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墙 | 三退 | 诉江 | 中共卖国 | 贪腐淫乱 | 窜改历史 | 党魁画皮 | 中共间谍 | 破坏传统 | 恶贯满盈 | 人权 | 迫害 | 期刊 | 伪火 社论 | 问答 | 剖析 | 两岸比对 | 各国褒奖 | 民众声援 | 难忘记忆 | 海外弘传 | 万人上访 | 平台首页 | 支持 | 真相 | 圣缘 | 神韵 | |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数百年前,南宋将领辛弃疾登上镇江的北固楼,遥望滚滚奔流的长江,感叹神州千里风光。而词人笔下的神州风光,更因帝王将相、豪杰群雄的风云板荡,涌出奔放的豪情。 镇江史话? 典故流芳 三千多年前,西周时期,周康王分封“夨”为宜侯,镇守“宜”地,即今日镇江一带。从镇江大港出土的国宝级青铜器“宜侯夨簋”铭文可知,镇江人文可追溯到三千年以前。春秋时期镇江属于吴国,被称为“朱方”。吴王开凿邗沟以沟通长江、淮河,于是镇江成为沟通长江下游南北交通的主要渡口之一。 东汉末年,群雄崛起兵征不断,原籍浙江富阳的孙钟迁居丹阳司徒钟离村,其子孙坚、孙子孙策、孙权先后统率江东兵马。孙权迁都建业(今南京)以前,于东汉建安十四年(209年)在北固山建造了坚固的防御堡垒“京城”,俗称铁瓮城,作为新都的东部屏障。孙权迁都建业后,镇江被称为“京口”。 西晋末年,中原发生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为避战乱,豪族及世家举族渡江南迁,东晋在江南各地设侨州、侨郡,安置流民。 镇江虽为弹丸之地,却留下大量人文典故。大汉宗室刘勰在此撰写《文心雕龙》;梁武帝的太子萧统召集文士编纂《昭明文选》;古曲《广陵散》至今慨然回荡;周敦颐于此留下《爱莲说》的高洁和洒脱;苏东坡则于鹤林竹院传下玉带的佳话;南宋大将韩世忠围困十万金兵,梁红玉就在镇江的金山寺妙高台上擂击战鼓,大战金兵。 驻跸金山?? 御赐《心经》 在镇江的众多历史典故中,尤以康熙南巡为最。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至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六次南巡。每次经过镇江,康熙帝会到金山、焦山、北固山,竹林寺(鹤林寺)等处,每次都会在金山江天寺居住,并在金山寺举行法会为孝庄皇太后祝寿祈福。 《康熙南巡图》局部(维基百科公共领域)康熙二十三年第一次南巡时,十月二十四日巡视金山寺,为金山寺题匾“江天一览”,并撰写《江天寺碑记》,赐给御笔《心经》手卷,并赐给金山寺下院绍隆寺“灵觉宝寺”的新名。之后去了焦山,此后南巡,康熙帝都把金山寺作为进入江南的第一站。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第二次南巡,正月二十九日驻跸金山寺。此次南巡到过焦山和竹林寺,写有《望焦山念己巳曾登其上》和《竹林禅院》诗。 金山寺的大雄宝殿前有一幅上联“一轮明月珍珠伞普照书经楼”,因其构思精巧,多年无人能对出下联。众臣随驾赏游来到殿前,见殿前只有上联,于是怂恿文华殿大学士张玉书来对下联。 张玉书素来才思绝巧,但见他朗声一笑,指着涛涛江水,说道:“万顷碧波水晶盘托起金山寺”。上下珠联璧合,众人无不拍手称妙。 御书“香林”? 道气为香 康熙南巡登临焦山的细节,在清同治的《焦山志》中有完整记载。焦山定慧寺的住持是破有法师,时年二十多岁。他在北京圣感寺出家,这是康熙帝敕建的皇家寺院。破有曾见过康熙帝,还认识他身边的侍卫。康熙来到焦山后看到破有法师,能于他乡遇故知,康熙帝龙颜大悦,非常高兴。破有法师引领康熙帝参观寺院,并为他介绍寺院的建筑结构、传承法系和一些历史典故。 康熙帝听着破有的介绍,不时询问一些寺院的历史典故,破有法师如数家珍,一一奉答,且应答得非常得体,大帝欣赏他的才华,想把他带回京城。