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in-in1/databases_learning-notes

Folders and files

NameName
Last commit message
Last commit date

Latest commit

 

History

8 Commits
 
 
 
 
 
 

Repository files navigation

我是一名北京民办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大二,现在C/C++/python/Java,mysql都只是略懂一二 我想做这么一个项目,对我目前来说难度很大,先将我项目日记,以日更的形式发布到github上来,希望能获得一些帮助,孩子太想进步了。

别看了,暂时不做这个【哭脸】,因为老师说学校没有开放的服务器,我决定先看看lla原理

Day1 确定项目大纲 项目目的 使用api,(因为自己电脑带不动,学校没有可以给学生用的服务器,自己租有点贵,开发前期应该对该大模型的需求应该不必要) 一、项目项目核心思想与创新点 二、 项目架构与技术栈 三、 实现步骤(循序渐进) 四、 论文方向建议 总结

项目名称:基于多模态大语言模型的智能数据库诊断与优化平台

做这个项目的目的:巩固旧知、学习新知、创造新东西

一、 项目核心思想与创新点 核心思想: 利用先进的多模态大语言模型,赋予数据库系统“自然语言交互”和“智能诊断”的能力。用户可以用普通英语(或中文)向系统提问,系统不仅能理解问题,还能自动分析数据库的运行状态(如慢查询、索引缺失、资源瓶颈),给出优化建议,甚至自动执行一些优化操作。 为什么这个项目有创新性且适合发论文?

  1. 交叉领域创新: 将炙手可热的LLM/AI技术与经典的数据库管理领域结合,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2. 解决实际痛点: 数据库运维(DBA工作)复杂且专业。降低其门槛有巨大的实用价值。
  3. 多模态性: 这里的“多模态”可以理解为处理不同类型的数据库信号:文本(SQL查询、日志) 和时序数据(性能指标,如CPU、IO)。如何让LLM有效理解和分析时序数据是一个关键创新点。
  4. 从“解释”到“行动”: 大部分现有工具只能“解释”问题。你的项目可以迈向“诊断”后“自动优化”,实现闭环,这是论文的亮点。

二、 项目架构与技术栈(对应你的知识) 这个项目可以设计为一个典型的前后端分离架构,完美运用你的全部技能。

  1. 后端核心 - Java / Python ● 职责: 承担核心业务逻辑,连接数据库、AI模型和前端。 ● 技术选型: ○ Java (Spring Boot): 构建稳定、高性能的RESTful API,管理用户、任务、连接信息等。这是体现你Java后端能力的好地方。 ○ Python (FastAPI / Flask): 作为“AI微服务”。因为AI生态主要在Python,用Python编写AI推理服务是最佳选择。 ● 核心模块: ○ 数据库连接与监控模块 (Java/C): 使用JDBC连接目标数据库(如MySQL, PostgreSQL)。对于高性能的数据采集,可以考虑用C编写扩展,体现你的C语言能力。 ○ 数据采集器: 定时收集数据库的性能指标(慢查询日志、系统表信息、OS指标),存入时序数据库(如 InfluxDB、Prometheus)中。 ○ AI 智能体模块 (Python): 这是项目的大脑。 ■ LLM 交互层: 使用开源LLM(如 Llama 3, Qwen等,通过Ollama或vLLM本地部署)或API(如GPT-4o)。提示词工程 是关键。 ■ 智能诊断引擎: ● 将用户的自然语言问题,通过提示词工程转换为对数据库系统表的查询(例如:“为什么我的应用在晚上10点变慢了?”-> “查询晚上10点前后的慢查询日志和系统负载”)。 ● 将查询到的多模态数据(文本日志、时序指标)整合成一个丰富的上下文,交给LLM进行综合分析。 ● LLM输出结构化的诊断报告和优化建议(如“创建索引X”、“调整参数Y”)。 ■ 自动优化执行器(可选,但极具创新性): 对于简单的、低风险的优化建议(如创建索引),系统可以请求用户确认后自动执行。
  2. 数据库 - 巩固你的数据库知识 ●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PostgreSQL): 存储项目本身的元数据(用户信息、数据库连接配置、历史诊断任务等)。 ● 时序数据库 (InfluxDB/TimescaleDB): 专门用于高效存储和查询从目标数据库收集来的时间序列性能指标。你会深入学习一种新型数据库。 ● 向量数据库 (ChromaDB / Milvus) - 新知识!: 为了提升LLM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可以将数据库官方文档、最佳实践文章等做成检索增强生成(RAG) 系统。向量数据库用于存储这些知识的嵌入向量,使LLM的回答更专业、更准确。这是你必须学习的新知识,也是论文的一个技术点。
  3. 前端 - 巩固你的前端知识 ● 职责: 提供可视化界面,让用户与系统交互。 ● 技术选型: Vue.js 或 React + 一个UI库(如 Element-UI, Ant Design)。 ● 核心功能: ○ 数据库管理界面: 添加、管理需要监控的数据库实例。 ○ 自然语言查询界面: 一个类似ChatGPT的对话框,用户直接输入问题。 ○ 诊断结果可视化: 将LLM生成的诊断报告,连同相关的性能图表(如CPU使用率时序图、慢查询分布图)一起展示。可以使用 ECharts 或 D3.js。

三、 实现步骤(循序渐进)

