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パーラ゙ミー

佑翰·蘇羅毘·難陀·小明 | ユハㇴ·スラビ·ナㇴナ̲·ツミㇺヲㇴ edited this page Aug 19, 2024 · 17 revisions

パーラ゙ミー, 亦名波罗蜜, 巴拉密, 善缘, 解脱缘, 是指使众生得以证果或者成为辟支佛的因缘.

本质

本质上, パーラ゙ミー就是导嚮解脱的善业.

种类

パーラ゙ミー有十种, 也就是

布施(ナ̲ーナ)

持戒(シーラ)

出离(ネㇰカ̅ㇺマ)

智慧(パㇴ゙ナ゙ー)

精进(ヰリ゙ヤ)

忍(カ̅ㇴ丌)[忍:巴利为khanti,梵文是kṣānti,旧译为忍辱,现只用“忍”,因为它能涵盖可喜和不可喜两种情况,更符合巴利的原意。]

真实(サㇳチャ)

决意(adhiṭṭhāna, ア도ㇳ歹ㇳ゚歹゚ーナ)

慈爱(メㇳター)

中捨(ウペㇰカ̅ー)

如果加上悲悯、随喜, 则パーラ゙ミー有十二种.

橙黄色的居士衣

橙黄色的居士衣

パーラ゙ミー次第

要想得到出世间的解脱, 就应该积累善业并以此发愿自己成为佛弟子或者辟支佛或者被授记的菩萨, 其中, 要想成为被授记的菩萨并最终成佛是最难, 需要很多很多阿僧祇劫, 可能是84035·10¹⁴⁰大劫甚至更久. 相比之下, 成为辟支佛或者佛弟子是很简单的, 比如成为辟支佛需要至少约2·10¹⁴⁰大劫, 成为佛弟子则少于约2·10¹⁴⁰大劫.

要想达到自己解脱的愿望, 就要积累巴拉密. 先是最容易的布施, 但要想让布施有意义, 就要既發願成为佛弟子或者辟支佛, 又要持戒.

持戒使布施清净. 甚至持戒本身就能起到布施作用.

要使持戒起作用, 就要捨弃感官享乐. 智慧人生品味捨得. 要做到远离杀盗淫妄酒, 就要出离世俗.

要想出离, 就需要一定的学问, 智慧, 知识, 才能, スキル. 也就是智慧巴拉密.

要想获得智慧, 就需要不断地精进(努力).

要想保持精进(修行), 就需要忍耐可喜与不可喜的各种各样的处境.

要想做到忍耐, 就应该学会真实诚信, 凡事不可欺骗他人.

要想做到真实, 就应该有决心, 果断地作出智慧的决定.

慈、捨二巴拉密可以理解为四无量心: 慈, 悲, 随喜, 捨.

慈, 就是希望众生得到善报;

悲, 就是希望众生脱离痛苦;

随喜, 就是当某个众生做出了善行, 成为转轮王, 帝释天, 梵天, 或者成为出世间的须陀洹, 斯陀含, 阿那含, 佛弟子阿罗汉, 辟支佛阿罗汉, 佛陀阿罗汉的时候, 我会极其喜悦.

捨, 就是明瞭业果法则: 众生都是业的拥有者, 业的继承者, 以业为起源, 以业为依止, 以业为归依处. 不论众生之所作者善耶, 恶耶, 中性耶, 都会成为所作之业的承受者.

这样, 如果考虑四无量心的话, 实际上巴拉密有十二种.

十二パーラ゙ミー

佈施 | 财, 无畏, 法
持戒 | 远离杀盗淫妄酒
出离 | 出离世俗的羁绊
智慧 | 智慧使我免受不必要之苦
精进 | 精进以得智慧
忍耐 | 忍耐以成精进
真实 | 保真让我忍耐
决意 | 果断让我真实
慈爱 | 慈爱一切想要积累巴拉密的众生
悲悯 | 願一切想要积累巴拉密的众生远离痛苦
随喜 | 即使是小小的巴拉密, 我也会赞叹
中捨 | 我相信业果法则

