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P (Model Context Protocol) 是一种协议,旨在促进大型语言模型 (LLM) 与外部工具和服务之间的通信。它允许模型访问和利用本地或远程资源,从而扩展其功能,使其能够执行更广泛的任务。
- MCP 服务器 (MCP Server): 运行在本地或远程环境中的应用程序,它托管一个或多个工具。
- 工具 (Tool): MCP 服务器提供的特定功能单元。每个工具都有明确定义的输入模式 (Input Schema) 和输出。
- 工具调用 (Tool Use): 模型通过发送特定格式的请求(通常是 XML 或 JSON)来指示需要使用哪个服务器的哪个工具,并提供必要的参数。
- 工具结果 (Tool Result): MCP 服务器执行工具后,将结果返回给模型,模型可以利用这些结果继续执行任务或生成响应。
- 用户请求: 用户向模型发出请求。
- 模型分析: 模型分析请求,确定是否需要使用外部工具来完成任务。
- 工具选择与参数准备: 模型选择合适的 MCP 服务器和工具,并根据工具的输入模式准备参数。
- 工具调用请求: 模型生成工具调用请求。
- MCP 服务器执行: MCP 服务器接收请求,验证参数,并执行指定的工具。
- 返回结果: 服务器将执行结果返回给模型。
- 模型处理与响应: 模型处理工具返回的结果,并生成最终响应给用户。
- 扩展能力: 使模型能够与外部世界交互,访问实时信息、执行代码、操作文件系统、调用 API 等。
- 模块化: 工具可以独立开发、部署和更新。
- 安全性: 可以在受控环境中执行潜在的危险操作。
- 灵活性: 允许集成各种不同类型的工具和服务。
MCP 通过提供一个标准化的接口,使得 LLM 能够安全、有效地利用外部资源,极大地增强了其实用性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