization_factor = 0.5  # 随机化因素

# 模拟重试间隔时间计算
def simulate_retries(base_interval, multiplier, max_retries, randomization_factor):
    intervals = []
    for retry in range(max_retries):
        # 计算理论上的间隔时间
        interval = base_interval * (multiplier ** retry)
        # 加入随机化因素
        random_factor = random.uniform(-randomization_factor, randomization_factor)
        interval_with_randomization = interval * (1 + random_factor)
        intervals.append(interval_with_randomization)
    return intervals

# 获取每次重试的大约时间
retry_intervals = simulate_retries(base_interval, multiplier, max_retries, randomization_factor)
retry_intervals
  • 第1次重试: 约 (0.63) 秒
  • 第2次重试: 约 (2.14) 秒
  • 第3次重试: 约 (3.06) 秒
  • 第4次重试: 约 (7.12) 秒
  • 第5次重试: 约 (8.90) 秒

这些值包含了随机化因素,实际的间隔会在每次运行时有所不同。这样设计是为了避免在服务出现问题时多个客户端同时进行重试,从而可能导致的“群集效应”。

代码实现

以下是实现的异步重试容错机制的组件及其逻辑:

这些组件协同工作,实现了以下特点:

  • 实现了sms.Service的接口,类似于装饰器模式包含了实际调用的send接口。
  • 包含了一个sms.Service实例,用于实际发送短信。
  • 包含了一个AsyncRetry实例,用于异步重试。
  • 包含了一个ErrorRateMonitor实例,用于监控错误率。
  • 包含了一个limiter.Limiter实例,用于限流。

具体流程如下:

初始化

  1. 错误率监控器 (NewErrorRateMonitor)

    • 设置初始阈值和窗口开始时间。
    • 启动定时任务调整错误率和阈值 (adjustErrorRateAndThreshold).
  2. 异步重试机制 (NewAsyncRetry)

    • 设置重试间隔和重试次数。
  3. 限流器 (NewLimiter)

    • 设置限流阈值和窗口大小。

发送短信

  1. 执行Send方法发送短信
    • 使用Limiter方法检查是否超过限流阈值。
      • 如果超过限流阈值:
        • 触发容错机制。
        • 存储消息到数据库。
        • 启动AsyncRetry进行异步重试。
        • 记录错误信息。
      • 如果未超过限流阈值:
        • 调用Send方法,发送短信。
    • 记录发送结果。
      • 使用RecordResult方法传入发送结果。
      • 如果错误率超过阈值,触发容错机制。
        • 将消息存储到数据库。
        • 启动AsyncRetry进行异步重试。
        • 记录错误信息。
    • 如果发送成功,返回结果。

容错机制

  1. 定时调整错误率和阈值 (adjustErrorRateAndThreshold)

    • 每分钟执行。
    • 清理过时结果 (cleanUpOldResults)。
    • 计算当前错误率 (calculateErrorRate)。
    • 自适应调整阈值 (adjustThreshold)。
  2. 定期检查错误率 (CheckErrorRate)

    • 比较当前错误率与阈值。
    • 如果错误率超过阈值,触发容错机制。
      • 存储消息到数据库。
      • 启动重试机制(使用goroutine或服务)。

k8s 项目实测结果

👉 点击展开测试结果

1. 测试限流下的异步重试机制

k8s 项目启动初始化时,在 InitSMSService 中将限流器设置为 1 分钟只能发送 1 条短信,并选用本地测试的短信服务localsms.NewService(),来测试限流后,异步重试机制的效果。

结果如下:

test_01

可以看到确实是触发了限流后,操作数据库insert了一条记录,并且启动了异步重试机制。

异步重试成功后,日志打印了验证码信息和重试成功的信息,随后删除了数据库中的记录。

2. 测试重复手机号的异步重试机制

我在发送验证码前,往数据库中insert一条跟要发送的手机号一样的测试记录,来测试重复手机号的情况。

结果如下:

test_02

可以在日志看到,在insert插入重复数据时,匹配到mysql的1062唯一索引错误,返回重复手机号的错误信息,并且没有触发异步重试机制。

3. 测试错误率超过阈值下的连续失败异步重试机制

首先在 InitSMSService 中将错误率监控器改为 monitor := retry.NewErrorRateMonitor(0.01, 0.5, 10*time.Second) 表示错误率阈值为 1%,窗口大小为 10 秒,来测试错误率超过阈值后,异步重试机制的效果。