但为了永镇山门,破有法师恳请圣上能御赐一副匾额。康熙帝爽快地答应了,命他过几天到金山去取。 康熙帝回到金山,御笔挥就“香林”二字,他说焦山以树木为林,以道气为香,所以赐法师“香林”二字作为匾额题名。事后,康熙帝又叮嘱破有法师一定要到瓜洲去等他。破有想了半日,不解圣心,也不知何意。不过,破有还是如约前往瓜洲。康熙帝命侍卫取出300两黄金,悄悄地对他说:“朕见你住的禅堂都很破旧了,这些钱你拿去修缮禅堂吧。再过两年,你就回京来住,到朕身边。” 破有法师没有料到康熙帝会观察得那么仔细,待他一介禅僧又那么慈厚,破有当即垂下两行清泪。如今,康熙帝所赐的“香林”仍然保存在定慧寺大雄宝殿的正梁上。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第四次南巡,赐“动静万古”匾额于金山寺大雄宝殿,第二年赐给“定慧寺”匾额。定慧寺始建于东汉兴平元年(194年),始名普济庵,是中土最早的寺院之一。大唐高僧玄奘法师的弟子法宝重建了大雄宝殿。元朝时更名为“焦山寺”。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清圣祖南巡登临焦山,就取佛家由定生慧之意,赐名“定慧寺”,并亲笔题匾,寺名一直沿用至今。 镇江金山江天寺(Gisling/维基百科)由于焦山屹立于江心,犹如镇海之石,驱逐水妖,故而能令海不扬波。因此,明朝书法家胡缵宗就在焦山寺写下“海不扬波”四个大字,咏赞焦山的镇江之功。 金山见龙行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第五次南巡,康熙来回两次驻跸金山寺。四月三十日那天没有风雷,只有微微细雨一阵而过。但见西南方现出巨龙横亘数十丈盘旋,又迅速进入云端。康熙帝见此祥瑞异象,于是提笔写成《见龙行》,展示给随侍看。 《见龙行》:“在田在天连二五,纯阳变化参吞吐。非如起蛟坏田庐,又非密雾伤园圃。云端前后发祥光,逶迤上下行有矩。……首出庶物用精明,大哉龙德从其类,发挥纯粹须经营。” 此次南巡,康熙帝在镇江召见京口将军,一等侯马三奇,并对镇江名人宗祠御赐题匾。康熙帝说:“天下兵马,朕全都知道。而此地的兵将常称无敌,朕也是有所耳闻。练兵之法,一进一退,有缓有急,自始至终,保持整肃有序,方为尽善。你们练兵向来简练素精,朕就不必阅示了。现在传谕兵丁,告诉他们。” 此后,康熙帝御赐“理明太极”匾额,令人挂在周敦颐的祠堂;御题“宝晋遗踪”匾额,挂在米芾海岳庵;题“忠节不磨”,挂在陆秀夫的祠堂;又题“山高水长”,挂在焦公祠。 乾隆皇帝亲笔御书的永佑寺碑文,称康熙帝为转轮圣王,无量寿佛的化身。在《庭训格言》中,康熙帝称他很喜欢练习书法,但在他六十多年的帝王生涯中,留给臣子的御书书法寥寥无几。但在南巡期间却留下大量笔墨。因此后世猜测,这位无量寿佛化身的大帝似乎在以书法布阵,永镇镇江,以保神州山河一片清明。 长江静浪歌 千古以来,长江波涛汹涌翻腾,滚滚江水东流不息。自幼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康熙大帝登高望远,面对长江感慨万千,他御书《长江静浪歌》,其歌言道: “未若自然顺天意,无怠无荒广川济。利涉须凭正刚柔,分理全赖作舟枻。仁者如斯称水德,治人御事先光霁。最喜长江能容物,更美长江有宽历。每度无险浪且平,登临慷慨古今情。未卜始终概难信,愿言永静勿纷更。” 康熙帝称赞仁者拥有水的德行,不懈怠,不荒嬉,顺承天意以广博利济大川。他也赞美长江气度宽阔,能容大众,每次渡江都没有险浪,非常平稳。身为帝王,他希望天下黎庶永远安宁,永不纷争。 历史上,康熙南巡必经镇江,登临焦山镇江之石镇守风波,或许,这就是千古圣君在为后世万民祈福,留下的永恒祝祷吧。@*# 责任编辑:谢秀捷 相关新闻: 编辑推荐: 热门新闻: 下载翻墙软件浏览原文:【文史】康熙南巡镇江 御书长江静浪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