十二パーラ゙ミー之业果作用

パーラ゙ミー 业果作用 远离
佈施 得到善报 不会得到善报
持戒 投生为人或者天人 投生为四恶趣
出离 投生为男人或者雄性天人 投生为雌性
智慧 投生为聪明的男人或者有悚惧智的雄性天人 投生为愚人
精进 投生为勤奋聪明的男人或者有精进的雄性天人 投生为懒人
忍耐 投生为平和的人或者天人 投生为烦躁易怒的人
真实 投生为有地位, 值得被依赖的人或者天人 投生为没地位的人
决意 投生为果断的人或者天人 投生为犹豫不决的人
慈爱 投生为好人 投生为恶人
悲悯 投生为容易得到援助的人 投生为孤立无援的人
随喜 易得到恭敬, 易遇到善知识 失去恭敬
中捨 投生为理性的人或者天人 投生为偏激的人

パーラ゙ミー的特相, 作用, 表现, 近缘

パーラ゙ミー 特相 作用 现起 近因
佈施 捨棄而给予 消除对财物的执着 修行者想要得到善报 可佈施之物, 意願, 对像
持戒 远离身恶业与口恶业 防止道德淪落 远离杀盗淫妄酒 惭(厌恶作恶)愧(害怕作恶), 出离
出离 捨棄慾乐与慾界 看到欲乐的祸患 出离世俗 智慧, 尤其是悚惧智, 比如文化大革命六四大屠杀, 三界火宅六道轮回
智慧 瞭知诸法之相, 作用, 现起, 近缘 消除愚昧无知 思维的严谨有序 精进
精进 不达到志向就不停止 使パーラ゙ミー不至于停滞 对抗昏沉无心 悚惧智, 忍耐
忍耐 忍耐外缘 克服外缘干扰 忍受可喜与不可喜之物 如實知見諸法, 真实
真实 凡事不欺骗他人 指明事实 童叟无欺, 圣洁美妙 持戒, 决意
决意 不动摇决心 消除犹豫心态 坚贞不移 想要成为声闻或者辟支佛
慈爱 希望众生达到自己的志向 为众生而精进 友善, 无瞋 視眾生可接受的一面
悲悯 希望众生脱离痛苦 为众生而持戒行善 同情心 悚惧智
随喜 赞美修行パーラ゙ミー的众生 使自己远离邪恶 赞美善士, 远离恶人 智慧, 中捨
中捨 采取中立思想 减轻爱憎染着 减轻爱憎 自業智(眾生是自己所造的業之主人)

《自我探索的旅程》——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完善巴拉密 (上)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完滿巴拉密

大家新年快樂!在新年開始的第一個日子裡,我要給一場開示,這場開示的主題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完善巴拉密(pāramī, パーラ゙ミー, 舊譯波羅蜜)」。請問:「大家,是否知道如何在生活中完善パーラ゙ミー嗎?」

什麼樣的人需要完善パーラ゙ミー?所有想要止息苦,想要證悟佛法,以及想要如實了知實相的人都需要完善パーラ゙ミー。對於那些具足上等パーラ゙ミー的人,在他們這一生就可以證悟佛法。那些具有充分パーラ゙ミー的人,透過伴隨正定的正精進,這一生就可以證得涅槃(ニバーナ)。對於未具足パーラ゙ミー而來到此生的人,他們也都需要完善パーラ゙ミー,以期於將來能證入涅槃。所以,每個人都需要在此生完善パーラ゙ミー。事實上,不只是此生,在來生我們也需要繼續完善パーラ゙ミー。

有三種人已經獲得至高無上的喜樂 ─ 涅槃 ─ 不死。你們知道是哪三種人嗎?正自覺者(ブㇳナ̲̅)、獨覺佛(パチェーカ觉者)及阿拉漢(アラハㇴㇳ, 古名【阿羅漢】、【阿羅訶】)。

什麼是正自覺者(Sammāsambuddha, サㇺマーサㇺブㇳナ̲̅)?正自覺者的意思如何?什麼是獨覺佛(Paccekabuddha, パチェーカブㇳナ̲̅)?什麼是阿拉漢弟子(アラハㇴㇳ)?他們如何能證得無上喜樂的涅槃呢?這是我們都需要知道的。「正自覺者」是 「一切知佛陀(Ominiscient Buddha, オーミニㇲチェㇴㇳブㇳナ̲̅)」,「完满證悟的覺者」,「完全證悟的覺者」。在成為一位佛陀的過程中,他是自行證悟,不需仰賴任何老師的指導。