随后在localSMSservice的本地测试的 send 方法中,让其返回错误,来模拟错误率超过阈值的情况。

结果如下:

test03

可以看到再连续发送了几条短信后,因为已经将send()方法改为永远返回错误,所以在错误率监控器中,错误率为100%,超过了阈值1%,触发了异步重试机制。

insert进数据库后,开始重试,重试超过了最大次数,重试彻底失败,日志打印了重试失败的堆栈信息。


Chapter06: 优化打印日志的部分

GitHub Link

背景要求

  • 在 Web 的 Handler 部分,有很多 if-else 分支,基本上都是在判定 err !=nil。每一个 if 里面都要打印日志。
  • 现在要求优化这些打印日志的逻辑,避免每一处 err !=nil 的时候,都得手动打一个日志。

优化思路

  • 使用中间件进行错误捕获和日志记录。
  • 在 Gin 中,中间件可以用来拦截请求并进行预处理,也可以在处理流程的最后统一处理错误。可以定义一个中间件来捕获处理过程中的任何错误,并在这里统一进行日志记录。

代码实现

  1. 定义错误处理中间件

    • 首先,定义一个中间件函数。这个函数将在请求的处理链中被调用。使用 ctx.Next() 来调用链中的其他处理函数。之后,中间件会检查是否有任何错误被加入到 Gin 的 Context 中。
      •    func ErrorHandler() gin.HandlerFunc {
              return func(ctx *gin.Context) {
                  ctx.Next()
                  // 检查是否有错误被加入到 Gin 的 Context 中
                  err := ctx.Errors.Last()
                  if err != nil {
                      // 如果有错误,记录日志
                      log.Printf("Error: %s", err.Error())
                  }
              }
           }
  2. 在路由中应用中间件

  • router.Use(ErrorLogger()) // 应用中间件
  • 这样,每个经过这个路由的请求都会经过错误处理中间件。
  1. 在处理函数中添加错误到上下文

    • 在处理函数中,如果有错误,可以使用 ctx.Error(err) 将错误添加到 Gin 的 Context 中。
      •  func MyHandler(c *gin.Context) {
              err := someFunction() // 假设这是一个可能产生错误的函数
          if err != nil {
              c.Error(err) // 将错误添加到上下文
              return
          }
         // 正常的处理逻辑...
         }
    • 这样,错误就会被传递到错误处理中间件中。

优点

使用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

  • 集中管理:你可以在一个地方集中处理所有的错误日志记录,而不需要在每个处理函数中重复相同的逻辑。
  • 灵活性:你可以轻松地调整错误处理和日志记录的策略,而无需修改大量的处理函数。
  • 代码清洁:这使得处理函数更加专注于它们的主要职责,从而使代码更加清晰和易于理解。

Chapter07: 找出点赞数量前N的数据

GitHub Link

背景要求

本次的核心是设计一个能够找出按照点赞数量前 N 个数据的高性能方案。方案应考虑以下要点:

  1. 综合缓存利用:整合 Redis 和本地缓存的使用,确保方案在面试中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
  2. 业务折中:清晰阐述任何业务上的折中和权衡。
  3. 自主设计:独立设计解决方案,遵循自主搜索和讨论的原则。

设计思路

  • Redis ZSet:使用 Redis 的 ZSet 数据结构来存储和更新文章点赞数。例如,通过命令 zincrby article:like_count 1 id 更新点赞数,并使用 ZRevRange 获取指定排名数据。

  • 本地缓存与 Kafka 结合:采用 theine-go 高性能本地缓存,结合 Kafka 消息队列。 在点赞或取消点赞时,发送消息到 Kafka。消费者接收消息后,每固定时间,向redis缓存中设置或更新一个布尔型键值,表示排行榜数据的变化。

