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162 lines (82 loc) · 5.5 KB

日志.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162 lines (82 loc) · 5.5 KB

第21小组工作日志

曹展翔 付欣旺 明陈林 徐昕翃

6/28上午

1,完成预习汇报。

2,研究套件的组装说明,将套件零件组装成小车。

3,研究 $CCS$ 编译器的使用,理解 $launchpad$ 的工作原理和底层代码。

6/28下午

1,学习 $TI$ 官方的教学视频。

2,研究了底层代码的逻辑和接口的选择,发现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完全弄懂底层硬件和代码的关联,所以选择先使用 $TI$ 官方给的接口进行调试。

3,跑通了第一个官方 $Demo$:串口输出字符串;可以通过 $launchpad$ 通过 $UART$ 协议向 $PC$ 进行有线数据传输。

6/29上午

1,跑通了支持小车移动的 $Demo$,学习了 $TI$ 官方给的部分库函数。

2,完成小车测速信息的传导,发现在设定左右两轮相同的转速条件下,小车总是向右偏(即左轮实际转速更快)。

3,通过 $python$ 处理小车传回的左右轮速度和旋转圈数的数据,并完成相应的绘图;发现 $Tachometer$ 模块传回的速度数据误差很大,无法使用:在左右轮设定转速相同的情况下,拟合转速计测量的速度,发现数据变动很大,完全不能拟合成一条直线。

3,能够自行编写控制小车移动,转向,通过碰撞传感器识别碰撞信号并产生反应。

6/29下午

1,完成了蓝牙 $HC05$ 的安装,能够通过手机端的串口助手连接蓝牙控制小车;

2,完成了小车和电脑端的蓝牙连接,通过电脑端的串口助手实现小车和电脑的双向交互(电脑控制小车移动,小车向电脑回传运动数据)。

6/30上午

1,通过 $python$ 的多线程完成路径绘制的 $ Demo$,实现动态绘制点列不断增加的路径。

2,尝试使用 $I2C$ 协议连接 $GY-521$ 陀螺仪。

3,编写 $python$ 多线程 $PC$ 小车交互程序,完成 $python$ 端对于小车的控制。

6/30下午

1,完成了 $python$ 蓝牙串口的调试,能够通过 $python$ 控制台发送信号控制小车并且能够接收小车返回的信息。

2,继续尝试使用 $I2C$ 协议连接 $GY-521$ 陀螺仪,最后选择放弃,计划改用 $JY61$ 陀螺仪的 $UART$ 通信。

7/1上午

1,熟悉 $JY61$ 陀螺仪参数信息,尝试通过串口获取陀螺仪数据;

2,继续完成软件的开发,完善电脑端控制程序和 $UI$ 界面的处理。

7/1下午

1,成功接受到陀螺仪传回的数据,并且开发出第二个串口通信;

2,将已经实现的小车硬件功能进行封装。

7/2上午

1,进一步封装了 $HC05$$JY61$ 的代码。

2,搭建了迷宫场地。

3,对场地进行拍摄,对数字图像进行了初步的处理,提取墙壁骨架。

7/2下午

1,尝试思考路径规划的算法,计划通过 $bfs$ 算法模拟小车在迷宫中的姿态完成。

2,尝试使用陀螺仪位姿比例 $(P)$ 反馈调节使小车直线前进,但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小小的意外:落地即被其他组成员踩坏电机。

3,针对电机的损坏,尝试修复,联系老师,在淘宝上购买了相应的电机。

7/3上午

1,电机到货,进行装载实验,发现左轮存在质量问题,联系退换货。

2,设计电脑端控制程序以及 $UI$ 界面。

3,编写图像路径规划算法。

7/3下午

1,编写电脑端控制程序以及 $UI$ 界面。

2,编写图像途径规划算法并进行修正。

3,重新组装小车并进行调试。

7/4上午

1,完成图像路径算法的设计。

2,完成小车移动路线的路径图和动态图。

3,进一步进行串口通信的 $UI$ 界面的设计、

4,针对通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

7/4下午

1,完成图像路径动画的绘制;

2,完成 $UI$ 界面以及 $LOGO$ 的设计;

3,解决小车和 $PC$ 端存在的通信问题。

7/5上午

1,实现基础的 $PID$ 部分,测试小车直线行走。

2,针对小车无循迹直行的情况,调整直行、左转、右转的参数。

7/5下午

1,解决PC端与小车蓝牙通信协议的 $bug$,修正左转参数。

2,赛道测试小车与PC端配合。

7/6上午

1,通过陀螺仪传回的角度,调整小车行进参数。

2,尝试实时路径显示,并取得一定的效果。

7/6下午

1,进行走迷宫的验收,拍摄行走视频。

2,小车硬件控制代码本身。

7/7上午

1,设计了蜂鸣器模块和 $LED$ 模块;

2,设计了小车的红外模块,并完成了红外模块与小车的结合;

3,修改小车通信控制代码,调节直行和转向参数。

7/7下午

1,在不改变小车硬件算法的情况下,对小车直行和转弯的参数进行试错调节,尝试找到最佳参数,但是效果不尽人意。

2,通过红外模块的返回值,修改软件控制代码,完成小车的避障。

7/8上午

1,重新设计了转弯算法,采用了独创的“抽搐算法”,并进行测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2,尝试使用绝对角度和相对角度进行直行的测试,最终选择相对角度之后添加方向纠正,能够较好地完成整个路线的行进。

7/8下午

1,完成了小车无障碍,有障碍行进,$LED$ 和蜂鸣器的验收;至此,基本设计内容已经全部完成。

7/14上午

1,完成了最终报告的撰写和排版,准备结课!!!撒花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