獨覺佛(Paccekabuddha, パチェーカブㇳナ̲̅, 辟支佛)是「獨自覺悟之佛」 (Solitary Enlightened Buddha),你們喜歡這個翻譯嗎?有人把它翻成「隱遁佛」 或「寂靜佛」,甚至 「獨居佛」,你們喜歡哪一個譯名呢?也許「獨自覺悟之佛」(獨覺佛)是這裡面最貼切的翻譯。

一位獨覺佛也是一位自行證悟的覺者,不需要任何老師的幫助與指導。那麼這兩種自行證悟的覺者:正自覺者與獨覺佛,他們有何不同呢?他們在功德上有何差異呢?只有正自覺者 ─ 圓滿證悟的佛 ─ 出現世間,他才有能力教化具足パーラ゙ミー的眾生獲得證悟,如他自己本身所證悟的一樣。這是一位正自覺者的功德。只有正自覺者能夠教導我們趨向證悟的方法與滅苦之道。當一位獨覺佛出現於世間,雖然他也是一位自行證悟的覺者,但他無法教導任何人獲得證悟之法;他無法令他人如他一般的證悟。這是這兩種佛之間的差別。

在諸義注中如此解釋,一位獨覺佛的證悟就像是一個啞巴的夢境。

當一個啞巴做夢之後,可能告訴我們有關他的夢境嗎?正因為無法言語,所以他無法告訴我們。基於同樣的理由,雖然獨覺佛是一位自行證悟的覺者,但他無法將自己證悟的過程以言語陳述。他無法用語言來表達自己所洞察證悟的一切。只有當擁有一切知智的佛陀,出現於世間的時候,他才能用語言訴說他所洞察證悟的一切,而且能夠向他人清楚解說。對我們而言,只有在聽見可以理解的語言,我們才能聽懂,才能遵循,才能練習修持。因為這個理由,在獨覺佛的時代,這樣的覺者無法教導他人獲得證悟。只有當一切知佛陀出現於我們的世間,才會有人在過去獲得證悟,現在獲得證悟,甚至只要佛陀的教法 (Buddhasāsana, 佛教)存在,將來也還會有人獲得證悟。

至此,我已經告訴你們兩種覺者,第三種覺者是阿拉漢弟子。他們依循一切知佛陀的教導而獲得證悟,先把一切知佛陀的言教轉化為具體修行,然後根據他們過去世的パーラ゙ミー及現世的精進努力而獲得證悟。身為阿拉漢弟子也能夠教導他人證悟,原因為何? 因為他們本身遵循一切知佛陀的言教證悟,並且再次以佛陀的言教給予他人解脫上的指導。因此,獨覺佛雖然是一位自行證悟的覺者,但無法教導任何人趨向涅槃之道;一切知佛陀的弟子們則能教導他人成就涅槃之道。

為何身為老師的我們,會有能力教導你們趨向涅槃之道?那是因為已聽聞佛陀的言教之故。只有 一切知佛陀能清楚的展現與宣示世人趨向涅槃之道,沒有其他種類的有情具有這種能力,這屬於一切知佛陀的範疇。所以,你們想想,如果我們不以佛陀的教法來指導你們成就涅槃之道,結果將會如何?你們可能如實的體證佛法嗎?那是不可能的。基於這個事實,我們必須非常謹慎。換言之,如果我們要從事弘法工作,或者從事利他之事,又或者要教導他人如實體證佛法,那我們就必須學習佛陀的教法,遵循佛陀的教法,然後教導佛陀的教法。只有這樣,我們才是佛陀的真實弟子,我們才配稱為 一切知佛陀真正的兒子。如此我們才能維持佛陀的教法,使自己與他人獲益,真正地幫助他人通往涅槃。

所以,如果想聽聞及遵循佛陀的言語、指示與教導,我們必須學習謙卑。如果我們不能謙虛卑下,我們就有可能為所欲為,言人所喜並自以為傲。因此,為了維持佛陀的教法,謙卑是極其重要的。