  • 定时器同步机制:设置可调节的定时器,周期性检查redis缓存中的布尔键。如键存在,则表明排行榜数据有变化,触发本地缓存从 Redis 拉取最新数据,拉取后重置该键。

  • 控制获取排行榜的TopN数量:控制只获取最多排行榜前N个数据,避免数据量过大。也避免了非法请求 N 过大,造成获取数据量过大的情况。

  • 关于更新本地缓存的key:这里使用redis来存储并更新此key,而不是使用本地缓存。 因为k8s项目中使用的是多pod实例部署,如果使用本地缓存来存储此key,那么每个pod都会有一份此key,无法保证key唯一,会导致数据不一致。

  • 关于使用kafka:我使用的是kafka-go库,可以通过设置CommitInterval来控制消费者的消费频率。

  • 为什么选择kafka-go而不是sarama?see this : Go社区主流Kafka客户端简要对比

  • 这样配合定时器,可以控制消费者每隔一段时间才消费这时间段的所有消息,配合锁可以保证此时间段内只向redis请求一次,避免消费者消费过快,造成redis压力过大。

业务折中

  • Redis ZSet 与本地缓存的折中: 由于 Redis ZSet 本身就是一个有序集合,可以直接使用 ZSet 来存储排行榜数据。但是,如果每次请求都直接从 Redis 拉取数据,会导致 Redis 压力过大。因此,可以使用本地缓存来缓存排行榜数据,减轻 Redis 压力。但是,本地缓存的数据可能会与 Redis 中的数据不一致,因此需要定时器同步机制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 实时缓存 与 定时缓存 的折中:

    • 由于本地缓存是一个内存缓存,如果每次点赞或取消点赞都直接更新本地缓存,很可能会导致缓存数据与 Redis 中的数据不一致。
    • 但如果每次点赞或取消点赞都直接获取 Redis 中的数据,再更新本地缓存,那跟直接从 Redis 拉取数据有什么区别呢?
    • 因此,可以使用 Kafka 消息队列来解耦点赞和取消点赞的操作。当点赞或取消点赞时,发送消息到 Kafka。消费者接收消息后,在一个可设置的时间段内,只会向redis缓存中设置或更新一次布尔型键值,表示排行榜数据的变化。
    • 如果每次点赞或取消点赞都直接更新本地缓存,那么 Kafka 消息队列的作用就只是解耦了点赞和取消点赞的操作,而没有减轻本地缓存的压力。
    • 因此,可以设置一个定时器,周期性检查redis缓存中的布尔键。如键存在,则表明排行榜数据有变化,触发本地缓存从 Redis 拉取最新数据,拉取后重置该键。
    • 以上这样,就可以减轻缓存的压力,又能保证数据的最终一致性。
    • 但是,这样做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可能会导致数据的实时性降低。因为如果定时器的周期设置得太长,那么可能会有一段时间内,本地缓存中的数据是旧的。 因此,需要在实际使用中,根据实际情况来调节定时器的周期。

接口调用流程

  1. 用户点赞或取消点赞时,发送消息到 Kafka。
  2. 消费者接收消息后,在设置的时间段内,只会向redis缓存中设置或更新一次布尔型键值,表示排行榜数据的变化。
  3. 定时器周期性检查redis缓存中的布尔键。如键存在,则表明排行榜数据有变化,触发本地缓存从 Redis 拉取最新数据,拉取后重置该键。
  4. 用户请求排行榜数据时,从本地缓存中获取数据。
  5. 如果本地缓存中没有数据,则从 Redis 拉取数据,并发送消息到 Kafka。
  6. 消费者接收消息后,在设置的时间段内,只会向redis缓存中设置或更新一次布尔型键值,表示排行榜数据的变化。
  7. 如果redis有数据,返回redis排行榜数据。
  8. 如果redis没有数据,去数据库拉取数据,返回数据库排行榜数据。
  9. 在以上返回数据库排行榜数据的同时,异步更新redis排行榜数据。
  10. redis更新完成排行榜数据后,发送消息到 Kafka。