  1. 阶段一:基础框架搭建 ○ 用Spring Boot搭建后端API骨架。 ○ 用Vue/React搭建前端基础界面。 ○ 设计并创建项目所需的元数据库(MySQL)。
  2. 阶段二:数据采集与存储 ○ 实现Java/C的数据采集模块,能连接到目标MySQL并获取性能数据。补充:C++高性能数据采集与监控代理 ○ 搭建时序数据库InfluxDB,并将采集的数据写入其中。
  3. 阶段三:核心AI能力构建(学习重点) ○ 学习并使用Ollama在本地部署一个开源LLM(如Qwen-7B)。 ○ 实现Python AI微服务,编写提示词,让LLM能理解简单的数据库问题。 ○ 学习RAG和向量数据库,将MySQL官方文档进行处理,构建知识库,提升LLM回答质量。
  4. 阶段四:前后端整合与可视化 ○ 将Java后端、Python AI服务、前端界面连通。 ○ 实现自然语言问答的全流程。 ○ 在前端集成图表,可视化诊断结果。
  5. 阶段五:进阶与创新(论文点) ○ 实现多模态分析: 研究如何让LLM更好地理解时序数据(例如,将时序数据转换成自然语言描述或图像再喂给多模态LLM)。 ○ 实现自动化操作: 添加“一键优化”功能,并对操作做安全限制。 ○ 设计实验,进行评估: 这是论文的关键。你可以设计基准测试(如TPC-H),对比使用你的系统和不使用系统,DBA解决问题的效率提升,或者系统自动优化带来的性能提升。

四、 论文方向建议 你的论文可以围绕以下主题展开: ● 标题范例: 《基于LLM与RAG的智能数据库运维助手的设计与实现》 ● 创新点: a. 提出了一个将多模态数据库数据(SQL文本+时序指标)与LLM结合的框架。 b. 设计了针对数据库领域的特定提示词工程和RAG方案,有效提升了LLM在专业领域的准确性。 c. 实现了从诊断到部分优化的自动化闭环,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有效性。 总结 这个项目对你来说挑战与机遇并存: ● 巩固旧知: 数据库SQL/优化、Java/Python后端开发、前端展示。 ● 学习新知: 大语言模型的应用、提示词工程、向量数据库、RAG、时序数据库、AI智能体概念。 ● 创作新东西: 一个真正有用、有智能的数据库辅助工具。 ● 论文潜力: 方向前沿,创新点明确,工程和实验部分充实。 开始可能会觉得复杂,但拆解后每一步都是可执行的。先从阶段一开始,一步步搭建起来。这个项目一旦完成,将是你简历上一个非常亮眼的成果!祝你成功!

C++能派上用场的关键环节

  1. 高性能数据采集与监控代理 这是C++最能发挥价值的地方: // 伪代码示例:高性能数据库监控代理 class DatabaseMonitor { public: // 使用C++实现高效的数据采集 void collect_metrics(ConnectionPool& pool, MetricBuffer& buffer) { // 高频采集数据库性能指标 // 使用多线程和锁-free数据结构避免性能瓶颈 } // 实时查询分析 - 解析SQL执行计划 QueryPlan analyze_query_performance(const std::string& sql) { // 使用C++实现复杂的查询计划解析 // 比Java/Python版本性能高数倍 } }; 优势: 直接内存操作,零拷贝技术 多线程高效并发采集 适合7x24小时运行的底层监控服务
  2. 自定义向量数据库核心组件 虽然可以用现成的向量数据库,但用C++实现核心算法能极大提升性能: // 实现高性能相似度搜索 class VectorIndex { public: std::vector approximate_nearest_neighbors( const Vector& query, int k, float threshold) { // 实现HNSW或IVF-PQ等先进算法 // 比Python实现快10-100倍 } }; 3. AI推理性能优化 在Python AI服务中嵌入C++扩展: // C++扩展,加速数据处理流水线 py::array_t preprocess_metrics_pybind(py::array_t input) { // 使用SIMD指令优化数据预处理 // 比纯Python快20-50倍 } class InferenceOptimizer { public: void optimize_model_loading(const std::string& model_path) { // 模型加载和推理优化 } };、、

调整后的技术架构建议 混合架构:性能与开发效率兼顾 [前端 Vue/React] ↓ [Java Spring Boot后端] ← REST API → [Python FastAPI AI服务] ↓ ↑ [C++ 数据采集代理] ←--- 高性能IPC ---→ [C++ 向量搜索引擎] ↓ ↓ [数据库实例] [向量数据库]

具体分工: C++ 负责"重活": 实时数据采集和流处理 高性能向量计算和索引 模型推理优化 自定义数据库连接器 Java 负责"业务逻辑": 用户管理和权限控制 任务调度和状态管理 RESTful API 网关 系统集成和协调 Python 负责"AI智能": LLM对话和提示词工程 RAG系统编排 实验和算法原型 数据分析和可视化 这会给你带来的额外优势

  1. 性能表现突出 数据采集延迟从毫秒级降到微秒级 支持同时监控数百个数据库实例 向量搜索响应时间<10ms
  2. 技术栈更加完整 系统级编程:​ C++体现你的底层优化能力 企业级开发:​ Java展示你的工程化思维 AI与算法:​ Python突出你的创新能力 全栈能力:​ 前端完成用户体验闭环

学习路径建议 第一阶段:​ 先用Python+Java实现核心功能(验证想法) 第二阶段:​ 用C++重写性能瓶颈模块 第三阶段:​ 深度优化,特别是向量搜索和数据处理 具体的C++技术栈推荐 并发:​ std::thread, async/await, 无锁数据结构 网络:​ Boost.Asio 或原生socket 序列化:​ Protocol Buffers (比JSON快10倍) 嵌入式:​ SQLite C++接口直接操作本地缓存 绑定:​ pybind11 创建Python扩展

About

lin's learning note

Resources

Stars

Watchers

Forks

Releases

No releases published

Packages

No packages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