當佛陀出現於世宣揚佛法,絕大多數他是為了眾生能現生體證佛法而說。但是何人能在此生領悟佛法、體證涅槃呢?正如我所告訴你們的,那些過去世已累積上等パーラ゙ミー,那些此世具足パーラ゙ミー的人可以滅苦,他們可以在此生證悟涅槃。在現場的聽眾裡,也許有些人已經完满了上等パーラ゙ミー,也許有些人還需要繼續完满自己的パーラ゙ミー。基於這個理由,你們都需要知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完满自己的パーラ゙ミー。無論你做什麼,在任何情況下,如果你懂得如何完滿パーラ゙ミー,那是對你有益的。

在談到完滿パーラ゙ミー時,有時候我們會以為那是很特殊的事。你們知道什麼是パーラ゙ミー嗎?パーラ゙ミー是需要完滿的聖潔特質。總共有多少パーラ゙ミー需要完滿?十種,有十パーラ゙ミー需要完滿。對於那些想要實證佛法,想要澈底滅苦的人需要完滿パーラ゙ミー。你希望滅苦嗎?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麼,你需要做什麼呢?你需要完滿パーラ゙ミー。

所以,有十パーラ゙ミー,你們能告訴我是哪十種嗎?它們是:布施、持戒、出離、智慧、精進、忍耐、真實、決意、慈愛及捨。

你們也許還記得,我們的菩薩,善慧(Sumedha,蘇彌陀)隱士接受燃燈佛授記的那一天。在獲得授記之後,他自己知道:「我是一位菩薩,一位將於未來成佛的人。」燃燈佛說:「在四個不可數又十萬大劫之後他將成佛。」當善慧隱士心裡自知「我是一位菩薩」時,在沒有任何人教導的情況下,他省察了自己所需要完滿的パーラ゙ミー次第。在沒有任何人的幫助下,他就如此省察,這是一位菩薩的特質。當時在他心裡出現需要圓滿的パーラ゙ミー次第,就是我所告訴你們的:布施、持戒、出離...等等。

為什麼這些パーラ゙ミー須要以這樣的次第順序來完滿呢?這是有原因的。若希望在日常生活中完滿パーラ゙ミー,你必須清楚這個次第的重要性。唯有如此,不管你在日常生活的當下做任何事,你都可以持續完滿你的パーラ゙ミー。即使在說話中,你正在告訴某人關於某事的當下,你都可以持續完滿十パーラ゙ミー。你知道要怎樣做嗎?你知道在說話時也可以完滿十パーラ゙ミー嗎?我要表達的是,甚至是在說話,當你在告訴別人一些事情時,你也是可以完滿十パーラ゙ミー的。這是你們必須知道的,今天我要解釋如何完滿它們。只有當你了解之後,如果你希望能完滿パーラ゙ミー,你就應該訓練自己的心,期許你在這一生之中,無論在任何情況、做任何事情的當下,都可以用來完滿你的パーラ゙ミー。

首先,我要解釋佛陀所教導的方法,然後再告訴你們如何在說話的當下,能夠完滿自己的パーラ゙ミー。佛陀教導我們完滿パーラ゙ミー,首先教導的是布施パーラ゙ミー。為什麼佛陀要把布施作為首要的パーラ゙ミー來教導?在所有的パーラ゙ミー中,布施是被世人所廣泛實踐的。即使是一般人也都會做布施,因為它最容易,然而也是成效最少的。

你們認為如何?布施與持戒,何者較為容易?我們都知道,一般情況下對在家人來說,布施比持戒要容易得多。基於這個理由,當我們的菩薩,善慧隱士省察他所需要完滿的パーラ゙ミー次第時,第一個出現於心中的就是布施パーラ゙ミー。它最易行,廣行於諸眾生,然而卻也是成效最小的一種。

布施被擺在第一位,因為它有助於培育戒德。接下來,佛陀教導我們持戒パーラ゙ミー。布施有戒德的伴隨將能產生廣大的效果及利益。如何能產生廣大的效果及利益?布施與戒德相隨就能產生宏大的效果及利益。當布施之時,我們需要有布施之物、接受布施的對象以及布施的意願。我們需要幾種條件(限格)呢?三種 ─ 布施之物、布施的意願、布施的對象。