代码实现

  • handler层: 接口调用流程的实现
  • service层: 业务逻辑的实现
  • repository层: 数据库与缓存操作的实现
  • dao层: 数据库操作的实现
  • cache层: 缓存操作的实现
  • kafka层: kafka消息队列的实现
    • producer

    • consumer

    • 定时器 ticker 的实现也在其中 ticker

    • 配合定时器的固定时间尺度,比如 (1分钟/8小时/1天) ,可以做到 每固定时间 去检查一次redis缓存中的布尔键。

    • 如果键存在,则表明排行榜数据有变化,触发本地缓存从 Redis 拉取最新数据,拉取后重置该键。如果键不存在,则表明排行榜数据没有变化,不更新本地缓存。

    • consumer中的Call()方法,则保证了在给定时间内,无论消费者多少次消费,也只会最多执行一次去更新redis中的bool key 的操作。

UML时序图

UML时序图

测试结果

测试环境

  • MacBook Pro 2021 M1Max 32G
  • macOS Sonoma 14.1.2
  • Go 1.21.4
  • Redis 7
  • Kafka 3.6.0
  • MySQL 8.0.27

1. 没有缓存时,从数据库拉取数据

test_01

2. 有redis缓存时,从redis拉取数据

test_02

3. 有本地缓存时,从本地缓存拉取数据

test_03

结论

可看到,当有本地缓存时,平均响应时间直接降低了50%以上。 QPS为8151.66,比没有缓存时提高了5倍多。且没有任何错误。

直接请求数据库时,可以看到后面的请求响应时间都是timeout,错误率超过50%,比走redis慢了4倍,比走本地缓存慢了5倍多。


Chapter08: 为消息队列添加监控

GitHub Link

背景要求

为了在 Kafka 中实现 Prometheus 监控,需要定义一系列指标来监控 Kafka 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性能和健康状况。

下面是一些关键指标的详细解释,包括为什么选择这些指标,以及如何基于这些指标设置告警

指标解释

1. 生产者的指标

  • 消息发送速率: 每秒发送的消息数量。这个指标可以用来监控生产者的性能。如果消息发送速率低于预期,可能是生产者的性能出现了问题。
  • 消息发送延迟: 消息从发送到被broker确认的时间。这个指标可以用来监控生产者的性能。如果消息发送延迟高于预期,长时间延迟可能是网络问题或Kafka集群过载的迹象。
  • 消息发送失败率: 消息发送失败的比例。这个指标可以用来监控生产者的健康状况。如果消息发送失败率高于预期,可能是生产者的健康状况出现了问题。
  • 消息发送失败数: 消息发送失败的数量。这个指标可以用来监控生产者的健康状况。如果消息发送失败数高于预期,可能是生产者的健康状况出现了问题。
  • 消息发送重试数: 消息发送失败后的重试次数。这个指标可以用来监控生产者的健康状况。如果消息发送重试数高于预期,可能是生产者的健康状况出现了问题。
  • 发送消息的大小: 每条消息的大小。这个指标可以用来监控生产者的性能。如果消息的大小高于预期,大消息可能导致网络拥堵和延迟增加。

2. 消费者的指标

  • 消息消费速率: 每秒消费的消息数量。这个指标可以用来监控消费者的性能。如果消息消费速率低于预期,可能是消费者的性能出现了问题。
  • 消息消费延迟: 消息从 Kafka 消费到消费者的延迟。这个指标可以用来监控消费者的性能。如果消息消费延迟高于预期,可能是消费者的性能出现了问题。
  • 消息消费失败率: 消息消费失败的比例。这个指标可以用来监控消费者的健康状况。如果消息消费失败率高于预期,可能是消费者的健康状况出现了问题。
  • 消费者群组偏移量: 大的偏移量滞后可能意味着消费者跟不上生产者的速度。

