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This repository has been archived by the owner on May 26, 2022. It is now read-only.

[Chinese] Ethereum 白皮書

Joseph Cook edited this page May 24, 2022 · 15 revisions

🛑 This wiki has now been deprecated. Please visit ethereum.org for up-to-date information on Ethereum. 🛑

Contents

- [次世代的智能合約與去中心化应用程式平台](#%E6%AC%A1%E4%B8%96%E4%BB%A3%E7%9A%84%E6%99%BA%E8%83%BD%E5%90%88%E7%B4%84%E8%88%87%E5%8E%BB%E4%B8%AD%E5%BF%83%E5%8C%96%E5%BA%94%E7%94%A8%E7%A8%8B%E5%BC%8F%E5%B9%B3%E5%8F%B0)

次世代的智能合約與去中心化应用程式平台

中本聰在 2009 年的 Bitcoin 的發展往往被喻為貨幣和貨幣激進的發展,作為其同時具有無實體資產背書或“內在價值”,並沒有集中發行人或控制者數字資產的第一個例子。然而,另一種,可以說更重要的是,比特幣實驗的一部分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分佈式共識工具,研究的注意迅速開始轉移到比特幣的另一層面。普遍提及區塊鏈技術的其他應用包括使用區塊鏈代表:客製化的貨幣和金融工具(“有色幣”)、底層物理設備所有權的(“智能財產”)、不可替代資產,如域名(“Namecoin”)、以及更複雜的應用,數字資產直接被程式實作的任意規則控制的(“智能合同”),甚至基於區塊鏈的“分權自治組織”(DAO)。Ethereum 意圖提供成熟的圖靈完備編程語言區塊鏈, 可用於創建能編碼任意狀態轉換函數的「合約」。讓使用者能創建任何上述系統,以及許多其它我們還沒有想到,僅僅通過幾行代碼所能撰寫的應用。

比特幣的介紹以及現有的觀念

歷史

去中心化的數字貨幣概念,正如財產登記這樣的替代應用一樣,早在幾十年以前就被提出來了。 1980和1990年代的匿名電子現金協議,大部分是以喬姆盲簽技術(Chaumian blinding)為基礎的。這些電子現金協議提供具有高度隱私性的貨幣,但是這些協議都沒有流行起來,因為它們都依賴於一個中心化的中介機構。 1998年,戴偉(Wei Dai)的b-money首次引入了通過解決計算難題和去中心化共識創造貨幣的思想,但是該建議並未給出如何實現去中心化共識的具體方法。 2005年,芬尼(Hal Finney)引入了“可重複使用的工作量證明機制”(reusable proofs of work)概念,它同時使用b-money的思想和Adam Back提出的計算困難的哈希現金(Hashcash )難題來創造密碼學貨幣。但是,這種概念再次迷失於理想化,因為它依賴於可信任的計算作為後端。

因為貨幣是一個先申請應用,交易的順序至關重要,所以去中心化的貨幣需要找到實現去中心化共識的方法。比特幣以前的所有電子貨幣協議所遇到的主要障礙是,儘管對如何創建安全的拜占庭問題容錯(Byzantine-fault-tolerant)多方共識系統的研究已經歷時多年,但是上述協議只解決了問題的一半。這些協議假設系統的所有參與者是已知的,並產生如“如果有N方參與到系統中,那麼系統可以容忍N/4的惡意參與者”這樣形式的安全邊界。然而這個假設的問題在於,在匿名的情況下,系統設置的安全邊界容易遭受女巫攻擊,因為一個攻擊者可以在一台服務器或者殭屍網絡上創建數以千計的節點,從而單方面確保擁有多數份額。

中本聰的創新是引入這樣一個理念:將一個非常簡單的基於節點的去中心化共識協議與工作量證明機制結合在一起。節點通過工作量證明機制獲得參與到系統的權利,每十分鐘將交易打包到“區塊”中,從而創建出不斷增長的區塊鏈。擁有大量算力的節點有更大的影響力,但獲得比整個網絡更多的算力比創建一百萬個節點困難得多。儘管比特幣區塊鏈模型非常簡陋,但是實踐證明它已經足夠好用了,在未來五年,它將成為全世界兩百個以上的貨幣和協議的基石。

Clone this wiki loca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