即便我們有布施之物,如果沒有布施的意願,布施也不能成就。同理,有布施之物,有布施的意願而沒有布施的對象,那布施也是無法完成的。只有三種條件具足,我們才能成就布施,唯有如此才能完成我們的布施パーラ゙ミー。為了要使布施產生充分的效果,我們需要以持戒パーラ゙ミー來支持它。如果不持戒,即使做了布施,我們的行為也不會帶來廣大的效果及利益。為此,佛陀在教導了布施之後,緊接著教導了持戒。有了持戒的伴隨,布施的效果會更廣大,利益也更卓越。

正如你們所知,布施比持戒要來得容易。還有,正如我所說的,從事布施需要三種條件。基於這個理由,你們都需要賺錢以獲取布施之物,接著尋找布施對象,以及生起布施的意願。你們留意到多數人,尤其是先進國家的人,家中大多都會養狗。比起緬甸(ミャㇴマㇻ)的狗,先進國家(發達國家)的狗往往被餵養得很好。你們同意嗎?那是為何?因為這些狗,在它們的過去世中有做過供養、行過布施。基於這個理由,當布施產生果報時,它們就會得到較好的食物。

你會想成為得到上等食物的狗嗎?

士大夫回答:不想, 因为畜生不能证果. 畜生必定是凡夫, 凡夫的未来是不确定的.

布施能夠以富裕的形式來呈現它的果報,不管你投生為人、天神或狗,你都會食物豐足。但我相信你不會想投生為狗,你會希望投生善道. 果真如此,那麼你就要持戒。如果布施加上持戒,當布施的果報成熟時,你就會出生於善道。而且因為布施的關係,你將會成為一位富人。因此,為了投生善趣,我們都需要持戒,若僅有布施的話,其果報會是不確定的。倘若我們具有布施,再加上持戒的パーラ゙ミー,它會產生兩種果報:富裕及投生善趣。另外一件須要知道的是:我們不見得會具足適當的條件來做布施。如大家所知,我們需要三種布施的條件,但我們不見得能隨時具足這些所需的適當條件以完成布施。可是你知道嗎?如果修習持戒,你將可以同時完滿布施パーラ゙ミー。

有三種施予:財施(āmisadāna)、無害施或無畏施( abhayadāna)與 法施( dhammadāna)。

所以一旦持戒,你可以給予無畏施。讓我們想想:因為受持五戒,你遠離殺生、遠離偷盜、遠離邪淫、遠離虛妄語、遠離飲酒;遠離這些惡行就是布施 ─ 施予無畏。與財施相較而論,無畏施更為殊勝。如果能終身持戒,你這一生就能隨時隨地都在布施。這就是你何以從事無畏施的方法 ─ 實踐持戒パーラ゙ミー。你遠離殺生就是布施無畏;你遠離偷盜就是布施無畏;遠離邪淫就是布施無畏;遠離虛妄語就是布施無畏;遠離飲酒(遠離乙醇香烟)就是布施無畏;正如我所告訴你們的,沒有戒德的助緣,布施將不能產生豐裕的果報。這就是為何佛陀在教導布施之後, 緊接著教導持戒的原因。

現在,為了穩固與強化布施與持戒パーラ゙ミー,我們需要另一個パーラ゙ミー的幫助。那是什麼呢?出離パーラ゙ミー。因為這個理由,佛陀教導我們第三個パーラ゙ミー ─ 出離パーラ゙ミー。沒有出離的支持,我們實在很難實踐布施與持戒パーラ゙ミー。對你而言,什麼是出離?你如何理解它?捨離對感官享樂的執著是一種出離,另一種則是過出家的生活。目前,你們都在這裡禪修,有些出家有些不是,但你們眾人此刻皆已心生出離。你們都在完滿出離パーラ゙ミー,但同時也在完滿持戒パーラ゙ミー。正因為如此,你們都在做無害的施予,也即是在完滿布施パーラ゙ミー。你們有察覺到嗎?並非只在給予財施之時,才是在完滿布施パーラ゙ミー。透過清淨持戒,就是每天、時時刻刻都在給予無畏施。但若沒有出離パーラ゙ミー的支持,你無法成就布施,也無法清淨持戒。為何如此?正如我所告訴你們的,出離是捨棄感官享樂 ─ 與有情和無情相關的欲樂。如果你執著於所擁有之物,你可以施予他人嗎?你能做布施之行嗎?所以,沒有出離パーラ゙ミー的支持,你無法真正完滿布施パーラ゙ミー。因此,唯有在出離パーラ゙ミー的支持下,你才可能捨棄所擁有的一 切。這就是何以出離能淨化你的布施パーラ゙ミー。況且若不修習出離,你就無法真正修習持戒パーラ゙ミー。