指标告警

1. 生产者的告警

  • 消息发送失败率: 如果消息发送失败率高于预期,触发告警。
  • 消息发送失败数: 如果消息发送失败数高于预期,触发告警。
  • 消息大小: 如果平均消息大小超过预设阈值,触发告警。
  • 消息发送延迟: 长时间延迟可能是网络问题或Kafka集群过载,如果延迟超过设定阈值,触发告警。

2. 消费者的告警

  • 消息消费失败率: 如果消息消费失败率高于预期,触发告警。
  • 消息消费延迟: 长时间消费延迟可能意味着消费者处理能力不足,如果延迟超过预设阈值,触发告警。
  • 消费者群组偏移量: 大的偏移量滞后可能意味着消费者跟不上生产者的速度,如果滞后量超过预设阈值,触发告警。

代码实现

1. 生产者的Prometheus监控

  • 由于上一章节我使用的是kafka-go库,该库的生产者Writer.Stats()带有当前writer的几乎所有统计信息,包括发送失败数、发送重试数、发送消息大小等等。

  • 因此,我直接使用Writer.Stats()来获取生产者的指标。

  • 由于此次需求是为了在 Kafka 中实现 Prometheus 监控,因此我在pkg/kafkax/目录下,对kafka的writer 进行监控封装,并实现了prometheus.Collector 接口,从而可以直接将其注册到 Prometheus 中,做到即插即用。

  • 以下是代码实现:

    • writer_collector : 实现了prometheus.Collector接口,用于将生产者的指标注册到 Prometheus 中。
    • producer : 在 new 生产者的所有代码中都添加共两行代码,对生产者writer进行监控封装,并注册到Prometheus中。

2. 消费者的Prometheus监控

  • 同样的,该库的消费者Reader.Stats()带有当前reader的几乎所有统计信息,包括消费失败数、消费延迟、消费速率等等。

  • 注意!!!!! 这里的代码我为了演示,将消费者的所有指标都注册到了 Prometheus 中,但是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需求,只注册需要的指标。

  • 以下是代码实现:

    • reader_collector : 实现了prometheus.Collector接口,用于将消费者的指标注册到 Prometheus 中。
    • consumer : 在 new 消费者的所有代码中都添加共两行代码,对消费者reader进行监控封装,并注册到Prometheus中。

监控

一旦我们通过Prometheus捕获了Kafka的所有关键性能指标,就可以在Grafana上把这些数据变成直观、易懂的图表。

  1. 连接Prometheus:

    • 确保Grafana能从Prometheus中读取数据。在Grafana的设置中,把Prometheus设为主数据源。
  2. 搭建Kafka仪表板:

    • 在Grafana中新建一个专门的仪表板,专注于展示Kafka的运行状况。
    • 每个关键指标,比如生产者的消息发送速率或消费者的消费延迟,都应该有自己的小面板。
  3. 面板的配置:

    • 可以使用PromQL,为每个指标配置适当的查询命令。比如,要获取消息发送速率,就写一个专门的PromQL查询。

    • 为每种指标选择适合的展示方式。比如,时间序列图非常适合展示发送速率这种随时间变化的数据。

  4. 告警设置:

    • 在Grafana里,针对每个关键指标设置告警。假如消息发送失败率超过了某个界限,系统就会自动通知。

Chapter09: 选择最合适的节点

GitHub Link

背景要求

  • 在使用 Redis 的分布式锁方案中,我们在筛选节点的时候,并没有考虑节点的真实负载,而是谁先抢到分布式锁,谁就负责接下来的热榜计算。

  • 但是在非常罕见的业务场景下,需要考虑选择负载更加低的节点来执行热榜计算。又或者在拿到了分布式锁之后,突然发现自己的负载变高了,这个时候你就要考虑让出这个分布式锁。

  • 现在要做的就是设计考虑节点负载情况,在选择节点来计算热榜的时候,总是能够选中负载比较低的节点。

需求要求

  • 对实时性的要求并不高。也就是说,并不是节点的负载一变化,就要考虑换节点,可以有一定的延迟

  • 并不需要确保每次都是选择了最佳节点,只需要大部分情况下能够选中负载比较低的节点就可以

  • 就使用 Redis,要求不引入额外的中间件

需求分析

根据需求要求,可以使用一致性哈希算法,结合已有的GetLoad()接口,来实现选择负载较低的节点进行热榜计算的功能。

一致性哈希算法是一种特殊的哈希算法,它可以在节点数量变化时,尽可能少地影响已有键值的映射关系。

在这个需求中,我们可以将每个节点的负载值作为其权重,然后使用一致性哈希算法来选择节点。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将每个节点的负载值取反(例如,负载值为80的节点,我们将其视为权重为20的节点),然后将这些节点和它们的权重添加到一致性哈希环中。

当我们需要选择一个节点来进行热榜计算时,我们可以生成一个随机数,然后在哈希环中查找这个随机数对应的节点。

由于权重较高的节点在哈希环中占据的空间更大,因此我们更有可能选择到负载较低的节点。

在一致性哈希算法中,为了解决数据倾斜问题,我们通常会为每一个物理节点创建多个虚拟节点。这些虚拟节点会被哈希到环上的不同位置,从而使得数据在环上的分布更加均匀。

需求注意事项

  • 我们需要定期更新节点的负载值。由于对实时性的要求并不高,我们可以每隔一段时间(例如,每隔5分钟)调用一次GetLoad() 接口,然后更新哈希环中的节点权重。

  • 我们需要处理节点宕机的情况。当一个节点宕机时,我们需要从哈希环中移除这个节点。同时,我们也需要有一个机制来检测节点是否已经恢复,如果一个节点已经恢复,我们需要将它再次添加到哈希环中。

  • 在极端情况下,有可能会选择到负载最高的节点。例如,当所有节点的负载都很高时,我们可能会选择到负载最高的节点。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设置一个负载阈值,当所有节点的负载都超过这个阈值时,我们可以选择不进行热榜计算,或者发送一个警告,通知管理员进行处理。

  • 在实现这个方案时,我们需要使用到Redis的分布式锁的特性。例如,我们需要确保在更新哈希环的过程中,不会有其他线程正在访问哈希环。

优缺点

  • 这个方案的优点是,它可以在大部分情况下选择到负载较低的节点,而且它不需要引入额外的中间件。但是,它也有一些缺点,例如,它需要定期更新节点的负载值,这可能会增加系统的复杂性。此外,它也不能保证每次都能选择到最佳的节点,特别是在节点的负载变化非常快的情况下。

  • 虚拟节点的引入也有多个优点。首先,一旦某个节点不可用,该节点将使得多个虚节点不可用,从而使得多个相邻的真实节点承载失效节点的压力。

  • 同理,一旦加入一个新节点,可以分配多个虚节点,从而使得新节点可以负载多个原有节点的压力,从全局看,较容易实现扩容时的负载均衡。

代码实现

1. 一致性哈希算法

  • 首先,我们需要实现一个一致性哈希算法,用于选择节点。以下是代码实现:
    • consistent_hash : 实现了一致性哈希环,用于选择节点。
    • 我在以上代码的AddNode()函数中,根据节点的负载动态确定了虚拟节点的数量。**负载越高的节点,虚拟节点越少;负载越低的节点,虚拟节点越多。 **
    • RemoveNode()函数中,移除节点时,我会移除所有可能的虚拟节点。
    • UpdateLoad()函数中,我先移除了节点的所有虚拟节点,然后根据新的负载值重新添加了虚拟节点。
    • AutoUpdateLoadByFunc()中,如果一个节点的负载值获取失败,那么会设置为100,在节点恢复使用前,将不会被选中。
    • 通过以上的实现,可以保证,负载越高的节点,被选中的几率就越低;负载越低的节点,被选中的几率就越高。故障的节点在恢复前,不可能被选中。

2. ranking_job中的使用实现

  • ranking_job : 在ranking_job中,我使用了一致性哈希算法来选择节点。
  • Run()执行时,随机生成一个整数,然后使用一致性哈希算法,选择节点。
  • 因为我在AddNode()函数中,根据节点的负载动态确定了虚拟节点的数量,所以可以保证,负载越高的节点,被选中的几率就越低;负载越低的节点,被选中的几率就越高。