何以如此?你知道為何會這樣嗎?什麼是守持戒律?戒殺 ─ 什麼是殺?為何人們要殺?有時是為了貪欲而殺,有時行殺是因為瞋恨,但有時人們殺害是為了得到某些東西。當人們不能得到欲求的 一切,心中就會充滿瞋恨。有些人殺害就是因為心中的瞋恨,造成瞋恨的原因即是貪欲 ─ 欲求得到某些東西。當欲求無法滿足,他們變得非常憤怒,進而付諸行動。

我們為何偷盜?因為貪心、執著、渴望、欲求。為何人們會犯邪淫?因為渴望、執著、愛欲、激情。換句話說,就是因為貪欲與執著。我們為何要說虛妄語?有時是因為貪欲,有時是因為植根於瞋心的憂慮。當貪欲與瞋心生起的時候,愚癡隨之而起。之所以說虛妄語,有時是因為憤怒,有時是因為貪欲、執著,又或者是植根於瞋心的恐懼 ─ 恐懼失去什麼東西。所以,什麼樣的人能持戒清淨?且讓我們來看看五戒中的最後一條。為何人們要飲酒或使用毒品?有時是因為貪欲,有時是執著、渴望、憤怒。所以,犯這些惡行的原因是煩惱。正如我所告訴你們的,出離就是捨棄對有情及無情的執著。為了持戒清淨,所以必須捨離你的執著,放下你的瞋怒、捨棄你的愚癡、驕傲、恐懼和憂慮。只有放下這些,你才能清淨持戒。

基於這樣的理由,沒有出離パーラ゙ミー的幫助,無人可以完滿他們的持戒或布施パーラ゙ミー。這就是何以說,十パーラ゙ミー的次第如此重要。若無次第,這些パーラ゙ミー就無法順利修習。也可以說,修持任何一種パーラ゙ミー時,若缺乏相續パーラ゙ミー的支持,將不會產生廣大的效果,所以出離在此顯得異常重要。如果你不出離執著,捨棄你對所有事物(包括有情、無情) 的執著,捨棄你對煩惱指示的執著,你會(我們都會)做出各種錯誤的行為。果真如此,我們就無法成功地完滿我們的パーラ゙ミー。 (待續)

14 正自覺者是佛陀的德號之一,為巴利語‘Sammāsambuddha’的直 譯。Sammā 意為正確地、完全地;sam,於此做 sāmaṃ 解,意為自己、親自;buddha 即佛陀,意為覺悟者。正自覺者即無需他人教導而自己正確地覺悟了一切法的人。【摘錄自《巴利語匯解》】

15《義注》:正自覺者所證得的阿拉漢道是與一切知智(sabbaññutā- ñāṇa,英譯:omniscient knowledge)相應生起,因此,英譯多用 Omniscient Buddha,即了知一切的佛陀或者一切知佛陀。

16《義注》:根據《巴利語匯解》,Paccekabuddha 是由 paṭi + eka(單獨, 獨自)+buddha(覺者,佛陀)組成,因此中譯為獨覺佛與英譯的獨自覺悟之佛相同。

17 見《經集.第 1 品.第 3 經》的《犀牛角經》(Khaggavisāṇa-suttaṃ)之《義注》:諸佛自己覺悟,也令他人覺悟。獨覺佛自己覺悟,但沒有令他人覺悟 : 他們只是通達義味( a t t h a r a s a ) 而不是法味 (dhammarasa),因為他們沒有能力將出世間法概念化並教導之。