Chapter10: 在repository层面聚合grpc服务

GitHub Link

背景要求

在目前的代码中,我直接在 Handler 层面上聚合了 gRPC 服务。

理论上来说,这不符合 DDD 的设计,但是好用。

按照 DDD 的设计来说的话,这边应该是要把 Interactive 的 gRPC 做成一个 Repository,而后在 ArticleRepository 里面完成 Interactive 相关的组装。

换言之,将 Interactive 看做是 Article 的一个部分。

因此本次需求是,用这种形态来集成 gRPC 的 Interactive。

代码实现

  • article_repository 在repository中组合了grpc服务的client接口,并在构造函数中初始化此client。然后实现了此client接口的所有方法
  • article_handler 在handler中,去掉了所有对grpc服务的依赖,只保留了对article_service的依赖,article_service中依赖了article_repository ,而article_repository中依赖了grpc服务的client接口。 以此来实现了在repository层面聚合grpc服务的目的。

Chapter11: 数据校验的批量接口

GitHub Link

背景要求

在 Validator 里面,base -> target 的这个过程,都是一条条取出来比较的。

现在需要修改为批量接口。

也就是,从 base 中取一批,而后从 target 里面找出对应的数据,比较是否相等。

设计实现

1. 引入 batchSize 参数到 Validator 结构体

当前代码是逐条比较 base 和 target 中的记录。为实现批量处理,我们需要更改 validateBaseToTarget 函数,使其能够一次处理多条记录。

首先,引入 batchSize 参数到 Validator 结构体。这个参数将决定每次从数据库中检索的记录数量。

type Validator[T migrator.Entity] struct {
    // ... 其他字段 ...
    batchSize int
}

2. 修改 validateBaseToTarget 逻辑

重写 validateBaseToTarget 函数以支持批量处理。

  • batchSize 替换原来的单条记录处理逻辑。
  • base 数据库中获取一批记录。
  • 对于每批获取的记录,使用它们的 IDtarget 数据库中找到对应的记录。
  • 比较这两批记录是否存在或相等。
  • 根据比较结果,发送相应的notify()消息队列事件。

具体代码实现链接如下:


Chapter12: 使用其它中间件作为注册中心

GitHub Link

背景要求

在目前的代码中,我直接使用了 etcd 作为注册中心。现在要求测试换用其它中间件作为注册中心,用单元测试写一个简单的 demo

技术选型

特性/注册中心 Consul Etcd Zookeeper Nacos Eureka Kubernetes服务发现
开发者 HashiCorp CoreOS Apache 阿里巴巴 Netflix Kubernetes社区
语言支持 多语言,与Golang兼容 主要是Go Java(但支持多语言客户端) Java Java 多语言,与Kubernetes集成
服务发现
健康检查 有限(通常需要外部工具) 是(通过Kubernetes探针)
配置管理 是(通过ConfigMap等)
界面 Web UI, CLI, API CLI, API CLI, API Web UI, API Web UI, API CLI, API
数据一致性 Raft协议 Raft协议 ZAB协议 自有协议 自有协议 依赖Kubernetes机制
扩展性和稳定性 中到高 高(依赖于Kubernetes的扩展性)
使用场景 广泛,适用于多种环境 分布式系统,尤其是Kubernetes 大规模分布式系统 云原生应用,尤其是在中国区域的用户 微服务,特别是Spring Cloud环境下的应用 Kubernetes环境下的微服务

选用Consul的理由:

  1. 多功能性:Consul不仅提供服务发现,还包括健康检查、键值存储和配置管理等功能,这使其能够满足多种需求。

  2. 易用性和界面友好:Consul提供了直观的Web界面,使得服务管理和监控更加容易。同时,它也支持CLI和API,为自动化提供便利。

  3. 与Golang的兼容性:由于Consul由HashiCorp使用Golang开发,它们之间的兼容性非常好,这对于使用Golang编写的微服务项目来说是一个重要优势。