他們對法的體證猶如一個啞巴見到夢,或者居住森林者 [ 品嚐到 ] 城市裡的咖哩味道。

18 十種巴拉密的巴利語分別是:

(1) 布施巴拉密 dāna-pāramī;

(2) 持戒巴拉密 sīla-pāramī;

(3) 出離巴拉密nekkhamma-pāramī;

(4) 智慧巴拉密paññā-pāramī;

(5) 精進巴拉密 viriya-pāramī;

(6) 忍耐巴拉密 khanti-pāramī;

(7) 真實巴拉密 sacca-pāramī;

(8) 決意巴拉密 adhiṭṭhāna-pāramī;

(9) 慈愛巴拉密 mettā-pāramī;

(10) 捨巴拉密 upekkhā-pāramī。

dhamma dīpa

声明

对于佛教条目, 如果不加说明, ユハㇴ·ツミㇺヲㇴ所说的皆是南传上座部佛教𠂉ーラワーナ̲.

三法印

三法印, 可以看作四圣谛的摄形式. 三法印是用来鉴别佛法是否纯正的指标. 三法印是指, 无常, 无我.

观身不净

观受是

诸行无常

诸法无我

正确的佛法, 其论藏、经藏、论藏中的每段文字都与三法印相自洽.

三法印不仅可以让人直接领受佛法的本质, 就像四圣谛一样帮助人证果; 三法印更是用于打假伪佛法的工具!

打假鬪士ユハㇴ·ツミㇺヲㇴ感言

大乘佛教真∗∗∗彻头彻尾成了中共的敛财工具!

大乘佛教完全没有苦集灭道的样子!

以此真实语之力, 希望中国所有追求真理的人都能摆脱红色的束缚!

士大夫打假大乘佛教的原因

1, 阿含经中没有说大乘.

2, 大乘主张万法皆空. 但若万法皆空, 则无法安立四圣谛、世俗谛、勝義谛、色聚八不离法、涅槃、三宝等等.

3, 从世尊灭度到公元0年, 也就是最初大约五百年, 印度佛教史中没有大乘大德的名称. 因此大乘是后出的.

4, 一些考古遗迹, 例如阿育王法敕, 里头没有大乘菩萨等字样.

5, 巴利三藏中没有阿育王这个名称, 说明巴利三藏的编写早于公元负200年.

6, 大乘佛经中的一些名词, 如地名, 草木等等, 在佛陀时代不用这些名称.

7, 最初的大乘经不像后来的大乘经那样完备。如般若经, 最初是道行, 相当于八千颂, 然后又有二万五千颂, 十万颂等. 从词汇的使用看, 也是从简单到复杂, 从零星到完备. 可见, 大乘是在不断地形成, 完善的, 不是在一个时代完成的.

8, 上座部佛教也有菩萨道.

十萬個胡為乎之為什麼上座部佛教國家ㇲリラㇴカ要公開鑑別与焚燒大乘佛經

釋迦牟尼佛陀一生中所教導的就是:

認識到世間的苦与如何止息世間的苦. 具體的修學就是: 出家众与在家众, 在佛陀本人親自製定的正確戒律的聖潔護持下, 完成解脫道四聖諦、八正道、四念處的實踐, 證得 我生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自知不受後有的阿羅漢果, 與佛陀本人沒有絲毫差別的聖果. 這種解脫道的修學與實踐都是真實可行的, 又是非常樸實無華的. 這種解脫道更是只有世間極少極少的人, 有志於追求真正生、老、病、死解脫的人們才可以接受與實踐的.

這種解脫道的修學裡面沒有口中喃喃不休地念佛; 沒有三步或者說五步一次磕頭的拜山; 沒有大家集中到一起, 敲鑼打鼓歌舞倡伎式的拜懺; 也沒有提倡拜千佛萬佛名號, 念誦十萬, 百萬遍莫名其妙的某某咒語; 更沒有摻雜外道理論與所謂修行模式而混進佛教中的燒身體, 燒手指, 燒手臂, 燒傷疤等, 以種種自我虐待的所謂修行, 祈求神靈贖罪式的無益愚蠢之行!