  4. 数据一致性和可靠性:Consul使用Raft协议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这对于分布式系统中的服务注册和发现至关重要。

  5. 跨环境适应性:Consul适用于从传统的物理环境到云和容器化环境的各种部署模式,这种灵活性对于适应不断变化的技术环境非常重要。

  6. 社区和生态:Consul拥有一个活跃的社区和丰富的生态系统,这意味着良好的文档支持、丰富的插件和广泛的实践案例。

基于以上理由,Consul是一个全面且灵活的选择,特别适合于需要一个综合性、可靠且与Golang兼容的注册中心的Golang微服务项目

代码实现

  • 测试案例代码 : 在consul_test.go中,我使用了consul作为注册中心,用单元测试写了一个简单的 demo。
  • TestConsulServer()方法为启动grpc服务并向consul注册服务。
  • TestConsulClient()方法为从consul获取服务地址并调用grpc服务。

Chapter13: 动态调整权重的功能

GitHub Link

背景要求

在我的自定义的负载均衡实现里面,目前并没有实现动态调整权重的功能。

我想要实现一个在gRPC服务中的自定义负载均衡算法,需要在已有的加权平滑轮询算法中添加动态调整权重的功能。

这个功能应当能够根据响应的成功或失败来增加或减少权重,并且需要考虑阈值的设置以确保算法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减少和增加还要有上限,以防止权重过大或过小。造成一直选择同一个节点或者一直不选择某个节点。

设计实现

  • 使用指数退避和指数增长策略可以有效地改善负载均衡算法,特别是在处理不稳定或变化的网络条件时。这些策略的核心思想是对连接的性能反馈进行更加敏感地响应。

  • 指数退避策略:当一个连接连续失败时,这种策略会更快地减少其权重。每次失败时,减少的权重不再是固定值,而是上一次减少的倍数。这意味着连续失败会导致权重更快地减少。这有助于快速识别并避开性能较差的连接。

    • 例如,初始退避系数可以设置为2,第一次失败后减少1,第二次失败减少2,第三次失败减少4,以此类推,直到达到设置的最大单次减少值。这样可以更快地识别性能较差的连接,并避免选择它们。
  • 指数增长策略:与指数退避相对应,但是只有,当一个连接连续成功时,其权重的增加速度会加快。这样可以快速奖励表现良好的连接,使其更有可能被选择。

    • 例如,可以设定每次成功后权重增加的数量是上次的两倍,直到达到设定的最大单次增加值。

代码实现

  • weighted_round_robin
  • wrr.go中,我实现了一个加权平滑轮询算法,并添加了动态调整权重的功能。

Chapter14: 为服务添加熔断功能

GitHub Link

背景要求

  • 在负载均衡算法里面处理服务端返回的错误。需要关心两个错误,触发了限流和触发了熔断的错误。
  • 如果是触发了限流,那么调低节点的权重。
  • 如果是触发了熔断,那么将节点暂时挪出可用节点列表。
  • 在挪出可用节点列表之后,另外启动 goroutine,定时发送健康检查请求到服务端。
  • 如果服务端返回了正常响应,那么就挪回去可用节点列表。在挪回去可用节点列表的时候,要注意控制流量。

设计实现

weighted_round_robin

  • 新增OnInvokeUnavailable()方法,用于处理触发了熔断的错误。

  • 把节点的isAvailable字段设置为false,表示节点不可用。

  • 启动一个 goroutine 进行定时健康检查。

  • 新增healthCheck()方法,用于定时发送健康检查请求到服务端。

  • 为了平滑地重新引入恢复的节点,我们需要逐步增加节点权重:

  •   if 节点已恢复 {
      conn.isAvailable = true
      conn.effectiveWeight = 1 // 初始为最低权重
      go conn.increaseWeightGradually()
      break
      }
  • 新增increaseWeightGradually()方法,用于逐步增加节点权重。

  • 逐步增加节点权重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在节点恢复后立即引入大量流量,从而导致服务端再次不可用。

About

A microservice built with Golang

Resources

Stars

Watchers

Forks

Releases

No releases published

Packages

No packages published

Langu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