但是佛陀滅後500年時出現的大乘佛教經典著作意味的十方諸佛陀與菩薩們以及信奉傳承這種宗教的大乘佛教中的弟子們, 特別提倡和鼓勵上述這些行為, 認為可以消除業障, 增加福德, 成就佛道.

佛陀入滅的當年, 尊敬的阿羅漢大迦葉尊者召集了五百位阿羅漢尊者, 將佛陀一生的教導結集成純潔的聖教, 以指導後世所有尋找解脫道的有緣人們. 可以說, 佛陀教法中的任何一位阿羅漢尊者, 都可以指導世人完成釋迦牟尼佛陀所教導的解脫道的全部修行. 我更相信, 佛陀的解脫道從大迦葉尊者領導的第一次結集時起, 根本不需要任何人的添枝加葉、分類判教和發揮創新! 我們, 以及任何真正仰慕佛陀和真正想在今生解脫生、老、病、死的人們, 只要如實地學習和實踐釋迦佛陀的教導就已經足夠了! 佛陀教法中的所有阿羅漢聖者已經為我們的修學做出了榜樣!

大乘佛教中拼命提倡的︰阿羅漢是什麼自了漢, 小根小器, 焦芽敗種, 小乘, 沒有菩提心等, 除了障礙了絕大多數尋找佛陀教導的解脫道的人們, 還有一個不可告人地目的, 就是以古印度龐雜的外道法、婆羅門教法和印度民間多神崇拜修行方法混雜在一起組合而成大乘佛法來代替釋迦佛陀所宣講的真正清淨的解脫道佛法!

第二次結集中的歷史, 所有學習過佛教史的人, 都知道是因為十事非法引起的。結集起因、經過和結果, 也是公開記載於幾乎所有的佛教歷史書中. 但是今天, 所有熱中於學習、弘揚大乘佛教中所謂八萬四千法門的人們, 為什麼不認真思考一下: 今天的大乘佛法中所鼓吹的全部修行方法, 有多少是第二次結集時十事非法的原型与發展? 佛陀親自製定的, 沙彌和沙彌尼必須遵守的十戒, 歷史上和今天, 又有多少大乘佛教中的高僧大德們和所謂的中國第一比丘尼們可以遵守?

サーマネーラ戒律(沙弥戒)中最後一條是不捉持金銀戒律, 我卻知道當今世界上, 大乘佛教中所有的所謂方丈、主持和高僧、法師,幾乎都是公開接受金錢和鼓勵信眾捐獻金錢! 但是這種行為, 恰恰是佛教歷史上第二次結集的起因! 佛教史上明確記載: 耶舍尊者見到當地比丘公開鼓勵信眾捐獻金錢和接受金錢 | 金银净: 可以受取货币与金银等财物供养.

阿育王時代舉行了佛教歷史中非常有意義的第三次經典結集, 隨後將這次結集後的佛陀聖潔教法傳播到周邊國家. 以摩曬陀尊者(阿育王的兒子, 後出家修行)為首的傳教團將佛陀的真實教法傳到了今天的斯理蘭卡(ㇲリラㇴカ)。今天世界上看到的巴利經典著作, 其源流就是來自於摩曬陀尊者的第三次結集. 但是, 這裡面沒有任何大乘佛教的任何經典著作, 比如說大乘佛教信徒非常熟悉的什麼《華嚴經》、《法華經》、《楞嚴經》、《楞伽經》、《阿彌陀經》、《無量壽經》、《金剛經》、《觀音經》、《地藏經》、《心經》等等.

我本人堅定不移地相信: 至少到佛教歷史上的第三次結集完成時, 都沒有今天流行的宣揚大乘佛教的任何經典! 所有的大乘佛教經典都是第三次結集後, 世間宗教師, 文人作家, 墮落修行人和無恥之徒的創造幻想!

或者說, 所有的大乘經典著作, 都是大乘佛教中的佛陀演講宣說的, 和歷史上的釋迦牟尼佛陀沒有任何關係! 儘管所有的大乘經典的創造者都說這種佛經是釋迦牟尼佛陀說的, 我聽後心裡總是想起斯理蘭卡佛教史上的再次公開鑑別、公開焚燒大乘佛經的記載!

Clone this wiki locally